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芳,张玉静,徐彦波,刘万臣,张永亮,欧阳红生
为了探索应用凋亡素杀死肿瘤细胞的可能性,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的VP3基因(凋亡素)片段,然后将该片段重组于pUC19载体,并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鉴定与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与鸡贫血病毒Cux-1株的VP3DNA序列一致,该DNA全长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娄高明,林绍荣,黄毓茂,黄丹萍
调查了1995年广东省3个猪场暴发的疫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人工感染试验,结合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电镜观察等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李槿年,余为一,潘玲,陆凤琳,李培英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酶免疫测定(EI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了家禽血清、卵黄和牛乳清中HBV标志物及人HBV-DNA。经RPHA测定发现,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205(鸡血清),9/31(鸭血清),31/107(鸡卵黄)和5/35(牛乳清);在EIA测定中,HBsAg的阳性率和滴度均低于RPHA法,而且还发现其他HBV标志物(HBsAb、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的样品。对其中阳性样品应用PCR测定HBV-DNA,结果全部阴性。此外,在RPHA测定中,经热处理的样品中56.99%由阳性转阴性;RPHA-HI测定中,人的阳性对照组明显地被抑制,而畜禽的阳性样品几乎均不能被抑制。根据上述结果,提示存在于家禽血清等样品中的HBV标志物可能是由非特异性因素和/或其他交叉抗原所引起,而与人HBV无关。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艳秀,林继煌,陆承平,江杰元,何孔旺
为了给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手段,选取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上的2段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引物,在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PCR的最优模式: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伸2min,30个循环后再在72℃下延伸10min。用此模式进行了RT-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检测的6株轮状病毒分离株(牛HN-7、BRV007、BRV014、BRV6555、猪Li99、Nan86)及2株参考株(牛NCDV、猴SA11),都能扩增出唯一的342bp的目的条带;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猪的粪样、正常MA104细胞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检测的敏感度可达1pg水平。对40份猪、牛、兔的腹泻粪样检测,30份呈阳性,而用作平行对照的夹心ELISA法检测,有25份呈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7.5%。两法检测不符的5份粪样的PCR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了斑点杂交,结果均呈阳性,表明RT-PCR法比ELISA法敏感性高。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卢一凡,邓继先,肖成祖,马清钧
乳清酸蛋白基因经亚克隆、酶切鉴定,并对该基因5′区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在核实序列正确后,构建了以其为调控序列、指导人G-CS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以用于转基因动物乳腺表达研究。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邵国青,毛洪先,钱建飞,薛家宾,许伟成,蔡宝祥
在透明塑料隔离器中进行了鸡败血霉形体人工发病试验,结果30日龄SPF来航鸡在NDV、IBV弱毒诱导和70/1000000(质量分数)氨环境刺激的联合作用下,致病率可达100%(7/7)。经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F156代培养物点眼、滴鼻免疫后10,20,30d的SPF来航鸡再以MG强毒攻毒,结果,保护率分别达80.0%(4/5),75.0%(3/4)和87.5%(7/8)。近期免疫效果证明,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祥梅,赵增连,田国斌,陈万芳,陈溥言,于康震
用鸭源A型流感病毒H9N?滴鼻、点眼辅以腹腔注射,人工感染3周龄SPF来航鸡,分别用AGP、HI试验及间接ELISA定期测定其抗AIV血清效价。结果,HI试验及间接ELISA于攻毒后第7~79天显示阳性;AGP试验从第13~79天呈阳性。根据首次检出血清中抗AIV抗体的时间,间接ELISA比AGP、HI更灵敏、快速。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魏伟,王正党,冉多亮,黄嘉驷,孟颖,秋阳,叶志远,魏文进
在BHK21细胞中增殖伪狂犬病病毒(PRV),提纯PRVDNA,选编码特异性糖蛋白gp50基因中的262bp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Kpn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将222bp片段与质粒pUC19连接构成重组子pUP。通过转化大肠杆菌JM83、Ampr和α互补效应筛选后,扩增、提纯重组子pUP,用KpnⅠ和SalⅠ酶切,电泳回收克隆的222bp片段。用光敏生物素标记222bp片段和重组子pUP制备的探针,分别检出46.8pg和93.6pg的PRVDNA,且pUP探针只与PRV呈杂交阳性反应,与HSV-1、HSV-2及CMV呈阴性反应。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卫广森,赵世军,王文成,张复振,潘长江,孙洪利,黄庭贺
鸡新城疫(ND)Lasota和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W93弱毒经10日龄SPF鸡胚同胚培养,收获含毒鸡胚液,制成Lasota-W93二联活疫苗。经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证明,用于预防ND和NIB效果好。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崇波,于凤芹,卫广森,王卓,冯书章,王文成,马成国,李尚波
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基因的质粒pXLT1-1,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XST1,与上述回收的LTB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经EcoRI、BamHI、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质粒,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SLT1。ELISA检测到了ST1-LTB融合蛋白,而且该融合蛋白无天然ST1生物毒性。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夏春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菌抗体在1∶500稀释后,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不与其它病原菌株以及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在100min内定性检出抗原。作者推测,此法能用于检测中国鱼类病原菌的并发、继发和混合性感染。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晓明,马丛林,郭学军,朱平,王瑾琪,甄英凯
用逐步稀释透析法将纯化的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受体结合区蛋白初步复性,复性后的可溶性蛋白用于竞争抑制PEA的细胞毒性实验。将10μg/L的PEA与其敏感细胞L929共孵育,36h左右可见细胞发生病变死亡,而同时加入复性的重组PEA受体结合区蛋白的培养细胞孔与未加PEA阴性对照培养细胞一样仍分裂增殖,这种PEA细胞毒性抑制作用可持续到所有培养细胞老化死亡。结果表明,重组PEA受体结合区蛋白可在体外竞争抑制PEA对L929细胞的毒性。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培英,廖圣法,陆凤琳
调查了安徽淮北地区黄牛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124头黄牛的粪样中检出了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为60.19%(124/206)。经鉴定,所获虫体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调查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黄牛的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但与性别无关。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江文正,韩文瑜,王世若,梁焕春,王兴龙,邹尔新,雷连成,冯来坤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7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质粒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菌株的质粒得率为100%,可分为32种质粒谱型。分离菌株在遗传距离0.140处聚成4类,在遗传距离0.224处聚成一大类。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非常相似的质粒图谱和质粒酶切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和质粒酶切图谱。来源相同菌株的质粒谱相同,而耐药谱可相同亦可不同,两者之间无明显规律。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陆家海,程维兴,郭中敏,孔长青,冯德元,李德昌,郭固
从18例棘球蚴病人的包囊分离棘球蚴细胞,经36批次体外培养获得1株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细胞系),已培养140d,传21代,并继续扩大增殖培养。测定了该细胞系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率(4%)。13G-5细胞系5代以前为多形性细胞,后逐渐以成纤维型细胞占优势。探讨了棘球蚴细胞培养的制约因素。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景辉,赵永前,李红斌,蒋金书
用500卵囊/只剂量的Ebruneti早熟虫株经口服免疫3日龄公鸡雏后14d,再以45×104卵囊/只剂量的亲本毒株口服攻毒。结果,免疫雏鸡受到完全保护,其平均增重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当免疫剂量为250卵囊/只时,仅对攻毒具有部分保护作用。毒力试验结果表明,Ebruneti早熟虫株的致病力显著低于Ebruneti强毒虫株。当感染剂量相同时,早熟虫株感染组的平均增重与强毒虫株感染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由此认为,Ebruneti早熟虫株是一弱毒虫株,可用于鸡球虫弱毒疫苗的制备。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陆振豸,余兴龙,赵春生,黄佳亮,龙芝美,蒋廉华,班武,刘金华
位于华南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占我国热带地区总面积的58%,有独特的热带地理景观。由于气侯炎热、湿润,植被茂盛,食物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昆虫孳生繁盛,适宜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世代循环形成疫源地。为了查清该区域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种类、分布、流行特征...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中武,胡述光,鲁杏华,陈可毅,张晓梅,程长屏,宁玲忠
产蛋鸡经静脉、腹腔、肌肉、皮下、气囊、气管、口服、口服与气管内联合以及泄殖腔等9种途径实验感染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证明鸡大肠杆菌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引起以嗜异性粒细胞渗出和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经泄殖腔感染不成功;经静脉和腹腔接种其粗制内毒素则可引起急性死亡,以出血性坏死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电镜观察发现,经改良马丁肉汤37℃培养72h,感染菌菌毛生长良好,并有大量大肠杆菌粘附和克隆在鸡胚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表面,而37℃24h的相同培养物中却几乎没有菌毛表达和细菌粘附。本研究结果表明,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借助其菌毛经呼吸道入侵,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本身及其裂解释放的内毒素对产蛋高峰期的鸡卵巢有强致病作用,引起卵巢炎、卵黄性腹膜炎以及化脓和坏死。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兆新,王炫英,高洪,陈万芳,马吉飞
将36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Ⅰ组作为对照;Ⅱ组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注射2次,间隔24h;Ⅲ组在同Ⅱ组处理基础上,于第2次注射前10min静注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2.5mg/kg。第2次注射内毒素后5h和12h各组均剖杀6头山羊,检测肝脏抗氧化系统功能。结果表明:Ⅱ组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M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和蛋白结合巯基(PB-SH)含量下降(P<0.05)。而Ⅲ组肝组织MDA含量于5h时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12h明显低于Ⅱ组(P<0.05),GSH-Px和GR活性在5h下降不显著,GR活性至12h高于Ⅱ组(P<0.05),T-SOD、CuZn-SOD活性和GSH、T-SH、NP-SH、PB-SH含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提示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脏产生明显的氧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前注射654-2能够有效地减?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忠,王宗元,卞建春,任建新,王捍东,史德浩
对大鼠日粮添加富硒植物,以促进镉的排出。代谢试验结果证实,富硒玉米、茶叶、黄芪等植物,有较强地加快大鼠体内镉经粪便和尿液排泄的作用。饲料中添加上述几种富硒植物后,第1周内镉排泄总量占4周内排镉总量的50%以上。4周内添加富硒玉米组大鼠粪镉排泄总量是对照组的2.37~2.88倍,茶叶组和黄芪组大鼠粪镉排泄总量分别是对照组大鼠的1.39~1.42和1.05~1.27倍。尿镉排泄的结果与此类似。富硒植物加入饲料后,尽管饲料中硒含量比亚硒酸钠组低,但促进大鼠体内镉排泄、减少镉在体内沉着的效果却更明显。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跃民,孙新民,吕忠显,王云,彭良祖,张家骅
对1~4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发育过程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1)随仔猪年龄增长,间质细胞总数明显增多,3周龄时达到高峰,4周龄时出现下降趋势,间质细胞密度随细胞总数增多而逐渐增加。周围曲细精管逐渐发育成形,至3周龄时与间质组织界限已渐明确;(2)随仔猪日龄的增长,间质细胞内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胞浆内膜性分泌小泡的数量显著增多,至3周龄时细胞内出现黑色内噬体。生后3周内,间质细胞核由梭状变为圆形,由小变大,核膜平展,核内质饱满;核仁着色加深,体积增大,显示了较强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的功能。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其性分化的过程大约需要3周时间。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华虎,陈振文,任文陟,宋德光,崔宗虎,母连志,姜永和,郑伟
采集发情期和间情期犬卵巢,回收大腔(直径大于1mm)卵泡和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在4种成熟液(TCM199+20%FCS,TCM199+20%FCS+10IU/mLFSH,TCM199+20%EDS和TCM199+20%EDS+10IU/mLFSH)中成熟后进行了受精试验。结果:(1)发情期大于2mm和1~2mm的大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42.5%,32.5%)显著高于间情期卵母细胞(20.4%),但发情犬不可见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28.9%)与间情期卵母细胞差异不显著;(2)在成熟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能有效地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对促性腺激素的依赖性(30.0%比7.8%)大于大腔卵泡的卵母细胞(42.5%比29.0%);(3)卵丘扩散与卵母细胞成熟存在相关性;(4)EDS可诱导卵丘扩散,但不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5)发情期卵巢上的大腔卵泡和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以及间情期卵巢不可见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与体外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其卵裂率分别为16.0%(4/25),0%(0/40)和2.5%(1/40)。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徐照学,辛晓玲,王二耀,贺文杰,张趁心
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的系列研究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5μg/L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与FSH和LH配合使用,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67.9%)显著高于不含rbGH的培养组(53.1%,P<0.05);38.5℃和39.0℃的培养温度对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BO液上浮法对山羊冷冻精子的活精子分离效果优于Percol分层液法,并得到较高的受精率(64.3%∶49.0%,P<0.05);颗粒细胞单层和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的共同培养体系均有益于受精卵的体外发育。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孟昭权,谢铮铭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结合活体X射线透视及光学摄影术,观察了双峰驼的髋关节。与马、牛、羊、猪、犬及人的对等器官比,双峰驼的髋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髂股、坐股及耻股3条韧带,分别类似于人的同名韧带;关节囊纤维层有少量弓形及半环形纤维,但未形成轮匝带;股骨头韧带始于髋臼切迹及髋臼窝,与人(始于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两侧)、马(始于近髋臼切迹的耻骨下沟)均不同;髋关节无副韧带(与牛同)。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雯,杨自军,洪子燕,郭社峡
测定了河南本地黄牛及其与夏洛莱肉牛杂交F1牛的红细胞及其指数,并进行了品种间与性别间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RBC、PCV、Hb、MCV、MCH和MCHC6项指标在本地黄牛与其杂交F1牛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杂交F1公牛与阉公牛、母牛间RBC和MCV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RBCF1公牛高于阉公牛和母牛,MCV阉公牛和母牛高于公牛;当地黄牛性别间上述6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全忠,王红宁,廖德惠,文心田
以鸡胚气管环纤毛运动作指示系统,应用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不同血清型的7个标准AIBV毒株及5个不同致病型的分离毒株。采用50CD50病毒量IBV毒株感染鸡胚气管环培养物,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气管环纤毛的存活率。结果表明,鸡胚气管环纤毛对不同血清类型的AIBV毒株敏感性各具特征。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潘玲,吴信法
凋亡(apoptosis)是机体在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受到内、外刺激后发生的自主性自杀过程。它在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近来,人们陆续发现,一些病毒、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诱发宿主细胞的凋亡。研究病原微生物与细胞凋...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进,张云,唐家琪,李先富,郭恒彬,潘秀珍,吴光华,李彦舫
选择覆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基因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2对引物,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抽提RNA,建立了RT-PCR检测鼠体恙螨及游离恙螨体内HFRSV-RNA的方法,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及斑点印迹杂交证实具有特异性。结果显示,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组经RT-PCR检测为阳性;HFRSV抗原阳性鼠体恙螨5只组,HFRSV抗原阴性鼠体恙螨50只和10只组,游离螨10只和5只组,鼠肺HFRSV抗原阳性100mg组均未见有明显扩增带。进一步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在RT-PCR未测出HFRSV-RNA的各组中均检测有HFRSV-RNA。结果表明NestedRT-PCR具有高特异、高敏感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恙螨体内微量HFRSV-RNA,为确认恙螨作为HFRSV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红专,刘福安
应用狄高辛标记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ILTV)TK基因制备探针,经斑点杂交显色后,探针同以AILTV北京株为模板的TK基因PCR产物及北京株核酸均呈阳性紫色斑点,而与正常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和火鸡疱疹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反应,2株确诊为AILTV的野外分离毒也呈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该TK基因探针是敏感和特异的,可用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爵,刘有昌,姚炜光,周蛟,王平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GC902株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肝脏坏死和脾脏明显肿大及较高的死亡率。接种2周龄SPF雏鸡,同时设标准I型强毒CJ801株和标准变异株强毒1084A株接种对照,该毒株接种后第3天才出现法氏囊粘膜浆膜出血、个别黄化、质硬等病变,且于第4天法氏囊明显萎缩变小,至接种后20天法氏囊仍严重萎缩;接种后第2天引起脾脏显著肿大,于第12天时大小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GC902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与标准变异株基本一致,仅有一定的差异,但明显不同于标准I型强毒株的致病性。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周宗安,王永山,邓小昭,刁振宇,高建,施正良,罗函禄,方元
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麻雀、鸭、鹅等均可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4%(4/54),95.5%(363/380)和9.4%(11/117)。从鸭和麻雀分离到的IBDV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CPE,对SPF鸡有致病性。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有2条核酸带,5条蛋白带,毒株间的病毒核酸及结构蛋白电泳迁移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结构蛋白的相对含量不尽一致。经鉴定,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属血清Ⅰ型,为同源病毒。本研究结果提示,鸡并非是IBDV的唯一自然动物宿主,非鸡禽鸟类宿主的存在可引起IBD的传播和续源流行,也为IBDV的变异提供了特殊的生态条件,成为诱导IBDV变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1998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