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痛哀悼殷震院士不幸逝世

    2000年05期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视病毒学研究与实践中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章金刚,殷震

    2000年05期 417-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乳腺表达载体在奶山羊乳腺中的瞬间表达

    黄淑帧,许叔祥,陈巍,盛敏,马湛卢,杨华,曾溢滔

    构建了包括人血清白蛋白 ( h ALB)基因的 c DNA全序列、内含子 1以及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和 5′端上游调控序列在内的乳腺表达载体 pc DNA3.1 -GCALBm,采用直接注射法将其导入哺乳期的奶山羊乳腺组织 ,然后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乳汁中 h ALB的含量。结果显示 ,5头受试奶山羊的乳汁中有明显的 h ALB表达 ,注射后第 2天放免测定值从注射前的 4 .0 mg/L左右分别上升至 62 .2、59.2、36.2、4 2 .3、1 7.5mg/L,并持续表达在 2周以上 ,其中 1头受试羊乳汁中 h ALB的表达量维持在 80 mg/L左右 ,并超过了 1 0 0 d。而在乳腺组织中注射 pc DNA3.1空质粒或生理盐水的 4头对照奶山羊的乳汁中 ,放免测定值无变化。

    2000年05期 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鸡痘病毒282E4株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表达

    郭志儒,金宁一,王兴龙,金扩世,丁壮,罗坤,方厚华,李萍,殷震

    将鸡痘病毒 2 82 E4株 TK基因和 1 .5kb B片段 2个非必需区克隆后 ,分别在 TK基因 Nco 位点和 B片段 Eco R 位点插入复合启动子 (由牛痘病毒 A型包涵体启动子和 2 0个串联的痘苗病毒 ( VV)突变型 p7.5早期启动子串联组成 ) ,然后在复合启动子上游插入单一启动子 (人工合成的由 1 6个串联的 VV突变型p7.5早期启动子组成 )调控的 Lac Z基因或 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 ,构建成分别以 TK基因或 B片段为侧翼、以复合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的 2个以 Lac Z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 p UTA-2 -1 6Lac Z和 p UBA-7-1 6Lac Z,2个以 GFP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 p UTA-2 -F71 6和 p UBA-7-F71 6。在 TK基因 Nco 位点和 B片段 Eco R 位点插入单一启动子和单一启动子调控的 Lac Z基因 ,得到 2个分别以 TK基因或 B片段为侧翼、以单一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以 Lac Z为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 p UT1 61 6Lac Z和 p UB1 61 6Lac Z。将构建的 6个表达载体分别转染 FPV HIPR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 ( CEF)细胞 ,仅在转染以 TK基因为侧翼、以 Lac Z为报告基因的 2个表达载体 p UTA-2 -1 6Lac Z和 p UT1 61 6Lac Z收获的病毒中 ,在 X-gal存在下 ,筛选出了表达 Lac Z的蓝色重组病毒蚀斑 ,而转染以 B片段为侧翼的表达载体在同样条件下未筛选到蓝色病?

    2000年05期 423-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ZJ971毒株)结构蛋白和S1基因的结构分析

    周继勇

    对来自浙江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 ( ZJ971株 )的结构蛋白进行了 SDS电泳分析 ,用RT-PCR扩增其 S1基因 c DNA,并作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ZJ971株结构蛋白由 2 1 2 0 0 0、1 4 60 0 0、974 0 0等 8条蛋白带组成 ,与其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相比缺损 1 1 60 0 0蛋白条带 ;S1基因全长为 1 72 0 nt,编码 1条 5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其核苷酸与其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同源性为 99.4 0 %~ 77.85%。ZJ971株不同于其他血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最显著特征为 :S1基因 1 2 5、1 82、2 77位上的碱基被置换 ,缺失 Fok 、Bb V 、Pflm 、Fnu4 H 4个核酸内切酶位点 ;S1蛋白多肽链 4 1、59、91、1 4 1位点上的氨基酸被置换 ,并在二级结构上出现 4 0~ 50位氨基酸区域的亲水性下降、1 4 0~ 1 50位氨基酸之间的亲水性上升和最大亲水峰区域改变

    2000年05期 429-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PRRSV核衣壳蛋白基因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王云峰,仇华吉,周彦君,张绍杰,郭宝清,倪健强,童光志

    根据已发表的猪生殖 -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 PRRSV) CH-1 a分离株核衣壳 ( N)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 Blue-Bac-His B多角体蛋白阅读框架 ,设计合成了 1对特异性引物 P7S1 /P7R1。应用PCR对重组质粒 p UC1 8-ORF7扩增 ,获得了 CH-1 a株 N基因的片段。经 Hind 和 Bgl 双酶切 ,将其定向克隆到同样双酶切的 p Blue-Bac-His B的 PH启动子下游 ,获得转移载体 p Blue-Bac-His B-ORF7。将转移载体p Blue-Bac His B-ORF7与苜蓿银蚊夜蛾多核型多角体病毒 ( Ac MNPV,简称杆状病毒 )线性化 DNA ( Bac-N-Blue TMDNA)共转染 Sf9细胞 ,经过蓝斑筛选和蚀斑纯化 ,获得重组病毒 r Bac7。经用引物 P7S1 /P7R1和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通用引物 PCR鉴定 ,证明目的基因已插入到杆状病毒中。将重组病毒接种于对数生长期的 Sf9细胞 ,分别于感染后 2 4、4 8、72、96、1 2 0 h收集感染细胞 ,经 SDS-PAGE和 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表明 ,细胞接种重组病毒 2 4 h即开始表达重组蛋白 ,至 96h达到峰值 ,占整个细胞蛋白的 8.4 % ,此后开始下降。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 ,大小约 2 0 0 0 0。将重组病毒感染的 Sf9细胞用抗 PRRS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DOW-1 7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结果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观察到了特异性的亮绿

    2000年05期 434-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DNA探针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任慧英,李文立,杨汉春,王金宝,孙月平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PRRS)病毒 ATCC VR-2 332株基因组为模板 ,通过 RT-PCR扩增出 586bp的 ORF6片段的 c DNA。将该片段克隆进 p GEM-T easy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JM1 0 9,成功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将重组质粒经 Eco R 及 Sma 双酶切 ,回收到 1个 4 63bp的 c DNA片段 ,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c DNA探针。特异性检测表明 ,该探针对 PRRS病毒的 PCR产物呈现特异性 ,而对照的 HCV、PPV、PRV的核酸均呈阴性 ;敏感性检测表明 ,该探针对同源 DNA的检出限量为 4 pg。应用该探针对 6株 PRRS病毒北京分离毒及 ATCC VR-2 332株感染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均呈阳性。以上结果表明 ,该探针可成功用于组织原位杂交检测

    2000年05期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包涵体肝炎对蛋鸡免疫及生殖影响的内分泌机制

    武现军,刘聚祥,胡维华

    为探明包涵体肝炎引起蛋鸡免疫抑制和生殖系统发育障碍的内分泌机制 ,给 60日龄青年蛋鸡口服感染包涵体肝炎 型腺病毒建立鸡包涵体肝炎模型 ,定期跖静脉采血 ,测定血清中甲状腺激素 ( T3、T4)、皮质醇和雌二醇水平。结果显示 ,感染鸡血清 T4水平极显著降低 ,T3呈升高趋势 ,血清皮质醇水平极显著升高 ,雌二醇水平于感染后 1周呈一过性升高 ,之后极显著降低

    2000年05期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鸵鸟新城疫病毒野毒株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昌海,程雷

    用鸡胚从疑似鸵鸟新城疫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 2株病毒。 2株病毒均能凝集鸡红细胞 ,且能被抗新城疫病毒 ( NDV)阳性血清抑制 ;用抗 NDV单抗 PEG夹心 ELISA测定 2株分离毒均为阳性。对其中 1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 ,按照国际上规定的 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的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 ( MDT)为 5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为 1 .88,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为2 .75。结果表明 ,本分离株为鸵鸟新城疫病毒强毒

    2000年05期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小熊猫犬瘟热病毒感染的诊断

    何洪彬,夏咸柱,范泉水,李金中,邹啸环,黄耕,李昭春,乔军,周东雨

    对某动物园发病死亡小熊猫的病料进行电镜检查 ,发现了犬瘟热病毒 ( CDV)样病毒粒子 ;病料用 RT-PCR检测 ,均为 CDV阳性 ,并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了 CDV,说明小熊猫存在 CDV感染。用从小熊猫肝脏病料中分离的 CDV LP株接于幼犬 ,结果所有接种犬均发生了犬瘟热。中和试验结果表明 ,LP株是一免疫原性强的 CDV株。

    2000年05期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犬瘟热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

    郭爱珍,陆承平,张汇东

    用犬瘟热病毒 ( CDV) 2种不同毒株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 ( Vero)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病毒诱导的感染细胞的凋亡。结果发现 ,2种毒株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类型不同 ,分为圆缩型与合胞体型 ;2种毒株均可诱导感染细胞凋亡 ,但毒株间的凋亡细胞比例存在差异 ,即产生合胞体型细胞病变的毒株凋亡出现较晚 ,凋亡细胞比例显著低于产生圆缩型细胞病变的毒株 ( P<0 .0 1 )。结果提示 ,不同毒株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可能不同

    2000年05期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Bcl-2和C-myc基因重组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的建立

    赵君,杜卫华,张守峰,王凤阳,李敏,扈荣良,刘瑞和,殷震

    2000年05期 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鸡大肠杆菌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戴鼎震,郑明球,蔡宝祥,陈溥言

    根据国外发表的 4种来源不同的人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pap A基因序列 ,在其保守区设计了带有 Sac /Bam H 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的 1对引物 ,应用 PCR从 1株带有 MRHA特性的鸡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扩增到 1个阳性产物 ,经酶切、连接、转化和筛选 ,得到 PCR产物的阳性克隆。通过对 PCR产物核酸序列测定 ,确证所扩增和克隆的 DNA片段为 pap A基因

    2000年05期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源大肠埃希氏菌对较新的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赵静,杨汉春,查振林

    对从北京某猪场分离的 2 0株猪源大肠埃希氏菌所做的对 1 6种较新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除对头孢三嗪 ( CRO)、头孢噻甲羧肟 ( CAZ)、头孢噻肟 ( CTX)未产生耐药性外 ,分离菌株对其余 1 3种药物均显示程度不同的耐药。多西环 ( DO)、乙酰螺旋霉素 ( ASP)、杆菌肽 ( B)、新生霉素 ( NB)、氯洁霉素对其无抑制作用。 2 0株耐药菌株中 ,有 1 5种耐药谱型 ,多数为 5耐以上多重联合耐药

    2000年05期 45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沈素芳,储卫华,陆承平

    在 Dot-ELISA检测胞外蛋白酶 ( ECPase)的基础上 ,研制了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可检出气单胞菌培养上清中的 ECPase,检出的最低水平为 78μg/L;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均呈现阳性反应 ,与迟缓爱德华菌、鳗弧菌、鲁氏耶氏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4种常见鱼类致病菌不发生交叉反应 ,仅与大肠杆菌有轻微交叉反应。反应试剂盒和脱脂奶平板法检测 2 3株参考株和 1 2 4株样本 ,两者符合率分别为 73.9%和87.2 %。以上试验批内、批外重复 3次结果一致。试剂盒可在 2 4 h内报告结果 ,保存期达 1 a,具有敏感、特异、实用的优点 ,可用于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的诊断

    2000年05期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黄鳝烂尾病病原的研究

    舒妙安,马有智

    从发病黄鳝的病灶部位分离到 HS1 菌株。用 HS1 菌株人工感染体重 2 0~ 30 g的黄鳝 ,感染的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黄鳝相似的症状 ,并从感染黄鳝的病灶中分离到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 ,证实 HS1 菌株是引起黄鳝烂尾病的病原。经细菌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HS1 菌株鉴定为产碱假单胞菌 ( Pseudomonasalcaligenes)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2000年05期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鲍氏不动杆菌鳜鱼分离株的侵袭特性

    顾天钊,陆承平,陈怀青

    取从发病鳜鱼体内分离到的鲍氏不动杆菌 ( Acinetobacterbaumannii) MF1株 ,以 HEp-2细胞为指示细胞 ,用庆大霉素清洗裂解培养法和细胞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研究了 MF1株对 HEp-2细胞的侵袭力 ,同时用庆大霉素清洗裂解培养法比较了细菌在 4、1 0、2 8、37℃的侵袭力。结果显示 ,MF1株在 2 8、37℃时侵袭 HEp-2细胞 ,侵袭率达 0 .2 % ,细菌入胞后能增殖。MFl株在侵袭 HEp-2细胞 1 0~ 1 2 h时 ,胞内细菌数最多。电镜观察 ,可见胞内有内化的 MF1菌株。 MF1株在 4、1 0℃下不具侵袭力 ,表明该菌的侵袭力与温度有关

    2000年05期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疑核内有关神经元在机体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柳巨雄,李吉平,赵春艳,范振勤,张玉生

    研究了疑核内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脑啡肽能神经元对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 ,并对疑核内 3种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用麻醉家兔 ,分 6组进行 ,分别在疑核处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入氯化乙酰胆碱 ( Ach)、密胆碱 -3( HC-3)、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 NA)、6-羟基多巴胺 ( 6-OHDA)、盐酸吗啡 ( MP)、盐酸纳络酮 ( NX) ,并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外周血 ,测定 T细胞百分率及PHA诱导的有丝分裂原反应。结果 :Ach组上述免疫指标比注射前明显升高 ;HC-3组上述免疫指标比注射前明显降低 ;NA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30、60 min时明显低于注射前 ;6-OHDA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1 0~ 1 2 0 min时明显升高 ;MP组上述免疫指标在注射后 60、1 2 0 min时明显降低 ;NX组上述免疫指标注射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 :疑核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元实现的 ;疑核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相拮抗 ;而疑核内的脑啡肽能神经元可能对前两者的活动起一种调整作用

    2000年05期 471-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的影响Ⅱ.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对Wistar大鼠着床及子宫肥大细胞的影响

    袁学军,乔惠理

    选用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观察了切断神经对 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 ,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 ,绝大部分鼠经交配 3次以上仍不怀孕 ,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鼠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 ;( 2 )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 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 ,经 t检验未见显著差异 ,提示神经影响着床不完全是通过 MC数的改变起作用 ,可能通过改变 MC介质的释放起作用。本试验结果提示 ,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能参与大鼠胚胎着床的建立 ,而对胚胎着床后影响并不重要

    2000年05期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绵羊子宫中的分布

    胡满,陈耀星,邓泽沛,王子旭

    2000年05期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猪体组织甜菜碱含量

    汪以真,胡彩虹,陈青俊

    2000年05期 479-480+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微量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刘家国,胡元亮,张宝康,叶洪,徐树培

    对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小鼠脾脏 NK细胞活性中的酶促反应时间、效靶细胞比例、检测波长、细胞毒试验孵育时间、维持液中小牛血清 ( FCS)浓度等 5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 ,酶促反应时间以 1 0 min最佳 ;效靶细胞比例以 1 5∶ 1为适宜 ;最适检测波长为 570 nm,其结果线性关系好 ;细胞毒试验孵育时间以 2 h为宜 ;维持液中小牛血清以低浓度为宜 ,其结果更接近自然杀伤百分率计算公式 ,并选用 2 %为本试验小牛血清的体积分数

    2000年05期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5种免疫增强剂对猪PBMC增殖反应的影响

    谢明权,宋长绪,黄忠,张春红,杨傲冰,杜伟贤

    采用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 ( r IL-2 )及左旋咪唑 ,以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结果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 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 ,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 ,适宜的浓度为 1 0 4倍稀释度。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小 ,但培养 36h加入各种佐剂后 PBMC增殖反应未见增强。 PBMC代表机体总的细胞免疫水平 ,通过佐剂对体外培养的PBMC增殖反应水平影响的测定 ,为动物用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000年05期 48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犬脊髓造影技术

    李小兵,张盛云,李毓义,张乃生,龚伟,姜玉富,陈江宁

    采用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将造影剂注入椎管 ,分别对 1 6只不同年龄犬行欧乃派克 ( omnipaque,每毫升含碘 30 0 mg)脊髓造影 ,对 1 1只犬行碘化油 (含碘 4 0 % )脊髓造影。造影后拍摄颈段、胸段、腰荐段正、侧位脊髓造影照片并评定造影结果 ,研究比较水溶性造影剂欧乃派克和脂溶性造影剂碘化油用于不同年龄犬的脊髓造影技术 ,分析了犬正常脊髓造影影像。研究表明 ,每毫升含碘 30 0 mg的欧乃派克可安全地用于犬的脊髓造影 ;不同年龄犬造影剂用量相同 ,每公斤体重 0 .4 5m L时全段脊髓同时清楚显示 ,0 .30 m L时局部 (颈段、胸段或腰荐段 )脊髓显示清楚 ,0 .2 0 m L以下时脊髓显示较模糊。碘化油毒副作用较大 ,不宜再用于犬的脊髓造影

    2000年05期 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仔猪铅中毒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高丰,乔国全,马成林,成军,王哲,刘宝岩

    2000年05期 491-49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沙拉沙星(Sarafloxacin)在鸡体内的药动学

    丁焕中,冯淇辉,曾振灵,陈杖榴

    40日龄艾维茵肉鸡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进行了静注、肌注及内服沙拉沙星 ( 1 0 mg/kg)的药动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沙拉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静注及肌注的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健康鸡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 0 .1 9± 0 .0 9) h;t1 /2β( 1 .94± 0 .70 ) h;V1 ( 1 .2 2± 0 .67) L/kg;Vd(area) ( 3.89± 1 .58) L/kg;Cl B( 1 .30± 0 .1 9) L· kg- 1 ·h- 1 ;AUC( 7.89± 1 .50 ) mg· L- 1 ·h- 1 。健康鸡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t1 /2 ka( 0 .2 2± 0 .1 9) h;t1 /2α( 0 .95± 0 .93) h;t1 /2β( 5.1 9±2 .0 4 ) h;tmax( 0 .67± 0 .35) h;Cmax( 1 .2 0± 0 .30 ) mg/L;AUC( 5.66± 1 .1 5) mg· L- 1 · h- 1 ;F( 71 .67±1 4 .59) %。统计矩原理处理健康鸡内服给药的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t1 /2β( 3.89±1 .1 9) h;tmax( 1 .1 8± 0 .73) h;Cmax( 0 .86± 0 .31 ) mg/L;AUC( 5.1 2± 1 .1 9) mg· L- 1 · h- 1 ;F( 59.63±1 3.8) % ;MAT( 2 .87± 1 .1 1 ) h;MRT( 5.70± 1 .1 1 ) h。沙拉沙?

    2000年05期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杂合子猪及3个引进品种核仁组成区(Ag-NORs)的多态性

    胡边,孙金海,赵志辉

    对 1 3/ 1 7易位纯合子猪、杂合子猪及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猪的核仁组成区 ( Ag-NORs)的多态性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杜洛克、约克夏猪 Ag-NORs定位于 8号和 1 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 ,而 1 3/ 1 7易位纯合子猪、1 3/ 1 7易位纯合子猪×约克夏猪 F1代 Ag-NORs的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定律 ;Ag-NORs在细胞间、个体间及品种间数目均有差异 ,而且品种差异显著大于品种内个体间差异。 1 3/ 1 7易位纯合子猪、杂合子猪 ,以及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猪 Ag-NORs均数分别为 1 .99、1 .98、2 .0 0、2 .0 5、2 .0 6,说明 Ag-NORs在品种、个体及细胞间具有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猪的起源和杂交育种时所用亲本品种的血缘成分有关 ,因此可作为遗传标记 ,用以分析家畜的亲缘关系

    2000年05期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熊猫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后的超微结构观察

    张志和,张美佳,侯蓉,李光汉,余建秋,王基山,张安居,杨智,兰景超,何光昕,陈红卫

    用抽吸法和切割法采集死亡大熊猫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体外受精 ,对其培养前、培养后及受精后的卵母细胞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 1 )大熊猫卵母细胞中富含卵黄颗粒和卵黄泡 ;( 2 )经过 2 2 h的培养 ,大熊猫卵母细胞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成熟卵的特征 ;( 3)大熊猫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为基质密度浅且均匀的线粒体。

    2000年05期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小鼠输卵管、子宫和卵巢组织中的TGF-αmRNA活性

    严云勤,张黎霞,谭景和

    采用 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排卵期和怀孕 1~ 5d小鼠输卵管、子宫及卵巢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 m RNA活性。结果发现 ,这一期间内小鼠输卵管、子宫及卵巢中均有较强的 TGF-α m RNA表达 ,其中输卵管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变化不大 ,而子宫中的表达量在怀孕 5d时明显减少。这进一步证实外源 (旁分泌 ) TGF-α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00年05期 50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兔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

    杜惜明,文兴豪,李子义,张学明,岳占碰,甄英凯,万忠海

    将 2 1只处于间情期的雌兔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每只肌注 1 m L( 1 5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然后分 7个阶段取材观察卵巢和子宫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 ,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兔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 ,加速黄体形成 ,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和内膜腺的发育

    2000年05期 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室温条件下保存的小鼠桑椹胚的生存性

    安铁洙,朴善花,李青龙,枝重圭佑,葛西孙三郎

    为了开发哺乳动物胚胎的室温保存液 ,在室温 ( 2 0℃ )条件下 ,用磷酸缓冲型 PB1、HEPES缓冲型 M2及重碳酸缓冲型 m KRB等 3种溶液及其修正液 ,保存小鼠桑椹胚 4 8h或 72 h,然后经体外培养 ,观察其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结果 ,用 M2液保存的小鼠桑椹胚获得比较高的囊胚率 ;从 M2液中除去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保存的小鼠桑椹胚 ,发育至扩大囊胚的能力显著提高 ;从溶液中除去丙酮酸钠和乳酸钠 ,或者添加 EDTA和谷氨酰胺 ,对保存后的桑椹胚发育至扩大囊胚能力无显著影响 ;而在保存液中添加犊牛血清后 ,小鼠胚胎的发育能力反而下降。结果表明 ,在室温条件下 ,不含 Na H2 PO4、Na HCO3及葡萄糖 3种成分的 M2液 ,对保存小鼠桑椹胚非常有效

    2000年05期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鹿胚胎移植技术

    李树静,余文莉,董云祥,邹洪涛,刘树江,马明,王宏玉,张立明,王喜鹏,江贵成,杨金锋

    2000年05期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肩胛上神经麻痹”质疑

    陈嘉绩

    运用解剖学知识对马属动物四肢疾病中的肩胛上神经麻痹 ( paralysis of the suprascapular nerve)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病大多为数支神经麻痹所致

    2000年05期 516-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新进展——兽医群体药物动力学

    刘雅红,冯淇辉

    2000年05期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