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永军,童光志,赵奕,白丽萍,殷震
将提纯的貂肠炎病毒(MEV)中间复制型DNA(RF-DNA),以HinaⅡ酶切,回收0.7kbC片段并克隆至质粒pBR322中,构成重组质粒pBM,经转化大肠杆菌RRⅠ并扩增后,提纯pBM,酶切电泳回收克隆的C片段,以[α-32P]dATP标记C片段和pBM,用光生物素标记pBM,分别制成放射性同位素和光生物素核酸探针。采用打点杂交技术检测了5种肉食兽细小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和非细小病毒科5种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同时检测了貂和犬的粪便样品33份。结果表明,32P标记的C片段和pBM探针与光生物素际记的pBM探针均具有相同的杂交特异性,与5种肉食兽细小病毒及感染细小病毒的貂、犬粪样呈杂交阳性反应,与其他科病毒及健貂、犬粪样呈阴性。同位素32P和光生物素标记探针分别检出1 pg和10 pg貂肠炎病毒RF-DNA,敏感性比血凝试验分别离100倍和10倍。
1990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董文其,刘俊华,刘■,马从林
利用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McAb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8匹健康马(骡)、5匹人工接种伊氏锥虫马(骡),9匹先用锥虫弱毒株免疫后用强毒株攻毒马(骡)共278份血清的循环抗原(CA),同时用常规间接ELISA检测了相应的循环抗体(CAb)。结果: 278份血清的CA、CAb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其阳性检出时机不完全吻合;人工接种马(骡)的CA阳性检出率高于CAb,于接虫后经1-2个CA高峰而死,濒死前4/5动物的CA呈现阳性,免疫马(骡)在攻虫前CA即可呈现阳性,多经1-3个CA高峰后逐渐转阴;人工接种马(骡)的CA水玉高于免疫马(骡),二次攻虫后的CA水平高于首次。
1990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元,叶万祥,聂海洋,夏明热,王元伦
按katendel氏法用伊氏锥虫JG株制备全虫抗原,以其免疫BALB/C小鼠。以50%PEG(MW4000,pH8.0)作融合剂。使免疫鼠脾细胞与S P2/0 Ag14(简称S 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系统筛选和克隆化,建立了9个分泌抗伊氏锥虫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分泌的McAb,4株为IgG1、1株为IgG3、另4株为IgM。9株McAb在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中均不形成沉淀线。用ELISA检测,这些细胞系培养上清和腹水与同源伊氏锥虫虫株抗原的滴度分别为1:64-1:1024和1:6.4×103-1:6.4×105;与泰氏锥虫和弓形虫抗原则全为阴性。用2个异源伊氏傩虫虫株抗原检测时,8株无任何交叉反应,8株与2个异源株均有交叉反应,另3株则只与1个异源株有交叉反应。用增值反应检查了5株IgG类McAb识别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除2株共同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外,另8株各自识别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1990年01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永梅,高金宝,张观斗,钱存忠,施宝坤,贡云轩,李德昌
应用国产咪唑苯脲,以0.5mg、0.75mg两种剂量及1、2、3 d不同疗程,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0.75mg×2 d组连续观察15 d以上,大多数小鼠存活,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对3头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以4 mg/kg剂量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后24 h,血液压滴标本检查虫体阴性,但1周后集虫检查和小鼠接种试验均为阳性,后改用3mg/kg×2d疗法,全部治愈。另外3头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以3mg/kg×2d疗法治疗后,用血液压滴法,集虫法及小鼠接种法检查虫体均为阴性,连续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
1990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权可久,孙明,张兴权,唐小山,陈鸿珊
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系统中,采用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BA)染色法,测定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和磷羟基甲酸钠(PFA)三种药物抗EIAV作用。结果表明,这三种药物在此系统中具有明确的抗EIAV作用,并近似于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相应细胞系统中的抗HIV作用。
1990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银书,王祥生,李德昌
<正> 作者在检查采自安徽省金寨县的蜱类标本时,发现一初吸血的嗜群血蜱雌虫(Haemaphysalis concinna,♀)。据报道,嗜群血蜱在国外一般分布于日本、苏联、伊朗以及中欧、西欧一些国家;在国内一般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在我国安徽省发现嗜群血蜱尚属首次。现将其形态描述如下:虫体长5.1 mm,宽3.5mm。体色黄褐。假头宽短,假头基矩形,宽约为长的2.5倍(包括基突),侧缘
1990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湘燕,赵春普,陈斯仪,孙昌荣,宋旸
将马鼻疽强毒菌C67-40株经60Co-γ射线照射和在温度递增的肉汤中传代培养,使其毒力逐渐减弱。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培育出C67-4060Co(7)兼高温178代、C67-40高温180代两株弱毒菌株。根据菌苗菌株的要求,将其分别给雄豚鼠(350 g左右)腹腔接种0.2-6.2亿菌体和0.2-1.4亿菌体,结果100%雄豚鼠不发病,60Co(7)兼高温178代致弱菌株的安全性比强毒菌株提高62倍;以其0.2亿菌体免疫豚鼠并以0.3亿强毒菌攻击,获得85.7%-87.5%的保护率;将其通过培养基37℃传代培养30代和豚鼠6代。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原菌株比较差异不大,说明该两株鼻疽弱毒菌株毒力稳定。
1990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文瑜,黎诚耀,王世若,潘荆华,腾加波,李秀芝,张权一
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空肠弯曲菌共同抗原(CA)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4A7,9D6、9C2、11A1、11D4)。在5株杂交瘤分泌的McAb中,有4株(4A7、9D6、11A1、11D4)针对CA中的耐热抗原成分,对其中4A7、9D6两株分泌的McAb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其与CA中大约为7.7×104u的蛋白移行带出现特异反应;一株(9C2)针对CA中的不耐热抗原成分。对杂交瘤细胞的核型分析表明,其染色体数在93-108之间。体外传代4个月,仍保持稳定分泌抗体的特性。这种McAb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除与幽门弯曲菌出现弱阳性反应外,与参试的其它31种非弯曲菌属的细菌均为阴性反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516株空肠弯曲菌的鉴定表明,制备的McAb与现有空肠弯曲菌均出现阳性反应,与常规鉴定法的符合率为100%。
1990年01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宗泽
应用嗜肺性军团菌(Lp)共同抗原建立了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PHA),并以此方法对马鹿、梅花鹿、紫貂、水貂、貉、獭兔、熊、蓝狐、银狐及雉鸡等10种特种经济动物的830份血清样本进行了Lp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紫貂和水貂血清的Lp抗体滴度1:32为阻抑试验阳性,而梅花鹿、马鹿、貉等8种特种经济动物血清的Lp抗体滴度1:64为阳性。按此标准,獭兔血清Lp抗体的阳性率为30.0%(9/30),梅花鹿15.3%(19/124),紫貂8.7%(2/23),马鹿8.45%(6/71),貉2.94%(6/204),水貂1.1%(8/273)。熊、蓝狐、银狐及雉鸡等血清样本全部呈阴性反应。
1990年01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玉成,彭望奕,李养贤,王绍维,韦旭斌
应用中药增乳Ⅰ号进行了产后调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羊草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受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GOT、ALP、钙、磷和血糖浓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方剂能够改善产后奶牛体况,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对预防多种产后疾病具有一定意义,适宜于奶牛产后应用。
199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春梅,张玉生
实验用3-4月龄健康青紫蓝家兔15只,麻醉后于AP20-219L1-1.8处插入同心圆电极(H20-21),用电子刺激器刺激。在刺激前及刺激后每隔一定时间采血检测血浆中T3、T4、TSH含量。实验完毕,用电损毁法做极尖定位,并做组织学检查,电极尖端位于疑核的作为实验组(10例),余为对照组(5例)。对其中6例(实验组3例,对照组3例)采取两侧甲状腺做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刺激疑核后血浆中T3、T4含量下降,TSH含量无变化,而对照组T3、T4、TSH变化均不明显;实验组甲状腺显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不活跃的结构相,对照组显示功能较旺盛的结构相。由此认为,疑核与甲状腺之间存在机能联系,刺激疑核可引起甲状腺功能抑制,并且这种联系可能是由起源于疑核,支配甲状腺的副交感神经所介导的。
1990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尚德元,辛先福,单国军
<正> 食管梗塞是家畜常见病,尤其牛的食管梗塞更为多见。本病的疗法颇多,但有时难以奏效。近年来,我们应用较粗的胶管经口推送梗塞物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胶管为工业用胶管,直径2.5,3.0或3.5cm,长2.6-2.8 m,近胃端磨光。于柱栏内夹鼻保定病牛,装着开口器,根据病牛体积大小选择适当粗细胶管经口插入,抵达梗塞物后试用力推送,直
1990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怀亮,杨维太,郭文场,常廷荣
应用透射电镜对鸡纹状体5个区的结构和突触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纹状体5个区的神经元形态相似,具有丰富的细胞器。纹状体5个区内有轴-树、轴-轴和树-树突触,其中以轴-树突触最为常见。突触小泡有圆形清亮小泡,扁平小泡和圆形颗粒小泡3种类型。 此外还发现有轴-轴-树(旧纹状体,新纹状体和外纹状体)串联突触、树-轴-树(旧纹状体和新纹状体)、轴-树-轴-树(旧纹状体)、轴-树-轴(旧纹状体和外纹状体)并联突触和轴-体突触(旧纹状体)。
1990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德雪,文兴豪
观察了5只健康成年母鸡腺胃粘膜上皮及其固有层腺体的亚显微结构。结果,粘膜表面散布许多隆起的乳头,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顶端呈球状冠,表面布满球形微突;浅层单管腺上皮细胞形态与粘膜上皮细胞相似;深层复管腺的分泌导管开口于乳头顶端。复管腺由许多圆形或多形性小叶组成,每个腺小叶包括1个集合窦和许多围绕集合窦呈辐射状排列的腺小管。腺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呈椭球状冠。
1990年01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周虚
<正> 本试验用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首先用电子秤测量试验鼠的体重,然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切开阴囊,将睾丸连同附睾一并取出。用扭力天平称取睾丸(含附睾)的重量,并用直尺测量睾丸长、宽和厚度。睾丸长度即从附睾顶端至睾丸底部(纵轴最长处),宽度和厚度即
1990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胜,姚新华
应用ELISA和DIA两种方法,采用同一抗原,同一结合物,对956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囊虫病的检测对比试验。结果,DIA和ELISA的特异性分别为99.57%与98.88%,敏感性分别为98.39%和97.18%,无明显差异。但在抗体滴度、操作时间、抗体消长规律、诊断液的用量等方面,DIA明显优于ELISA。
1990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仙忠,刘健
8只公火鸡自然光照下饲养,每隔10d收集一次血样和精样,连续5个月(6-10月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浆的促黄体激素及睾酮浓度,并用常规方法估测精液品质。结果表明,血浆LH浓度从6月上旬到10月下旬逐步降低,其与白昼长度及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553和-0.586)。血浆睾酮浓度的变化趋势与LH相似,血浆睾酮浓度与LH浓度、白昼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747和0.953)。射精量的变化与白昼长度的变化一致,相关系数为0.655。本实验还表明,LH与射精量呈弱正相关,而与精子密度和死亡精子百分数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分别为0.368、0.591和0.553)。睾酮浓度与精液品质指标皆呈弱正相关。公火鸡换羽时,血浆LH浓度、射精量,精子密度及死亡精子百分数显著低于非换羽期,睾酮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1990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芳,胡坚
选1日龄肉用型雏鸡198只,随机分成6组。各组日粮铜水平分别为1.03ppm、50ppm.100 ppm、150ppm、250ppm、350 ppm。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增加日粮铜含量能显著提高组织铜含量。组织铜含量依次为肝>肾>骨>羽毛>肌肉。毛铜与日粮铜含量呈强正相关,毛铜含量可作为雏鸡铜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铜和铁在代谢中存在拮抗关系,锰和铜存在协同关系,铜和锌在肉中表现为拮抗,在毛中表现为协同,日粮铜对组织中钙无显著影响。
1990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孙金海
<正> 1989年秋,我们在进行东北地区几个主要家猪品种间Ag-NORs多态性的研究中,从4头由加拿大引进的长白种公猪的后裔中发现1头具有异常核型,经染色体常规分析、G-分带及C-分带分析,确定为13/17易位,其核型为37,XY,rob
1990年01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荣文,郭城,刘兆兴,陈成功
120只21日龄Ross-Ⅰ肉仔鸡随机分为A、B、C、D组。D组为对照组,喂以标准日粮;A组在此基础上添加300ppm抗坏血酸(AA),B组加100ppm锌(Zn);C组加300PPm AA和100 ppmZn。舍温控制在32.2℃(7-19时)和30.0℃(19-7时)。试验共进行5周。结果,各组鸡增重和饲料效率的顺序为A→C→B→D。添加AA的仔鸡血清T3、T3/T4及GH高于对照组,而直肠温,冠温及呼吸率相反。本实验表明,日粮中添加AA能减轻高温所致的仔鸡甲状腺减小及功能低下,有利于维持仔鸡的正常生理机能,增强对高温的耐受性,促进高温下仔鸡的生长,补加锌的效果不明显。
1990年01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裴相元,马振凯,陈侠甫
通过纤维素酶N15和X16的配合酶解试验,选出了较理想的配比(N15/X16=7/3),依此配比添加1.75%混合纤维素酶曲的试验组鹅对粗蛋白,干物质及细胞壁成分的消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添喂0.75%混合纤维素酶曲,亦可显著提高鹅日增重,改善饲料效率。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鹅小肠绒毛有紊乱或受损现象,而试验组鹅小肠绒毛比较整齐。
1990年01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冯来坤,刘玉斌
<正> 人类、灵长类动物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表面具有C3b受体,禽类红细胞表面是否也具有这种受体未见报导。我们用C3b致敏酵母菌及未致敏酵母菌分别对成年鸡红细胞进行了试验。其原理为C3b致敏的酵母菌上吸附有C3b,在红细胞与C3b致敏酵母菌数比例适合及一定pH值条件下,红细胞可通过C3b受体吸附C3b致敏酵母菌,红细胞被酵母菌包绕形成花环(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表面上的C3b受体可以通过粘附免疫复合物(IC)中的C3b成分而将IC吸附于细胞膜表面。未致敏酵母菌表面附有酵
1990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石军,关键
应用通径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剖析了20-60kg瘦肉型肥育猪生产性能与其采食营养素间的相关关系,并就诸因素与日增重间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试验猪的肥育性能与其蛋白质摄入量及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组成关系十分密切;Zn、Cu、Fe可以过量供给(176.9mg/kg>Zn>110.00 mg/kg,207.33 mg/kg>Cu>7.33 mg/kg,188.98 mg/kg>Fe>117.33 mg/kg),其促生长作用通过Zn实现,Cu,Fe是Zn的间接通径因素;日粮中P具有直接促生长作用,而Ca显示直接抑制效应,但Ca同时又是P的间接通径因素。因此认为,20-60 kg瘦肉型肥育猪P的提入量不宜过低(P>5.55 g/d),Ca的食入量不宜过高(Ca<14.52 g/d)。
1990年0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仲明,李文武,范振勤,柳巨雄
本研究先后用三批400余只鸡进行了实验。在育成鸡实验是,选择110日龄星杂“579”母鸡105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喂基础料,对照组2喂标准蛋鸡料,实验组喂基础料均匀添加100目的吉林麦饭石(10:5)。结果表明,50%和100%的鸡的开产日龄,实验组比两个对照组均早;实验组产蛋率较对照组高7-8%(P<0.05),而3组间蛋重无显著差异;3组的蛋料比分别是1:3.11,1:2.94、1:2.47,实验组的饲料报酬高于两对照组。3组鸡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分别是125.50,139.75、157.15 min,实验组较对照组长;蛋壳的平均厚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而蛋的抗压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蛋壳海绵层排列规则致密,蛋中微量元素如铁、铜,钴、锰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蛋中7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鸡血中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脂肪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都在生理范围内。
1990年01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凡勤
<正> 教员是院校的基本力量。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一支数量相当,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员队伍。教员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在加强院校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员队伍建设。教员考核是教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地对教员进行考核,有利于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有利于振奋教员精神,调动积极性,激励奋发向上;有利于挖掘人才,发现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教员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990年01期 94-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伟,湛万山
<正> 近年来,有关肠积沙的报道较少。1989年4月我室收治2匹由于采食鸡饲料引起的肠积沙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史畜主系长春市英俊乡居民,家养4匹马,2匹骡。1989年4月10日从某粮油加工厂买回廉价鸡饲料500 kg,用作马料。4月30日11时左右发现4匹马排水样粪便,2匹骡排稀粥样粪便。病马有时卧地打滚。经当地兽医站诊治无效,当晚2匹症状较重的病马死亡,其它2匹马仍不见好转,次日晨来我院就诊。
1990年01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允海,仇发青,梁焕春,武银莲,范泉水,钟志宏,陈刚,夏咸柱
<正> 1989年1月至3月25日,哈尔滨某军犬基地军犬发生了一起以急性出血性胃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此期间共发病93条(其中8月龄幼犬1条,3-4月龄幼犬40条,1-3日龄仔犬52条),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现将本次发病的疫情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及流行情况发病前,该基地共有纯种狼种犬202条(其中成年犬80条,3-8月龄幼犬70条,新生仔犬52条),
1990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军,李吉平,宋丽萍
<正> 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的方法,对天然和人工引流熊胆粉的溶解度、含水量、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附表。 天然熊胆粉和人工引流熊胆粉的溶解度、含水量及pH,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
1990年01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斌,方达成
<正> 近年来,国内对肥育猪日粮添加高铜的试验较多,并证明高铜对肥育猪增重确有明显效果。但在哺乳仔猪中补高铜的试验未见报道。为此,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与地点本试验于1989年3月29日-5月5日在北京军区后勤部机关农场进行。预试期为7 d,试验期为30d。
1990年01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东
<正> 为了鼓励各编辑部认真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使学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在国家教委科技司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领导、支持下,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1989年10月组织了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除西藏、台湾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587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参加了评比。 这次评比内容具体,标准明确,方法科学,结果比较客观公正。除政治质量作
1990年0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