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平,龙进学,阳秀英,李康然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2004年04期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王泽霖,王丽,姚惠霞,马仲彬,宋云清
根据新城疫病毒 (NDV)强、弱毒株在 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上的差异 ,参照有关文献 ,设计了 3对引物 (A+B,A+C,A+D)。引物 A+B能从 L a Sota、B1 、 系和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36 2 bp的核酸片段 ,引物 A+C仅能从强毒 F4 8E8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的片段 ,引物 A+D仅能从 L a Sota、B1 、 系的含毒尿囊液中扩增出 2 5 4 bp片段。 3对引物均不能从 IB、IBD、AI的含毒尿囊液和正常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特异片段。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 3株 NDV毒株均被 A+C引物扩出 ,它们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分别为 5 1.8、5 3.2、5 2 .6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为 1.6 5、1.6 3、1.6 0 ,证明是 NDV强毒。利用 RT- PCR对 NDV人工感染鸡最早可于攻毒后第 2天从病鸡气管中检测到 NDV,其次为泄殖腔和脾、肾。利用 RT- PCR对 NDV毒力的鉴定结果与传统生物学试验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 ,但前者可在 2 4 h内直接对组织匀浆进行诊断 ,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的特点
2004年04期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朱玲,郭万柱,徐志文
在研究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 2 15 )免疫接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并绘制其消长曲线的基础上 ,确定了仔猪首免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于不同日龄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全部仔猪均获得了高水平母源抗体 ,7日龄高达 2 8.56 ,6 0日龄降至 2 2 .56 ;随着日龄增长 ,抗体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2次大幅下降出现在 14~ 2 1日龄、30~ 6 0日龄。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别于不同日龄免疫接种 1头份剂量疫苗 (SA2 15 ) ,7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 ,结果表明 ,7日龄、14日龄、2 1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均未引起明显抗体水平升高 ,反而较同期仔猪略有降低 ,30日龄和 6 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则出现了抗体水平的升高 ,其中以 6 0日龄仔猪升高幅度为大。结合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2 15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首免日龄为 30日龄
2004年04期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向华,宣华,王文成,李尚波,魏广森
以兔出血症病毒 CD株人工感染家兔 ,发病死亡后 ,取肝脏匀浆 ,用 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 RNA。根据 Gen 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 ,采用 RT- PCR方法扩增了 RHDV衣壳蛋白 VP6 0基因。将所扩增片段克隆到 p MD18- T载体上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测序结果表明 ,CD株 VP6 0基因全长 174 0 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分布于世界各地的 14株 RHDV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基因进化树分析。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85 .3%~86 .5 %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较高 ,为 92 .1%~ 10 0 %。根据进化树可把强毒株分为 2大群 ,一群为 CD株、Iowa2 0 0 0株、0 0 - 139株、99- 0 5株 ,其余的为另一群。进一步细分 ,还可以分为 4个亚群和 7个组。但毒株之间的地域性差异并不明显。同时根据 15株 RHDV VP6 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了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和亲水性、柔性区、抗原性和表面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各毒株氨基酸之间的的同源性在 90 .5 %~ 10 0 %之间 ,其中无毒株与各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 90 .5 %~ 91.9% ,强毒株间的同源性在 95 %~ 10 0 %之间 ;氨基酸变异分析未发现突变造成的 VP6 0蛋白高级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2004年04期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瑜,施少华,李文杨,程龙飞
从鸭体、禽胚和细胞 3个方面探讨了雏半番鸭呼肠孤病毒 FZ2 株的致病性。经试验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 ,对雏番鸭的致死率为 14 .3%~ 4 1.7% ,对雏半番鸭的致死率高达 38.5 % ,且死亡鸭表现出与自然感染呼肠孤病毒病死的雏番鸭、雏半番鸭相同的病变 ;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生长发育明显受阻。该株病毒经尿囊腔途径接种 ,对番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96 %、2 8%和 0 ,致死鸭胚的肝脏、脾脏表面见白色坏死点。经蛋传试验表明 ,该株病毒有可能经胚蛋垂直传染。以该株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上连续传接 10代 ,结果细胞病变 (CPE)仍不明显 ,表明其不易适应 MDEF。由此可见 ,该株雏半番鸭源呼肠孤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2004年04期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程安春,汪铭书,刘兆宇,周毅,陈孝跃,方鹏飞,郭宇飞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的外膜蛋白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外膜蛋白呈典型的双层泡状结构 ,形态主要呈 O型或牙齿状或不规则的小碎片。SDS- PAGE电泳分析 ,血清 2型 RA的外膜蛋白由 11条多肽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Mr)在 2 6 0 0 0~ 135 0 0之间 ,主要蛋白为 310 0 0、330 0 0、75 0 0 0、10 10 0 0和 116 0 0 0 ,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 16 .97%、15 .14 %、13.97%、19.83%和 12 .6 9%。经免疫印迹证实 ,血清 2型 RA的 4 0 0 0 0外膜蛋白与免疫鸭血清呈较强的阳性反应 ,是主要免疫原蛋白。用分离的外膜蛋白加上弗氏佐剂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后 ,可诱导产生较强的抗体 ,免疫鸭对同源 RA菌株的攻击可产生 10 0 %的免疫保护
2004年04期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曹素芳,黄青云,张煜坤,温纳相,陈红英
根据 Gen 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 K- 12外膜蛋白基因 C(omp C)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应用 PCR方法从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它们的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 Chlr)中分别扩增得到 omp C基因 ,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发现 ,3个菌株的 om p C基因均由 170 2 nt组成 ,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只有 1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 (ORF) ,长 10 92 bp,编码由 36 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 Om p C蛋白 ,前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 ,成熟的 Omp C蛋白由 3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Mr为 4 0 0 0 0。其氨基酸序列也完全相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Chlr)存在相同的外膜蛋白 C抗原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 Omp C蛋白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2004年04期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晓娟,何启盖,徐高原,陈焕春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 Apx 的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从我国 APP武汉株扩增出约3.5 kb的 apx C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基因的大小与国外已报道的 1型和 9型 APP的 apx CA基因大小一致 ,同源性达 99%。将该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 p ET- 17b,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 p ET- apx CA,并在大肠杆菌 BL 2 1(DE3)中表达出了大小约 10 5 0 0 0的 Apx 蛋白。提取包涵体蛋白作为抗原包被 EL ISA酶标板 ,对已知阳性、阴性血清和临床送检血清样品进行了 EL ISA检测 ,从而为最终建立 Apx - EL 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2004年04期 33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邓干臻,姚宝安,冯汉莉,袁林茂,周艳琴,李继州,郭玉红,喻子牛
14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经培养提取伴胞晶体蛋白并测定其蛋白含量。感染性蛔虫卵经胃感染小鼠 ,3d后宰杀并从小鼠肝脏内分离蛔虫第 3期幼虫 (L 3)。设置空白对照 ,将不同剂量的 Bt伴胞晶体蛋白与 L 3置于培养孔在 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含 5 % CO2 )培养 ,间隔 12 h检查幼虫活性 ,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及半数致死量。L D50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14株细菌伴胞晶体蛋白对 L 3的毒力差异很大。 0 17株对 L 3的杀虫作用快速而持久、毒力最强 ,其 L D50 是所有 14个菌株中最小的 ,作用 12、2 4和 36 h时分别为 1.135 7、0 .2 32 2和 0 .15 32 g/ L。
2004年04期 338-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宫强,刘思国,王牟平,王春来,彭永刚,沈国顺
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H37RV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应用 PCR法对 ESAT- 6和 CFP10基因进行扩增 ,产物经纯化后与载体 PMD18- T连接、转化及酶切鉴定 ,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 6 P- 1,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 ,转化入大肠杆菌 BL2 1中 ,以 1mmol/L IPTG诱导 ,进行 SDS- PAGE电泳。结果表明 ,ESAT- 6和 CFP10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2 0 0 0和 36 0 0 0 ,与实测相符。重组结核杆菌分泌蛋白 ESAT- 6和 CFP10的成功表达为结核病诊断及重组疫苗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2004年04期 340-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吴惠仙,薛俊增
从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患病个体的血液、脾脏、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 5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 ,鉴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和类志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此 3种致病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均高度敏感。
2004年04期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治才,王琳,李建军,玛利亚姆,胡夏田,孙淑荣
将 30只 4~ 6月龄羊分为 2组 ,分别在各自的围栏草场中放牧。用毛圆线虫和血矛线虫为主的第 3期幼虫对所有羊只人工感染 2次后 ,一组羊按每千克体重 1× 10 6 个的剂量每天饲喂嗜线虫真菌的厚垣孢子制剂 ;另一组羊作对照 ,仅饲喂等量的上述制剂基质——小麦。第 2次人工感染后 8周 ,2组羊粪便 EPG基本相近 ,但与对照组相比较 ,真菌组粪便培养物中感染性幼虫减少了 6 9.7% ;草场草样中感染性幼虫数也较对照组减少 6 7.8%。再把以上 2组羊驱虫后分别放养于上述围栏草场 ,8周后真菌组羊粪便 EPG较对照组减少 87.3% ;草场感染性幼虫也较对照组减少82 .6 %。上述结果显示 ,嗜线虫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在绵羊胃肠道寄生性线虫病生物防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4年04期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建平,辛玲,李文超,戴亚斌,沈永林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 ,从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福建和上海等省 (市 ) 10个地区的鸡场及美国的球虫病疫苗中获得了 11株纯种球虫。根据下列特征 :(1)卵囊的大小、形态和颜色 ;(2 )孢子囊的大小和形态 ;(3)形状指数 (卵囊长宽之比 ) ;(4 )虫体肠道中的寄生区 ;(5 )肉眼病变的性质 ;(6 )最早孢子发育时间 ;(7)最短的潜在期 ,对这 11株纯种球虫作了鉴定。结果表明 ,11株纯种球虫均为巨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maxima Tyzzer,192 9)地理株。应用 SPSS软件系统 ,对各株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11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而美国株与国内各株均有显著差异
2004年04期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秦晓冰,金宁一,郑敏,马鸣啸,鲁会军,张洪勇,尹革芬,葛淑敏,邹啸环
取内蒙古某猪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病猪的肝、淋巴结、肺、脾等器官组织病料 ,处理后负染 ,透射电镜观察到约 17nm的病毒粒子。用 PCR法从病料中扩增获得 2型猪圆环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其全长为176 7bp,与 Gen Bank中公布的 11株 PCV- 2型序列比较 ,同源性为 95 .2 %~ 99.8%
2004年04期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兰,付宝权,刘明远,原丽红,吴秀萍,李莲瑞,卢强,陈启军,P.Boireau
以旋毛虫感染猪血清为抗体探针 ,对旋毛虫 3日龄成虫 c 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所得 c DNA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 4× 10 5个重组噬菌体中共获得 33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共发现新 c DNA序列 16个 ,已知 c DNA序列 4个。其中阳性克隆 Zh8,9,10 ,12 ,13,14 ,2 0 ,2 6 ,2 8,2 9,36 ,5 4 ,6 8,70编码丝氨酸蛋白酶。通过免疫学筛选直接获得了具有免疫反应原性的阳性 c DNA克隆 ,为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及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2004年04期 35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春杰,李银聚,吴庭才,程相朝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 18(IL- 18) c DNA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应用 RT- PCR技术 ,从鸡新城疫 系病毒接种 4 8h左右的罗曼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鸡 IL - 18全基因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片段全长 5 94 bp,共编码 19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其中含有表达完整功能蛋白所必需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序列与国外报道的鸡 IL - 18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8%和 10 0 % ;序列中编码成熟蛋白的这段基因与国内报道的源自白来航鸡编码 IL- 18成熟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8%和 99.4 %。本研究为鸡 IL - 18的扩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扩增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IL- 18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4年04期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丽翠,刘朋朋,杨国庆,仲飞,刘维全,齐顺章
采用胶原酶分阶段消化法对家兔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 ,并且构建了以牛 β-乳球蛋白 (BL G)基因5′调控序列为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染兔原代乳腺上皮细胞 ,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皮质醇、胰岛素和催乳素诱导。结果表明 ,用 5 mg/ L 催乳素 +5 mg/ L 胰岛素 +1m g/ L 皮质醇诱导 ,在诱导 36 h后开始有荧光出现 ,诱导 4 8~ 6 0 h时荧光更强一些 ,而未经诱导的细胞 GFP则不表达
2004年04期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德坤,郑增忍,曲志娜,雷莉辉,张佩君
以己烯雌酚 (DES)、琥珀酸酐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等为主要原料 ,采用混合酸酐反应 ,首先合成己烯雌酚半琥珀酸酯 (DES- HS) ,经质谱分析鉴定后 ,再将 DES- HS结合到 BSA上 ,并用 SDS- PAGE对 DES- HS- BSA进行测定。以DES- HS- BSA免疫家兔 6次 ,用琼脂双扩散试验测定抗体。试验结果表明 ,高分辨质谱测得合成的 DES- HS分子量为36 8;BSA- HS- DES的 SDS- PAGE图谱经相关软件分析表明 ,单个 BSA上结合有 32个 DES- HS;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证实 ,免疫兔血清中含有抗 DES的抗体。本试验为下一步研制 DES残留免疫检测试剂盒及抗 DES单抗奠定了基础
2004年04期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艾晓杰,郑元林,刘根桃,陈伟华,韩正康
以 14只装有超静脉瘘管的成年杂交鹅 (川白×太湖 ) ,圈养 ,自身对照。试验期于日粮中一次性添喂半胱胺 (按每千克体质量 10 0 m g) ,经瘘管采取对照期和处理后第 1、3、5、7天的血样 ,用 RIA双抗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激素和胆固醇的含量。试验期各天 ,生长抑素的含量较对照期的 (1.89± 0 .10 ) μg/ L 分别显著降低 (P<0 .0 1或 P<0 .0 5 )4 1.18%、2 6 .74 %、37.4 3%、17.11% ;甲状腺素水平较对照期的 (5 .4 1± 0 .98) μg/ L 分别显著升高 6 0 .2 6 %、4 3.2 5 %、37.15 %、16 .82 % ;胰高血糖素的水平 ,在第 1、3天显著高于对照期 (0 .5 6± 0 .0 3) μg/ L 17.86 %、2 1.4 3% ,第 5天又降到低于对照期 2 6 .79% (P<0 .0 5 ) ,第 7天回升到接近对照期水平 ;胆固醇在第 1、2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期 (5 .19±0 .4 7) mmol/ L 2 5 .82 %和 19.6 5 % ,而第 7天却高于对照期 10 .98% (P<0 .0 5 )。结果提示 ,半胱胺能够降低成年鹅血液中生长抑素含量 ,使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 ,胆固醇水平降低 ,由此影响类脂的代谢 ,有利于促生长
2004年04期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丰培金,卢强,李莲瑞,张俊辉
通过调整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泛影葡胺 (Urografin)的用量 ,发现采用比重为 1.0 85的分离液可将鲤鱼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有效地分离出来 ,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到的白细胞的数量平均为 1.71× 10 6 个。经优化培养条件 ,分离得到的鲤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分别培养 4、12和 2 4 h,成活率分别为 92 .6 %、90 .2 %和 87.6 % ,加入终质量浓度 5 0 m g/ L的刀豆球蛋白 (Con A)同外周血白细胞共同孵育 4 h和 2 4 h,结果白细胞的成活率为 99.1%和 89.6 % ;将 5 0 mg/ L 脂多糖 (L PS)和 5 0 mg/ L 植物血凝素 (PHA)与白细胞共同孵育 4 h和 12 h,白细胞成活率为 98.1%和 97.7%。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鲤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技术和鲤白细胞体外短期培养体系
2004年04期 36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成军,高丰,潘耀谦,王哲
选择长白仔猪 12头 ,体质量 8~ 12 kg,随机分成试验组 (8头 )和对照组 (4头 )。试验组仔猪用醋酸铅溶液按日剂量 6 0 mg/ kg体质量饮水 ,对照组仔猪正常饲喂 ,持续 14周。结果试验仔猪临床表现消瘦、厌食或绝食 ,腹泻、惊厥及肌肉震颤等症状。血液学检查 ,试验仔猪呈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其外周血中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且能见到嗜碱性点彩颗粒。病理眼观变化 :心脏扩张 ,心包有积液 ;肝、肾肿大 ,呈土黄色 ;脾稍肿大 ,切面呈暗红色 ,结构模糊 ;肺膨大 ,质地脆弱 ;胃、肠黏膜潮红、肿胀 ,胃壁充血、出血 ;大脑膜血管充血。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肝细胞发生颗粒和脂肪变性 ,汇管区血管充血 ;脾小梁静脉扩张 ,脾窦有大量红细胞浸润 ;肺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小肠、大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腺体杯状细胞增多 ;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神经细胞水肿 ,胞浆溶解。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肝细胞核周间隙和核膜界限不清 ,线粒体扩张呈囊状 ;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及线粒体基质部分缺失 ,局部空泡化 ;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神经细胞及其线粒体基质局部缺失 ,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不同程度出现溶解斑。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仔猪外周血、心、肝、肾、脑及股骨的铅含量 ,?
2004年04期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连颐,王捍东,王宗元
用戊二醛法将磺胺对甲氧嘧啶 (SMD)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 SMD- BSA用作免疫原 ,同法合成包被抗原 SMD- OVA(卵清蛋白 ) ,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 ,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 EL ISA法对抗血清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抗血清特异性地针对 SMD,其效价为 1∶ 2 5 6 0。用所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间接竞争EL ISA法。优选的 EL ISA的工作条件 :包被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 5 0 mg/ L ,抗血清最佳稀释度为 1∶ 10 0 ,酶标抗体的最适工作稀释度为 1∶ 5 0 0。标准工作曲线表明 ,抗血清检测在 10~ 2 0 0 0 μg/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超过2 0 0 0μg/ L则线性关系较差 ;该法检测底限为 6 3μg/ L ,低于国际规定残留限量 (10 0μg/ kg)和国内规定残留限量 (30 0μg/ kg)的要求。按建立的 EL ISA法测定了方法的回收率 ,无基础本底的牛奶样品回收率为 94 .7%。按药典剂量给鸡肌肉注射 SMD,连续注射 3d,在第 0~ 7天分别采血 ,按建立的 EL ISA方法测定了血清中的 SMD残留含量
2004年04期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胡功政,苑丽,刘智明,王升运,王付民
对氟苯尼考 (Florfenicol)及其与多西环素 (Doxycycline)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 9种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6 mg/L ,与氯霉素相似或略低 ,比甲砜霉素低 1/2~ 1/80 ;对耐氯霉素、甲砜霉素的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仍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与甲砜霉素相似 ,表现为低浓度抑菌 (小于 4 MIC值 )、高浓度缓慢杀菌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显著长于甲砜霉素 (P<0 .0 5 ) ,呈浓度依赖性 ,对鸡大肠杆菌的 PAE(1.4 5~ 2 .0 7h)显著长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0 .4 8~ 1.18h)。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无关作用 ,对前 3种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 1.5 ,联合时的氟苯尼考 MIC值比其单独时减小了 1/2。氟苯尼考以 1∶ 2与多西环素联合时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速率与氟苯尼考单药相比均有所增加 ,当浓度大于或等于 4 MIC时呈现出协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与单药 PAE的较大值相近 ,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关作用。
2004年04期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0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张祚新,张雅斌,刘艳辉,吴永魁,李乾学
应用 HPL C法测定了单次混饲口服氧氟沙星 (10 mg/ kg)后 ,鲤鱼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利用 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数据 ,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3.2 94 31(e- 0 .0 4 34 1 t-e- 1 .1 1 474 t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吸收半衰期 (T1 /2 ka) 0 .6 2 16 7h,半衰期 (T1 /2 k) 15 .96 4 0 5 h,最高血药浓度 (Cmax)2 .775 89mg/ L ,出现最高血药浓度时间 (TPP,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72 .934mg/ L· h,血浆治疗浓度维持时间 TCP(ther) 5 .4 4 10 h。结果表明 ,氧氟沙星在鲤鱼体内吸收较迅速 ,达峰时间较短 ,血药峰浓度高 ,消除缓慢 ,保持有效杀菌浓度时间长 ,适用于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004年04期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强,卜仕金,郑月华,蒋志伟,张雨梅,周红林
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替米考星 (Tilmicosin)及对照药物强力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对鸡败血霉形体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0 0 6 2 5、0 .0 2 5、0 .0 2 5、0 .1m g/ L ,进行了替米考星对鸡败血霉形体的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 ,替米考星以 5 0、75、10 0 mg/ L 饮水给药 5 d,对实验性感染鸡败血霉形体有显著疗效 ,用药组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并能明显减少抗体阳性反应率 ,极显著地减少气囊损伤记分 (P<0 .0 1)
2004年04期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忠,崔旭,卞建春,任建新,刘宗平,王捍东,王宗元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缺血 10 min再灌注后 6 h、1d、3d、5 d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 ,以探讨硫辛酸 (α- lipoicacid,L A)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对应的各时间相 ,老年组 SOD及 GSH- Px的活性均显著低于青年组 (P<0 .0 5 ) ,MDA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 (P<0 .0 5 ) ;而 L A可显著提高 SOD及 GSH- Px的活性 ,降低MDA的水平 (P<0 .0 1)。试验证明 ,L A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4年04期 38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单玉萍,陈白希
采用胫骨 X线摄片与病理切片对照的方式 ,检测了鸡骨型白血病 (下称 OP) X线诊断效果 ,即以自然发生和人工诱发的 OP病例为对象 ,作出 X线诊断后 ,选择有代表性的 5 0例分 5组作病理切片对比观察 :OP轻度阳性 (+)组15例 ,中度阳性 (++)组 5例 ,重度阳性 (+++)组 15例 ,OP可疑 (± )组 10例 ,OP阴性 (- )对照组 5例 ,并对一批佝偻病合并 OP病例作了比较。结果 ,OP的 X线 3个阳性组全部有明显组织学病变 ,且轻重程度相一致 ;OP可疑组也有轻度组织学病变 ,提示可判为阳性 ;OP阴性对照组 5例 ,只有 3例 (6 0 % )组织学完全正常 ,余 2例 (4 0 % )虽然组织学也绝大部分正常 ,但有局部 OP样病变。病理切片对比表明 ,X线 OP阳性 (含可疑 ) 10 0 %获病理组织学证实 ;X线OP阴性则应审慎判断
2004年04期 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晓野,杨莲茹,刘珍莲,于富丽
对少孢节丛孢菌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A1)和纺锤隔指孢菌 (Dactylella ellipsospora Strain:Da1)的生长特性和捕食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少孢节丛孢菌菌株与纺锤隔指孢菌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不同 ,前者为2 0℃ ,后者为 2 5℃ ;少孢节丛孢菌菌株对无氧条件有一定的耐受性 ,而纺锤隔指孢菌菌株在无氧条件下不能很好生长 ;少孢节丛孢菌菌株与纺锤隔指孢菌菌株分别在其最佳生长温度 (2 0℃和 2 5℃ )条件下 ,对马自然混合感染的线虫第 3期幼虫平均捕食率达 78.2 %和 80 .1% ,二者相比 ,纺锤隔指孢菌菌株捕食效力稍强
2004年04期 39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谭世俭
实验 1,利用 9187枚荷斯坦母牛卵巢 ,进行 71批次的胚胎体外产业化生产 ,结果表明 ,母牛卵巢在离体后约 14 h的长时间运输保存条件下 ,控制其保存温度从最初的 30~ 35℃缓慢下降至到达实验室时的 15~ 2 0℃时胚胎体外生产效果最好 ,其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裂率 (75 .6 % )、囊胚率 (2 5 .0 % )和冻胚率 (10 .0 % )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各组 (10~14℃ ,2 1~ 2 8℃ ,P<0 .0 1)。实验 2 ,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 ,保存 7h的肉牛卵巢产胚效果要显著地好于保存 14 h的奶牛卵巢组。结果说明 ,在当前牛胚胎产业化生产的条件下 ,牛卵巢在收集和运输期间的保存温度变化对其后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母牛卵巢在适当的温度下保存 14 h后 ,仍可获得较好的体外产胚效果
2004年04期 398-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叶荣,陈学进,杨利国,郭宪,邢凤英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ZB和 HTF培养液能有效地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发育阻滞 ,与 M1 6 和 BWW相比 ,2 -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M1 6 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对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P<0 .0 1) ;小鼠早期胚胎在 CZB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COE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 5 )
2004年04期 402-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毅,向钊,杨飞云,朱丹
对荣昌猪的 12个繁殖性状进行了测定 ,计算了各表型参数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探讨了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繁殖性状选育指标。结果表明 ,荣昌母猪繁殖性状选育和性能评定的适宜指标中 ,应至少包括断奶窝重、存活率和育成率。本研究为猪繁殖性状选育提供了新的参考
2004年04期 40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峰,王俊东,李俊平,郝俊虎
应用提取的鼠脂肪细胞膜分别免疫羊和鸡 ,所产生的抗血清用于 Wistar大鼠被动免疫。实验 1: 组腹腔注射羊正常血清 , 组腹腔注射羊抗鼠脂肪细胞膜抗血清 ,剂量均为 1m L /只 ,连续注射 4 d。结果表明 ,羊抗鼠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免疫促进了大鼠体增重 ,降低了体脂沉积 ,与对照组相比 ,7周末体重增加 6 .35 % (P<0 .0 5 ) ,饲料摄入增加6 .85 % (P<0 .0 1) ,料重比 (F/G)提高 4 5 .0 0 % (P<0 .0 5 ) ;肾周、附睾、网膜脂肪垫重量分别降低 2 3.92 % (P<0 .0 5 )、34.4 5 % (P<0 .0 5 )、0 .98% ,脂肪总量降低 2 0 .92 %。实验 2 :1组腹腔注射鸡正常血清 ,2组腹腔注射鸡抗鼠脂肪细胞膜抗血清 ,剂量均为 1m L/只 ,连续注射 4 d。结果表明 ,鸡抗鼠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免疫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7周末 ,免疫大鼠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减少 4 0 g(P<0 .0 5 ) ,饲料摄入显著降低 (P<0 .0 1) ;对体脂的沉积和血液中 TG和 FFA的影响没有规律 ,且无统计学意义
2004年04期 407-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卫芬,孙建义,许梓荣,吕文平
对浸麻芽孢杆菌 (Bacillusmacerans)所产的β- 1,3- 1,4 -葡聚糖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 5℃ ,在 6 0℃以下酶相对稳定。通过 PCR方法扩增和克隆了该酶基因的全长 DNA序列 ,长度为 734bp,其中开放阅读框架长 717bp,编码 2 37个氨基酸。经 Blast分析 ,该序列与已登录的浸麻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 (B.polymyxa)的同源性较高 ,分别为 99%和 82 %。
2004年04期 4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永浩,沈正达2004年04期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