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家兔“耳钉”穴对内脏大神经及迷走神经食管背侧干传出电活动的影响

    胡仲明,李永田

    <正> 近年来,兽医临床上应用耳针治疗马骡便秘及其他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其机理如何,目前只根据临床所见做了一些推理,尚未见到正式研究资料。在国外也未见这方面的报道。我们根据针麻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耳针治疗便秘的效果可能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本实验拟就针刺家兔“耳钉”穴对内脏大神经和迷走神经食管背侧干传出电位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耳针调节胃肠机能的神经传导途径,为耳针治疗马骡便秘及其他消化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982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健康蒙古马关节滑液中细胞成分的研究

    李德雪,李玉秀

    <正> 在马骡肢蹄病中,较为多见的是四肢关节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疾患。而炎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又必然会引起滑液中细胞成分的相应改变。因此,研究正常关节滑液中的细胞成分,对于了解病理性的关节滑液中细胞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临床某些关节疾病的早期确诊和疗效观察等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982年01期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梅花鹿心电图的研究

    曹长清,李永田

    <正> 梅花鹿是药用价值很高的珍贵动物,在人民卫生保健事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养鹿业发展很快,各地驯养的数目逐年增加。这就要求对梅花鹿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以适应和推动养鹿业的发展。心电图是研究心脏生理学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工具。对于梅花鹿的心电图,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52头健康梅花鹿进行了心电图的描记和分析,以提供该方面的理论基础。

    1982年01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血清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诊断上的价值

    王哲,王宪楷

    <正> 目前,酶的检查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动物肌病的诊断和发病学的研究。在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的诊断上,应用得最早、研究得最为广泛的酶是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和乳酸脱氢酶(SLDH)。但这三种酶并非骨骼肌所特有,即使结合临床症状,也只能作为肌病的一般诊断指标。

    1982年01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四肢关节滑液蛋白的电泳分析

    丁国安,吴清源

    <正> 浆液性关节滑膜炎是马骡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生后,其症状以关节囊内蓄积多量浆液性渗出物为主要特征。因此,研究关节滑液的性状、成分及其变化规律,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982年01期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弓浆虫和牛贝诺孢子虫的组织培养和鸡胚培养的研究

    张国华,刘文多

    <正> 弓浆虫(Toxoplasma gondii)或叫弓形体,可以引起人畜发病,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报导。牛贝诺孢子虫(Besnoitia besnoiti)也称牛球孢子虫,可引起母牛不孕或流产,公牛无生殖能力,临床主要表现皮肤增生、肥厚,即所谓厚皮病。目前尚无较好的药物治疗,在我国已有许多地区发生。弓浆虫和牛贝诺孢子虫在形态和分类上是很相近的一类寄生性原虫,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据报道弓浆虫能在猴、猪、牛、地鼠等组织培养细胞上和鸡胚上培养。牛贝诺孢子虫由于生物学特性,生活史等还不很清楚,除南非Bigalk报导过牛贝诺孢子虫能在犊牛、羔羊肾细胞上培养外,很少有过报道。为了了解弓浆虫和牛贝诺孢子虫对组织培养和鸡胚的易感性;并为虫体的保存,血清学诊断,以及生活史和免疫学研究打下基础,特进行本试验。

    1982年01期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学研究——国内外毒株人工感染乳猪的比较观察

    潘耀谦,郑兆荣

    <正>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可感染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特别是对10日龄以内的乳猪危害甚大。 1946年Doyle等已确定其为病毒引起,此后,各国证明TGE病毒均为冠状病毒而且没有型的差异。我国于1973年首次从上海地区流行性腹泻病猪体内分离到猪

    1982年01期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猪丹毒免疫荧光诊断法的研究——利用直接法检测猪丹毒杆菌

    宣华,费恩阁,王殿瀛

    <正> 猪丹毒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而且,急性败血型病例,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多不特征,镜检有时发现不了病原体,易被误诊,延误防疫时机。分离培养法和动物接种试验虽有较高的检出率,但一般要经过3~5天才能得出检验结果。为了寻找猪丹毒的快速诊断方法,国外曾研究过猪丹毒荧光抗体技术。多数学者认为该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验时间短,但也有的学者对其敏感性提出异议。国内尚未见报导。因此,我们选定了本课题,旨在找出诊断急性猪丹毒的新方法。

    1982年01期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中麻Ⅱ号与静松灵对马骡麻醉效果的研究

    侯贵盛,钟柏新

    <正> 中药麻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又得到不断整理、发掘和提高。1970年,以洋金花为主药的中药复合麻醉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尔后,在兽医界有对黄牛、水牛和猪进行中麻研究的报导,但对马属动物中麻的报导甚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麻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硷对马属动物有中枢兴奋作用。近年来国内对静松灵已有许多试验。证明静松灵是一个较好的化学保定剂,但还存在着抑制呼吸,使气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多及镇痛不全等缺点。为此,我们将中麻Ⅱ号与静松灵复合应用于马属动物进行麻醉[简称DC复麻],以便从中西药结合上,探索一个较为理想的复合麻醉方法。

    1982年01期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应用聚乙二醇浓缩和提纯虫媒披盖病毒抗原的进展(综述)

    李六金

    <正> 虫媒披盖病毒通常是指披盖病毒科中以昆虫为媒介的脊椎动物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甲病毒属和黄病毒属。这类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宿主和传播媒介较难制服,因此长期以来严重地危害着人畜的健康,此外它们也是敌人首选的生物战剂。 浓缩和提纯病毒,不仅是制备诊断和免疫制剂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有关病毒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和分子病毒学等研究工作的前提。其实质是除去病毒样品中宿主细胞的

    1982年01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四唑氮蓝试验研究进展(综述)

    冯书章

    <正> 四唑氮蓝(NBT)试验是Baehner等首先提出的,他们发现嗜中性白细胞在试管中可将NBT还原成甲(月朁)(Formazan),而慢性肉芽肿病(CGD)患者的嗜中性白细胞几乎不能使之还原。1968年,ParK等作为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正式提出该试验。1971~1975年可称为该试验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期,研究对象由人扩展到家畜。在试验方法上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Magliulo(1974)提出了用单核细胞代替

    1982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兽医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卷总目录

    1982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