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快速检验的研究——协同凝集试验及HRP-SPA酶染色法的应用

    韩文瑜,王世若

    本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检验的增菌程序、协同凝集试验(COAG)及HRP—SPA染色法(酶染法)的最适实验条件。以这种条件进行增菌,并以COAG及酶染法进行检查,具有快度、敏感、特异性强的优点。应用COAG、酶染法及沙门氏菌常规分离鉴定法,对236份动物性饲料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两种快速法与常规法有较好的符合率,酶染法在检出阳性标本上优于常规法.且可在16~18h内报告结果,比常规法的时间明显缩短。因此认为,COAG和酶染法适用于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动物性饲料的沙门氏菌污染,依饲料的种类不同而异,其中鱼粉为31.5%、血粉25%骨粉10.3%,平均为17.4%,而且存在着多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占优势。因此认为动物性饲料中的沙门氏菌污染在人畜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1986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油酸普合剂治疗急性胃扩张

    朱宗保

    <正> 本人于1981年至1984年,应用油、酸、普合剂治疗急性胃扩张11例,均在服药一次后痊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组方 液状石蜡油500~1000毫升,食醋150~250毫升,普鲁卡因3克。 二、治疗方法 首先肌肉注射30%安乃近20毫升,其次导胃排出积气。然后一次

    1986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绵羊实验性过食谷物中毒的研究

    高英杰,刘应义

    通过6例绵羊实验性过食谷物中毒的研究,探讨了反刍兽过食谷物中毒经过中有无内毒素血症和微循环障碍,以及内毒素血症和乳酸酸中毒在本病发生上的作用。结果:试验羊血浆内(6/6)和脑脊液内(4/6)均检出内毒素,血浆内毒素呈双相反应,于试验后3h(4例)、6h(2例)第一次出现阳性反应,多数在36h后再次出现阳性反应,血液乳酸含量于试验后12h开始明显增高,36h达峰值,病程48h以上的羊以后又下降,脑脊液乳酸含量显著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随病程的推移而逐渐延长,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也呈双相反应,试验后6h第一次出现阳性反应,24h后再次出现阳性反应。据此初步认为,内毒素血症先于酸中毒出现,其在本病的发生上起决定的作用;病程中的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是严重的,但在病程超过48h的羊,酸中毒有自然缓解的现象;在疾病的转归上,内毒素血症和乳酸酸中毒起加成作用,试验羊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微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1986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外周血SmIg+B细胞及T细胞的动态观察

    徐慎苓,张远钰

    本实验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J毒株细胞培养毒接种的6头仔猪和3头健康仔猪外周血SmIg~+B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数量作了检测。T细胞用总E玫瑰花(Et)及活化E玫瑰花(Ea)试验作检测,SmIg~+B细胞用荧光素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FITC—SPA)菌体法鉴定。结果:接种后,SmIg~+B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于第23天时达峰值(29.19±3.45),明显高于对照猪(P<0.05),Et玫瑰花百分率虽略有上升,但与接种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a玫瑰花百分率则显著低于接种前水平(P<0.01)。以上结果表明,PEDV—J毒株细胞培养毒可刺激仔猪B细胞明显增多。由此认为,B淋巴细胞积极参与PED的免疫反应过程,体液免疫是PED猪的主要免疫反应。

    1986年01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

    杨臣,王殿瀛,邢德坤

    给26头3日龄仔猪经口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的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而后定期扑杀,采取各组织、器官,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毒在猪体内的分布。结果,仅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瓣、盲肠、结肠的粘膜上皮细胞内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内发现了病毒抗原。由此认为,PEDV只引起猪的局部感染。本研究还证明,病料和固定的冰冻切片,密封低温(-20℃)保存7d和292d后,做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时仍呈阳性结果。

    1986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盲肠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分布——HRP法研究

    尹栋林,杨维泰,杜春香

    选用成年马5匹,用HRP法研究了马盲肠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被标记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于腹腔肠系膜神经节内,同时马的后肠系膜神经节和T_(6~16)、L_(1~6)交感于上的椎旁神经节也都含有标记细胞,这与传统的观点不同,说明支配马盲肠交感神经的来源相当广泛。标记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以中、小型细胞为主。

    1986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痢菌净”治疗猪腹泻的体会

    邹纯初,王天兴,罗应忠,甘灼焱

    <正> 1984年,我们应用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新研制的广谱抗菌药“痢菌净”对105例腹泻猪进行了试治,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来源:主要是门诊病猪(20~150日龄,体重5~70公斤),发病时间1~2天。临床表现:体温正常或稍偏高,精神尚好或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大猪排玉

    1986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病毒YN株与闽A株、苏联林交叉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王永贤,马亚林,罗子起

    应用豚鼠制备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运用醋酸透析法制备伪狂犬病病毒沉淀抗原,通过交叉对流免疫电泳试验,证明伪狂犬病病毒YN株与闽A株、苏联株之间有共同抗原。本试验建立的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可供我国开展伪狂犬病的诊断研究参考。

    1986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HRP-SPA间接免疫酶染色对小鼠实验性弓形虫病虫体分布的观察

    徐克成,裴永学

    应用他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HRP—SPA)间接免疫酶染色,观察了弓形虫在机体各主要器官和病变中的分布,探讨了虫体与病变的关系。虫体在脾脏、肝脏中分布最多,肺脏次之,肠、心、脑更次之,肾脏最少。虫体在器官中的分布呈两种状态,即局灶性分布和散在性分布,凡呈局灶性分布的部位,经HR染色观察,都是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从病灶中央到病灶边缘均有虫体分布。病灶范围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病灶内虫体的数量和分布的面积。HRP—SPA间接免疫酶染色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弓形虫,可以考虑用作弓形虫病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

    1986年01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荧光抗体检测马鼻肺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陶全富,梅祥林,金言,刘景华

    用自然感染马阳性血清及兔免疫血清制备的马鼻肺炎荧光抗体(EHV_1·FA),和马鼻肺炎病毒(HEV_1)不同毒株以及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株标准毒均产生特异性荧光。通过对不同滴度地鼠肾细胞培养液内抗原的测定,表明EHV_1·FA法比补结反应及细胞病变法敏感,高1~2个滴度,应用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染色检查乳地鼠31份,肝阳性率为83.8%,肺阳性率为77.4%,对照10份均为阴性。检查人工感染HEV_1流产胎儿5份,肝阳性率为100%,肺阳性为80%,检查2份健康驴胎儿,均为阴性。表明应用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染色检查马鼻肺炎病毒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检出率。

    1986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抗梨形虫新药——咪唑苯脲(Imidocarb)研制成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抗梨形虫新药研究组

    <正> 据文献报道,咪唑苯脲为国外七十年代合成的抗梨形虫新药,具有用量小、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前,研制此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未见研制和应用此药的报道。为满足兽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需

    1986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鼻疽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Ⅰ.免疫荧光间接法对鼻疽菌的检测

    马从林,刘(王子),赵建中,邓定华

    应用抗鼻疽菌单克隆抗体(McAb)作荧光抗体间接染色法代替习用的诊断血清检测鼻疽菌,证明McAb对鼻疽菌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

    1986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RNA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张玉静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异种iRNA的作用。应用人甲种胎儿球蛋白(α—AFP)免疫兔,然后用热酚法由免疫兔的脾脏和淋巴结中堤取iRNA,再将其注射到小鼠腹腔内,5d后杀鼠,观察小鼠脾脏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射iRNA鼠与对照组相比,脾脏明显增大和显现淋巴细胞增殖应答。

    1986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54—2治疗马实验性急性浆液性趺关节炎的研究

    王玉森,李京城,李哲,徐英泉,刘伟,李振武,丁国安

    <正> 654—2是山莨菪硷的人工合成品。本品具有抗胆硷作用,可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本实验根据家畜急性非感染性炎症过程中,影响炎症愈合的关键环节是局部微循环障碍的观点,应用654—2注射液,对马实验性急性浆液性趺关节炎进行了治疗研究。

    1986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泰氏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王祥生,胡力生

    中试验证明泰氏锥虫在Vero、IBRS一2传代细胞,长爪沙土乳鼠、乳兔仔原代和继代细胞上均能生长繁殖,并能连续继代。尤其在长爪沙土乳鼠肾细胞培养物上,繁殖最为迅速。选用敏感细胞连续培养,方法简便,虫体产量高,成本低,虫体悬液含宿主细胞、血清成份少。虫体在敏感细胞上3~4天,悬液中虫体数达最高峰。按期收集虫体悬液,再换入新的营养液,可使虫体在细胞培养物上继续生长繁殖(连续培养法,又称倒茶水法),同一细胞培养物能收集虫体悬液5~8次。细胞培养物经带虫传代又可继续上述培养过程。虫体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7.0~7.2,培养最适温度36℃,抗菌素(尤其是两性霉素B)对虫体有杀伤作用。

    1986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和动物空肠弯曲菌带菌调查

    周宗安,翁建云,李家祥,姜敬斋

    对人和鸡、猪、山羊、水牛、乳牛、马(骡)、家兔、豚鼠等的1018份肛拭标本或新鲜粪便标本的调查表明,人和上述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空肠弯曲菌:健康儿童为0.97%,腹泻病人9.38%,鸡63.50%,猪51.92%,山羊45.14%,水牛20.00%,乳牛2.40%,马(骡)0.94%,家兔6.06%,豚鼠25.00%;并对分离的部分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本调查在国内首次从健康马(骡)中分离出2株空肠弯曲菌,经血清分型属51型,为我国增添了一种空肠弯曲菌的新的动物宿主。

    1986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地区屠宰畜禽弓形虫抗体水平的初步调查

    陈贵连,张让堂,徐有武,马俊怀

    <正> 1984年11~12月,我们用间接血凝对长春地区屠宰畜禽中弓形虫抗体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现简要报告如下。

    1986年01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驻京部队食肉沙门氏菌的调查

    裴桂林,李文胜

    <正> 沙门氏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种家畜的肠道和内脏中。沙门氏菌的食品污染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公共卫生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我国屠宰畜禽的细菌学检验来看,沙门氏菌的污染比例较大,尤其是猪肉中沙门氏菌的检出较为严重。为了解部队食用肉的

    1986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牛白血病1例

    罗正全,谭生成

    <正> 我所于1985年6月13日收治病乳牛1头,一岁三个月,半月前患病。病初,精神不振,饮食欲减少,逐渐消瘦,颌下肿胀,呼吸稍快,经地方兽医站诊断为喉炎,注射青、链霉素并内服中草药,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饮食欲废绝,张口喘气,后转某兽医

    1986年0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应用畜禽粪作饲料的研究进展

    冯振荣

    <正> 动物具有食用本身或其他动物粪便的习性。利用畜禽粪做饲料的研究,美国、日本、泰国、苏联等国都已进行了10多年。我国近年来也有报道。畜禽粪便的再利用,不仅可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可广辟饲料来源。现就几种畜禽粪做饲料的方法及其应用综

    1986年0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前胃和皱胃疾病的手术治疗

    钱锋

    <正> 牛的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疾病发病率较高,加之临床症状错综复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一些病例经对症治疗无效时,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根据临床治疗实践和文献资料,对牛前胃和皱胃疾病的手术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1986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见动物病对人类的危害和我们的对策

    高超然

    <正> 人类的许多疾病来源于动物,有些动物疾病也来自人类。但由人传递给动物的疾病比较少,动物传递给人的疾病比较多。目前,由动物传递给人的传染性和寄生性疾病有250多种,我国已发现60余种,而动物由于受环境的污染,通过其乳、肉、蛋给人类“再污染”的情况更多,对人类的危害也很严重。

    1986年0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猪场爆发猪冠状病毒性脑脊髓炎

    刘宝岩,薄清如

    <正> 猪冠状病毒性脑脊髓炎(又称猪血球凝集病毒性脑脊髓炎)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85年我国陈福勇等首次报道1984年春在京郊某种猪场从国外引进的杜洛克、汉普夏和长白纯种猪的后代有疑似本病发生。1985年春,吉林省某种猪场杜洛克

    1986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几种粘合剂在兽医外科上的应用试验

    姚智庵,于成功

    <正> 粘合剂在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发展很快,但在医学上应用较少,这是因为其粘接对象为人体组织,要求严格,情况也较为复杂。然而在兽医外科方面,有些地方可忽略粘合剂的某些副作用而进行应用。如用粘合剂治疗马骡裂蹄、粘着

    1986年01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康马骡和趴窝病马血清维生素D含量的测定

    赵建军,湛万山,封蔚玲

    本文比较了健康马、骤血清维生素D含量和趴窝病马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索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健康马、骡血清维生素D含量相差显著。趴窝病马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认为,病马血清维生素D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1986年01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注射消毒不严引起马感染恶性水肿

    黄应三

    <正> 1975年春,黑龙江某农牧场×××队用敌百虫注射液(自制)肌肉注射驱马胃蝇幼虫,由于注射部位(主要是臀部)未剪毛、消毒,注射器也没经过煮沸消毒,注射针头不更换,一用到底,因此注射后引起大多数马匹感染恶性水肿。现将发病及诊疗情况报

    1986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注射“731”禽霍乱弱霉菌苗诱发大肠杆菌病的报告

    钟毓珍,孟继棠

    <正> 某鸡场鸡群注射“731”禽霍乱弱毒菌苗引起鸡大批死亡,并从新鲜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某鸡场某栋鸡舍,室内面积7×70m,网上平养4300余只幼鸡,曾于11日龄和45

    1986年01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例马属动物膈破裂的临床观察

    陈维岩,金学顺

    <正> 马属动物膈破裂发病甚少,其诊断往往被忽视,或虽有怀疑却不能早期确诊。我们曾遇8例(均未治愈),死后剖检7例,其中4例形成膈疝,现报告如下。

    1986年01期 95-9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蹄部穴位配合治疗马骡球节扭伤52例

    杨万春

    <正> 笔者在老山自卫还击战中,采用针刺蹄头穴、缠腕穴的疗法,配合治疗马骡球节扭伤5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986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犊牛急性呋喃唑酮中毒2例

    靳朝

    <正> 1985年6月29日和7月1日,我部收治2例因喂服大量呋喃唑酮(痢特灵)而发生急性中毒的犊牛。1例(病志号1502号)自生后3天起,因腹泻每天喂服呋喃唑酮10片(1克),但仍腹泻不止,以后增至10~12片/次,每天2次。该牛在增量喂服呋喃唑

    1986年01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军军马卫生专业组第五次学术会议在昆明召开

    本刊编辑部

    <正> 1985年12月16日至21日,总后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军马卫生专业组在昆明召开了第五次学术会议。总后卫生部刘庆祥副处长、兽医大学郝顺恩副部长、各大军区兽医处处长(或助理员)以及专业组正、副组长和代表共64人参加了会议。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6年01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细小病毒感染症快速诊断盒研制成功

    夏咸柱

    <正> 近年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发现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和水貂、貉出血性肠炎等细小病毒感染症,在我国的军犬、警犬、狮、虎、豹、猫以及水貂、貉等犬科、猫科、鼬科动物中广为存在,危害严重。为能迅速确定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疫

    1986年01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