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金霞;周艳君;安同庆;仇华吉;王云峰;童光志;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a株的GP3蛋白基因进行截短修饰后,克隆于pGEX6p-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融合表达的蛋白rtGP3大小约40 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rtGP3能被PRRSV阳性血清所特异性识别。收获融合表达的rtGP3,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分别以表达的融合蛋白rtGP3和GST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对融合细胞的上清液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5株能稳定分泌抗rtGP3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1A2,31G11,32B12,32D4和32H7。利用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所获得的5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RRSV感染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荧光。亚型鉴定结果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型,且轻链均为κ链。
2007年05期 No.131 609-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颜其贵;欧洋;郭万柱;冯婷;樊汶樵;赖维莉;曹洪志;李彬;
从四川某猪场采集疑似病例的腹泻粪样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经过ST细胞传代培养盲传至第4代时出现病变。通过荧光抗体染色、病毒中和试验、TCID50试验、核酸类型鉴定,结合样品正染后在电镜下的观察结果,确定该毒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命名为TGEV SC-1株。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TGEV基因7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SC-1株的细胞增殖毒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303 bp的基因片段,包括完整的基因7序列片段(237 bp),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437507。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2.4%以上,TGEV SC-1株与美国的PURDUE和中国的TH-98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与日本各分离毒株、中国TS株、美国Miller株、中国台湾TFI株和英国96-1933株的同源性较低。TGEV基因7在密码子使用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偏向性;基因7编码蛋白在两端存在有明显的疏水性区域,在2~24和56~75位氨基酸残基处存在跨膜结构。
2007年05期 No.131 613-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浩然;尹荣兰;金宁一;金扩世;郭建顺;贾雷立;夏志平;徐敬龙;
采用翅内侧皮肤无血管处刺种途径给30日龄幼鸽接种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利用PCR的方法检测其在鸽体内的分布及其动态并对其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6 h即在脾脏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 d,脾、肺PCR检测阳性;3 d,在心、肝、脾、肺、肾、皮肤均检测到病毒DNA;7 d,心、肝、脾、肺、肾、脑PCR检测均呈阳性;10 d,除脑外所有内脏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病毒DNA,15 d后所有内脏器官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间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毒性试验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使用安全。
2007年05期 No.131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本懂;王鲁;申海清;褚秀玲;王春元;郭志廷;伊鹏霏;韦旭斌;
以MSB-1肿瘤细胞建立的马立克氏病为病理模型,利用PCR技术扩增不同病变组织中的meq基因,构建meq基因重组阳性质粒,测定和比较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与L-meq(1 200 bp)和标准株GA的meq(1 020 bp)比较,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1 197 bp)、羽髓meq基因(1 017 bp)分别相应缺失3个碱基(CCA);MSB-1细胞和脾脏肿瘤组织的meq基因具有与L-meq相同的180 bp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也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eq基因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致瘤机制有关。
2007年05期 No.131 620-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宏梅;胡敬东;郭慧君;郑玉姝;刘翠艳;田兆菊;赵宏坤;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5日龄SPF鸡后,取21日龄和35日龄鸡的淋巴细胞,运用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对ConA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rChIL-18)的反应,并用MTT法检测NK细胞和CTL对MD肿瘤细胞系CU147的杀伤活性及rChIL-18和IFN-γ对它们的作用。结果显示,SPF鸡感染MDV后淋转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CTL杀伤活性在感染后21日龄时升高,而在35日龄时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下降。rChIL-18对对照组和感染组SPF鸡的淋转水平和杀伤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同样IFN-γ也具有提高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2007年05期 No.131 62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白天;王红宁;黄勇;柳萍;周生;胡慧琼;李晓英;唐梦君;潘盛;
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3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IBVS1p、IBVM、pIBVN,按各50 mg/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DNA疫苗,经腿部肌肉分点注射免疫1周龄SPF雏鸡。分别在免疫后24 h,73、0及60d,采集试验鸡的血液、心、肝、脾、肺、肾、胸腺、性腺(卵巢/睾丸)及注射部位肌肉进行组织总DNA抽提,以组织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另外,在对照组DNA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的质粒,确定PCR反应的灵敏性。以纯化后的组织总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整合到鸡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可能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疫苗在24 h内迅速分布于全身,并能在血液及所有检测的组织器官内持续分布60 d;纯化后的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均呈阴性,未发现整合现象,证实该DNA疫苗的安全性好。
2007年05期 No.131 628-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郭慧君;崔治中;孙淑红;姜世金;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7 d均下降,REV单一感染组在感染后17、37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V-J单一感染组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脾淋巴细胞反应中,REV感染组在感染后37 d极显著降低(P<0.01),ALV-J组显著降低(P<0.05)。REV和ALV-J共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较单一感染强,效应期也较长,在感染后37 d,共感染对血液和脾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大于REV和ALV-J的单一感染(P<0.05)。在感染后273、7 d检测NDV抗体,单一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而共感染组下降极显著(P<0.01),且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本研究表明REV、ALV-J感染不仅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且共感染比单一感染的抑制作用更强。
2007年05期 No.131 632-635+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尹逊河;孙晴;李同树;徐淑敏;衣婷婷;
为了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对AA肉种鸡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感染情况,试验直接从山东省3个不同AA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肝、脾、肾、胸腺、骨髓、法氏囊等组织(器官)提取DNA,进行了PCR扩增及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被检的3个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体内均有这2种病毒核酸的检出,其中CIAV的阳性率是20.42%,ALV-J的阳性率是15.83%,二者共感染的阳性率是6.25%;在阳性检出率中弱雏>死胚>健康雏>正常胚。病毒核酸在各感染组织(器官)的含量也有所差异,CIAV以脾的含量最多,ALV-J以肾的含量最多。对肝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时发现,3个鸡场还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结果提示,在AA肉种鸡鸡胚和雏鸡体内存在CIAV、ALV-J的感染和二者的共感染以及继发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
2007年05期 No.131 636-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超;程安春;汪铭书;文明;刘菲;韩小英;宋涌;廖永洪;陈孝跃;
以超速离心浓缩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鸭瘟病毒(DPV)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PV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沉淀结合DEAE-Sephedax-A-50离子交换柱层析提纯兔抗DPV IgG,建立了检测甲醛固定鸭体组织石蜡切片上DPV抗原的间接酶免疫组化法。该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PV感染鸭组织中的DPV而对鸭疫里默氏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5∶A)、鸭源大肠杆菌(O1)感染致死的鸭组织以及正常鸭组织呈阴性反应,检测DPV感染死亡鸭的肝、十二指肠、脑、脾和胸腺的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同。其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对DPV CH强毒株人工感染致死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可特异检测到肝、肺、肾、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法氏囊、脾脏、腺胃以及食管中的DPV。DPV主要分布于这些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1992—2004年经10%福尔马林保存的鸭瘟临床病例的肝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该法可用于DPV感染鸭的诊断和定位检测,也可用于对甲醛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诊断检测。
2007年05期 No.131 640-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李影;魏忠彬;钱爱东;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T-PCR法也能检测到活细胞信号分子-mRNA,并扩增出"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cDNA片段。这些均显示细菌已进入VBNC,且在吐温80作用下又恢复为可培养状态,从而证实大肠杆菌具有"VBNC"状态。
2007年05期 No.131 645-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光亮;童铁钢;孟庆文;吴东来;
β2微球蛋白(β2m)是组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复合体的轻链分子,对于MHCⅠ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和有效递呈抗原肽必不可少。本试验从来航鸡全血细胞中克隆了鸡β2m(Chβ2m)全基因,利用软件预测了其信号肽序列,并构建了表达成熟Chβ2m的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将所得包涵体溶于8 mol/L脲,并在变性条件下对包涵体中的重组Chβ2m进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Chβ2m,为制备MHCⅠ四聚体及探索禽类MHCⅠ类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2007年05期 No.131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征;罗满林;李树清;李健;梁金华;刘镇明;崔克;
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生物I型各血清型之间外毒素(apx)基因组结构差异,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4种毒素(apxI/apxII/apxIII/apxIV)的核酸序列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对APP的12个血清型进行多重PCR扩增,得出不同的特异性的扩增片段,得以准确鉴定APP生物I型中的9种血清型,但其中血清型2和8,血清型5、9和11仍未能区分。
2007年05期 No.131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方昆;王一成;袁秀芳;徐丽华;
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2型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ApxⅣ毒素基因特异片段1.5 kb左右,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连接并测序,结果该片段的碱基序列与GenBank中标准株序列的同源性为98%。随后将该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多克隆位点,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ET-ApxⅣ,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1-DL3中,并用诱导剂乳糖进行诱导表达,5 h后表达达到高峰。经12%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得到的融合蛋白约为61 000。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能与APP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阴性血清不反应。
2007年05期 No.131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曲立春;郭志儒;阿合买提·买买提;王远志;马勋;
采集新疆6个地区4个品种绵羊的826份血清(南疆348份、北疆478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DS-ELISA)检测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抗体,比较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品种绵羊HE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所检测羊血清中HEV抗体阳性率为19.13%(158/826),南、北疆羊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26%(74/348)和17.58%(84/478),差异显著(P<0.05)。卡拉库尔羊、小尾寒羊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94%(79/330)和17.33%(65/375),差异显著(P<0.05)。3岁以上、2~3岁和1岁以内羊的HEV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新疆地区绵羊HEV感染普遍存在。
2007年05期 No.131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郝贵杰;提金凤;陈清;刘文博;吴艳涛;
以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JSD株鸡胚尿囊液免疫8周龄BALB/c小鼠,第4次免疫后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4株针对血凝素(H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2、2C8、3D3和3D11。该4株单抗的小鼠腹水的HI效价在213~215,ELISA效价为1.2×105~5.1×105。亚类鉴定结果表明,2D2和3D11属于IgG1,2C8属于IgG3,3D3属于IgG2a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株单抗仅与H5 AIV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以及NDV、IBV和EDSV-76等病毒反应;鸡胚中和试验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本研究成功获得4株针对H5 AIVHA蛋白的特异性单抗,为临床H5 AIV的血清学监测及鉴定提供了必需的试剂。
2007年05期 No.131 664-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焕容;曹三杰;文心田;肖驰;
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及该芯片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选定靶基因最佳点样质量浓度为200 mg/L,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其点制在氨基化基片上,经干燥、水合、紫外线交联和洗涤后,成功制备了PRV-PPV-JEV检测基因芯片。以CY3荧光素标记的dCTP经PCR扩增制备探针,对芯片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芯片质量好,探针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3 000μg/L,芯片系统检测灵敏度可达3μg/L。该芯片可同时检测PRV、PPV和JEV,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芯片可重复使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4个月。
2007年05期 No.131 667-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田纯见;毕英佐;曹永长;
以含完整的口蹄疫病毒全衣壳前体基因(P1)的质粒pP1-T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P1基因片段(约2 200bp),构建整合质粒pR-P1经引物对Pr.78/P1-A2进行PCR扩增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质粒,EcoRⅠ酶切和T7启动子测序正确。以pR-P1质粒转化E.coliE2,感染噬菌体φT4-Z1进行同源重组,经溶菌酶依赖性筛选获得整合成功的噬菌体φT4-P1。SDS-PAGE检测重组噬菌体出现约98 000预计大小的条带;Western bloting检测表明,重组噬菌体φT4-P1与口蹄疫阳性血清可发生免疫反应。
2007年05期 No.131 671-67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忠源;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齐雪峰;黄永成;张素辉;胡骑;陈孝跃;
根据GenBank大肠杆菌属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引物及针对大肠杆菌属的特异Taqman探针,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的PCR扩增产物作为阳性模板制定标准曲线,建立大肠杆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Mg2+最佳工作浓度5 mmol/L,探针最佳工作浓度0.12μmol/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能够定量和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而与肠道优势菌群的代表种葡萄球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呈阴性反应,检测大肠杆菌16S rDNA基因的灵敏度达40.8 copies/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对20、26、324、1、47、56日龄樱桃谷鸭的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每个细菌含1个16S rDNA基因拷贝数计),大肠杆菌属细菌总量,气管内为7.06×107~3.01×108个;食道内为1.73×108~3.23×108个;十二指肠内为2.29×108~2.39×109个;空肠内为1.28×108~1.69×109个;回肠内为1.86×108~1.90×1010个;盲肠内为6.01×108~1.38×109个;直肠内为1.07×108~4.67×1010个。樱桃谷鸭从食道到直肠的大肠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盲肠和直肠分布量较多。
2007年05期 No.131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尹秀玲;王玮;邓旭明;郎需龙;张晶;王丽艳;柳巨雄;
体外单一药物诱导标准大肠杆菌ATCC25922,获得了耐氯霉素(CHL,MIC≥256 mg/L)、耐环丙沙星(CIP,MIC≥256 mg/L)、耐水杨酸钠(SAL,MIC≥275 mg/L)、耐四环素(T,MIC≥512 mg/L)的菌株。选取ATCC25922株,4株中度耐药菌SAL(175)、CHL(64)、T(64)、CIP(128),4株高度耐药菌SAL(275)、CHL(256)、T(512)、CIP(256),和临床分离的3株耐药大肠杆菌H1、H9、H1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输泵Acr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系统自动分析软件显示,Ct值与标准质粒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992。检测结果表明:H10、CHL(256)、CIP(256)拷贝数最高,达1015拷贝/μL;T(512)、H9、T(128)、SAL(275)、H1为1014拷贝/μL;CHL(128)、T(64)、CHL(64)为1013拷贝/μL;ATCC25922为1012拷贝/μL。不同程度耐药株AcrA基因的表达量不同,临床分离株和诱导的各高耐药菌株均比ATCC25922株表达量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不同耐药程度的11株菌cDNA的量存在差异,AcrA基因转录水平与耐药水平成正相关。
2007年05期 No.131 679-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晶;王全凯;王玮;王丽艳;尹秀玲;韩春田;邓旭明;柳巨雄;
从临床分离的20株鹿源耐氨基糖苷类药物大肠杆菌中选取2株高度耐药菌,4株中度耐药菌和1株低度耐药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编码磷酸转移酶aph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株高度耐药株Ct值(Cycle threshold,即反应管内荧光信号到达设定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最小,平均为23.40,但这2株之间Ct值也存在着差异;4株中度耐药株之间差异不大,Ct值平均为27.20;而1株低度耐药株Ct值最大,为31.53。这说明不同耐药程度的7株菌在mRNA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且aphA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与耐药水平成正相关。
2007年05期 No.131 68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红雷;毛旭虎;王豪举;彭晓;邹全明;杨红军;
采集重庆市及三峡库区6个区县家畜粪便样品1 473份,接种mEC+n增菌肉汤37℃振摇孵育6 h,取增菌液接种CT-SMAC平板,37℃培养18 h,挑取可疑菌落,经血清学检验、PCR扩增和微量生化实验确认,最后用药敏试纸测试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1 473份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1株O157,其中7株O157:H7,4株O157:H?;对分离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它们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杆菌肽、头孢呋肟、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这次调查为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2007年05期 No.131 686-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闫广谋;王兴龙;任林柱;刘锴;高建勇;王学理;张辉;李晓燕;
通过构建自杀质粒,用定向同源重组的方法,把改造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 NF+替换布鲁氏菌S19疫苗株Bp26基因部分片段,构建出布鲁氏菌Bp26基因缺失突变株△S19-1。在此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敲除△S19-1上的毒力基因Bmp18,构建成△S19-2。用PCR与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布鲁氏菌中表达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26基因与Bmp18基因改造成功,△S19-2具有Bp26基因分子标记、Bmp18毒力基因缺失的特点。
2007年05期 No.131 690-694+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黄艳群;邓学梅;陈文;李宁;邱祥聘;吴常信;
以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鸡lmbr1基因部分内含子的克隆、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克隆了鸡lmbr1基因的10~14及16内含子序列,共计4 610 kb,从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中检测到6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将提交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红色原鸡基因组序列比较,在这6个内含子内发现40个变异位点,其中20个为新的SNPs。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鸡lmbr1基因约60 kb,为人类lmbr1基因的28%,内含子外显子的剪接方式符合GT-AG法则。
2007年05期 No.131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莹;邹亚学;潘风光;郑梅竹;柏洪武;孙刚;崔文王景;张玉静;
应用改进的TRAP-银染法检测了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马立克氏淋巴瘤细胞系(MDCC-MSB1)的端粒酶活性,并应用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了这2种细胞中的端粒酶基因: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chTERT)和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chTER)的相对表达量,以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CC-MSB1细胞的相对端粒酶活力是CEF细胞的100倍;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DCC-MSB1细胞中chTERT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chTER基因,其中chTERT基因的表达量为CEF的215倍,而chTER基因的表达量只有CEF的10倍。研究表明,chTER基因在CEF和MDCC-MSB1的表达差异不显著,而chTER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MDCC-MSB1细胞中却显著增加,说明c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主要限速步骤之一,也可能是导致马立克氏病淋巴瘤的重要因素。
2007年05期 No.131 700-702+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斌;高洪;严玉霖;
采用分子荧光偏振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阳离子A拮抗组(Ⅲ组)中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显示,Ⅱ组中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和荧光各向异性(A)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高于Ⅰ组(P<0.05或P<0.01),而Ⅲ组中P、—η和A值除处理后0.5 h变化不明显外(P>0.05),在1、3、57、h均低于Ⅱ组(P<0.05或P<0.01)。据此推断,内毒素可使兔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而阳离子A则能减轻内毒素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破坏,并对内毒素具有一定的拮抗效应。
2007年05期 No.131 70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柳金雄;冯亚梅;张莉;陈秋生;
应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索鸡肠神经内胆碱乙酰转换酶(ChAc)和多巴胺羟化酶(DβH)神经元的形态及其分布。结果显示,肠神经内含有52%的ChAc神经元和36%的DβH神经元,2种神经元胞体或为多突起的多边形,或为一端有长突起的椭圆形,它们分布于神经内的神经纤维之间。DβH神经元在节间束也有个别分布。部分神经纤维呈ChAc或DβH阳性。这表明鸡肠神经系混合神经,既含副交感节后神经元,也含交感节后神经元。
2007年05期 No.131 707-709+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宁;方梅;
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测定梯度浓度的沙冬青提取物(JA1)对体外培养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增殖的影响;同时对皮下移植肿瘤H22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JA1以检测抑瘤率,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和观察JA1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抑制存在浓度和时间关系。同时,JA1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肿瘤H2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表明,JA1灌胃试验组瘤组织细胞DNA直方图上见有明显的凋亡峰;在光镜和电镜下,JA1灌胃试验组也见有明显的瘤细胞凋亡,表明JA1对体内、外H22细胞的增殖抑制是以诱导凋亡为基础的。
2007年05期 No.131 710-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廷;韦旭斌;梁剑平;单提新;
为了提高人参总皂苷的生物学活性,对其进行了硫酸化修饰,并探讨总皂苷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MTT法)和NK细胞杀伤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衍生物质量浓度在50~500 mg/L时可以促进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和NK细胞对YAC-1的杀伤作用,质量浓度较高时促进作用明显优于总皂苷;衍生物质量浓度达到1 400 mg/L时,仍然可以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试验结果提示,人参皂苷的这种衍生物有可能成为一种毒副作用较小、免疫活性更强的药物。
2007年05期 No.131 715-717+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唐建华;王建华;姜波;姜永康;邓开峰;
为测定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中主药氧氟沙星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同时考察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另一成分鱼腥草素钠对主药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在分别给2组受试猪肌内注射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后,用HPLC分析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用MCPKP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组猪在肌内注射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和维持的时间接近,达峰时间约0.75 h,Cmax分别为(4.863±0.305)mg.L-1和(5.128±0.306)mg.L-1,t1/2β分别为(17.974±14.644)h和(23.789±29.902)h,AUC分别为(33.639±2.171)mg.L.h-1和(36.867±4.253)mg.L.h-1,Vd分别为1.3641、.316 L.kg-1。说明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另一成分鱼腥草素钠对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2007年05期 No.131 718-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云;石德时;王喜亮;熊宁;刘百红;张道宏;毕丁仁;
用混合酸酐法合成氯霉素的CAP抗原,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CAP酶标记抗原,用ELISA方法对合成的CAP抗原、CAP酶标记抗原进行鉴定表明其与抗CAP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被二抗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CAP琥珀酸酯、CAP琥珀酸钠盐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7%、106.4%;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CAP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6%;与其他结构类似物间未见交叉反应。该方法对CAP的检测限可达到0.1μg/L,IC50为11.6μg/L,线性范围0.1~100μg/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9.6%。对猪肉、鸡肉、蜂蜜分别添加1.0、3.0、10.0、30.0μg/L CAP标准品,回收率61.0%~102.0%,变异系数为6.6%~15.8%;对猪肉、鸡肉、蜂蜜中CAP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8、0.42、1.20μg/kg。
2007年05期 No.131 72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朱战波;任宪刚;崔玉东;朴范泽;
为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凝固酶基因(Coa)扩增的分型方法,对在奶牛乳房炎奶样中所分离到的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型。结果显示,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分为5个基因型,黑龙江省分离株以PCR 3型为主(10/16)。发现在同一牛群中的分离株可以存在相同的基因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而不同牛群中的分离株也可属于同一基因型。这种结果提示,在某个或某些牛群中存在某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型,但也可能存在多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克隆。
2007年05期 No.131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邬静;袁莉芸;袁慧;
为探讨F-2毒素对雄性生殖机能的影响,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51、0、20和40 mg/L的F-2毒素攻毒后24 h支持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F-2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DNA产生损伤作用,且受损程度随着F-2毒素攻毒剂量而升高,具有明显量效关系。除5 mg/L剂量组外,其余各组的细胞受损率、彗星尾长和DNA损伤程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F-2毒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有毒性作用,能够损伤细胞DNA。
2007年05期 No.131 731-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莹华;许梓荣;王成章;
选用60头体质量28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组)、基础日粮添加0.1 mg/kg黄曲霉毒素(AF组),试验期90 d。饲养试验结束时,对猪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素显著影响试验猪的生长性能,日增重降低12.90%(P<0.01),料重比提高7.54%(P<0.01),同时显著降低试验猪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饲喂0.1 mg/kg黄曲霉素可诱发猪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
2007年05期 No.131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武瑞;连学昭;富艳玲;夏成;康世良;
为深入研究硒的毒理机制,选择健康雏鸭做试验动物,通过人工方法复制硒中毒病模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氧自由基的含量,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研究肝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加,肝细胞凋亡增强,并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说明,硒中毒通过自由基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毒性作用。
2007年05期 No.131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丛立新;张才;车英玉;刘国文;王哲;
试验在单层培养的新生犊牛脂肪细胞中,分别添加胰岛素(INS)与胰高血糖素(GN),每个激素设置6个梯度3个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2种激素对ADPN mRNA与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抑制了脂肪细胞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胰高血糖素促进了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且ADPNmRNA与HSL mRNA存在相关性。
2007年05期 No.131 74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金贵;江燕;邓志昌;郜平光;
对小鼠腹腔注射肾上腺素造成实验性心源性肺水肿动物模型,观察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肺水肿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相比,GSNO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存活率极显著提高(P<0.01),肺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也明显减轻。提示:GSNO对心源性肺水肿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07年05期 No.131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宝祥;杜玉兰;冯贵雪;郑喜邦;余四九;李恭贺;
为了解水牛卵巢卵泡中颗粒细胞(GCs)和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变化特征,通过体外培养、血清撤除法诱导水牛卵泡GCs凋亡,并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DNA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方法观察其病理特征;通过水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诱导或等待其中的卵母细胞及卵泡细胞发生凋亡,然后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查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凋亡卵泡GCs的HE染色特征包括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较深呈紫黑色,且多成簇分布。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查的特征是DNA发生降解,其降解碎片呈TUNEL阳性。原始卵泡体外培养中调亡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胞核碎裂成电子密度高的大碎片,或出现形态奇特的凋亡小体;初级卵泡中的调亡GCs,细胞内外均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内还见有典型的螺层状内质网结构,其中包涵部分核质。
2007年05期 No.131 747-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拥军;敖红;孙桂金;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并筛选到了1条在8~16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犬细胞周期蛋白B3(CCNB3)基因具有82%的同源性。该基因作用和调控细胞的分裂活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2007年05期 No.131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卫恒习;桑润滋;李俊杰;孙树春;
研究了不同成熟培养时间(21、242、7 h)、FSH剂量(0、0.02、0.04、0.06 AU/mL)和激素组合(FSH+LH+E2、FSH+LH、LH+E2、FSH+E2)、氨基酸以及负压低氧条件(-300 mmHg2、%CO28、%~10%O2)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IVM/IVF)的影响。结果表明:山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以24~27 h较为适宜;添加FSH组的受精卵裂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1),添加剂量以0.02~0.04 AU/mL效果为最佳;LH对山羊的IVM/IVF无显著影响;E2添加对山羊IVM/IVF有负面影响,使囊胚发育率显著降低(P<0.05)。在成熟液中添加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均能显著提高受精卵裂率(P<0.05)。负压低氧环境对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无显著影响,但是不利于山羊的体外受精,使受精卵裂率极显著降低(P<0.01);负压低氧环境对提高胚胎发育率的作用不明显。
2007年05期 No.131 75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麻丽坤;尹兆正;谭利伟;卫振;
试验共设4个组,对照组日粮含3%菜油,试验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不同水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蛋鸡机体脂质代谢、过氧化作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TC含量分别提高0.24%(P>0.05)、1.86%(P>0.05)和3.55%(P<0.05);2%和3%鱼油添加组TG含量分别降低12.52%(P>0.05)和51.18%(P<0.05);各试验组HDL-C含量分别提高55.70%、70.89%和36.71%(P>0.05);LDL-C含量分别降低20.02%、21.79%和9.07%(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和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肝脏MDA含量升高(P>0.05);1%、2%鱼油添加组肝脏SOD活力分别提高27.36%和31.24%(P>0.05)。-ω3PUFA降低了腹脂HSL活性(P>0.05),腹脂率以3%鱼油添加组为最高,较对照组提高52.96%(P<0.05)。血清IgGI、gAI、gM、C3、C4以3%鱼油添加组为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70%(P<0.05)、40.56%(P>0.05)、35.66%(P>0.05)、30.32%(P>0.05)和30.34%(P>0.05)。研究表明,-ω3PUFA可以影响机体脂类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同时伴随脂质过氧化物合成增加。综合各项指标,日粮中以2%鱼油添加量为宜。
2007年05期 No.131 760-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锦春;赵洪进;谭勋;潘家强;孙卫东;王金勇;王小龙;
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动态观察限制光照对肉鸡PHS发病率及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将320羽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常温组按常规饲养,24 h连续光照。3个低温组从14日龄起逐步降温诱发PHS,并于9~30日龄分别在夜间停止光照0、35、h。结果,低温组PHS发病率、右心全心比(RV/TV)、肺厚壁末梢血管百分率(%TWPV)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限制光照组SOD活性升高而PHS发病率、RV/TV、TWPV和MDA显著降低。间歇光照组早期生长速度减慢,后期体质量得到补偿性增长,并在44日龄与连续光照组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减轻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并减轻以非肌型肺动脉肌型化为特征的肺血管重构,可能是限制光照使肉鸡PHS发病率降低的机理之一。
2007年05期 No.131 76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杨利;卢立志;黄仁录;沈军达;陶争荣;尹兆正;
225只170日龄绍鸭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为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4、00和600 mg/kg水平的Ge-132,持续饲喂28 d。于试验前及试验后71、4、212、8 d分别测定血锗含量、血清GSH-Px、SOD活性以及血清MDA含量。结果显示:(1)Ⅱ~Ⅴ组试验鸭血锗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Ⅱ~Ⅴ组试验鸭血清GSH-Px、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血锗含量与血清GSH-Px、SOD活性呈强正相关(r=0.669和0.621),与血清MDA含量呈强负相关(r=-0.651)。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Ge-132可增强蛋鸭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2007年05期 No.131 77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贺娟;王冬平;王钜;李桂军;孟霞;曹争和;陈振文;
应用27个生化基因位点,分别对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和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饲育的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长爪沙鼠群体遗传适应性、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程度都明显高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沙鼠群体(P<0.05),并且这2个沙鼠群体间未出现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05)。
2007年05期 No.131 774-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