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继勇,陈庆新,叶菊秀,朱家新,郑肖娟,商绍彬,陈亭飞,母安雄,周恩民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测定了浙江省内 4 4个猪场 2 0 0 0~ 2 0 0 2年间的 2 0 39个血清样本 ,对不同地区、年龄和品种猪的血清学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 ,浙江省 4 4个猪场均有猪圆环病毒 2型 (PCV2 )感染 ,猪场的感染率为 10 0 % ,全省猪的 PCV2感染的平均血清阳性率为 5 8.31% ,其中种猪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为 5 9.38% ,断奶后猪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为 5 6 .6 5 %。长白种猪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为 4 4 .83%、长白仔猪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为 6 4 .2 8% ,明显高于大约克和杜洛克种猪和仔猪的感染率。 PCV2感染的血清阳性率高的种猪和仔猪群 ,其 PRRSV和 Pr V的抗体阳性率低。这些结果说明 ,PCV2在猪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 ,不同品种猪对 PCV2的易感性不同 ,PCV2的感染可降低猪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2004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2 ] - 郭志儒2004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少才,陈万荣,尚太成
用犬肾细胞 (MDCK)从疑似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犬的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试验、免疫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细胞培养特征观察和回归动物试验等鉴定 ,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命名为 BJ- JB- 3。
2004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家波,姜世金,孙淑红,王增福,张纪元,崔治中
通过 PCR技术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RB1B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了包括 pp38基因及其启动子 -增强子和终止子在内的 2 2 0 0 bp的核酸片段。将该片段用 Sac 和 Sph 酶定向克隆到 p U C18质粒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用小鼠抗大肠杆菌表达的 pp38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验证 pp38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的细胞浆中看到了绿色的荧光 ,证实了该启动子的单向启动活性
2004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申之义,苗儒,王俊平,焦静波,信洪一,李平安
根据文献发表的 F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新城疫病毒 B95株的特异引物 NDV- P1 / P2 ,探讨了以其进行 RT- PCR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证明 ,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出 1条 310 bp的特异核酸带 ,敏感性为 0 .0 0 4 3mg/ L。
2004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崔治中,姜世金
将表现为典型 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的病料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 DF1细胞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 PCR方法 ,从这些肿瘤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 8株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 V- J)。对证明感染了 AL V- J的细胞继续培养 ,并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的特异性单抗及引物做 IFA和 PCR,在 8株 AL V- J中 ,有 3株AL V- J的感染细胞中同时有 REV感染。由此表明 ,发生肿瘤的肉鸡中 ,AL V- J和 REV的共感染已相当普遍。将这 3株 REV- SD0 0 0 3、SD0 0 0 4和 SD0 10 2的 3′- L TR用 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比较 ,发现分离的 SD0 0 0 3、SD0 0 0 4和SD0 10 2与国内的另外 2株 REV- SD990 1和 HA990 1的同源性为 96 .7%和 96 .1% ;而与另 1株 REV参考株鸭脾坏死性病毒 (SNV)的同源性高达 99%。
2004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3 ] |[阅读次数:1 ] - 黄瑜,程龙飞,李文杨,施少华
自以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表面出现多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和法氏囊出血为特征的病死雏半番鸭脏器中 ,以番鸭胚分离到病毒 ,经对分离的病毒株 (FZ2 株 )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以及血清定性中和试验等 ,发现该病毒无囊膜 ,直径为 5 5~ 70 nm;对氯仿处理敏感 ,对乙醚处理不敏感 ;无血凝活性 ;可被鸡关节炎病毒阳性血清、雏番鸭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 ,但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无血清学关系。据此 ,确定 FZ2 株病毒为呼肠孤病毒
2004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刘梦元,吴斌,刘建杰,彭贵青,刘国平,陈焕春
为了调查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血清型 ,从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 33个猪场采集 32 1份仔猪黄、白痢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 ,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 30 2株 ,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 2 76株。对 11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 15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发现分离菌株对 15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青霉素 G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 ;先锋霉素 抑制作用最强 (97.3% ) ,其次为呋喃妥因 (78.6 % )、痢特灵 (71.4 % )、环丙沙星(6 8.8% )、诺氟沙星 (6 5 .1% )。 112株菌中 ,有 4 7种耐药谱型 ,多数为 6耐以上的菌株 (80株 ) ,占供试菌株的 71.4 %。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 ,对分离的 2 76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 ,鉴定共有 72种血清型 ,其中优势血清型 10种 ,占能定型分离致病菌株的 5 3.7%。
2004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0 ] - 吴晓东,高崧,张如宽,刘秀梵
将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 F18ab菌毛提纯 ,以其免疫 BAL B/ c小鼠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经 3次融合 ,共筛选出 4株能稳定分泌针对 F18ab菌毛的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4 G8、4 H11、4 A2和 3A12 ,腹水单抗的直接凝集价最高可达 1∶ 32 0 0。免疫印迹试验表明 ,4株腹水单抗均可特异识别 F18ab菌毛 Mr 15 0 0 0左右的主要亚单位多肽。应用所研制的单抗对 11株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株 F18ab菌毛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 ,上述分离株中F18ab菌毛的出现率为 72 .7% (8/ 11) ,检出的 F18ab菌毛阳性分离株的 O血清型均为 O1 39。
2004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卢强,李连瑞,付宝权,吴秀萍,石建平,刘明远
根据 Gen 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 (Aer)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 ,以国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为模板 ,扩增出 Aer基因的全长序列。经 T载体克隆和序列测定 ,证实克隆了国内分离株的不含信号肽的 Aer全长基因。将该基因以正确的读码框架与表达载体 p ET2 8b连接 ,经 IPTG诱导、SDS- PAGE检测 ,外源基因获得高效表达。诱导 4 h的培养物中 ,融合蛋白的表达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 4 8.5 7%。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利用纯化包涵体制备的兔抗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天然毒素 ,而且天然毒素制备的抗体也能识别纯化的重组毒素
2004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群,陈宏武,索占伟,彭嘉鹏
对经 15代选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的早熟株与其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毒株缩短 2 7h,繁殖力有所下降 ;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 ,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 ,而且肠道病变记分亦较毒株下降。由此认为 ,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适宜用于鸡球虫病早熟苗的制作
2004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承民,秦建华,赵月兰,冯雪领,郝延刚,李铁栓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 ,将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的子孢子可溶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 SP2 / 0骨髓瘤细胞融合 ,通过间接 EL ISA方法筛选 ,得到能稳定分泌针对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特异性抗体细胞株 5 B4和5 G7。用间接 EL ISA方法对这 2株细胞的腹水效价进行测定 ,结果 5 G7细胞株的腹水效价为 1∶ 2 6 2 14 4 ,5 B4细胞株的腹水效价为 1∶ 1310 72。腹水经正辛酸 -硫酸铵二步法纯化 ,SDS- PAGE结果表明 ,此方法对 5 G7细胞株纯化效果较好 ,但对 5 B4细胞株纯化效果不理想
2004年01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廖党金,沈杰
选用克隆伊氏锥虫的安锥赛敏感株 C0 1、C0 3和 5个不同程度抗药株 C1、C2、C4、C6、C7,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它们的己糖激酶 (HK)、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 PDH)、丙氨酸转氨酶 (AL A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AT)同功酶 ,并测定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这 5种酶与伊氏锥虫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无关。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测定这 7个样品的粗蛋白质 ,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790带在抗药株 C1、C2、C4、C6和 C7含量较高 ,这表明它可能与安锥赛抗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为 1976 0带在高抗药株 C4、C6和 C7的含量很高 ,这表明它可能也与抗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2004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轶梅,刘在新,卢曾军,胡永浩,常惠芸,谢庆阁
从感染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 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细胞中提取总 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获得了长度约为 14 0 0 bp的核酸片段 ,与预期长度相符。扩增产物经克隆后 ,测序证明其含有完整的 3ABC基因。该序列与国外参考序列 0 1K/ 6 6相比 ,同源性在 99%以上。亚克隆 3ABC基因至表达载体 p Tri Ex- 4 Neo中 ,通过序列分析发现 ,克隆到 p Tri Ex- 4 Neo载体上的片段于 3ABC基因 70 9~ 72 5 bp之间有 17bp的缺失 ,碰巧在 3AB基因后形成一终止密码子 ,但 3AB基因的阅读框架完整。选出含有 3AB基因完整阅读框架的阳性克隆 ,用 IPTG诱导表达 ,收集菌液进行 SDS- 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表明 ,3A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 33.5 ku的融合蛋白 ,并能被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识别。经薄层扫描分析 ,表达的目的蛋白占总蛋白量的 2 6 %以上。该项研究为应用重组 FMDV非结构蛋白为抗原建立感染和免疫的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
2004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董君艳,王力光,张守发,娄红军,谢伟东,李刚,宋建臣
为了给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参数 ,对 180只附红细胞体中度 -重度自然感染犬 (德国牧羊犬 80只 ,拉布拉多犬 6 0只 ,史宾格犬 4 0只 )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与正常指标比较 ,感染犬体温升高 ,脉搏、呼吸加快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值、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尿酸降低 ,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血糖、肌酸激酶升高 ,谷草转氨酶、血钾、血钠、血钙略升高
2004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赵怀龙,金宁一,郭志儒,张茂林,夏志平,李萍
将 RVG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 UTA- 2 Sm a 位点获得重组转移载体 p U TA- RVG,利用脂质体转染已感染中国鸡痘病毒疫苗株 2 82 E4株 2~ 3h的鸡胚成纤维 (CEF)细胞 ,收获病毒后 ,用 Brd U法进行加压筛选重组病毒 ,PCR检测到重组病毒 RVG基因 ,Western blot检测出 RVG,从而证实已成功构建了表达 RVG的重组鸡痘病毒
2004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茂林,刘红丽,余兴龙,涂长春,扈荣良,邹啸环,郭学军,殷震
将狂犬病病毒 SRV9减毒疫苗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L T)混合 ,分别经口腔滴入、灌胃、灌肠等途径免疫小鼠。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化率、CTL反应、Ig G、Ig A、SIg A等免疫指标 ,并结合攻毒保护 ,探讨了狂犬病病毒经消化道不同途径接种产生的免疫效果以及 L T在粘膜免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肠道接种组的狂犬病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口腔和胃接种组的免疫应答水平 ,L T可增强狂犬病病毒减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
2004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肖西志,林矫矫,于三科,张亮,程国峰,顾越星,金亚美,沈阳,苑纯秀,刘金明,付志强,张福来
将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 (Sj2 3抗原 )基因从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c)中亚克隆入转移载体 p Bac PAK- His1,构建了 p Bac PAK- his1- Sj2 3转移载体 ,并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 PCR鉴定得到重组病毒 ,经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纯化的重组病毒 ;SDS- PAGE显示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实现表达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6 0 0 0 ;重组 Sj2 3经 Western- Blot鉴定能够识别血吸虫感染多克隆兔血清
2004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晓萍,陈杖榴,邓旭明,欧阳红生,曾振灵,叶启薇
取临床分离的 4株耐药菌、实验室诱导培养获得的 3株耐药菌和 1株敏感菌 ,提取其染色体 DNA,PCR扩增 gy-r A和 par C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 ,无论是临床分离的还是实验室诱导的耐药菌 ,gyr A基因在其编码第 83位或第 87位氨基酸处均发生突变 ,par C基因在其编码第 80位或第 84位氨基酸处发生突变 ,而敏感菌 ES在2个基因位点上均未发生突变。其中 2株低度耐药菌株的 gyr A基因出现单一突变 ,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分别为 Ser83→ L eu或 Asp87→ Asn,但在 par C基因上却未发生突变 ;其余 5株高度耐药菌 gyr A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 :Ser83→ L eu(n=5 ) ,Asp87→ Asn(n=4 )和 Tyr(n=1) ,par C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 :Ser80→ Ile(n=4 )和Glu84→ L ys(n=1)。这 2个基因的突变均与文献报道的突变相同 ,表明 gyr A基因 Ser83和 Asp87突变以及 par C基因 Ser80和 Glu84突变可能与大肠杆菌的喹诺酮类药耐药机制有关 ,且低度耐药只在 gyr A基因上出现单一位点突变 ,当高度耐药时 ,才同时在 par C基因上出现突变
2004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苏泽红,陈秋生
应用 HE染色、碱性磷酸酶反应 (AKP)、PAS反应和甲基绿 -派若宁染色 ,对鳖消化道各段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鳖食管粘膜上皮内有毛细血管分布 ,粘膜下层和固有层内无腺体分布 ,但高柱状粘膜上皮细胞为粘液性细胞。胃粘膜表面无明显的贲门区、胃底区和幽门区之分 ,胃腺细胞呈嗜伊红着色 ,还未分化为主细胞和壁细胞。小肠占肠道总长的 6 / 7,但从前向后结构基本相似 ,很难区分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3段 ;小肠绒毛发达 ,但缺乏中央乳糜管 ,也没有小肠腺 ,肠腔内侧有一贯穿全长的皱襞。大肠皱襞和绒毛稀疏短小 ,未见大肠腺。鳖消化道的基本形态构造、各种细胞的分布与哺乳动物和鸟类有较大的不同 ,与其他水生动物也存在一定差异
2004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曹瑞兵,蔡梅红,陈德胜,陈溥言
提取经 Con A诱导培养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 RNA,RT- PCR扩增出猪 IFN- γ基因并克隆到 p GEM- T- easy载体 ,测序结果表明 ,扩增片段为含有信号肽的猪 IFN-γ完整基因。亚克隆猪 IFN-γ成熟蛋白编码基因 ,并对其 5′段前 2个稀有密码子进行大肠杆菌偏嗜性改造。通过引入 SD序列 ,成功构建了猪 IFN- γ原核双顺反子表达载体 p L CS-po IFN2 G,并实现了猪 IFN-γ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5 6 .5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用含 7mol/L 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含 0 .5 mol/L盐酸胍复性液复性处理 ,复性后的表达产物经凝胶层析纯化后 ,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结果表明 ,重组猪 IFN-γ具有较高干扰素活性
2004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周杰,赵茹茜,赵志辉,胥清富,韦习会,夏东,陈杰
选用体质量 5 0 kg左右的去势长白×大约克公猪 16头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猪每日肌肉注射重组猪生长激素 (rp GH) 4 m g/头 ,2 8d后屠宰采集背部皮下脂肪 ,用 RT- PCR方法 ,以 18S r 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 (GH- 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型受体 (IGF- R)和瘦蛋白(L eptin)的 m RNA丰度。结果显示 ,试验猪脂肪细胞 GH- R m RNA丰度比对照猪增加了 5 0 .9% (P<0 .0 5 ) ,IGF- 1m RNA丰度增加 2 7.8% (P<0 .0 5 ) ,IGF- R m RNA丰度增加 4 8.1% (P<0 .0 1) ,而 L eptin m RNA丰度则比对照猪减少 2 8.2 % (P<0 .0 5 )。结果提示 ,生长激素不仅可以直接调节脂肪组织 ,还可能通过脂肪 GH- R介导产生 IGF- 以旁 (自 )分泌形式调节脂肪组织的代谢
2004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守峰,扈荣良,夏咸柱
为了在 1个基因序列内同时实现多个位点突变 ,本试验以犬 2型腺病毒 E3区为突变目的基因 ,建立了一种以多个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简单快速的多位点突变方法。首先根据需要在 E3区不同位置设计了与同一条链互补的 4条突变引物 ,在 4条引物 (PBGL、PNCO、PBST、PNOT)中分别引入了 Bgl 、Nco 、Bst B 和 Not 位点 ,与模板链核苷酸序列相比 ,每条引物内均包含了 2~ 3个突变的碱基 ;然后以含 CAV- 2 E3区基因的质粒为模板 ,利用高保真 DNA聚合酶、d NTPs和 5′末端磷酸化的 4条引物 ,在同一个 PCR反应管内进行突变 PCR反应 ,最后以 Dpn 消化反应管内模板链 ,取少许电激转化 E.coli DH10 B感受态细胞获得转化子。经上述 4种内切酶对转化子 DNA的酶切鉴定 ,证明获得了存在多种突变组合的突变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 E3区不同缺失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也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突变方法
2004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4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士争,任晓慧,刘松财,尹革芬,张曦,程美玲,刘勇,严达伟
通过皮下注射和饲料添加不同剂量二丁酰环腺苷酸 (dbc AMP)进行饲养试验 ,研究了其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 :皮下注射 1.0 mg/ kg和饲料添加 2 0 mg/ kg为最佳调控剂量 ,生长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7.6 2 %和 37.2 9%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4 .77%和 15 .6 6 % (P<0 .0 5 ) ;肥育猪血清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 33.0 1%和 32 .35 % (P<0 .0 5 ) ,血脂含量分别提高 12 .36 %和 15 .97% (P<0 .0 5 )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TG、HDL、VL DL 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 ;肥育猪背膘厚度明显下降 ,瘦肉率明显提高 (P<0 .0 5 )。生长猪和肥育猪血清 TP、AL B和 GL OB含量增加 (P<0 .0 5 ) ,AL T、AST和 AL P活性提高 (P<0 .0 5 ) ;肌肉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 (P<0 .0 5 )。由此证明 ,dbc AMP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明显调控作用
2004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恒敏,方静,彭西,邓俊良
15 0只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随机分为 3组 ,分别喂给缺锌 (每千克日粮含 Zn 2 2 .9mg)、对照 (每千克日粮含 Zn10 0 mg)和锌中毒 (每 kg日粮含 Zn130 0 mg)日粮 7周或 4周 ,以酸性 - α-醋酸萘酯酶 (ANAE)染色法观测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锌缺乏组和锌中毒组雏鸭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 ANAE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表明锌缺乏或锌中毒可抑制 T-淋巴细胞的生成 ,降低其在外周血中的数量。本试验还对锌缺乏和锌中毒引起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减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2004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栗绍文,王锐,易青松,程国富,李家奎,张维民,刘汛
艾维因商品肉鸡于 4~ 12日龄时进行 10 %限饲 ,分别于 2 5、32日龄进行心肌易颤性的评价和血清心肌酶活性、血清电解质水平的检测。结果如下 :(1)早期限饲可以提高肉鸡的输钾诱颤阈 ,表明可降低肉鸡的心肌易颤性 ;(2 )早期限饲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 (AST、L DH、CK)的活性 ,表明可增强肉鸡的心肌机能 ;(3)早期限饲对血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本试验验为进一步阐明早期限饲降低肉鸡猝死综合征发生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年01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升和,王珏,郑艺梅,许万祥,金光明,董华
将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 192只 35周龄新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成 6组 ,分别饲喂不添加铬的玉米 -豆粕型基础日粮和添加 10、2 0、30、4 0、5 0 mg/ kg葡萄糖耐量因子 (glucose tolerance factor,GTF)的试验日粮 5 2 d。取出器官组织固定后 ,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观察可见 ,添加 2 0 mg/ kg GTF组蛋鸡脾白髓中脾小结体积增大 ,生发中心明显 ;空肠管壁出现集合淋巴小结。添加 30、4 0 mg/ kg GTF组蛋鸡脾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椭球数量增多 ,体积增大。结果显示 :给热应激下蛋鸡补充有机铬 (GTF) ,免疫器官 (脾 )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可缓解热应激反应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004年0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4年0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选年,杨艳艳,邢广旭,李青梅,杨继飞,柴书军,赵东,康晓笛,潘耀谦,张改平
以竞争性酶免疫分析原理为基础 ,应用特异性克伦特罗 (Clenbuterol,CL )单克隆抗体研制成功了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 EL ISA试剂盒 (CL- Kit)。 CL- Kit线性检测范围为 0 .5~ 12 8μg/ L,各标准品的吸光值变异系数为 2 .3%~ 3.6 %。标准曲线呈典型的 S型 ,相关系数 R2 =0 .996 ,符合 4参数 L ogit曲线拟合。检测结果表明 :CL 单抗对 CL 的半数抑制量 IC50 为 7.94 μg/ L,对沙丁胺醇 (Sb)的 IC50 为 10 0 0 μg/ 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来克多巴胺的 IC50 均≥ 6 4 0 0 μg/ L;CL- Kit与 Sb的交叉反应性为 0 .79% ,与异丙肾上腺素的交叉反应性为 0 .12 % ,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来克多巴胺、各类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均无交叉反应性。试剂盒测定回收率在 91%~ 10 5 % ,批内变异系数小于 2 0 % ,批间变异系数小于 10 %。试剂盒在保存期内稳定
2004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夏枚生,许梓荣,胡彩虹,叶瑛,周玉航
对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的载铜蒙脱石 (MMT- Cu) ,应用 XRD衍射分析显示 ,载铜反应前后 ,蒙脱石的(0 0 1)面网间距从原先的 1.5 4 4 nm增加到了 1.5 88nm ,表明铜是以水合阳离子或复合阳离子形式进入蒙脱石晶格层间位置。体外试验表明 ,MMT- Cu对大肠杆菌 K88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MMT- Cu对仔猪的试验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0 .2 % MMT- Cu使仔猪日增重提高了 13.89% (P<0 .0 1) ,料重比下降了 8.38% (P<0 .0 5 ) ,平均腹泻率降低了 71.80 % (P<0 .0 1) ,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显著下降 (P<0 .0 1) ,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腺窝深度的比率分别提高了 19.2 1% (P<0 .0 5 )和 37.10 % (P<0 .0 1)。
2004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万忠海,金爱军,谭建华,江禹,刘晓明,朱平
为了观察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 A(PEA)受体结合区蛋白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将该蛋白纯化后免疫了小鼠、家兔、山羊等动物。对小鼠进行了攻毒实验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了家兔、山羊血清中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对小鼠的保护情况为 :最后 1次免疫后 14 d小鼠对 3倍 L D50 的 PEA攻毒保护率为 10 0 % ,2 1d保护率为 5 0 % ,2 8d后无保护效果。家兔和山羊免疫后 7~ 14 d达到峰值 ,2 1d后逐渐降低 ,2 8~ 35 d后降至免疫前水平
2004年0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志花,周虚,高庆华
用简单机械分离法处理了 12 7枚成年牛卵巢。结果显示 ,在外观正常的卵巢中 ,腔前卵泡的采集数量与卵巢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 ,而有无黄体与腔前卵泡的采集数量无明显关系 ;卵巢上不同大小的可见卵泡的数量和分布与腔前卵泡的采集量有关。卵巢上可见卵泡分布均衡 ,大、中、小卵泡均有分布 ,小卵泡不过多以及无大卵泡 ,但中、小卵泡较多的 ,无论是否有黄体存在 ,均可获得较多腔前卵泡。而卵巢表面脂肪化、卵巢充血、有弥散性片状黄体及幼稚卵巢的 ,则腔前卵泡分离很少或几乎分离不到
2004年0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俊东,李俊平,张建峰,郝俊虎,梁占学,郭玉红
36 0只 1日龄健康艾维茵 (Avian)肉鸡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6 0只 ) ,分别为对照组和第 、 、 、 、 组 ,试验期7周。第 ~ 组分别于不同时期添加同一剂量的甜菜碱 (10 0 0 mg/ kg,0 .1% ) ,添加时间依次为 1~ 7周 ,2~ 4周 ,3~ 5周 ,4~ 6周 ,5~ 7周。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添加甜菜碱均能促进肉鸡体增重 ,降低腹脂率 ,与对照组相比 ,第 、 、 、 、 组 7周末体质量分别高出 8.0 1% (P<0 .0 1)、5 .0 1% (P<0 .0 5 )、4 .4 7% (P<0 .0 5 )、2 .2 4 % (P>0 .0 5 )、2 .0 9% (P>0 .0 5 ) ;腹脂率分别降低 19.5 6 % (P<0 .0 1)、6 .0 9% (P<0 .0 5 )、13.4 8% (P<0 .0 1)、15 .6 5 % (P<0 .0 1)、12 .17% (P<0 .0 5 ) ;第 组体质量在第 3、4周末超过第 组 ,从 6周龄开始 ,各组间体质量差异逐渐缩小 ;试验组皮脂厚度 ,胸、腿肌中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 (厚 ) ,但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各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血清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血清总蛋白含量较稳定 ,总氨基酸含量随周龄逐渐升高 ,甘油三酯 5~ 6周高于 1~ 3周 ,游离脂肪酸含量随周龄呈下降趋势 ,血清尿酸呈现缓 U型变化曲线。结论 :(1)不同时期添加 0 .1%甜菜碱可促进肉鸡体增重 ,降低腹脂率 ,引起体内脂肪重新分
2004年01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范瑞文,董常生,赫晓燕,张俊珍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 ,研究了外源性孕酮对妊娠小鼠着床早期子宫内膜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试验组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孕酮 (2 mg/只 ,4 mg/只 )后 ,在孕 4 d,上皮内 TGFβ1 阳性着色 ,有的腺导管内具有 TGFβ1 阳性着色 ;且随着孕酮剂量的增大 ,上皮内 TGFβ1 阳性着色由子宫腔面向基面延伸 ,而腺上皮的阳性着色则呈下降趋势 ,基质内 TGFβ1 阳性着色则呈上升趋势。在孕 5 d,上皮内 TGFβ1 阳性着色呈现随孕酮剂量增大而下降的趋势 ,腺上皮和基质的 TGFβ1 动态变化如同孕 4 d。在孕 6 d,上皮、腺上皮及基质 TGFβ1 阳性着色均与孕 5 d的变化趋势相同。由此认为 ,外源性孕酮对小鼠子宫内膜各组织 TGFβ1 蛋白表达有影响。主要表现为 ,外源性孕酮可促进基质中 TGFβ1 的产生 ,对腺上皮 TGFβ1 的表达则具有下调作用
2004年01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克,洪法水
在肉牛胰腺核糖核酸酶 (RNase)介质中加入 L a3+ ,研究了其对 RNase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适当浓度的 L a3+ 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竞争实验表明 ,高浓度下 ,L a3+ 可置换出 RNase中的Ca2 + 。荧光滴定表明 ,在 1个 RNase分子上结合有 2 .5个 L a3+ ,其低亲和性结合位点上的结合常数 ksv=1.33× 10 8L· mol- 1。由于高浓度下 L a3+对核糖核酸酶中 Ca2 +的竞争取代 ,因而可能导致酶的构象改变 ,使酶失去活性
2004年01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肖蕊,周文霞,张永祥2004年0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儒2004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美娜,张才乔,曾卫东,赵翀2004年01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1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