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毒株不同代次的致病性及VP_2可变区序列分析

    刘伯华,李健强,刘湘涛,韩雪清,薛登民,赵启祖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 5代、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感染 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 ,确定 X毒株的毒力 ,并比较 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 ,进而利用 RT-PCR扩增其VP2 基因可变区 ,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从分子生态学角度研究了非鸡胚源细胞传代培养对 IBDV X毒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BDV X毒株表现为中等毒力 ,在 Vero细胞上传代后 ,其毒力有所减弱。VP2 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有 3个位置发生了替换 ,即第 5代毒氨基酸残基 2 62位为半胱氨酸 ,而第 1 1代毒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酪氨酸 ( Cys→ Tyr) ;第 5代毒的 2 90位为缬氨酸 ,而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蛋氨酸 ( Val→Met) ;第 5代毒和第 1 1代毒的 31 6位为赖氨酸 ,而第 1 7代毒则变为精氨酸 ( Lys→Arg)。 2 90位氨基酸替换导致该区域二级结构的改变 ,并对 IBDV的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这些氨基酸残基可能对维持IBDV的毒力和抗原性是必要的。通过毒株间 VP2 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 ,证明 IBDV X毒株与 Bursin-2疫苗毒关系很近。

    2001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料中MDV、CAV、REV的共感染检测

    金文杰,崔治中,刘岳龙,秦爱建

    从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上海、广西、云南等地收集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的病鸡法氏囊样品 66份 ,用相应的核酸探针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样品中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CAV)、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 ( REV)的感染 ;用抗 IBD血清做琼扩检测 IB-DV。结果显示 ,部分地区病料中这些病毒有不同程度的二重感染、三重感染甚至四重感染。提示在研究特定毒株 IBDV的毒力时 ,应考虑多重感染对致病性的影响。

    2001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5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多联PCR对引发猪繁殖障碍有关病毒的检测Ⅱ.JEV、PPV、PRRSV、PRV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明,李红卫,高显明,涂长春,何旭玉,白晓鸿,金宁一,殷震

    在利用计算机设计出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JEV)、猪细小病毒 ( 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 ( PRV)的多联 PCR引物的基础上 ,分别进行各单项 PCR检测相应病毒试验 ,确定了各单项 PCR反应条件范围 ,并对各 PCR扩增产物进行了点杂交和部分测序鉴定。用单项 PCR对感染猪相关病毒的检测证实 ,本试验已经建立了有效、特异、敏感的检测 JEV、PPV、PRRSV、PRV的单项 PCR技术 ,为进一步建立多联 PCR技术及其应用打下了基础

    2001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刘思国,康丽娟,江国托,孔宪刚,卢中冶,刘忠贵,卢景良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 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c DNA3的Kpn 酶切位点 ,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 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经酶切、PCR及 Southern鉴定为正向插入了 HB核蛋白基因 ,将其命名为 pc DNA-N。对重组质粒进行大量扩增 ,应用聚乙二醇纯化后 ,对 SPF雏鸡进行了免疫攻毒试验 ,结果表明 ,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抗致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2001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转基因小鼠后代乳汁中外源基因的表达

    黄缨,颜景斌,孙琼,黄英,黄淑帧

    运用传统育种方法 ,用整合有人凝血因子 ( h F )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近交和远交。通过选育 ,在其后代中出现 4只双重杂合子 ( 3♀ ,1 )及 2只纯合子小鼠 ( 2♀ )。收集雌鼠乳汁 ,用 ELISA测定其中 h F 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相对于单纯杂合子小鼠 ,纯合子小鼠的表达量无增高 ( P>0 .0 5) ,而双重杂合子小鼠的表达量有显著提高 ( P<0 .0 1 )。结果提示 ,选育双重杂合子转基因后代小鼠 ,是一条提高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有效途径。

    2001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果蝇一基因突变使其寿命增长1倍

    郭志儒

    2001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卵清蛋白基因5′调控序列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及鸡成纤维细胞的表达

    宇丽,赵君,张艳玲,刘斌,张守峰,王凤阳,赵宝全,扈荣良,殷震

    将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 CAT)基因与鸡卵清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融合 ,构建了 p CAT-3-OVP(鸡卵清蛋白基因 5′调控序列 )表达载体。将构建的载体与脂质体混合后制备转染液 ,转染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成纤维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 ,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 ,转染后 4 8h表达量最高 ,为 0 .67μg/L;而在鸡成纤维细胞 ,不论有无类固醇激素存在 ,均不表达。结果提示 ,在输卵管细胞中存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2001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丹麦合作进行猪的基因组测序

    郭志儒

    2001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ND)-减蛋综合征(EDS76)蜂胶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Ⅰ.制苗工艺、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

    沈志强,林初文,刘吉山,张兴晓,徐可利,柴家前

    将新城疫病毒 ( NDV) Colon-30株和减蛋综合征病毒 ( EDS76AV) -1 2 7株分别接种于非免疫鸡胚和鸭胚 ,制备抗原液。抗原液经甲醛灭活后 ,与纯化的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乳化 ,制成鸡新城疫 ( ND) -减蛋综合征( EDS76)蜂胶二联灭活疫苗 ,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测定。对 3~ 6周龄易感雏鸡以 2倍使用剂量肌肉注射 ,安全性良好 ;对 1日龄雏鸡接种 1个使用剂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 5d生长曲线表明 ,对雏鸡无影响 ;对 6周龄雏鸡注射 1个使用剂量 ,每批疫苗免疫 1 0只鸡 ,免疫后 5~ 32 d,鸡血清中 EDS76血凝抑制( 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 ( GMT)为 6.5~ 1 1 .8log2 ,ND血凝抑制 ( 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 ( GMT)为 4 .8~ 9.8log2 ;对 ND免疫攻毒试验表明 ,3批疫苗 ,每羽份含有的半数保护量 ( PD5 0 )分别为≥ 1 2 7、≥ 1 31和≥1 2 7。

    2001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兔防御素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张艳宇,刘万臣,张玉静,谭芳,赵建军,柳凤琴

    将兔防御素 ( MCP-1 ) c 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的 Eco R 和 Xba 酶切位点之间 ,构建了兔MCP-1 c DNA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EF。通过脂质体转染 ,使兔 MCP-1 c DNA在 COS-7细胞中表达 ,在转染60、84、1 0 8h后 ,提取总 RNA。采用 RT-PCR,在 2 88bp的位置扩增出 1条特异性带 ;RNA斑点印迹杂交表明 ,兔 MCP-1 c DNA在 60、84、1 0 8h均有表达。

    2001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cDNA的克隆

    李慎涛,孙博兴,欧阳红生,张玉静,廖晓萍,张锐,张永亮,吴文甲

    从猪的肌生成抑制素 ( MSTN)编码序列中设计引物 ,以军牧一号猪肌细胞总 RNA为模板 ,利用 RT-PCR和嵌套 PCR技术 ,扩增出 MSTN c DNA片段。该片段全长 1 2 77bp,包含猪 MSTN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将所得片段与 p MD1 8-T载体连接 ,转化到 JM1 0 9大肠杆菌中 ,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 ,其质粒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经 Eco R 和 Pst 酶解分析 ,c DNA片段与 p MD1 8-T载体之间既有正向插入的克隆 ,也有反向插入的克隆 ,所得到的 MSTN c DNA可用于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1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犬瘟热病毒的静水压灭活

    池元斌,夏咸柱,王雪梅,余春,王琰第,何洪彬,范泉水,黄耕,王允海,刘海涛,张春红

    以 2 50 MPa的静水压力对犬瘟热病毒 ( CDV)处理 30 min之后 ,CDV被灭活 ,由其制成的灭活疫苗诱导犬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率达 90 %。电镜观察显示 ,经不同程度静水压力处理后的 CDV粒子均发生变形 ,表面呈现凸起 ,但 CDV H基因部分片段的 RT-PCR扩增结果揭示 ,高达 51 0 MPa的静水压力作用 30 min也未能使其基因片段受到破坏

    2001年0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胭脂鱼弹状病毒包涵体在培养细胞中的形成

    张奇亚,李正秋

    从患致死性出血综合征的胭脂鱼 ( Myxocyprinusasiaticus Bleeker)分离到一种能产生包涵体的弹状病毒 ,称为胭脂鱼弹状病毒 ( Chinese sucker rhabdovirus,CSRV)。选择草鱼卵巢细胞系 ( Grass carp ovaries,CO)为宿主细胞 ,在接种 CSRV 3、6、9、1 2、1 8h后 ,分别取样、固定、制片、染色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光镜观察结果显示 ,CSRV包涵体为直径 1~ 1 0μm的球形胞质包涵体 ;在宿主细胞中有多个包涵体 ,宿主细胞的形态和直径都发生了变化 ,然后裂解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在包涵体内存在大量病毒颗粒。

    2001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将采用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2001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地区猪源链球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刘佩红,沈素芳,王永康,张苏华,姚火春,陆承平

    1997~ 1 999年从上海地区分离出 1 5株猪源链球菌 ,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定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基本符合链球菌的特点 ,大多具有 α或 β溶血 ,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 A-G乳胶分型诊断液和猪链球菌 1、2型标准阳性血清检测 1 5株分离菌 ,4株为 C群链球菌 ,1株为 2型猪链球菌 ,1株为 B群链球菌 ,1株为 D群链球菌 ,1株与 A群和 C群有交叉反应 ,7株不在其检测范围。小鼠对 1 5株分离菌的敏感性有所不同。本试验表明 ,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已不再是单一的C群链球菌。对新出现的 2型猪链球菌 ,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1年01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国将成立生物安全信息中心

    2001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制苗用鸡大肠杆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成进,谷文喜,沙依然古丽,依米提,李文蓉

    采用通气搅拌培养方法对鸡大肠杆菌用 MM培养基和改良 MM培养基进行了对比试验 ,并用改良MM培养基对鸡大肠杆菌进行了静止培养、通气搅拌培养和连续通气搅拌培养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改良MM培养基培养的鸡大肠杆菌菌数和光密度 ( D)值明显高于 MM培养基 ;连续通气搅拌培养和通气搅拌培养的方法明显优于静止培养方法。

    2001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唐雨德,顾志香,刘玉,周宗安,郁兴明,陶开华,翟春生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 c DNA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 ,重组抗原用血清学方法和猪体免疫试验进行鉴定 ,筛选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重组抗原纯化 ,并与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结合 ,制成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对工程菌的培养发酵、重组抗原的下游纯化及疫苗的配制、疫苗的中间试制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应用昆明小鼠建立了猪囊虫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应用该模型进行上述疫苗的免疫预防试验 ,免疫 1次和 2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96.9%和 98.4 %。本动物的免疫预防试验显示 ,疫苗安全性好 ,免疫保护率达 92 .2 % ,且免疫组发现的囊虫多数已死亡。在流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免疫猪未有不良反应 ,囊虫感染率分别由 2 0 %降为 1 .1 %和 5.4 %降为 0 .2 1 %。用该疫苗对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进行免疫治疗 ,发现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 ,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效价高 ;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 E-RFC和 Ea-RFC细胞、ANAE+细胞和粗粒型 ANAE+细胞、抑制 /杀伤性 T细胞亚群的数量。以上结果表明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制备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安全、高效 ,且成本低廉 ,可规模化生产 ,

    2001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

    陈建宝,张西臣,田宗成,李建华,尹继刚,杨举,于卫东

    根据已发表的隐孢子虫病毒的序列 ,设计合成 2对引物 ,对小球隐孢子虫 ( 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隐孢子虫 ( C.muris)、贝氏隐孢子虫 ( 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 ( C.meleagridis)进行 RT-PCR扩增 ,结果发现仅小球隐孢子虫 ( C.parvum)含有大小约为 1 .7× 1 0 3nt和 1 .3× 1 0 3nt2个片段的 ds RNA病毒。将其PCR产物连接到 p MD1 8-T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 ,经与 Gen Bank比较 ,含这 2个片段的 ds RNA病毒与已发表的该虫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 96%和 98%。电泳鉴定发现 ,该病毒对低浓度 RNA酶不敏感 ,且不能被 DNA酶降解。依赖 RNA的 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病毒具有该聚合酶的活性。电镜观察未发现存在病毒样粒子。

    2001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鲜牛粪便中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秦泽荣,缪作清,李美子,刘杏忠,王金洛

    从 78个新鲜牛粪样中分离到 4株食线虫真菌 ( nematophagous fungi) ,通过对其菌丝体、孢子、捕食器官等的形态学观察、测定 ,2株鉴定为节丛孢属 ( Arthrobotrys)的寡孢节丛孢菌 ( A.oligospora) ,1株为指状节丛孢菌 ( A.dactyloides) ,1株为圆锥状节丛孢菌 ( A.conoides)。

    2001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药敏试验

    周金林,周勇志,金粉华

    用体外培养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了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 ( AHB)、广东阳江水牛株 ( GDB1 )、广东水牛株 ( GDB2 )、广东马株 ( GDH)、广西骡株 ( GXM)、湖北骡株 ( HBM)、湖南水牛株 ( HNB)、江苏高邮水牛株( JSB1 )、江苏盱眙水牛株 ( JSB2 )、新疆骆驼株 ( XJCA)、云南水牛株 ( YNB)、浙江水牛株 ( ZJB)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它们的 50 %生长抑制浓度 ( IC5 0 )依次为 0 .1 1 4、0 .0 4 1、0 .1 2 0、0 .1 4 9、0 .752、0 .2 52、0 .1 71、0 .1 2 7、0 .339、0 .0 94、0 .1 0 6、0 .1 1 8mg/L。结果显示 ,不同虫株的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敏感性明显不同 ,提示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存在抗药性差异。在 1 2株伊氏锥虫中 ,GXM株对苏拉明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株。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 ,GXM株以 1 0 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无效 ,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而 GDB1株以 1 0 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则全部治愈。由此可见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结果一致。这一结果提示 ,多数中国伊氏锥虫株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偏低 ,少数虫株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2001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的病理生理学.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体动态

    顾有方,张洪英,沈永林,毛鑫智,JGonzalez-Gallego

    给山羊分别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囊蚴 2 0 0、50 0个 /只 ,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 1次 ,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体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 ,血液中 RBC、Hb明显下降 ;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 ;血清中谷 -草转氨酶 ( AST)从第 2周开始上升 ,第 8周和第 9周达到峰值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于感染后第 7周和第 8周开始升高 ,第 1 0周和第 1 1周达高峰 ;以 ELISA检测抗体表明 ,2个试验组山羊感染后血清中 Ig G分别在第 9周和第 6周达峰值 ,随后均稍有下降 ,一直呈波动趋势 ,但在整个试验期内 ,一直高于对照组 ( P<0 .0 5或 P<0 .0 1 )。分析认为 ,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表现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 ,伴有低白蛋白性 ,肝脏损伤明显 ,体液免疫反应增强

    2001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各国/地区历年来报道的牛海绵状脑病(BSE)病例统计

    郭志儒

    2001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园珍稀野生动物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张述义,魏梅雄,周忠勇,虞坚颐,蒋守富,潘彩娥,邱博生,施新泉

    用改良凝集试验 ( MAT)和 SPA-ELISA对上海动物园珍稀野生动物的血清作了弓形虫抗体的检测。在隶属于 2纲、1 0目、1 8科、37属、52种 (包括亚种 )的 1 1 7头动物中 ,MAT阳性者 4 1头 ( 35% ) ;ELISA检测98头动物中阳性者 33头 ( 33.7% ) ,2种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 P>0 .0 5)。MAT的阳性率在鸟类组、灵长类组、肉食类组和草食类组中分别为 1 1 .1 % ( 4/ 36)、2 5.0 % ( 4/ 1 6)、69.4 % ( 2 5/ 36)和 2 7.6% ( 8/ 2 9) ;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 0 .0 % ( 0 / 36)、33.3% ( 4/ 1 2 )、87.1 % ( 2 7/ 31 )和 1 0 .5% ( 2 / 1 9) ,2种试验检测不同动物组的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1 )。 ELISA未能在鸟类和偶蹄类动物检测到弓形虫抗体

    2001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法国加大对疯牛病的研究力度

    郭志儒

    2001年01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钙性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PTH、CT及E_2的变化

    主性,侯加法,张咏梅,沈向真,钱存忠,陆宗保,蒋建忠

    将 1 8 0只 1 9周龄伊莎笼养蛋鸡随机均分为对照 ( A)、低钙 ( B)、低钙 ( C)、低钙 ( D) 4组 ,分别饲喂钙含量为 3.55%、2 .50 %、2 .0 5%、1 .2 7%的日粮 ,定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 ( PTH)、血清降钙素 ( CT)和血清雌二醇 ( E2 )。结果显示 ,日粮钙含量越低的组 ,骨质疏松越明显 ,其 PTH和 CT上升越明显 ,而 E2 下降越明显。结论 :低钙性骨质疏松症蛋鸡的雌激素和钙调节激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1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李勤凡,王建华,谭远友,齐雪茹,赵毅

    8只杂种奶山羊 ,按每日每千克体重 1 0 g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 ( Oxytropis glacialis)草粉 ,第 2 5天起 ,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肝、脾、肺、肾、脑、卵巢等组织发生空泡变性 ,空泡变性普遍而且严重 ,并且观察到淋巴结和脾脏中巨噬细胞胞核空泡变性 ,淋巴细胞胞核淡染 ,呈空泡样。肝、肾、脑组织电镜观察 ,病理变化以空泡变性为主 ,细胞中线粒体肿胀、空泡化 ,粗面内织网断裂 ,溶酶体增加

    2001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埃博拉出血热疫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郭志儒

    2001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羊子宫内肽能神经分布及妊娠时的变化

    李莲军,滕可导,陆峻波,陈耀星,杜惜明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了山羊子宫内含 P物质 ( SP)和含血管活性肠肽 ( VIP)神经的分布。结果 ,妊娠及未妊娠山羊子宫颈内有粗细不等的神经束行经于外膜和肌层中 ,神经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 ,子宫颈部未见 SP神经元胞体及 VIP神经元胞体 ;未妊娠山羊子宫角内 SP神经和 VIP神经均呈丛状围绕血管并分布于血管壁 ;妊娠中期的孕角和非孕角均有胎盘形成 ,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 ,SP神经及 VIP神经同样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结果提示 ,山羊子宫内 SP神经和 VIP神经主要支配子宫内血管 ,妊娠时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 ,SP神经及 VIP神经的分布无明显变化

    2001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西尼罗河病毒新的传播途径

    郭志儒

    2001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尹明,张学明,吴跃峰,李德雪,段相林,文兴豪,邹尔新,杜惜明,岳占碰,李莲军

    将分离纯化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分别置于 37、34、30℃及 5% CO2 、饱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3种温度下的精原干细胞均可以存活并增殖 ,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数量和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异。34℃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最长 ,增殖数量最多。统计分析显示 ,34℃与 30、37℃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 ( P<0 .0 5) ,表明 34℃是小鼠精原干细胞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2001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因治疗新载体

    郭志儒

    2001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蒋红霞,冯淇辉,曾振灵,陈杖榴

    健康猪 6头 ,体重 ( 2 4 .7± 1 .0 ) kg,单剂量静注、肌注、内服氟甲砜霉素 ( Florfenicol) 2 0 mg/ 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 ,实验所得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处理。静注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AUC 90 .1 3mg/ ( L· h) ,MRT 6.84 h,Cl B0 .2 3L/ ( kg· h) ,Vd(SS) 1 .53L/ kg,t1 / 2β 6.72 h。肌注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AUC 84 .31 mg/ ( L· h) ,MRT 2 6.88h,t1 / 2β 1 7.1 8h,F96.86% ,校正 F* 4 2 .50 %。内服给药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AUC1 32 .0 8mg/ ( L· h) ,MRT1 4 .2 3h,t1 / 2β 9.98h,F 1 4 8.53% ,校正 F* 1 0 8.51 %。试验结果表明 ,氟甲砜霉素在猪体内的主要药动学特征为 :静注给药表观分布容积大 ,消除半衰期长 ,血药浓度高 ;肌注给药吸收不规则 ,吸收和消除缓慢 ;内服给药吸收迅速完全 ,生物利用度高

    2001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能增加绵羊排卵率的突变基因

    郭志儒

    2001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克林霉素对实验性猪链球菌病的药效试验

    周学章,邓旭明,梁焕春,阎继业,刘锴,王学林

    2001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德国科学家发现能单独分解氯苯的细菌

    郭志儒

    2001年01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胚胎移植技术在中国内蒙古的研究和应用

    李树静,余文莉,乌兰,张立

    1 991~ 1 996年 ,对 6个品种 1 38头供体母牛超排处理 1 99次 ,共获得 A、B级胚胎 1 1 4 8枚 ,平均每次每头获可用胚 5.77枚 ;共移植受体 1 2 99头 (包括鲜胚和冻胚 ) ,妊娠产犊 593头 ,总移植妊娠率为 4 5.7%。对牛的超数排卵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不同超排方法的超排效果、不同品种肉牛的超排反应及重复超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适于重复应用、效果稳定的超排方案 ,即用 FSH-PG法 ,FSH总剂量在 4~ 6mg,5d 1 0次递减注射。同时 ,对受体牛饲养管理条件与受体诱导同期发情效果和移植妊娠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对经产牛和育成牛受体移植妊娠效果进行了比较 ,并对移植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对妊娠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大规模实施牛 ET计划提供了受体牛选择依据

    2001年01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增强剂硒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邓桦,杨鸿,刘玉清,何永明

    30 0只 1日龄南海黄雏鸡随机分为 5组 , ~ 组为加硒试验组 , 组为不加硒对照组。全部试验鸡均饲喂不缺硒饲料 (含硒 0 .1 8mg/ kg) ,并以饮水方式进行新城疫首免和 2免。 、 、 、 组分别于 2次免疫前 2 d起连续 3d以亚硒酸钠饮水给硒 0 .2 5、0 .5、0 .75、1 .0 mg/ kg。结果表明 ,各组平均血清硒含量变化与饮水给硒剂量一致 ; ~ 组的新城疫 HI抗体滴度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 组 ( P <0 .0 5或 P <0 .0 1 ) ; 、 组体重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 组 ( P <0 .0 5或 P <0 .0 1 ) ;各加硒试验组特别是 组红细胞 型补体受体 ( CR1 )活性较 组高 ;各组免疫器官指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2001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甜菜碱对肉雏鸡新城疫免疫反应的影响

    占秀安

    将 8 1 0只艾维茵肉雏鸡分成 6组 ,分别饲以添加 0 (不添加蛋氨酸对照组 )、2 0 0 0 mg/ kg蛋氨酸 (添加蛋氨酸对照组 )和 60 0、1 30 0、2 0 0 0、2 70 0 mg/ kg甜菜碱的基础日粮共 2 4 d( 1~ 2 4日龄 )。期间 ,选择体重、体温和新城疫母源抗体相近的 1 3日龄母鸡 72只 (每组每重复 4只 )接种新城疫弱毒苗。结果表明 :添加不同剂量甜菜碱均明显地促进免疫应答和减轻接种疫苗的体温反应 ,并随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增强趋势 ,其中2 0 0 0 mg/ kg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 ,免疫后 3、6d的新城疫的总抗体和 6d的 Ig M抗体滴度较不添加蛋氨酸对照组分别升高 54.1 7% ( P<0 .0 1 )、2 8.76% ( P<0 .0 1 )和 4 4.94 % ( P<0 .0 1 ) ,与添加蛋氨酸对照组基本一致 ;免疫后 5、9、1 3h的体温 ,比不添加蛋氨酸对照组分别低 0 .55℃ ( P<0 .0 1 )、0 .36℃ ( P<0 .0 1 )和 0 .2 1℃( P<0 .0 5) ,比添加蛋氨酸对照组分别低 0 .4 1℃ ( P<0 .0 1 )、0 .34℃ ( P<0 .0 1 )和 0 .1 7℃ ( P<0 .0 5)。

    2001年01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突变引起该病暴发

    郭志儒

    2001年01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禽流感防制研究进展

    于康震,付朝阳,崔尚金,步志高,唐秀英

    2001年01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