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中等毒力新城疫病毒ND03-026株全基因组遗传特性分析

    刘华雷;包静月;郑东霞;孙旭辉;吴延功;王志亮;

    从2003年临床发病鸡群当中分离到1株NDV,经致病指数测定为中等毒力。通过RT-PCR技术扩增了其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并构建了遗传进化树,发现其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Ⅱ型,与我国现用的疫苗株LaSota处于不同的亚群,且裂解位点的组成为典型强毒株序列。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已登陆GenBank,登录号为DQ060053。此分离株基因组由15 18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种结构蛋白,顺序为3-′NP-P-M-F-HN-L-5′。通过对其6个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合致病性结果发现其与Roakin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

    2008年07期 No.139 74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RT-PCR对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的快速鉴定

    冯元璋;周碧君;瞿继红;温贵兰;文明;古飞霞;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基因结构的特点及强、弱毒株F蛋白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差异设计了4条引物,并将其配成3对引物,采用RT-PCR试验对来自鸡和七彩山鸡的9株NDV野毒分离株,F48E8和LaSota 2株标准强、弱毒株进行了快速鉴定;并将RT-PCR鉴定结果与NDV常规致病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T-PCR试验能够快速将11个参试毒株区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其结果与传统致病性试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用于ND的快速诊断和强、弱毒株的快速鉴定。

    2008年07期 No.139 748-75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板蓝根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邱妍;胡元亮;董发明;崔保安;张红英;

    150只14日龄蛋公鸡随机均分成3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Newcastle disease-infectious bronchi-tis,ND-IB)弱毒苗点眼滴鼻免疫的同时,2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板蓝根多糖(Isatis root polysaccha-ride,IRPS)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4、2 d各组随机抽取8只鸡翼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法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于免疫后10、20、30、40、50 d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心脏采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含量,并放血致死称取体质量和胸腺、脾脏、法氏囊的质量,计算器官指数。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高、低剂量组的HI抗体效价、CD4+/CD8+比值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板蓝根多糖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2008年07期 No.139 75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IBV M基因与IL-18基因共表达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唐梦君;王红宁;周生;徐永莉;余协中;鲜凌瑾;

    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M基因和禽白介素18(IL-18)基因分别插入双顺反子质粒pIRES-EGFP/DsRed中,构建IBV M和IL-18基因的共表达质粒pIRES-M/IL18及表达M基因的pIRES-M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利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质粒在体外的表达。将构建的质粒用脂质体包裹后,通过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7日龄雏鸡,28日龄加强免疫1次;免疫前后均采血检测ELISA抗体效价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二免后2周用IBV肾型强毒进行攻毒。结果显示,pIRES-M/IL18、pIRES-M质粒均在Vero细胞中有效地转录并表达目的蛋白。从免疫后7 d起,pIRES-M/IL18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高于pIRES-M组。pIRES-M/IL18、pIRES-M组对强毒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65%和40%。以上结果表明,禽源IL-18基因与IBV M基因共表达可增强鸡体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提高对IBV强毒的抵抗力。

    2008年07期 No.139 757-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遗传变异的相关性

    亓丽红;艾武;黄兵;宋敏训;王莉莉;秦卓明;崔治中;

    对国内1992—2005年分离的IBV毒株的纤突蛋白(S1)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IBV S1和N基因的序列,对其不同毒株的S1或N基因片段和全长、S1和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IBV毒株N或S1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遗传变异高度相关,核苷酸r≥0.892,氨基酸0.854≤r≤0.968;但S1与N基因全长之间核苷酸的遗传变异相关性相对较低一些,而且有些毒株间S1基因同源性很低(r=0.645),但N基因同源性仍很高,显示每个基因变异的独立性。国内IBV疫苗株之间S1和N基因核苷酸高度同源(S1≥97.3%;N≥90.7%),而野毒株与疫苗株相比S1和N基因同源性均较低(S1≤84.3%;N≤87.1%),这也可能与常规疫苗对IBV野毒株不能有效保护有关。

    2008年07期 No.139 762-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TaqMan-MGB探针FQ-PCR探讨鸭瘟弱毒苗在鸭体内的分布及排泄规律

    齐雪峰;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郭宇飞;陈孝跃;

    用鸭瘟病毒(DPV)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免疫后10、30、609、0 min及12、24 h和6、9、12、21、366、0 d鸭的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回盲处、血液、气管、气管分泌液、食管及其分泌液、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肓肠、直肠及各肠段分泌液中DPV-DNA的拷贝数(以对数值表示)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0 min即可在胸腺和血液中检测到DPV-DNA;60 min肾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349);脾(9.932)、脑(9.791)、胸腺(9.736)、法氏囊(9.598)及哈德氏腺(8.135)中DPV-DNA拷贝数于90 min分别达到最高;12 h后所有受检样品中都能检测到DPV-DNA,其中心脏中DPV-DNA拷贝数最高(9.818);肠道中DPV-DNA拷贝数在免疫后6~12 d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其中盲肠是DPV-DNA拷贝数(10.591)最高的受检样品,直肠分泌液中DPV-DNA最早于90 min检测到。研究表明,免疫鸭于免疫早期在包括主要免疫器官在内的各实质器官中DPV数量的迅速增加是DPV弱毒苗迅速产生免疫力的主要原因,DPV在免疫鸭肠道内的快速分布和增殖并持续向外大量排毒,对免疫鸭黏膜免疫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7期 No.139 7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刘方娜;刁有祥;王妮;孟凡磊;王辉;张伟;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在ORF2内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反应扩增出371 bp的核酸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诊断PCV-2的方法。该探针与8个PCV-2重组菌的核酸抽提物均能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PCV-2 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0 pg。

    2008年07期 No.139 77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袁宝;王琛;任文陟;张嘉保;赵志辉;

    应用RT-PCR技术特异扩增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核衣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 pro-tein,N)高度保守序列,克隆至质粒pMD18-T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T-N,测序结果证实了重组质粒的可靠性。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经1 mmol/L IPTG诱导,N基因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的55 000相符。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与CD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纯化的N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CDV N蛋白在免疫原性上与天然N蛋白具有较高相似性,可作为诊断用抗原,从而为进一步开发犬瘟热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纸条奠定了基础。

    2008年07期 No.139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堆型艾美耳球虫单链抗体-PE40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

    顾小龙;秦建华;赵月兰;左玉柱;康桂英;包永占;刘红彬;

    用HindⅢ对已构建的质粒pT-PE40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2-ScFv进行单酶切,回收纯化1 101 bp的PE40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ET22-ScFv载体中,构建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质粒pET22-ScFv-PE40。将该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J M109中增殖,提取质粒后用SalⅠ和Not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得到了1 114 bp和6 181 bp目的基因片段。测序鉴定PE40的插入方向,选取以PE40基因5′端与ScFv基因3′端连接的重组质粒,构建了抗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免疫毒素质粒pET22-ScFv-PE40。抗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质粒pET22-ScFv-PE40经1 mmol/L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约68 000的目的蛋白。使用抗PE多克隆抗体对目的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达产物与抗PE多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证明融合基因得到表达。

    2008年07期 No.139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猪链球菌河南分离株的生化分群与随机扩增DNA(RAPD)分型

    杨霞;陈陆;张红英;陈丽颖;金钺;徐红运;王川庆;

    从河南省11个猪场的送检病料中分离纯化到11株链球菌,将其进行了系统的生化分群,并应用16条随机引物做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结果表明,11株猪链球菌分别属于C群(3/11)、D群(2/11)、E群(4/11)和L群(1/11),其中1株未定。在RAPD研究中,有3条引物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可产生稳定、复杂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了不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绘制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依据遗传距离,分离的11株猪链球菌可被分为4个聚类群。

    2008年07期 No.139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链球菌2型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赵战勤;向敏;薛云;吴斌;胡睿铭;汤细彪;金梅林;陈焕春;

    根据猪链球菌2型荚膜多糖抗原编码基因簇中的cps2J基因序列设计1对可扩增560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PCR方法,并通过优化研制出PCR检测试剂盒。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试剂盒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试剂盒能从病料8 h增菌的混合菌群中快速检测出猪链球菌2型菌株。试剂盒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在我国猪群发生的链球菌病例中不占主导地位。

    2008年07期 No.139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健舜;李肖梁;田国明;马有智;方维焕;

    针对猪链球菌2型gdh、mrp及cps2J基因设计3对引物,建立了该菌的三重PCR方法。30μL反应体系中3组引物gdh1、gdh2,mrp1、mrp2及cps2J1c、ps2J2的最适浓度比为1∶1∶1.67。最佳反应条件为94℃3 min;94℃1 min,55℃40 s,72℃50 s,30个循环;72℃5 min。可扩增到目的基因gdh、mrp及cps2J的片段大小分别为689、532和457 bp;猪链球菌2型BHI培养物的检测下限为450 CFU;猪肉人工污染样品经4 h增菌,其检测下限仅为4 500 CFU。以上结果显示,该三重PCR方法可用于组织样品和纯培养物中猪链球菌2型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简便的特点。

    2008年07期 No.139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猪链球菌2型昆明鼠动物病理模型的建立

    刘国平;梁雄燕;李江华;杨小林;程太平;金升藻;唐登华;吴斌;陈焕春;

    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及对其疫苗与救治药物效果评价提供平台,选用20~25 g健康昆明鼠,以猪链球菌2型山东株为病原,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对猪链球菌2型昆明鼠病理模型进行了探讨(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结果表明,感染鼠能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且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与本动物猪类似。剖检后从脑、肺,以及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中都可以分离出猪链球菌2型,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与攻毒菌株一致。按Reed-Munch法计算此菌株对昆明鼠的半数致死量为7×108cfu。感染后2周的血清平均抗体水平为1∶64。这说明昆明鼠能够很好地用作猪链球菌2型的动物病理模型。

    2008年07期 No.139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猪呼肠孤病毒SC-A株的分离鉴定及σ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曾智勇;郭万柱;徐志文;梁海英;宋振辉;殷华平;王新;王小玉;

    通过在病毒培养液中添加胰酶的方法,从仔猪腹泻粪样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能在Vero细胞上稳定产生CPE,并以细胞颗粒增多、肿胀、漂落为特征的猪呼肠孤病毒SC-A株。在感染细胞中,病毒胞浆包涵体及特征性微管样结构明显,病毒粒子多呈典型的晶格状排列,大小约70 nm。S2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表明,SC-A S2全基因(DQ396805)大小为1 331 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418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约为47 140的σ2蛋白;与标准株T1L、T2J、T3D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9%、76.7%、85.4%及94.6%、93.3%、98.3%。以σ2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分析显示,标准株及野外分离株可被划分为A(T3)、B(T2)、C(T1)3个群;除T3C31外,其余3型野外分离株及SC-A株和所有血清1型均位于C群中。

    2008年07期 No.139 799-803+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步法复合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包红梅;王秀荣;李一经;陈化兰;

    针对近年来H5亚型禽流感(AI)频发的严峻形势,本研究通过分析GenBank中AI的221个HA基因和M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内用Oligo4.0软件设计合成2对引物,建立了能同时鉴别AIV型与亚型的一步法复合RT-PCR,其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372、229 bp。通过对AIV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进行不同稀释倍数检测,结果病毒在尿囊液最低检出量为10-4稀释。用病毒分离和该方法同时检测不同脏器、口咽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结果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病毒分离低10~100倍。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AIV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毒,结果所有AIV均有M基因229 bp的目的条带,且仅H5亚型AIV有372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他14种禽病毒无任何目的条带。

    2008年07期 No.139 804-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大、小脑内的免疫组化定位

    方富贵;蒋书东;李梅清;张丽霞;李福宝;丁淑荃;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法,对成年皖西白鹅大脑和小脑中ghrelin神经元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脑分泌ghrelin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内,其中锥体层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多为锥体细胞;小脑分泌ghrelin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小脑皮质内,其中蒲肯野细胞层和分子层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颗粒层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而大脑和小脑白质内均未见分布。这表明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大脑和小脑皮质中分布广泛,可能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2008年07期 No.139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口裂腹鱼消化道黏膜的超微结构

    方静;何敏;崔恒敏;

    用透射电镜技术对重口裂腹鱼消化道黏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口咽腔和食道黏膜上皮均为复层上皮,上皮中存在大量粘液细胞,相邻细胞间通过发达的犬牙交错的桥粒紧密相连,表层和中间层细胞中有较多致密颗粒,表层细胞游离端表面有绒毛状突起。前肠吸收细胞微绒毛长而密,细胞质中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后肠吸收细胞微绒毛短而粗,终末网区中吞饮小泡较多。巨噬细胞中有多量溶酶体,其中见有凋亡细胞。2种形态的肥大细胞含大量分泌颗粒。肠黏膜上皮中存在少量凋亡细胞,其胞体、胞核和胞质均见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2008年07期 No.139 812-815+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重组山羊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刘文强;赵宏坤;

    将含有山羊白细胞介素(gIL)-18基因的重组质粒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1 mmol/L IPTG诱导4 h以上进行表达,SDS-PAGE试验检测到了gIL-18与pET载体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以该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经过包涵体变性、层析柱纯化和复性,证实该蛋白具有诱导MDBK细胞分泌IFN-γ和刺激PBMC增殖的生物学活性。这表明重组蛋白保留了天然蛋白大部分的生物学活性。另外发现,该重组蛋白还可以保护小鼠抵御PRV强毒的攻击。这为阐明重组gIL-18的活性以及作为免疫佐剂和免疫治疗剂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8年07期 No.139 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血清载脂蛋白AⅡ的分离纯化及其含量的测定

    曹华斌;郭小权;李浩棠;张彩英;王小莺;胡国良;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分离纯化鸡血清载脂蛋白AⅡ(apo AⅡ)及其抗血清制备的方法。用磷钨酸镁沉淀法分离出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乙醇/丙酮(1∶1)脱脂后经DEAE Sepharose CL-6B和Sephadex G-150柱层析,获得的apo AⅡ经尿素-SDS-PAGE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8 673。采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的上述蛋白对新西兰雄兔进行多次多点皮内或皮下注射,分离兔抗鸡apo AⅡ血清后自行制备标准血清(1.112 g/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得鸡血清apo AⅡ的生理含量为(1.295±0.21)g/L。此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07期 No.139 820-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砜霉素在鸡体内的药动学

    陈晓兰;卜仕金;

    20只健康杂交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静脉注射和口服甲砜霉素给药的药动学研究。静注和口服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5、30 mg/kg。以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甲砜霉素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鸡单剂量静注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V(c)(0.92±0.01)L/kg,t1/2α(0.27±0.02)h,t1/2β(3.46±0.74)h,AUC(11.67±0.57)mg/(L.h),CL(s)1.29 L/(kg.h)。鸡单剂量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Lagtime(0.04±0.01)h,t1/2ka(0.76±0.11)h,t1/2ke(2.16±0.58)h,T(peak)(1.73±0.11)h,C(max)(6.03±0.92)mg/L,AUC(32.43±0.75)mg/(L.h),F(138.58±0.07)%。甲砜霉素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口服给药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2008年07期 No.139 824-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铅、镉染毒对SD大鼠的氧化损伤及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

    卞建春;王富民;李慧敏;顾建红;刘宗平;

    为了研究铅、镉单独或联合慢性暴露引起SD大鼠的氧化损伤和肾脏组织结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的保护作用,用不同剂量的铅、镉连续灌服大鼠4周后,测定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MDA含量,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铅、镉单独染毒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铅、镉联合染毒血浆和肾脏SOD、GSH-Px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NAC组与铅、镉联合染毒组相比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铅、镉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导致肾小管管腔内蛋白渗出,管腔变窄甚至闭合,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浑浊等病变。由此可见,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铅、镉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也是铅、镉引起肾脏组织病变的原因之一。NAC能有效缓解铅、镉引起的氧化损伤,但对肾脏组织病变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8年07期 No.139 828-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硼中毒对固始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商常发;李升和;顾有方;王珏;陈会良;

    15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400 mg/L硼,试验期6周。每周每组取10羽鸡扑杀,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称重,制作切片并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鸡胸腺质量(TW)及胸腺体质量比(TW/BW)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胸腺于7~14 d明显萎缩;21 d起,大多数鸡的胸腺发育开始恢复。法氏囊质量(FW)及法氏囊体质量比(FW/BW)均极显著低于同日龄对照组(P<0.01),组织退化严重,且不见恢复迹象。脾脏质量(SW)及脾脏体质量比(SW/BW)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脾小结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结果说明:硼中毒在引起雏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急剧退化的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进而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危害雏鸡健康。

    2008年07期 No.139 83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相思子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李小兵;谢光洪;周昌芳;张志刚;宋文学;周晓翠;张乃生;王兴龙;高宏伟;王哲;

    用含1%甲醛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相思子毒素-a(abrin-a)减毒处理制备类毒素,以类毒素为免疫抗原分4次免疫3只BALB/c小鼠。采用聚乙二醇(PEG)法,取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抗abrin-a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将阳性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McAb腹水,根据亚类鉴定结果,分别采用蛋白A或蛋白G亲和层析柱纯化腹水,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Ab特异性,Western-blot法分析McAb抗原识别位点。结果获得1G5、3C2和4G1共3株McAb杂交瘤细胞株,均为抗abrin-a的特异性McAb,与相思子凝集素、蓖麻毒素(ricin)和蓖麻凝集素均无交叉反应,其中4G1为特异性结合abrin-a A链的McAb,1G5和3C2两株为特异性结合abrin-a B链的McAb;制备的McAb可用于abrin-a含量的检测。

    2008年07期 No.139 836-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EFA和BHBA对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HSL、ADPN mRNA表达的影响

    张辉;丛立新;张才;王哲;

    在体外培养的牛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中,分别添加5个浓度梯度的NEFA和BHBA,均设3个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不同浓度的NEFA和BHBA对牛脂肪细胞ADPN mRNA与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EF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2~0.8 nmol/L)对ADPN 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而高浓度(>1.6 nmol/L)时又显著下调其表达;0.2~0.8 nmol/L NEFA对HSL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在高浓度时(>0.8 nmol/L)反而促进了其表达(P<0.05)。低浓度的BHBA对HSL mRNA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高浓度(1.2 mmol/L)的BHBA显著下调HSL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0.6mmol/L)的BHBA对ADPN 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但高浓度的BHBA(>0.6 mmol/L)对ADPN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代谢中间产物可通过促进ADPN mRNA或抑制HSL mRNA的表达来调节脂肪代谢。

    2008年07期 No.139 840-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内毒素诱发睢宁白山羊实验性乳腺炎模型的建立及黄芪多糖对其的影响

    钟凯;王艳玲;刘仪;邹思湘;陈伟华;

    选择同处于泌乳初期的睢宁白山羊6头,体质量30~40 kg,C.M.T.法检测每头山羊2个乳区乳的体细胞数(SCC)均低于5×105/mL。每头山羊每天早上挤奶后,于右乳区经乳头管灌注黄芪多糖(APS)5 mL,左乳区则通过乳头管灌注等量生理盐水(PSS)作为对照,连续灌注5 d。第6天早上挤奶后,按50μg/kg剂量于左、右乳区通过乳头管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于内毒素处理前1 h及处理后1、2、3、4、5、6、7、8、9、24 h观察乳房的变化并记录直肠温度;并于内毒素处理前1 h、处理后3、6、9、24 h取颈静脉血和采集左、右2个乳区的乳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乳汁及血清中TNF-α和IL-2的水平;内毒素处理后24 h,处死动物,取乳腺组织,Bouin氏液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临床症状与病理切片观察均显示,通过乳导管将50μg/kg的内毒素灌注到山羊的乳腺内迅速诱导出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灌注APS的乳区,乳中TNF-α的水平内毒素处理后3 h显著高于灌注PSS的乳区,92、4 h显著低于灌注PSS的乳区(P<0.05)。与内毒素处理前相比,灌注APS的乳区在内毒素处理后,乳中IL-2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24 h则显著高于灌注PSS的乳区(P<0.05)。

    2008年07期 No.139 844-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注射羊抗猪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对猪胴体脂肪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杜改梅;刘茂军;王俊东;

    24头5周龄断奶上海大白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C(C1和C2)、试验组Ⅰ(Ⅰ1和Ⅰ2)及试验组Ⅱ(Ⅱ1和Ⅱ2),每组4×2头。试验周期为11周和17周。6周龄时,试验组Ⅰ和Ⅱ,连续2 d以2.5 mL/(kg.d)剂量分别通过腹腔和皮下注射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对照组以相同剂量注射山羊正常血清。免疫后11周末和17周末屠宰。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板油重和背膘厚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1周末,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花油重降低,眼肌面积升高,差异显著;17周末,各试验组眼肌面积也都高于对照组,但仅腹腔免疫组差异显著(P<0.05)。11周末,腹腔免疫组半腱肌和里脊以及皮下免疫组背最长肌和里脊的脂肪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7周末,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里脊的脂肪含量都有所下降,但仅腹腔免疫组的半腱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1周末,各试验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里脊的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组,但仅腹腔免疫组背最长肌和里脊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7周末,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里脊的蛋白质含量与腹腔免疫组半腱肌的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各部位肌肉水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整体研究结果表明,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被动免疫具有降低猪体脂含量和改善其胴体品质的作用。

    2008年07期 No.139 848-851+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夏安散)对奶牛产奶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金兰梅;伍清林;金保方;方光远;刘宏波;林志平;王明海;马高民;戴卉;

    选择30头泌乳奶牛,根据胎次相同、泌乳日相似、上胎产奶量相近、健康无病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组: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方剂200 g/(d.头),分2次饲喂)和对照组,试验期45 d,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方剂的奶牛在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8.89%(P<0.01),停药后2个月比对照组提高21.42%(P<0.01);对乳糖、乳脂、乳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0%、16%(P<0.05);血清钾、钙离子升高27.45%和11.26%(P<0.01);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比试验前升高3.38%和10.26%(P<0.05)。

    2008年07期 No.139 852-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天山马鹿细管冻精的制备和应用

    高庆华;韩春梅;魏海军;周虚;

    选择16头天山马鹿种公鹿电刺激采精,通过探讨不同稀释液和甘油浓度等条件对精液冷冻处理的影响,拟建立一种天山马鹿精液冷冻的方法,并对冷冻精液品质和人工授精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对电刺激采精有耐受性,麻醉保定的采精频率每周2次最佳,10月中旬精液品质最好;6%甘油的稀释液冷冻效果最优;细管冻精活率(48.14±13.15)%,顶体完整率(56.34±14.84)%;诱导同期发情和自然发情人工授精情期产羔率分别达到50.80%和78.50%。

    2008年07期 No.139 858-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山羊FSH及其长效类似物基因在小鼠乳腺中的暂态表达

    严正杰;杨欢利;孙雪萍;赵西彪;丁家桐;

    应用山羊促卵泡素长效类似物基因构建其乳腺暂态表达载体pcDNAFSH-βCTP、pcDNAFSH-βCTP-α及构建报告基因pcDNAEGFP,测序后通过脂质体转染至怀孕末期的小鼠乳腺组织。结果表明,构建的乳腺暂态表达载体在小鼠乳腺中获得了表达,表达量分别为pcDNAFSHα,β(7.933±2.074)IU/L,pcDNAFSHα,-βCTP(9.311±2.995)IU/L,pcDNAFSH-βCTP-α(11.059±4.107)IU/L。

    2008年07期 No.139 862-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