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狗脊散防治梅花鹿“晃腰病”的研究

    韦旭斌,李养贤,王水琴,高英杰,李进国,李德,韩红伟,余永茂,吴海锋,庞景海,赵玉祥,徐辉,满国新,陈晓辉

    根据梅花鹿“晃腰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按照中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选择狗脊、骨碎补及牛膝等补肾填髓、强筋壮骨的中药,炮制加工成散剂狗脊散,以每只成年梅花鹿每日10g的剂量添加于饲料中喂给,从1990年5月初到同年12月末,服用狗脊散的789只鹿无一发病,而对照组405只鹿中发病22只(5.43%).进而自1991年1月起全群使用狗脊散,再无“晃腰病”发生.对已发病的梅花鹿采用狗脊散治疗,治愈率达67.39%(31/46),对照组41只中未有自愈或好转者.鹿群服用狗脊散后,鹿茸单产从849g增至964g,一级品率从23.21%增加到38.73%,母鹿产仔率由56.89%上升到90.42%,仔鹿成活率由85.29%提高到90.58%.梅花鹿群服用狗脊散后,血清Cu由5.84上升到15.49μmol/L.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由30.03上升到79.83U/L,血清Fe由31.64下降到26.89μmol/L,红细胞数由8.2×10~(12)/L提高到10.6×10~(12)/L,血红蛋白含量由167.2g/L提高到209.4g/L.

    1993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体外受精中钙调控机理研究

    冯怀亮,秦鹏春,陈大元

    本研究探讨了猪精子体外获能、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过程中钙调控机制,并用X射线微分析仪,测定了钙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状态.结果发现,猪精子获能后,质膜表面钙含量降低,而顶体内部钙升高,并诱发顶体反应,发生囊泡化;中段线粒体基质内的钙较获能前高;A类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其质膜上钙含量升高,而B、C类卵母细胞钙变化却降低.卵子受精后,质膜上钙含量明显升高,分布状态也发生相应变化,受精后20h,质膜上的钙呈集团分布.

    1993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貉体外受精及体外发育获得新进展

    冯怀亮,秦鹏春,杨庆章

    <正> 本实验对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貉的卵母细胞分别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培养液为TCM—199(液体,Gibco)+HCG+PMSG,培养条件为38.5℃、5% CO_2、饱和湿度.两类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 24 h后,分别用经肝素—咖啡因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24h,经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1)非繁殖期的卵母细胞,精子不能穿入透明带,但透明带可

    1993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形态发生学及抗原定位研究

    常国权,杨盛华

    应用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及其病毒抗原在感染细胞内外的定位.结果显示:(1)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病毒粒子,主要通过细胞吞饮作用侵入细胞,而吸附在微绒毛膜表面的病毒粒子则可直接“渗入”细胞;(2)在病毒感染不同时用的细胞核内观察到均质型、微粒型、颗粒型、副晶格型、病毒包涵体型及致密型等6种类型包涵体,其中前5种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形成病毒粒子的抗原蛋白、病毒装配后剩余的抗原蛋白或ICHV的病毒粒子结晶,致密型包涵体未被免疫金标记,可能是病毒DNA;(3)感染细胞内出现的某些特殊结构均不具有病毒抗原性,其中纤维样结构和管状结构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起支持作用.

    1993年01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南京地区犬的巴贝斯虫病病原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鉴定

    陈启军,曹桂荣,李德昌,阎仲堂

    对我国南京地区犬的巴贝斯虫病的病原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该虫在红细胞内呈多形性,其中圆点状、指环形和小杆形虫体为最常见.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表明,该虫与抗吉氏巴贝斯虫血清可发生明显的特异性反应.结合虫体的形态特征,认为流行于南京地区犬的巴贝斯虫病病原为吉氏巴贝斯虫.

    1993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

    张浩吉,甄英凯,欧永春,王芳生,孙恩贵,刘俊华,张凤琴

    应用SDS—PAGE和IEF电泳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在SDS—PAGE中,伊氏锥虫有21条带.媾疫锥虫有19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分子量40000~90000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表面糖蛋白上,伊氏锥虫为43000,媾疫锥虫为60000.在IEF电泳中,伊氏锥虫出现26条带,媾疫锥虫出现33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等电点4.8~5.6之间相同,而在5.6~7.0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还对马媾疫锥虫的蛋白质进行了双相电泳分析,显示出86个多肽斑点.

    1993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锗-132对肉用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初探Ⅰ.锗-132对鸡马立克氏病抑制效果的观察

    陈越,史言

    选用1日龄肉用雏鸡150只,随机分为两组,在人工感染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基础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100ppm锗-132(Ⅰ组)和基础日粮(Ⅱ组).临床观察60d,以琼扩试验定期对羽毛囊上皮鸡MDV特异性抗原、血清鸡MDV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Ⅰ组的发病率、病死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Ⅱ组,表明锗-132对鸡MD及其肿瘤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993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首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讨论会(ISTEFC)在江西南昌召开

    陈越

    <正> 首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讨论会(ISTEFC)于1992年10月12~16日在江西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正式代表222人,列席代表30人.国外代表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委内瑞拉、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会议就迎接地球的“环境与发

    1993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雏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李庆章,刘忠贵

    雏鸡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其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雏鸡显著增强(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_M)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雏鸡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强(P<0.05),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虽有增强,外周血液T_M数量虽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1993年0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立克氏病双价苗的研究Ⅲ.双价苗与单价苗免疫效应的比较病理学研究

    夏志平,邱震东,张鹏程,刘宝岩,杨盛华

    选用SPF种蛋孵化的京白鸡60只,随机分为三组,即马立克氏病单价苗组(2000PFU HVT)、双价苗组(2000 PFU HVT+1200 PFU SB—1)以及攻毒对照组.应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两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进行了比较病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双价苗免疫鸡,MD发病数显著减少,发病时间推迟,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法氏囊有大量具有分泌活性的浆细胞;单价苗免疫鸡发病数较对照组略有减少,但对延缓或减轻MD肿瘤的发生无明显作用,在法氏囊网状细胞胞浆中、核碎片附近和细胞间隙中存在大量无囊膜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粒子,残存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由此认为,双价苗对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HVT单价苗.

    1993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瘟抗体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试验

    周宗安,刘劲松,房德兴,王元伦,顾志香,钟大璋,张元,崔玉仓,许家彦,王丽,宣华,费恩阁

    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母猪所生的仔猪,在接种疫苗前、后采集1116份血清样本,同时用HRP—SPA—ELISA、IHA和ID等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检测,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0.77%和69.59%.

    1993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刺激疑核对胰岛B细胞结构的影响

    黄建珍,李巨浪,邹啸环,张玉生

    用3~4月龄灰色家兔9只,麻醉后于AP_(20),L_(1~1.6)处插入同心圆电极(H_(20)),用电子刺激器进行刺激.刺激后30min作电极位置的组织学检查,电极位于疑核的为实验组(6例),余为对照组(3例).分别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胰腺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刺激疑核后,胰岛的数量和其中的细胞密度有所增加,胰岛B细胞中的线粒体、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的数量增加,胰岛B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出功能增强的结构相.

    1993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光照对公鸡军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岳占碰,李德雪,王铁恒,杨盛华

    将114只15日龄“伊莎”公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用组),每组57只.实验组以151x的照度、9L:3D:5L:7D的间歇光照周期补加光照,使每天的光照时间达14h,对照组仅接受自然光照.结果表明:不同日龄实验组鸡的血浆睾酮含量均略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鸡的精液品质高于对照组.各日龄实验组鸡左、右侧睾丸的重量和体积均略大于相应的对照组,精细管管径均显著地大于相应的对照组;150日龄时,实验组鸡精细管管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鸡睾丸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各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未见差异.

    1993年01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活熊取胆最佳手术程序的建立及对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

    张中文,李京城,钱峰,王玉森

    本试验通过38只黑熊的取胆手术,对活熊取胆手术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麻醉剂量和方法、最佳的手术通路以及引流器的使用等进行了比较众究,确立了比较合理的手术程序,并观察了术后取胆3个月时对机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46合剂与盐酸氯胺酮对黑熊混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其最佳剂量为816合剂0.06±0.010mL/kg、盐酸氯胺酮1.390±0.398mg/kg,取胆手术的最佳通路为腹下壁,胸骨突至切口前角的距离是4~7cm(100kg以下的熊4~6cm,100kg以上的熊6~7cm),偏腹白线右侧1~2cm,平行于白线向后切开8~12cm;分别缝两针将胆囊固定在切口两侧的腹膜边缘上效果最佳;取胆所用的引流器以头部开花常流式内固定者为好;活熊取胆汁3个月时,对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容量等无显著影响,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胆红素的含量减少,球蛋白含量、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

    1993年01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法国肉用鹌鹑某些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庞劲松,郭文场,李训德,于倩

    <正> 1 动物 45日龄法国肉用鹌鹑14只,雌雄各半.2 测试仪器及方法 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USR—20型电泳分析仪,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血糖,66型分光光度计,葡萄糖氧化酶法;血钙,EDTA滴定法;血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碱性磷酸酶,贝克曼—42型分光光度计,酶—速率法;肌酸激酶、乳

    1993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鲤鱼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症的研究Ⅰ.病原分离鉴定

    王振英,李学勤,马家好,梁焕春

    对长春地区池塘精养鲤鱼暴发的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疫病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从自然感染鲤鱼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属于豚鼠气单胞菌.用增菌培养物经人工感染试验获阳性结果.证明该菌为本病致病菌.用自然感染病鱼的组织滤液,经人工感染呈阴性,证明本病非病毒感染.

    1993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种鲤鱼越冬期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张玉生,陈守义,李文武,马家好,唐绍林,文兴豪

    选用体重50g左右的健康鲤鱼种24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装入80cm×40cm×50cm的网箱内,于封冻前放入越冬池中越冬.于11月、次年1、3、4月取出测定血液学指标.结果,越冬期鲤鱼体重增加缓慢;血液Hb和红细胞数在1月和3月份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血清总蛋白含量1月份最低(P<0.05),血钙1月份明显下降(P<0.05),而后逐渐上升,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11月和4月份明显降低(P<0.05).实验结果提示,越冬鲤鱼营养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1993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酵母蛋白促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克隆化和诱生腹水的作用

    赵建中,王晓光,郝崇,赵建军,赵彦平

    从隐球酵母科酵母菌提取的酵母蛋白对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具有促生长、促克隆率和诱生腹水的作用.在单个细胞克隆化不加饲养细胞的情况下,克隆率在50%以上.酵母蛋白对抗李氏杆菌杂交瘤细胞促生长作用为对照组的9.8倍,应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抗体反应结果,吸光度值平均增加0.20.在不预先注射液体石蜡的情况下,将杂交瘤细胞或骨髓癌细胞悬于含酵母蛋白的培养液中,直接注入BALB/c小鼠腹腔,无论腹水出现时间还是产量收获均与预先注射液体石蜡常规对照组相似(P>0.05),且腹水效价实验组较常规液体石蜡对照组增加近1倍.

    1993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绵羊卵泡卵体外成熟的研究

    葛宝生,梁冠生,刘建民,于仙忠,张嘉保,关宏,刘健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激素、卵母细胞形态及入培前时间对绵羊卵泡卵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在添加FSH+LH(均为10IU/mL)、HCG(4IU/mL)及不加激素的m—TCM199+10%FCS(V/V)培养液中培养24h后,达到中期Ⅱ的卵母细胞比例分别为87.68%、96.00%和42.11%;卵母细胞的形态是影响其成熟的重要因素,A、B、C三级卵培养24h后的成熟率分别为91.77%、57.10%和25.84%,入培前时间间隔为2、4、8h时,其成熟率分别为80.24%、77.42%和 77.83%,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1993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白色力克斯兔、哈尔滨白兔及杂交后代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Ⅱ.用血液蛋白多态性剖析亲本品种与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

    庞有志,祖国庸,刘健,侯万文,孙金海

    根据所测定的白色力克斯兔(WR)、哈尔滨白兔(HW)及杂种一代(F_1,?WR×?HW)和回交一代[B_1,?WRX×?F_1,包括分离出的力克斯毛型(B_1R)和正常毛型(B_1N)]的5个血液蛋白多态系统——红细胞酯酶(Es—1、Es—2和Es—3)、前转铁蛋白(Prt)和后白蛋白(Po)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新率,比较了群体间的基因分布,估算了各群体内的平均杂合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运用类平均聚类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色力克斯兔和哈尔滨白兔基因分布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杂种一代和回交一代基因分布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与白色力克斯兔亲缘关系较近,与哈尔滨白兔较远;回交一代中B_1N和B_1R间基因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各群体平均杂合度大小为0.5223(HW)、0.4182[B_1,0.4846(B_1N)和0.3223(B_R)]、0.1105(F_1)和0.3946(WR).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蛋白多态性探讨家兔品种或品系间亲缘关系以及区分家兔品种或品系是可行的.此外,本文还结合各群体的变异性,对白色力克斯免和哈尔滨白兔的选育进行了探讨.

    1993年01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施格猪与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杂交试验报告

    侯万文,宋新安,赵志辉,李来记,孙金海,李慕

    利用施格猪与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进行级进杂交,分3批(共198头)进行对比试验,测定了各杂交组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各杂交组后代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34.71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47.85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胴体瘦肉率(61.5%)明显高于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55.02%).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经产母猪禽产活仔数12头左右,初产母猪9头以上.

    1993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

    <正>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于1992年11月3日至5日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全国30个畜牧兽医期刊编辑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阎汉平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四川省畜牧食品办及四川省畜牧局、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四川省科技期刊研究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到会讲了话,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1993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KM小鼠的繁殖性能及季节对其影响的观察

    李善如,仇志华,孙彦贞

    对KM小鼠的繁殖性能按月份和胎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KM小鼠平均窝产仔数为12.01(n=7005),胎间隔为28.11d(n=6613).窝产仔数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多,到第5胎时最多,以后则减少;胎间隔则随胎次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两者皆明显地受季节(温度)的影响,窝产仔数与各月份平均温度成负相关r=-0.798(P<0.01),胎间隔则与其成正相关r=0.915(P<0.01).KM小鼠繁殖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2~25℃.

    1993年0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锰对生长育肥猪增重和组织中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

    王长富,刘兆兴,梁冠生,王桂馥,侯万文,张光圣

    选用施格×三江白猪杂交一代幼猪25头,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1,2,3,4,5组),每组5头,分圈饲养.在含锰27~31ppm的玉米-豆粕型实用无鱼粉日粮中分别添加锰(以MnSO_4·5H_2O形式)0ppm,20ppm.40ppm,80ppm,160ppm,依次饲喂各组试验猪.应用最优非线性回归方法及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30~90kg阶段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锰对增重和组织中几种矿物元素(钙、磷、镁、锌、铁、铜)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锰在27~191ppm范围内对30~90kg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日平均采食量(ADF)变化不显著(P>0.05);第2组(日粮锰含量为47~51ppm)猪的平均日增重(ADG)、饲料效率(G/F)较其他组高(P<0.01或0.05);锰对增重具有直接促进作用(P_1=0.2687),但含量不宜过高(Σrijpy=-1.1470).铜沉积的升高,是引起增重的原因之一(P_7=0.4207,Σrijpyi=0.5286).被毛作为评定锰营养状态的指标是可取的.锰沉积与其他几种矿物元素沉积的关系非常复杂,建立了有关的回归模型.

    1993年0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奶牛难产经产道助产规范化方法的研究

    郭顺元,王玉森,程绪仁

    <正> 奶牛难产发生较多,由此引起的母牛死亡、产后子宫感染等,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据调查,许多奶牛场及个体养牛户不愿做剖腹产手术,其原因是剖腹产对以后繁殖和泌乳可产生不利的影响,以及

    1993年01期 89-9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新城疫二联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疗效观察

    王永山,周宗安,翟春生,方元,顾志香,王元伦,肖元庭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两大疫病.据调查,两病的混合感染率可达70%~80%,混合感染的发病鸡群,病死率在80%以上.因此,IBD和ND的免疫

    1993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德系狼种犬营养性繁殖障碍的研究

    王志录,张进民,张勇,冯娜娜

    <正> 狼种犬因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不足而影响其种母犬发情、受孕及产仔者,已有报道.本队德系狼种犬1989年有的母犬繁殖成活率为零.为探明原因而进行了本研究.

    1993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庆增安”注射液治疗马胸疫试验

    韩慧民,王三军,王志效

    <正> 马胸疫是马属动物的严重传染病,不及时治疗100%死亡.该病50年代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目前在部分地区每年初春仍有流行. 对本病各种抗菌药物均无效,唯有“九一四”(新砷凡纳明)对早期病例有特效.但该药现已不生产,市场上不易购到.为此,我们试用长春市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的“庆增

    1993年01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池塘精养鲤鱼骨软症的初步研究

    李学勤,王振英,马家好,赵建军

    <正> 近年来,鱼类骨质软化症在鲤科及虹鳟鱼类中均有发生.1988年,吉林省农安县某乡在盐碱地上新开鱼池所养殖的鲤鱼70%以上患有软骨症.为了深入研究本病,我们对骨软症病鱼的血清、骨骼、

    1993年0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三次手术冲卵方法提高供体兔胚胎数量的试验

    扈荣良,殷震

    <正> 在胚胎移植、胚胎切割、核移植以及转基因动物培育的胚胎显微注射等研究中,均需具有优质、充足的胚胎来源.目前提高哺乳动物胚胎数量的途径主要采用超排和体外受精等技术.这

    1993年01期 98-9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硫酸新霉素治疗犬、猪肠炎和仔猪白痢的临床观察

    路景明,阎继业,李有长,张桂珍

    <正> 硫酸新霉素在医学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作为兽药,我国兽药典尚未收载.为评价国产新霉素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本试验.

    1993年01期 10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LRH—A3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研究

    张嘉保,宋新安,侯万文,刘健,梁冠生,董伟

    <正> 自Schally等阐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子结构后,GnRH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LRH—A3(促排卵3号)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GnRH类似物,且其活性高于天然GnRH,目前

    1993年01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七彩山鸡白肌病的诊疗报告

    郑仁玖,牛丽君

    <正>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安图县××饲养场1~1.5月龄的幼龄七彩山鸡群,从3月中旬开始每天发病死亡10~20只.死前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羽毛粗糙无光泽,有的腹泻,有的轻微喘气.普遍跛行,行走时左右摇摆,有

    1993年01期 1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