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宁的研制及药效试验

    尚建勋,阎章年,张晓东,潘振春,曾玉恩,杨振华,王贞友,刘正宏

    <正>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属动物的全身麻醉,一直沿用水合氯醛或水合氯醛复合剂。由于此类麻醉剂存在着众所周知的副作用和镇痛、肌肉松弛效果差等缺点,兽医临床工作者殷切希望研制一种理想的兽用麻药。据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近合成的二甲苯胺基噻唑(商品名:静松灵)对多种动物有镇痛、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经我们试验,该药对马属动物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和部分肌肉松弛作用,但镇痛作用微弱,常达不到施行手术要求。国内外对二甲苯胺基噻唑及二甲苯胺基噻嗪(Xylazine)采用复合麻醉法,以弥补其镇痛不全问题,但药物种类繁多,操作麻烦,药价高昂、不便基层兽医采用,本实验应用药物拼合原理,通过多种试验,发现二甲苯胺基噻唑与一种螯合剂拼合一起(保定宁),能产生良好的联合药理效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273-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棕熊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李德雪,史凤君,金龙珠

    <正> 棕熊,又称马熊(Ursus arctos),产于我国东北,另有其它亚种分布于甘肃、西藏等地,是我国珍贵野生动物之一。目前,已开始采用人工方法加以驯养。对棕熊的大体解剖,文献中略有记载,但其各器官的组织结构,目前尚未见有报道。为促进训养业的发展,我们对两只棕熊的消化管作了较系统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现归纳整理如下。

    1982年04期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间接血凝试验在马鼻疽诊断上的应用

    马从林

    <正> 从76年开始,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马鼻疽诊断的研究。采用鞣酸法将鼻疽抗原吸附在醛化血球上,先后对健康马、马来因马、鼻疽马(包括开放性鼻疽马和马来因点眼与补反均呈阳性的马)及人工感染马等762份血清中相应的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补体结合反应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28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伊氏锥虫病抗体

    颜立成

    <正> 间接血凝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其中Gill(1965)报道了用甲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检查家兔和大白鼠血清中的伊氏锥虫抗体;Jatker等(1971)报道了骆驼伊氏锥虫间接血凝试验;Verma等(1977)报道了实验感染水牛犊和黄牛犊的间接血凝滴度。胡氏等(1979)报道了用丙酮醛—戊二醛双醛化红细胞间接血凝试验以诊断耕牛锥虫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笔者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初步标化了各种反应要素,并对疫区耕畜血清,以补体结合反应作对照,检测了伊氏锥虫病抗体。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982年04期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苦楝素对马骡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的治疗试验

    黄瑞玉,姜广志,邱达仕,贺继明,黄惠忠

    <正> 在1980年筛选出苦楝树二层皮注射液可治疗实验动物白鼠的伊氏锥虫病以后,进而应用广西医药研究所从苦楝树二层皮中提取出的苦楝素,对10例马骡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现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检测血液及腹腔液的变化对马骡肠便秘、肠扭转和胃肠破裂鉴别诊断研究

    佟明月,郭晋林,李茂荣,于成功,阎栋梁

    <正> 肠便秘等马骡急性腹痛病,其病情发展急剧,因此在临床上要求迅速确诊,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以往对病情的判定多以临床症状和直肠内指检为依据,但有时因某种原因不能确诊而贻误病机。近年来,巫国宾等(1977)观察了45例便秘马10项血液指标的变化,陈家璞等(1979,1980)先后观察了41例急性腹痛病畜腹腔液的颜色、混浊

    1982年04期 304-308+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束对马创伤愈合过程效应的研究

    孙大丹,吴清源 ,李代杰

    <正> 激光是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研究等许多领域中;在医学方面,用激光诊治疾病也较普遍,并且,还有人通过小动物实验,初步研究了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为了探索激光在大动物创伤外科上的应用,我们通过给马造成无菌手术创和污染缺损创,用氦氖激光束进行照射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试对氦氖激光的某些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初步为兽医外科临床应用氦氖激光提供了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依据。

    1982年04期 309-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松灵和安痛定对电针麻醉效果的影响

    钱锋,王振英,路景明,胡春青

    <正> 目前,电针麻醉在临床应用上尚存在着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痛所渭“三关”问题。为了有效的克服“三关”,我们利用小剂量的静松灵的肌松作用和安痛定的镇痛作用,配合电针麻醉作了如下实验。

    1982年04期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骡肢势与蹄形的关系及装削蹄对其影响的调查究研

    朱余九,阎贺,卜菊九,程绪仁

    <正> 在过去的有关文献中,多数是将肢势与蹄形割裂开来论述,或者只片面地强调肢势决定蹄形,而缺乏蹄形也可影响肢势的研究。为证实马骡肢势与蹄形的相互关系及装削蹄对肢势与蹄形的影响,我们于1977年~1979年先后在沈阳、福州、成都三个军区对346匹马骡(马196匹、骡150匹)装削蹄前后的肢势与蹄形,进行了较系统的测量和观察,为改进装削蹄工作,预防肢蹄病,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就揭示抗体产生之谜略谈科学假说

    康维国

    <正>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科学事实,予先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一些假定性的解释。恩格斯极高地评价了假说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总是经常运用科学假说的方法,不断探索未知的自然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理论。

    1982年04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离辐射致弱寄生蠕虫的免疫研究进展

    郭分

    <正>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畜蠕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相当严重,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为了有效地防治蠕虫病,许多学者广泛地开展了人工获得性免疫的研究。 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电离辐射在作物育种和微生物诱变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辐射致弱寄生蠕虫的免疫研究亦相继开展起来,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FAO/IA

    1982年04期 330-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屠宰猪扁桃体猪丹毒杆菌带菌率的调查——应用荧光抗体直接法

    王友四,杨有才,李佑民,宜华,刘振润

    <正>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在猪、羊、鸟类和鱼类的体表及粘膜寄生。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健康猪的带菌现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带菌现象相当普遍,而且猪丹毒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扁桃体和回盲口的腺体处。 多年来,带菌率的检查一般沿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费人、费时,物质消耗多,很不经济。这次我们试用荧光抗体法检测了长春地区屠宰猪扁桃体的猪丹毒杆菌带菌率,为猪丹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本病的防治和肉尸的卫生评价等提供了一点依据。

    1982年04期 340-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昌图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

    张守印,徐慎苓,胡力生

    <正> 兔球虫病是危害家兔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文献记载,寄生于家兔体内的艾美尔球虫有14种,除了E.neoleporis与E.flaveccons外,我国江苏省家兔球虫种类的调查报道了12种。 1982年4月至7月在昌图实习期间,对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作了初步调查。为防治家兔球虫病,发展养兔业,提供了资料。

    1982年04期 34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犊牛水中毒2例

    刘芝平,孙有恒,李玉义

    <正> 犊牛水中毒是犊牛一时饥饮或暴饥大量水后,呈血管内溶血而排出血红蛋白尿的一种疾病。早在1936年,英国的Ascoli及西德的Fernengle就报道了自然发生的病例。国内关于此病的临床报道较少,五十年代初期在南京地区某些小奶牛场和最近在陕西汉中地区曾有发生。我们在82年3月遇见犊牛水中毒两例。现将其病史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982年04期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胰蛋白酶治疗马骡创伤的初步研究

    辛丘岩,杨杰,李京城,王玉森

    <正> 创伤是马骡多发病之一。临床所见多为挫灭、坏死组织较多,创面污染较重,并有脓汁形成的创伤。因而尽快地消除感染,净化创伤,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临床上常用的疗法作用比较单一,对创面挫灭坏死组织很难清除干净。为此我们根据医学临床利用胰蛋白酶具有消化溶解坏死组织的特点,而将其作为清创制剂的实践,在马骡创伤治疗上进行了赏试,初步认为有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市乳牛月份情期受胎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李拴录,肖音

    <正> 在农畜中,牛属于终年繁殖者,特别是舍饲的乳牛,在全年不表现任何乏情期。但经大量的观察证明,确显示出繁殖效果的季节性差异。据记载,乳牛的受胎率,春秋两季比冬夏高(广州以冬春季的受胎率较高)。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地区乳牛月份情期受胎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笔者系统地调查统计了长春市乳牛月份情期受胎率的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对这些调查统计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2年04期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碳激光对马穴位烧灼刺激量的探试

    蒋次柏,史智勇,王绍维

    <正> 二氧化碳激光运用于中兽医临床穴位烧灼,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从现有为数很少的报道来看,激光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极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最佳刺激量、穴位的选择以及作用机理等。我们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仔猪后海穴治疗仔猪白痢报导的启发下,用10匹成年健马初步试验了二氧化碳激光对马穴位的烧灼刺激量,为临床医疗提供一些数据。

    1982年04期 360-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硫酸滴定法测定马的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

    姜玉富,刘志尧,马洪胜,于连生

    <正>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 Combining Power,CO_2CP)的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检查项目之一。目前,兽医临床上测定血浆CO_2CP多用量气法(量积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酚红滴定法、中和滴定法),前者需用大量水银和特制的量积式气体分析器,故不便推广使用;后者虽有器材简便的优点,但所用试剂不够稳定,滴定终点不易掌握。根据报道,采用硫酸滴定法测定血浆CO_2CP可避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同

    1982年04期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动物肺脏X线投照条件的体会

    张盛云,谢庭树

    <正> 大动物一般体躯高大,胸深背阔,这就给肺脏X线摄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投照条件掌握得不好,则易失败。为此,我们对26匹马骡和10头乳牛进行了肺脏X线投照条件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982年04期 36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绍一些可以互相代用的中药

    李养贤

    <正> 医生选药处方之目的,在于“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以期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复杯而安。然而在药品短缺的情况下,尚需掌握一些可代用的药物,以满足临床急需。 开方用药,生命所系,自当谨慎从事。一味中药,常常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别名,稍有疏忽,很易弄错。据报道,有因饮用了用香五加(北五加皮)代用五加皮(南五加皮)制

    1982年04期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