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例20种犬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杨春华,李普霖

    对犬的皮脂腺瘤、肛周腺腺瘤、肛周腺癌、毛基质瘤、间叶性软骨肉瘤、腺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囊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水母样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混合型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鳞状细胞上皮瘤、甲状腺腺瘤、肥大细胞瘤、组织细胞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软骨腺瘤)、乳腺良性混合瘤(肌上皮腺瘤)、恶性肌上皮细胞瘤、乳腺恶性混合瘤(癌肉瘤)、汗腺囊性增生、汗腺腺瘤、汗腺癌等20种24例肿瘤(良性肿瘤14种,恶性肿瘤6种)作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描述。

    1987年03期 23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高山牧区人工诱生牛黄试验研究

    邹纯初,费宝双,尚太成,罗应忠,唐明德,杨生藩,张宝珠,周汉英,邱远英

    于高山牧区对43头牛进行了人工诱生牛黄试验。经1年的观察,试验牛(?)情、产犊、泌乳、使役与同群放牧牛不认异常。抽样取黄7头,头头产黄,最多8.4g,最少2.2g,平均每头长黄(干重)4.73g。经用红外光谱和挂甲试验、显色试验、薄层层析试验鉴定,证明诱生牛黄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此外,对人工诱生牛黄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1987年03期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对产蛋鸡产蛋效能的影响

    马振凯,张德金,辛丘岩,王占凤,曹一亮,王贞友

    用兽医大学(兽大)产、上海产、天津产三种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在鸡的品种、日龄、饲料原料和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观察了5000只产蛋鸡的产蛋效能。结果:三种添加剂组(兽大、上海、天津产)鸡的产蛋率分别为72.18%、69.62%和67.57%,饲料报酬分别为1∶2.56、1∶2.64和1∶2.71,自然淘汰死亡率分别为0.10%、0.13%、0.16%。三组鸡的蛋质量无明显变化。

    1987年03期 248-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ALB/C近交系裸鼠的染色体研究

    崔宗虎,祖国庸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以及G分带、C分带、银染带技术,对昆明种小鼠、BALB/C近交系小鼠、BALB/C近交系裸鼠的染色体组型、G分带带型、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 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三种鼠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0,均为端着丝点;裸鼠的第3号染色体有明显的浅染色区,15号染色体也有浅染色区;各种小鼠的G带带型基本一致,与已报道的小鼠标准G带带型基本相符;C带分析结果,昆明种小鼠所有常染色体管丝点区包括X染色体均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呈大小不等的浓染,而体臂着色浅淡,仅Y染色体的着丝点及体臂呈均一深染,极易辨认,需BALB/C近交系小鼠的第1、7,18号染色体浓染点缩小。裸鼠第3号染色体浓染点很大,而第1、7、11号染色体浓染点缩小。银染分析显示昆明种小鼠Ag-NOR数目众数为7条,分布范围为3~8条。BALB/C近交系小鼠、裸鼠的Ag一NOR众数均为5条,分布范围为2~7条。

    1987年03期 25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ELISA检测绵羊抗东毕吸虫抗体

    刘振玲,赵辉元

    用东毕吸虫成虫,经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柱制备纯化抗原,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绵羊的抗体,同时,配合沉淀法、孵化法和全身剖检法进行检查,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8.4%,阴性符合率为95%;除与肝片吸虫阳性血清有4.8%的交叉反应外,未发现与矛形双腔吸虫阳性血清和前后盘吸虫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ELISA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沉淀法和孵化法;并证明东毕吸虫感染强度与血清抗体无相关关系。

    1987年03期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邹万荣教授来校报告第23届国际兽医会议概况

    <正> 新疆八一农学院邹万荣教授,于八月出席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23届国际兽医会议后,应邀专程来兽医大学作了介绍会议概况的报告。 参加这届会议的有68个国家的代表共5000多人,宣读论文500多篇。会议分解剖

    1987年03期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急性出血性盲结肠炎的治疗研究

    陈维岩,王茂成,张守印,秦静,李茂荣,钱大方,赵金保,李盘根,殷继政,张永茂,王国范,李颖湘,周书明

    本研究通过“马肠管不同运动状态对肠道菌群影响的试验”、“抑菌药物筛选试验”和“内服大剂量乳酶生对马肠道菌群影响的试验”,结合马急性出血性盲结肠炎的有关研究报道,建立了以清泻和抑菌消炎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通过对11例典型的马急性出血性盲结肠炎临床病例治疗,治愈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数(4/7),平均疗程和治疗次数也少于对照组。

    1987年03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肝片吸虫新药碘醚柳胺(Rafoxanide)研制成功

    戴国华,张万义

    <正> 碘醚柳胺(重碘柳胺,二碘羟柳胺,氯苯氧碘柳胺;Ranide,Flukanid,MK 990)为抗肝片吸虫、巨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鼻蝇蚴的高效新药。目前欧洲、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等许多国家已作为首选药物用于牛羊肝片吸虫病。迄今,未见国内有研制此

    1987年03期 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检测梅花鹿狂犬病病毒抗原的研究

    侯世宽,刘劲松,胡敬尧,布日固德,殷震

    以马抗狂犬病固定毒抗体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检测了动物脑组织中的梅花鹿狂犬病病毒抗原。对已知阳性和阴性鼠脑抗原的检测表明,本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实验室检测了50份阳性鼠脑抗原及40份阴性鼠脑抗原,其消光值(OD值)均数(X)分别为0.928和0.209。对5只鹿、3头牛和4只羊脑组织的检测结果皆与其它诊断结果相符;对15只犬的检测发现,其敏感性远远高于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

    1987年03期 27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成年母鸡松果腺组织结构的研究

    李德雪,文兴豪,史凤君

    用透射与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对25只成年母鸡的松果腺进行了系统观察。松果腺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组成,其间夹杂有少量胶质细胞。松果体细胞的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胶质细胞的核多呈不规则形。松果体细胞具有突起,线粒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胞质中散布有核糖体,并见有粗面和滑面内质网、微管、溶酶体、脂滴以及少量致密核芯小体和板层小体。胶质细胞的结构特征为胞质中含有微丝。毛细血管内皮不含窗孔。本研究结果表明,鸡松果体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因而认为鸡的松果腺是一个内分泌腺。

    1987年03期 27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学研究——人工感染乳猪的空肠上皮电镜组化研究

    潘耀谦

    观察了人工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乳猪的空肠上皮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和5′—核苷酸酶的动态学变化。结果,肠上皮内碱性磷酸酶对病毒侵袭的反应最敏感,染毒18h后,乳猪肠上皮微绒毛排列整,碱性磷酸酶反应明显降低;45h后,断裂脱落的微绒毛内可见到较弱的酶反应;染毒18h后,肠上皮内的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酶反应见于整个溶酶体,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变大,多位于细胞的游离缘和扩张的内质网附近,此种内质网中可见到病毒。染毒45h后,肠上皮的溶酶体内可见到亚细胞碎片。染毒13~45h后,肠上皮内线粒体扩张呈不整圆形、内嵴破损,但其外膜的琥珀酸脱氢酶的反应却增强。肠上皮内5′—核苷酸酶的活性以感染18h为高。以上四种肠上皮内酶反应,在感染96h后活性均明显降低或消失。

    1987年03期 286-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废机油治疗绵羊重症疥癣病

    李文胜,裴桂林

    <正> 我们对5只重症绵羊疥癣病采用患部涂擦废机油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 同圈饲养的5只绵羊呈严重的脱毛现象,其中2只小公羊皮肤赤红,形如裸体;其他3只仅在头、颈、腕、趺关节以下、腹底壁、四肢内侧皮肤残留部分被毛。患羊均有剧痒症状,躯体突出部位有多处擦伤、结痂。

    1987年03期 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猪染色体t(XP~+;8q~-)的效应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孙金海

    本文报道了家猪(Sus serofa domestica J.)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t(X~(P+);8q~-)的效应及遗传方式。t(X~(P+);8q~-)对公猪的繁殖性能有严重损害,表现为窝产仔数显著降低,而且降低的程度受交配类型(纯繁,杂交)、产仔季节(春,秋)的影响。先证者公猪用于纯繁时,窝产仔数降低56.57%(p<0.01);用于杂交时,春季窝产仔数降低11.18%(p>0.05),秋季窝产仔数降低27.34%(p<0.01)。通过对先证者公猪及其后(5♂,4♀)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和先证者后裔中性比的统计结果可知,t(X~(P+);8q~-)中X~(P+)—染色体为性连锁显性遗传,8q~-—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987年03期 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传贫弱毒疫苗接种马(骡)免疫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勇,孟富贵,朱飞兵,袁军科,刘义贵

    本试验对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后的马(骡)50匹,分别进行了体温、血液学、血清抗体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等项目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注苗后马(骡)免疫反应及其动态规律。提出注苗马(骡)在T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仍有感染强毒的可能,因此对马(骡)仍需进行监控。

    1987年03期 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妥拉苏林和育亨宾对静松灵及保定宁麻醉羊的催醒实验

    杨永胜,刘公玺,宋鲁敏

    通过14只绵羊28次实验,观察到静注妥拉苏林(5mg/kg)可使静松灵(肌注2mg/kg)、保定宁(肌注2mg/kg)麻醉绵羊的平均起立时间(从静注拮抗剂到自行起立行走的时间),由对照的98.6min和95.8min,分别缩短为34.2min和30.4min (P<0.01);静注育亨宾(0.2mg/kg),则分别缩短为65.7min和65.0min(P<0.05)。从而提示,妥拉苏林、育亨宾对静松灵、保定宁麻醉绵羊均有催醒作用,且妥拉苏林优于育亨宾。实验还证明,妥拉苏林和育亨宾对静松灵或保定宁引起的麻醉绵羊的呼吸及心率变化,也有拮抗作用。

    1987年03期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产蛋期母鸡血液激素的昼夜变化

    柳巨雄,胡仲明,张玉生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10只200日龄产蛋期母鸡血液激素的昼夜变化。结果:血浆雌二醇含量在11时出现一次峰值,孕酮在8时和17时出现两次峰值,黄体生成素在17时出现一次峰值,其他时间这几种激素的含量均波动不大;甲状腺素含量在一昼夜内一直较稳定,无明显波动。此外,对上述血液激素与排卵的关系作了讨论。

    1987年03期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的前腔静脉采血及其并发症

    周宗安,顾志香,刘劲松

    <正> 猪的采血方法很多,多量采血时可行耳静脉采血、断尾采血,也可行前腔静脉采血。前腔静脉采血速度快、采血量大,且易做到无菌,在小猪较为常用。但如果采血部位不对,进针过深,也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将猪前腔静脉采血及其并发症简介如下。 一、保定方法 对小猪行仰卧保定,一名助手保定其后肢和头,另一名助手保定其

    1987年03期 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屠宰猪肝脏寄生虫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摘要)

    孔崇华,李云峰,刘清安,童文德

    <正> 猪的许多寄生虫病、传染病、应激与中毒性疾病等都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病变,尤其是棘球蚴、蛔虫肝、细颈囊尾蚴等危害更大。因此,对屠宰猪肝脏的病理检验和对病变的调查分析有重要意义,并能为肉联厂处置病肝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4年对长春第一肉联厂由农安、德惠等地采购的1600头屠宰猪的肝脏进行了调查,病肝检出数为299例,其中寄生虫性病变的检出率高达17.44%。其原因与该地区农民家家养狗,猪只为放养有关。笔者观察了其中185例寄生虫性病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1987年03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烂蹄坏尾病”调查报告

    姜玉富,陈维岩,尚德元,李春光,陈国柱

    <正> 安徽省金寨县于1983年11月始发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乃至蹄匣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牛(主要是水牛)“烂蹄坏尾病”,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85年11月至翌年4月,金寨县因本病致死致残的耕牛达1,257头,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该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东北麓,地处亚热带中山和低山区,是盛产水稻的地区。关于本病的病因,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霉稻草中毒,有的认为是锥虫病,还有的认为与水稻喷洒农药有关。我们作为兽医大学赴金寨县医疗队的成员在金寨县工作期间,对该县发病率较高的古碑区牛“烂蹄坏尾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87年03期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畜禽弓形体抗体水平初步调查

    裴桂林,高步先,李平岁,李文胜

    <正> 弓形体病是世界范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弓形体的血清学调查报告。由于许多动物均可感染本病,不仅各种动物之间发病率不同,而且同一种动物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其感染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于1986年用间接血凝方法对北京和河北地区的猪、鸭、鸡、马、骡、狗的弓形体抗体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1987年03期 316-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兽医工作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肖培良,杨宜林

    <正> 军队中的兽医工作,在过去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以保障军马等军用动物的健壮为其基本任务。当前,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兽医工作的任务和发展前景如何?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等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历史已经解决和回答了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美、苏等国军队兽医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情况,来探讨兽医工作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1987年03期 31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白细胞介素Ⅱ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价值

    赵奕

    <正> 某些调节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人们认识的一个新领域。白细胞介素Ⅱ就是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而复杂的淋巴因子之一。 一、白细胞介素Ⅱ的生物学活性 1976年,Morgan等首先发现,经致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存在着一种能使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持续生长的因子,后来将这种因子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03期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畜禽铜缺乏症

    高英杰

    <正> 铜是畜禽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细胞色索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尿激酶、多巴胺羟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辅酶,在氧化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为血红蛋白合成、骨的形成、结缔组织生长以及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等所必需。

    1987年03期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丙硫苯咪唑配合应用地塞米松治疗人旋毛虫病

    李德昌,姜龙白,魏铁军,孙玉良,王文,宋华宾

    1987年长春市暴发了一起吃涮“羊肉”引起的人旋毛虫病。8名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颜面浮肿、肌痛、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用旋毛虫LA试验检测,患者血清均为阳性。在吃剩肉的24个肉样(共重0.5g)中发现了105个旋毛虫幼虫。采用丙硫苯咪唑合并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根据吃剩肉中的骨、股骨的解剖学特点及应用抗羊、抗狗血清进行环状沉淀试验表明,所食肉为狗肉,并非羊肉。

    1987年03期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积食性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尚德元,辛先福,靳朝,杜洪识

    <正> 反刍动物尤其是牛因过食大量精料而引起的瘤胃积食性酸中毒时有发生。据记载,本病的病死率高达85%或90%。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但手术疗法既受条件限制,又耗资太多。非手术疗法,国内仅有个别报道。我们应用简便易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疗费用也较低,现总结如下。

    1987年03期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46复合麻醉液对兔的麻醉实验

    刘国华

    <正> 846复合麻醉液是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全身麻醉剂。1985~1986年,我们用该药对家兔做了麻醉实验,与常用的硫贲妥钠相比有许多优点,现报道如下。

    1987年03期 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梁云峰,赵永杰

    <正> 肉用仔鸡为今后肉食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各国做了大量科学试验。但各国营养标准差距很大,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与新鸡种的育成,对已有的标准要不断加以修订,特别是在饲料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以何种营养水平为宜需通过试验解决。1983年以来,我国引进的杂交品种肉仔鸡中,性能优越并推广较广的有印帝安河、AA、罗曼三个品种。但是,这些肉仔鸡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生产水平如何,还缺乏系统比较,特别是饲料的能量、蛋白水平呈不同梯度时,品种间增重与经济效益的差异比较所见报道甚少。为此,我们选用三种能量、蛋白水平的饲料,在合理饲养下,对上述鸡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

    1987年03期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痘苗病毒在猪体上的驯化

    金宁一,武德丽

    本实验应用猪体和猪胎皮肤细胞对痘苗病毒天坛株进行了复壮传代,使其适应在猪体上增殖。对细胞传代毒和疱皮毒分别作了感染力测定、猪体发疱试验和电镜检查,并对传代适应毒进行了空斑纯化,再将25个空斑克隆株分别复归猪体,结果均能明显发疱。证明痘苗病毒通过猪胎皮肤细胞反复传代,可以较快适应猪体增殖。

    1987年03期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对果蝇性别的控制试验

    华淑敏,祖国庸

    <正> 在畜牧业生产中,控制畜禽的性别,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因为有许多畜产品,只随性别而不同,如母鸡的产卵、母牛的泌乳、公鹿的产茸等,只体现在雌性或雄性一方。因此,畜禽性别的控制已引起畜牧工作者极大的兴趣。畜禽性别控制的方法可概括为性细胞的分离法和受精及胚胎早期发育条件的控制法两类。曾有人向孵化到第4天的

    1987年03期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洛克鸡血液生化指标及常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摘要)

    赵建军,张晓燕

    <正> 为了给鸡的饲养管理、繁育以及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90日龄临床健康的白洛克鸡52只(不分性别,体重1~1.5Kg),用美国实验仪器(Instrumentation Laboratary)公司的MCA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素氮、肌酸酐、总胆红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钙、无机磷和尿酸;采用英国EEL厂火焰光度计测定血清钾、钠离子;用美国实验仪器公司Video22型双光束双通道原予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铁(Fe~(++))、镁(Mg~(++))、锌(Zn~(++))、铜(Cu~(++))。测定结果及与国外文献比较见表1、2。

    1987年03期 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预防雏鸡球虫病的效果观察

    张丙明,施全

    <正> 鸡球虫病主要侵害30~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为了探索药物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提高育雏鸡的成活率,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鸡群:白洛克、红布罗良种雏鸡共3,615只,随机分成3组:A组1,500只,B组1,315只,C组800只,在同等条件下,隔离平面饲养。 2.药物:痢特灵、青霉素(均从当地医药公司购进)。

    1987年03期 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