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保护性荚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姚湘燕,孟锐奇,朱平,邹啸环,冯书章

    提取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的染色体,用“鸟枪法”将酶解染色体DNA片段重组到pBR322质粒载体的Pst I酶切点上,再转化到大肠杆菌RRI中.经耐药表型筛选,在约5000个转化菌中,找出了887个具有重组质粒的细菌株,其一般细菌学性质与大肠杆菌RRI相同,构成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染色体DNA的不完全基因文库.分离提纯保护性荚膜抗原,制备抗血清,用~(125)I SPA固相放射免疫技术,从文库中选出13株阳性表达菌株,与用ELISA法复试结果吻合,其中10号和696号菌株表达较强.对10号和696号菌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1次免疫小鼠分别获3/7、2/7的保护,2次免疫分别获6/11和5/11的保护,与之对照的阴性转化菌(119号)以及大肠杆菌(RRI)则无保护力(0/7、0/10).用快速细菌破碎法对13个阳性菌株进行了检测,其外源基因片段在0.5~5.4kb之间.对10号阳性菌免疫电镜观察,在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均可见到高电子密度区,显示出外源基因表达的位置和程度.10号菌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PM10,分子量约为5.16kb,用Pst I酶切PPM10,得到约4.3kb和0.86kb的两个片段,因此插入片段约0.86kb.进一步用内切酶分析,证明该插入片段上无Bam HI、Eco RI、Hind III和另外的Pst I酶切点.

    199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K_(88ac)与LT(A~-B~+)抗原基因质粒在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株中的表达

    韩文瑜,黎诚耀,梁焕春,王世若

    应用细菌质粒转化技术,将大肠杆菌K_(?)与LT(A~-B~+)抗原基因重组质粒转入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中.对获得的其中8个转化子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化的细菌仍保持沙门氏菌的形态、生化及抗原特性,同时可稳定地表达K(?)和LT-B两种抗原.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抗甘露糖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MRHA)、ELISA等对转化菌表达的K(?)抗原进行了测定,用间接免疫溶血试验对其表达的LT-B抗原进行了测定.结果,这两种抗原在转化的细菌中均可高效表达.电镜下观察,转化的细菌在其表面形成菌毛样结构.这种转化细菌表现出猪霍乱沙门氏菌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两种抗原特性,为这种双价工程菌苗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菌株.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可作为基因转化的有效受体菌.

    1992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用聚氨酯发泡塑料填充离体管腔制作干燥标本

    郭地生

    <正>目前,制作离体管腔干燥标本多用废纸和锯末等作为填充物.这既不易保持器官的原形,还易生虫、受潮长霉,难以长期保存.聚氨酯发泡塑料是一种质轻、密度小、强度高和防潮性能好的最新工业原料,经过我们多次试验,将其应用于填充动物单室胃和多室胃,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新鲜猪胃或牛胃,除去胃内容物,用常水冲洗4~5次,再用脱脂棉吸干表面水分,放阴凉处1d,便可灌注.灌注时,根据胃体积大小,取适量由烟台市华京包装技术公司生产的聚氨酯发泡塑料B型(异氰酸酯)和A型(多元醇),首先将B型由贲门口或幽门口注入胃内,摆动胃使药液均匀分布,

    1992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毒小肠结肠耶氏菌生物素标记基因探针的研究

    黎诚耀,韩文瑜,盖欣,王世若,梁焕春,郑薛斌

    在构建的小肠结肠耶氏菌毒性质粒DNA基因文库pYB1~8与pYP1~6的基础上,筛选出了pYB7和pYP6克隆株.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I消化pYB7,Pst消化pYP6,可分离出3.8kb和6.4kb的插入性DNA片段.以这两个基因片段为目的基因,用生物素化dUTP和光敏生物素标记,获得了生物素标记的基因探针.该探针能检出10pg以上的强毒小肠结肠耶氏菌DNA,不与无毒小肠结肠耶氏菌及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对照菌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pYB7与pYP6探针对不同血清型及来源的小肠结肠耶氏菌检测,其结果与自凝性试验、依钙试验等结果相符;对小肠结肠耶氏菌强毒株与无毒株检定的准确率为100%.

    1992年01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制备性分段电泳纯化基因工程白细胞介素—2

    赵建中,赵建军,王晓光,孙晓燕,郝崇

    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特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为载体,以电泳技术将工程菌株的各种蛋白成分精细分离,再用紫外检测手段对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表达产物在凝胶上定位,通过准确地切割凝胶,提取其中的蛋白质,获得了高纯度(>95%)的基因工程IL—2产物.经用同位素掺入法测定,其对小鼠胸腺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活性

    1992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虎肝脏的组织学特点

    文兴豪,李德雪,王铁恒,冯怀亮,张仁成

    <正>采用HE染色、醛品红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及显示DNA和RNA的吖啶橙荧光染色,对东北虎正常的肝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东北虎肝脏的组织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本相似.其特点是:被膜不发达,厚度为6~12μm,在被膜中血管很少,主要由弹性纤维(图1)和胶原纤维组成;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甚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图2);肝细胞呈多边形,直径为15~20μm,HE染色,胞质嗜酸性着色,胞核多数偏位,靠近血窦侧,吖啶橙染色,胞质呈黄绿色荧光,胞核发桔黄色荧光,核仁发黄绿色荧光;窦状隙宽大、不规则,横径为15~35μm,窦腔内枯否氏细胞较多见;门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因其管径大小而异,管径小的,细胞呈立方状,管径较大的,呈矮柱状,胞质发黄绿色荧光,胞核发桔黄色荧光.

    1992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草鱼→鲤的细胞核移植

    齐福印,许桂珍,郑明霞

    用草鱼的头肾组织细胞核、草鱼的头肾细胞核与鲤鱼成熟去核卵之杂种胚胎细胞核、草鱼的囊胚细胞核,分别与鲤鱼的去核卵细胞质配合进行核移植操作.结果,体细胞核移植,在亚科间的组合——草鱼核+鲤质中获得原肠期胚胎,得率为1%;体细胞继代核移植,在草鱼核+鲤质中获得胚孔封闭期胚胎,得率为5%;胚胎细胞核移植,在草鱼核+鲤质中获得眼球色素出现期胚胎,得率为2%.草鱼→鲤核-质杂种胚胎的胎盘形状、大小与鲤鱼的相似,而大于草鱼;胚盘细胞数量也多于草鱼胚胎同期胚盘,而类似于鲤鱼同期胚盘.

    1992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对鸡肝、胰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黄建珍,李德雪,文兴豪,李子义

    将72只14日龄“星布罗”肉用仔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强度为151x的1L:3D的间歇性白炽灯光照,对照组为自然光照,两组的饲喂条件相同.结果表明,实验组体重略高于对照组,而肉料比略低.肝、胰的ATPase、ACP、LDH和胰脏的SDH的活性都有增强.提示光照后,肝、胰细胞的能量代谢、物质消化、无氧酵解和胰细胞的有氧代谢均有增强.而肝、胰细胞的AKP、5-Nase和肝的SDH活性无明显变化.

    1992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狂犬病病毒8202毒株在BHK_(21)细胞上蚀斑方法的建立

    岳军明,侯世宽,殷震

    <正>狂犬病病毒在普通细胞培养过程中一般无明显的细胞病变.毒力的滴定较为困难.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仍然应用经典的小鼠脑内滴定法.此法持续周期长(2~3周),操作麻烦,亦不经济.我们应用甲基纤维素(MC)代替普通琼脂建立了狂犬病病毒的蚀斑方法.

    1992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品系鸡血浆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酯酶D多态性研究 

    崔彦,汪玉松,吴继军,张玉静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了6个品系鸡的血浆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酯酶D(EsD)的遗传多态性.转铁蛋白出现5种表型,受Tf~A、Tf~B、TP~C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血红蛋白出现5种表型,受Hb~F、Hb~(M1)、Hb~(M2)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红细胞酯酶D出现5种表型,受EsD~1、EsD~2、EsD~3、EsD~4、EsD~55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各品系鸡之间的Tf、Hb、EsD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3种肉用鸡中艾维茵和塔特姆亲缘关系最近,罗斯褐鸡与3种肉用鸡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它蛋用型鸡亲缘关系较远.

    1992年01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引流熊胆粉治疗家兔实验性肝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高丰,邱震东,刘宝岩,郑兆荣,杨盛华

    家兔40只,分为治疗组(18只)、未治疗组(18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家兔腹部皮下注射CCl_4溶液,造成肝损伤.治疗组在注射CCl_4后每日经口灌服人工引流熊胆粉120m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于注射CCl_4后第1d、3d、6d、9d、12d、15d各扑杀3只,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治疗组家兔血清中SGPT、γ—GT、LDH活性较未治疗组提前下降(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肝损伤的修复较未治疗组快.肝细胞内SDH、MAO、LDH及肝组织ATPase酶反应较未治疗组显著增强.

    1992年01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貂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培育成功

    陶全富

    <正>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水貂的三大病毒病之一,对养貂业危害极大.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和水貂养殖场从国外引进水貂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但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不够稳定,有的在免疫后引起该病暴发.1983年我所在国内首先分离获得了病毒,确定了病性,同时进行了诊断研究.从1988年起开展了弱毒疫苗的驯化研究,应用从唐山地区分离获得的病毒,采用犊牛睾丸细胞、肾细胞长期传代致弱,传至56代后,细胞出现明显病变,传至70代后,血凝效价明显下降和消失.

    1992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鸡弯曲菌性肝炎的病理学研究

    魏文进,李普霖,杨盛华,孔崇华,武银莲,裴永学,潘耀谦,武银莲

    对30例40日龄自然感染弯曲菌性肝炎鸡的肝脏、胆囊及主要脏器进行了眼观、病理组织学、肝脏的透射电镜、胆囊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根据病变特点分为急性肝炎和亚急性肝炎.30例患鸡肝脏石蜡切片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空弯菌的检出率为100%;肝脏断面触片应用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及Warthin-Starry染色时,可检出弧形、弯曲状或螺旋状病菌.提出了以肝脏肉眼变化,结合肝断面触片石炭酸复红稀释液染色检出弯曲菌,作为宰后快速检验方法.

    1992年0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狼山白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发病机理及诊断研究——Ⅱ.甲状腺组织中TG分布、TG带谱分析及血清TG含量检测

    陈创夫,刘永庆,张远钰,王水琴

    应用BA-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测定了遗传性甲状腺肿病山羊(以下简称IHO)甲状腺组织中甲状腺球蛋白(TG)的含量和分布,用梯度-PAGE结合免疫印迹法分析了甲状腺组织中异常TG相关抗原蛋白的带谱及分子量;用BA-ELISA法测定了血清中TG含量.结果表明:(1)IHG纯合子病山羊甲状腺组织中T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山羊(P<0.01),且TG在胶质中多为弱阳性,在增生上皮细胞内几乎为阴性;(2)IHO纯合子病山羊甲状腺组织中异常TG相关抗原蛋白为331000、110000,而IHG杂合子病山羊异常TG相关抗原蛋白为110000;(3)IHG杂合子病山羊血清中T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IHG病山羊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是由于TG合成障碍,且其具体发病环节可能是TG亚单位(110000、331000相关TG抗原蛋白)进一步聚合为1200000的TG过程缺陷的结果;异常TG相关抗原蛋白110000,可作为净化IHG杂合子病山羊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其血清中TG含量降低,亦可作为剔除IHG杂合子山羊的生化指标之一.

    1992年01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地区猫的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正常值

    殷勤燕,刘志尧

    对16只雄性家猫进行了血液学检测,结果表明,RBC为7.3×10~(12)/L,WBC13.89×10~9/L,Hb105g/L,PCV42.5%,MCV55.187fL;骨髓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21.82%,晚幼红细胞20.1%,粒红比1.82,骨髓有核细胞数9.1×10~9/L;末梢血及骨髓中的粒细胞PAS均为阳性,铁粒幼红细胞为Ⅰ型或Ⅱ型,末梢血中NAP阴性,嗜酸粒细胞POX为阴性.

    1992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式犬保定台

    李进国,李养贤,卫中元

    <正>目前,兽医临床上小动物的比例越来越多;在实验研究中,犬也是一种主要的实验动物.然而由于缺乏比较理想的犬保定台,给医疗和科研造成一定困难.为此,从1988年开始,我们结合科研和医疗实践,研制出一种新式犬保定台.经3年来4个单位的试用,甚为满意.该保定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台面和台架,根据需要可分解使用或合成使用.其主要优点是,既可横卧保定,又可站立保定,既可用于犬,

    1992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犬结肠双重造影术

    张盛云,靳朝

    对20只本地成年犬进行了结肠双重造影试验.建立了犬结肠双重造影的实施方法.造影剂的剂量以60%(w/v)硫酸钡浆100~200mL、空气100~150mL为宜.利用X线摄片记录了结肠双重造影像,并描述和分析了影像效果.

    1992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3种D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形态发生比较

    杨盛华,武银莲,邹啸环,常国权

    对猪细小病毒(PPV)、牛疱疹病毒2型(BHV2)和犬腺病毒1型(CAV1)3种动物D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释放方式以及所致细胞结构的变化,通过电镜进行了观察比较.(1)这3种动物DNA病毒的复制和装配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内,以毒浆结构(Viroplast)或核内包涵体为增殖场所和物质基础,但并非都形成结晶样结构.(2)有囊膜的BHV2,其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核内膜上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然后进入核周池,聚集的病毒使核外膜向胞质方向隆起,形成病毒性包涵体而脱离核外膜,并逐渐向细胞膜的方向移动,最后从细胞膜的破损处以病毒包涵体形式释放到细胞间隙.而无囊膜的CAV1,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细胞核膜破损处或细胞核崩解后进入细胞质,待整个细胞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无囊膜的PPV,在核壳体装配完成后,成堆地以病毒流的方式,从扩张的核孔释放到细胞质中,待细胞崩解后再释放出来.(3)3种病毒增殖时,宿主细胞的固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溶酶体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能诱导宿主细胞出现一些新的结构,除毒浆结构外,还有管状结构、细纤维样结构、周期性结构和髓膜样结构等,其中周期性结构仅见于BHV2感染.

    1992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貂肠道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韩慧民,刘维全,杨盛华,邹啸环,姚湘燕,孟锐奇,张治明,张桂生,王孝胜,张淑云,吴凤阁

    通过试验,筛选出对水貂肠道冠状病毒敏感的貂肺传代细胞系(ML),经胰酶处理后,从6份病貂粪样中分离获得2株冠状病毒.培养时所用的犊牛血清也作了一定处理.该病毒粒子经电镜观察,多呈不规整的圆形,直径80~160nm,有囊膜,外周有花瓣样突起,经鉴定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37℃12h可失去感染性.该病毒在pH3条件下室温3h仍保持一定活力.该病毒接种健貂可引起部分貂出现轻度腹泻.

    1992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Dot—ELISA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李金中,李佑民,侯世宽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1992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的研究

    吴威,聂金珍,程世鹏,吴玉林,牛景华,苗丽

    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弱毒作为制苗毒种,经CRFK细胞培养15代,使其滴度稳定在10~(5.0)~10~(5.0)TCID_(50)/0.03mL之间.经4代猫体返祖试验证明,该弱毒无返祖现象.10倍免疫剂量的水貂安全试验证明,该弱毒毒力稳定,对水貂无感染性.用FPV弱毒4~15代病毒研制成功的水貂肠炎弱毒疫苗,各项试验证明,该苗安全可靠,免疫剂量为10~(3.0)×1mL,免疫效果好,保护率在95%以上,免疫期6个月以上.

    1992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水牛伊氏锥虫病抗体消长的研究

    刘耀兴,张观斗,张永梅,钱存忠,高金宝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4头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水牛的抗体消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抗体最早出现的时间为感染后3~6d,第9d达到高峰.高峰时抗体滴度为1:1280~5120.纳加诺尔治疗后,抗体滴度缓慢下降,但有波动,治疗后86~101d全部转阴.由此表明,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抗体,具有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

    1992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兔脑炎原虫的分离与鉴定

    崔龙波,潘耀谦,苏维萍

    3只临床表现斜颈、麻痹和打滚的病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脑炎原虫病.取其脑组织制成乳剂,接种于兔肾细胞、Vero细胞、猫肾细胞和兔脉络丛细胞.用前3种细胞均分离出原虫.该虫体表现为多种形态,呈杆状、圆形或卵圆形;Gram染色呈阳性,Goodpasture氏染色呈红色.用20%H_2O_2处理虫体,在相差显微镜下见到虫体极丝的伸展.通过虫体的形态学、染色特征和极丝的突出实验,鉴定该虫体为脑炎原虫.兔肾细胞、Vero细胞和猫肾细胞的感染率分别为40%、40%和5%,而在兔脉络丛细胞原代培养物中未检查到虫体.

    1992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滤纸片E_2—17β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探讨

    戚玉凤

    采用滤纸片(直径9.5mm)取定量血样,风干,通过浸泡、萃取,进行雌二醇(17β—Estradiol)放射免疫测定(RIA),经与小塑料管微量法对比,二者标准曲线基本平行.微量法Y=4.27-2.24x,纸片法Y=4.35-2.11x,平均回收率为91.3%,批内CV=7.6%~9.8%(n=10),批间CV=15.1%~19.3%(n=4).纸片法与微量法相比,具有同样准确性、特异性,还具有完整性和可行性,其灵敏度可达10~(-12)~10~(-15)g.干血点纸片法采血量少,方法简便,样品易于保存和运输,可用于畜禽及牛奶中激素含量测定.

    1992年0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酶制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陈成功,刘静波,范石军,牛淑玲,王遂秋,纪江荣

    <正>酶制剂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国外从50年代起开始应用.近年国内在饲养禽、畜、鱼、鹿等动物上也已开始研究应用.但多数是研究单一酶制剂的作用效果.为了探讨复合酶制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进行了本实验.

    1992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奶牛前胃弛缓与低血钙的关系

    龚伟,刘志尧,湛万山

    <正>1988~1989年,我们对本校兽医院收治的103例前胃弛缓奶牛血清钙磷含量作了测定.结果表明,病牛血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故对症治疗时适时予以补钙,促进了病牛的康复,现简报如下.

    1992年01期 9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酚红滞留试验测定马的肾脏排泄功能

    姜玉富,龚伟

    <正>目前,测定家畜肾功能的尿素廓清试验、肌酐廓清试验等,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受摄食性质(尤其是蛋白质)的影响较大,不易掌握,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靛卡红排泄试验等,也只是粗略地判断肾小球的滤过机能.鉴于定时收集家畜的尿液不易做到,且导尿繁琐,加之马的酚红滞留试验的正常值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故以酚红滞留试验测定了10匹健康蒙古马的肾脏排泄功能,作为兽医临床应用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92年01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D免疫雏鸡接种ND野毒和应用LMS后免疫组织的变化

    洪乃斌,张晓君,宋玉兰

    <正>10日龄滨白雏鸡经鸡新城疫(ND)I系苗免疫后,于21日龄时进行ND野毒攻击,次日应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LMS)经口、鼻腔、眼给药.结果,试验组中枢和外周免疫组织中浆细胞(PC)、酯酶阳性T细胞(T ANAE~+)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LMS对免疫组织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均呈增强效应.

    1992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牛腹腔丝虫微丝蚴形态学比较

    徐彦波,王明志

    <正>黄牛腹腔一般寄生3种丝虫: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papillosa)、指状丝虫(S.digitata)及马氏丝虫(S.marshalli).除见指状丝虫微丝蚴形态描述的报道外,未见其它两种微丝蚴形态的报道.为区分3种微丝蚴,而进行了此观察.

    1992年01期 9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鹌鹑熟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及其效果(摘要)

    胡铁军,邱华,袁鸿锦

    <正>鹌鹑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但目前多用传统禽类食品加工方法烹调,其出品率低,营养损失严重.本实验以法国巨型肉鹌鹑为研究对象,针对鹌鹑个体小、肌肉薄的特点,对传统的禽类食品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改进,筛选出了新的工艺流程,即白条鹌鹑腌制→皮肤嫩化→烫煮→油炸,并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比较了新旧工艺对鹌鹑制品出品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1992年01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艾滋病及其相关病

    张守印

    <正>动物艾滋病(AIDS)是动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的简称,是由反转录病毒科免疫缺陷病毒(immunodeficiency virus)引起的传染病.自1981年发现人类艾滋病以来,相继发现和重新认识了不少动物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一些人称之为动物艾滋病.

    1992年01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