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应尽快建立兽医与人医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

    郭志儒,高宏伟

    2004年03期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禽流感病毒N4亚型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秀荣,邓国华,姜永萍,乔传玲,田国斌,刘丽玲,于康震,陈化兰

    应用无特定病原体 (SPF)鸡胚增殖禽流感病毒 A/ Turkey/ Ontario/ 6 118/ 6 8(H8N4 )毒株 ,Tri Zol L S Reagent提取病毒 RNA,RT- PCR扩增神经氨酸酶 (NA)基因全片段 ,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上 ,并进行了鉴定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 NA基因片段长 14 4 1bp,编码 4 9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 ,有 9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 0个半胱氨酸残基

    2004年03期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试验

    陈平,陈素娟,彭大新,刘秀梵

    将禽流感病毒血凝素 H9A基因克隆入插入载体 p FG11S中 ,通过酶切鉴定获得了正向转移载体 p FG11SHA;将其与禽痘病毒疫苗株 (w FPV)共转染鸡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r FPV- Ps- 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 HA基因得到了表达。将该病毒经颈部皮下免疫 1日龄 SPF鸡 ,免疫后 15 d以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F株翅静脉攻毒 ,攻毒后第 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将此重组病毒与以痘苗病毒 P7.5启动子表达相同基因的重组病毒 r FPV- P7.5 - HA作比较 ,结果表明 ,r FPV- Ps- HA相对于 r FPV- P7.5 - HA明显抑制了病毒的排出 ;攻毒后第 2、5、7、9、11天分别对 r FPV- Ps- HA、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进行泄殖腔、气管排毒规律的检测 ,发现疫苗组均能很好地抑制排毒 ,攻毒对照组泄殖腔的排毒率明显高于气管排毒率

    2004年03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成子强,赵振华,张利,高娃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2004年03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cDNA探针在重组鸡痘病毒鉴定中的应用

    贾雷立,金宁一,夏志平,金扩世

    将含新城疫病毒 (NDV)四平株 F基因的重组质粒 (p KSF)经 Eco R 及 Xba 双酶切 ,回收 340 bp的 c DNA片段 ,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 c DNA探针。特异性检测表明 ,该探针对含 NDV F基因的 p KSF呈现特异性 ,而对照载体质粒及鸡痘病毒 (FPV 2 82 E4 )的核酸均呈阴性 ;敏感性检测表明 ,该探针对同源 DNA的检出限量为 4 0 pg。应用该探针对含 NDV 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v FV2 82进行杂交检测 ,结果呈阳性。以上结果表明 ,该探针可成功用于含 NDV 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鉴定

    2004年03期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试验

    马凤龙,傅兴伦,陈国柱,贾世玉,陈如明,刘文森,宣华

    从山东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病变的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了 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该分离毒株在电镜下可见到直径为 80~ 14 0 n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血凝活性 ,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其血凝活性可被传染性支气管炎部分毒株的阳性血清所抑制 ;经 SPF鸡胚传代时 ,可使胚胎发生规律性死亡 ,胚体卷缩 ,呈现明显的侏儒胚特征 ;接种于 10日龄 SPF雏鸡 ,从具有相似病变特征的病鸡腺胃组织中可再分离到该病毒。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阳性血清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据此 ,确定该分离株为可导致鸡腺胃肿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用具有腺胃肿大病变的病鸡脏器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和用传代鸡胚尿囊液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 ,可使鸡获得较好的免疫力 ,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2004年03期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

    刘菲,程安春,汪铭书,宋涌,廖永洪,袁桂萍,韩晓英,徐超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2004年03期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

    胡奇林,林锋强,陈少莺,朱小丽,程晓霞,陈仕龙,林天龙,江斌,李怡英,程由铨

    参考 Gen 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 (m uscovy duck reovirus,MDRV ) S1基因序列 ,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HP11、HP12 ,以此引物用 RT- PCR对番鸭呼肠孤病毒 S1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 :引物 HP11、HP12能从所有供试的 4株分离毒 MDRV- MW9710、MW980 6、MW980 9、MW9810扩增出 30 0 bp S1基因 c DNA片段 ,而不能从禽呼肠孤病毒 (ARV) S1133株和番鸭胚成纤维 (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任何片段 ;该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为 1pg的病毒核酸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对含毒细胞培养液和尿囊液只需用氯仿进行简单处理 ,即能检测出 MDRV核酸。因此认为 ,该 RT- PCR可以用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快速检测

    2004年03期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基因重组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体及其标准化

    王永山,陆承平,周宗安,陈兴祥

    以重组兔出血症病毒 (RHDV) VP6 0蛋白为抗原 ,建立了 RHDV抗体间接 EL ISA检测方法。优化的试验反应条件为 :重组 VP6 0的包被质量浓度为 1.0 mg/ L ,用 10 %牛血清封闭 ,以大肠杆菌提取物稀释被检血清以消除非特异性反应。将所建立的 EL ISA与现行血凝抑制 (HI)试验比较发现 ,不同免疫状态的兔血清的 RHDV EL ISA抗体与 HI抗体均呈正相关。对 11个 RHD免疫兔场 1130份血清样品的抗体检测表明 ,各免疫兔群血清 RHDV抗体水平不完全一致 ,D值在 1.0 9~ 1.76之间 ,显著高于非免疫兔 (0 .0 5 )及 SPF兔 (0 .0 2 ) ,低于高免兔 (2 .34)。在此基础上 ,研制了RHDV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测定了其主要指标 ,制定了各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 ,为兔群进行免疫学监测及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便利

    2004年03期 233-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B2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郑增忍,李会荣,龚振华,党岩,胡永浩,沈正达,刘俊辉,李葳,张彦明

    参照文献和 Gen Bank发表的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CPDV ) NZ- 2株的 Bam H / B片段的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 1对引物 ,通过 PCR扩增出国内 CPDV疫苗株和 3个分离株的 B2 L 基因 ,目的片段长约 1.13kb。将目的片段克隆到 p MD18- 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 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国内的 CPDV株与 NZ- 2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表明 ,国内疫苗株和 3株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7%、96 .9%和 97.4 % ,与国外 NZ- 2株的同源性为 96 .1%。国内 CPDV株与 NZ- 2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2 .0 %~ 96 .0 % ,表明CPDV Bam H / B2 L基因变异的幅度小。

    2004年03期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PMWS患病猪群PCV-2的检测及其基因特征

    王先炜,姜平,李玉峰,张书霞,许家荣

    用 PCR方法 ,对江苏、上海、山东、江西、安徽和浙江等省市 6 5家猪场 99例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肺脏和淋巴结病料 ,进行了猪圆环病毒 - 2 (PCV- 2 )基因检测 ,发现其中 18家猪场 2 1例病料为 PCV- 2阳性。源自安徽和上海的 PCV- 2分离株经基因序列分析显示 ,2个分离株部分 ORF2 与国外分离毒株同源性为 92 %~99%。安徽分离株 AHHF6与韩国分离株 KSY- 1同源性为 99% ,而上海分离株 SHHT1与加拿大分离株 Imp.114 7同源性为 98%。上述结果表明 ,我国 PMWS患病猪群广泛存在 PCV- 2 ,不同地区 PCV- 2存在一定基因差异 ,它们可能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地区

    2004年03期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抗伪狂犬病病毒g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黄红亮,陈焕春,覃雅丽,金梅林,唐勇,谢甜甜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猪伪狂犬病病毒 (PRV) g G蛋白作为抗原 ,免疫 BAL B/c小鼠 ,经细胞融合、克隆后 ,获得了1F6、2 B92株稳定分泌抗伪狂犬病病毒 g 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F6、2 B9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 ISA)分别为 1∶ 2 1 1 、1∶ 2 1 1 及 1∶ 10 0× 2 1 1 、1∶ 10 0× 2 1 2 。 1F6、2 B9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 87(80~ 94 )、84 (81~ 87)。经间接 EL ISA鉴定 ,1F6、2 B9单抗分别属于 Ig G2 a、Ig G3亚类。1F6、2 B9与猪伪狂犬病病毒 Ea株感染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 ,1F6、2 B9确实为伪狂犬病病毒 g G蛋白的单抗。所得单抗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BRV)、猪细小病毒 (PPV)、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RRSV)之间无交叉反应

    2004年03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禽源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Str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高丰,金天明,喻华英,周学章,邓旭明,阎继业

    根据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 Str A序列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以临床分离的禽源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菌株质粒DNA为模板 ,通过 PCR技术 ,扩增出禽源巴氏杆菌的 Str A基因片段。将长约 80 4 bp的 Str A目的基因克隆到 p GEM-T载体上 ,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克隆的 Str A基因长约 80 4 bp,与文献报道 (NC- 0 0 1774 )的同源性为99.8% ,只有 1个碱基不同 (6 9位 T→ C) ,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将 Str A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 ET- 2 8c(+)中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 ,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质粒 p ET- 2 8c(+) - Str A转化到受体菌BL- 2 1(DE3)中 ,经 IPTG诱导后 ,进行 SDS- PAGE电泳 ,经检测 ,Str A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12 %。蛋白表达形式为包涵体表达

    2004年03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细菌DNA对小鼠接种犬细小病毒灭活苗的免疫增强效果

    唐泰山,郭爱珍,陆承平

    用大肠杆菌 DNA、弗氏佐剂、铝胶、蜂胶等不同佐剂 ,与犬细小病毒灭活疫苗配合免疫小鼠 ,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结果表明 ,各佐剂均能增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经组间单因素相关性分析 ,细菌 DNA与弗氏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明显高于铝胶与蜂胶 (P <0 .0 5或 P <0 .0 1)。细菌 DNA具有强烈免疫刺激作用、无不良反应等特性 ,可望作为疫苗佐剂应用

    2004年03期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质粒DNA拓扑学结构对基因疫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作生,余兴龙,张茂林,乔红伟,程从升,徐兴然,扈荣良,涂长春

    利用不同拓扑学结构的质粒 ,分别转化 E.coli感受态细胞、转染 SK6 - 6细胞和免疫小鼠 ,比较了不同拓扑学结构质粒对转化效率、转染率和对免疫应答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超螺旋占 5 0 %比例的猪瘟病毒 E2基因表达质粒p CDSW转化 E.coli感受态细胞的效率比开环的 p CDSW高 8倍 ,超螺旋比例占 80 %的 p VAXE2 IL- 2质粒比酶切线性化质粒转化率高 2 2倍 ;以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 ,超螺旋比例占 80 %的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真核细胞的效率是线性化质粒的 12倍 ;以猪瘟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 E2基因表达质粒 ,分别制备成超螺旋和开环形式占优势的质粒 ,免疫昆明鼠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超螺旋比例高的基因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好于开环质粒的基因疫苗

    2004年03期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LppQN末端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辛九庆,高玉龙,李媛,王砚范

    脂蛋白 L pp Q是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 SC型 (Mm m SC)非洲株、欧洲株和疫苗株所特有的。 L pp Q N末端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在牛体内可诱导产生强大、特异、早期、持续的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 L pp 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 Pyrobest TM高保真 DNA聚合酶从 Mmm SC HVRI X株中扩增出了 L pp Q N末端基因序列 ,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HVRI X株的 L pp Q N末端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 99.7% ,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9.1% ,为脂蛋白 L pp Q N末端基因体外表达奠定了基础

    2004年03期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不同的靶细胞

    郭志儒

    2004年03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γ-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丁忠庆,刘胜旺,孔宪刚,宋铭忻

    将克隆得到的鸡 IFN- γ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 p PROEXTMHT的 Pst 和 Kpn 位点上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 p PROEXTMHT- IFN -γ,经序列分析鉴定 ,确证目的基因克隆入载体的预期位点。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DH5 α,于 37℃不同时间诱导培养 ,SDS- PAGE电泳表明 ,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发生高水平表达 ,表达的鸡 IFN- γ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2 0 0 0。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3%。经 Western blot鉴定 ,该重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包涵体被 6 mol/ L 盐酸胍裂解后 ,通过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用所获得的重组鸡 IFN- γ融合蛋白及其纯化产物经 3次肌肉注射于新西兰白兔 ,制备了兔抗鸡 IFN- γ多克隆抗体。琼脂扩散结果表明 ,多克隆抗体可与纯化的鸡IFN -γ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2004年03期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家鸡Leptin成熟肽cDNA的克隆、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

    施振旦,邵西兵,方梅霞,于迎春,刘颖,陈楠

    从 18周龄鸡卵巢组织中抽提总 RNA,使用六聚体随机引物反转录后 ,用鸡 L eptin(瘦素 )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鸡L eptin编码区第 5 2~ 4 6 0 bp的长度为 4 0 9bp的 c DNA片段。根据鸡 L eptin的 3′端第 4 6 0~ 4 92 bp序列设计了 3条部分相互重叠并且顺序串联延伸的下游反义引物 ,并在最后 1条引物 3′端连接上 Eco R 切点 ;在以上用于反转录扩增的 5′端引物的 5′端连接一 Bam H 切点。用该 5′端引物分别与 3个 3′端引物配对 ,利用反转录扩增出的 4 0 9bp的L eptin c DNA片段作为第 1模板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再作为模板与下一引物对再次扩增。经 3次扩增得到编码鸡 L ep-tin成熟肽的全长 4 5 1bp的 c DNA序列。将该 4 5 1bp的 L eptin c DNA序列经 Bam H 和 Eco R 双酶切后 ,克隆入表达质粒 p RSET A的 Bam H 和 Eco R 两酶切位点之间 ,构建成表达质粒 p L ep- SCAU。转化有重组表达质粒 p L ep-SCAU的大肠杆菌 BL 2 1(DE3)在 L B培养基中培养后 ,经 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10 0的鸡 L eptin融合蛋白和少量 4 0 2 0 0的 L eptin融合蛋白。L eptin融合蛋白的表达在 IPTG浓度为 0 .0 5 mmol/ L 时达到最高 ,占总菌体蛋白的 32 .6 %。用 Ni- NTA凝胶从 7L 发酵培养菌裂解液中纯化出 180 m g左右

    2004年03期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表达牛白细胞介素2

    孙红立,陈芳,于瑞嵩,刘惠莉,曹祥荣,李震

    利用含有强启动子 PAOX1 和 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巴斯德毕赤酵母载体 p PICZαA,构建出含牛白细胞介素 2(Bo IL - 2 )基因的重组质粒 Bo IL 2 - p PICZαA。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X- 33及 KM71H中 ,筛选Zeocin高抗性酵母菌株 ,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经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 ,Bo IL- 2以融合蛋白形式在胞内表达 ,但没能分泌到胞外。通过 Bo IL- 2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重点讨论了信号肽、基因的偏爱性等对外源基因分泌表达的影响

    2004年03期 261-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乳中乳成分变化的曲线拟合

    秦宜德,徐银学,邹思湘,Walter L Hurley

    以 10 0头二花脸母猪作为试验动物 ,对猪乳中蛋白质、乳糖、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在泌乳 1~ 2 1d阶段的变化进行了曲线拟合 ,并分析了这些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倒数曲线为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随泌乳时间变化的最优拟合曲线。乳蛋白、IGF- 、EGF和胰岛素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 ,其拟合方程分别为 :y=33.74 4+85 .80 3÷ x(g· L- 1 ) ,y=4 2 .5 94 +2 90 .0 2 3÷ x(μg· L- 1 ) ,y=132 .84 1+6 38.5 98÷ x(ng· L- 1 ) ,y=18.0 73+316 .92 3÷ x(U·m L- 1 ) ,其中 x为泌乳天数。乳糖的最优拟合曲线为对数曲线 ,乳糖含量随时间的延续而上升 ,其拟合方程为 :y=32 .2 2 3+9.6 2 6 lnx(g· L- 1 ) ,x为泌乳天数。猪乳成分变化最为剧烈的是在初乳期 ,7d后过渡到相对比较平稳的常乳期

    2004年03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硒对公鸡睾丸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

    张建新,岳文斌,李宏全,贺俊平

    18 0只海蓝白公鸡雏 (1日龄 )随机分为 6组 ,对照组饲喂缺硒基础日粮 (硒本底值为 0 .0 2 6~ 0 .0 31m g/ kg) ,试验 ~ 组分别补硒 1、5、10、15、2 0 mg/ kg(硒与饲料质量之比 ) ,2 2周龄时屠宰 ,取材睾丸组织 ,制作光镜与电镜切片 ,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对照组鸡睾丸发育不良 ;试验 组 (补硒 1mg/ kg)睾丸发育良好 ; ~ 组 ,随补硒量的增加中毒症状逐渐明显 ,主要表现为曲精细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溶解 ,细胞核不规则 ,核膜部分溶解、破裂 ,核质外流 ,粗面内质网扩张 ,核糖体脱落等。通过观察与分析 ,建议公鸡日粮中含硒量以不超过 1m g/ kg为宜

    2004年03期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肽与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

    汪以真,王中强,许梓荣

    应用由 Hancock实验室改进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 cecropin P1、cecropin A、magainin 2、defensin 1、bactenecin、lactoferricin和 indolicidin等 7种抗菌肽和盐酸金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4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且使用薄层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比较了抗菌肽中 cecropin P1和 cecropin A与土霉素和呋喃唑酮对大肠杆菌 K88的抑菌效果。结果发现 ,抗菌肽与抗生素一样对几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其中 cecropin A、cecropin P1和 defensin1对大肠杆菌的 2个菌株 ATCC2 5 92 2和 K88的抗菌活性高于抗生素 ,defensin1是各种抗菌肽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最好的。抗生素对试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总体上要好于抗菌肽。与抗生素相比 ,cecropin A、cecropin P1和 indolicidin对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另外 ,抗菌肽的抑菌圈边缘十分清晰 ,而抗生素的整个抑菌圈都比较模糊且界线不明。因此 ,从抗菌效果方面考虑 ,抗菌肽可以代替抗生素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004年03期 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 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郭志儒

    2004年03期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发育的毒性和雌性激素作用

    解美娜,张才乔,曾卫东,周彩琴

    研究了内分泌干扰物多氯联苯 (PCB)对鸡胚性分化开始后性腺发育和配子分化的影响。在孵化的第 10天向气室内注入 Aroclor12 5 4或雌激素 ,第 19天取出睾丸和卵巢 ,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PCB明显促进卵巢皮质的发育 (P<0 .0 5 ) ,效果类似 17β-雌二醇 (E2 ) ;对睾丸发育也呈现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生精细胞分化受到抑制 ,细精管管壁显著变薄 (P<0 .0 1) ,而 E2 作用于睾丸会导致睾丸萎缩 ,甚至雌性化 ,睾丸横截面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细精管管壁也变薄 (P<0 .0 5 )。PCB的上述雌激素样作用能被克罗米酚 (clom iphen)阻断。此外 ,与 E2 相比 ,PCB对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表现出强烈的毒性作用 ,使大多数生殖细胞发生核固缩和胞质空泡化 ,细胞间隙增大 ,雄性的细精管结构也受到破坏。以上结果表明 ,PCB对鸡胚性腺呈现出毒性和雌性激素的双重作用

    2004年03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发现一种人的冠状病毒

    郭志儒

    2004年03期 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雏鸡实验性鸡败血霉形体亚临床感染呼吸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李静,高作信,白玉梅,乔莉,董世山,乔健,田勇

    对 18日龄 SPF鸡人工接种鸡败血霉形体 (MG) KPF2 1 株 ,分别在接种后 5、12、19、2 6、33d进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呼吸器官的电镜观察。结果如下 :接种 MG后 ,雏鸡呈 MG血清学反应阳性 ,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理组织学观察 ,呼吸器官主要反应是淋巴细胞浸润 ,有颗粒白细胞增多。电镜观察证实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的结果 ,同时还发现 ,接种后 19d MG贴附于呼吸道的粘膜上皮 ,引起细胞膜的不平整 ,继而破坏生物膜结构 ,使气管及支气管的纤毛脱落 ;气管粘膜上皮、肺毛细管壁细胞及气囊壁细胞的微绒毛脱落 ;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呈球状 ,线粒体嵴逐步消失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崩解。呼吸器官的功能部分减退甚至消失。

    2004年03期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型犬脊髓穿刺技术

    谢富强,王雷

    对 30只小型犬 (京叭 2 8只 ,杂种小型犬 2只 )进行了不同部位的脊髓穿刺。以穿刺技术的难度、造影的效果比较、脑脊液 (CSF)压力的测定和 CSF的分析结果为判断标准 ,得出如下结论 :进行 CSF收集或者测量 CSF压力时的穿刺部位 ,应选择在小脑延髓池处 ;怀疑颈部或前胸部脊髓有病变时 ,应在小脑延髓池处进行脊髓穿刺造影 ;怀疑为胸腰椎脊髓有病变时 ,脊髓造影应选择在腰椎 L 5~ 6之间 ,L 6~ 7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部位 ;穿刺过程中试验犬可以俯卧操作。另外 ,对穿刺器械的选择和使用也进行了分析

    2004年03期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鼠基因组序列发表

    郭志儒

    2004年03期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秦秀慧,康爱君,赵德明,杨建民,宁章勇,黄丽,王传武,于书敏,马李颖

    为了评价生物敷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将 SPF猪皮细化处理后制成软膏制剂 ,以其作为生物敷料对大鼠深 度烧伤进行了治疗试验 ,对照组采用普遍油纱布敷料处理 ,观察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程度 ,记录愈合时间 ,并测定了大鼠在烧伤前后的血液学指标。结果显示 ,试验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 ,愈合率高 ,血液学指标恢复较快

    2004年03期 283-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卫星DNA与延边黄牛肉用生长性状关系

    金海国,曹阳,臧延青,黄秉周,严昌国,崔允哉

    选择与肉牛主要生产性状紧密连锁的 5个微卫星位点 ,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作为衡量肉牛生长发育的指标 ,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分析了延边黄牛肉用生产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关系 ,并分析了微卫星 ETH10和IDVGA4 6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用生产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卫星 EHT10位点的等位基因 2 0 9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肩部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13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系部、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和细致度线性评定中的骨骼及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而等位基因 2 15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有负面影响 ;微卫星 IDVGA4 6位点的等位基因 2 4 9对背线、前肢和后肢等外貌线性评定性状 ,肌肉度线性评定的腰宽以及细致度线性评定的骨骼和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0 3对外貌评定性状的头部、背线 ,肌肉度评定性状腰宽以及细致度评定性状骨骼和皮肤有负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4 5对腰宽性状也起到负面影响

    2004年03期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兔原核胚体外序贯培养

    李军锋,潘红梅,丁红雷,王胜义,张家骅

    采用添加 10 % FBS的 RPMI16 4 0培养液和 m RPMI16 4 0培养液对兔原核期受精卵进行了体外序贯培养 ,并与添加 10 % FBS的 RD培养液单一培养作了比较。结果显示 :体外培养至 72 h时 ,2个培养组 8-细胞胚率、桑葚胚率和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 RD单一培养组已有 10 .3%出现退化 ,与序贯培养组之间差异显著 (10 .3%比0 ,P<0 .0 5 ) ;体外培养 16 8h,序贯培养组和 RD培养组的贴附率分别为 5 9.7%和 4 1.4 % ,外延生长率分别为 4 3.1%和 2 2 .4 % ,桑葚胚率为 10 0 %和 89.7% ,脱带率为 33.3%和 5 .2 % ,二者之间贴附率、外延生长率差异显著 (P<0 .0 5 ) ,桑葚胚率、脱带率差异极显著 (P<0 .0 1) ;序贯培养 96 h的囊胚细胞数为 (12 4 .6± 6 .36 )个 /枚 ,RD培养同期囊胚细胞数为 (118.2± 5 .2 5 )个 /枚 ,差异显著 (P<0 .0 5 )。结果表明 ,序贯培养能够有效克服兔早期胚胎发育阻滞 ,促进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 ,提高胚胎质量 ,并能促进胚胎的孵化和附植

    2004年03期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在猴体内证明干扰素抗SARS有效

    郭志儒

    2004年03期 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3/17染色体易位纯合子猪群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分析

    徐晓立,孙金海,赵志辉,李慕

    利用 6 0条随机引物对 13/ 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易位杂合子猪及正常核型猪的群体基因组 DNA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出 2 2个产生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计算出 3个群体间及群体内的共有带率 (F)及遗传距离指数 (D) ,并以此绘制出群体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计算出遗传多样性指数 (Ho)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t检验 ,结果表明了该群体的变异情况。该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的变异 ,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群体内的变异。利用 RAPD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检测亲缘关系较近的猪群体的 DNA多态性 ,RAPD技术在猪的基因组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03期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波尔山羊体质量生长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李祥龙,巩元芳,刘铮铸,冯敏山,刘金福,张建文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 plified polym orphic DNA,RAPD)技术研究了 RAPD标记与波尔山羊体质量的相关性 ,并利用 Jointmap和 Genemap程序构建了 RAPD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 ,RAPD标记OPP0 6 2、OPQ0 6 1、OPO113、OPO0 2 1、OPO0 71、OPQ0 6 2、OPQ0 6 5、OPP0 4 3和 OPP0 6 3与各年龄阶段体质量有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相关。构建了 11个 RAPD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和 1个表型标记连锁图谱 ,标记OPO0 71、OPO0 2 1、OPP0 6 2和 OPQ0 6 5分别座落于第 3、4、5、10连锁群中

    2004年03期 295-297+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添加复合酶制剂与麸皮对玉米秸、稻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吴跃明,刘建新,刘丹,吕建敏

    通过 2个试验研究了添加青贮专用酶制剂 (Strawzyme)与麸皮对玉米秸 (CS)和稻草 (RS)青贮的效果。试验 1,采用单因子设计 ,对 CS和 RS进行加酶青贮试验 ,每种原料均设 4个处理 ,分别添加酶制剂 0、0 .8、1.3、1.8g/ kgDM。结果表明 ,玉米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WSC)含量较高 (13% ) ,无酶青贮也能获得优良品质 ,加酶处理对其感官质量无明显影响 ;随着加酶量增加 ,青贮 CS的中性洗涤纤维 (NDF)、氨态氮 /总氮 (NH3- N/ TN)和 p H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P<0 .0 5或 P<0 .0 1) ,而乳酸、总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 (P<0 .0 1) ,并以加酶 1.8g/ kg时处理效果最佳 ,其 NH3-N/ TN和 p H分别比对照组降低 31% (P<0 .0 1)和 9% (P<0 .0 1) ,乳酸提高 33% (P<0 .0 1) ;青贮 CS的 4 8h干物质降解率 (DMD4 8)、有机物消化率 (OMD)和估测代谢能 (ME)也随加酶量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P<0 .0 1) ,其中加酶组 OMD比对照组依次提高 7% (P<0 .0 1)、9% (P<0 .0 1)和 10 % (P<0 .0 1)。稻草 WSC含量很低 (3.5 % ) ,加酶处理只略微改善青贮 RS的气味和霉变程度 ,而对其评分等级无改良效果 ,但从显著降低的 NH3- N/ TN、p H及显著提高的乳酸衡量 ,加酶处理也能显著改善青贮 RS的发酵品质 (P<0 .0 1) ,且加酶量在 1.3g/ kg以上时处理效?

    2004年03期 298-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猪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及分子进化

    李海燕,于康震,华英佐

    2004年03期 304-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玉娥,杨汉春

    2004年03期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畜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的研究进展

    唐胜球,邹晓庭,董小英

    2004年03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发现猪的一种新传染病——心肌炎

    郭志儒

    2004年03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