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旭斌,彭望奕
,王绍维
本实验采用激光烧灼脾俞大观察几项血液指标变化和保定宁麻醉下测定部分穴位电阻值的两种方法,从穴位局部对全身的影响与全身机能变化为穴位所感受两个角度证实了梅花鹿穴位有灵敏的感应性。用CO_2激光以16.98瓦/平方厘米的功率密度和101,86焦耳/平方厘米的刺激剂量烧灼脾俞穴,使梅花鹿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比值和嗜中性白细胞噬菌率及其吞噬指数均明显升高。在保定宁麻醉下,所观察的梅花鹿血针穴位电阻值均显著降低;其他穴位则因部位不同而异,抢风穴电阻值升高,肺俞穴则降低,百会穴无显著变化、非穴位电阻值变化均不明显。
1984年04期 30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明志,李志国,韩江,叶克祥,席曰臣
用不同数量的指状丝虫感染蚴,经皮下多点分别接种于小白鼠、大白鼠、沙鼠、豚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均成功地获得了接近于马、骡、绵羊、山羊自然感染状态的实验小动物病理模型,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形态学变化均与马、骡、羊脑脊髓丝虫病变一致。从而为深入研究马脑脊髓丝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4年04期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宗安,翟春生,翁建云,许先明,刘兴发
以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血液涂片为抗原,建立了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的方法,并对伊氏锥虫病马、同群马、健康马、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作了检测。伊氏锥虫病马和无症状同群马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3/34)和12%(18/150);25匹健康马血清伊氏锥虫抗体均为阴性;84份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的IFA试验均为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多数病马发病一周内的血清IFA试验即为阳性。3匹病马血清抗体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病马于治疗后110天,血清IFA试验仍为阳性。本试验表明,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无症状的感染马也能检出,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84年04期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云
<正> 近年来,鸡因患白痢死亡者很多,曾用黄连素、土霉素、碘胺胍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后试用大蒜汁治疗,一般服药后经十几个小时鸡大便即可转为正常,效果十分显著。
1984年04期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永贤,陆明昌,罗子起
本试验从患伪狂犬病牛的脑组织中分得一株病毒,通过对其理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电镜形态学特性鉴定,认定该每株为疱疾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井暂定名为PrV—YN毒株。
1984年04期 317-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城,全福明,徐春野,张晓惠,姜国义
本试验用呼吸试验测定氧耗量的间接方法,对寒区驮用马骡10匹进行了动、静态共11个科目的能量消耗测定。根据各科目耗能量的测定结果,便可计算出不同体重的马骡在各种役别情0 下的总耗能量。300公斤体重的马骡.休闲时全日总能量消耗为6168.564千卡/匹·日;行90公斤驮载作业时,以作业时间长短区分,其轻役总能量消耗为8181.99千卡/匹·日;中役为9157.734千卡/匹·日;重役为9815.364千卡/匹·日。
1984年04期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化文,陈斯仪
供观察的256个病例,其中绝大多数(94.9%)具有局部病灶,此乃家畜外科病的基本特征,为家畜外科病快速诊断法的依据。这种局部病灶是发生于组织水平上(含细胞水平上)的炎症,此乃实质性病变内涵。这样认识,便把症状与病性结合起来,从而为争取最佳疗效打下了理论基础。
1984年04期 326-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诗旦,葛祥元,庞洪霞
<正> 马属动物的急性肠炎及许多热性病,一般都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在纠正酸中毒时,由于静脉注入的碳酸氢钠液在血液中保持的时间较短,加之用量较大,故常需反复补充。而市售的医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多为小安瓿,应用不便,价格也较高。为了寻找一种既经济,又稳定有效的办法,我们试用内服、直肠灌入或盲肠内注入10%碳酸氢钠水剂来纠正酸中毒。结果表明,内服10%碳酸氢钠水剂在较短时间内即能达到纠正酸中毒的目的,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1984年04期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洪俊,李学勤
选用经临床检查及血、尿化验判为健康马6匹,以1%醋酸酸铀溶液50~100ml,分点皮下注射,每日1~2次,第匹马总用量不超过300~400ml,一般经3~4天即可复制出马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
1984年04期 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文甲,朱余九,阎贺,程绪仁
<正> 假性内向肢蹄是马骡前肢所特有的一种肢势和蹄形。此种肢蹄对马螺正常体力的发挥颇有影响,而且容易诱发某些变形蹄和肢蹄病。为了了解军马中假性内向肢蹄的发生情况,探讨假性内向肢蹄与装削蹄的关系,我们调查了649匹军马,并对其中61匹假性内向肢蹄马骡进行了试验性矫正装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维国
<正> 动物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它在机体免疫,特别是在细胞免疫的演化、成熟和功能调节中起决定作用,对胸腺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免疫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早在1961年,Miller将胸腺移植给因摘除胸腺而出现免疫缺陷的小鼠,发现移植胸腺可使小鼠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1963年,Levey等将胸腺放入微孔扩散小盒,再将小盒植入去胸腺小鼠腹腔内,也见有免疫功能的重新恢复。1966年,Goldstein等首
1984年04期 339-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哲
<正>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是借助于插入天然孔道或体腔内的内窥镜(endoscope)对体内的组织、器官进行间接视诊。内窥镜检查最早始于古代希伯来人(Hebrews),他们发明了阴道镜。在古罗马庞培城(Pompeii)也有人创造了直肠镜。然而,长期以来,这种检查仅局限在与体外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阴道和直肠等。近二十年来,随着导光纤维广泛地用于医学领域的各种内窥镜,以及器械和插入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已
1984年04期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书章
<正> 慢性细菌性感染严重地威胁着动物健康及食品生产,这类疾病大都与兼性胞内寄生菌有关。这些兼性胞内寄生菌不仅能够侵染实质细胞,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存活在网状内皮系统的专职吞噬细胞内,从而有效地摆脱宿主的正常防御作用,致使机体防御体系难以控制它们。对这类细菌的免疫学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有助于人们揭示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反应的实质。
1984年04期 35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哲,李京城,孙大丹,徐英泉,王玉森
<正> 我们于1981年9月~1983年7月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马骡外科疾病共75例,效果较好,兹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一、病例种类 创伤34例,脓肿3例,蜂窝织炎3例,关节扭伤8例,关节挫伤3例,浆液性关节炎5例,屈腱炎3例,化脓性粘液囊炎3例,化脓性骨膜炎2例,挫伤3例,指腱鞘炎3例,飞节内肿3例,掌骨瘤2例。
1984年04期 36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家庆,蒋连祥,叶万祥,王元伦
<正> 某军用仓库,饲养黄牛13头,水牛4头。1983年9月,开始流行一种以兴奋或沉郁、后期麻痹为特征的疫病,至同年12月,陆续发病8头,全部死亡,经实验室诊断为狂犬病。
1984年04期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从林
<正> 我校军事兽医研究所二室,利用鼻疽菌核糖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2~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在PEG的作用下,与NS—1骨髓瘤细胞先后进行了两次融合,采用ELISA进行检测,均获得阳性孔。然后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了克隆化。其中2A_9孔的细胞分泌抗体能力较强,经5次克隆后一直很稳定。其细胞培养上清液经稀
1984年04期 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宪刚,郭顺元,戚喜才
<正> 乳牛生产瘫痪为乳牛分娩前后(多为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钙代谢调节障碍性疾病。该病最多见于饲养良好的青、壮年高产乳牛,一般为散发,但在个别奶牛场,其发病率可高达20~30%。病症典型者,如不经治疗,可于病后12~48小时死亡,病死率50~60%。
1984年04期 36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廷寿
<正> “蜱虫咬袖”一证,详载于明代《元亨疗马集》一书,是历代中兽医宝贵经验的总结。但长期以来未被现代兽医学所重视,更不为临床兽医所熟知。每逢夏秋炎热季节,此病证在新疆广大地区的马属动物中屡有发生,虽不致危及生命,但因苦于痛痒而影响马匹的健康和使役。临诊时若失于辨证审因,最易将患育起卧症状误诊为腹痛证而妄施针药,错加治疗。为此,特提出该证以求明辨。
1984年04期 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侠甫,阎维公,王贵权,尚德元,郭秀宏,刘涛,田勋润,张志恒,李春芳,姚宝林,李文贵
<正> 大家畜胃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大家富内科病中均占首位。为了寻求兽医新药,提高对大家畜胃肠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试用木_(10)霉曲对以消化不良为主的大家畜胃肠病进行了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维国
<正> 我校军事兽医研究所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合作,于84年6月从羊的胸腺组织中成功地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胸腺素。同牛和猪的胸腺素一样,该胸腺素亦属多肽混
1984年04期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锋,孙晓燕
<正> 牛的皱胃变位,一般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右方变位,又分为皱胃移位或扩张(简称RDA)和皱胃扭转(简称RTA)。牛皱胃变位的国外资料较多,近年来国内虽然报道了一些临床病例,但诊断和治疗方法尚需完善。 1984年3~7月,我校附属兽医院收治乳牛皱胃右方移位4例,乳牛皱胃左方变位2例,除1例因皱胃穿孔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现将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1984年04期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猛刚
<正> 军犬食道虫病无特异临床症状,诊断主要是依靠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虫卵,但检出率往往不高。我们试用X线透视法检查了广东省公安厅所属182例军犬,其中阳性犬90例;对36例阳性犬和4例阴性犬进行剖检,其变化与X线检查结果完全相符。现简要报道如下。
1984年04期 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席曰臣
<正> 某部队农场用敌百虫为25头生猪驱虫,结果全部中毒,死亡19头,现报道如下。 一、驱虫及中毒经过 某部队农场饲养生猪120余头,其中断奶仔猪31头,同在一个大圈内饲养。此群仔猪在驱虫前多表现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体质较弱,先后死亡6头,其余头至6~7月龄时,体重仍不过50~70市斤,粪便中常带有蛔虫。经当地公社兽医站检查,认为是由蛔虫寄生所致。饲养员遂从该兽医站买回精制敌百虫粉500克,将约1/3的药(后经核实为140克)倒入一盆温水中,搅拌混匀后,提猪耳给每头猪经口灌服一勺。
1984年04期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兆荣,刘志尧,封蔚龄
<正> 在临床诊断中,我们遇到一匹具有明显气喘症状的公骡驹,死后剖检发现该骡驹无脾脏;心室隔由肉柱状肌组织交叉组成六个裂孔,形成室隔裂隙,左右心室连通,为一畸形病例,现报道如下。
1984年04期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福林,王遂如,陈垠芑
<正> 辽宁省某饲养场,从1983年9月饲养了52只貉。1984年5月19日,貉突然暴发急性传染病,在3天内共死貉12只。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伪狂犬病。现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登明,刘明克
<正> 肠炎是马骡的一种常见病。在兽医临床上,对本病尽管有许多不同的救治措施,但就某些重剧肠炎而言,效果不很理想,治愈率较低。笔者在吉林省榆树县兽医站实习期间,在有关老师指导下,采用高锰酸钾液高压灌肠治疗马骡肠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明,王玉森,丁国安
<正> 犬的正常眼压值对犬的眼病,尤其是对犬的青光眼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至今尚未见有犬正常眼压的报道。为此,笔者在毕业实习期间,对104只犬(208只眼)的眼压进行了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984年04期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华淑敏,刘健,梁冠生,范石军
<正> 梅花鹿是一种半野生的草食动物,其生活习性与其它家畜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由于人难以接近,因此目前有关鹿的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等方面的系统资料十分缺乏。为了给分娩母鹿的护理和预防分娩过程中疾病发生据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4年6月1日至7月1日对垦利军马场的6头梅花鹿的正常分娩过程作了初步观察,并探讨了其正常分娩规律。
1984年04期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青,燕洛才,李颖松
<正> 随着集约化养兔业的发展,家兔的人工授精技术受到了世界养兔业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也对家兔的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垦利马场花巨杂种兔进行了人工授精试验,以为开展家兔人工授精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984年04期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德生
<正> 1969~1981年,在马匹配种工作中,多次发现假妊娠母马,并对其中12例进行了试治,现简报如下。 一、假妊娠母马的症状及诊断 多数假妊娠母马于排卵后第14~17天可摸到子宫角呈细硬无弹性蜡肠状,比早期正常妊娠母马的子宫角要细得多,从子宫的顶端到子宫分叉部几乎同样粗细,很少弯曲,两子宫角之间界限不明显,但始终摸不到胚泡发育。
1984年04期 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景峰
<正> 蟾酥中毒在兽医临床上很少见到,笔者于84年3月20日在营口县大石桥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患骡属海城县感王公社西感王大队,母,4岁,红色。该骡于一周前购入,因骚闹、不适使役拟卖出。3月20日五时在营口县马市曾肌肉注射奋乃静1ml(5mg)×10,注射后不见安静。后听人说蟾酥可使马骡安静,便买了一钱蟾酥(当时畜主误以为买了一克),于当日十时全部抹于骡口腔内两颊及舌之上,10时30分,患
1984年04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子忠,张我东,曹运琪
<正> 我们曾于英德军马场遇到马枢椎粉碎性骨折1例,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及症状 4岁母马一匹(系三年前从牧区买入),营养下等。3月14日上午牵出厩外修蹄,因胆小惊恐,行至水泥路面时,突然前躯腾起,急速后退而抑翻,头颈着地,跌倒在水泥石头路面上。诊疗时见患马颜貌忧苦,低头呆立,嘴唇几乎触地,全身大汗如注,颤抖,可视粘膜变化不显,P46次/分。颈向右侧斜,头向左侧歪,项韧带偏左,右侧颈部环枢关节处见有20×12cm的扁平肿胀,触之硬固,有热感。把
1984年04期 39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春富,曲廷君,王玉森,胡春青,邱震东
<正> 我们于1983年3月25日收治牛阴道壁血管瘤1例,经手术治疗出院,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及现症 患牛属长春市幸福公社一队,黑白花,产犊一个月。分娩时见其阴道侧壁上有一食指头大小的血块样物,但排尿正常。一个半月后,肿物增大突出于阴门外,呈紫红色,堵塞阴道。
1984年04期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84年04期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