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孝荣,王建辰
通过外科手术分别连续收集活体山羊中黄体期及早卵泡期的垂体门脉血样和外周血样,经放射免疫测定,山羊中黄体期和早卵泡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均呈波动式释放。在早卵泡期,FSH单位时间内波动次数和血浆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黄体期;GnRH与LH的波动型基本一致,FSH的变化不太规则。表明山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受丘脑下部GnRH的调节,但FSH似乎还存在其他调节机理。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程天印,施宝坤
山羊7只各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300±20)条,2只作空白对照。粪孵阳性后,7只感染羊被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4只)以吡喹酮按每日每公斤体重用100mg,共用2d进行治疗,另一组(3只)作对照。用环卵沉淀试验(COP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检测其抗体消长。结果,COPT和IHA于感染后第20天检出特异性抗体,ELISA于第40天检出特异性IgG;经吡喹酮治疗后,上述3种方法分别于3,5,7个月转阴。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红斌,胡仲明,张玉生,陈振文,崔仲虎
给6只间情期雌性毕格犬注射外源激素雌酮(E1)、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雌二醇(E2),结果有5只犬发情,3只受孕,产仔14只。发情前期、发情期与自然发情犬无明显差别。发情犬血浆LH高峰出现在阴门见有血样分泌物后(11.6±1.6)d;在LH高峰期血浆孕酮(P4)明显升高,其后12d,P4含量达峰值;80%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后(6.40±0.68)d出现LH峰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中禄,王玉森,胡宾,张嘉保,丁国安,郭顺元
50头二产母猪(约×长)被随机均分为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Ⅴ4个试验组分别于配种当天(0d)及配种后5,10和0+10d每头每次肌注LRH-A3(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促排3号)150μg,并在注药后当天及5,10,20,30和40d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各组取2头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0.5,1,2和4h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内分泌变化。结果,各试验组LH峰均在注药后2h,Ⅱ组峰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配后10~30d,各试验组P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后30d妊娠猪E1S含量达峰值,且与产仔数呈正相关(r=0.4032,n=46,P<0.01);产仔数及受胎率以Ⅴ组为最佳。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庆杰,张宏伟,谭景和,高冰,于兴中
对11只狸獭(Myocastorcoypus)用按摩和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采精32只次,成功27次,成功率84.4%;射精量为(0.97±0.16)mL,精子密度(7.34±1.49)亿/mL,精子活力0.65±0.12,精子畸形率(8.81±2.51)%,精液pH值6.44±0.16。对诱排公狸施行输精管结扎术,先后给5只母狸人工输精,每只输精2~3次,在输精后40~60d检查,4只受孕,其中有3只顺利产仔,产仔数分别为7只、7只、4只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进香,颜立成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影响因素探讨(摘要)1细胞饲养细胞层来自8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培养72h的细胞系对伊氏锥虫繁殖速度的影响大小排列顺序为:小鼠肺>BHK>Vero>鸡胚肺>牛上皮>狗肾>PK>C127。由此认为,易感动物细胞小鼠肺和地鼠肾(BHK)更适合...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寿,任家琰,王俊东
用中药饲料添加剂(黄芪30g,大枣15g,神曲20g,麦芽20g,当归20g,何首乌20g,枸杞子20g,陈皮20g,桔梗15g,松针30g,淫羊藿20g,麦饭石30g,甘草15g),对80只梅花鹿进行了脱盘、增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提前16d脱盘,生茸期延长9d,头茬茸产量增加19.67%,再生茸增加11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明显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严作廷,钟伟熊,周学辉
运用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35匹健康凉州驴和45匹病驴舌色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舌色与血液粘度和血液微循环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舌色(淡红色)相比,红绛舌时,血液粘度增高(P<0.01),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延长(P<0.05,P<0.01),而在其他病理舌色时差异不显著(P>0.05)。与淡白舌相比,血液粘度在红绛舌、红舌时增高(P<0.01);MRT、MST在红绛舌时延长(P<0.01)。在其他病理舌色之间,血液粘度、MRT、MST差异均不显著(P>0.05)。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金山,金永春,孙琏,孙大丹,李京城,韦旭斌,杨臣
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点,选用白芨、炒蒲黄、紫珠、大黄炭、枯矾、血余炭、冰片等7味中药组成外用锯茸止血方剂。通过药物刺激性试验、抑菌试验、实验动物止血试验以及锯茸止血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中药方剂外用无刺激性;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浓度分别为1∶128、1∶64、1∶32、1∶64;与目前鹿场常用的锯茸止血药物白藓皮消炎粉、七厘散、腐植酸钠比较,在收取毛桃、二杠茸、三杈茸、怪角茸等不同茸形锯茸试验,止血时间缩短1/2~1/3;锯茸创面感染少,愈合快,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成,梁礼成,金久善,乔慧理,王国良,吴凌
对81例右心室重量/心室总重量(RV/TV)比率小于0.25的肉鸡进行了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正常肉鸡的心电图,Ⅱ、Ⅲ、aVR、aVF导联的波形规则而稳定,其R波、S波和T波易于识别和测定;正常肉鸡中rS波型多于Rs波型,并且rS波型肉鸡Ⅱ、Ⅲ、aVR、aVF导联的T、S波振幅随RV/TV值的增大(RV/TV=0.13~0.25)呈上升趋势;心电图可用于肉鸡心扩张的早期诊断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黎诚耀,杨盛华,岳玉环,陶增思,穆占昆,王玉平,杨振国,卢强,王振英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裴建武,甘孟侯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裴建武甘孟侯(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大肠杆菌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在鸡的几种重要病毒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其造成的损失明显上升,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非常...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武,朱丽霞,吉长福,张金玲
采用鞘内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人CGRP片段8-37(hCGRP8-37),探讨了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初级感觉系统中CGRP增多的意义。结果:佐剂前注射hCGRP8-37的动物,在注射佐剂后1~20d,患肢及健肢皮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足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形成变态反应性佐剂性关节炎时(佐剂后13~20d),健肢足容积也明显增加(P<0.05);但双后肢的痛阈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佐剂前鞘内注射hCGRP8-37,使急性关节炎和多发性关节炎均有所加重。佐剂后12d注射hC-GRP8-37的动物,双后肢的肿胀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佐剂后18~50d,P<0.05或0.01),痛级别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佐剂后14~50d,P<0.01),但痛阈的变化不明显(P>0.05)。因此佐剂后12d鞘内注射CGRP的拮抗剂也可加重关节炎的炎症反应。这进一步证明了脊髓CGRP可能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柏学进,吴铁荣,薛建华,岳奎忠,董雅娟,张新慧,罗明玖,黄忠牧,钟世芳,李洪祥,刘坤亮
对以10%甘油+10%葡聚糖(T-500)+0.1mol/L蔗糖/20%FCS-PBS液裸露冷冻的奶牛半胚进行了移植试验。移植妊娠率为39.4%(28/71),并获得移植犊牛。试验结果表明,移植单枚或1对半胚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在受体牛发情后8~12h肌注LRH-A3400μg,获得50%的移植妊娠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38.5%~40%)。此外,移植妊娠率具有随着胚胎发育阶段升高而增高的趋势。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书章,许崇波,黄培堂,刘子,张喻虹,刘晓明,李丰生,孟锐奇,姚湘燕,朱平
将构建的pBST2~6工程菌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Ⅱ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洗脱,回收147bp的目的ST1基因。随之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能有效表达K99菌毛抗原和LacZ酶的pGK99之K99基因BglⅡ位点和pUC18的BamHI位点中。通过ST1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特定酶切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理想重组子,从而构建出了能分别表达ST1融合基因产物的工程菌株pSK219和pXST1。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楠,田梅,金宁一,郭志儒,陶全富,殷震
将编码人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蛋白U的vpu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7b2(pET-17b去掉了一含起始密码子ATG的60bp小片段)的T7噬菌体启动子下游,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17b2,并使vpu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产物为16000的Vpu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1.2%。蛋白质印迹试验表明,重组Vpu蛋白与抗Vpu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毓义
动物遗传性受体病李毓义(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长春130062)本世纪80年代之后发现或确认的动物遗传性受体病有: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无力性血小板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粒细胞病综合征、先天性肌阵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动物遗传性受体病的发现和确认...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庭俊,罗金印,董明显
应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IFE)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fusiformis)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SephadexG-100纯化的包囊抗原在电泳图谱上显示3条相距较近的带,等电点分别为6.30,6.45,6.65;缓殖子纯化抗原仅出现1条带,等电点为6.40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灿,何虎成,白启,韩根凤,刘光远
在中国甘肃某地自然感染发病绵羊的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一种大型的巴贝斯虫(Babesia)。虫体形态具多形性,有双梨籽形、单梨籽形、圆环形、棒状、不规则形、逗点形和三叶形。典型双梨籽形虫体的大小为1.8~2.5μm×0.9~1.8μm,平均(2.21±0.12)μm×(1.17±0.18)μm。个别红细胞中寄生有4个或8个虫体。该虫种特征性的形态是三叶形。它是相连的双梨籽形虫体两尖端的核质延伸(出芽),并生出原生质,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梨籽形虫体,与母体共同排列形成三叶形的。该虫种可引起绵羊严重发病和死亡。本研究对自然感染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羊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该虫种的形态大小和致病力,与莫氏巴贝斯虫(B.motasi)和粗糙巴贝斯虫(B.crassa)明显不同。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丽君,吴艳涛,张如宽,刘秀梵
以新城疫病毒(NDV)中国标准强毒株为材料,分别用基因组RNA及poly(A)+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将cDNA通过同聚物加尾poly(dC)后克隆于末端加有poly(dG)的线性化质粒pGEM-3Zf(-)上,转化大肠杆菌TG1,经IPTG和X-gal筛选及电泳检查,其中有56个克隆含有大小在0.2~2.7kb范围的外源片段。斑点杂交鉴定有52个是NDVcDNA克隆,平均长度为1.31kb,从而构建了NDVcDNA文库。文库的统计学质量检验表明,拥有52个克隆的F48E8株cDNA文库可能覆盖NDV整个基因组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增岐,张玲,王云峰,杨军,李勤凡,李俊山,赵余放
将114只11日龄海赛克斯褐公鸡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Ⅱ组用新城疫(ND)弱毒苗和ND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Ⅲ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免疫,Ⅳ组用ND弱毒苗、ND油佐剂灭活苗、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Ⅴ组在Ⅳ组的基础上增加IBD弱毒苗免疫。5组鸡分别隔离饲养,定期测定血清NDHI效价与IBD琼扩效价。选择时机用强毒攻击,观察各组鸡的保护情况。结果:(1)Ⅱ、Ⅳ、Ⅴ组鸡均能很好地抵抗NDV强毒的攻击,Ⅲ、Ⅳ、Ⅴ组鸡无论对IBDV人工感染,还是自然感染,均有坚强的保护力;(2)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疫苗不干扰ND疫苗的免疫应答;(3)IBD弱毒苗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有一定影响,在免疫初期能促进机体尽快对ND疫苗产生应答,但后期ND疫苗的HI抗体降低较快;(4)ND疫苗对IBD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显著影响。作者提出,对雏鸡首免(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可采用ND弱毒苗+ND油佐剂灭活苗+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同时进行免疫,至少可以保护到上笼后或开产前免受NDV和IBDV的感染,既简化了免疫程序,又可减少对鸡群的应激,值得推广应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铲,于圣青,刘学贤,张以训
将ELISA检测鸡新城疫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化,确定其外包装材料、规格、盒内组成,并对酶标板的包被、质量控制、保存期,酶标抗鸡IgM(μ链)单克隆抗体的冻干、保存,组盒后的ELISA诊断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可重复性、保存期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先后制备试剂盒18个批次,用于全国9个省的29个大型鸡场或兽医诊断站,检测血样3628份,其中阳性2959份。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晓明,朱平,刘子,马从林,冯书章
将绿脓杆菌recA基因克隆到pUC18中,构建了中间载体pUCR18;然后以正确的向位及阅读框架将recA基因亚克隆到毒性基因缺失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基因中,构建了PEA-recA融合基因质粒pERA;融合基因经BamHI及EcoRI酶切,以正确阅读框架插入带有T7表达启动子的质粒pET-17b,构建了可表达PEA-recA融合基因的质粒pERA-17b。经酶切分析及PCR扩增检测证明,绿脓杆菌recA已插入PEA毒性基因中。pERA-17b转化到DE3溶原态大肠杆菌HMS174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PEA-RecA蛋白。SDS-PAGE和凝胶薄层扫描PEA-RecA蛋白,表明PEA-RecA的分子量约为90000,与理论推算相符,表达率占菌体总蛋白量3.429%,用PEA抗血清和抗RecA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PEA-RecA与它们都有免疫学反应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荣,冯斌,李健强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1D10、1G1中得到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鸡免疫球蛋白(Ig)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1B7、1D7、3G6。其抗体类和亚类均属IgG2b,腹水的ELISA效价≥1∶25600,琼扩效价为1∶8~1∶16。3株McAb能与鸡血清中的Ig出现沉淀反应,琼扩在24h以内出现清晰的沉淀线,而不能和鸭、鸽、鹌鹑等禽类及异种动物血清出现沉淀线。纯化的鸡IgG、IgM经SDS-PAGE后,分别用纯化并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PR)标记的1B7、1D7、3G6单抗酶结合物进行免疫印迹试验证明,3株单抗识别的均为IgG、IgM分子的轻链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宏德,臧为民,肖传斌,李奎
采用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葡萄球菌A蛋白(SPA)与B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粘附试验,测定了11头母猪分娩前后外周血不同时期的淋巴细胞转化率(LTR)与SmIg+B淋巴细胞百分率(SmIg+BLP)。结果表明,分娩前21d至分娩前6d,母猪外周血LTR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妊娠后期母猪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分娩前1d,母猪外周血LTR升高,提示分娩的启动可能与母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导致免疫排斥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分娩后,母猪外周血LTR降低后又逐渐升高,至分娩后10d,LTR已逐渐趋向正常,并一直维持到分娩后25d。母猪分娩前外周血SmIg+BLP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后逐渐下降,分娩后15d趋向正常。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房红莹,陆承平,马勋,陈怀青
对临床诊断为犬瘟热的14例病犬,取其脑组织,运用细胞培养、合胞体检查、包涵体检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等5种检测方法,就犬瘟热的微生物学诊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犬脑组织块与猫胚(FE)细胞或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共同培养,盲传的培养物出现不稳定的细胞病变,通过对不同代次的培养物检查包涵体,并作超薄切片或负染,电镜观察犬瘟热病毒(CDV)粒子,证实分离到CDV野毒。病犬脑组织切片经HE染色检查包涵体及用CDV荧光抗体直接法检测脑抹片及接种犬脑的细胞培养物,均获得一定的阳性结果。建立的改良离子捕获电镜法,用于检测犬脑匀浆和犬脑接种细胞培养物,与离子捕获电镜法、免疫电镜法及直接电镜法相比,效果更为理想。14例临床诊断为犬瘟热的病犬,综合运用上述微生物学手段检测,结果为12例阳性,2例疑似。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许梓荣,荆新栋,肖日进
用添加20mg/kgRactopamine的饲粮饲喂纯种大约克肥育猪,发现半腱肌DNA含量降低14%(P<0.01),RNA含量升高7.7%(P<0.01),背最长肌DNA含量下降7%(P<0.01),RNA上升5.5%(P<0.01),且两种肌肉中的RNA/DNA均呈升高趋势;背最长肌中酪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分别降低25%(P<0.05)、9%(P<0.01)和17%(P<0.05),而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上升15%(P<0.05)和8%(P<0.05),肝组织中天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提高11.6%(P<0.01)和12%(P<0.01);此外背最长肌肌原纤维的降解系数(MFI)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下降16.6%(P<0.05)。同时还发现Ractopamine使皮下脂肪中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降低27%(P<0.01),血清脂肪酶活力升高12.2%(P<0.05),血清胆固醇降低23.5%(P<0.05)。上述结果显示:Ractopamine可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而抑制蛋白质的降解和脂肪的合成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方炳虎,曾振灵,冯淇辉,陈杖榴
就畜禽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恩诺沙星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及葡萄球菌病的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氯霉素对大肠杆菌O78的MIC分别为0.05、1.60mg/L;恩诺沙星、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5株的MIC分别为0.2、3.2mg/L。人工发病试验中,恩诺沙星内服以5、10、20mg/kg剂量或肌注以2.5、5、10mg/kg剂量,每天给药2次,连用3d,对鸡大肠杆菌病及葡萄球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对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明显优于氯霉素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赖良学,郑瑞珍,秦鹏春,孙方臻
探讨了不同状态家兔3日龄桑椹胚和4日龄囊胚在饲养层上的贴壁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或保留透明带和胶膜的全胚贴壁最晚,离散胚在培养24h内即可贴壁,切割胚贴壁大多数发生于体外培养24~48h之间。离散胚和切割胚都可能在培养12h后重新聚集成中空的亚囊胚结构。亚囊胚的贴壁过程是某一部位首先附着于饲养层表面,然后滋胚层铺展形成向下的拉力,使其全部贴壁。液滴培养与四孔板培养法对亚囊胚的贴壁无显著性差异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宗平,马卓,李文范,程雪峰
研究了白银矿区周围绵羊以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检测食物链系统及绵羊全血、被毛和组织器官中13种矿物元素(Pb、Cd、Zn、Fe、Mn、Mo、Cu、F、As、Se、Al、Ca、P)的含量,分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出现地牧草中Pb、Cd的含量高,分别为(111.2±98.4)μg/g和(12.0±1.2)μg/g;动物体内的Pb、Cd沉积量亦极显著高于允许值(P<0.01);动物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LDH、ALT活性和T3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蛋白含量降低(P<0.01),以及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包涵体等病理学特点。确认该病系工业环境污染所致的绵羊铅镉联合中毒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卓,陈万芳,于勇
将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等分为3组:Ⅰ组按每公斤体重3mg的剂量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Ⅱ组除注射同样剂量的氯化镉外,还以每公斤体重2mg的剂量腹腔注射亚硒酸钠溶液;Ⅲ组为对照,不作处理。药物注射每天1次,连续5d。从注射后的第1、2、3、4、5周分别采血,检测RBC-CR1和RBC-IC花环率。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Ⅰ组RBC-CR1和RBC-IC花环率均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或P<0.01),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Ⅱ组两种花环率逐渐降低。因此认为,镉会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损伤,硒对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唐兆新,史言,周建平,王伟,徐世文
在父母代种鸡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G-132,获取种蛋并进一步孵化出富锗雏鸡,取170只随机分成4组,即Ⅲ、Ⅳ、Ⅴ、Ⅵ组各45只;另取普通雏鸡180只随机分成2组,即第Ⅰ、Ⅱ组各75只。雏鸡在1日龄时第Ⅱ、Ⅴ、Ⅵ组腹腔注射北京-1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vMDV),第Ⅳ、Ⅵ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00mgGe132,其他组不另行处理并在相同标准条件下饲养管理。于第1、15、30、45、60日龄采取血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显示:(1)富锗雏鸡在15日龄内,体内抗氧化功能明显提高(P<0.05);(2)人工感染vMDV雏鸡抗氧化功能显著降低,而富锗雏鸡各项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均比普通雏鸡相对平缓;(3)富锗并补锗雏鸡抗氧化功能明显而持续加强。试验表明,富锗雏鸡人工感染vMDV同时继续添加饲喂适量的Ge-132,抗氧化系统功能明显而持续地增强,对抑制鸡马立克氏病及其肿瘤病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1997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