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立克氏病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张鑫宇,秦爱建,金文杰,刘岳龙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 ,提取总 RNA,经 RT- PCR扩增出由 MDV编码的病毒类白细胞介素 - 8( v IL- 8)基因 ,,并将其克隆进 p 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进行分析。将 v IL- 8基因片段插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3中 ,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经 IPTG诱导 ,结果获得了重组 v IL - 8- 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活性分析表明 ,v IL- 8基因重组产物具有趋化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性。提示 ,MDV在致瘤过程中 ,v IL- 8能吸引易感细胞促进病毒感染 ,并可能参与肿瘤的扩散和发展。

    2003年06期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用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口蹄疫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

    刘光清,刘在新,谢庆阁

    应用 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口蹄疫病毒 ( FMDV) OH99株基因组 3′端真实序列。测序结果表明 ,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 15 0 0 nt,包括 3D基因部分序列、3′端非编码区 ( Non- Coding Region,NCR)和 Poly( A)尾巴 ,其中 3′NCR位于终止密码子 TAA之后 ,长 93nt,Poly( A)尾序列至少含有 5 6个 A。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 ,结果显示 ,OH99株与 OTY TW/ 97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 ,为 91.4 % ,而与 O1K、CHINA99、A12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 ,其同源性分别为 6 8.1%、71.0 %、70 .2 %。 3′NCR的末端存在保守性较高的基序 :CCCTCAGATG,TTTTCCC-CGCTTCCT。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 FMDV基因组的功能、构建 OH99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2003年06期 524-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意大利发现新型疯牛病病例

    郭志儒

    2003年06期 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DNA疫苗诱导对新城疫病毒的免疫保护

    方维焕,梁雪芽,李建荣

    探讨了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新城疫病毒 DNA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可行性。将含新城疫病毒 ( NDV) F4 8E9株融合蛋白 ( 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F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ZJ111株 ( ZJ111/ pc D-NA3- F菌株 ) ,以 10 8CFU进行首免 ,2周后二免 ,二免后 4周攻击强毒株 F4 8E9,观察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同时设只含空载体 pc DNA3的 ZJ111/ pc DNA3菌株对照及口服 PBS对照。结果表明 :重组 ZJ111/ pc DNA3- F菌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对强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达 6 4 .7%。重组 ZJ111/ pc DNA3- F菌株不仅能诱导雏鸡产生 NDV EL ISA抗体 ,而且诱导产生的法氏囊 B淋巴细胞和胸腺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 ZJ111/ pc DNA3对照组。这些结果提示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不仅可直接将 NDV F基因呈递给鸡体细胞进行表达 ,产生抗 NDV的体液免疫 ,而且还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2003年06期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猪红细胞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免疫的佐剂效应

    陈德坤,穆杨,郑增忍,雷利辉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A组、对照 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C组、对照 D组 ) ,以β-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 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 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 NDV F4 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 d攻击 A组和 B组鸡、39d攻击 C组和 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 D组比较 ,试验 C组的 ND抗体提前 4 d达到 2 4 .8,并且试验 C组 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 D组 ( P<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 A组雏鸡体内 ND抗体变化和对照 B组相似 ,但试验 A组雏鸡外周血 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B组 ( P<0 .0 1或 P<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 A组鸡死亡率为 33% ,对照 B组鸡死亡率为6 3% ;试验 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 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 ,猪红细胞 CD5 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2003年06期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蚀斑纯化及影响蚀斑形成的主要因素

    梁荣,曹殿军,阎丽辉,刘培欣,陈杰,邓明俊,李健强,段明星

    从西北地区 1979~ 1999年发生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和收集的 15株新城疫病毒 ( NDV) ,经蚀斑纯化 ,共得到 11个克隆毒株 ;对其进行了蚀斑形成能力的测定 ,证明蚀斑形成能力与毒力成正比 ;探讨了温度对蚀斑形成能力的影响 ,证明 NDV蚀斑形成能力在 4 1℃比 37℃强 ,表现为蚀斑出现早、蚀斑大、蚀斑形成单位 ( PFU)高 ,同时在 4 1℃时细胞生长状况良好 ,不易污染 ,故认为在 4 1℃进行 NDV的蚀斑纯化值得推荐。

    2003年06期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刘建柱,崔玉东,李鹏,王志强,石星明,朴范泽

    根据猪瘟病毒 ( CSFV)、猪细小病毒 ( 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 ( PRV) 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 ,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 E2基因、PPV的 VP2基因和 PRV的 g 基因序列互补的 3对引物。用这 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 PRV的 DNA模板及 CSFV反转录后的 c DNA模板进行多重 PCR扩增和多重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结果同时得到 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 2 88bp( CSFV)、5 75 bp( PPV)和 70 0 bp( PRV)特异性条带 ;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多重 PCR可以检测到 14 .5 ng/ L 的 CSFV、2 7.1pg/ L 的 PPV、31.4 ng/ L 的 PRV的核酸模板

    2003年06期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的分离鉴定

    范伟兴,胡敬东,吴加强,袁秀芳,张志,刘文强,陈溥言,赵宏坤

    从山东省某些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多株病毒 ,对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分离毒株在兔肾原代细胞 ( RK)上和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上连传 5代 ,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 ,再接种于 RK- 13细胞、BHK- 2 1细胞、Vero细胞、PK15细胞和 14 3TK- 细胞 ,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 ;在 RK- 13细胞上的 TCID50 为10 - 6 .52 / 0 .1m L ;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病毒粒子 ;对氯仿、乙醚敏感 ,5 6℃ 30 m in灭活 ;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 ;病毒接种于家兔和小鼠 ,均出现典型伪狂犬病症状与病变 ;提取所分离病毒的 DNA作为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 ,以 PCR方法可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 g D基因中 2 72~ 5 34nt之间 2 6 2 bp长的特异性片段。上述结果证明 ,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并将其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鲁 A株

    2003年06期 538-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60)Coγ射线对高免卵黄液中AE病毒的灭活

    古少鹏,郑明学,柴桂珍,韩克光,马海利

    用不同剂量、剂量率的 6 0 Coγ射线 ,对人工污染一定量的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 ( AEV)的高免卵黄液进行辐照 ,研究了其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和对卵黄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6 0 Coγ射线辐照 ,可以灭活高免卵黄液中的 AEV,且随辐照剂量、剂量率的增大 ,灭活率也增高 ;AEV在卵黄液中的 D1 0 值为 6 .6 1~ 7.0 6 k Gy;9.2 k Gy以上的辐照剂量 ,可以将高免卵黄液中的 AEV完全灭活 ,且不影响抗体效价

    2003年06期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MTT比色法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中的应用

    崔言顺,马秀丽,张秀美,黄兵

    应用 MTT比色法检测了病料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 ,并对病料中加入法氏囊提取液、鸡胚浸出液 2种成分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MTT比色法简便、快速、可靠 ,能很好地反映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

    2003年06期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鸭的类似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王金勇,周继勇,陈吉刚,张中华,腾巧泱

    通过 RT- PCR和 DNA测序技术 ,克隆和测定了绍兴麻鸭的一种类似鸡白细胞介素 2 ( IL- 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并构建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子模型。结果显示 ,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 IL - 2基因的核苷酸长度由 74 8个碱基组成 ,编码产物为由 14 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编码产物中含有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 IL- 2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产物 ,与鸡和火鸡 IL- 2的一致性分别为 71.4 %~ 72 .1%和 5 5 .0 %~ 5 7.9% ,与哺乳类等动物 IL- 2的一致性分别为 2 2 .1%~ 2 8.8%和 14 .3%~ 17.1%。对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 IL- 2基因蛋白编码产物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其编码产物与鸡和火鸡 IL- 2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 IL- 2基因编码产物的三维结构 ,预测由 4个α-螺旋结构和 2个β折叠组成。这些研究结果预示 ,鸭的类似于鸡 IL - 2基因编码产物 ,在生物学功能上与哺乳动物和其他禽类具有很大的差异。

    2003年06期 545-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波尔山羊“猝死病”病原学研究

    朱瑞良,牛钟相,崔治中,岳新敏,王玉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毒物检测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 ,对山东省引进的波尔山羊“猝死病”发病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证明 ,本病是由凝结芽孢杆菌 ( Bacillus coagulans)和克雷伯氏杆菌肺炎亚种 ( K lebsiellapneumoniae)协同感染所致 ,并通过研制成的二联灭活菌苗 ,有效地控制了波尔山羊“猝死病”的发生。

    2003年06期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 C突变株转移载体pSKPG的构建

    徐晓娟,何启盖,陈焕春,徐高原

    通过 PCR方法克隆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 oniae)武汉株完整的 apx C基因和部分apx A基因约 3.4 kb。将该 DNA片段克隆到载体 p Bluescript SK( + )中得到质粒 p SKPP,并进一步将 gfp基因插入到 apx C基因的 Xba1 位点处 ,构建了 apx C基因插入失活的转移载体 p SKPG,从而为构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 C菌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06期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种方法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比较

    张喜悦,王君玮,高云航,何昭阳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牛结核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 Dot- IGSS)和 EL ISA 3种方法 ,同时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4 98头份牛血清。结果发现 ,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 ( 2 8.3% ) ,Dot- IGSS居中 ( 2 7.3% ) ,EL ISA最低 ( 17.2 % ) ;变态反应与 Dot- IGSS和 EL ISA的符合率较差 ,而 EL ISA和 Dot- IGSS具有较好的符合率 ;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 ,仍然检出了部分 Dot- IGSS和 EL ISA阳性牛。由此认为 ,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 ,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 ,会更有利于结核污染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2003年06期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动力学

    王芳,焦新安,刘文博,孟书霞,张如宽,刘秀梵

    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X4 5 5 0 ( p YAGFP)给 BAL B/c小鼠尾静脉注射和口服 ,对小鼠脏器进行细菌计数 ,并用间接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抗细菌的抗体。结果表明 ,静脉注射重组菌的小鼠在肝脏、脾脏中重组菌数量有 2个峰值 ,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少 ,而血清中抗体效价越来越高 ,可以初步推断 ,肝脏、脾脏中的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呈一定的相关性 ;口服重组菌的小鼠 ,在各脏器中重组菌的数量呈现正态分布的变化趋势 ,其中派伊尔结 ( Peyer′s patches,PPs)中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呈一定的相关性 ,而脾脏、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无关。

    2003年06期 557-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克隆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李海燕,辛晓光,于康震,杨焕良,李雁冰,赵朴,毕英佐

    以有限稀释克隆法对 2 9株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 ( SIV)不同地区分离株进行纯化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8株对鸡呈现中等致病力 ,2 1株对鸡呈现低致病力。不同地区 SIV分离株 (第 5代 )的 EID50 差异较大 ,以安徽分离株最高 ,为 10 - 1 0 .77/ 0 .2 m L,其他毒株在 10 - 5.5~ 10 - 1 0 .56 / 0 .2 m L 之间。黑龙江省分离株和浙江省分离株的L D50 高达 10 - 2 .84 / 0 .1m L ,其他分离株在 10 - 1 .1 7~ 10 - 2 .56 / 0 .1m L之间。经鸡胚分离传代后 ,SIV分离株均能凝集0 .7%人“O”型血、绵羊、兔、豚鼠、小鼠、大鼠及鸡的红细胞 ,其红细胞凝集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马、牛、驴、猪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上。大部分 SIV分离株为热不稳定型 ,部分毒株表现为中等热稳定型和热稳定型。从其抗原特性看 ,大部分 SIV分离株表现为亲和相 ,对 AIV参考毒株 DKUK6 3和 SIV参考毒株 SWTN77表现出较高的 HI滴度 ;部分分离株经鸡胚传代后 ,出现了相别的变异。

    2003年06期 560-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科学家参考黑猩猩基因发现人类某些特有疾病源自基因变异

    张学明

    2003年06期 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病毒立即早期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对SV_(40)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赵凤云,涂长春,张玉静,欧阳红生

    用多次 PCR方法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立即早期蛋白 ( imm ediate early protein,IE180 )基因进行部分缺失 ,测序证实缺失序列正确后 ,构建了 IE180基因部分缺失突变体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 P1 P2 、pc P1 P3P2 、pc P6 P2 。将这些真核表达载体与带有 SV4 0 早期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 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的 p CAT3- control载体质粒混合后 ,用质脂体介导的方法 ,共转染 Hela细胞。通过 CAT的 EL ISA方法检测瞬时表达结果表明 :突变体 P1 P2 和 P1 P3P2 对 SV4 0 启动子具有较强的激活能力 ,而 P6 P2 则对 SV4 0 启动子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3年06期 564-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唐雨德,陆承平

    在体外将猪带绦虫虫卵孵化为有活力的六钩蚴。采用商品化试剂盒抽提六钩蚴总 RNA、m RNA,反转录为双链c DNA,再加 Eco R Adapter。在去除小片段后 ,dsc DNA与 λgt11噬菌体 DNA连接 ,经蛋白包装 ,构建了猪带绦虫六钩蚴λgt11c DNA文库。该文库效价为 3.5× 10 9pfu/ m L ,重组 DNA片段大小为 0 .5~ 3.2 kb,平均为 1.6 kb,蓝白斑比 1∶ 9。用抗体探针对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 ,在消除非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筛选约 10 6 重组子 ,共得到 118株强阳性克隆 ;应用 PCR鉴定上述部分阳性克隆 ,均扩增到 0 .5 kb以上的片段。结果显示 ,构建的文库合格 ,含六钩蚴所有抗原基因 ,可用于六钩蚴 c DNA克隆的筛选 ;用免疫学与 PCR联合筛选 c DNA文库 ,可消除假阳性

    2003年06期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Nested PCR检测微量隐孢子虫卵囊

    严若峰,周金林,李培英

    根据隐孢子虫 18S r DNA序列 ,设计出隐孢子虫属和鼠隐孢子虫种的特异性引物 ,进行 PCR和 Nested PCR反应 ,先后分别扩增出 1条 5 4 0 bp和 1条 2 5 0 bp的条带。研究表明 ,Nested 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Nested PCR可检测 1~ 10个鼠隐孢子虫卵囊 ,其敏感性是饱和蔗糖漂浮法的 10 5倍以上。

    2003年06期 570-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欧盟口蹄疫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唐海波,童晓辉

    2003年06期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测定

    田宗成,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

    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 ( BEIJ88/ BTMR1/ 1)体外纯培养的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观察到蓝氏贾第虫病毒粒子。该病毒位于感染早期贾第虫的细胞质中 ,感染晚期的细胞核中。根据国外发表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设计了 6对互相重叠的引物。用这 6对引物对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发现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进行 RT- PCR,将产物连接到 p MD18- T载体中并转化入 DH5 α感受态菌 ,送上海生工测序 ,通过 BL AST对 Gen- 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结果测得我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全长为 6 2 73bp,与国外报道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同源性为 95 % ,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90 %。

    2003年06期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山羊β-酪蛋白启动子指导的通用表达载体及乳腺暂时表达系统

    徐青,扈荣良,张守峰,梁冠生

    为了实现外源蛋白在动物乳腺中的特异性高效表达 ,利用山羊 β-酪蛋白 5′端 1.132 kb的侧翼调控序列、牛生长激素基因 poly A ( BGHPA)序列、基质结合区 (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和多克隆位点 ( MCS) ,构建了乳腺组织定位通用表达载体 p MRPA,鉴定正确后 ,将 2 .1kb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tissue- type plasm inogen activator,t PA) c DNA克隆到 p MRPA多克隆位点 ,获得重组表达载体 p MRPA- t PA。在不同的泌乳时间 ,使用不同的包裹剂 ,采用不同的剂量 ,将 p MRPA- t PA注入泌乳期山羊乳腺组织进行暂时表达。结果显示 ,所构建的乳腺组织特异性通用表达载体能够有效地指导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通过乳腺暂时表达试验进一步发现 ,泌乳稳定期表达效果最好 ,t PA表达水平在 2 .0 2 0~ 6 .95 9mg/ L ;表达量随 DNA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使用普通包裹剂和裸质粒相比 ,普通包裹剂对表达效果无明显影响。本试验对乳腺暂时表达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为通过乳腺暂时表达系统改良乳汁蛋白组成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06期 57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近交系高表达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表达传代稳定性

    刘光泽,熊一力,王洪敏,贾彦征,周军辉,潘菲,张宜俊

    将纯化的高表达 1.3copy HBV全基因 ,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 ,建立了近交系 ( Balb/ c)高表达 HBV转基因小鼠模型 ,以血清 HBs Ag为检测指标 ,对该转基因鼠 HBV基因持续表达水平和数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获高表达 HBV( 1.3copy)转基因 Balb/ c小鼠 Founder 2只 ,用回交传代方法 ,本 HBV转基因小鼠已稳定传至第 8代 ,每代转基因鼠阳性率平均保持在 4 4 .6 7% ,性别对 HBV转基因小鼠总体阳性率有影响 ,雄性小鼠的阳性率 ( 4 4.15 % )明显高于雌性小鼠 ( 4 2 .2 6 % ) ( P<0 .0 5 ) ;血清表达 HBs Ag水平较稳定 ,平均为 ( 85 3.2 8± 2 35 .4 3)μg/ L ,雌雄小鼠之间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2003年06期 580-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捻转血矛线虫中肠超微结构

    杜爱芳,李孝军,徐颖

    捻转血矛线虫中肠由单层上皮细胞所组成 ,未见明确的细胞界限 ,并向肠腔内伸出相互平行、排列整齐的微绒毛 ,长约 6 .5μm,微绒毛中心由纵贯微绒毛并相互平行的微丝构成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 ,核膜清楚 ,体形大 ,形状不规则 ,有一较大的核仁 ,异染色质凝集成块状 ,电子致密度甚高 ,分散于核质中 ;上皮细胞中部细胞器丰富 ,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及溶酶体 ;基部为胶原纤维样 ,并含有丰富的内质网。

    2003年06期 58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肠神经对鸡输卵管支配的逆行追踪法研究

    陈秋生,黄国庆,刘仪

    应用 HRP和 CB- HRP逆行追踪支配鸡输卵管神经元在肠神经内的分布和形态特点 ,以探察鸡肠神经在体内的支配范围以及肠神经对生殖系统的可能调节作用。结果显示 ,肠神经内出现大量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这些神经元大多数为小型多极神经元 ,少数是双极神经元。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肠神经节内 ,节间束也见个别分布。这就从形态上证实 ,肠神经支配并调节鸡的生殖活动。本研究还比较了 HRP和 CB- HRP 2种示踪物在标记神经元时的敏感性和反应强度

    2003年06期 585-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及部分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张东辉,许永华,卢开柏,是文辉,伏建峰,蒋卫,张兰英,于万海

    利用雅培 ( 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 2 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进行了比较 ,同时探讨了年龄、性别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血液正常生化指标的影响。另外 ,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 :( 1)该种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血液正常生化指标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总蛋白 ( TPROT)、白蛋白 ( AL B)、球蛋白 ( GL OB)、总胆红素 ( TBIL I)、直接胆红素 ( DBIL I)、间接胆红素 ( IBIL I)、尿素氮 ( UREA)、二氧化碳 ( CO2 )、甘油三脂 ( TG)、胆固醇( CHOL )、钠 ( Na)、氯 ( Cl)、镁 ( Mg)、总钙 ( TCA)的测定值 ,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2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昆明小鼠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糖 ( GL U)、钾 ( K)、磷 ( P3+)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3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人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碱性磷酸酶 ( AL P)、乳酸脱氢酶( L DH)、肌酐 ( CREAT)、尿酸 ( UA)、钾 ( K)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 2 ) 2个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 2个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3)封闭群草原兔?

    2003年06期 58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铬对热应激蛋鸡胰岛结构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王珏,郑艺梅,李升和,顾有方,康曹宇,沈振兴

    将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 192只 35周龄新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 6组 ,分别饲喂不添加铬的玉米 -豆粕型基础饲粮和添加作为铬源的葡萄糖耐量因子 ( GTF) 10、2 0、30、4 0、5 0 mg/ kg的试验饲粮 ,5 2 d后取血清测血糖浓度 ,取胰腺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结果 :试验组亮胰岛、暗胰岛体积均增大 ,细胞排列紧密 ,结构完好 ,以 30、4 0 m g/ kg组变化最为明显 ;试验组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以 30 mg/ kg组最低 ;对照组胰岛体积变小 ,细胞结构模糊 ,亮胰岛的 B细胞出现破损、萎缩、变性、解体及裸核等现象。结果表明 ,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胰岛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补铬能够缓解热应激效应 ,显著改善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003年06期 592-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绵羊大肠阻塞病理模型血浆及组织中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

    苏雷,黄莉,查金顺

    选择绵羊建立反刍动物大肠阻塞病理模型 ,对手术前、后静脉血浆及死亡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脏和肠组织中内皮素 - 1( Endothelin- 1,ET- 1)含量进行测定 ,探讨了该模型血浆及组织中 ET- 1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结果表明 :模型组和对照组手术前血浆 ET- 1含量分别为 ( 5 7.81± 2 .95 ) ng/L 和 ( 6 2 .72± 3.17) ng/L,手术后含量分别为 ( 4 1.87± 8.0 6 ) ng/L 和 ( 6 0 .74± 4 .6 8) ng/L,模型组术后 ET- 1含量明显下降 ( P<0 .0 5 ) ;每 30 min间隔采血 ,模型组术前、术后第 2天和第 4天 ET- 1含量依次降低 ,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模型组心、肺、肾组织中的 ET- 1含量分别为 ( 2 73.2 8± 5 3.7)、( 2 70 .6 5± 98.6 )、( 2 4 9.32± 2 0 .8) ng/L,分别比对照组心脏 ( 10 5 .73± 32 .2 ) ng/L、肺脏 ( 34.34± 6 .73) ng/L、肾脏 ( 5 0 .4 3± 12 .89) ng/L明显升高 ( P<0 .0 1)。这些变化可能与肠阻塞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2003年06期 595-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达氟沙星(Danofloxacin)在鸡体内的组织残留

    邓国东,曾振灵,陈杖榴,程海

    建立了鸡组织中达氟沙星 ( Danofloxacin)的高效液相色谱 ( HPL C)测定方法 ,并测定了鸡单次内服 (每千克体重5 m g)给药后组织中的达氟沙星残留特征。组织样品用含 0 .0 15 mol/ L H3PO4 和 0 .0 15 mol/ L HCl O4 的水 -甲醇 ( 5 0∶5 0 )提取 ,5 0℃水浴酸性水解 9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作 HPL C检测。色谱柱为 Hypersil BDS C1 8柱 ;荧光检测器检测 ,激发波长 2 80 nm,发射波长 4 4 0 nm;流动相为含 0 .0 15 m ol/ L 四丁基溴化铵的水 -乙腈 ( 90 5∶ 95 ,组织检测时为 915∶85 )混合物 ,85 %磷酸调 p H为 3.0。血浆、肝脏、肾脏、肺脏、肌肉中达氟沙星的检测限为 0 .0 2 m g/ L或 0 .0 2μg/ g,血浆样品回收率大于 90 % ,组织样品回收率均大于 74 %。鸡单次内服甲磺酸达氟沙星后 ,在 6 0 h内各组织中均可检出药物 ,但在 4 8h所有组织中药物残留量均低于相应的 MRL s(最高残留限量 )。结果表明 ,达氟沙星在鸡组织中消除相对较慢

    2003年06期 598-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10种中药成分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胡元亮,孔祥峰,张宝康,刘家国,王德云

    将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分别与当归多糖 ( CAPS)、黄芪多糖 ( APS)、板蓝根多糖 ( IRPS)、淫羊藿多糖 ( EPS)、蜂胶多糖 ( PPS)、淫羊藿黄酮 ( EF)、蜂胶黄酮 ( PF)、黄芪黄酮 ( AF)、黄芪皂甙 ( AS)和人参皂甙 ( GS)等 10种中药成分一起加入到 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 ,分别在培养 2 4、36、4 8、6 0、72 h时用 MTT法测定中药成分对 CEF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有中药成分均能显著促进 CEF增殖 ,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2003年06期 60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硫酸粘杆菌素(Colistin sulfate)对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江善祥,陈绍峰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的硫酸粘杆菌素 ( colistin sulfate)对 4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分别为 0 .2~ 0 .8m g/ L和 0 .8~ 1.6 mg/ L。 2 MIC硫酸粘杆菌素对 4株大肠杆菌作用 2 h后 ,10 0 0倍稀释去除药物 ,硫酸粘杆菌素对 4株大肠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 PAE)在 1.0 6 2~ 2 .0 17h之间。 6 4、32、16、8、4、2 MIC硫酸粘杆菌素对大肠杆菌 CMCC4 4 10 3作用 2 h后 ,10 0 0倍稀释去除药物 ,硫酸粘杆菌素 PAE的平均值分别为 0 .5 17、2 .4 87、2 .0 37、1.72 7、1.4 6 7、1.0 5 7h,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2003年06期 604-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冷休克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

    柳巨雄,栾新红,杨焕民,胡仲明

    2003年06期 607-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猪肌生成抑制素成熟蛋白编码序列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树伟,欧阳红生,张英霞,吕文发,李慎涛,张永亮,张玉静

    从猪肌生成抑制素 ( MSTN) c DNA序列中设计引物 ,以 p MD18- T- MSTN质粒为模板 ,PCR扩增猪 MSTN成熟蛋白编码序列 ,该片段全长 10 95 bp。将所得片段与 p MD18- T载体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 p MT- mp MSTN,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 DH5α中 ,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双酶切重组质粒 p MT- mp MSTN和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连接目的片段与载体 pc DNA3.1,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经酶切、PCR及测序分析 ,表明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mp MSTN。

    2003年06期 610-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依普拉芬(Ipriflavone)对产蛋后期笼养蛋鸡生产性能和骨代谢的影响

    张皎,朱晓英,侯加法

    5 8周龄 ISA蛋鸡 5 0 0只 ,随机分为 5组 :A组为对照组 ,B、C、D、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依普拉芬 ( Ipri-flavone,7-异丙氧基异黄酮 ) 15、2 5、5 0、10 0 m g/ kg。试验期 70 d。每月采血样测定血钙、血磷、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雌激素 ,记录体重 ,测骨矿含量 ;每天记录产蛋量、蛋重、破壳蛋数。结果表明 :C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和 B组 ,极显著高于 D、E组 ( P<0 .0 1) ;C组蛋重、破壳率优于其他各组 ;各组体重无显著差异 ;C组血磷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B组血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C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 P<0 .0 5 ) ;试验各组雌激素水平上升 ,但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日粮中添加适量依普拉芬 ( 2 5 mg/ kg)能改善蛋鸡的骨代谢 ,提高其生产性能和产蛋率

    2003年06期 61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应用单引物PCR指纹技术分析Vc-獭兔的分子遗传结构

    徐勇,张嘉保,任文陟,王玉平,孟玉

    采用 1条小卫星引物 M13( 5′GAGGGTGGCGGTTCT3′)和 2条微卫星引物 ( GTG) 5、( GACA) 4,对 Vc- 系、Vc- 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 ( JWR)和青紫蓝 ( QZL) 4个品系各 8只 ,总计 32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 DNA指纹分析。结果 ,3条引物的扩增产物都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 ;对每个品系混合 DNA池进行分析 ,计算出了 4个品系间及 32个个体间的共有带率及遗传距离指数 ,通过聚类分析 ,得出各品系间和个体间欧式遗传距离 ,并绘制出 4个品系间及各品系 32个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 ,从而初步建立了 4个品系兔的 SPAR指纹图谱

    2003年06期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饲粮锌、硒和维生素E水平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梁明振,卢克焕,刘芳,程红娜,卢晟盛,张明,梁贤威,杨炳壮,文崇利,梁坤,黄海岭,林宝东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繁殖性能较一致的二元杂经产母猪 (长白×约克 ) 2 7头 ,采用 L9( 34 )正交表安排试验 ,共 9个试验组 ,每组 3个重复。饲粮锌、硒和维生素 E均设置 3个水平 :锌 4 5、85、12 5 m g/ kg;硒 0 .10、0 .2 5、0 .4 0 mg/ kg;维生素 E15、30、4 5 IU/ kg。研究了饲粮微量养分锌、硒和维生素 E对经产母猪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 1)饲粮中含锌量 85 mg/ kg、含硒量 0 .4 0 m g/ kg、含维生素 E量 4 5 IU / kg时 ,可以获得最多的窝产仔数 ( P<0 .10 ) ,分别为( 10 .3± 1.0 )头、( 10 .2± 1.2 )头、( 10 .3± 1.0 )头 ;母猪断奶返情时间间隔也最短 ( P<0 .0 5 )。 ( 2 )经产妊娠母猪血清雌激素浓度在妊娠期保持相对高水平 ;孕激素妊娠前期保持相对高水平 ,后期则保持相对低水平 ,是发挥母猪繁殖潜力的保证。 ( 3)经产母猪喂给含锌量 85 mg/ kg、含硒量 0 .4 0 mg/ kg、含维生素 E量 4 5 IU/ kg的饲粮时 ,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 ( P<0 .10 ) ,血清尿素浓度最低 ( P<0 .10 ) ,提示有更多的蛋白质在母体和胎儿累积。 ( 4 )血清 GSH- Px活力妊娠后期比妊娠前期低 ,提示妊娠后期比妊娠前期母体和胎儿代谢过程产生的过氧化物更多。综合所考察的参数显示 ,经产母猪饲粮中含锌 85 mg/ kg、

    2003年06期 620-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因治疗导致T细胞白血病

    郭志儒

    2003年06期 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上腺素能α_2受体对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

    姜礼胜,陈杰,陈伟华

    给 6头去势二花脸公猪一次注射肾上腺素能α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宁 ( Clonidine,6μg/ kg)后 ,GH总体水平、基础水平、峰强度明显升高 ,分别增加 10 4 .10 % ( P<0 .0 1)、113.4 0 % ( P<0 .0 1)和 5 4 .5 0 % ( P<0 .0 1) ,并保持脉冲式分泌 ,但峰值出现在注射后 6 0 min左右 ,明显提前。饲喂半胱胺 ( CS)后第 4天静脉注射 Clonidine,则 GH分泌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但与单独注射 Clonidine和单独口服 CS相比较未见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果表明 ,α2 受体激动剂 Cloni-dine可促进 GH分泌 ,且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2003年06期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内皮素在肉鸡腹水综合征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学意义

    杨鹰,乔健,陈越,杨万莲

    2003年06期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第23卷总目次

    2003年06期 62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ARS研究人员报道新的动物模型

    郭志儒

    2003年06期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