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贻海,陈溥言
对 2 4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 S1基因 5′端 (含 HVR 和 HVR )和 N基因 3′端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 ,通过与公开的其他毒株序列间的比较和分析 ,对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4个分离毒株分属于美洲、亚洲和欧洲 3个基因群。其中一些毒株形成一相对独立的亚洲基因群 ,提示 IBV在亚洲已存在相当长时间 ;另一些毒株则可能来源于欧洲和美洲或来源于不同毒株 (包括疫苗株 )基因间的重组
2003年05期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夏平安,刘维全,江禹,李晓艳,殷震
从孵化 36 h的蝇蛆中提取基因组 DNA,用限制性内切酶 Bcl 随机酶切 ,回收 10~ 2 3kb的酶切 DNA片段 ,通过匹配粘性末端与磷酸化的 EMBL3Bam H 酶切载体臂连接 ,在体外经包装系统包装成活的重组噬菌体 ,成功地构建了家蝇基因组文库。重组噬菌体转染 KW2 51 宿主菌 ,测定文库效价为 5× 10 4 pfu/m L
2003年05期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秀丽,崔言顺,张秀美,黄兵,崔治中
采用 vero细胞增殖的 IBDV抗原建立了间接 EL ISA,用于定量检测 IBDV抗体。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 ,确立了该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诊断试剂盒 ,并对盒内各组分的性状、保存、质量控制以及诊断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符合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保存期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研制的试剂盒在 - 2 0℃保存至 6个月时各项性能都很好。该试剂盒与进口试剂盒对同样血清样品检测 ,符合率为86 .7%。间接 EL ISA试剂盒与琼扩试验的符合率为 92 .5 %。该试剂盒可对大量血清样品进行检测 ,操作简单方便、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 ,更适合于大型鸡场 IBD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及现地疫病诊断等需要。
2003年05期 424-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胜旺,潘蔚绮,孔宪刚,李广兴,夏春
将编码鸡白细胞介素 - 18(interleukin- 18,IL- 18)成熟蛋白的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 PROEXTMHT中 ,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确证性序列测定。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DH5α并用 IPTG于 37℃诱导培养。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30 %。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表达的鸡 IL-18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30 0 0。包涵体被 6 mol/ L 盐酸胍裂解后 ,通过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用所获得的重组鸡 IL- 18融合蛋白及其纯化产物经 3次肌肉注射豚鼠 ,制备豚鼠抗鸡 IL- 18多克隆抗血清 ,并用琼脂扩散试验多克隆抗血清进行了证明。本试验成功的原核表达、纯化了鸡 IL- 18融合蛋白 ,并制备了抗鸡 IL- 18多克隆抗血清 ,为下一阶段关于鸡 IL - 18重组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05期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郑敏,金宁一,张洪勇,李昌,尹革芬
通过 RT- PCR方法从用 PHA和 L PS刺激的猪脾脏细胞中扩增出猪白细胞介素 18(p IL - 18)成熟蛋白基因的c DNA,克隆到 T载体 p UCm- T后 ,序列测定表明 ,p IL- 18成熟蛋白基因核苷酸长度为 4 74 bp,编码 15 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 ET- 2 8a构建重组质粒 p ETIL 18m,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DE3) ,并用 IPTG诱导。重组菌菌体裂解物 SDS- 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190 0 0的重组蛋白 ,免疫印迹法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与人 IL- 18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003年05期 430-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何永强,盛祖恬,杜青云,倪征
用 EL ISA叠加试验 ,对 5株具有 EL ISA反应特性的抗猪口蹄疫病毒 (FMDV)单克隆抗体 (Mc Ab- A6、F9、G17、G5 2、S2 5 )的抗原识别位点进行检测。抗体反应增值结果表明 ,5株单抗分别针对 4个不同抗原位点 ,Mc Ab- G17、G5 2、S2 5识别的位点各不相同 ,其中 Mc Ab- G7、G5 2识别的位点有部分重叠 ,Mc Ab- A6、F9识别同一位点 ,位于 G17、G5 2位点的重叠区内。
2003年05期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吕建强,陈焕春,赵俊龙,何启盖
根据 Bergeron等报道的猪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 ,在下游引物中引入 Bgl 酶切位点以便于构建表达载体。利用 PCR技术扩增得到 NS1 全基因 ,将其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 ,进而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 Fast- NS1 ,在 DH1 0 Bac大肠杆菌中与改造过的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 NPV )基因组 (Bacmid)发生同源重组 ,获得重组穿梭载体 Bacmid- NS1 ,经脂质体介导转染 Sf9细胞后 ,得到重组杆状病毒 (Ac NPV- NS1 )。SDS- PAGE、Western-blotting分析可见大小约为 84 0 0 0的特异性带 ,表明 NS1 蛋白在杆状病毒 Bac- To- Bac表达系统中成功地实现了表达 ,从而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创造了条件。
2003年05期 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连想,毕英佐,曹永长
从 6株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SIV)中提取 RNA,用 RT- PCR法扩增了其 HA基因的部分 c DNA片段 ,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并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 ,扩增的 6株 SIV HA部分基因长度均为 10 0 5个核苷酸 ,共编码 33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98.2 %~ 10 0 %之间。HA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美国及欧洲分离的经典 H1亚型毒株相近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 95 %以上 ,同属 H1亚型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6个 SIV分离株均属于经典 H1亚型 ,与欧洲类禽 SIV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其 HA1、HA2之间切割位点序列均为 PSIQSR↓ G,从分子水平推论 ,均属于非高致病力毒株 ;其 HA2氨基端的 14个氨基酸残基均为 GL FGAIAG-FIEGGW,且高度保守。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证实经典 H1亚型 SIV毒株在广东多个猪场猪群存在。
2003年05期 438-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峰,王先炜,姜平
上海地区 6个规模化猪场断奶后仔猪出现全身消耗性综合征 ,剖检的 18头病仔猪都表现肺脏严重病变和淋巴结肿大出血。分别设计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N蛋白和 2型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 2 )部分基因的特异性 PCR引物 ,通过 RT- PCR和 PCR技术从患病猪肺脏组织均扩增出 PRRSV和 PCV- 2的特异基因片段。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 ,证实上海地区出现PRRSV和 PCV- 2的混合感染
2003年05期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刘忠华,钟翎,贺星亮,徐耀基,黄韧
通过分析比较犬细小病毒 (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基因序列 ,设计了 3条引物并组成 2对引物 ,对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进行了半嵌套式 PCR扩增。第 1轮 PCR扩增的结果为 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有相同的目的片段(5 85 bp) ;第 2轮 PCR扩增的结果为 CPV强毒株有 375 bp目的片段 ,而 CPV弱毒疫苗株没有 375 bp目的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和酶切分析 ,结果证明 PCR产物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高度特异和敏感的 ,可用于弱毒疫苗毒株与强毒株的鉴定
2003年05期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严维巍,崔治中,王永坤
应用 RT- PCR技术扩增编码兔出血症病毒 (rabbit hem 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 WX84株衣壳蛋白 VP6 0基因 ,将 PCR产物按相应的阅读框架克隆到表达性载体 p GEX- 6 P- 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基因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 BL2 1株 ,在 1.0 m mol/ L IPTG和 37℃的条件下诱导 ,VP6 0 - GST基因融合蛋白获了高效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 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的 870 0 0相符。将表达产物经电泳切胶回收目的条带后免疫小鼠 ,所得抗血清应用间接 EL ISA检测 ,与 RHDV病毒粒子呈阳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中表达的 RHDV VP6 0融合蛋白在抗原性上与天然衣壳蛋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2003年05期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黄瑜,程龙飞,李文杨,苏敬良,彭春香,庄向生,郭玉璞
为寻求一种检测鸭出血症病毒 (duck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DHDV)快速、敏感、实用的方法 ,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并测定了一抗 (兔抗鸭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 )、二抗 (FITC标记的羊抗兔 Ig G)的最佳使用浓度及最佳感作时间分别为 1∶ 2 0、6 0 m in和 1∶ 10 0、6 0 min。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 DHDV于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复制动态 ,结果表明 ,接毒后 36~ 6 0 h为 DHDV大量复制期 ;6 0~ 12 0 h为 DHDV从核膜以出芽方式进入胞浆中成熟的阶段 ;12 0~ 14 4 h为大量 DHDV自胞浆中释放至胞外阶段。该方法快速、特异 ,可用于该病的实验室诊断。
2003年05期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兴龙,涂长春,徐兴然,张茂林,张青婵,李作生
从 BL 2 1(DE3) E.coli菌株中以 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了与 T7RNA多聚酶 (T7RNA polymerase,T7pol)基因大小一致的 DNA片断。将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克隆到 p GEM- T载体中 ,经酶切鉴定和 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得到了正确的 T7pol基因。将 T7pol基因亚克隆入 p ET- 2 8b(+)中 ,构建得到原核表达质粒 p ET2 8T7。该质粒的 BL 2 1(DE3) p L ys S转化菌在 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约 9880 0的蛋白 ,这与 T7pol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将该质粒转化DH5 α、JM10 9、HB10 1、BL2 1(DE3)和 BL2 1(DE3) p L ys S等 5种不同的宿主菌 ,仅有转化 T7pol酶活性受到抑制的宿主菌 BL2 1(DE3) p L ys S才能得到转化子 ,而其余 4种 T7T7pol酶活性不受抑制的 E.coli宿主菌不能得到转化子。p ET2 8T7原核表达质粒这种仅能在 T7pol酶活性受到抑制的宿主菌中才能存活的现象说明本试验所克隆的 T7pol基因能正确表达出具有 RNA转录酶活性的蛋白
2003年05期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凤,孙哲,丛彦龙,秦泽荣,钱爱东,何昭阳,刘尚高
采用 MRS选择培养基从健康成年鸡的消化道中筛选出 1株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late synthase,Thy A)基因缺陷型的嗜酸乳杆菌受体菌 ,通过对其进行生化性质比较进行鉴定 ,确定为 Thy A基因缺陷型的嗜酸乳杆菌 ,并命名为L a S10 7,这为下一步构建以 Thy A基因为选择压力的共生乳酸菌非抗性载体表达系统及畜禽保护性抗原基因在此非抗性载体中的表达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3年05期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国富,谷长勤,胡薛英,周诗其,宋念华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2003年05期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马有智,方维焕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猪链球菌 2型 (Streptococcus suistype 2 ) JX0 2菌株进行 PCR扩增 ,将扩增到的溶血素基因克隆到 p MD18- T质粒载体中 ,经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 ,扩增的 JX0 2株溶血素基因长度为 14 94 bp,与 P1/ 7株和 U S-1933株等进行序列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为 10 0 %和 99.7%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10 0 %和 99.8%。
2003年05期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储卫华,陆承平
根据已报道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了 1对可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 893bp的引物 ,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 PCR方法。脱脂奶平板产溶蛋白圈的 10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株以及 ATCC796 6检测均为阳性 ,检测的灵敏度可达 2 .0× 10 - 3g/ L的模板 DNA。表明 PCR法在分子水平快速、特异检测嗜水气单胞菌丝氨酸蛋白酶并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
2003年05期 46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陈茂发,杨珊,林淑贞,蔡焕生2003年05期 46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3年05期 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宏轩,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刘明远
以在 E.coli高效表达的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 CP15 /6 0为抗原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的山羊抗鼠 Ig G为二抗 ,建立了检测微小隐孢子虫抗体的间接 EL ISA方法。经检测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为 1μg/孔纯化的E.coli表达的 CP15 /6 0抗原包被酶标板 ,用 10 %的兔血清进行封闭 ,以正常 E.coli裂解上清液稀释待检血清。结果表明应用 CP15 /6 0重组蛋白作为诊断 C.parvum抗原具有特异性高、抗原易纯化和成本低等特点。
2003年05期 467-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聂奎,汤明,鲁智,曾政,王一富,李晓彬,周泽萱
通过测定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 tenella)感染鸡的盲肠、肝脏、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XH- Px)及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 ,研究雏鸡感染球虫后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和抗自由基反应。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E.tenella后 ,盲肠、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 L PO含量在感染后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升高 ,T- SOD、Mn- SOD、Cu、Zn- SOD、GSH- Px和 CAT活性水平不同程度下降。试验结果说明在 E.tenella感染后 ,鸡体内的氧自由基生成反应加剧 ,氧自由基参与了球虫的致病过程。
2003年05期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魏建忠,李培英,何长生,朱启运,谢建国
对安徽省某鸡场 2 0 0份粪样采用金胺 -酚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结果表明 ,肉鸡感染率为19.4 % (35 / 180 ) ,肉种鸡感染率为 2 0 .0 % (4/ 2 0 )。所获虫体经鉴定为火鸡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经卡方检验 ,肉鸡和肉种鸡隐孢子虫感染率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2003年05期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彭克美,冯悦平,何文波,刘华珍,唐文花
采用 HRP和免疫组织化学 SABC结合法 ,在脊髓的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单侧引入 HRP,逆行追踪了北京鸭、麻鸭、鸽子和鹌鹑 ,对中脑至脊髓传导通路的起始部位和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脑干冰冻切片 ,DAB显色。结果发现大量标记细胞分布在中脑对侧的红核、双侧的 Cajal中介核、中央灰质和 EW核内。此外 ,还发现一些标记细胞分布在中脑中缝核和双侧的中脑网状结构。而在顶盖内 ,没有任何部位出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 :禽类除具有红核脊髓束外 ,还存在着 Cajal中介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 ,EW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以及中缝核和网状结构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 ,而不存在与哺乳类相似的顶盖脊髓通路。 SABC法研究结果表明 :中脑的红核脊髓束和中缝核脊髓束的起始神经元是 5 -羟色胺 (5 - HT)能神经元。部分网状脊髓束的起始神经元也是 5 - HT能神经元。
2003年05期 474-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肖传斌,梁宏德,李奎
24例山羊肺经肺实质和肺胸膜下注射 30 %普鲁士蓝氯仿溶液 ,剖查其器官内淋巴管及淋巴流向。结果表明 ,山羊肺的器官内淋巴管有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 2种。左肺尖叶淋巴管注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 ,左肺心叶淋巴管注入左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 ,左肺膈叶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和纵隔后淋巴结 ;右肺尖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前淋巴结 ,右肺心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 ,右肺膈叶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和纵隔后淋巴结 ,右肺副叶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和纵隔后淋巴结。
2003年05期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松华,林锋强
分别将人参皂甙 Rb1(人参主要成分之一 )以及氢氧化铝胶作为佐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抗原混合免疫豚鼠 ,观察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变化 ;并用 Rb1和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混合免疫奶牛 ,观察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变化 ,以及血液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 A(Con A)、美洲商陆 (PW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刺激下的体外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 ,Rb1和抗原混合物免疫动物后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Rb1组豚鼠血清抗体滴度比对照组和氢氧化铝胶佐剂组滴度增加快 ,幅度显著增高 ;Rb1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比对照组奶牛显著增加 ,Con A、PW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诱导的血液淋巴细胞体外细胞增殖反应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因此 ,Rb1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佐剂
2003年05期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刘健华,梁礼成,金久善
为阐明缺氧、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与肉鸡腹水综合征 (ascites syndrome,AS)之间的关系 ,比较了正常肉鸡、亚临床腹水鸡和腹水鸡的右心室平均压 (m RVP)、平均肺动脉压 (m PAP)、心电图 导联 S波幅 (L ead S)、红细胞压积(HCT)、动脉血血氧饱和度 (Sa O2 )、心率 (HR)和右心肥大指数 (RV/ TV)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在 AS的发展过程中 ,m RVP、m PAP、L ead S、HCT和 RV/ TV逐渐升高 ,HR和 Sa O2 逐渐下降 ;各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性都很高 (P<0 .0 0 1) ;HCT发生变化较其他指标早。此外 ,亚临床腹水鸡的左心室和体质量的比值 (L V/BW)及全心室和体质量的比值 (TV/ BW)最高 ,与腹水鸡的 L V/ BW值差异显著 (P<0 .0 5 ) ;正常鸡的 TV/ BW最低 ,与亚临床腹水鸡的差异显著 (P<0 .0 5 )。结果说明肺动脉压升高与机体慢性缺氧有关 ,且是造成右心肥大衰竭和 AS的原因 ;AS发展早期肉鸡心脏功能是代偿性增加的 ;m RVP、m PAP、L ead S、HCT和 Sa O2 可作为早期诊断、预测AS的指标。
2003年05期 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3年05期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东海,郭定宗,杨世锦,李家奎
以高效液相色谱 (HPL C)法建立了猪、羊、鸡肝组织中西维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 ODS色谱柱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甲醇 /水 (6 5 / 35 )为流动相 ,2 2 2 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西维因对照品溶液的最低检测限为 0 .1mg/ L,线性范围为 0 .1~ 2 0 mg/ L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y=- 2 2 4 5 9.83+45 4 6 84 .31x,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样品以乙腈提取 ,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和正已烷 ,过滤后去除杂质 ,乙腈层在 4 5~ 5 0℃下水浴氮气吹干 ,残渣用甲醇溶解后 ,进样分析。平均回收率均大于 80 % ,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 10 %。符合药物残留痕量分析要求。本方法简便 ,并有很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灵敏度。
2003年05期 487-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3年05期 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白希,白朝勇,单玉萍,岳学民,詹国英,吴玄光,詹耀明,钟奋军,林景坤,黎建荣
为了探索特异性免疫学诊断方法对鸡骨型白血病 (OP)的检测效果 ,用双盲法分批采样同时进行羽髓琼脂扩散试验和胫骨 X线摄片检查对比 ,共检 834只鸡 (433羽属天然自发 OP鸡群 ,4 0 1羽属人工诱发实验鸡群 )。结果羽髓琼扩试验的 OP阳性检出率为 3.4 8% (2 9/ 834) ,阳性病理符合率为 75 .86 % (2 2 / 2 9) ,阳性误诊 (假阳性 )率 2 4 .13% (7/2 9) ,阴性误诊 (假阴性 )率 36 .15 % (2 91/ 80 5 )。而 X线摄片检查的 OP阳性检出率为 38.37% (32 0 / 834)。 X线阳性完全可获病理组织学证实 ,不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把禽白血病羽髓琼扩试验试用于检测鸡骨型白血病尚属初次报道 ,其阳性检出率低而误诊率高 ,尚不宜作 OP检测手段。放射摄片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而误诊率低 ,可快速诊断 ,故适用于 OP检疫
2003年05期 490-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春善,姜俊芳,张映,王文魁,李国红
选用 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 5 0 4只 ,随机分为 9组 ,每组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14只鸡 (公母比为 1∶ 1) ,采用 3× 3(Fe× 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 Fe(0、30、6 0 mg/ kg)和 VA(75 0、15 0 0、2 70 0 IU/ kg)对不同生长阶段 (0~ 4周和 5~ 7周 )肉仔鸡体内相关血液理化指标 :血红蛋白 (Hb)含量、红细胞计数 (RCC)、红细胞压积 (PCV)、血沉 (ESR)的影响。结果表明 :1日粮铁添加水平对 0~ 4周肉仔鸡血液的 Hb含量 ,RCC,PCV和 ESR值影响均显著 (P<0 .0 5 ) ,5~ 7周时仅对 RCC值影响显著 (P<0 .0 5 )。 2日粮 VA添加水平对前后期 Hb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P>0 .0 5 ) ,对前后期 RCC值影响均显著 (P<0 .0 1) ,对后期 PCV值影响显著 (P<0 .0 5 ) ,对前期 ESR值影响显著(P<0 .0 5 ) ,VA显著影响肉仔鸡体内铁状况血液指标。3交互作用对前后期 Hb含量、前期 RCC、后期 PCV、前期 ESR值影响均显著 (P<0 .0 5 )。 Fe(0 m g/ kg)× VA(70 5 IU/ kg)组前后期产生的 Hb含量和前期 RCC均低于正常范围 ,机体处于贫血状态。 4 Fe和 VA互作有助于改善血液 Hb含量和 RCC值
2003年05期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庆国,李建军,杨建允,邝丽环
为探索小动物临床角膜移植的方法 ,选用 6只临床健康的本地幼犬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显示 ,植片与植床良好吻合是保证植片透明和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犬尤其需要确实可靠而且容易控制时间的麻醉。此外 ,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还与术后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前者通过术前严格的无菌准备和术中细致的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预防 ,后者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角膜植片得以减轻或避免。
2003年05期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滕春波,徐立滨,李世杰,杨增明
环氧合酶 (cyclooxygenase,Cox)是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 ,而前列腺素在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采用 RT- PCR方法对环氧合酶 - 1(Cox- 1)及环氧合酶 - 2 (Cox- 2 )在早期妊娠兔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了半定量研究和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Cox- 1在早期妊娠兔子宫内膜中表达较平稳 ,呈组成型表达 ;在早期胚胎中各个时期均可以检测到 Cox- 1m RNA,表明它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作用。 Cox- 2在早期妊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有很大差异 ,妊娠第 1天表达水平较高 ,从第 2天开始表达下降 ,到第 6天表达又明显增加 ,第 8天达到最高。 Cox- 2在囊胚之前的各个时期胚胎均未检测到 ,而在扩展胚泡和孵出胚泡中表达 ,Cox- 2的时期特异性表达可能与兔胚泡孵出及胚胎着床等过程相关。
2003年05期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周虚,高志花,安铁洙
在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卵泡形态的基础上 ,建立了结合台盼蓝染色和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的一种评价卵泡活力的新方法 ,可对培养前后的卵泡活力进行准确鉴别 ,为客观评价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003年05期 50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3年05期 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荣显,相文华2003年05期 50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谭建华,马兴元,朱平,孙曼霁2003年05期 512-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韦进钟,林辉环2003年05期 517-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