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在水禽的免疫效力

    贾立军,刘秀梵,张艳梅,彭大新,张如宽

    利用表达 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 r FPV- HA)和油乳剂全病毒灭活疫苗分别接种商品鹅 ,评价疫苗在水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 ,免疫后 2 1 d,r FPV- HA免疫组 HI抗体检测为阴性 ,灭活疫苗免疫组HI抗体阳性率为 70 % ;用 H5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后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r FPV - HA免疫组鹅的口腔和泄殖腔排毒率降低 ,病理变化减轻 ,感染鹅易康复 ,保护率为 80 % ,总体保护效力达到灭活疫苗水平。结果表明 r FPV - HA免疫家鹅可诱导良好保护 ,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4年05期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ELISA检测牛结核抗体时假阳性反应的消除

    高云航,何昭阳,单晓枫,白宇

    以草分枝杆菌作为吸收抗原处理待检血清 ,吸收其中的非特异性类属抗体 ,提高了牛结核 EL ISA的特异性

    2004年05期 419-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基因型的调查

    谢之景,夏咸柱,扈荣良,赵忠鹏,高玉伟,黄耕

    采用 PCR方法扩增了 13株犬细小病毒 ( canine parvovirus,CPV) VP2基因的 2个片段 ,通过序列测定和 DNAS-tar软件分析 ,结果显示 ,我国的 CPV分离株也存在基因变异现象 ,除发现 CPV- 2、CPV - 2 a、CPV- 2 b突变株外 ,还发现在 CPV- 2 a基础上进一步进化产生的 2个新的变异株。在我国 ,CPV- 2曾在 2 0世纪 80年代早期流行 ,但 1986年后分离到的 CPV以 CPV- 2 a为主 ,在 2 0 0 2年送检的 8份病料中分离到 4株 CPV- 2 a和 4株 CPV- 2 b。PV/貉 / CC/ 1/ 86在CPV- 2 a的基础上 VP2发生氨基酸 30 0 G→ S替换 ,PV/犬 / JL / 1/ 0 2在 CPV- 2 a的基础上 VP2发生氨基酸 5 6 4 S→ N替换 ,其确切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我国的 CPV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核酸同源性超过 98% ,没有形成明显的中国CPV分支 ,进化方式与文献报道的进化方式一致

    2004年05期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表达犬瘟热病毒H基因的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闫芳,夏咸柱,扈荣良,谢之景,赵忠鹏,黄耕

    将犬瘟热病毒 ( 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 ) H基因表达盒克隆入转移质粒 p VAXΔE3,构建含 CDV H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质粒 p VAXΔ E3L PH,用 Nru 和 Sal 分别酶切转移质粒 p VAXΔ E3L PH和犬 2型腺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 Poly2 - CAV- 2 ,将 CDV H基因表达盒定向克隆入 p Poly2 - CAV- 2质粒中 ,构建 E3区部分缺失的包含 CDV H基因表达盒的犬 2型腺病毒重组质粒 p CAV- 2 / CDVL PH。 Asc 和 Cla 对 p CAV- 2 / CDVL PH进行双酶切 ,释放 CAV- 2 /CDVL PH重组基因组 ,利用脂质体将 CAV- 2 / CDVL PH重组基因组与去除 Sal 和 Nru 片段的 CAV- 2基因组两端片段共转染 DK细胞 ,盲传和重复转染 3次 ,4 d后出现典型 CAV- 2病变 ,获得重组病毒 CAV- 2 / CDVL PH。用 CDV H基因特异性引物经 RT- PCR扩增重组病毒 DK细胞培养物 ,能够扩增出相应的核酸片段 ,表明 CAV- 2 / CDVL PH在DK细胞繁殖的过程中能够转录 CDVL P H的 m RNA,重组病毒免疫犬 ,可以诱导犬产生特异的抗 CAV- 2 HI抗体和抗 CDV中和抗体

    2004年05期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鸡痘病毒通用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孙蕾,吴艳涛,张体银,陈素娟,刘秀梵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本室构建的高效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1 1 S进行改造 ,在其人工合成禽痘病毒 ( FPV)强启动子 Ps的下游引入含 7个单一酶切位点的多克隆位点 ( MCS) ,构建了便于外源基因插入的通用性更强的高效单表达载体 p N1 1 S。然后将 FPV早晚期启动子 PE/ L 及其启动的鹅源新城疫病毒 NDV ZJ1株的 F基因一并插入 p N1 1 S中 ,使PE/ L 与 Ps反向串联 ,从而构建出 1个含 NDV ZJ1株 F基因的重组 FPV高效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其 MCS可以用于插入其他外源基因。在此基础上 ,将 NDV ZJ1株的 HN基因插入 p N1 1 SEF的 Ps启动子下游的 MCS中 ,构建了共表达 NDV ZJ1株 F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HN。将 p H1 1 SEFHN质粒 DNA与 FPV2 82 E4株共转染 CEF,得到共表达 NDV ZJ1株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得到了较好的表达。表明所构建的通用高效 FPV表达载体有利于高效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05期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IBDV地方变异株VP2基因的克隆与特性鉴定

    张春杰,吴庭才,李银聚,程相朝

    应用 RT- PCR技术对 1株分离于地方免疫鸡群中暴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HN0 2 6株的 VP2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与相应毒株的 VP2高变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HN0 2 6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变异株 Var- A的同源性最高 ,分别达97.3%和 97.6 % ;其次为超强毒株 UK6 6 1 ,分别为 95 .7%和 95 .2 % ;而和弱毒株 PBG98的同源率仅有 92 .8%和90 .3%。其中 ,在第一、二亲水区 ,HN0 2 6株均有 1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即第 2 2 2位转变为 E、第 31 8位转变为 D。更重要的是 ,其 2 4 9位和 2 5 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 K和 S,这些均为变异株的特性。另外 ,HN0 2 6株的七肽区保持SWSASGS不变 ,且第 2 79位和 2 84位氨基酸分别为 D和 A,又完全具备强毒株的特性。因此 ,初步确定所分离的HN0 2 6为有较强致病力的变异株 IBDV。

    2004年05期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鹅源副粘病毒NA-1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载体的构建

    左玉柱,乔木,王学理,向华,黄海楠,常爽,丁壮

    鹅源副粘病毒分离株 NA- 1经 1 1日龄鸡胚增殖后收集尿囊液 ,浓缩 ,提取病毒基因组总 RNA,采用 RT- PCR方法 ,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回收后克隆入 p MD1 8- 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对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测序后拼接的 F基因长 1 6 72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 ( 1 6 6 2bp) ,编码 5 5 3个氨基酸 ,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 1 1 2 R- R- Q- K- R- F1 1 7,与 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 ,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相符。根据 NDV基因分型标准 ,鹅源副粘病毒 NA- 1株归属基因 型 NDV。将 F基因克隆入转座载体 p Fast Bac ,得到重组转座载体 PFF,将 PFF转化大肠杆菌 DH1 0 Bac,提取质粒 ,得到阳性重组穿梭载体 re- Bacm id,为下一步的转染表达奠定了基础

    2004年05期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对大黄鱼的致病性

    金珊,郑天伦,王国良,赵青松

    采用杯碟法测定了由网箱养殖濒死大黄鱼体内分离的溶藻弧菌胞外产物的成分及酶活性 ,并用胞外产物粗提液对大黄鱼进行致死试验 ,电镜观察了致死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的细胞病变。结果表明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具有明胶酶、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卵磷酯酶、几丁质酶以及溶血活性 ,该胞外产物对大黄鱼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可造成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

    2004年05期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柔嫩艾美尔球虫T细胞刺激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李祥瑞,焦永军,徐立新

    以抗原对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的刺激能力和动物保护性试验为指标观察了柔嫩艾美尔球虫 ( Eimeriatenella)孢子化卵囊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的免疫保护作用。纯化的孢子化卵囊经超声波粉碎 ,获得全可溶性抗原 ,用Sephadex G- 2 0 0凝胶过滤层析后 ,获得 4个组分 ,分别命名为 1 .0蛋白、2 .0蛋白、3 .0蛋白和 4 .0蛋白。可溶性抗原及其各个组分 ,均能刺激球虫耐过鸡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增殖 ,其中以 3 .0蛋白作用最强。 3 .0蛋白再用Sephadex G- 75凝胶过滤层析 ,获得 3 .1蛋白、3 .2蛋白和 3 .3蛋白组分。其中 3 .2蛋白对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刺激作用最强。SDS- PAGE电泳显示 ,3 .2蛋白含有 2条多肽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 3 70 0 0和 4 0 0 0 0。动物免疫保护性试验表明 ,3 .2蛋白可以有效保护感染鸡抵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攻击 ,盲肠病变计分为 1 .5 ,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对照组相当 ,表明 3 .2蛋白是优良的疫苗候选抗原

    2004年05期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镰形扇头蜱唾液腺cDNA文库的构建

    张维谊,周金林,龚海燕,周勇志,黄维义

    构建了镰形扇头蜱唾液腺 c DNA表达文库。用 Trizol试剂提取镰形扇头蜱唾液腺总 RNA,经反转录合成 c DNA第 1链 ,应用 L D- PCR扩增方法 ,合成双链 c DNA。用 Sfi 内切酶修饰此双链 c DNA,使形成两端分别带有 Sfi A和Sfi B的粘末端。经 CHROMA SPIN- 4 0 0柱纯化 ,收集 4 0 0 bp以上的双链 c DNA片段 ,将其连接于带有 Sfi A和 Sfi B末端的λ Tripl Ex2噬菌体载体 ,经体外包装后 ,以 XL1 - Blue为受体菌构建 c DNA表达文库。经测定 ,库容量为7.0 8× 1 0 5,重组率为 95 .2 %。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 1 .4 5× 1 0 9pfu/ m L。随机挑取 2 0个克隆转化到质粒 p Tripl Ex2 ,经抽质粒、测序得到 2个细胞色素氧化酶全长基因

    2004年05期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硬蜱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后叮咬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刘志刚,叶炳辉,朱清仙,喻海琼

    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和再次叮咬宿主后 ,叮咬部位可发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病理学变化 ,在初次叮咬过程中 ,叮咬局部组织反应较轻 ,其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 ,于叮咬后 5 d达高峰 ,无组织坏死现象。而中华硬蜱叮咬再次感染组宿主 6 h,叮咬局部组织反应剧烈 ,呈现急性炎性损伤 ,可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其中含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和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可出现明显脱颗粒现象。体视学结果显示 ,再次感染组炎症细胞浸润于 1~ 3d达高峰。同时叮咬局部组织出现明显充血、水肿和坏死现象 ,电镜下其皮肤组织结构排列紊乱 ,胶原纤维结构模糊 ,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碎片。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抗蜱免疫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年05期 448-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猪口蹄疫病毒抗原位点及其抗原性差异分析

    何永强,盛祖恬,杜青云

    为了分析 3株猪口蹄疫病毒 ( FMDV- B、D、S)的抗原位点 ,采用 5株具有 EL ISA反应特性的抗猪口蹄疫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 Mc Ab- A6、F9、G17、G5 2、S2 5 ) ,通过 EL ISA试验分别测定 3个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以及 5株单抗对各抗原的饱和工作浓度。 EL ISA叠加试验的增值结果表明 ,5株 Mc Ab分别针对 4个不同的抗原位点 ,其中 Mc Ab- A6和 F9识别同一个抗原位点。FMDV- B株含有这 4个不同抗原位点 ,而 FMDV- D、S株只有 3个抗原位点 ,没有 Mc Ab-A6、F9识别的抗原位点。根据抗原位点差异 ,可以将 3个毒株分成 2个不同组

    2004年05期 45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利用RNAi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英文)

    任武泽,潘洁,孙世铎,庄娟,徐泉兴,饶忠,尤永进

    根据口蹄疫病毒 IRES和 L 串联序列两侧的保守区域设计了 2个引物 ,利用 RT- PCR和 PCR方法扩增出该串联序列 ,并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 ,扩增产物与 Gen Bank上相应的序列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 (大于 99% )。在测序的基础上 ,选择了 L 基因上的 1个靶位点 (位于启始密码子下游第 2 2 9nt后 2 1 nt长的序列 ) ,合成了 si RNA表达盒SEC- L2 2 9。细胞单层长成 5 0 %~ 70 %时 ,将纯化的 SEC- L2 2 9转染到 BHK细胞中 ,转染 4 h后用高感染复数 FMDV接种 ,2 4 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口蹄疫病毒在 BHK细胞中的复制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SEC- L 2 2 9极大地抑制了口蹄疫病毒在 BHK细胞中的复制 ,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 ,并降低了 BHK细胞的死亡率。另外 ,2 5 ng和5 0 ng SEC- L2 2 9处理组间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明显 ,可能是病毒基因组发生了突变。本试验表明 ,利用 PCR方法合成的 SEC在 BHK细胞中能特异性地抑制 FMDV的复制 ,RNAi技术可能为防治口蹄疫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2004年05期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黄复深,易新元,曾宪芳

    为获得新的可表达保护性抗原分子的编码基因 ,以重复感染兔血清为探针 ,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 ,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 PCR鉴定并测序后 ,通过互联网将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 ,并对新基因的编码阅读框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预测。 3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IR1、IR2、IR3在 Gen 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 AY1 70 31 3、AY1 73930、AY2 5 1 4 81。 BL AST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与 Gen Bank中其他基因无显著的同源性。其中 IR3为全基因 ,含897个碱基 ,编码 2 99个氨基酸 ,推测等电点 ( p I)为 6 .0 9,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331 90

    2004年05期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基因的合成及pIRES1-PACAP表达载体的构建

    刘松财,张永亮,任晓慧,戴建威,张玉静

    根据文献报道的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基因序列和信号肽基因序列 ,设计 10条单链寡核苷酸片段 ,通过 5次 PCR扩增获得 PACAP基因片段 ,同时两端设有 Sm a 和 Xba 酶切位点 ,酶切后将其克隆至 p IRES1- neo质粒中 ,经 PCR、酶切和测序鉴定 ,证明已获得 PACAP基因并构建了 p IRES1- PACAP表达载体

    2004年05期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瘦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张忠芳,高士争,张曦,李士泽,张玉静

    采用 RT- PCR方法从猪脂肪组织扩增出瘦蛋白基因 ,将其插入 p MD1 8- T克隆载体 ,经序列分析证明 ,所获得的目的基因为 4 4 1 bp,与预期大小一致。提取质粒后用 Eco R 和 Xho 双酶切 ,克隆入 p ET- 2 8a表达载体 ,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受体菌 E.coli BL 2 1 ( DE3) ,经 IPTG诱导 ,SDS- PAGE检测 ,证明在 E.coli BL 2 1中正确表达了重组猪瘦蛋白

    2004年05期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鼠层粘蛋白α5链E_3、LG_4、LG_5片段的克隆及表达

    孙兆增,张玉静,展德文,张艳宇,连继勤

    从鼠的肝脏组织中提取总 RNA,采用 RT- PCR获得了鼠层粘蛋白 ( laminin)α5链的 E3 ( L G4 - 5)、L G4 和 L G5等 3个基因片段 ,与 NCBI数据库参考序列相比 ,同源性在 99%以上。将 E3 ( L G4 ,5)、L G4 和 L G5定向克隆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 Pet- 2 8a中 ,构建 Pet- 2 8a- E3 、Pet- 2 8a- L G4 、Pet- 2 8a- L G5等 3个原核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化表达受体菌 BL2 1中 ,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 SDS- 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显示 ,这 3段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 ,薄层扫描显示表达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 2 0 %以上。大量提取包涵体 ,纯化后免疫家兔 ,8周后得多克隆抗体 ,间接 EL ISA在抗体稀释到 1∶ 1 2 80 0时仍为阳性

    2004年05期 467-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和鸡可食性组织中氨苄青霉素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法

    张可煜,王大菊,袁宗辉*,范盛先

    为监控氨苄青霉素 ( Ampicillin,AMP)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建立了 AMP在猪肌肉、肝脏、肾脏和鸡肌肉组织中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法。组织样品用 1%磷酸盐缓冲液 ( p H6 .0 ) 5倍稀释并提取。以藤黄微球菌 ( Micrococcus lutea)CMCC( B) 2 80 0 1为工作菌 ,用微生物学杯碟法测定提取液中 AMP的浓度 ,并选择各类代表抗菌药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 :AMP的最低定量限在缓冲液和组织中分别为 0 .0 0 5 mg/ L和 0 .0 2 5μg/ g,标准曲线和组织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在 0 .0 0 5~ 0 .0 4 m g/ L 和 0 .0 2 5~ 0 .1μg/ g之间。组织中 AMP的回收率多在 90 %以上 ,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 5 %和 15 %。在 MRL( 0 .0 5 μg/ g)浓度时 ,AMP与阿莫西林和青霉素分别有 80 .4 3%和 86 .4 3%的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 ,各参数均符合兽药残留检测要求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反应 ,适用于测定 AMP在猪和鸡组织中的残留

    2004年05期 470-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低温和T_3致肉鸡腹水、肺动脉高压和肺微细动脉肌型化

    向瑞平,石冬梅,沈永恕,韩瑞明,李德印,李瑞兰,王小龙

    21 0羽 AA商品肉鸡随机分为 A、B、C 3个组 ,常规饲养。 1 4日龄后 A组鸡正常对照 ,而 B、C组鸡舍温按每日1~ 2℃由 2 5℃逐步降至 1 2℃ ,同时 C组在日粮中按 1 .5 mg/ kg的剂量添加甲状腺素 T3以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 ( as-cites syndrom e,AS)。结果表明 :低温和 T3能显著增加 AS发病率、红细胞压积 ( PCV)值、右心室与全心室重量比( RV/ TV)、平均肺动脉压 ( m PAP)和厚壁末梢血管百分率 ( TWPV % ) ( P<0 .0 1 )。从而揭示了环境低温和 T3诱发的AS患鸡已发生了肺动脉高压和肺微细血管肌型化

    2004年05期 47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培养液中铜水平对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与CuZn-SOD活性的影响

    付世新,朱世成,李家奎,王哲,郑鑫,杨文艳

    在 PK15细胞无血清液体培养基中添加 0、7.8、15 .6、31.2、6 2 .5 μmol/L Cu,观察了培养液中不同铜水平对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 Cu Zn- SOD活性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及 Cu Zn-SOD活性均随培养液中添加铜离子浓度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以添加 Cu31.2 μmol/L组最高 (P<0 .0 5 )。PK15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培养时间呈强正相关 (培养时间 :r=0 .873~0 .980 ,P<0 .0 5 ;铜离子浓度 :r=0 .90 0~ 0 .972 ,P<0 .0 5 )

    2004年05期 47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补气活血对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何永明,刘钟杰,王凯,焦淑贤,王清兰,许剑琴

    从血液流变性变化角度研究补气活血方——归芪益母散防治产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试验分为 3组 :产后健康组 18例 ,气虚血瘀证组 9例 ,气虚血瘀证用药组 8例。用药组按 0 .8g/ kg体质量投喂归芪益母散 ,给药方法为产后 1、2、3、5、7d每日 1剂 ,共计 5剂。于产后 1、2、4、7、10 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 :喂服归芪益母散可显著降低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 1、2 d全血低切比粘度 (P<0 .0 5 ) ;显著降低 4、7、10 d血浆比粘度 (P<0 .0 1或 P<0 .0 5 ) ,归芪益母散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补气活血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性

    2004年05期 478-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阉割对公马促性腺激素细胞及血中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谭建华,安铁洙,万忠海,李阳芳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测学的方法 ,观察了 7匹公马和 6匹在 1~ 2岁期间被摘除了睾丸的阉割马的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 (GTH )细胞的数量和面积 ,同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血浆中垂体促卵泡激素 (FSH)和垂体促黄体激素 (L H)的水平。结果表明 ,公马阉割后 GTH细胞的数量和在垂体前叶实质细胞中的百分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但 GTH细胞的面积却明显增加 ,血中 GTH水平也明显升高。研究结果提示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马睾丸可能抑制脑垂体中 GTH细胞的合成与储存 ,也抑制 GTH的释放

    2004年05期 4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鸡蛋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其消除规律

    袁玉花,陈杖榴,刘力,曾振灵,沈祥广,黄显会

    选用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健康海兰蛋鸡 2 0只 ,单笼饲养 ,多剂量内服氯霉素 (每千克体质量 10 0 mg,连喂 12 d) ,停药后逐只逐日收集鸡蛋 ,将蛋白、蛋黄分别匀浆 ,用乙腈、乙酸乙酯、正己烷萃取及净化后 ,HPL C检测氯霉素浓度。色谱柱为 Waters Nova- Pak C1 8(3.9mm× 15 0 mm)柱 ,检测波长为 2 80 nm,流动相为乙腈 /水 (2 0 / 80 ) ,流速为 1m L/min,进样量为 5 0 μL。在上述条件下 ,氯霉素的色谱峰保留时间约为 8.0 min,最低检测限为 0 .0 0 2 μg/ 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0 0 2~ 2 0 μg/ g。氯霉素含量为 0 .5 μg/ g时 ,在蛋白中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3.5 2 %、3.4 3% ;在蛋黄中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3.83%、3.37%。将氯霉素以 0 .5 μg/ g分别添加到空白蛋白和蛋黄中 ,测得蛋白、蛋黄中氯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 94 .89%、83.15 %。结果表明 ,本法是一种简便、灵敏、可靠的检测鸡蛋中氯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停药当天 ,蛋白、蛋黄中的氯霉素分别为 3.6 1、14 .5 1μg/ g;停药第 5天 ,分别为 0 .0 5、7.17μg/ g;停药第 8天 ,蛋白中已检测不到氯霉素 ,蛋黄中氯霉素为 0 .80μg/ g;停药第 11天 ,蛋黄中尚有 0 .0 4μg/ g的氯霉素 ,而停药第 12天 ,蛋黄中已检测不到氯霉素。采用 MCPKP药?

    2004年05期 48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形态的铜对猪生长性能及血清GH、血浆NPY水平的影响

    李家奎,郑鑫,杨连玉,王哲

    将 75头体质量约 2 0 kg的“军牧 1号”白猪 ,分成 A、B、C、D、E组。 A组为对照组 ,饲以基础日粮 ,B、C2组分别饲以添加 12 2 .5、2 5 0 mg/ kg铜 (硫酸铜 )的日粮 ;D、E 2组分别饲以添加 12 2 .5、2 5 0 mg/ kg蛋氨酸铜的日粮 ,观测不同形态的铜对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液 GH、血浆 NPY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日粮中添加 2种铜均能促进仔猪的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 ,升高血液中 GH和血浆 NPY水平 ,但对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 ,2种铜源在相同浓度下对猪的促生长性能无差异

    2004年05期 488-489+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甜菜碱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英文)

    余东游,许梓荣

    选用 96头杜长大生长猪 ,随机分成 4组 ,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 (10 0 0、15 0 0、2 0 0 0 mg/kg)对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及肉质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10 0 0 mg/kg和 15 0 0 mg/kg甜菜碱组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13.2 0 % (P<0 .0 1)、9.2 8% (P<0 .0 5 ) ,日均采食量分别增加 7.30 % (P<0 .0 5 )、7.33% (P<0 .0 1) ,料重比分别下降 7.93% (P<0 .0 1)、6 .5 5 % (P<0 .0 5 )。此外 ,10 0 0 mg/kg甜菜碱组猪的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7.15 % (P<0 .0 5 )、19.12 % (P<0 .0 5 ) ,胴体脂肪率与背膘厚分别减少 2 7.2 1% (P<0 .0 5 )、14 .86 % (P<0 .0 5 ) ;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 34.2 1% (P<0 .0 1)、2 9.5 6 % (P<0 .0 1)

    2004年05期 49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用单层分化法进行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研究

    蒙超衡,韦精卫,黄奔,韦力,石德顺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2004年05期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卡拉胶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小肠微绒毛及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秀武,杜昱光,白雪芳,李曙光

    选择艾维因 (Avian)肉仔鸡 12 0只 ,随机分为卡拉胶寡糖组和对照组 ,每组 6 0只 ,雄、雌各半。试验日粮添加0 .1%卡拉胶寡糖 ,试验期 5 6 d。研究了卡拉胶寡糖 (Oligo- carrageenan)对肉仔鸡肠道主要菌群、微绒毛密度、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卡拉胶寡糖组鸡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下降 (P<0 .0 5 ) ;回肠微绒毛密度增加 (P<0 .0 5 ) ;法氏囊相对重量增加 (P<0 .0 5 ) ,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提高 (P<0 .0 5 ) ;增重提高 9% ;料重比降低 2 .9%。结论 :卡拉胶寡糖可抑制肉仔鸡肠道菌的增殖 ,促进小肠微绒毛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反应和生产性能

    2004年05期 49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 ]
  •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雏鸡生长、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高峰,江芸,周光宏,韩正康

    2次重复试验研究了小麦米糠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雏鸡生长、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每次试验 4 8只 7日龄鸡随机分为 2组 ,即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添加 0 .1%酶组。结果表明 ,酶制剂能显著提高雏鸡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P<0 .0 5 ) ,使雏鸡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增加 (P<0 .0 5 ) ,T淋巴细胞对 PHA的反应性、NK细胞活力、血清新城疫疫苗抗体效价显著提高 (P<0 .0 5 )。盲肠乳酸杆菌数略有增加 ,大肠杆菌略有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P>0 .0 5 )

    2004年05期 5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 ]
  • 高锌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崔恒敏,赵翠燕,黎德兵,邓俊良

    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 2 0 0只随机分为 4组。 组 :基础日粮 (Zn10 0 mg/ kg) ; 组 :基础日粮 +Zn14 0 0 m g/kg; 组 :基础日粮 +Zn 190 0 mg/ kg; 组 :基础日粮 +Zn 2 4 0 0 mg/ kg,试验期 7周。结果表明 : 组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AKP的同工酶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谷丙转氨酶 (GPT)、淀粉酶(AMY)活性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肌酸激酶 (CK)活性在试验初期升高 ,中期不同程度的降低(P<0 .0 5或 P<0 .0 1) ,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血清总蛋白 (TP)、球蛋白 (GL B)含量随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白蛋白 (AL B)含量下降 ,但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 .0 5 )。血清锌含量随饲料锌水平增高而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血清中钙磷含量则与饲料锌水平成负相关

    2004年05期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李祥龙,张增利,巩元芳,刘铮铸,贾青,王小娟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2004年05期 50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沈国顺,刘丽霞

    2004年05期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俞道进,曾振灵,陈杖榴

    2004年05期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3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兽药的研究开发及所面临的挑战

    李剑勇,鲁润华

    2004年05期 518-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