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世宽,江曙光,孙恩贵,杨苏彦,江禄斌,应月霞,项光华,杨盛华,武银莲,殷震
,许基龙
由东北某畜牧场经产母猪胎盘和木乃伊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猪的细小病毒。对其中一株—MU—1毒株,从细胞培养、形态特征、血凝特性、核酸类型、理化特性和致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鉴定,证明MU—1毒株与国内外报道的猪细小病毒的基本特性相符。将MU—1毒株与日本毒株做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阻断试验和酶标抗体阻断试验,证明两株病毒具有抗原同一性。
1983年04期 32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冯玉玄,阎栋梁
用蛋白结合分析法(CPB)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初期小结肠便秘病马血浆cAMP、cGMP浓度,观察在应用针刺“耳丁”穴治疗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病马血浆cAM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马,而病马血浆cGMP浓度显著低于健康马。在针刺治疗后,血浆cAMP降低,cGMP升高,至治愈时两者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因而认为,cAMP,cGMP是针刺“耳丁”穴对肠动力学机能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1983年04期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德雪,金龙珠
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棕熊熊掌的组织结构。熊掌的组织结构由表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和脂肪组织层构成。表皮层由基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组成,这几层的分布情况因部位而异。表皮层在其深部致密结缔组织层形成的长而均匀密布的锥形乳头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长短、粗细相近的圆柱体。每个圆柱体可分为顶、体、底三段。顶段主要由完全角化的表皮构成;体段较长,主要由角化程度不同的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构成,位于圆柱体轴心部分的细胞角化程度比轴周的轻微;底段由致密结缔组织层形成的锥形乳头及乳头周围的表皮所构成,此段的角化层较少,主要由被覆于乳头表面的基层及其周围的棘细胞层和颗粒层构成。致密结缔组织层的主要特点是其内含有丰富的粗大胶原纤维束。胶原纤维束的排列不规则。脂肪组织层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1983年04期 33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从林,王信
本试验建立了应用含有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PA菌体)、吖啶橙染色液,轻便荧光显微镜,检测马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膜表面IgG阳性(SmIgG~+)细胞的简便方法。检测结果:健康马SmIgG~+细胞平均直为10.29±1.75;驴为10.08±3.72;马来因马为10.87±1.3;鼻疽马为13.82±4.78。健康马、驴、马来因马三者SmIgG~+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鼻疽马与健康马、马来因马的却有显著差异,表明本法对鼻疽有一定诊断价值,还可用以检测鼻疽的免疫功能。
1983年04期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公玺,宋鲁敏
对健康小白鼠注射破伤风毒素使其发病,然后腹腔注射0.5%禹白附蛋白液0.2毫升进行治疗实验。实验证明,禹白附蛋白液对攻毒小白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活存数明显增多,活存时间显著延长。为探索其抗破伤风作用机理,又进行了抗惊厥实验。结果,禹白附蛋白液能显著地对抗致死量的硝酸士的宁和半数致死量的戊甲烯四氮唑所致的惊厥致死作用,表明其抗破伤风作用与其抗惊厥作用有关。
1983年04期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巫国宾,王芳生,贺尊恃,王仁萍,杨英华,姜云飞,苏立忠,倪汝选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了健康马和肠便秘马以及肠便秘继发肠破裂马血浆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别及其变化,讨论了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与肠便秘马病变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肠便秘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1983年04期 34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同利
<正> 以往在血清学检验中,进行倍量玻片凝集试验;多是用一试管架放置若干试管,以作稀释血清或初乳之用。在生产中,深感需器材多,操作不便。 自1971年以来,在进行新生骡驹溶血病的初乳检验中,我试用了“单管稀释法”稀释血清或初乳,很是方便省事,费器材也少。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器材 带乳胶帽吸管1支,试管1支;载玻片或凹玻片若干;生理盐水或介质适量;牙签数枚;抗原、待检血清或初乳适量。 操作方法 以左手握一试管,加入被测血清或初乳0.5毫升后,用吸管吸生理盐水1.5
1983年04期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哲,李京城,韩永才,徐英泉,王玉森,孙大丹
<正> 我们在应用氦氖激光治疗马指深屈腱炎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观察激光对马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用10%氯化钠溶液给马造成浆液性趺关节炎,通过激光和安得利斯对比治疗,观察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对关节滑液的色泽、浊度、酸硷度、白细胞总数、总蛋白及蛋白各组分的检查分析,初步探讨了氦氖激光的某些作用机理,为应用激光治疗马骡四肢疾病提供了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依据。
1983年04期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兆荣,蒋连祥,刘志秀
对1965年至1973年南京军区某军马场发生的以兴奋或沉郁为主要症状的所谓新生驹兴奋症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其变化特点是:脑神经细胞明显的萎缩;脑血管周围腔和神经细胞周围腔扩张,呈现明显的水肿状。扁桃体上皮及其隐窝部上皮以及食管、胃食管区粘膜上皮过度角化。脾白髓生发中心的网状组织、肝汇管区小动脉壁及肝、脾、肾被膜结缔组织发生玻璃样变。肾小管有微粒结石形成。多数例母体胎盘的绒毛膜具有糜烂、出血斑、溃疡,偶尔见有菜花样块状坏死物。根据上述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认为“新生驹兴奋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病。
1983年04期 357-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为了使我校的科研成果尽快地在部队推广应用,经总后卫生部批准,9月7日至17日,我校举办了科研成果推广学习班。全军各大军区及校附属兽医院共20名同志参加了学习。共推广学习了我校近年来取得的10项科研成果:耳针治疗便秘、调压灌肠器治疗马属动物便秘、兽用全麻药保定宁、脉冲洗创器、创面膜绷带、康得灵A治疗创伤、家畜
1983年04期 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书章,邓定华
,方石泉
为了寻求适用于马体的四唑氮蓝(NBT)试验方法,进而探测该试验与鼻疽马免疫状态的关系。本实验进行了NBT定性方法的比较和试验条件的筛选,并通过对健马62匹和各种类型鼻疽马88匹的测定以及对7匹鼻疽菌接种马长达9个月的定期检测,初步获得了鼻疽马免疫状态的检测指标,对鼻疽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1983年04期 36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六金,殷震
,崔青山
综合应用鱼精蛋白—聚乙二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鼠脑中的乙型脑炎病毒进行浓缩和提纯,摸索了影响提纯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最佳值,建立了提纯效果较好的程序。本程序的最佳缓冲液为pH7.8的PBS,国产硫酸鱼精蛋白和聚乙二醇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mg/ml和8%(W/V),最佳离心力为15,000×g,病毒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形成区带的最佳条件为100,000×g,90分钟(15—60%蔗糖溶液)。本试验的程序为:鱼精蛋白处理感染鼠脑匀浆液→离心→弃除沉淀→上清液中加入等量聚乙二醇溶液→离心→取沉淀→用STE离散液作相当于原量1/40或1/100的悬浮稀释→叠加于蔗糖梯度柱上→离心→收集病毒区带→鉴定。 结果表明,感染鼠脑匀浆液在用鱼精蛋白和聚乙二醇处理之后,鼠脑中的宿主细胞杂蛋白和脑磷脂等明显减少,病毒HA回收率达100%,感染性(LD_(50))的回收率为70%,蛋白消除率平均为96%左右。在将病毒样品进一步作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时,HA的提纯系数为535,最高值达846。LD_(50)的提纯系数为443,最高值达803。最终蛋白消除率为98.7%。取浓缩和提纯的病毒样品作电镜负染观察,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结构的球型颗粒,直径为44.5±3.2nm。病毒的浮密度约为1.144g/cm~3(在100,000×g,离心90分钟)。 该浓缩和提纯程序,有可能用于由动物组织中浓缩
1983年04期 379-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元元,杨本升
本试验以豚鼠作为实验动物,接种布氏菌M_5弱毒苗(简称M_5)后,经不同间隔时间连续心脏无菌采血,应用T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比试验(H~3—TdR掺入法)及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接种动物的T细胞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 试验发现,免疫动物在接种后第36天,活性T玫瑰花结百分率为27.3%,对照组为20.6%;免疫动物的T淋巴细胞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现较强烈的特异性增殖反应,除免疹后第69天的以外,其它三次试验的组平均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18天对10只接种豚鼠进行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其中6只呈阳性反应。 试验证明,接种豚鼠的T细胞应答具有如下重要特征:(1)M_5接种豚鼠可出现活跃的细胞免疫应答;(2)于接种后的一个月左右免疫动物的T细胞增殖反应达到高峰;(3)当血清凝集抗体消失时,多数动物的细胞免疫应答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4)免疫动物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出现较强烈的T细胞回忆反应;(5)特异性T淋巴细胞刺激与皮肤变态反应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特异性微量全血H~3—TdR掺入法术式简单、方法敏感、结果可靠,是布氏菌菌苗免疫效力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1983年04期 390-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旭斌,彭望奕
,王绍维
本实验以直流电阻探测法对55只驯化良好的成年健康梅花鹿在无保定自然站立状态下进行了皮肤电阻普测,发现良导点212个(左右侧对称98对,体中线16个),其电阻均值为1.91±0.01(10KΩ,下同),而一般皮肤电阻值则较此显著为高(P<0.01),平均3.60±0.02。良导点的分布与马、牛和羊等家畜穴位的解剖位置基本一致。针刺良导点,均获得类似其它家畜穴位的针感反应,且电阻值越低的点,针感越强烈。因而认为,这些良导点即梅花鹿的穴位所在。本实验还发现梅花鹿有充阳、茸基、颞脉和夹脊等44个特征性穴位;而在相应于其它动物太阳和带脉穴的位置,未能探测到穴位。
1983年04期 402-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六金
<正>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引起婴儿、新生哺乳类及禽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近几年来,世界各地不断从婴儿及多种动物分离出该病毒。我国在婴儿、牛及猪的粪便中也曾发现轮状病毒或轮状病毒样颗粒,并有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上分离成功的报道。1982年下半年,我们在分离警犬出血性肠炎病原过程中,从临床上严重腹泻的病犬粪液中分出
1983年04期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本升
<正> 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三类,其中以化学性因素最为重要。 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着诸如农药、杀虫药、除草剂和重金属等化合物,如果对它们不加妥善处置,任其长时间地残存于大气、江河、湖泊、海洋、土壤、植物和动物组织这些生态系统内,即可造成环境污染,并可通过多种方式就中包括食物链(food chain)
1983年04期 41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鸿胜,刘志尧,杨德钦
<正> 目前,兽医临床上对马的消化不良和胃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粪便的蛋白质和pH值的检测,为胃肠炎和消化不良的诊断提供一种简易、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健康马的粪便中仅含有少量的粘蛋白,当发生消化不良或胃肠炎时,粪便中蛋白质的成分和含量增加,pH也可能发生变化,此时应用蛋白沉淀剂和pH
1983年04期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肠便秘是马骡常见多发病之一,在我区的发病率历来很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1972—1973年广泛调查东北地区军马肠便秘发生原因的过程中,了解到81127部队坚持干草干料饲喂方法,使肠便秘的发病率大辐度降低。为此,1974—1975年我们选定辽西、辽南地区的两个历年肠便秘发病率高的部队作试点,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进行消化率和不同地区饲草中木质素的测定,获得了预期结果和可靠的实验数据。1976年
1983年04期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忠来,万遂如,邱震东
<正> 1982年2月中旬,某警犬队犬群中突然爆发了一种以高热、精神沉郁、鼻镜干裂、便血、肺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血清作中和试验,综合确诊为犬瘟热。现将调查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983年04期 43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长期以来,给家畜注射药液,多是一头一头地保定好后进行,这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特别是在大量预防注射时,更是费时费力。为了提高注射质量和进度,减轻兽医人员的劳动强度,我科助理员张天学同志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八二年开始进行兽用自动注射器的研制试验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摸索和实践,初步
1983年04期 434-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京城,刘宝岩
<正> 据文献记载,眼睑皮脂腺瘤多发于老龄公犬。骡驹眼睑皮脂腺瘤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2年11月6日收治本病一例,并经手术治疗获得了保存患畜原有视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983年04期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信,赵洪祥,钱顺生
<正> 消化不良为马骡常见多发病,据我校附属兽医院1983年第一季度统计,本病占门诊内科病例的30.1%(219/710)。根据“针刺后海穴可以治疗马骡消化不良、下痢”等的记载,我们试用后海穴埋线的方法,治疗24匹马骡消化不良,全部治愈。 病例:来自门诊内科诊断为消化不良的马骡。埋线方法:将外科缝合线(肠线或
1983年04期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孝翰
<正> 苏木紫——伊红对整块组织的染色法,简称H.E组织块染法,是将组织的染色,改放在组织包埋切片之前进行,组织切片后不再染色,直接贴片至封固,即成永久标本。这种方法是笔者经多次摸索改进的。其优点是,简化了操作程序,明显地节省药液,且染色效果同于常规H.E染色。特介绍如下:
1983年04期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风玉
<正> 乳牛瘤胃内出现非金属异物,与牛异嗜有关。非金属性异物到瘤胃后,刺激瘤胃发生炎症,主要呈现前胃弛缓症状,并因异物堵塞,可致逆呕和吐乳等。本病诊断比较困难,主要根据患牛有异嗜病史,按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不见效果,采用药物治疗不能使反刍恢复等,并要注意与创伤性心包炎进行鉴别诊断。国内对本病尚未引起重视。笔者经手术治疗两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983年04期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83年04期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