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啸环,杨盛华,侯世宽
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感染BHK—21细胞的鹿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了形态学定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囊膜表面的圆端和侧面以及核衣壳均被免疫金颗粒所标记,囊膜平齐端无免疫金颗粒附着.病毒感染细胞时,以其圆端和侧面吸附于宿主细胞膜.据此从形态学角度证明,成熟病毒粒子抗原存在于核衣壳以及囊膜的圆端和侧表面,囊膜平齐端无病毒抗原.
1993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宝岩,高峰,崔春玲
将禽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MV)BAI—A株鸡传代血浆毒5稀释,按0.2mL/只剂量,给2日龄伊莎和尼克鸡雏翼部皮下注射.结果:接毒后第12d仅骨髓的血窦外区出现多发性成髓细胞增生灶,而外周血液和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接毒后第19~37d发病死亡26只,尸体消瘦、贫血,骨髓出现多发性成髓细胞增生灶,其涂片中成髓细胞和颗粒髓细胞占全血细胞的81.60±12.35%;在血液涂片中占63.84±3.85%.在肝脏涂片中,成髓细胞几乎代管了肝组织.肝脏、脾脏和肾脏由于成髓细胞在其血管内外聚集和肿瘤性增生而显著肿大,重量明显增加,肝重为正常的4.22倍,脾重为2.66倍,肾重为2.11倍.接毒后第60d,在骨髓、肝脏和心肌实质内见许多灰白色半透明针尖大小点(由成髓细胞组成的结节).法氏囊缩小,皱褶内滤泡几乎完全萎缩、消失.
1993年02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平,宣华,任文陟,丁壮,朱维正,万遂如,常国权,赵锐锋,姜振山
利用鸭胚从吉林省某鸡场表现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血凝抑制试验诊断为产蛋下降综合征(EDS_(76))的病鸡输卵管、子宫中分离到两株病毒(CH—1和CH—2),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电镜观察,证实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
1993年02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聂海洋,方元,叶万祥,王元伦
用小鼠治疗试验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4个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虫株在长期体外培养条件下药敏性的稳定性.各虫株的原始群体、连续培养30d和90d的群体对贝尼尔、苏拉灭、安锥赛和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说明连续培养90d各虫株对上述4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1993年02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兴龙,刘玉斌,冯来坤,王玉炯,刘轩,谭建华
将禽巴氏杆菌荚膜粗提物经SephadexG—200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化荚膜抗原;然后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荚膜抗原(A组),并以单纯荚膜抗原(B组)、禽霍乱“731”菌苗(C组)作对照,进行免疫试验,以酶标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分别检测IgM和IgG的效价.结果,免疫后3个组的IgM效价相差都不显著(P>0.05),A组的IgG效价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3个组的IgM、IgG消长规律一致,IgM于免疫后7d开始上升,峰值在14d,其后下降迅速,第8周后降至免疫前水平,IgG于免疫后14d开始明显上升,峰值在28d,其后缓慢下降.保护率,A、B、C组分别为67%、33%、33%.结果表明,脂质体对禽巴氏杆菌荚膜抗原具有明显的佐剂作用.
1993年02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俊秋,赵英举,李吉平,蔡辉,马文英,张祚新,王祥生,徐克成
应用注入法制备了位径为250±21nm的左旋咪唑大单层脂质体,并获得20%以下的药物包裹率.包裹率受药脂比和脂质组成的影响.制备脂质体的有机相、脂质成分是影响左旋咪唑脂质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综合结果表明,以氯仿为有机相,药脂比定为1:100(W/W),脂质成分比为卵磷脂:胆固醇=5:1时,用100℃煮沸灭菌药物渗漏小于10%,且贮存稳定,是制备左旋咪唑脂质体的适宜条件.灭菌后,脂质体的形态经电镜观察无明显变化.
1993年02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青原,谭景和,杨增明,秦鹏春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卵母细胞闭锁时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闭锁的基本过程为:胞质中首先出现许多小空泡,线粒体嵴消失,聚集成团.在退化后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消失,皮质颗粒及微绒毛缺乏,而空泡及初级溶酶体数量增加,核膜崩解,卵母细胞解体.在发育早期及晚期卵泡,卵泡细胞及卵丘细胞的退化迟于卵母细胞闭锁.
1993年02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崔青山,王志学,马海东
用辛酸沉淀法结合DEAE纤维素吸附过滤法,从兔、绵羊、驴和人血清中提取IgG,经PAGE和ID分析,其纯度和免疫活性较好.用提纯的兔IgG和人IgG制备的二抗,抗体效价高(驴抗兔IgG高达1024倍,羊抗人IgG达256倍),特异性好,抗体亲和力强,可供作RIA免疫分离沉淀试剂.
1993年02期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魏文进,李金中,王永辉,尚太成
对30例实验感染绿脓杆菌病鸡的主要脏器进行了眼观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肝脏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根据病变特点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以实质脏器出血或坏死,伴有心肌炎、脑膜炎和腱鞘炎为特征性病变.对屠宰患鸡肉尸提出了卫生评价.
1993年02期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以“Youth & 21 st Century’s Animal Husbandry”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3月17~20日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司长陈耀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梁克用、中国科协学会部主任林振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阎汉平等出席会议并分别讲了话。会议共征集到学术论文225篇,其中畜牧专业105篇,兽医专业120篇.经过初选105篇为优秀
1993年02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彦威,刘娜,唐国云
本研究用HRP—SBA标记技术、甲苯胺染色法及甲苯胺蓝和HRP—SBA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猪子宫大豆素(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发现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形态相似,但两者在子宫壁内的分布和数量不同.双重染色证明,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是存在猪子宫内膜的不同细胞.
1993年02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建珍,甄英凯,薄清如,崔青山,杨振国
将30只处于乏情期的雌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除一对照组外,5个实验组每只动物肌注PMSG 200 IU,在注射后2、3、4、5、6 d(5个阶段)分别取卵巢和子宫作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PMSG后,乏情期母貂的卵巢迅速增长,卵泡发育加快,子宫也迅速增大,表明PMSG能促进之情期水貂雌性生殖系统迅速发育.
1993年02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慕,贺祥瑞
采用常规及分带技术,对Wistar系大鼠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如下:2n=42;1;X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2~10;Y号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1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4~20号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G-带与天津Ⅰ系大鼠G-带基本一致.染色体Ag—NORs定位于11,12,13以及X号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1~7个,众数为6个.染色体C-带明显者为4~8,10~12,14~19,X号染色体,C-带不明显者为1~3,9,13,20,Y号染色体.
1993年02期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克诚,郑明光,宋华宾,张让堂
<正> 本模拟装置是借鉴国外大型鸡自动屠宰生产线的设计原理,根据教学实习以及小批量生产的需要,于1989年研制成功的. 该装置由电源控制器、宰杀放血槽、输送轨道、恒温烫毛箱、机械脱毛机、水冲洗槽、卫生检验台、冷冻保藏箱等8部
1993年02期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劲松,郭文场,李彦舫,冯怀亮
用1周龄法国肉用鹌鹑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1~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党参、0.5%党参+0,5%黄芪、0.5%党参+0.5%艾叶,第4组为对照组.试验期为2~6周龄,共35d,每7d称重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第3组效果最好(P<0.01).日粮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料肉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肌肉概略养分、pH值和胴体品质,除第1组的屠宰率略高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嫩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总蛋白质和A/G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糖含量差异较大(P<0.01).
1993年02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芙蓉,刘兆兴,张光圣,范石军,王占凤
试验用28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各组饮水中添加氯化钾(KCI),其浓度分别为0、0.18%、0.26%、0.34%.试验鸡舍温度控制在34±1℃,试验期为4周,进行了饲养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及有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饮用0.18%KCI水的肉仔鸡对饲料粗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并使胴体蛋白质含量增加;饮用0.26%、0.34%KCI水的肉仔鸡对代谢能的利用率提高,并使胴体脂肪含量增加;饮用0.18%、0.26%、0.34%KCI水的肉仔鸡血清甲状腺激素(T_3、T_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在试验的前2周降低,后2周饮0.26%、0.31%KCI水的肉仔鸡其水平又上升.KCI也使热应激肉仔鸡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胴体水分含量维持正常.
1993年02期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振英,李学勤,马家好,田欣田,穆占昆,尹栋
对1991年8月长春地区暴发的红色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以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综合征为特征,首次暴发呈地方流行性,仅鲤鱼有易感性,主要经水传播,流行水温25~30℃.防治试验表明,投喂呋喃唑酮有显著效果.
1993年02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连德,尹栋,穆战昆,王振英,朱世成
不使用增氧机和增氧剂,池塘不换水,采用自制配合颗粒饲料,训练投饲,两口池塘主养丰鲤,生长期105d,亩产分别为560.2kg和556.5kg,出塘规格750g/尾和650g/尾,增重倍数18.8和16.3,饲料报酬1.8和2.0,亩纯利润871.8元,亩成本利润率达40.9%.
1993年02期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世宽,岳军明,马从林,杨盛华,殷震
<正> 在狂犬病诊断和实验研究中需要比较纯的病毒抗原,以便进行检测和制备免疫血清,在研制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时,更需要纯而专一的抗原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在筛选具有中和活性的McAb时,以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糖蛋白作抗原,具有明显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为此进行了本课题研究.1 材料和方法
1993年02期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万臣,唐晓敏,崔建华,郑英鱼,李爱民,王映强,许军
<正> 为了准确地鉴别动物肉的种类,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对马、牛、羊、猪、狗和兔6种动物肉的肌红蛋白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获得有种属特异性的电泳图谱,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肉样 牛肉33份,猪肉33份,马肉13份,羊肉10份,随机采自肉联厂新鲜的不同胴体;狗肉4份,购自长春市朝鲜
1993年02期 177-178+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光,赵建中,郝崇,赵彦平
<正> 人工嵌合体小鼠(Chimeric mouse)是由两个不同基因型纯种小鼠胚胎融合而成的,这种小鼠各组织和器官都含有两种来源的细胞群体.人工嵌合体小鼠是研究胚胎发育、遗传、免疫机制等的具有特殊价值的动物模型,同时也为培育动物新品种开辟了一个周期短、见效快的崭新途径.本文旨在建立胚胎融合制备嵌合体小鼠的方法,为在其他动物进行细胞工程育种和转基因动物制备打下基础.
1993年02期 179-18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山,王汉印,杨合志
<正> 纤维蛋白连结素(Fn,fibronectin)存在于血液及各型细胞表面,为一组多功能的非免疫性高分子糖蛋白,由多种细胞所合成与分泌,具有诱导细胞、连结细胞和间质、参与血液凝固和机体防御等功能,Fn含量的改变与多种疾病有关.本研究通过对牛酮血病血液Fn的检测,探讨了其临床诊断价值.
1993年02期 18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来坤,盖欣,韩文瑜,王兴龙
<正> C_(1q)是补体经典途径中的第一成分的亚成分之一.制备特异性抗C_(1q)血清将有助于临床上多种疾病(如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等)的诊断和研究.C_(1q)本身也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酶标记后用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等的检测.因此,C_(1q)的纯化和抗血清制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意义.C_(1q)的纯化方法很多,常用的有DNA法、ED-TA法、层析法和亲和层析法,但各有优缺点.本实验将有关方法进行了改进,
1993年02期 182-18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占鳌,刘晓辉,李淑珍,李俊儒
<正> 菌毒清系由石油中提取的甘氨酸型杀菌剂,已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畜禽防疫及环境卫生消毒等,为了探求菌毒清对鸡新城疫的防治作用,受中国兽药监察所委托,选用鸡新城疫LaSota弱毒株及NDV F_(4?)E_9对10日龄鸡胚及30日龄非免疫鸡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鸡胚内杀灭新城疫病毒的研究结果.
1993年02期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录,张勇,尚太成,魏文进,朱飞兵,冯娜娜,安连波,杨鸿超
<正> 1992年6~7月,新疆某部军犬队饲养的德系狼种犬群中,突然暴发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和电镜检查等,确诊为犬传染性肝炎和犬瘟热,现报告于下.1 流行与发病情况 该队共饲养德系狼种军犬147只,其中4~8岁种犬19只,1~1.5岁训练犬47只,23~40日龄仔、幼犬61只,狼娃4
1993年02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砚忠,孙岩松,江其辉,彭传贵
<正> 肝囊原虫(Hepatocystis semnopitheci)是一种寄生于亚洲和非洲低等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原虫,它分布广,寄生率高,能导致宿主肝组织损伤和红细胞破坏,具有一定危害性。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尤其做疟原虫人工感染试验时,因两种原虫易混淆而影响实验结果观察.国内学者曾对广西、云南的恒河猴带虫情况进行过观察,但其他产地恒河猴的带虫情况尚未见报道.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四川、湖
1993年02期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桂馥,王西典,欧阳文江,贾松君,姜丽华
<正> 几年来,我们将30%的猪、牛、鸡粪,分别与70%的猪配合料混合,经过酵母化处理后,进行喂猪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1 酵母料的制作 以30%的猪、牛、鸡粪为基料,分别与70%的猪配合料(北京顺义县饲料厂产)混合,经酵母化处理制成酵母料.方法如下:
1993年02期 192-1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万文
<正> 随着配合饲料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已由传统饲养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过渡.现代猪舍建筑与设备是为猪群提供适宜高产环境的重要条件,是现代养猪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猪舍设计与工艺设计,已成为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猪舍设计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为探讨北方寒冷地区现代分娩母猪
1993年02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永春,刘俊华
<正> 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种类很多.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锥虫,从地域上讲有非洲锥虫、亚洲锥虫和美洲锥虫;从传播方式上讲有唾液传播锥虫(含机械传播锥虫)和粪便传播锥虫.非洲和亚洲锥虫多为唾液传播锥虫,美洲锥虫主要是粪便传播锥虫.能够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抗原变异的是唾液传播锥虫.唾液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液之中,也存在于宿主其他部位,如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驴的生殖系统.大部分种类的唾液锥虫能够在昆虫体内发
1993年02期 197-20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彦波,刘忠贵
<正> 1979年日本学者Yuasa等首次发现一种与已知病毒不同的新病毒,被称为鸡贫血因子(chicken anemia agent,CAV),现又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anemia virus,CIAV),CIAV造成雏鸡严重贫血,各类血细胞减少及免疫抑制.此后,欧美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发现此病毒.最近我国也分离到CIAV.现将有关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免疫、诊断及防制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993年02期 204-20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