• 马骡非特异性鼻疽菌素眼反应的研究——Ⅱ.白色球拟酵母菌素和季氏假丝酵母菌素的制备及其与鼻疽菌素的交叉免疫反应试验

    杨本升,李普霖,郑策平,赵春普,姚湘燕,马丛林,王信,姜力,张喜民,董爱鱼

    <正> 为了证明1974年冬从我国某岛鼻疽菌素点眼和鼻疽补体结合反应阳性马骡肺瘤块状病变中分离的球拟酵母属的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 candida)和假丝酵母属的季氏假丝酵母嗜果实变种(Candida guilliermodii var.carpophila)与鼻疽杆菌之间是否存在免疫学的交叉反应关系,曾将这些酵母样菌分别或混合培养制备了酵母菌素,并同时制备了两属酵母菌的抗血清与鼻疽菌补体结合反应(以下简称“补反”)

    1981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兔腓神经胞体的局部位置——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

    杨维泰,谭春富,杜春香

    <正> 应用HRP传递方法研究周围神经的形态学联系在国外已有近十年的历史。71年Kristensson等首先用HRP做了舌下神经的研究;75年Ellison和Clark观察了自主神经周围部分对HRP的摄取状态。国内76年以来,应用HRP追踪周围神经与中枢的联系,研究中枢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做了大量工作。 家兔腓神经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分布规律等,至今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主要

    1981年04期 8-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樟柳硷稳定性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康维国,金东奎

    <正> 樟柳硷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生物硷,它多含于唐古特山莨菪及其他某些茄科植物中。在化学上,它是东莨菪硷的羟基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为:

    1981年04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驴、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分析

    王水琴

    <正> 为了开展对马属动物遗传性疾病、肿瘤发生、辐射损伤等研究工作,我们试用简便半微量外周血培养法,对马、驴、骡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染色体制片标本,并且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及分析。现将具体方法及马(Equus caballus)、驴(Equuss aslnus)、骡(Mule)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作一简单介绍。

    1981年04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寄生于小白鼠体表的两种螨—Myocoptes musculinus及Myobia musculi的形态描述

    李德昌,王玉玺,金怀玉

    <正> 1981年春,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在供实验用的小鼠群中发现有大量螨类寄生。重症患鼠发生脱毛、搔痒、皮炎等症状,严重影响实验工作顺利进行。虽经采用六六六等杀螨药品涂擦后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为了弄清此类螨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总结防治经验,我们首先进行了“小白鼠螨的种类调查与鉴定”。

    1981年04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微丝蚴形态学观察

    王明志,胡力生,张文志

    <正> 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Linstow,1906)是牛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丝虫,成虫寄生于腹腔,其微丝蚴出现在牛的血液循环中。该虫的Ⅲ期蚴能引起非固有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据文献记载,它属于亚洲型。我国各地牛体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吴淑卿等作了详细描述。有关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形态研究,至今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牛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形态观察初步描述如下:

    1981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鼻肺炎病毒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郝崇,袁肇敏,刘景华

    <正> 国外于1933年首先发现马鼻肺炎病毒性流产,我国于1980年2月首次分得马鼻肺炎病毒。作为国内第一批分离到的毒株,有必要弄清其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并与国外毒株进行比较。本文就所分得的五株毒株进行了某些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以便为马鼻肺炎病毒的变异和诊断研究提供基础。

    1981年04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鼻疽马(骡)血清抗体的研究

    王信,姜力,马丛林,范生民,方石泉

    <正>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免疫学新技术,在近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兽医方面,应用本法诊断家畜疫病,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见于诊断猪喘气病、马传贫、牛布氏杆菌病等。并应用酶标抗体染色法诊断乙型肺炎、猪瘟等疫病,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应用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了检测鼻疽病马(骡)血清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981年0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乙脑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快速鉴定乙型脑炎病毒的初步结果

    许基龙,胡敬尧,武德丽,孙恩贵,夏咸柱

    <正> 1980年9月,我们于长春市、怀德县、双辽县的脑炎病马体内,先后获得9株病毒、均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过去,鉴定病毒的程序通常是:动物感染范围试验、交互补体结合反应、交互中和试验或交互保护力试验等,最终判定。此法颇麻烦,最快需三周才得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诊断上的要求。本次病毒鉴定,我们应用冷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法和一般方法对比进行,9株病毒,用荧光抗体法在3小时内即得出肯定结果,一般方法则需45天完成,两法结果完全一致。

    1981年04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感染动物血液及脑组织中乙脑病毒抗原的试验

    孙恩贵,武德丽,许基龙,胡敬尧,夏咸柱

    <正>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乙脑病毒感染的研究,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诊断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动物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的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尤其以感染动物的血液为材料进行检查、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但是,目前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报道还不多见。 我们以人工感染乙脑病毒的豚鼠血液接种鸡胚,经一定时间孵育后制备单层细胞,

    1981年04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例小结肠便秘马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分析

    宋林合,倪汝选,孔崇华,何敬敏,杨永金

    <正> 据我校1971年的病例统计,在480例马胃肠性腹痛中,便秘占47.5%,其中小结肠便秘占便秘总数的46.9%。目前,马小结肠便秘仍是最常见的病例之一。为阐明其病理变化特征,了解肠道内环境变化,分析发病和致病原因,提供改进防治措施的参考依据,我们于1980年对四例病尸进行了研究。

    1981年04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硫苯咪唑驱除马圆线虫的试验

    韩宇,刘德惠,吴新政,朱墨林,周雷,李凤谊,刘清仁

    <正> 丙硫苯咪唑自1976年问世以来,国外用于驱除家畜吸虫、绦虫、线虫均获得卓效。国内自1980年有近30个单位进行了牛、马、猪、羊、家禽的驱虫试验,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但应用于马匹的驱虫,国内外所做工作不多,报道亦甚少。为此,于1981年6月9日至7月5日在吉林省国营某种马场的支持下,在该场应用本药进行了驱虫试验与现场应用,现报道如下。

    1981年0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鼻肺炎在我国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关于马群中补体结合抗体的调查研究

    金言,梅祥林,陶全福,刘景华

    <正> 马鼻肺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数研究者认为,凡有马地区几乎都有本病存在。本病最早发现于美洲,其次欧洲和其他各洲均有报道。从对马群的特异性血清抗体调查来看,阳性率一般都在30%左右,最高有达90%以上者。我国虽然近期才分离到病毒,但本病的存在可能已经多年。如在五十年代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六十年代兽医大学病理组均在马流产胎儿肝、肺等相应细胞发现核内包涵体。

    1981年04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旋毛虫幼虫“感染力”和“肉眼可见度”的测定——对食肉旋毛虫“目检法”的兽医卫生评价

    袁鸿锦,李普霖,张贵军,冯淑梅

    <正> 食肉旋毛虫的检验是兽医卫生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现行法定的检验方法是“压片镜检法”。 苏联学者教授指出:“旋毛虫幼虫于感染后第40~50天,在宿主肌组织中完成包囊的建造过程。之后,便具有对其它动物和人的侵袭能力”。还指出:“在沿肌纤维新剪开的肌肉上,若视力良好,则用肉眼亦能发现具有包囊的虫体,呈乳白色、微尘状”。 国内不少单位经实验观察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旋毛虫自感染猪体后21天至7

    1981年04期 67-7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品种母马所产骡驹生长发育的调查报告

    祖国庸

    <正> 骡按用途来说,一是用于驮,一是用于挽。军骡是以驮为主,驮挽兼用。因为,未来战争,平原山区都是战场。但从长期持久来说,山区更为重要。因此骡马不可忽视,汽车骡马是两条腿。根据我国云贵山区驮运情况及国外养骡经验,适应山区作业的驮用骡,体格不宜过大,体高要求130~135厘米,体重300~350公斤;外貌要求,背腰短直而坚强(稍凸隆不为缺点)尻稍斜,前肢肢势端正,后肢关节强大,无严重损征、失格(飞节略曲或稍靠拢不为缺点)。从整体来看,要求粗壮结实。原201军马局对军骡

    1981年04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骡肠便秘研究现状和动向——肠弛缓问题的商榷

    李毓义

    <正> 肠便秘属于腹痛综合征即急腹症(Acute abdominal diseases),历来是马骡的前列多发普通病,有必要从各方面加以研究。本文拟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和动向作一介绍,并结合自身的临床体验,就其中某些问题,特别是肠弛缓问题提出粗浅认识。

    1981年04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球菌A蛋白及其在免疫学上的应用

    宋耀彬

    <正>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抗原成分。虽然早在1940年Verwey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特异性抗原时就接触到这种抗原,但真正对A蛋白有所认识还是十多年以后的事。1959年Jensen发现正常动物血清能和A蛋白发生反应,并将这种蛋白称为A抗原。1963年Lfkvist等分离到了这种抗原。后来Grov(1964)等为了将这种抗原物质与A多糖区

    1981年04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改进的镫状蹄铁治疗马骡的滚蹄

    卜菊九

    <正> 滚蹄是马骡经常见到的一种变形蹄,骡比马发生较多,后蹄比前蹄较多。我们应用去掉铁脐的镫状蹄铁矫正滚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1年04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骡后腔静脉破裂一例

    李伟民

    <正> 马骡大血管破裂发生极少,骡的后腔静脉破裂更为罕见,也极少见报道。我部曾发生一例。兹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骡、公、10岁、栗毛,79年9月29日6时就诊,11时死亡。该骡就诊前一天出车执勤,往返120余里,回来重载,行程时间共用9小时,途中未见异常表现,当晚食欲大减,不饮水。次日晨6时卧地不起,临床检查:体温37℃;脉搏130次/分,呼吸60次/分。精神高度沉郁,饮食欲废绝,全身出汗,肌肉颤抖,起立困难,劲静脉怒张,结

    1981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