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昌;刘勇军;徐兴然;涂长春;张玉静;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和亨得拉病毒(Hendra virus,HeV)是近年来出现的2种新的高致病性副粘病毒,在我国尚未发现。为防范2种病毒在我国的出现,本研究开展了前瞻性工作,成功研制了针对2种病毒核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监测与诊断。首先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2种病毒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克隆进行筛选,获得了5株N蛋白特异单抗。单抗腹水的抗体效价均超过2×105,培养上清抗体效价1:64~1:256。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5株单抗均特异针对N蛋白,其中1株(H4D11)只与HeVN蛋白反应,而不与NiVN蛋白反应,表明它具有鉴别2种病毒的能力。所研制的单抗对建立2种病毒的检测技术,用于动物监测,以防范2种新发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4期 No.130 433-436+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金强;蔡月琴;李益飞;郭军庆;孙文博;周继勇;
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J971 S1基因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C2中,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ZJ971-S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借助荧光显微镜在转染后4h观察到S1-GFP融合蛋白的瞬时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结果显示,抗ZJ971 S1D蛋白单克隆抗体和鸡抗IBV ZJ971全病毒血清特异性识别了S1基因转染细胞,表明S1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ICC均表明,S1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转染细胞的胞浆内,而胞核中未见分布,提示IBV S1蛋白内可能存在与病毒装配相关的细胞定位信号。
2007年04期 No.130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申业;刁有祥;杨杰华;高晓伟;刘霞;刘悦竹;陈庆普;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793/BS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891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793/B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IBV793/B能扩增出891bp的核酸片段,而IBVM41、H120、H52毒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的模板。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从山东省分离的8株疑似鸡IBV793/B进行检测,结果7株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IBV793/B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2007年04期 No.130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彭大鹏;胡思顺;华艳;肖运才;李自力;毕丁仁;
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法检测了鸡血清中的禽流感病毒抗体,并与传统的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于鸡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现场快速检测。
2007年04期 No.130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淑坚;龚中贵;陈秀玲;梁小英;冼琼珍;马春全;王林川;辛朝安;
为了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别诊断我国目前流行的禽流感,根据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这2对引物对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进行二联RT-PCR扩增,并对二联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2对引物能特异地扩增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90bp和686bp;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初步建立起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别检测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诊断方法。
2007年04期 No.130 448-450+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褚秀玲;苏建青;靳书刚;陈傲第;王鲁;王新;郭志廷;王春元;伊鹏菲;韦旭斌;
对型马立克氏病毒的pp38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对pp38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和抗原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分析,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分布。结果表明,pp38基因长873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90个氨基酸。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1~11,18~162,180~217和274~290位等氨基酸区域内或附近。本试验为pp38蛋白的表达和抗体制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7年04期 No.130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曲立新;邱洪凯;祝永华;郭龙宗;崔治中;孙淑红;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肉种鸡鸡群中试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弱毒疫苗,观察其对体重增长、产蛋生产性能、对其他疫苗应答有无影响。同时连续定期测定种鸡血清REV抗体,并测试抗体阳性鸡的后代有无病毒垂直传播。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18周龄种鸡后,对生长、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等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对正常疫苗免疫的抗体应答也无影响。经免疫接种REV弱毒疫苗的种鸡,在开产后及产蛋高峰期,均不表现病毒的垂直传播。免疫种鸡后,其激发的抗体可持续280d以上,且雏鸡血清中母源抗体可持续至少7d。结果表明,该REV弱毒在开产前种鸡应用时有很高的安全性,并能为雏鸡提供足够的特异性母源抗体。
2007年04期 No.130 45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宏;刘湘涛;林彤;吴锦艳;龚真莉;郑海学;代兴国;孙世琪;尚佑军;谢庆阁;张彦明;
从实验感染兔脾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得到了CSFV C-株结构蛋白E2基因,定向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获取阳性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与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假型病毒,并在Polybrene的介导下感染PK15细胞,嘌呤霉素筛选表达猪瘟E2基因的细胞株。通过细胞传代并结合PCR、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表明,所筛的细胞细胞系能稳定表达猪瘟E2基因,而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2007年04期 No.130 460-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彦星;孙彦伟;刘镇明;戚一达;耿忠海;
参照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对PCV-2ZS株ORF2基因上含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ORF2-ME)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中,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pMD-ORF2-ME的EcoR Ⅴ和Xhol Ⅰ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ORF-ME。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ORF2-ME与GenBank上公布的PCV2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1%~100%之间。原核表达载体导入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ORF2-ME在BL21(DE3)中成功表达,所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这就为PCV2感染诊断和抗体检测提供了依据。
2007年04期 No.130 4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冷雪;崔晓华;黄海龙;胡桂学;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接种PCV2吉林株(JL01)PK-15细胞中,扩增出PCV2毒株的ORF2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CV2 JL01毒株的ORF2基因核苷酸长度为702bp。将重组质粒用SalⅠ和XhoⅠ酶切后与同样处理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BL21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和酶切鉴定后,用IPTG诱导,细菌裂解液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2007年04期 No.130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丁芳;吕茂民;马玉媛;吴健敏;田克恭;毕丁仁;章金刚;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 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2007年04期 No.130 473-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泽鸿;张国利;岳玉环;朱平;
利用含有白喉毒素N端序列的基因作上游引物、含有αMSH全序列和(Gly4Ser)2互补序列的基因作下游引物,以pET28a/DAB389(Gly4Ser)2EFG为模板,PCR扩增DAB389(Gly4Ser)2αMSH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和Nco酶切,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相应位点,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AB389(Gly4Ser)2αMS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DAB389(Gly4Ser)2αMSH,转化菌经IPTG、30℃诱导5h,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与理论值一致。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分析正确。SDS-PAGE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5870,且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量的29.2%。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特异地与抗白喉抗体结合。成功构建表达了重组DAB389(Gly4Ser)2αMSH的工程菌株,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2007年04期 No.130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伟;吴时友;尹燕博;牛钟相;
根据PCR技术扩增出犬腺病毒(CAV)ORF1(p-Ⅷ)基因、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鸡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基因(GLOBc)各保守基因片段;采用RT-PCR扩增出犬冠状病毒(CCV)纤突蛋白(S)基因、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F)基因、犬副流感病毒(CPIV)核衣壳结构蛋白(NP)基因、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的各一段保守序列,克隆获取质粒。通过微量点样技术将这些质粒作为探针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制作成诊断基因芯片。对360份待检样品匀浆后提取核酸作为模板,扩增相应保守基因片段。通过生物素标记PCR(RT-PCR)技术,将所获得的扩增产物与诊断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的逆向点杂交,然后用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判断。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病毒分离、HI、PCR或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平均检出率要高20%以上,并可同时对犬多种疫病进行快速诊断。
2007年04期 No.130 481-484+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金玲;曹际娟;乔洪伟;韩俊友;王芳;贾雁;于凤琴;韩文瑜;
依据16SrDNA、23SrDNA上的恒定区和可变区设计7种致病菌的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并对探针5’端进行氨基化修饰进行基因芯片共价结合,然后优化杂交反应液、芯片点样及后处理程序,研制出一种可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7种主要致病菌的基因芯片。结果表明,7种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杂交检测灵敏度可达102cfu/g,与经典传统检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方法相比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可同时检测动物性食品中7种致病菌。
2007年04期 No.130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健美;高崧;刘秀梵;
重组菌BL21(pFSFaeG)是能够同时表达致PWD和ED大肠杆菌保护性抗原(F4、F18、Stx2e)基因的基因工程重组菌。由IPTG诱导的重组菌制成抗原,经甲醛灭活后腹腔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定期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重组菌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上述3种保护性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G。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表明,用大肠杆菌标准强毒株C83907(F4)、108/86(F18)和Stx2e毒素攻毒后,重组菌诱导产生的抗体能够对小鼠提供80%以上的保护。
2007年04期 No.130 490-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引弟;郭爱珍;刘维红;贾爱卿;陈焕春;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是用化学方法致弱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病的弱毒疫苗株,毒力弱且免疫原性良好。为将猪霍乱沙门氏菌开发为适于粘膜免疫的疫苗活载体并保持原有免疫原性,构建了以C500为亲本菌,用负向选择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了无抗性标记的asd-缺失株。首先构建asd(天冬氨酸β-半乳糖脱氢酶)基因缺失1408bp的带有蔗糖敏感基因sacB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与C500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无抗性的asd-缺失株,通过PCR鉴定。该缺失株在无外源DAP(二氨基庚二酸)条件下溶菌死亡,它的生长必需外源DAP。PCR扩增绿荧光蛋白突变体4基因,克隆到带有as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YA3493中,电转化C500asd-缺失株,转化子在LB中生长,并激发强的绿荧光。上述结果表明,该asd-缺失株的构建是成功的,并且可以用来作为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来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开发C500为载体的口服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2007年04期 No.130 493-496+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夏炉明;史一博;李树清;胡永强;陈志飞;易建平;李健;严亚贤;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各血清型之间外毒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 A基因差异,设计6对引物,对16株标准菌株进行1次5对引物的多重PCR和1次根据apxⅣ A基因设计1对引物PCR的扩增,得到各血清型特异性片段,并将片段特征相同的血清型归为同一组。通过这2步PCR分组情况的不同能将16株标准菌株中的大多数血清型区别开,但是仍然不能将血清2型和8型、血清9型和11型、血清5型中的2个亚型以及血清12型和13型区分开。又根据血清2型荚膜多糖(CP)基因差异设计1对引物将血清2型和8型区分开。将此分型系统应用于23株未知病原菌检测,检测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9株,并全部能够将其分型。本试验PCR分型体系可以作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分型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鉴定方法。
2007年04期 No.130 49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艳琴;姚宝安;赵俊龙;孙明;喻子牛;
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5d的家兔作主动脉灌注冲虫,获得的成虫经Earle's液洗涤,加入细胞培养板内,用含10%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将30mg/L的苏云金杆菌Bt YBT-1532和HD-1毒素蛋白分别加入各孔中,取培养1、2、4、8、24、48h的虫体,制作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HD-1不引起血吸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变化。YBT-1532毒素则引发血吸虫成虫表皮的各种变化,包括基质空泡化,褶嵴肿胀粘连,基膜和环肌肿胀,杆状分泌小体和指环体减少,感觉结构坏死,环肌溶解,体壁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溶解坏死,纵肌肿胀,褶嵴破溃;雌虫肠壁基质脂滴增多,出现坏死区域。上述超微结构的改变均随毒素感作时间的延续而渐进增重。
2007年04期 No.130 503-506+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自青;许崇波;赵志军;许崇利;曾瑾;
利用PCR技术,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和pEWD299中分别扩增出α毒素(CPA)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了含CPA-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CPA-LTB)。经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ET-CPA含有CPA-LTB融合基因,其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经E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重组菌株表达的CPA-LTB融合蛋白能够被α、LT毒素抗体所识别。重组菌株BL21(DE3)(pCPA-LTB)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CPA-LTB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12.5%。
2007年04期 No.130 50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睿玉;何启盖;周锐;陈焕春;
根据GenBank中的猪肺炎支原体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LDH基因,首先将扩增片段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上,然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KG上,经测序正确后诱导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将超声波破碎的诱导菌液高速离心,其上清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bead亲和层析纯化。用猪肺炎支原体的标准阳性血清对纯化蛋白作Western-blot检测,出现目的条带;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制的IHA试剂盒同时检测120份临床血清,二者总符合率为92.5%。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671份临床送检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血清,结果显示断奶前仔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nmoniae,MHP)感染率为44.3%,保育猪为3.0%,育肥猪为17.44%,种猪为73.41%,这初步反映了猪喘气病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感染率。
2007年04期 No.130 511-515+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靳晓敏;
对不同养殖场所发生的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提示为败血感染症。经细菌学检验确定系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所引起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通过对分离后纯培养的1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测定,确认均为典型的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E.tarda wild type)菌株;血清型检定表明均为同一血清型。人工感染试验更确证了其相应的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头孢唑啉等28种抗菌药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耐受。
2007年04期 No.130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寿;许金俊;彭金彪;彭昊;陶建平;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以自然感染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sp.)的犬与猫为试验动物,验证常熟市金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灭蚤项圈(犬用、猫用)对蚤的杀灭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所有参与试验的犬、猫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犬、猫在挂项圈(即用药)后第14~60天,杀虫率分别在97.3%~98.4%与96.6%~98.0%之间,杀虫效果极显著(P<0.01)。证明灭蚤项圈(犬用、猫用)对犬、猫安全可靠,能长期杀灭犬、猫蚤类。
2007年04期 No.130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呼格吉乐图;佘锐萍;刘玉峰;
为了探讨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超微结构及巴氏杆菌感染后特征,对家兔空肠及圆小囊MC进行不同时间甲苯胺蓝染色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P物质(SP)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当巴氏杆菌感染时MC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机体的抗感染有重要意义。电镜下,MC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物基质颗粒,未见特殊超微结构。
2007年04期 No.130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尚荣;陈宝玉;刘勇军;查云峰;宋斯伟;刘立国;邓旭明;宋德光;
以防御素cryptdin 4为研究对象,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cryptdin 4基因的成熟肽片段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8000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表明该基因在杆状病毒中获得表达;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李斯特菌等指示菌的活性。
2007年04期 No.130 540-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镇平;朱王飞;蔡文瑜;荣娜;周保华;
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C及普鲁卡因组合的生理调节剂对蛋鸡胚胎期进行调控,试验分为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组合的试验组,即试验1组(VE+VC)、试验2组(VE+普鲁卡因)、试验3组(VE+VC+普鲁卡因),研究不同剂量及组合的胚胎调节剂对出壳后母鸡在热应激条件下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卵泡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1组应激前后平均蛋重分别提高7.50%和9.82%(P<0.01);热应激期产蛋率提高5.81%(P<0.05)。试验2组应激前后产蛋率分别提高了7.45%和9.69%(P<0.01)。试验1、2、3组总产蛋量在应激前后均有提高,尤其试验1组和2组(P<0.01)。常温期试验1组胰高血糖素和试验3组T4水平分别提高55.52%和10.03%(P<0.01);试验1、2、3组热应激期T4水平分别提高28.65%、132.74%和72.79%(P<0.05)或(P<0.01)。试验2组热应激期白蛋白水平和常温期葡萄糖水平分别提高27.36%和31.16%(P<0.05);试验3组常温期葡萄糖水平提高25.15%(P<0.05)。试验2组异嗜性粒细胞和H/L的比值下降,单核细胞数上升(P<0.05)。试验2组卵泡中大白泡和小白泡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以上结果表明,补充适量的VE、VC和普鲁卡因能提高蛋鸡抗热应激能力,改善产蛋性能。
2007年04期 No.130 545-548+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伍莉;陈鹏飞;罗永煌;
为研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CO.SMM)缓释型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规律,选择健康水牛8头,随机分成2组(n=4),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按50mg/kg剂量肌注单方SMM和CO.SMM缓释型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3P97处理药时数据,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1)肌注单方SMM注射液后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t1/2Ka0.47h,t1/2β3.25h,AUC261.19h·μg·mL-1,Vd0.89L/kg,CLB0.19L·kg-1·h-1,tmax1.02h,Cmax76.85mg/L。(2)肌注CO.SMM缓释型注射液后,SMM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1/2Ka0.41h,t1/2β11.46h,AUC1107h·μg·mL-1,Vd0.75L·kg-1,CLB0.05L·kg-1·h-1,tmax2.03h,Cmax59.24μg.mL-1;肌注CO.SMM缓释型注射液后,TMP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t1/2Ka0.87h,t1/2β19.59h,AUC83.66h·μg·mL-1,Vd16.89L·kg-1,CLB0.60L·kg-1.h-1,tmax2.95h,Cmax4.15μg·mL-1。结果表明,CO.SMM缓释型注射液肌注水牛后SMM在体内消除缓慢,达峰时间延迟,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增效的作用。
2007年04期 No.130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亮;杜娟;胡忠泽;狄和双;宋维龙;王根林;
将1日龄AA肉鸡225只随机分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分别在饮水中加入0%、0.2%、0.4%的茶多糖,研究其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显著地改善肉色(P<0.01),降低滴水损失(P<0.01),明显增强鸡肉的抗氧化性能(P<0.05),显著地提高肉鸡血清中的GSH-Px(P<0.05)、SOD活力(P<0.05),显著地降低血清中的LDH活力(P<0.05)。同时,茶多糖有提高肌肉中IMP含量(P>0.05)、血清中AKP活力(P>0.05)以及降低肌肉中CHOL、Pb、Cd含量(P>0.05)和血清中CK活力(P>0.05)的趋势。
2007年04期 No.130 55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臧莹安;丁发源;向瑞平;唐兆新;王小龙;
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对照组,肉鸡腹水征发病组,治疗组)分别检测肝组织、肠黏膜、心肌线粒体中的MDA含量,SOD、GSH-PX的活性。结果显示,发生腹水综合征的肉鸡,其肝脏、心肌和肠黏膜线粒体MDA活力呈现先显著降低(1、2周时)、后显著提高(3、4、5周时)的变化趋势(P<0.05)而与发病组线粒体MDA活力先降后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反,治疗组线粒体MDA的活力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终显著阻止了自由基的产生。线粒体SOD和GSH-PX活力的变化趋势则与MDA相反。提示:肉鸡腹水综合征显著诱导了肉鸡组织细胞和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降低了肉鸡组织细胞和线粒体的抗氧化能力;药物能有效地改善这一过程。
2007年04期 No.130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茂红;张建军;董世山;杨鹰;乔健;
本试验旨在探讨钙离子内流阻滞剂维拉帕米(verapamile)对腹水综合征肉鸡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维拉帕米使低温诱发的肉鸡腹水症发生率以及肉鸡腹水心脏指数降低。与低温对照组相比,维拉帕米组28日龄鸡右心室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36、44日龄鸡右心室收缩压有所降低(P>0.05),而28和36日龄鸡右心室舒张压显著降低(P<0.01)。
2007年04期 No.130 562-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万春云;郭定宗;周东海;杨世锦;沈亚菊;
通过急性试验确定内皮素(Endothelin,ET)对试验肉鸡肺动脉压的升压作用及其量效关系;在肉鸡快速生长期长时间给予ET,观察试验鸡发病率变化。结果表明:(1)在25ng/kg剂量静脉给予时,可引起肉鸡肺动脉压升高并达到与发病鸡相近的水平。(2)长期给予ET后,试验组30d发病率为6.7%,44d发病率13.3%,对照组发病率为0。同时,试验组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ET-1可通过缩血管效应引起肺动脉压升高,是致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7年04期 No.130 564-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恒敏;杨光;彭西;邓俊良;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18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1.97mg/kg)、中毒日粮(Cu650mg/kg)和中毒日粮(Cu850mg/kg),为期6周,以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研究了铜中毒对雏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中毒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2个中毒组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007年04期 No.130 568-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淑华;何宝霞;付业全;加春生;徐世文;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graphic method,FAAS)测定饲喂含0、140、210mg/kg氯化镉的全价饲料,染镉时间分别为20、40、60d的性未成熟母鸡体内的镉含量,探讨染镉不同剂量、不同时间镉在鸡卵巢及血清内的蓄积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镉在体内的蓄积增加。
2007年04期 No.130 570-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家国;赵洪进;刘艳娟;王小龙;
雄性SD大鼠193只,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5组。Ⅰ~Ⅲ组,日粮中添加富硒麦芽至硒含量分别为0.3、1.0、3.0mg/kg;Ⅳ组为模型组;Ⅴ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加硒也不诱癌,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至硒含量达0.1mg/kg。Ⅰ~Ⅳ组,饮水中添加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100mg/L)诱癌,维持DEN摄入量按体质量每天约10mg/kg,连续16周,然后改饮普通灭菌水至18周末。组始终以普通灭菌水自由饮用。每4周每组取5只鼠眼眶采血;18周末采血、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等的含量,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发现,某些剂量富硒麦芽能有效地抑制肝癌大鼠TNFα、IGF-Ⅱ、NO和NOS水平的上升,提升血清IL-2水平,抑制肝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提示,富硒麦芽能促进肝癌大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癌作用。
2007年04期 No.130 57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家奎;毕丁仁;潘思轶;张艳红;郭会田;宋巍巍;
将12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福美双组(50mg/kg福美双)、高浓度福美双组(100mg/kg福美双),试验进行28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福美双显著升高了血清AST、ALT和ALP水平(P<0.05),提高了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的发病率(P<0.05),降低了肉鸡生产性能。表明福美双能通过损害肉鸡肝脏功能,影响骨代谢相关酶活性,而致发肉鸡TD。
2007年04期 No.130 579-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军锋;李海峰;孙燕;宋艳画;张家骅;
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母源性信息,正常受精卵的发育启动和早期卵裂主要由这些母源性信息所控制。为了评估卵胞质含量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假显微注射兔原核胚为对照,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兔原核期胚胎去除或增加一定量的细胞质:试验一,增加5%和20%的细胞质;试验二,移入5%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胞质。胚胎经显微操作后进行R1/R2序贯培养。结果显示,(1)增量5%组胚胎的2细胞胚(72.00%)、8细胞胚(60.00%)、桑椹胚(58.00%)和囊胚(54.00%)的发育率均显著(P<0.05)高于增量20%组胚胎(分别为47.62%、35.71%、33.33%和30.95%),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囊胚细胞数在2个增量组和对照组3者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2)将5%小鼠M期卵胞质移入兔原核胚后,各阶段胚胎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与增量5%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早期胚胎经PCR检测,在2细胞胚(5/5)、8细胞胚(5/5)和桑椹胚(5/5)均全部检测到了供体小鼠mtDNA的D-loop区3′端片段,而在囊胚却仅有1枚(1/5)能够检测到。结果表明,增加少量细胞质不会对兔原核胚的体外发育造成显著影响,但胚胎发育率随着细胞质体积的增加有下降趋势,而异种卵胞质对兔原核胚的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在囊胚期虽仍能检测到异种卵胞质中mtDNA的存在,但异种mtDNA会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减少。
2007年04期 No.130 582-585+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学莲;余四九;崔燕;刘学荣;
选用48头成年母牦牛,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发情周期中不同时期黄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黄体主要由2种细胞组成,即颗粒黄体细胞(granulasa lutein cell,GLC)和膜黄体细胞(theca lutein cell,TLC),其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GLC和纤维的分布。成熟黄体中GLC及其胞核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6.6μm和15.2μm,而TLC则分别为14.4μm和10.9μm。黄体细胞胞质中线粒体的比例随黄体的成熟而增高;脂滴在期黄体时较多,期时减少,期时显著增多,后又减少;滑面内质网也随黄体的成熟而增加,并随黄体的退化发生膨胀。黄体组织中有同心圆状或同心轮状的粗面内质网膜系统。黄体细胞间主要是缝隙连接,偶见中间连接。黄体组织中存在窗孔型毛细血管。
2007年04期 No.130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铮铸;李祥龙;巩元芳;李金泉;冯敏山;
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ph对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379bp扩增产物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分析,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酶切位点分别由2种共显性基因控制;对该片段的纯合型分别克隆、测序发现,BB型在第1661位由T→C。上述结果为首次试验证实山羊MSTN内含子2(379bp)区域存在多态性。
2007年04期 No.130 591-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谭秀文;张俊功;游伟;黄金明;韩红;
将昆明小鼠原核胚分别与不同贴壁程度的山羊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oviductal epithelial cells,OECs)共培养,确定体细胞的贴壁程度对共培养胚胎发育的影响。然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培养液中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浓度,确定不同贴壁程度体细胞降解HX的能力。结果表明:与山羊原代OECs共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小鼠胚胎发育,发育到囊胚的比例约为60%,其中贴满1d组的胚胎发育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检测培养液中HX浓度,发现贴满1d组培养液中HX浓度显著低于贴满3d和5d组(P<0.05),表明体细胞降解HX的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2007年04期 No.130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萍;朱晓彤;束刚;江青艳;徐平稳;彭玉婷;崔志英;
9日龄优质粤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0只,通过饮水添加不同剂量的甘氨酰谷氨酰胺(Glycyl-Glutamine,Gly-Gln,剂量分别为0%、0.01%、0.05%和0.1%),观察Gly-Gln对粤黄鸡生长性能、内源激素和肝脏GHRmRNA、肌肉IGF-IRmRNA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Gly-Gln显著提高了试验组鸡的平均体重、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降低了腹脂率;添加Gly-Gln的各试验组鸡血清中IGF-1、TSH、T3、T4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添加Gly-Gln的各试验组鸡肝脏GHRmRNA表达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肌肉IGF-IR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中0.01%和0.1%Gly-Gln组差异显著。以上结果提示,Gly-Gln可通过提高鸡血液IGF-1、TSH、T3、T4水平,降低血液胰岛素浓度而发挥其促生长和改善胴体品质的作用。
2007年04期 No.130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