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弋(鹿灬),沈春岚,宋鲁敏,湛万山
本文对我国健康蒙古马单剂量给与红霉素肛栓、氯霉素肛栓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观察,报道了红霉素肛栓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表观一级消除还率常数Ke=0.079hr~(-1),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a=3.263hr~1,表观分布容积Vd=0.6231/kg,体内廓清率Cl_D=0.0471/kg·hr,消除半衰期t1/2Ke=10.321hr,吸收半衰期t1/2Ka=0.243hr,有效浓度维持时间Tcp=6.50hr,峰浓度Cmax=0.742μg/ml,峰时间Tmax=1.281hr,“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11.388μg/ml·hr)和生物利用度(F=0.8?),讨论了栓剂的临床意义。
1985年03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信,赵洪祥,尚德元,钱顺生,辛宪福,陈丁儒
收集405份记录较完整、诊断结论可靠的马真性腹痛病(含肠便秘、肠痉挛、肠臌胀、急性胃扩张、肠变位等五大腹痛病)临床病历资料,选用16项多信息量的常规检查的症状指标,建立症状编码表,用根据模糊集合感理设计的自动建体考核程序,在CS—2微型计算机上运行自动生成疾病模糊信息判别矩阵,经自动验证和优化处理,最后得到一个最优判别矩阵。以该矩阵模型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设计成“马真性腹痛病微电脑诊疗系统”。该系统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不作直肠检查等优点,经各种考核验证和临床试用,在一级鉴别(区分全阻塞性、不全阻塞性便秘和其他4种腹痛病)的水平上与直肠检查的平均符合率在93%以上,高于不用直肠检查的临床诊断;二级鉴别(将便秘按部位区分开)的平均准确率在80%左右。一般兽医人员在5分钟内就能学会使用该系统,只要按规定的症状标准去收集并输入相应编码,经1分多钟就能得出诊断结果,并能打印出诊断书和治疗处方。此系统的软件是用扩展BASIC语言设计的,在设计技巧上,除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扩充性和通用性,既可在CS—2、EX—JX等微型机上运行,也可在SHARP PC—1500和CASIO PB—700等袖珍机上运行。本研究设计的“自动建阵考核程序”是进行电脑诊断研究的通用程序,可推?
1985年03期 205-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路景明,李有长,辛先福,赵洪志
<正> 本院收治1例先天性喉囊积液骡驹,采用喉囊全摘除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概况 患驹于1984年4月27日出生,4月29日就诊。该骡生后就见两腮隆起,呈半球样囊状。现症:T38.8℃,P104次/分,R30次/分。精神尚好,食欲旺盛,吞咽乳汁时,由鼻孔流出乳液。左侧腮部呈圆形囊状隆起,其上界至颌关节水平线,下界达
1985年03期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桂凤,陆超华,罗子起,王度林
为了探讨我区剑川、盘溪等部队军马胃肠炎与饲喂发霉稻草的关系,采集了剑川、盘溪两地的稻草、马骡粪便及其肠内容物等42份样品,分别进行了霉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出161株菌。后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到种、属计62株菌。对其中的30株菌,分别进行了荣光反应试验、脂肪分解试验、家兔皮肤试验以及小动物的致病力试验,从中筛选出串珠镰刀菌、本色镰刀菌等12株毒力较强的菌,并首次发现顶青霉与日本曲霉有毒性。从而认为上述部队马骡的胃肠炎,与稻草中霉菌毒素有很大关系。通过霉菌的分离培养,初步得知剑川、盘溪部队霉草和马骡粪便的霉菌组成。
1985年03期 2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为望,景在新
在本实验条件下引导出的绵羊网胃电主要由慢波组成,快波几乎看不到。依据波型特点将其划分为双峰波、单峰波和混合波三种类型。绝大部分“双峰波”后峰高于前峰,但亦可看到前峰高于后峰的现象。网胃电频率和振幅在饲喂时为1.71次/分,368.05μv,反刍时1次/分,226.06μv;安静时0.94次/分,281.25μv,禁食时0.6次/分,167.59μv。网胃电先于网胃内压力变化出现,且网胃电振幅越高,网胃内压力升高越显著。网胃电的后峰与瘤胃电“二联波”中的第一波和“独立波”同时发生。阿托品可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毒扁豆硷则可使其加强。
1985年03期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春岚,吴弋(鹿灬),宋鲁敏,方桂荣,张金子
本文对我校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马属动物全身麻醉药——保定宁的神经药理作用作了研究。试验表明,保定宁(5mg/kg和10mg/kg)对小白鼠自发活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电刺激小白鼠所致攻击行为有安定作用,其安定剂量仅为静松灵的1/5~1/10;对用热板法和醋酸法致痛的小白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保定宁(15mg/kg)还能减少戊四氮,士的宁、苦味毒所致惊厥小鼠的死亡数。这些作用均优于静松灵。保定宁有明显的肌松作用,作用部位在中枢。此作用通过以下几个实验被证实:(1)对雏鸡可产生松弛型麻痹,但这一作用不能为新斯的明所对抗;(2)保定宁对家兔最小垂头量为13.58mg/kg,该量为箭毒最小垂头量(0.37mg/kg)的36倍;(3)对电刺激大自鼠膈神经—膈肌的传递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仍不能为新斯的明所对抗;(4)对在位兔的胫总神经—胫前肌传递具有部分抑制作用,局部给药时,则出现完全阻滞现象;(5)对在位兔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动作电位和坐骨神经—腓肠肌动作电位均有影响,其肌肉动作电位是随着神经动作电位的减小而降低,振幅均由20mv降至10mv,从而证明保定宁对整体动物的神经干传导有部分阻滞作用。但在本试验中,发现保定宁对蟾蜍坐骨神经—缝匠肌终板电位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终板电位的振幅由20mv降至18mv、10mv,直至最后完全
1985年03期 228-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维岩,张守印,李志立,张永茂,钱大方,赵金保,殷继政,李盘根,王国范,李颖湘,周书明
参考本研究Ⅰ、Ⅱ的研究结果①②,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业局于1983年5月下发了《关于对大家害严格控制使用四环素类药物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进一步证实内服土毒素与急性腹泻的关系,于“通知”下发后对原调查14个单位中的13个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1984年第一季度,在13个兽医院、站中有10个兽医院、站在防治马属动物疾病中已不再用土霉素,3个兽医院、站仍在用,但其应用匹次比上年同拥明显减少。在被调查单位所在地两年第一季度马属动物总存栏数及饲养管理基本相同和气候无大变化的情况下,1984年第一季度门诊治疗急性腹泻仅115匹次,较1983年同期减少了1409匹次,其发病数显著减少。因此认为,对马属动物禁服土霉素是本病发病数显著降低的原因之一。
1985年03期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才,赵陆章,刘文华,毛希正,孙振英
<正> 以往对牛羊疾病的检查诊断,主要靠病史以及听、叩、触诊进行综合判断。曾有人在观察针刺对动物消化功能影响的研究中,采用软橡皮球通过胃管内芯导入瘤目中,外接马利氏气鼓,按空气传递法,记录于电动双鼓的记录纸上,根据瘤胃的运动曲线情况来判定针刺穴位的作用。由于描记瘤胃运动的方法复杂,灵敏性差,至今在兽医临床上还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瘤胃运动曲线是反映瘤胃运动功能的直观检测指标之一。在反刍动物生理、病理的研究及临床疾病的诊疗中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年来,我们应用
1985年03期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世若,陈宗泽
为进一步探讨国相补体结合反应检测鼻疽马骡的判定标准的客观程度,扑杀了18匹鼻疽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看到了典型的鼻疽病变,以SP-CFT作检测,阳性反应15匹,占83.3%;疑似反应2匹,占11.1%;阴性反应1匹,占5.6%。由上述结果认定,SP—CFT检测并无假阳性反应发生,与病理组织学变化一致,其结果是可信的。
1985年03期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绍文,魏玉柱
<正> 在猫的大手术中,由于其抗感染能力强,刀口一般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手术中失血过多以及各种原因(疼痛等)引起的休克。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白线法”剖腹治疗猫难产30余例,手术顺利,疗效较好,术后切口愈合快,简介如下。 一、术式 患猫背位固定,剪毛、消毒后,沿腹白线一侧在距子宫角近处作4~6cm长的腹正中切口,即可拉出子宫角。再使猫体由背卧转为侧卧后,择一侧子宫角
1985年03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石,何明伍
用实验用家兔25只,以HRP法研究了家兔小结肠及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的节段性分布。结果,被标记的小结肠传入神经原胞体位于T_6~Co_1段脊神经节中,且多集中于L_1~L_5和S_3~Co_1两部分.两部之间出现少标记细胞区或无标记细胞区,表明小结肠各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均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途径传入脊髓.但从数量上分所,小结肠前部以伴随交感神经传入途径为主,后部则以伴随副交感神经传入途径为主。被标记的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的胞体位于T_7~L_4段脊神经节内,多集中于T_3~L_2段。小结肠及关元俞穴区传入神经原胞体在T_7~L_4段脊神经节相重合.
1985年03期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贞友,金学顺,苏建国
本实验用马4匹、牛3头,通过自身对照28次试验,观察了妥拉苏林对保定宁麻醉马、牛的最佳催醒剂量和妥拉苏林复合剂的催醒效果。结果,静注6mg/kg的妥拉苏林和妥拉苏林复合剂可使保定宁(1.5mg/kg)麻醉马的完全苏醒时间,由对照组的103.3分钟分别缩短为16和13.5分钟(P<0.01);静注4mg/kg的妥拉苏林可使保定宁(2mg/kg)麻醉牛的完全苏醒时间,由对照组的168.7分钟缩短为72.3分钟(P<0.05)。因此认为,妥拉苏林和妥拉苏林复合剂可以作为保定宁麻醉马、牛的催醒剂而应用于临床。
1985年03期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文明,许进香,颜立成
本实验直接用伊氏锥虫虫体进行ELISA技术着染,研究了虫体内抗原、外抗原、全虫抗原的组织定位分布。经观察,伊氏锥虫内、外、全虫抗原经第一抗体作用后,用标记酶的第二抗体复杂,废物杂色指示的抗原—抗体反应均表现在虫体外膜上,着染特点为周边着染,只有用冰冻切片机切碎的虫体着染图像向内部加宽延伸。经电镜观察,着染的虫体抗原成份在外膜上呈现均匀、规律的绒毛样排列,与膜蛋白的镶嵌结构规律相一致。
1985年03期 258-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中海
<正> 为了贯彻《食品卫生法》,应基层兽医人员开展卫生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我所与本校卫生检验教研室协作,研制出动物性食品兽医卫生检验箱。 本检验箱结构为前开门、箱囊结合形式。体积为:47×30×21厘米,全箱重15.6公斤,箱内配备器材72种,试剂36种,其中所配备的折叠生物显微镜、微型电子恒温培
1985年03期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步先,张军,裴桂林
1984年5~6月间,北京军区某部农场的雏鸭发生了以拉稀和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诊断为雏鸭副伤寒,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该农场于84年5月25日从附近农村养鸭个体户购买刚出壳的雏鸭815只,在农场院内、外鱼塘饲养。饲料全部为从国营粮食仓库采购的麸皮,饮水为该农场深井引出的鱼塘水。此群雏鸭与农场原有10只40日龄幼鸭同群饲养。6月13日见有部分雏鸭发病,
1985年03期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华信,朱建章
<正> 屠宰检验与公共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屠宰检验,可以保证肉食品质量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并可防止畜禽疫病散播,保护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还能了解本区畜禽疫病流行情况,从而为预防、控制疫病提供资料。 本文根据我省食品系统7年来(1978~1984)9个肉联厂和冷冻厂生猪屠宰检验统
1985年03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华
<正> 为了了解家富寄生性原虫病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确定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特就本病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一、家畜寄生性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感染关系 病畜或人畜共患病的病人作为传染源,引起寄生性原虫病的感染流行,已为国内外所重视。而对于带虫者(隐性感染)或贮存宿主(含野生动物)尚未能
1985年03期 268-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有信
<正> 真胃变位是牛常发的真胃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急性或慢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长期以来,往往把具有消化不良综合征的疾病当作前胃疾病,而很少考虑本病的存在。其实,早在1898年就有过真胃变位的报道。到廿世纪中期,国外许多学者还只限于在屠宰场的牛消化道检查中认识各种真胃病。1954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奶牛站立剖腹时所发现的真胃变位。此后,有关报道逐年增多。我国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重视积累有关真胃变位
1985年03期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拗松
<正> 我部曾先后发生5例猪食管梗塞,除2例急性窒息死亡外,其余3例均采用胃导管推旋法治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将猪横卧保定,用单手开口器将患猪口腔打开,取涂有少许润滑剂的胃导管经口腔插入食道,当遇到梗塞物时,将胃导管边推、边旋转,借助胃导管前端腔隙,使梗塞物一点一点地旋入管腔内逐次取出,食管疏通后,将胃导管抽至食管上
1985年03期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芝平
<正> 迄今为止,黄曲霉毒素(下称AFT)分为B_1、G_1两大类,其衍生物有A_1、B_2、B_3、B_(2a)、G_2、G_(M1)、G_(2a)、M_1、M_2 R_0、P_1、Q_1、、毒醇H等20多种。其中12种明确了化学结构。AFTM_1(下称M_1)是哺乳动物摄入污染AFTB_1(下称B_1)的饲料后,随乳汁和尿液排泄的有毒代谢产物。由于M_1能在乳品及胴体中残留,所以在公共卫生上具
1985年03期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宏伟
<正> 蹄叶炎不仅发生于马,也发生于牛、羊、猪等家畜。一般认为本病可由使役不当所引起(所谓走伤),也可因饲养失宜而发生(所谓料伤)。蹄叶炎虽然是一个常见多发病,疗法也不少,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时常转为慢性,形成芜蹄或造成蹄骨转位、蹄底穿孔等不良后果。 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营养性蹄叶炎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985年03期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照“三个面向”的方针,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适应知识迅速更新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最近几年,我校在改革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先生讲,学生听”状况有所改变。但
1985年03期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母德身
<正> 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是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生物科学联合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于1926年创办的,是生物科学情报服务社编辑出版的一种大型检索性期刊。由原《细菌学文摘》(Abstracts of Bacteriology)和《植物学文摘》(Botanical Abstracts)合并而成。该文摘每半月一期,每期收录8000余条,半年为一卷,一卷结束时,出一期卷索引。该文摘具有收录面广、著录详尽以及检索系统完备等
1985年03期 294-29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