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疫病毒F基因在新型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重组病毒的免疫原性

    王兴龙,金宁一,丁壮,金扩世,米志强,王宏伟,郭志儒,殷震

    将新城疫病毒 (四平株 ) F基因插入到 p Fast Bac 质粒中 ,构建了重组质粒 p FF。 p FF转化大肠杆菌 DH10 Bac后 ,F基因在助手质粒 (helper plasmid)提供转座酶的情况下 ,通过转座进入 Bacmid,构建了重组 Bacmid(re- Bacmid)。在含有 X- gal/ IPTG、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的琼脂平板上 ,筛选白色菌落后 ,提取 re- Bacm id转染 Sf- 9昆虫细胞。在昆虫细胞内 ,re- Bacm id经复制、表达、装配 ,形成重组杆状病毒 ,并表达 F蛋白。经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分析 ,表达的 F蛋白的分子大小为 6 30 0 0 ,并证明在昆虫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能部分糖基化。表达的 F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的 10 %。动物试验证明 ,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2001年06期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的BamH-L片段核酸鉴定血清1型毒株

    陈溥言,李运敏,陈德胜,张雪莲,魏荣,潘杰彦,戴亚斌,范伟兴,姜焱,丁巧玲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GA强毒株的 Bam H - L 片段 DNA全长为 2 892 bp,G+C比率为 5 5 .91%。用内切酶将其亚克隆为 6个片段 :Bam H - Pst 、Pst - Pst 、Pst - Cla 、Cla - Sm a 、Sm a - Sma 和 Sm a - Bam H 。用地高辛标记 L 片段 DNA或者分别标记其 6个亚片段核酸 ,通过斑点杂交试验都可将 MDV血清 1型毒株与 2型和 3型的毒株区分开来 ,应用 PCR方法可获得相同结果。但 PCR方法更敏感、更快捷。结果表明 ,MDV GA强毒株的Bam H - L片段 DNA对 MDV血清 1型毒株是特异的

    2001年06期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ZJ971)株S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沈行燕,周继勇,丁红梅,吴建祥,严庆丰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嗜腺胃毒株 (ZJ971毒株 )进行 RT- PCR扩增 ,将扩增到的 S2基因 c DNA克隆入 p Bluescript SK质粒载体中 ,经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 ,扩增的 ZJ971毒株 S2基因全长为 1872 nt,编码 1条由 5 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与 Beaudette株、M41株、Ark99株比较 ,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7.34 %、97.72 %、96 .30 % ;3′端核苷酸相对于 5′端保守 ,在 5′端第 184~ 2 83位之间的核苷酸为高可变区。同时 ,IBV - ZJ971株S2基因第 16 2 1位的碱基由 G突变为 T,导致 S2基因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

    2001年06期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BrdU在CEF(TK~+)细胞中筛选TK~-重组鸡痘病毒

    郭志儒,金宁一,方厚华,罗坤,夏志平,殷震

    将新城疫病毒 (NDV)四平株 HN基因 ,插入不含报告基因、以 TK为侧翼的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 UTA- 2中的复合启动子下游 ,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 UTA- 2 HN。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鸡痘病毒 (FP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培养、收获病毒后 ,用含 40 m g/ L 5 -溴 - 2 -脱氧尿嘧啶 (Brd U )的培养液 ,在 CEF(TK+)细胞中筛选培养 2代 ,然后用不含 Brd U的培养液进行病毒蚀斑纯化 ,成功筛选出表达 NDV HN蛋白的 TK-重组鸡痘病毒

    2001年06期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鸡贫血病病毒长春株VP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宋秀龙,章金刚,常国权,陈奖励

    采用 PCR扩增方法成功克隆了鸡贫血病病毒 (CAV)长春分离株的 VP3基因 ,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与 TK5 80 3、SJ1株进行序列比较 ,发现长春分离株 VP3基因与 TK5 80 3仅有 1个碱基差异 ,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与山东 SJ1株有 3个碱基差异和 3个氨基酸差异

    2001年06期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鹅副粘病毒的组织嗜性

    万洪全,姜连连,吴力力,许金俊,王宝安,许益民

    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过氧化物酶 (MC- IP)技术 ,对 2 1只鹅副粘病毒病鹅体内的病毒抗原进行定位 ,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探讨了鹅副粘病毒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 ,除脑和心脏未检测到病毒外 ,在气管、肺、食道、肝脏、腺胃、胰腺、肠、哈氏腺、胸腺、脾脏、法氏囊、肾脏等器官都能检测到病毒 ,病毒抗原定位于上述器官的各种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浆内 ,其中以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和法氏囊、胸腺、脾脏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内检出率高 ,阳性反应强。这些结果提示 ,鹅副粘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胃肠粘膜上皮和淋巴组织是其主要侵嗜部位

    2001年06期 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采取进一步措施防止疯牛病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英公司合作研制出通过尿液检测疯牛病的方法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确认亚洲首例疯牛病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鸭传染性浆膜炎蜂胶疫苗研制

    蔡家利,唐晓丽,杨龙峰,苏晓运

    从重庆病鸭中分离到 2株细菌 ,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 ,证明为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用改良的血清酵母肉汤进行增菌培养 ,将 2菌株菌液混合 (1∶ 1,体积比 ) ,经甲醛灭活后 ,加入蜂胶佐剂 ,制成蜂胶灭活疫苗。用其免疫 5~ 7日龄雏鸭 ,一免后 7、10、15 d皮下注射 RA混合菌液攻毒 (0 .2 m L /只 ) ,平均保护率达 6 6 .6 7% ;10 d后二免 ,二免后 7、10 d攻毒 (0 .2 m L/只 ) ,平均保护率达 94.47%

    2001年06期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形态学

    严亚贤,陆雅君,王恒安,吴祖立,华修国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 ,对从上海某发病猪场分离到的 3株猪繁殖 -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和标准美洲株(ATCC- VR2 332 )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 ,这 4株病毒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负染显示该病毒以球形为主 ,具有囊膜 ,囊膜上有纤突 ,大小为 6 0~ 85 nm。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大量存在于细胞浆内 ,有囊膜的直径为 6 0~ 80nm,没有囊膜的直径为 40~ 5 0 nm,在细胞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双层核膜内可见病毒粒子。在病毒增殖的同时 ,Marc- 145细胞的显微结构逐渐发生破损 ,显示病毒的释放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2001年06期 55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覃雅丽,石德时,王桂枝,陈焕春

    用人工合成的氯霉素 -人血清白蛋白 (CAP- HSA)作抗原免疫 BAL B/ c小鼠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 1株分泌抗CAP单克隆抗体 (Mc Ab)的杂交瘤细胞 1F9。经检测 ,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 Ig G1 ,杂交瘤染色体数目 84~ 96条 ,间接EL 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 1∶ 2 5 6 ,诱生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可达 1∶ 6× 10 5。该细胞连续培养生物学性状稳定 ,竞争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i EL ISA)显示 ,其与供试抗生素交叉反应小 ,表明该单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01年06期 556-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人腺联病毒能选择性杀伤P53缺陷的肿瘤细胞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尼罗病毒传播到加拿大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柔嫩艾美耳球虫大配子发育和卵囊的超微结构

    安健,汪明,孔繁瑶,殷佩云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大配子发育和卵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寄生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 ,相伴产生。大配子体的发育、大配子的形成、受精及卵囊形成均于带虫空泡内完成。大配子体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后 ,缩短、长大、变圆而形成 ,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 ,细胞核位于大配子体中央 ,早期大配子体的细胞核有 1个明显的核仁 ,细胞质内逐渐形成大量成囊体 1、成囊体 2、大量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成囊体 1比成囊体 2形成的早。卵囊壁有 5层 ,内有大量支链淀粉和脂肪体。含有大配子体、大配子和合子的带虫空泡内有丰富的泡内小管 ,它们是大配子体、大配子和合子获得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

    2001年06期 559-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3位科学家获2001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克隆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培育

    廖党金,沈杰,周勇志

    为了深入观察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形成 ,将伊氏锥虫浙江水牛株克隆 ,克隆繁殖后的虫体一部分作为原种对照组 ,即 C0 1 组 ;一部分虫体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 ,再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该小鼠 ,使其伊氏锥虫对安锥赛产生 7个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组 ,即 C1 ~ C7组 ;另一部分虫体也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 ,作为伴随 C7的同步繁殖组 ,即不用药物的 C0 2 组。结果 C0 1 、C0 2 、C1 ~ C7组所用安锥赛剂量依次为 0、0、6、16、40、80、196、40 6、6 38mg/kg,它们经小鼠传代数依次为 0、2 8、1、3、6、9、15、2 2、2 8代。用体外生长繁殖抑制法测得它们的 IC50 值依次为0 .0 15 5 0、0 .0 16 87、0 .0 82 6 0、0 .10 2 37、1.40 92 9、1.92 2 90、9.92 330、2 3.5 6 30 0、43.840 0 0。结果表明 ,安锥赛亚治疗剂量与伊氏锥虫抗药性的 IC50 值呈曲线关系 ,从 C1 到 C4的 IC50 值上升较缓慢 ,从 C4后的 IC50 值上升较快 ,并且几乎呈直线上升 ;伊氏锥虫所经小鼠的代数与它们的 IC50 值的关系呈抛物线型 ,从 C1 到 C4的 IC50 值上升很慢 ,C4以后的 IC50 值上升很快。用体内试验测试 C0 1 ~C4组的 CD1 0 0 值 ,每个组感染 35只小鼠 ,每只小鼠接种 1.0× 10 4条锥虫 ,其中 30只小鼠分为安锥赛的

    2001年06期 56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突变体LTR7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郭学军,朱平

    利用 PCR和点突变 PCR技术 ,制备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L T)突变体 L TR72和 L T的基因片段 ,经酶切连接后构建了突变体重组质粒 p L TR72 ,经酶切和序列测定证明重组子构建正确 ,目的突变点第 72位的丙氨酸密码子已被突变成为精氨酸密码子。同时 ,试验构建了可以表达天然 L T的表达质粒 p L T作对照。二级结构分析表明 ,L TR72及 L T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001年06期 56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用鸡的细胞系生产出人源化抗体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娄高明,敖敬群,杨林,杜伟贤,王珣章

    根据已经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 (PRV) Rice株的 g E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通过 PCR方法扩增到了PRV闽 A株糖蛋白 g E基因除信号肽以外的全部编码区段 ,并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 XL1- blue菌株。重组质粒 p MD18- T- FL经酶切和 PCR鉴定证实后 ,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 p MD18- T- FL含有PRV闽 A株糖蛋白 g E基因除信号肽以外的全部编码区段 ,长 16 74bp。序列比较分析表明 ,此区段与 PRV Rice株相应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5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8%

    2001年06期 568-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凋亡素(apoptin)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谭芳,张玉静,徐彦波,刘万臣,张艳宇,柳凤琴

    为了观察凋亡素 (apoptin)能否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 ,利用脂质体介导将凋亡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白血病细胞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表明 ,凋亡素能促使白血病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2001年06期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eo~R基因在公鼠生殖系细胞的转移

    王凤阳,张守峰,赵君,池海英,孟庆文,扈荣良,殷震

    将感染滴度为 10 6cfu/ m L、携带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eo R)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与台盼蓝、polybrene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注射液 ,单侧睾丸注入 14~ 16日龄公鼠曲细精管以体内感染精原干细胞 ,进行重组逆转录病毒 -精原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注射后 45 d,采集公鼠精液 ,进行精液品质与 PCR检测。结果表明 ,在优化的注射条件下 ,曲细精管内注射重组逆转录病毒后 ,不会干扰小鼠精子的正常发育能力 ,并能够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精子基因组 ,从而首次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实现了 neo R基因在公鼠生殖系细胞的转移

    2001年06期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炭疽DNA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良好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BLG/tPA和牛as1酪蛋白/tPA基因在家兔乳腺中的暂时表达

    乔贵林,赵君,赖良学,金鼎,李银聚,扈荣良,殷震

    为鉴定和筛选用于制备 t PA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高效表达载体 ,试验分别以 1.1kb牛 b-乳球蛋白(BL G)基因、1.0 kb牛 as1酪蛋白基因 5′端侧翼调控序列与 1.7kb经过改造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c DNA融合 ,构建了 p BL G- PA 2和 pas1- PA2 2个乳腺定位表达载体。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 ,用脂质体包裹 ,并用毛细玻璃管经乳头管导入妊娠中后期的家兔乳腺 ,进行暂时表达。分别于家兔分娩后 1~ 15 d采奶 ,采用琼脂糖平板溶圈法测定乳汁中 t PA的含量和活性。结果 2个载体均获得表达 ,且 p BL G- PA2表达水平高于 pas1- PA 2。 p BL G- PA2和 pas1-PA2在家兔乳汁中的含量分别为 2 0 0~ 85 0μg/L和 5 0~ 2 5 0μg/L。

    2001年06期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褪黑激素ELISA方法的建立

    张勇,汪兴生,夏银,杨利国,程瑞禾,尚平,何良军

    将褪黑激素 (ML T)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连结的复合物 (ML T∶ BSA=12∶ 1)免疫 5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 ,收集高效价血清 ,并提纯抗体。在 96孔微量反应板上 ,以 1∶ 10 0 0 0的抗体包被 ,将 ML T与酶标 ML T先后加入到板中竞争结合抗体 ,制定标准曲线 ,建立了 ML T酶联免疫测定法 (ML T- EL ISA )。此方法灵敏度为 17.31pg,板内变异系数 8.1% ,板间变异系数 15 .4%。用建立的此法测定夏至时考力代羊昼夜血样 ,测定结果跟国外报道的基本一致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同一批血样 ,也获得类似结果 ,从而表明此方法可信

    2001年06期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hAT在1日龄雏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布

    陈正礼,范光丽,徐永平,吴建云,徐小明

    胆碱乙酰转移酶 (Ch AT)是 ACh的合成酶 ,为了观察它在禽脑内的分布 ,试验选取 1日龄雏鸡 5只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研究了 Ch AT在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布。结果表明 ,在 1日龄雏鸡丘脑中 ,Ch AT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圆核、卵圆核及亚圆核中 ,且密度较高、染色较深 ;外侧膝状体核中既有阳性神经元 ,又有阳性纤维分布。这表明1日龄雏鸡丘脑中继核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

    2001年06期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华鳖心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

    李正秋,张奇亚

    以中华鳖心组织为材料 ,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TC199培养基 ,于 2 5℃条件下 ,经 14个月传代培养 6 0余次 ,获得一个能稳定生长、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的细胞系 ,称之为 TSH(Trionyx sinesis heart)细胞系。分别对其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显微形态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 ,细胞在2 5℃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 ;原代细胞约有 6 4%的染色体为 2 n=6 6 ,而传代细胞为四倍体的有 6 2 %。初步估计的细胞周期为 2~ 3d。传代细胞冻存后 ,复苏状态良好 ,能继续增殖传代

    2001年06期 58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禽轮状病毒致哺乳动物疾病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式细胞仪测定奶牛全血多形核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呼吸爆发作用

    胡松华,A.Johannisson

    试验建立了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测定奶牛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 (PMN)吞噬功能和呼吸爆发作用的微量检测方法。奶牛全血用二氢诺丹明处理后 ,与直径为 1.75 μm的蓝色荧光乳胶微球培养 ,PMN内的二氢诺丹明被呼吸爆发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物质转化成发绿色荧光的诺丹明 (ROD)。用流式细胞仪计数 PMN,仪器可在数秒钟内计数几十万个 PMN,识别 PMN是否吞噬蓝色荧光微球和 /或含 ROD,并可检测每个 PMN所吞噬的微球数量。当血液中含细胞松弛素 B为 1、2 .5、5 mg/ L 时 ,PMN的吞噬功能和呼吸爆发作用均下降

    2001年06期 586-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德国牧羊犬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FT_3、FT_4水平

    郭定宗,方德明,康远方,杨世锦,李传甫,李家奎

    对 2月龄至 9岁德国牧羊犬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 FT3 、FT4的测定结果表明 :WBC,幼年组 (2~ 4月龄 )较低 ,成年组 (1~ 2岁 )最高 ,老年组 (7~ 9岁 )明显下降 ;RBC,老年组较其他年龄段组稍低 ;RDW表明 ,幼年组红细胞体积较其他年龄段组稍大 ;RL T,老年组较其他年龄段组稍低 ;TP、Alb,幼年组及老年组较低 ;AST,幼年组最低 ,为 (2 7.6 5±8.2 4) U/ L,而老年组最高 ,为 (36 .17± 8.47) U/ L;AL T,幼年组最低 ,为 (19.6 3± 7.2 1) U/ L,而老年组升高至(37.6 1± 11.6 5 ) U/ L;FT3 、FT4,幼年组最高 ,分别为 (116 .15± 19.6 3) μg/ L、(2 990 .17± 34 0 .6 0 ) μg/ L,进入老年期FT4下降至 (1180 .15± 46 0 .2 3)μg/ L

    2001年06期 589-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真核细胞核内也有蛋白质的翻译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朊病毒病治疗新进展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ipah病毒基因组序列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血液T、B淋巴细胞比例及激素水平变化

    陈龙,王丙云,毛鑫智,沈永林,J.Gonzalez-Gallego

    为了深入了解动物感染肝片吸虫后免疫细胞和内分泌活动的变化 ,将 6只健康山羊均分为感染 、 组及对照组。 、 组分别一次性口服感染肝片吸虫囊蚴 2 0 0、5 0 0个 /只 ,试验期 17周 ,每周定时采血 ,测定血浆 T、B淋巴细胞比例、皮质醇、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T3 、T4)等。结果表明 , 、 组山羊 T淋巴细胞 (% )分别从感染后 4、6周开始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 ,直至 17周 ;而 B淋巴细胞 (% )变化与之相反。 、 组山羊血浆皮质醇变化较大 ,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 ;T3 、T4水平从第 4周开始逐渐低于对照组 ,且在极低的水平上变动 ; 、 组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相近。提示山羊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 ,内分泌活动紊乱 ,体内细胞免疫反应抑制 ,而体液免疫反应增加 ,表现出山羊对肝片吸虫感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较弱的特点

    2001年06期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水综合征肉鸡氧自由基变化规律

    吴建光,郭定宗,熊道焕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对照组 ,轻度腹水综合征组和重度腹水综合征组 )对比的方法 ,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羟胺法测定了肉鸡血清和主要组织 (心脏、肝脏、肺脏、肾脏 )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 utase,SOD)活性。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肉鸡比较 ,轻度腹水综合征组肉鸡血清和主要组织 MDA含量降低 (P<0 .0 5 )或显著降低 (P<0 .0 1) ,SOD活性升高 (P<0 .0 5 )或显著升高 (P<0 .0 1) ;而重度腹水综合征组肉鸡血清和主要组织 MDA含量升高 (P<0 .0 5 )或显著升高 (P<0 .0 1) ,SOD活性显著降低 (P<0 .0 1)。间接证明了氧自由基和氧化损伤参与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理过程 ,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肉鸡腹水综合征病情的轻重有关

    2001年06期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PRRSV感染SPF仔猪血液中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的动态

    李华,杨汉春,郑洁,王彬,刘平黄,黄芳芳,高云

    利用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BJ- 4株感染仔猪血清中 TNF-α的变化 ,结果显示 ,感染后 TNF- α水平明显上升 ,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 Th1型细胞因子 IL- 2的能力增强。比色法检测仔猪感染后血浆中 NO的变化 ,发现 NO在病毒感染后略有增高。TNF- α升高可能使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 NO可反馈性地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和 T细胞增殖 ,使 PRRSV感染仔猪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2001年06期 597-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疙瘩皮肤病病毒基因组测序完成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出台控制全球3大传染病“杀手”的研究计划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疹病毒疫苗株有抗肿瘤活性

    郭志儒

    2001年06期 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雏鸡在冷暴露下体内相关激素的动态变化

    杨焕民,胡仲明,李士泽,柳巨雄,于卫东

    12 0只 5日龄公雏鸡用以研究不同强度的冷暴露对雏鸡内分泌的影响。相关激素测定的结果表明 :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随冷暴露的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10± 1)℃环境下 ,T3 和 T4在血清中的含量波动范围较大 ,胰岛素和皮质醇波动范围较小 ;而在 (15± 1)℃环境下 ,T3 波动范围小 ,T4仅在冷暴露后 8h下降明显 ,胰岛素和皮质醇波动范围较大并出现 2次峰值

    2001年06期 600-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一种快速检测结核的新方法

    郭志儒

    2001年06期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快速关闭基因的新方法—RNAi

    郭志儒

    2001年06期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L-NAME对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王金勇,王小龙,向瑞平,孙卫东

    应用低温环境和日粮中添加三碘甲腺原氨酸 (3,3,5 - triiodothyronine,T3 )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 ,同时通过日粮添加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L- NAME,研究了抑制 NO的合成对肉鸡肺动脉压及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180羽AA肉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 (C)、试验组 (A、B) ,参试鸡 14日龄前按常规条件饲养。14日龄后 C组鸡按常规条件饲养 ,A、B组鸡舍温按每日 1~ 2℃逐步降至 12℃ ,同时日粮中添加 T3 1.5 m g/ kg以诱发腹水综合征。另外 ,B组肉鸡从 14日龄起在日粮中添加 10 0 mg/ kg L- NAME至试验结束。分别于 3、4、5、6周龄测定各组肉鸡肺动脉平均压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 PAP)、红细胞压积、右心全心比、血浆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水平并记录腹水综合征发病率。结果显示 :低温添加 T3 处理后 ,A、B组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增加 ,但 B组高于 A组 ;A、B组肉鸡 m PAP从 5周龄起高于 C组 (P<0 .0 5 ) ;A、B组右心全心比的升高分别在 6、5周龄时出现 ,B组右心全心比的升高比 A组提前 1周 ;B组肉鸡血浆 NO水平低于 A组 ,差异不显著 ;A、B组肉鸡血浆 ET- 1水平高于 C组 (P<0 .0 5 ) ;在 6周龄时 ,A组肉鸡心率明显降低 ,B组肉鸡心率明显升高。随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出现

    2001年06期 603-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BV147感染Vero细胞的超微结构

    遇秀玲,田克恭,蔺会云,吴娜,杨怡,汪宝珍

    应用电镜对 1997年本实验室从野外捕获的恒河猴分离的 BV147在 Vero细胞上的形态发生和增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新分离为 BV147是疱疹病毒属成员 ,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 ,在核内膜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而达到成熟 ,通过细胞的胞吐或膜系统排到细胞外。接毒后 18h病毒主要在核内 ,2 4h则可在核膜间隙、胞浆和细胞外见到大量成熟病毒颗粒

    2001年06期 606-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千里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安全性

    陈进军,王建华,周景明

    分别用 3种不同浓度乙醇进行醇提水沉法渗漉 ,制备了千里光原液。然后经高浓度乙醇法除去蛋白质、醇溶液调p H值法除去鞣质以及乙醚脱色等步骤进行除杂脱色 ,制备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对改良千里光注射液进行安全性检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试验 ,结果表明 ,用 78%乙醇提取、制备的改良千里光注射液对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体内抗感染作用显著 ,而且具有很好的澄明度和安全性

    2001年06期 608-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猪血浆中六茜素的HPLC测定及药代动力学

    李剑勇,张继瑜,赵荣材,徐忠赞,李金善

    采用 YWG- C1 8色谱分析柱 (4 .6 m m× 2 5 0 m m,5 μm) ,Waters TM486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 ,甲醇 -水 (4 0∶ 6 0 )为流动相 ,香草醛为内标 ;血液样品用乙醚提取纯化后进样 ,2 2 0 nm波长处检测 ,建立了反相 HPL C法检测猪血浆中六茜素 (pyroline,PL )含量的方法 ,同时对 PL静脉单次给药 (30 mg/ kg)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PL 在血液中的线性范围为 1.0~ 10 0 .0 mg/ L(r=0 .995 3) ,最低检测量 0 .1μg,最低检出质量浓度 2 .0 m g/ 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98.36 % ,精密度考察 PL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所得的 PL血药时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1.5 2 m in,T1 /2β=6 6 .0 5 min,AUC=880 .0 7m g/ (m in· L )。表明 PL单次给药后 ,在体内分布广泛而迅速 ,消除快。试验所建立的 HPL C检测法专属性高 ,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2001年06期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牛静注、肌注和内服吡喹酮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操继跃,刘恩勇,赵俊龙,李克斌,窦树龙

    6头成年健康黄牛按 10 mg/ kg剂量单次快速静注吡喹酮 ,另 6头成年健康黄牛根据交叉试验设计法按 10 mg/kg剂量单次肌注、30 mg/ kg剂量内服吡喹酮进行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喹酮原药的质量浓度 ,其检测限为 2 5μg/ L。房室模型分析表明 ,静注给药后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其分布半衰期 (t1 / 2α)、消除半衰期 (t1 / 2β)、表观分布容积 (Vd)、总体清除率 (Cl B)、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 .2 5± 0 .0 3)h、(1.2 8± 0 .2 0 ) h、(2 .11± 0 .38) L/ kg、(1.14± 0 .10 ) L/ (kg·h)和 (8.79± 0 .74) m g/ (L· h)。肌注的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 (t1 / 2 ka)、消除半衰期 (t1 / 2 ke)、药时曲线下面积 (AU C)、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 (Cmax)和生物利用度 (F)分别为 (0 .40± 0 .17) h、(4 .6 5± 0 .91) h、(6 .85± 1.0 2 ) mg/ (L· h)、(1.33±0 .5 2 ) h、(0 .83± 0 .0 8) mg/ L 和 77.93%。内服给药后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吸收不规则 ,其药动学参数 t1 / 2 ka、t1 / 2 ke、AU C、tmax、Cmax和 F分别为 (1.0 8± 0 .13) h、(6 .81± 1.2 6 ) h、(8.5 1± 1.78) mg/ (L· h)、(4 .33± 1.36 ) h、

    2001年06期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绵羊自然铅镉中毒骨骼损伤的X线特征

    宗瑞谦

    对自然铅镉中毒绵羊骨骼损伤的 X线特征及骨组织重金属元素的沉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重金属元素在骨骼中的高度蓄积 ,致使骨中 Ca、P代谢紊乱 ,重金属中毒呈现以骨质疏松为特征的骨营养不良。头颅、胸部及四肢 X线摄影检查显示 ,病羊骨骼主要病理变化是普遍性骨质疏松 ,牙齿磨灭不齐 ,四肢长骨密度减低 ,骨皮质变薄 ,骨髓腔增宽 ,骨小梁稀少 ,骨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羊 (P<0 .0 5 )

    2001年06期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促性腺激素对小鼠胚胎卵巢卵泡体外发育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的作用

    王海滨,李美铃,夏国良,吕忠显,郭勇,张建超

    利用小鼠胚胎卵巢无血清培养体系研究了 FSH、h CG对小鼠胚胎卵巢卵泡发育的作用。结果发现 ,(1) FSH处理组胚胎卵巢卵泡体外生长发育要优于 ITS对照组 ;体外培养 15 d后 ,FSH处理组胚胎卵巢睾酮分泌量显著增加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 ,FSH诱导胚胎卵巢分泌少量雌二醇。 (2 ) h CG对胚胎卵巢卵泡发育的作用是双相的。在培养早期 ,h CG处理组进入生长相的小卵泡显著多于 ITS对照组 ,相应地此时雌二醇水平较高 ;随着卵巢培养的继续 ,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 ,h CG处理组总卵泡数开始急剧下降 ,大量小卵泡闭缩退化 ;到培养结束时 ,处理组卵巢内小卵泡已所剩无几 ,但残存的生长卵泡卵母细胞平均直径仍显著大于 ITS对照组。此时伴随睾酮分泌量的增加 ,雌二醇的分泌量重新增加。 (3) FSH+h CG处理组卵泡发育类似 h CG处理组 ,体外培养 15 d后 ,FSH+h CG促进睾酮分泌 ,而雌二醇的分泌水平很低。结果提示 ,FSH虽然不是小鼠胚胎卵巢原始卵泡生长起始所必需 ,但对腔前卵泡的进一步发育及其雌二醇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雌二醇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发挥促卵泡体外发育和存活作用所必需的 ;h CG可促进卵泡提前生长发育 ,但后期加速胚胎卵巢小卵泡库的耗竭

    2001年06期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又有11种猪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被确认

    郭志儒

    2001年06期 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性别对杜洛克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

    金海国,张敏,朴英一

    通过建立不同模型 ,采用 MTDFREML程序 ,对韩国京畿道二川郡的某原种猪场的 34 43头鉴定的杜洛克猪的资料进行了性别对杜洛克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杜洛克猪主要经济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在公母猪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模型中同时考虑母体效应时得到的遗传力均低于没有考虑母体效应时的遗传力。同时 ,将性别作为固定效应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高于只考虑公猪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但低于只考虑母猪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2001年06期 62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猪冷冻附睾精子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钱云,师蔚群,钟声,丁家桐,王公金,刘红林

    研究了不同解冻温度 (39~ 41℃、5 8~ 6 0℃、6 9~ 71℃ )和解冻方式 (干解冻、湿解冻 )对猪冷冻附睾精子解冻后的活力、存活指数以及受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同一种解冻方式 ,经高温解冻的精液 ,虽然解冻后的活力较好 ,但活力却下降很快 ,精子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均不如低温解冻的精液。采用同一种解冻温度 ,湿解冻所需的解冻时间相对短 ,解冻后精子活力相对低 ,但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相应优于对应的干解冻试验组。经低温解冻的精子 ,受精能力最强 ,精子的受精能力与解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916 13,P=0 .0 10 3)。使用改良 TCM199培养液 ,猪受精卵和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能发育至早期桑椹胚

    2001年06期 624-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产生“绿色粪便”的转基因猪

    郭志儒

    2001年06期 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NA指纹图与生化标记分析对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的比较

    陈振文,李瑞生,王冬平,李吉庆,栾蓉晖,宋德光,任文陟

    采用 JL- 0 2多位点探针对来自北京和西安地区的 5个 BAL B/ c群、2个 BAL B/ c- nu/ nu群、4个 C57群、1个CBA/ N群和 1个 DBA/ 2群近交系小鼠进行了 DNA指纹图分析 ,并与常规生化标记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DNA指纹图的图带数均为 17~ 2 2条 ,具有良好的多态性。生化标记分析中 Hbb位点显示异常的 BAL B/ c及 BAL B/c- nu/ nu小鼠与其同群体正常小鼠的 DNA指纹图有较大差异 ,2个体之间的相似系数 (F)及共有带率 (X)均在 0 .8以下 ,完全相同 DNA指纹图的概率 (P)均在 1.3× 10 - 2以下 ;生化标记分析未见异常的群体内 ,DNA指纹图基本一致 ,P>2 .2× 10 - 1 。 DNA指纹图显示 ,不同单位的同一品系间存在一定差异 ,其 F及 X均在 0 .8以下 ,P<1.1× 10 - 3 。不同品系间 DNA指纹图的 F及 X相差较大 ,均在 0 .4以下 ,P=2 .7× 10 - 1 0。BAL B/ c群与 BAL B/ c- nu/ nu群间 DNA指纹图的 F和 X在 0 .6 5以下 ,P=3.8× 10 - 6。同一动物的基因组 DNA,经不同次实验所得出的 DNA指纹图基本一致。2种方法比较表明 ,DNA指纹图在动物遗传检测中比生化标记分析有较大的优势 ,它不但能确切地反映生化标记分析显示的异常动物的遗传变化 ,而且还检出了生化标记分析未能检出的动物遗传变异 ,因此更加灵敏。DNA指

    2001年06期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N-甲基-D,L-天冬氨酸(NMA)对育肥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许梓荣,卢建军,肖平

    以肥育猪为对象 ,探讨了日粮中添加 5 0 mg/ kg N-甲基 - D,L-天冬氨酸 (NMA)对其生长激素 (G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 NMA后 ,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 9.31% (P<0 .0 1) ;料重比降低了 7.16 % (P<0 .0 2 ) ;血清 GH含量提高了 92 .5 4% (P<0 .0 1) ;垂体 GH- m RNA水平提高了 15 3.0 3% (P<0 .0 1) ;下丘脑 c AMP水平降低了 2 1.89%(P<0 .0 1) ;腺垂体中 c AMP水平升高 88.5 7% (P<0 .0 5 )

    2001年06期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昌潍白猪内分泌腺的生长发育规律

    尹逊河,武道留,李保全,王树迎,葛丽

    系统研究了 1~ 8月龄昌潍白猪 (192头 )内分泌腺的性状指标 ,并由此得出了其内分泌腺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体重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肾上腺在 1~ 3、5~ 6月龄生长速度最快 (P<0 .0 1) ;甲状腺在 1~ 8月龄有 2个生长高峰期 ,即 4月龄和 6月龄 ;胸腺的生长高峰期集中于 3~ 4月龄 (P<0 .0 1) ,颈部胸腺在 1~ 3月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胸部胸腺 ,胸部胸腺左侧生长发育明显快于右侧 ;脑垂体在 2~ 6月龄生长速度较快。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脑垂体随体重变化的回归方程分别是 :y=0 .0 199x+0 .80 16 (r=0 .975 9,P<0 .0 1) ;y=0 .16 34 x+1.2 86 8(r=0 .976 1,P<0 .0 1) ;y=1.76 0 8x+2 6 .995 0 (r=0 .946 2 ,P<0 .0 1) ;y=0 .0 0 2 4x+0 .0 6 2 0 (r=0 .90 83,P<0 .0 1)。

    2001年06期 634-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兽疫局简史

    郭志儒

    2001年06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噬菌体肽库及其在抗原表位识别中的应用

    刘文博

    2001年06期 637-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兽医学报》2001年第21卷总目次

    2001年06期 640-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