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重组H5亚型流感病毒HA1抗原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颜焰;陈洪勋;李玲燕;周继勇;简子健;

    为获得重组表达的H5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1)抗原,将PCR扩增的H5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HA1-H5。结果显示,转化pETHA1-H5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了HA1蛋白。HA1重组蛋白能与不同禽类(鸡、鸭和鹅)H5亚型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同时以HA1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与H5亚型完整病毒粒子抗原反应的能力,说明重组表达的HA1蛋白保留了自然条件下H5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特征。将重组表达的HA1蛋白作为ELISA抗原检测禽血清中的H5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以HI试验结果为参考,两者的符合率为96.6%,证明HA1重组蛋白作为ELISA检测抗原是可行的。

    2009年01期 v.29;No.14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鸽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全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钱爱东;孟庆峰;王伟利;刘明;

    根据已知禽流感病毒(AIV)的8个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1对特异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别成功扩增出鸽源H5N1亚型的全基因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将8个基因片段与GenBank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绘制各基因的进化树。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8个片段均包含相应病毒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长度分别为1 7301、3711、5422、3222、3302、2331、020、884 bp核苷酸,分别编码568、450、499、757、759、716、351、230个氨基酸。该毒株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在HA裂解位点附近有6个碱性氨基酸序列插入,符合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特点。该毒株与参考毒株的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样性。

    2009年01期 v.29;No.14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流感病毒在诱导A549细胞凋亡过程中对MDM2和p53蛋白的影响

    段铭;张茂林;关振宏;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流感病毒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同时应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了MDM2和p53等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100 TCID50/0.1 mL剂量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死亡细胞比例随感染进程逐渐增加。在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MDM2蛋白表达下降,p53和p-p53表达上升,其下游p21蛋白也被激活。可见,p53及其下游p21蛋白参与了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下调MDM2蛋白表达促进了p53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

    2009年01期 v.29;No.145 1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鹅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王珏;张训海;李升和;殷定忠;周金星;谢建华;

    取20日龄健康非免疫建湖鸭120羽,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鹅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病理演变过程。试验组皮下接种1∶5稀释的鹅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WF00G株)SPF鸡胚绒尿液毒0.5 mL/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隔离饲养,临床观察20 d。于攻毒后4、8、12、16、20 d每组各取鸭4羽,颈动脉放血致死,解剖观察各器官的大体病变,取部分器官,以Bouin液固定,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鸭临诊症状较轻微,仅少数鸭出现精神不振、腹泻等现象;剖检病变为心包积液、心肌质地变硬,脾肿大,肝、肺、肾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肺、肾、脾、肝等器官出血、细胞变性、坏死等。对照组无任何异常症状和病理组织变化。

    2009年01期 v.29;No.14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肽Gal-13在感染IBDV雏鸡体液表达和肠道中的分布变化

    杨玉荣;彭开松;佘锐萍;梁宏德;

    为观察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后,抗菌肽Gal-13在体内的表达情况,在感染病毒后的不同时间,用ELISA方法对雏鸡体液内的IBDV和Gal-13阳性物质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观察Gal-13在雏鸡肠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IBDV在雏鸡体内大量复制的同时,Gal-13在雏鸡局部体液和肠道大量表达(P<0.05),Gal-13主要分布在雏鸡后段肠道的绒毛顶部、肠腺基部、固有层淋巴细胞内、巨噬细胞,在细胞内以小囊泡的形状存在。结果表明,IBDV能够诱导Gal-13的表达,Gal-13可能参与机体抵抗病毒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物质。

    2009年01期 v.29;No.14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RRSV感染性克隆5′非翻译区序列缺失突变分析

    高飞;姚火春;王金勇;余丹丹;袁世山;

    在PRRSV感染性克隆pCBC2的基础上,通过突变PCR获得了病毒基因组5′UTR系列缺失的全长突变体克隆:pCBCM1、pCBCM3、pCBCM5、pCBCM7、pCBCM9、pCBCM45、pCBCM69、pCBCM100,随后将上述突变体体外转录成RNA之后转染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感染性、复制和转录分析,以鉴定特定的缺失区的调控功能。结果显示,病毒5′UTR起始的第1个碱基是保持病毒感染性非必需的核苷酸;前45个碱基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是非必需的。Northern-Blot结果显示pCBCM1亚基因组mRNA可以进行高效率的转录,而其余突变体的亚基因组转录受到严重抑制。由此证明,PRRSV 5′UTR的完整性对病毒意义重大,碱基的少量以及大部分缺失会对病毒产生极大的影响。

    2009年01期 v.29;No.14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白细胞介素18全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猪肾细胞中的表达

    郑兰兰;崔保安;陈红英;陈瑞亮;方忠意;李小康;赵丽;

    通过RT-PCR方法自猪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mpIL-18基因,序列测定表明,plL-18全基因核苷酸长度为579bp,编码192个氨基酸。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l8m,所获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含有目的片段,且连接、构建正确。阳性克隆鉴定后,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猪肾细胞(PK15),通过提取RNA检测到了mpIL-18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

    2009年01期 v.29;No.145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Real-time PCR和PCR方法快速检测犬细小病毒

    熊炜;李健;邱璐;高莉华;蒋静;李春阳;黄忠荣;胡永强;

    为适应出入境口岸对进出境宠物快速检疫的需要,本研究在建立PCR方法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CPV的Real-time PCR方法。通过灵敏度对比试验,证实Real-time PCR方法比PCR方法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通过对大量不同采样部位样品的检测证实,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和PCR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可显著提高CPV的阳性检出率。

    2009年01期 v.29;No.145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猪链球菌2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伟伟;王君玮;李林;赵永刚;赵云玲;邓俊良;王志亮;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MRP与CPS2J的开放性阅读框保守序列,运用BEACON Desigener 2.0软件设计和合成了2对引物和其相应的荧光探针,优化各个反应物的浓度和实时荧光PCR循环程序,建立从组织中直接检测2型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MRP与CPS2J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2型猪链球菌方法能够从病料中直接检测2型猪链球菌并可以检测出该菌的主要毒力基因MRP,运用该方法可以最低检测到24CFU/mL 2型猪链球菌,并且与其他血清型链球菌和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通过对8个样品在3个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很好。

    2009年01期 v.29;No.14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特异性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赵月兰;郭红斌;秦建华;康桂英;张磊;包永占;

    将已扩增出的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特异性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进行纯化,并用纯化的2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于感受态细胞JM109,筛选出阳性重组子,提取阳性重组子质粒并进行测序。得到单抗轻、重链可变区的基因序列。轻链基因为312 bp,重链基因为381 bp,为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免疫毒素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009年01期 v.29;No.14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人兽共患病

  • 绵羊嗜皮菌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韩文星;陈玉;王静梅;王远志;剡根强;

    为建立动物嗜皮菌病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刚果嗜皮菌属的部分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从发病绵羊皮肤病料提取的基因组DNA得到了大小约500 bp的DNA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并测序表明,与GenBank发表的刚果嗜皮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0.632%。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扩增结果为阴性;PCR的敏感性试验显示,这对引物能够检测到1 ng的DNA。表明此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嗜皮菌病的快速诊断。

    2009年01期 v.29;No.14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弓形虫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孔得翔;王素华;曲道峰;蔡渭明;杜爱芳;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弓形虫RH株的P30基因(X14080)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P1、P2和P3,建立了半巢式PCR检测体系,并将P1和P3的扩增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扩增出约250 bp的片段,P1和P3能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上的504 bp片段与P30基因(X14080)的序列同源性为99.8%。该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强,在健康猪血液、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圆环病毒DNA上未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为18 fg。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猪弓形虫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09年01期 v.29;No.145 52-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单抗捕捉ELISA检测猪附红细胞体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张浩;单虎;吴延功;张守富;吴晓东;王志亮;刘佩兰;朱绍辉;

    在制备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了单抗捕捉快速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抗体的ELISA方法,并对影响ELISA结果的各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腹水单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20 000,猪附红细胞体病抗原工作质量浓度为4.088 mg/L,血清稀释度为1∶40,HRP标记的兔抗猪IgG的工作浓度为1∶5 000。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均为37℃1 h;底物在室温显色时间为10 min。已建立的ELISA方法与PCR平行检测50份样本,总符合率为92%,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快速、敏感性高。用该法检测了各地采集的171份血清,阳性率为40.4%,与镜检的符合率为59.2%;阴性率为47.4%,与镜检的符合率为66.7%,总符合率为67.3%。

    2009年01期 v.29;No.145 55-5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梅花鹿正常朊蛋白特异性片段的高效表达和纯化

    白雪;沈景林;万家余;李吉平;高宏伟;

    根据梅花鹿正常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梅花鹿正常朊蛋白特异性基因片段PRNP(67~699),将该基因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pGEX-6p-1-PRNP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a-gami(DE3)受体菌中,IPTG(1.0 mmol/L)37℃诱导培养4 h,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获得高效表达。通过GST-Resin Kit纯化,得到质量浓度为417.8 mg/L的蛋白,并具有抗原性。

    2009年01期 v.29;No.14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动物用质粒DNA内毒素去除方法的建立及其质量检验

    张泉;袁燕;袁维峰;孙怀昌;朱鸿飞;

    用自行改进设计的TritonX-114方法去除动物用重组质粒DNA中的内毒素,鲎试剂检测方法确定每毫克质粒DNA中内毒素的含量为50 EU。将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重组质粒pEGFPN1包裹后转染COS-7、MDCK和Marc145细胞,结果表明,经TritonX-114去除内毒素后的质粒DNA(A)与无热源质粒提取试剂盒制备的质粒DNA(B)的转染效率相当,比未经内毒素去除的质粒DNA(C)的转染效率高。将上述3种方法制备的pcDNAlacZ经PEI包裹后尾静脉注射小鼠,注射后每隔2 d扑杀小鼠,取其心、肝、脾、肺和肾组织,定量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和持续时间,结果显示报告基因仅在小鼠的心、脾和肝组织中表达至第8天,A与B的表达水平接近,且明显高于C制备的pcDNALacZ的表达水平,提示经TritonX-114去除内毒素后的质粒DNA可提高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多种动物体内注射重组质粒后,无体温升高等异常临床表征,进一步说明了使用经TritonX-114去除内毒素的质粒DNA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2009年01期 v.29;No.145 63-6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E缺乏致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张金龙;李艳飞;王奔;封家旺;

    用低维生素E(VE)和添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日粮饲喂雏鸡建立VE缺乏雏鸡模型。采用吖啶橙和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用DNA片段化定量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雏鸡脾脏凋亡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VE缺乏雏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均发生了凋亡变化,出现典型的DNA梯形带,DNA片段化的程度明显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VE缺乏可致雏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2009年01期 v.29;No.145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水平Gln对早期断奶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周玉香;张培松;卢德勋;孙海洲;

    选用体质量和出生日期相近的12头中国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40±1)d一次性断奶。采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颈静脉灌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二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水平Gln对早期断奶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Ala-Gln灌注剂量为Ⅰ组(对照组,不灌注),Ⅱ组(低水平)0.33 g/(kg.d),Ⅲ组(高水平)1.34 g/(kg.d),Ⅳ组(中等水平)0.68 g/(kg.d),连续灌注7 d。结果表明:补充中等水平的Ala-Gln,可以有效地增加外周血CD2+和CD4+淋巴细胞的含量,使CD4+/CD8+比值增高,同时使血清IgA和IgG含量和空肠和回肠粘液S-IgA含量显著升高,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2009年01期 v.29;No.14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袁施彬;陈代文;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用5%氧化鱼油(过氧化值为786.50 meqO2/kg)和腹腔注射12 mg/kg敌快死(diquat)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结果发现,与新鲜鱼油组相比,氧化鱼油和diquat处理降低了试验猪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了MDA含量,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增加了隐窝深度,空肠黏膜和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氧化鱼油和diquat都可以对断奶仔猪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相对于氧化鱼油的氧化应激程度而言,由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程度更强一些。

    2009年01期 v.29;No.145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残留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施祖灏;朱良强;卢运站;祁克宗;彭开松;

    建立了同时检测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后,以0.05mol/L磷酸/三乙胺(pH3.0)∶乙腈(40∶60)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检测波长240 nm。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的回收率分别为92.0%~102.0%和83.4%~89.0%,变异系数为5.9%~12.2%,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的检测限分别为0.012 mg/kg和0.010 mg/kg,在0.05~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可同时检测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的残留,且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2009年01期 v.29;No.145 79-8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对体外培养鸭破骨细胞的影响

    刘俊栋;顾建红;刘海霞;赵瑞英;王键;刘宗平;

    探讨了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不同浓度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鸭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生成和活化的影响。从7日龄内番鸭长骨骨髓分离破骨细胞,添加1,25-(OH)2D3进行诱导培养15 h后,更换含不同细胞因子的培养液(对照组:不加细胞因子;30μg/LsRANKL组;30μg/L sRANKL+10μg/L OPG组;10μg/L OPG组;50μg/L OPG组;100μg/L OPG组),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进行OC形态学观察,比较各组培养3 d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OC数量、培养7 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结果表明:50μg/L OPG组、100μg/L OPG组OC数均极显著少于10μg/LOPG组(P<0.01);添加OPG组OC数均极显著少于30μg/L sRANKL组(P<0.01),象牙片吸收陷窝随OPG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面积减小,陷窝深度变浅。RANKL能够促进OC的生成及活化,而OPG可与RANKL竞争性地结合RANK抑制OC的生成和活化,从而抑制OC的骨吸收。

    2009年01期 v.29;No.14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功能损伤的影响

    李英;刘宏杰;邹万盛;唐兆新;

    4月龄山羊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生理盐水,NS),内毒素血症组(脂多糖LPS 1 mg/kg),内毒素血症褪黑素组(褪黑素MT 1 mg/kg),褪黑素组。在注射后0.5、1、2、3、4、5、6 h采血,测定不同组别及不同时间段血清中ALT、AST、ALP、CP、TP、ALB值。结果:LPS组血清中的ALT、AST、ALP活性明显高于NS组;LPS+MT组ALT、AST、ALP酶活性也有所升高,但至6 h时基本恢复到NS组的水平,而MT组中的各项指标与NS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组血清CP、TP、ALB值明显低于NS组;LPS+MT组与NS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MT可减缓内毒素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2009年01期 v.29;No.145 86-8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铝中毒对蛋鸡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福堂;李艳飞;刘红强;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固定体积不同浓度梯度三氯化铝法,建立不同程度的鸡亚慢性铝中毒模型,检测蛋鸡血清、脾脏和法氏囊中SOD活性、GSH-Px活性、MDA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雏鸡比较,血清、脾脏和法氏囊中MDA含量不同程度地升高,而其余各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且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由此说明,铝中毒有明显抑制蛋鸡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2009年01期 v.29;No.14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铜对肉鸡肝细胞线粒体H_2O_2生成的影响

    曹华斌;苏荣胜;李和平;郭剑英;李成梅;唐兆新;

    选用硫酸铜作为实验铜源,向即时分离的肉鸡肝细胞线粒体溶液内加入不同浓度的铜,孵育不同时间后,以2′,7′-二氯二氢荧光磺为荧光指示剂,琥珀酸盐为底物,以SOD为催化剂观察在不同抑制剂存在下肝细胞线粒体H2O2生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分别用10μmol/L Cu(试验组Ⅰ)、20μmol/L Cu(试验组Ⅱ)和30μmol/L Cu(试验组Ⅲ)孵育线粒体10 min后,其过氧化氢生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μmol/L)(P<0.01)。此外各组的起始H2O2含量也随铜浓度的升高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表明,Cu2+对线粒体H2O2的生成有显著影响,不但可以提高线粒体中的基准H2O2含量,而且能加快H2O2的生成速率,铜浓度越高,孵育时间越长,生成速率越大,说明铜可诱导体内的氧化反应,或降低体内的抗过氧化作用,促使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电子的漏出,在SOD催化下,H2O2生成增多并加快。这种现象的发现可能是微量元素铜对生物机体造成毒害作用的原因之一。

    2009年01期 v.29;No.145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能量对初情期前母猪卵巢LHR和FSHR 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周虚;于淼瑛;刘立文;易康乐;李纯锦;陈璐;孙艳玲;

    对9头50日龄、体质量为30 kg的初情期前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进行长期日粮能量差异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屠宰,取卵巢液氮保存。半定量RT-PCR检测每头母猪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结果,高能组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中能组和低能组(P<0.05);而低能组显著低于中能组和高能组(P<0.05)。表明,能量水平高的日粮可以显著地促进初情期前卵巢上LH和FSH受体在mRNA水平的表达,而能量水平不足的日粮则不利于这种表达。本文首次报道了日粮能量水平对母猪卵巢LH和FSH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2009年01期 v.29;No.145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细胞松弛素B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陆凤花;覃琦丽;黄华;罗婵;成俊萍;石德顺;韦英明;

    以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细胞松弛素B(CB)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 h的水牛卵母细胞去核后,将经0.1 mg/L 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 d的水牛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100 V/mm,15μs,电脉冲3次)构建核移植重构胚。重构胚经化学激活后(5μmol/L)离子霉素5 min,2 mmol/L 6-DMAP 3 h)培养,7~9 d评定其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在含CB(3 mg/L)的融合液中进行电融合后,核移植的融合率、重组胚的存活率、卵裂率和囊胚率与对照组(不含CB)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用含CB(6 mg/L)的培养液培养1 h,其激活后的存活率(97.52%)和体外囊胚发育率(22.09%)均显著地高于未经CB处理的重组胚的存活率(93.87%)和囊胚率(13.25%,P<0.05);重组胚经离子霉素激活5 min后,在6-DMAP+CB中培养3 h的分裂率明显低于放在6-DMAP中培养3 h的分裂率(65.37%vs 78.92%,P<0.05),但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11.19%vs 10.96%,P>0.05)。这表明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电融合时,融合液中不添加CB,而核移植重组胚激活前经CB培养处理后,有利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但激活后用CB培养处理会降低胚胎的发育率。

    2009年01期 v.29;No.14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

    卞桂华;冯贵雪;陈玉;杨素芳;王晓丽;石德顺;

    以水牛MII期的卵母细胞为材料,利用玻璃化冷冻液EDS33(16.5%EG+16.5%DMSO+sucrose)对水牛MII期的卵母细胞进行两步法(玻璃毛细管(GMP)和拉细的开口塑料细管(OPS))玻璃化冷冻保存,即卵母细胞首先放入预平衡液(7.5%EG+7.5%DMSO+sucrose)中平衡3 min,再移入玻璃化冷冻液中30 s后装管直接投入液氮。解冻是在蔗糖浓度逐渐降低的解冻液中进行的。解冻后存活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通过囊胚发育率作为评定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指标。结果发现,GMP和OPS法冷冻保存的水牛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0%和97.41%)与对照组卵母细胞的存活率(100%)3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MP法和OPS法冷冻的水牛卵母细胞激活后的胚胎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2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8%和28.32%vs50.94%,10.81%和9.38%vs 29.63%,P<0.05),而这2种方法冷冻的水牛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GMP和OPS玻璃化冷冻方法可以用于水牛卵母细胞的冷冻,并且玻璃化冷冻的卵母细胞能继续分裂并发育到囊胚。

    2009年01期 v.29;No.145 110-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肌肽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吕锦芳;宁康健;金光明;顾有方;王珏;

    将1日龄AA肉鸡400只,随机分成4组。1~4组肌肽添加剂量分别为0、20、40和60 mg/L,于每周末测定周增重、料重比、小肠发育或血清激素水平。结果显示,肌肽各组的周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4~6周差异不显著(P>0.05)。肌肽各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肌肽第1周各组不同程度提高小肠各段的相对重,之后出现相反的影响。肌肽处理没有影响生长激素(GH)组间的差异。肌肽各组T3水平除4周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均低于对照组,并且第6周差异显著(P<0.05)。肌肽各组第4周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6周时组间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肌肽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有效促进雏鸡的小肠生长发育;生长中期肌肽还可使血清T4向T3的转化明显加强。

    2009年01期 v.29;No.14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坛

  • 奶牛乳房炎的复杂性及其对传统科学观念的挑战

    罗超应;胡振英;郑继方;

    针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日益困难,在采用复杂科学的非线性理论对传统科学简单化观念及奶牛乳房炎复杂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重视复杂科学新理念,完善科学认识方法;以及在疾病研究与防治中,要树立复杂多变的观念,切忌以偏概全与僵死不变,要更重视临床研究与实践,也许才是提高奶牛乳房炎等疾病防治效果的可行之路。

    2009年01期 v.29;No.14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