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株(长春184)的分离与鉴定

    李佑民,刘振润,武银莲

    对1980年从怀疑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牛的流产胎儿脾脏分离出的一株病毒(长春184V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组织细胞培养、理化学试验、与标准毒株的交互中和试验和牛的人工感染试验等,证明与国外报道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基本特性相符,而且能与抗猪瘟血清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确认该毒株是具有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对牛肾细胞培养的感染滴度可达10~6TCID_50/ml。

    1983年02期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4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地区屠宰禽几种较罕见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李普霖,徐克成,冯素梅,康健

    本文对屠宰禽的横纹肌肉瘤,血管球瘤、混合型间皮瘤、肾腺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肾母细胞瘤作了较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分析。

    1983年02期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兔桡神经胞体的形态和位置——HRP法研究

    杨维泰,王立石,杜春香,汪定基

    用HRP方法研究10只家兔桡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和位置。结果:桡神经感觉神经元主要集中于C_7、C_8和Th_1脊神经节内,其次位于C_6和Th_2脊神经节内;其胞体多呈圆形和椭圆形,在形态上分为大、中、小三型,以中型细胞为主。桡神经运动神经元大部分位于脊髓颈膨大C_7、C_8和Th_1灰质第九板层区域的外侧组;胞体呈星状、三角形、梭形和椭圆形等,多数为较大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小型多极神经元。

    1983年02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氦氖激光治疗马指深屈腱炎的实验研究

    李哲,李京城,韩永才,徐英泉,王玉森,孙大丹

    本文报道了应用氦氖激光及安得利斯两种方法对马实验性指深屈腱炎的对比治疗效果,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对试验马的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氦氖激光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安得利斯治疗组,从而认为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有较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并可提高机体的防卫免疫功能,加速局部炎症的恢复。

    1983年02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属动物血液交叉透析法研究初报

    申才,张庆山,赵陆章,郭士福,曹国洲,李成余,刘安德,高巨森,黄建荣

    <正> 血液交叉透析法是通过A—V瘘,自健康动物A道管将一定量的血液引出体外,与病动物V管联通,将(正常)血液送给病动物;相反,自病动物A道管将一定量的血液引出体外,再与健康动物V管联通,将(代谢产物)血液送给健康动物,使病、健动物的血液相互交叉循环,周而复始,以借助健康动物正常脏器的解毒、排毒功能清除病动物体内有毒物质,达到抢救某些重危病畜的目的。

    1983年02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研究——犬细小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夏咸柱,李六金,武德丽,贾补年,武银莲

    本文改进了犬细小病毒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采取病犬的粪便和血清样品,经过2—ME处理后,同时测定粪便和血清样品的IgM性HI抗体和粪便样品的HA效价,三项试验互相补充,只要有一项为阳性,即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应用上述方法,76份阳性粪便、16份阳性血清全部正确检出;120份健康犬粪和130份健康犬血清全部为阴性。对方法改进的依据在讨论中作了阐述。

    1983年02期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马电针麻醉刺激参数的实验研究

    王振英,孙大丹,钱锋

    <正> 目前,在马的电针麻醉中,对于电流强度和频率以及这两种主要参数的合理配方尚无一致意见。例如,对电流强度有人认为1~5mA效果好,有的认为4~15mA效果理想,还有的资料报道应该达到家畜最大耐受量;对于频率,有人认为30~100Hz的低频比高频好,还有人认为50~300Hz的频率产生麻醉效果快。本实验用针麻参数分析仪,对马使用不同电流强度与不同频率并相互配合进行麻醉,目的是观察马痛阈值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探讨马匹电针麻醉最佳电刺激参数,从而为电针麻醉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1983年02期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鲎试验检测腹痛病马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

    宋林合,倪汝选

    <正> 近十年来,国内外在医学临床上已将鲎试验用于检测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微量内毒素,作为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辅助诊断以及对某些疾病病情估计和预后判定的一种手段。我们研究证明,马骡在患肠便秘、肠炎等疾病过程中,往往继发中毒性休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肠道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内毒素被大量吸收所致。为阐明细菌内毒素在便秘病马经过中的产生及其消长情况,我们应用鲎试验对10例健康马、18例肠便秘马和4例其它腹痛病马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1983年02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报与简讯

    <正> 保定宁是我校军事兽医研究所新研制的一种兽用全麻药,主要用于马属动物的保定、手术麻醉等。经过几年的临床试用,证明其具有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尤其对重症病例和多次手术的动物,更显其安全性。该项成果业已通过鉴定,

    1983年02期 157-159+176-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独角莲块茎对马的亚急性毒性实验(摘要)

    阎继业,杜洪识,李德,张盛云

    <正> 根据民间用独角莲一味内服治疗马骡破伤风的经验,我校药理教研室曾进行了独角莲治疗破伤风作用的实验研究,同时测定了独角莲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了进一步摸清独角莲对马属动物的毒性作用,以便安全地应用于兽医临床,特进行了本实验。

    1983年02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绵羊瘤胃电研究

    顾为望,李永田

    本文报道了由绵羊瘤胃背囊埋植的圆盘状铂电极引导出的瘤胃电的波型;在安静、饲喂、反刍及禁食时瘤胃电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瘤胃电与瘤胃内压力变化的关系;阿托品、毒扁豆硷、刺激和切断迷走神经、电针“关元俞”穴及饮水对瘤胃电的影响。

    1983年02期 1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牛贝诺孢子虫抗原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

    王祥生,刘文多

    本文报道了直接用贝诺孢子虫病牛皮肤制备抗原的方法及抗原检定结果。所制抗原主要为蛋白类抗原,其蛋白含量为0.61—1.48毫克/毫升。 通过间接血凝试验,该抗原对阳性病牛血清检出率为94%,而对其它寄生虫病畜血清以及健康牛血清则呈阴性反应。对于人工接种牛,血凝抗体于接种后10天出现阳性反应,比临床症状(眼巩膜出现虫体包囊)早出现40—50天。通过血清学诊断证实:吉林、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的“厚皮病”就是牛贝诺孢子虫病。

    1983年02期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性出血性肠炎与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李六金

    <正> 目前于许多国家犬群中流行的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经临床兽医师和病毒工作者历时多年的研究和观察,业已证明均与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有关。由犬细小病毒所致的这两类综合症对养犬业的危害并不亚于犬瘟热,据统计它们在犬群中的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0~50%。自1980年以来,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西方及东南亚各国(包括日本)已将此病列为犬烈性疫病之一。

    1983年02期 17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时间药理学的研究概况

    庞秉玺

    <正> 时间药理学是在时间生物学节律性的基础上,作为时间生物学与药理学的边缘学科,于五十年代初提出的,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各方面的实验研究。关于时间生物学、时间药理效应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论述。如《灵枢》中有“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主。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顺天之时,而病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

    1983年02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亲母马红细胞悬浮液输注对重症新生骡驹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赵洪祥

    <正> 骡驹溶血病是新生骡驹吮食含高效价同族免疫性抗红细胞抗体的初乳,经屏障机能不全的肠粘膜吸收而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急性病程为临床特征。如病骡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当,往往造成死亡。 对本病的治疗,以往多采用输血疗法,每次输血量0.5—1升,有时反复输血达四次之多,而治愈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且疗程较长。 1979年以来,我们改输亲母马红细胞悬液,并根据病情,配合应用中西药,实行综合治疗,共治新生骡驹溶血病36例,治愈率提高到90%,疗程缩短到7天左右。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983年02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骡血清蛋白成分电泳分析

    吴继军

    <正> 为了给兽医临床提供骡血清蛋白种类及含量的正常数据,本文对国产骡50匹、骡驹30匹的血清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骡血清中出现的双白蛋白产生原因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及血清

    1983年02期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呼吸道霉形体的分离试验

    韩慧民,李双海,张喜明

    <正> 霉形体类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其中不少种类可引起牛、羊、猪、鸡等畜禽传染病的流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近年来对该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病原性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关于马体内霉形体的分离,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国外有关资料也不多。为探索霉形体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对马的致病性,我们对10匹患有急性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马匹及3匹临床健康的马匹共24份病料,作了霉形体的分离培养。其中13份获阳性结果,11份获阴性结果;并选其中4株经纯化后作了初步鉴定。

    1983年02期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对马鼻疽诊断的比较

    马从林,范生民,王信,姜力,方石泉

    <正> 马鼻疽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一直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F)。近几年来,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微量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为了比较IFA、ELISA、cF三种方法对鼻疽马检测的敏感性,我们对31匹鼻疽马及10匹经病理学确诊的鼻疽马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83年02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0匹健康马骡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效价的测定

    邱达仕

    <正> 链球菌溶血素“O”是溶血性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溶解红细胞,不耐热,易被氧化。与空气接触时,具有溶血活力特性的—SH基,可被氧化成—s—s—基,从而失去溶血活力,但可借还原剂的作用使其重新激活,而恢复溶血活力。 机体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后,体内即产生相应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根据这一原理,本试验通过测定健康马骡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正常值,为马骡溶血性链球菌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数据。

    1983年02期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例猪淋巴肉瘤的病理学观察

    郑兆荣

    <正> 淋巴肉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由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所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牛、狗、猪、鸡较多发。我们在外检工作中获得1例猪的淋巴肉瘤,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材料系送检病科,有腰部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肺、大肠、膀胱及子宫等脏器。病料经眼观检查后以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苏木素—伊红,简易三色染色法、姬氏液以及Gomori氏法银染(改良法)等进行染色观察。

    1983年02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大家畜腰扭伤的体会

    陈世铭,张振永,朱耀文

    <正> 腰扭伤,中兽医称为闪伤腰胯,多由跌打闪挫等机械性原因所引起,致发腰部骨骼、肌腱韧带、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严重者为腰椎骨折及脊髓横断性损伤。本病在临床上虽不甚多见,但较难于治疗,许多病例终因截瘫而废役。在医疗实践中,我们采用活血化瘀、补肾壮阳的中药和加强护理的方法,对20例腰扭伤病例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983年02期 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