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基因动物乳腺通用表达载体的构建

    卢一凡,邓继先,程萱,黄培堂,王冬平

    为进一步研究羊β乳球蛋白(BLG)基因在转基因大动物中的应用,利用克隆的羊BLG基因5′和3′区的5kb和4.2kb构建乳腺表达载体。为有效利用内含子的作用,克隆了羊BLG第1和第2内含子,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将2个内含子进行了拼接,构建了有效的乳腺表达载体。该载体方便从原核载体中卸出,并加入3个有利于外源基因插入的克隆位点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羊皮癣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宋友文,谢珍,胥洪灿

    羊皮癣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常发生于颜面、鼻梁,尤其眼、耳周围更为多发。此病与疥螨病症状较为相似,无全身体征反应,仅见局部丘疹,瘙痒不安,擦破后流出淡黄色渗出液,日久形成结痂或鳞屑,被毛脱落。皮癣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难以治愈,有的陷于恶病质而...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MDV的作用

    李建伟,马云燕,白侠,杨建德,宋显梅,徐宜为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体外增殖及体内致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对体外MDV的增殖有明显的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活性保持至少23d不降低,而对体内MDV的致瘤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本身在鸡体内并无明显的快速致瘤作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用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

    韦平,Luck F.Lee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应用磷酸钙与MDVMeq基因重组的反转录病毒转染载体质粒RCAS-Meq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经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表明,转染后第3天即开始有少量DF1细胞在细胞核表达Meq蛋白,以后阳性细胞增多,到转染后第7天阳性细胞最多,之后荧光即衰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游离病毒在转染后第5天即可检出,直至第7天仍维持最高水平,第9天开始下降。用细胞培养上清感染DF1细胞单层,于感染后第2天即可检出Meq蛋白阳性细胞,之后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到第4~5天达高峰,之后逐渐衰减;培养上清中的游离病毒在感染后第4天即可被检出,第5~7天达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1)磷酸钙法能很好地将重组质粒RCAS-MeqDNA转染到DF1细胞中,而对细胞的损伤很小;(2)转染后细胞释放出的重组病毒能感染DF1细胞并稳定地表达Meq蛋白。表明Meq基因在构建的重组病毒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其转录表达都是稳定的。这为在体内和体外研究MDVMeq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3)Meq蛋白仅分布于细胞核(包括核质和核仁)。这一结果证实了?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长春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兴龙,金宁一,丁壮,金扩世,罗坤,郭志儒,王宏伟,欧阳红生,殷震

    新城疫病毒(NDV)长春株在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RNA,然后利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一次性扩增出了NDV长春株的全长F基因。将该F基因插入pKS(-)后,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该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758bp,编码553个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糖基化位点,13个半胱氨酸残基,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序列为Gly-Arg-Gln-Gly-Arg-Leu,与所有弱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Gly-Arg/Lys-Gln-Gly/Ser-Arg-Leu)相符,证明长春株为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长春株F基因与目前国外发表的其他NDVF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99%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0%~98%之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范根成,朱万光,王永玲,王玉东,蒋贻海,张子春,刘相娥,吴延功,孙丰兰,杜元钊

    从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97%的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证明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6周龄雏鸡静脉致死指数、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等试验表明,分离毒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其毒力比标准强毒F48E8株还强。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的血凝性与F48E8相同,但中和特性与F48E8有较大差异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型鉴定

    姜平,陈溥言,蔡宝祥,董永毅,姜志华

    应用RT-PCR技术,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分离的2个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中扩增获得部分核衣壳蛋白基因。该基因片段长度与美洲型野毒株VR2332RT-PCR扩增片段相同,均为433bp,长于欧洲型Lelystad毒株扩增片段长度(395bp)。此外,用另1对引物,从这2个分离毒株及VR2332毒株扩增获得部分GP5蛋白基因,其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相同或相似。该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PRRSV可能属于同一毒株,并且来源于美洲。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套式PCR分段扩增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的全基因

    李金中,夏咸柱,殷震,涂长春,金宁一

    为研究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各段功能,根据CDVOnderstepoort弱毒株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0条寡聚核苷酸引物。对此10条引物进行不同的配对,将1株犬瘟热疫苗弱毒株细胞培养物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利用1次PCR扩增得到了7个基因片段,最长的达1669bp,最短的为314bp;应用套式或半套式PCR,扩增得到了能覆盖整个融合蛋白基因的8个片段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正在进行重大调整

    近年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正处于调整阶段,现有的兽用生物制品厂都在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成立了一批独资、合资或股份制企业,如梅里亚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生物制品一厂与日本化血研合资、吉林生物制品厂与德国赫斯特的合资、内蒙古生物制品厂的资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刘毅,金宁一,郭志儒,方厚华,古长庆,罗坤,李萍,殷震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间接ELISA检测犬冠状病毒抗体

    范志强,夏咸柱,胡桂学,黄耕,邹啸环,武银莲,毕森林,张治国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犬冠状病毒(CCV)的方法,利用感染CCV的犬肾传代细胞包被酶联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作为第2抗体,建立了检测CC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的包被量为每孔3×104个染毒细胞,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40。试验发现,包被的病毒抗原经甲醇固定30min后可以提高试验的敏感性,减少病毒抗原的使用量。与中和试验比较证实,2种抗体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正相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鸡源大肠杆菌的质粒及染色体DNA分析

    赵爱珍,韩文瑜,王世若,梁焕春,王兴龙,冯来坤

    为研究鸡源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选用40株鸡源大肠杆菌(均含有质粒),应用指纹法对其质粒及染色体DNA进行了分析。对菌株的质粒图谱比较表明,来源相同的菌株,其图谱相同或相似;来源不同的菌株,其图谱一般不同。选取HindⅢ对质粒DNA进行酶切,进一步证实了质粒图谱分析的结果。对菌株质粒型(plasmidtype,PT)进行数值聚类分析,得出PTs间的聚类树状图,更直观地反映出菌株间的遗传关系。试验中还发现,多数鸡源大肠杆菌含有大质粒,它们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选用HindⅢ、EcoRI分别对染色体DNA进行酶切,均能够产生较易于识别的酶切图谱,菌株的图谱与其来源也具有一致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开展上市后兽药的监测与评价──论建立兽医药物流行病学的必要性

    冯淇辉,刘建中

    新兽药在进入市场前,由于临床研究病例少、样本数有限、研究条件受严格限制,其使用、效应与上市后在动物群体中用药有显著区别。上市后兽药的监测与评价,是指对新上市兽药所进行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旨在及时获得对上市后兽药的正确评价,以进一步指导合理用药,并为兽...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及战略目标──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

    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21世纪生物技术、新的方向》蓝皮报告指出:生物技术研究已经进入了“第2次浪潮”。医药和健康研究在继续作为重点得到发展的同时,生物技术研究的方向将向其他4个发展迅速的领域(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处理方法、海洋生物技术和水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olte株S1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宋延华,刘福安

    为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基因储备,通过RT-PCR扩增出IBVHolte株S1基因cDNA,其长度与理论值1762bp相符;S1基因内部位点经HaeⅢ酶切所产生的片段,亦与理论值549、343、324、191、180、171bp6个片段大小一致。将S1基因cDNA克隆入pUC18,并对S1基因两翼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S1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IBVHolte株S1基因完全相符。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某些生物学特性

    恽时锋

    对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对1日龄鸡的致病性、溶血性、菌毛的表达、血凝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粘附特性、体内外与鸡气管粘膜的粘附特征、质粒特征、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等。结果表明,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溶血性、质粒特征、对CEF的粘附特性与其致病性无关;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大部分菌株表达Ⅰ型菌毛;血凝能被D-甘露糖抑制,不同菌株血凝谱具有差异;体内外与气管粘膜的粘附特性与菌株致病性有关;在全菌蛋白SDS-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700的多肽仅存在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中,经免疫转印证实,该多肽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

    章新生,臧富妍

    参照文献报道的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片段所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了1对长25bp的引物。对沙门氏菌属A~F各群中共16株沙门氏标准菌株和其他12株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DNA抽提扩增,结果沙门氏菌PCR产物都出现495bp的特异性DNA扩增带,而非沙门氏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对引物具有沙门氏菌属特异性。选用HindⅢ内切酶对PCR产物直接进行酶切,紫外灯下可见2条电泳带,其长度(大片段长度为314bp,小片段为180bp)与目的基因序列相符合。用低融点琼脂糖对PCR产物电泳回收、纯化,采用随机引物法以α-32P-dCTP标记探针,分别与沙门氏菌和非沙门氏菌靶DNA进行Dotblot和Southernblot,杂交后用普通X光胶片自显影,结果探针只与沙门氏菌DNA杂交,并出现很强的杂交信号,而与非沙门氏菌不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是目的基因片段。以稀释的核酸分子量标准λDNA/HindⅢ酶切片段作对照,将抽提的沙门氏菌DNA作系列稀释,测定该PCR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此PCR体系能检出30pg以上的细菌DNA。采用上述PCR技术,对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发病、自然发病小鼠、雏鸡的血液、脏器、粪便进行检测,?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青蛙“旋游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张奇亚,李正秋,吴玉琛

    从患有“旋游症”的美国青蛙(Ranagrylio)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杆状细菌。人工注射该菌,可使健康蛙出现典型“旋游症”并引起死亡,表明该菌是引起蛙“旋游症”的病原菌。通过对菌的形态大小、生理生化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和测定,确认该菌为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meningosepticum)。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蛙中脑内的视盖组织细胞大量坏死,与视觉和调节平衡相关的神经纤维断裂、损坏,眼脉络膜与虹膜组织中的细胞病变严重,排列无序,微血管结构模糊不清,这应是引起病蛙泳动失调、视力丧失的病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王祥生,刘小芳,刘俊华,赵文忠,刘全,董文其,曲利芝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再配合紫外线照射,以及以每毫升含8-AG6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均获得了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试验表明,培养虫体经过2~3个死亡期后逐步进入适应期,虫数升高到(1.5~2.5)×106/mL,饲养细胞通常于2~5d变黑、崩解,应适时更换。培养驯化的13株克隆虫株,经6-巯基鸟嘌呤(6-TG)抗性测定,10株存活。克隆株在3倍量氨基喋呤的HAT选择性培养液中死亡。生物学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在无HT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对小鼠致病力有下隆的趋势,虫血症和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倍多。抗体凝集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未发生抗原变异现象。超微结构显示,HGPRT缺陷株的动基体、核和核仁比对照组明显增大,核膜电子密度区也明显增宽。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囊虫病疫苗用SOA工程菌的培养与发酵工艺

    唐雨德,顾志香,翟春生,雷永红,刘玉,于明明,郁兴明

    以摇床振荡培养猪囊虫病疫苗用SOA工程菌,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为含0.2%葡萄糖的LB磷酸盐复合培养基(pH7.4),诱导剂为1%乳糖,培养温度为37℃。以此为基础进行工艺放大,研究了SOA工程菌在70L国产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工艺,确定了接种量、pH、气压、溶解氧、温度等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种子罐细菌量为OD600=4.0时,接种到发酵罐的菌体收获量最高;罐体气压在0.05~0.25MPa之间变动对工程菌产量、活菌数及表达量等均无明显影响;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比较稳定,pH为7.4~7.0,溶解氧保持在100以上,温度36~38℃,发酵时间8~10h。发酵结束,发酵液OD600高达11.2,活菌数为103亿/mL,表达量为16.2%,重组质粒稳定。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地区4株猪、犬旋毛虫间及与国际标准虫株间的杂交试验

    徐克成,刘明远,寻晋兰,台匀凌,谢胜亮,李岩松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猪2,犬2)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a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结果:猪株间、犬株间杂交结果与对照无差异(P>0.05),而猪、犬株间杂交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哈尔滨猪株与T.s、犬株与T.na杂交结果与对照无差异(P>0.05),而猪株与T.na、犬株与T.s杂交结果与T.s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哈尔滨猪源旋毛虫为T.s,犬源旋毛虫为T.na。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宽苞棘豆对绵羊的毒性研究

    王凯

    按每公斤体重10g的剂量每日经瘤胃瘘管给4只绵羊投服宽苞棘豆粉,试验羊在17~18d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喜卧,对提耳应激表现为转圈运动或摇头或头抵地;25~30d出现严重中毒症状,食欲明显下降,步态蹒珊,后肢无力,行走时后躯摇摆如醉,最后卧地不起等。整个试验期间(7~35d)血清AKP、GOT活性及BUN含量显著升高,尿低聚糖排泄增加,而LDH活性和血清钙、无机磷、氯、钾和钠没有明显变化。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为神经细胞和胰腺泡细胞空泡变性;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实质细胞的颗粒变性及空泡变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恩诺沙星及其活性代谢物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胡功政,冯淇辉

    为全面了解恩诺沙星在鸡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药效的关系进行了本研究。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所得恩诺沙星ci-ti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代谢物环丙沙星的ci-ti数据用代谢物动力学方法处理。静注恩诺沙星后的ci-ti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0.25±0.04)h,t1/2β(5.26±0.81)h,Vd(4.53±1.07)L/kg,CLB(0.61±0.11)L/(kg·h),AUC(17.39±3.92)mg/(L·h)。内服恩诺沙星的ci-ti数据,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ka(0.44±0.11)h,t1/2α(1.15±0.38)h,t1/2β(9.14±1.45)h,AUC(12.48±2.36)mg/(L·h),tmax(1.77±0.21)h,Cmax(1.44±0.31)mg/L,F72.18%。试验结果表明,鸡静注与内服恩诺沙星后,代谢物环丙沙星的生成及消除缓慢、分布广泛,是影响恩诺沙星疗效的重要因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小鼠脑组织高能X射线照射后K~+、Na~+、Ca~(2+)、LDH的变化

    韦鹏翔,栾永昕,刘宇,于波,许凯祥,王建中,陈炳桓,王春仕

    以150Gy高能X射线1次或分2次(每次75Gy,间隔24h)照射小鼠全脑,1周后处死小鼠,立即取出全脑称重(湿重)后测定。结果,1次与分2次照射,对脑组织靶区产生相同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即引起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Na+、Ca2+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K+含量下降(P<0.05)。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曲细精管注射法建立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转基因鼠

    乔贵林,周轶琳,赵君,赖良学,张守峰,宇丽,王凤阳,金宁一,殷震

    曲细精管注射法的原理是,精子由精原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精原干细胞在雄性动物出生后,一直处于不断分裂增殖状态。将外源基因转染到曲细精管内的精原干细胞,使其整合到干细胞的染色体中。这样,由干细胞分化成熟的精子就有可能携带外源基因。由于外源基因整合于精原干...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ELISA测定乳中磺胺甲基嘧啶残留

    吴定,张羽航,姚汝华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合成2种不同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约1∶13和1∶42)的磺胺甲基嘧啶抗原,并比较了两者的免疫原性;以卵白蛋白(OA)为载体,合成1种包被抗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工作浓度1∶1000;建立的乳中磺胺甲基嘧啶残留ELISA测定法,抗原亲和常数分别为1.28×107(1∶42)和3.21×107(1∶13),磺胺甲基嘧啶检测质量浓度为5~220μg/L(1.87×10-8~8.2×10-7mol/L),检测限为2.4μg/L,回收率为88%~118%,与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交叉率分别为6.0%和0.84%,与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脒无交叉反应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鹅胸腺APUD(样)细胞的超微结构

    李玉谷,辛朝安,李楚宣,陈元音,刘金泉

    应用透射电镜在鹅胸腺内发现一种APUD(样)细胞。这种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圆形,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丰富的细胞器。其主要特征是含有大量的多分布于胞质一侧的膜包小分泌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110~550nm,有些颗粒在界膜与内含物之间可见低电子密度的晕轮。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可将颗粒分为3型:Ⅰ型颗粒为中等电子密度;Ⅱ型颗粒为均质状高电子密度;Ⅲ型颗粒在中等电子密度中含有一高电子密度的核芯。作者认为这种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并且很可能是分泌肽类激素的APUD细胞。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鸡缺锌对含硫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周明,丁昌春

    选用2日龄雏鸡,用含锌量低(28mg/kg)的基础饲料饲喂1周后,分为基础饲料组、基础饲料+锌组、基础饲料+含硫氨基酸(SAA)组、基础饲料+锌+SAA组,研究了鸡缺锌对SAA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缺锌时,其体内SAA同化作用减弱,异化作用增强,导致血清无机硫(SO2-4)、粪尿总硫及无机硫(SO2-4)极显著增多(P<0.01);缺锌鸡增重、血清锌含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并表现较典型的临床缺锌症状。添加SAA能促进鸡对锌的吸收和利用,使血清锌含量和血清AKP活性提高(P<0.01)。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牛血液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

    杜爱芳,胡松华,蔡渭明

    以啤酒糖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为吞噬材料,用吖啶橙染色指示牛血液多形核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该方法直观、简便、可靠,一项试验可同时获得吞噬百分率、杀伤百分率、吞噬指数和杀伤指数4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此外,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牛血液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经牛血清调理的啤酒糖酵母的情况。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氟烷基因型的PCR检测及杂合子氟烷阳性猪的发现

    刘铁铮,徐晓波,许康朴,葛云山,谢云敏

    对147头猪进行了氟烷测验,测得氟烷阳性猪3头,阳性率为2.04%。运用PCR-RFLP分析法对氟烷阳性猪及其同胞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4头被测猪中有2头为隐性纯合子,2头为杂合子。结合氟烷测验结果,2头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氟烷阳性,符合一般规律;而2头杂合子中发现1头为氟烷阳性,此前尚未见报道,这一结果证明了氟烷表现与基因型并非完全对应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电活化前后小鼠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李子义,周琪,邹啸环,文兴豪,杜惜明,郑伟,刘忠华,孙兴参,徐立滨,谭景和

    为了给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以1.0kV/cm、320μs、3次直流电脉冲(每次间隔1s)的条件,对小鼠卵母细胞(hCG后17h)进行了电活化处理,对活化前后小鼠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电活化刺激后1~7h,大多数小鼠卵母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呈现出功能活动逐渐活化的结构相,而少数卵母细胞中泡状线粒体和核仁的超微结构见有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采用的电活化条件可有效地使小鼠卵母细胞发生活化,而少数卵母细胞中泡状线粒体和核仁出现异常,说明并非所有的活化卵都是正常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的培养基及方法

    黄建民,黄天华,张维政,蔡敏,潘顺波,庞也非,秦达念

    用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异种精子体外穿透试验,检测冻精复苏经各种处理后的精子穿卵率。发现在4种基本培养基(BO、mBWW、TYH、HamF10+RPMI-1640)中不加亚牛磺酸时,牛精子不能耐受较高浓度(4μmol/L)钙离子载体(IA)的刺激(以10min计);而低浓度IA(低于4μmol/L)处理精子不能诱导获能。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咖啡因、亚牛磺酸、肾上腺素单独或联合低浓度IA处理精子,短期(6h)内也不能诱导获能。当基本培养基中含有亚牛磺酸时,牛精子能耐受高浓度IA(10μmol/L)的刺激,并使牛精子获能;亚牛磺酸与肾上腺素、咖啡因联合使用,并在获能液中添加透明质酸酶时,穿卵率进一步提高,获能效果显著改善。以HamF10+RPMI1640为主的混合培养基,在牛精子的存活时间、穿卵率等方面优于BO、mBWW、TYH培养基。结果表明,用F10和1640的混合培养基,添加亚牛磺酸、肾上腺素、咖啡因、透明质酸酶,经10μmol/LIA处理牛精子10~15min,是快速诱导牛精子体外获能的有效方法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GnRH的调控机制

    朱新产,张涌

    GnRH由丘脑下部合成[1],并以脉冲方式分泌进入丘脑下部垂体门脉血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发挥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的作用。GnRH除对垂体LH/FSH分泌有强大的调控作用外,还与性腺和胎盘的生殖功能有关[2,3]。1GnRH信号转导途径GnRH调节垂体LH...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鼠子宫内膜凝集素结合特性的生殖周期改变

    刘彦威,刘娜

    用4种酶标植物凝集素(ConA,WGA,SBA,RCA)作探针,研究了小鼠发情周期、妊娠期和产后子宫内膜上皮、固有膜细胞和腺上皮凝集素结合特性的变化。子宫内膜与这4种凝集素的结合,随发情周期而波动。与间情期相比,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与ConA的结合,由阴性转为阳性,并随妊娠的持续逐渐加强,产后又突然转为阴性。子宫内膜上皮与WGA的结合,在间情期和妊娠1d均为阳性,妊娠7d减为弱阳性,继之又加强,产后达最强。无论妊娠期还是产后,子宫内膜上皮与RCA的结合均为强阳性,与SBA的结合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生殖周期子宫内膜与凝集素结合特性的规律性变化,可能与激素调节、胚泡的着床和分娩有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