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尼尼根;程安春;汪铭书;陈希文;豆文波;李雪梅;刘伍梅;刘菲;张平英;陈孝跃;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LV和VR-2332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PRRSV四川分离株SC1和SC2进行RT-PCR,扩增出病毒ORF5基因。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成功构建了PRRSV四川分离株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SC1-ORF5和pcDNA-PRRSV-SC2-ORF5。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转染法将pcDNA-PRRSV-SC2-ORF5转染Marc-145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跟踪监测ORF5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法和电穿孔转染法分别在转染26 h和23 h后检测到ORF5基因特异性表达产物,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特异性表达产物增多,两者均在56 h达到高峰;这证明pcDNA-PRRSV-SC2-ORF5在Marc-145细胞中已高效表达,为PRRSV基因疫苗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8年03期 No.135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治涛;李玉峰;姜平;王先炜;邓雨修;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CV2 ORF2和PRRSV ORF7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分别用于检测PCV2和PRRSV的PCR和RT-PCR方法,并对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采自189个可疑发病猪场的389份病料进行了PCV2和PRRSV的检测。结果显示,来自33个猪场的35份样品为PCV2阳性,猪场PCV2阳性率为17.1%;PCV2与PRRSV混合感染率为5.1%,PCV2阳性猪场中PRRSV感染率为57.6%。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猪场PCV2阳性率最高;安徽省和广西省猪场PCV2和PRRSV的混合感染最严重;春夏季节PCV2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冬;消瘦、被毛粗乱是PCV2感染的主要特征;淋巴结水肿或出血,肾脏肿大、出血或呈灰白色以及脾脏病变是PCV2感染的主要病理变化;仔猪7~8周龄发病率最高。
2008年03期 No.135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郑玉姝;赵宏坤;崔治中;赵朴;李宏梅;刘翠艳;李培庆;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后5 d,REV单独感染引起IFN-γ8倍的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ARV单独感染引起IFN-γ2倍的增长。REV和ARV共感染鸡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增长了3倍。至感染后46 d,共感染和REV单独感染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ARV单独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再显著。
2008年03期 No.135 232-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杰;丁壮;毕玉海;徐明;
对鹅源副粘病毒NA-1株和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进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与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的测定,并采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细胞交叉中和试验、交叉动物保护试验的比较,确定2种抗原的抗原比值和相似程度。结果表明:前3个交叉中和试验的R值分别为0.446、0.50、0.56,表明2毒株确实存在抗原差异;交叉动物保护试验说明,对制苗毒株的保护率高于非制苗毒株,提示仅采用新城疫疫苗很难有效预防鹅副粘病毒病,应倡导用现地分离的毒株制苗。
2008年03期 No.135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露;万洪全;宋红芹;吴力力;张俊涛;王宝安;
自江苏、山东、安徽3省不同地区的表观健康鹅群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分离、鉴定新城疫病毒(NDV),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1 108份样品中分离到11株NDV。依据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判定其中6株病毒为NDV弱毒株,3株病毒为NDV中等毒力株,2株病毒为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6个弱毒株与La Sota株高度同源,3个中等毒力株与Texas GB株高度同源,2个强毒株则与1997年以来流行的对鹅具高度致病性的NDV有较高的同源性,只是其F蛋白信号肽序列及另外3个特征性位点的氨基酸显著不同。
2008年03期 No.135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风光;郑梅竹;李赫;邹亚学;孙莹;崔文璟;张玉静;
利用TaqMan探针技术,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基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本室改进的TRAP法测定了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meq基因激活了CEF中原癌基因p53的表达,并且48 h的表达量是72 h的18.8倍;在对CEF和转染前后48、72 h的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时也发现,端粒酶活性在转染后48 h是转染后72 h的16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eq基因使S期细胞比例较转染前有所上升,进一步印证了meq基因是MDV中致瘤的主要因素。
2008年03期 No.135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菊秀;李玲燕;陈庆新;周继勇;
构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C2-NS,然后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Vero细胞,活细胞状态下直接观察EGFP-NS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转染后4~5 h出现荧光蛋白表达,24 h达到高峰,呈小点样环核膜与细胞膜附近沉积,经G418筛选2~3周后稳定表达的荧光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G418抗性细胞,经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N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提示已建立能稳定表达EGFP-NS蛋白的细胞株,所表达蛋白具有NS和EGFP双重活性,为进一步研究NS蛋白凋亡调节机制打下了基础。
2008年03期 No.135 247-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少鹏;韩春来;韩克光;郑明学;曹宏卿;
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株早熟系的免疫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的早熟系与亲本株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但致病性大大降低;其最佳免疫剂量和次数:首次免疫为1500个/只,14 d后以2000个/只二免,二免后免疫保护期可达90 d以上,免疫后鸡群的抗球虫能力与血清中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一致;提示该早熟系具备早熟疫苗株的免疫特性。
2008年03期 No.135 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向飞宇;周勇志;龚海燕;周金林;
从本实验室构建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选择了1条可能编码组胺结合蛋白(HBP)的EST序列(RhHBP),以5′末端快速扩增的方法(5′RACE)扩增获得5′末端序列,拼接获得全长基因。DNAMAN(v4.0)、DNAstar(v4.0)和Genetyx(v4.0)软件分析阅读框、编码产物、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同时也分析了该基因在吸血前后雌雄蜱体内的表达情况。5′RACE法获得1条约400 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拼接获得1条长803 bp的全长基因,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在吸血雌蜱唾液腺内特异表达,初步分析该基因是组胺结合蛋白基因。
2008年03期 No.135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礼洋;雷连成;贾艳;杨洋;韩文瑜;
以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主要结构亚单位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可扩增长609 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检测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结构基因的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本室保存的表达Ⅲ型菌毛的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Kpn7扩增出609 bp的特征性片段,而大肠埃希菌、副伤寒沙门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产物均未检出;敏感性试验表明,PCR方法检测该菌基因组DNA的灵敏度为16.8 ng/L,检测该菌菌液的灵敏度为3.7×102CFU/mL。用此方法对10份临床疑似病例分离物进行检测,结果有5株阳性。表明此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可用于临床Ⅲ型菌毛肺炎克雷伯菌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03期 No.135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辉;肖少波;方六荣;牛传双;陈焕春;
从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中克隆含UL14基因的BamHⅠ第3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根据测定的序列设计1对能扩增UL14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PCR扩增UL14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KG,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KG-UL14,转化BL21(DE3),在IPTG诱导下,GST-UL14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兔,获得了针对UL14蛋白的高效价多抗血清。进一步将UL14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EGFP基因的3′端,获得与E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UL14,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后24、48 h的融合蛋白EGFP-UL14主要定位在胞浆,但转染后72 h的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UL14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8年03期 No.135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平洁;余业东;黄庭汝;孙彦伟;宋长绪;任裕琪;陈溥言;
为了调查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危险因素,从广东省173家猪场收集了110家PR阳性猪场、63家PR阴性猪场的27项数据,以及血清和组织的随机样品。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开设分场、距最近猪场的距离小于2.5 km、购入后备母猪等11项因素与PR流行有较强的联系(P<0.05)。秩和检验表明:建场时间越长、生产周期间隔越短、人员进入场区前未更衣淋浴等8项因素对发生PR产生显著影响(P<0.05)。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距最近猪场的距离小于2.5 km、设置分场、购买后备母猪、本场人员未更衣淋浴是PR流行的危险因素,其比数比分别为12.44、12.68、18.5、5.88,且该模型正确预测发病情形的概率为90%。
2008年03期 No.135 268-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迪文;
为了评价不同豚鼠品系对O-A型口蹄疫(FMD)疫苗的免疫应答,用经过剂量筛选的O-A型FMD双价疫苗免疫2个品系豚鼠,以间接血凝法、ELISA法和流式细胞法,测定豚鼠血清IgG、IgG1、IgG2及持续期IgG,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因子IFN-γ、IL-4。结果显示,O-A型FMD疫苗对2个品系豚鼠均能诱导出特异性IgG抗体,其主要成分是IgG2亚类。Zmu-1:DHP豚鼠产生的IgG维持时间较长。DHP豚鼠T淋巴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因子分泌量显著高于Zmu-1:DHP豚鼠。表明Zmu-1:DHP豚鼠较适于制作FMD病毒感染模型,DHP豚鼠适于研究T、B淋巴细胞及生物制品的免疫功能。豚鼠对FMDV的敏感性主要由细胞免疫所决定,而体液免疫的作用较小。
2008年03期 No.135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吴琼;张永亮;赵志辉;刘宇鹏;周立光;任晓慧;侯锋;章倩倩;吕铁钢;郝林琳;刘松财;
合成含靶向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前体基因的siRNA转录模板的发夹结构,插入pSilencerTM2.1-U6载体构建重组质粒2.1-S。提取小鼠下丘脑组织总RNA,PCR扩增获得SS前体基因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S、pEGFP-SS。将2.1-S分别与pcDNA3.1-SS、pEGFP-SS共转染入细胞中瞬时表达,检测SS前体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E.coli(DH5α)内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siRNA转录模板完整,正确地插入到pSilencerTM2.1-U6质粒中,重组质粒pcDNA3.1-SS与pEGFP-SS经测序序列完全正确。转染细胞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检测到2.1-S对SS前体基因表达的抑制。这表明,SS基因靶向siRNA稳定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对靶基因呈抑制作用。
2008年03期 No.135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明;王振勇;王鹏;王林;候志高;
为探讨酒精阳性乳的发病机理,试验从乳腺组织自由基代谢和膜损伤角度出发检测了酒精阳性乳患牛乳腺组织抗氧化指标,同时检测了膜ATP酶的活性,并对膜磷脂组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酒精阳性牛乳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略微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膜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5)。提示酒精阳性乳患牛乳腺组织氧化、抗氧化体系失去平衡,产生的过多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攻击乳腺细胞膜,造成膜磷脂组分的改变,膜功能异常而分泌异常乳。
2008年03期 No.135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炳虎;曾振灵;王志强;陈杖榴;
18头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猪,分3组,每组6头,通过气管内接种含有猪肺炎支原体的病肺悬液复制疾病模型后,以5.0 mg/kg静注、肌注及内服给药进行环丙沙星药物动力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MCPKP药物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结果显示:感染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为0.59 h,t1/2β为3.52 h,Vd(area)为3.21 L/kg,ClB为0.645 L/(kg.h)。感染猪肌注和内服给药后的药时数据则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t1/2 ka分别为0.09、0.31 h;tmax分别为0.46、1.41 h;Cmax分别为1.67、0.35 mg/L;F分别为97.30%、34.66%。上述结果表明,支原体性肺炎对环丙沙星静注给药在猪体内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对其消除过程的影响不大;与健康猪比较,感染猪肌注给药的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及生物利用度均显著提高,而内服给药的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及生物利用度均显著降低。
2008年03期 No.135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屹屹;杨海峰;江善祥;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探讨氟尼辛葡甲铵对猪肝CYP450酶是否具有诱导或抑制作用。将12头健康猪随机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试验组每天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铵1次(11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通过HPLC检测探针药物的代谢率,来评价各组CYP450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氨苯砜代谢减慢,t1/2延长;而氯唑沙宗代谢加快,t1/2缩短。这说明氟尼辛葡甲铵对猪CYP3A4具有抑制作用,而对CYP2E1存在诱导效应。
2008年03期 No.135 288-29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卉;彭克美;李升和;王岩;位兰;唐丽;靳二辉;王家乡;
采用H.E和甲苯胺染色,对育雏期鸵鸟胸腺和腔上囊的解剖结构、组织学特点及肥大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雏鸵鸟胸腺分叶少,仅分布在颈部后段两侧,且聚集在一起,髓质内有典型的Hassall小体;胸腺内肥大细胞分布较广,其中髓质和皮-髓交界处数量最多。腔上囊前部形成盲端,覆盖于泄殖道和粪道后段背侧,后部构成肛道背外侧壁,不形成真正的囊,其内表面皱褶上有密集分布的乳头;腔上囊小结单个分布并凸出于黏膜上皮;黏膜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移行至腔上囊小结处变为单层柱状上皮;腔上囊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以上结果表明,雏鸵鸟中枢淋巴器官与其他禽类的同类淋巴器官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中枢淋巴器官内肥大细胞数量较多,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和颗粒染色深浅均有所不同。
2008年03期 No.135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方静;崔恒敏;何敏;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了胃泌素、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5-羟色胺、生长抑素在鸭腔上囊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鸭腔上囊小结相关上皮细胞呈胃泌素强阳性反应;滤泡间粘膜上皮呈β-内啡肽中强度阳性反应;淋巴滤泡皮质部有少量的β-内啡肽、胃泌素、5-羟色胺阳性细胞,呈中、强度免疫反应;淋巴滤泡髓质有胃泌素强阳性细胞;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呈阴性反应。结果说明,鸭腔上囊中存在β-内啡肽、胃泌素、5-羟色胺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在淋巴滤泡皮质部的表达特征有利于其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B细胞的发育。
2008年03期 No.135 296-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西;朱奎成;徐之勇;邓俊良;崔恒敏;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42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以含铜11 mg/kg的基础日粮和含铜量分别为100(Ⅰ)、200(Ⅱ)、300(Ⅲ)、400(Ⅳ)、500(Ⅴ)、600 mg/kg(Ⅵ)的6种高铜日粮6周,探讨高铜对雏鸡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铜Ⅰ组的血清铜蓝蛋白与铜锌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铜Ⅵ组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铜蓝蛋白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铜Ⅳ、Ⅴ和Ⅵ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血清铜和肝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
2008年03期 No.135 300-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臧莹安;丁发源;王小龙;向瑞平;
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分别检测了对照组、PHS发病组(低温和日粮中添加1.5 mg/kg T3)、防治组(日粮中添加500 mg/kg Vc)快大型黄羽肉鸡肝组织、肠黏膜、心肌线粒体中的NO含量、NOS的活性和Na+-K+-ATP酶活力。结果显示,发生PHS的黄羽肉鸡,其肝脏、心肌和肠黏膜线粒体NO活力呈现先显著上升(至PHS处理后1、2周)后显著下降(3~5周)的变化趋势(P<0.O5)。线粒体NOS活力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则与NO一致。提示:缺氧的早期,NOS活性升高从而使NO水平升高,NO水平升高舒张血管,缓解肺动脉高压,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续,机体NOS和NO合成相对不足,相应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肺血管舒缩失衡出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生腹水。而Na+-K+-ATP酶活力的改变则使能量代谢发生障碍,ATP生成减少,引起了线粒体的损伤,进一步诱导了肉鸡PHS;日粮中添加500 mg/kg Vc对此过程具有明显的颉颃作用,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2008年03期 No.135 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兵;谢光洪;周昌芳;张志刚;宋文学;周晓翠;张乃生;王兴龙;高宏伟;王哲;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法和凝胶层析法,从相思子种仁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毒蛋白P1′。凝胶薄层扫描测得纯度≥97%;SDS-PAGE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300;经β-巯基乙醇处理,P1′分离为A、B 2条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100和35400;经腹腔注射,小鼠LD50为2.11μg/kg;P1′质量浓度≥3.91 mg/L时,可凝集兔红细胞;P1′的B链N末端8个氨基酸序列为:I-V-E-K-S-I/L-I-N,与相思子毒素-a(abrin-a)和相思子毒素-b(abrin-b)同源性较高,为75%;肽质量指纹谱(PMF)分析表明,P1′与abrin-a匹配强度最高,为86%,与abrin-b、相思子毒素-c(abrin-c)和相思子毒素-d(abrin-d)匹配强度均为10%,表明毒蛋白P1′为abrin-a。abrin-a经1%甲醛减毒处理制备类毒素,家兔5次免疫后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强的抗血清。
2008年03期 No.135 310-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邱昌伟;邓干臻;李成叶;林德贵;
为了准确地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犬乳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试验设计了针对犬VEGF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乳腺肿瘤组织RNA并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经质粒PCR扩增、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等,成功建立了乳腺肿瘤VEGF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40例不同的犬乳腺肿瘤病例、2例正常乳腺组织。结果发现:在犬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犬乳腺癌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没有发现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但VEGF基因的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病动物年龄无关(P>0.05)。VEGF基因在犬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在正常乳腺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且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相关。因此,VEGF可作为犬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2008年03期 No.135 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镇平;华棣;秦玉玲;吕文亭;王怀蓬;刘艳玲;
应用VE、VC及普鲁卡因作为胚胎调节剂对蛋鸡胚胎生长发育进行调控。225枚种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试验1组,采用(78%VE14μL+25%VC20μL)/枚;试验2组,采用(78%VE14μL+25%VC20μL+2%普鲁卡因56μL)/枚;于入孵前,距离种蛋钝端1/4近气室处,经酒精消毒,将调节剂液注射到种蛋胚盘附近,探讨其对蛋鸡内分泌水平、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周龄蛋鸡激素水平,1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极显著提高(P<0.01);2组甲状腺素(T4)水平显著提高(P<0.01)。39周龄时,1、2组T4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2组孕酮(P)、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性能,试验组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2组血清MDA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脂类代谢方面,试验2组蛋黄胆固醇降低16.58%(P<0.05),1组蛋黄粗脂肪降低13.51%(P<0.05)。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的影响,试验组在注射ND疫苗后7、14、28 d抗体效价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1组在14、28 d时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0 d,1组的抗体效价比2组提高58.35%,差异显著(P<0.05);28 d,1组的抗体效价比试验2组提高29.03%(P<0.01);其他时间点2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在22~39周龄,试验1、2组平均蛋重和总产蛋量都不同程度地提高,1组尤为显著(P<0.01或P<0.05),而试验组料蛋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因此,通过调节胚胎代谢能明显改善出壳后蛋鸡的内分泌水平及抗氧化性能,提高产蛋性能。
2008年03期 No.135 31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电;陈耀星;王子旭;李俊英;曹静;贾六军;
以发光二级管发出的单色光作为光源,对饲养在蓝光下的肉鸡注射脂多糖(LPS),探讨单色光尤其蓝光对肉鸡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肉鸡因LPS刺激引起的体增重下降和应激激素以及细胞因子IL-1β水平升高,并可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示蓝光对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具有缓解作用。
2008年03期 No.135 325-327+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余树民;严兴荣;陈冬梅;王晗;窦忠英;
以昆明系小鼠胚胎为研究材料,以丝裂霉素C处理的胎鼠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为饲养层,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Cs)培养液中添加血清替代物(Knockout serumreplacement,KSR)以替代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并与添加FBS的培养液进行对比,研究了昆明系小鼠胚胎贴壁、ICM(Inner cell mass,ICM)集落形成以及ESCs分离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添加KSR的培养液中,胚胎在培养3~5 d贴壁,胚胎贴壁率显著低于添加FBS的培养液;5~7 d形成ICM集落,集落未分化形态可维持2~3 d,培养10 d ICM集落仍可保持典型的未分化形态;ICM集落形成率和1代ESCs集落出现率与添加FBS的培养液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2~5代ESCs集落出现率显著高于添加FBS的培养液,其中有2株ESCs在添加KSR的培养液中传到7代;所分离细胞显示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Oct-4、Nanog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具有ESCs的特点。结论:在ESCs培养液中添加KSR比添加FBS更有利于维持ICM集落及ESCs的未分化状态。
2008年03期 No.135 328-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纯耀;杨卫红;宋国英;朱运良;刘华;曾昭书;
用7对引物对5种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及同品系不同个体近交系小鼠的扩增产物在7个微卫星位点上均出现一清晰条带,在不同品系小鼠之间筛选出4个(D3Mit22、D6Mitl92、D6Mit36、D6Mitl49)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同品系内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多态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系要求,筛选出的4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国内有关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监测。
2008年03期 No.135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大鹏;黄玉兰;陈建华;
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80头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多态性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infⅠ-RFLP和MspⅠ-RFLP位点上没有表现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HH和AA型;只存在HaeⅢ-RFLP和HinfⅠ*-RFLP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DD、Dd、dd和Bb、bb型,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95,等位基因d的频率为0.75。在HinfⅠ*-RFLP位点上,PIC为低度多态(PIC<0.25);HaeⅢ-RFLP位点上PIC为中度多态(0.25<PIC<0.5)。对此HaeⅢ-RFLP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分析,HaeⅢ-RFLP变异的酶切位点在1 811位,发生了C到G的突变。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公布的序列X98558和Y16180分别有99.4%和97.4%的同源性。
2008年03期 No.135 336-338+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