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定华,方石泉,王信,马丛林,刘(王子),姚湘燕,冯书章,赵春普,姜力,范生民
本试验以鼻疽常规检疫法为基础,采用多种新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法,结合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血液学检查,通过定期检测健马、各种类型鼻疽马与鼻疽强毒菌人工接种感染马,对鼻疽免疫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首先,建立了用于马鼻疽的三种体液免疫检测法和四种细胞免疫试验法;第二,代表保护性免疫检测法的NBT,在检测鼻疽免疫功能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三,证明了鼻疽体液抗体无杀鼻疽菌的特异功能;第四,阐明了死菌抗原与活菌抗原的免疫机理;第五,证购了鼻疽杆菌属胞内寄生菌,鼻疽免疫马的保护性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马来因马及马来因与补体结合反应双阴转马有显著的免疫功能。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鼻疽免疫机理的分型规律,即体液免疫属Ⅰ型,细胞免疫属Ⅱ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亦属Ⅱ型。以上试验所获,突破了多年来鼻疽研究的岑寂局面,为今后鼻疽的研究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新的资料。
1984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洪祥
<正> 我院于1970年和1978年收治危重腹痛病马2例,一例于手术抢救中发现十二指肠内有铁丝异物;另一例于死后剖检发现盲肠内有铁丝异物。马肠内出现铁丝异物,尚未见有报道,故将病例介绍如下。 病例一 吉林军区五七干校母马,12岁。70年12月19日发病,21日来院就诊。 现症:体温40℃,脉搏120次/分,呼吸26次/分,营养良好。直检确诊为胃状膨
1984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盛华,武银莲,章炜荣,宋亚贵,侯世宽,江曙光
<正>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Carwright等(1967)首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到本病毒。Mayr(1968)应用电镜测定了病毒的大小。Shahrabai等(1982)应用电镜做了病毒增殖的研究。国内潘雪珠等(1983)和候世宽等(1983)也先后分离获得猪细小病毒。本文是有关猪细小病毒形态发生的报道。
1984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汪玉松,崔仲才,王映强,郑英渔,刘正宏,张晓艳,彭道秀,刘伟杰,王淑云
本文观察了“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钙、磷、钾、钠、羟脯氨酸含量,血清硷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外周血浆雌二醇、孕酮含量,以及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症病马血磷含量减少;血清ALP活性增高;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增多;产后病马血钾含量减少;产前病马外周血浆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减少;病马外周血液中性白细胞、骨髓液中性粒细胞和成骨细胞ALP活性都增强。根据病马上述变化特征,认为本病是发生在孕马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
1984年01期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六金,夏咸柱,武德丽,贾补年,殷震
,许基龙
水试验从患有出血性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得一株轮状病毒——C~R—82株,通过对其理化特性鉴定和电镜形态观察,证明该毒株与国外报道的犬轮状病毒相符。用细胞培养适应责人工感染未吃初乳的新生犬获得成功,并于腹泻物中回收到病毒。
1984年01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华,张信,颜立成
本文报道了用驽巴贝西虫接种摘脾驴、马制备补反抗原的方法及0.25%皂素液、康氏液在该抗原制造中的优异作用。应用该抗原做补反试验,对人工感染驽巴西虫病马5/6阳性、1/6疑似;对自然感染病马15/15阳性;对155匹健马及124匹类症马均为阴性;对疫区有症状无虫体的马16.7%阳性;无症状、无虫体的假定健康马 15.5%阳性;非疫区的 31匹健马全为阴性,表明本抗原的特异性强,检出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984年01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永仁
<正> 我室水貂肠炎科研协作组在进行水貂病毒性疫病研究过程中,于1983年9月从安徽省××市畜牧兽医工作总站采集到2只病死猫的剖检材料,使用猫肾传代细胞进行了病毒分离试验。经盲传3代后即分离出一株对细胞具有较强的致病性(CPE)的病原
1984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立英,宋鲁敏,郭金荣
通过试管法和纸层析证明,独角莲的块茎和叶中,含有生物硷、香豆精和氨基酸。购入品和野生的独角莲块茎及其叶中含有基本相同的化学成分,而且这些成分多数为非单一成分。
1984年01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元月十七日,学校召开了一九八四年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训练部副部长景在新主持,训练部部长赖佛新作了“八三年教学工作总结”和“八四年教学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政治部副主任朱方作了“全校科技干部考核总结”报告,最后副校长吴乐群讲了话。 赖佛新部长在总结八三年教学工作中指出,八三年是我校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年,在八
1984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哲,李京城,韩永才,徐英泉,王玉森,孙大丹
本文比较了氦氖激光和安得利斯两种方法对马实验性腕关节挫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氦氖激光对马实验性腕关节挫伤有明显消炎作用,比安得利斯局部外敷平均提前2天治愈。激光照射后,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均高于安得利斯组,说明激光照射可提高机体防卫免疫功能。
1984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国志
<正> 在梅花鹿产仔季节,常常可以看到鹿舔肛咬尾症发生。仔鹿由于肛门和尾被母鹿咬伤或咬掉而死亡。对此病尚未见有报道,曾认为是由于恶癖所造成,从而着眼于隔离、人工喂养或找其他母鹿代养,结果收效甚微。后来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是由于仔鹿长
1984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斌,梁焕春
1982~1983年在长春地区养殖的麝鼠中,流行一种呈慢性多发性脓肿的疾病。经细菌学检查,确认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所引起;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氯霉素最敏感,其次是痢特灵、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金霉素等。
1984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同为
<正> 吉林省延边地区自1963年开始出现牛流行性腹泻病,2~4月发病较多。该病多突然发生,传播迅速,病程多在一周左右,一般能自愈,少数重症病牛粪中带血,新发地区死亡率较高。由于该病发生在春季,给春耕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我所二室于1983年1月曾派人到该地区及辽宁一些地区作了流行病学调查。今年元月,延边汪清兽医中心
1984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盛云,谢庭树,石发仁
<正> 近年来,对家畜内脏器官超声探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自80年起,先后对25例奶牛的肺脏、心脏、肝脏、胆囊、脾脏及肾脏等主要脏器进行了超声探查,并对10例患心包及胸膜疾病的牛做了超声波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4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德钦,刘志尧
<正> 应用电子血球计数器测定家畜的血细胞数,国外在70年代已有报道。但国内至今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探索电子血球计数器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我们用国产电子血球计数器对马的血细胞数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4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倪汝选,李建国
<正> 1976年,我所与有关单位协作,用6~18岁的健马14匹,以不同剂量的钴60—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进行急性放射病早期分类诊断研究时,我们对其中分别受250、200和150拉德照射后,在60天观察期内发生急性放射病死亡的7例实验马,作了较系统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1984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王子)
<正> 我校军事兽医研究所二室细菌组,用鼻疽菌菌体抗原给BALB/C小鼠免疫四次,加强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进行融合,接种于40孔微量塑料板5块共200孔,第8天出现融合细胞,第14天有15孔出
1984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振春,张素勤
<正> 目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手段颇多,其中免疫酶技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既具有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又有简便、快速、价廉、可进行自动化检测等长处。因此,这项技术的创用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引起了医学和兽
1984年01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诗旦
<正> 自从1968年Levin等正式报道了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e Amelocytes lysate,简称LAL)在极微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的参予下即发生凝胶化反应,并经Coo-per等把这一试验与家兔热原试验作了比较,认为鲎试验用于检测热原质或内毒素比兔法简单、快速、经济之后,鲨试验(limulus test)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临床、药品检验、制药工业、食品和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等。但鲎试验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国内外
1984年0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锋
<正> 家畜阉割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确有文字记载的见于《周礼》、《易经》等。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家畜阉割术,其手术方法之精巧,施术时间之快速,举世称绝。近年来,广大兽医人员在继承祖国兽医学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的经验,对家畜阉割术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同时还初步开展了药物阉割法。现结合国外资料,作一简要综述。
1984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立成,许进香
<正> 1980年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马伊氏锥虫病抗体,并研究了人工接种伊氏锥虫马的抗体消长规律。此后,牛炳亨等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牛2头,沈杰等用ELISA检测阳性牛血清8头。鉴于各地对抗原的制备及稀释度、受检血清稀释度、标记物的制备与纯化方法均不一致,对此,我们又做了一些比较研究,
1984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翔九,梁家权,莫卓寿,刘菊桃,朱克广
<正> 伊氏锥虫病是我国南方马、牛等家畜常发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血液寄生虫病。本病的诊断,在慢性或复发病例,镜检无虫时,确诊比较困难。炭凝集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在国内外已用于许多人畜传染病的诊断。几年来,我们进行了马伊氏锥虫病的炭凝集反应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证明该法确实具有上述优点,阳性检出率可达100%。为了扩大诊断应用,我们对锥虫病疫区牛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4年0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景明,钱锋,韩永才,赵风玉
<正> 狗的实验性小肠瘘手术和马属动物的实验性大肠瘘手术已有报道,而对于马属动物的空肠瘘手术尚未见记载。为研究马属动物空肠分泌和运动机能的需要,我们作了7例实验性空肠瘘手术,现报道如下。
1984年01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鸿识,王瑞林
<正> 母马妊娠末期生化指标的测定,是妊娠末期疾病(特别是代谢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此过去报道较少。1981年春,我们于哈拉海马场采取40匹妊娠末期母马的血液和29匹的尿液,作了几项生化指标测定,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984年01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铁恒,李玉秀,李德雪,易旭东
<正> 为了探讨针麻原理,了解穴位的组织构造,我们于1978年对一匹马一侧邪气穴的肌梭做了系统的观察。现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实验马1匹,骟,年龄12岁,作重250公斤,体温、呼吸、脉搏均正
1984年0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志善
<正> 目前,关于黑白花奶牛泌乳盛期的能量代谢问题,国内尚未见到报道。作者为了研究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黑白花奶牛泌乳盛期能量代谢状况,计算各种重要的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在奶牛生产状态下的维持需要,为制订黑白花奶牛饲料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生产牛群中选取4~5产,平均体重642.9公斤的第2至第5个泌乳月的健康奶牛10
1984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振荣,王凤岐,朱宗保
<正> 超声诊断在兽医临床的应用试验,近年来进展很快。我们在河南漯河兽医院进行超声诊断试验期间,确诊黄牛死胎及胎水过多一例,现介绍如下。 一、病史及现症 病母牛3岁,初胎(怀犊4个月),1982年5月19日来院求治。病史:发病已8
1984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大丹
<正> 对马的面神经麻痹,通常用电针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时不能彻底根治。近年来,有人试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我们对3例马的面神经麻痹,在用激光照射穴位的同时,结合电针刺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984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临村,刘文炳,程同利
<正> 我场过去多采用火印烙号法,因火候较难掌握,且易发生感染溃烂,致使号印不清,谱系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自81年起先后对206匹骡、马、驴驹和海福特牛犊进行了冷冻烙号法的试验。试验证明,冷烙后无溃烂,可生出白毛,易辨认,收
1984年01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