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曹三杰;黄小波;文心田;肖国生;

    采用PCR扩增制备TGEV的靶基因并进行纯化,对基因芯片的最佳靶基因点样质量浓度、探针质量浓度、杂交温度、杂交时间进行筛选,选择构建检测芯片的最适靶基因,进行基因芯片探针最佳标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CR扩增和采用异丙醇沉淀纯化的靶基因质量好,基因芯片最佳靶基因点样质量浓度为200 mg/L,最佳探针质量浓度为3 000μg/L,预杂交时间为1 h,杂交时间为3~6 h,杂交温度为48℃,以S、S3、sM、M、N、ORF7、POL等7个靶基因为构建TGEV检测芯片的最适靶基因,确定了多重PCR扩增标记TGEV探针的最佳体系,Cy3-dCTP标记浓度为2.5μmol/L,构建的TGEV检测芯片与标记的混合探针杂交效果好。

    2009年02期 v.29;No.146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猪源副黏病毒JL-1株全基因获得及遗传变异分析

    吴昊;孟轲音;丁壮;尹仁福;毕玉海;丛彦龙;李志杰;王昌庆;刘美;邱蜜蜜;李少丽;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猪源副黏病毒JL-1株来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发表的相关禽副粘病毒Ⅰ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 1,APMV-1)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分别特异性的扩增出病毒各基因片段,并将各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将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定结果得到NP、P、M、F、HN、La、Lb、Lc 8段基因序列,利用DNAMAN软件进行拼接得到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U54616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JL-1株与各地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87.85%~99.78%,与鹅源新城疫(GPMV)ZJ-1、NA-1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31%、83.46%,同时根据各毒株F基因开放阅读框前389个核苷酸序列绘制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PPMV JL-1株与LaSota同属于基因Ⅱ型,不同于基因Ⅶ型的ZJ-1和NA-1株的鹅源毒株。

    2009年02期 v.29;No.14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IL-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郭小参;崔保安;陈红英;王彦彬;方剑玉;吕晓丽;王东方;

    参照GenBank发表的猪IL-2 cD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将猪脾淋巴细胞在伴刀豆球蛋白A(Con A)的刺激下体外培养27 h后,提取激活淋巴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猪IL-2 cDNA全长为516 bp,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7 400,等电点为5.27,此cDNA与已报道的猪IL-2同源性为100%,与猫、牛、鸡、犬、鸭、山羊、马、人、家鼠等的IL-2基因进行比较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7%、82.6%、28.2%、80.6%、29.6%、83.4%、81.3%、82.0%和61.5%。将此IL-2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Dual后获得了重组质粒pFBD-IL2,进而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了含猪IL-2基因的重组DNA,将其命名为Bacmid-IL2。本试验为进一步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IL-2基因、开发研制新型免疫佐剂奠定了基础。

    2009年02期 v.29;No.146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分枝杆菌二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宫强;刘思国;王春来;刘慧芳;刘建东;施远祥;阿曼古丽;孔宪刚;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以pCDNA3.1(+)和PBS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及IL-2分泌情况。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值(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二价组合DNA疫苗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BCG组相当(P>0.05),而显著高于两阴性对照组(P<0.05)。

    2009年02期 v.29;No.146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

    韦祖樟;袁世山;

    根据马动脉炎病毒(Equine arteritis virus,EAV)Bucyrus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EAV特异引物,进而应用RT-PCR技术分6段扩增了EAV全基因组cDNA。将扩增的各个cDNA重叠片段PE124、PE631、PE1854、PE5191、PE61107、PE97Q分别克隆到载体PCR BluntⅡ-TOPO中,建立了EAV初级cDNA克隆。在扩增5′末端时,引入NotⅠ酶切位点和T3启动子序列;在基因组3′末段PolyA尾引入XhoⅠ酶切位点,后者供cDNA模板的线性化之用。将扩增片段在PCR BluntⅡ-TOPO中依次连接,最后亚克隆到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获得了EAV全长基因组cDNA克隆pWEAV。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2 704个核苷酸,与EAVBucyrus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1%;全长基因组中有104个核苷酸发生突变,相应地导致编码区内34个氨基酸的改变。

    2009年02期 v.29;No.146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表面活性素体外抗病毒活性

    黄现青;崔保安;魏战勇;高晓平;

    测定了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的TD50和TD0分别为62.5、16.125 mg/L;对猪肾(Porcine kidney,PK-15)细胞的TD50和TD0分别为31.25、4.03 mg/L;对NDV LaSota株、PRV株所致细胞病变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表面活性素可以直接作用于NDV LaSota株、PRV株,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预防NDV LaSota株感染及抑制其复制的作用。但对PRV病毒作用不显著。其抗病毒效果和相应的阳性对照抗病毒药物病毒唑(Ribavirin)、无环鸟苷(Acyclovir,ACV)相当,并且由于其细胞毒性较弱,可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进行开发研究。

    2009年02期 v.29;No.146 143-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猪链球菌的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聂小想;沈志强;管宇;李建亮;逄媛;崔言顺;

    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对分离的猪源链球菌进行初步研究。同时根据猪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Sly、MRP、EF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实验菌株及阴性对照菌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不同地区分离到的30株猪源链球菌中,确认16株为猪链球菌。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Sly检出率为5/16,MRP检出率为4/16,EF检出率为2/16,阴性对照菌株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多重PCR体系可用于猪链球菌毒力相关因子Sly、MRP、EF的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

    2009年02期 v.29;No.146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金黄色葡萄球菌ClfA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尹荣兰;杨正涛;张艳晶;刘辉;杨琦;刘珊;张乃生;

    根据GenBank中Clf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约2 300 bp的DNA片段。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8-ClfA。用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pMD18-ClfA和pET28a(+),将纯化的基因ClfA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lfA,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中,经1 mmol/L 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在87 000处出现了与目的蛋白一致的外源蛋白带,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原性。

    2009年02期 v.29;No.146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肠炎沙门菌种特异性PCR及对感染鸭快速检测

    邓树轩;程安春;汪铭书;曹平;朱德康;陈孝跃;

    根据GenBank登录的肠炎沙门菌(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能特异性扩增293 bp DNA片段的引物,首次建立了SE的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方法。该方法仅需10 h即可获得结果且只能特异性扩增SE,而对照菌株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SE的最低DNA模板量为50 ng/L,最少检测到的细菌数为19CFU/mL。对10只SE人工感染死亡雏鸭的心、肝和粪便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的结果符合率为100%,而对脾、脑、法氏囊的检测阳性率极显著(P<0.01)高于细菌分离率;应用该技术对临床送检的228只疑似SE感染死亡鸭病例检测结果也显著高于细菌分离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检测SE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比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更加快捷、准确,可用于SE感染疑似病例的检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02期 v.29;No.146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林蛙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

    周末;曹世诺;李艳茹;李云华;于海茹;王开艳;李太元;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740 bp大小相符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长为740 bp,共编码246个氨基酸。该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8%,氨基酸同源性为98.78%。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其为外膜孔蛋白。本试验为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表达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09年02期 v.29;No.146 158-16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hlyA基因序列及溶血素活性测定

    谭炳乾;何启盖;肖军;陈焕春;

    从3株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中PCR扩增溶血素编码基因hlyA,连接到T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菌DH5α中,经菌落PCR和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定的hlyA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菌株克隆的hlyA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同源性在96.9%以上;其推导的LL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7.9%以上,N端存在相同的PEST基序,C端存在相同的保守性11肽结构。建立和运用分光光度法对3个试验菌株的溶血素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pH5.6时LLO溶血活性最高,在pH7.0时LLO溶血活性基本丧失。本试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基因工程疫苗载体研究提供了依据。

    2009年02期 v.29;No.146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所在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赵军明;荣光;郑金海;王新华;薄新文;刘志强;黄新;罗盘棋;任耀军;

    参照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核酸序列(登录号:AY749124)的保守结构域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雌性成虫中扩增出约429 bp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9-T中,经酶切鉴定证实,并进行序列测定。与AY749124序列同源性为99%。进一步将克隆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PRO EX HT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能在DH5a细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捻转血矛线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2009年02期 v.29;No.146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道毛滴虫dsRNA病毒的鉴定

    赵月平;张西臣;陈丽凤;李建华;尹继刚;刘全;张国才;宫鹏涛;

    临床收集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进行体外纯培养,通过总核酸电泳筛选携病毒株。分别用DNA酶和RNA酶处理携病毒株总核酸后电泳。电镜观察阴道毛滴虫及其病毒粒子。根据已发表的阴道毛滴虫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进行RT-PCR,将其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进行克隆并测序,通过BLAST在Gen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并用DNA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用放射自显影测定阴道毛滴虫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结果显示,阴道毛滴虫病毒呈球形、二十面体、直径33 nm。病毒基因组约5.5 kb,病毒核酸不能被DNA酶(100 mg/L)降解,但可被RNA酶(1.0 mg/L)降解,病毒基因组有RDRP活性。经RT-PCR扩增后得到1条1 454 bp的片段,与预计大小基本相符,其序列与阴道毛滴虫病毒T1基因的同源性为82.9%。结果表明,在我国阴道毛滴虫长春分离株发现阴道毛滴虫病毒,该病毒属于dsRNA病毒。

    2009年02期 v.29;No.146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禽流感病毒H5HA、H7HA、H9HA亚型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徐一鸣;金宁一;杨振国;鲁会军;田明尧;王浩然;李昌;李霄;金扩世;

    将禽流感病毒(AIV)H5、H7、H9血凝素亚型标准血清中的IgG作为包被抗体,H5、H7、H9血凝素亚型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AC-ELISA)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单抗和标准血清最适工作质量浓度分别为5、10 mg/L,标准阳性血清于4℃包被12 h,二抗作用条件为37℃作用1 h,封闭条件为37℃作用1 h,酶标抗体工作条件为1∶5 000稀释后,37℃作用1 h,底物作用条件为37℃作用10 min。阴阳性抗原临界值为0.274~0.332。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009年02期 v.29;No.146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毒Ea株UL38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薛念波;方六荣;江云波;俞明敏;李彬;罗锐;陈焕春;肖少波;

    以伪狂犬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UL38全长基因,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并采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显示UL38基因全长1 107 bp,可编码369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82L的6×His下游,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QE-UL38,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40 000的融合表达蛋白6×His-UL38,Western blot试验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将UL38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EGFP基因的5′端,获得与E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UL38,转染Hela细胞,24、48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pEGFP-UL38,24 h荧光主要分布在胞浆,有部分分布在核内,但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向细胞核中转移,在转染后48 h几乎完全定位于核内。但对照载体pEGFP-N1转染细胞的荧光一直呈弥散型分布于整个细胞。

    2009年02期 v.29;No.146 178-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达日本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重组伪狂犬病病毒SA215(E)的构建

    徐静;郭万柱;卫龙兴;

    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CQRC-1株的E基因通过RT-PCR产生,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中,再亚克隆到转移载体pPI-2.EGFP中,命名为PPE。PPE质粒和伪狂犬病毒(PRV)SA215株DNA通过磷酸钙共转染方法转染到Vero细胞上。通过有限稀释法、噬斑纯化、PCR检测、Southern杂交、West杂交,获得了表达JEV E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SA215(E)。结果表明,SA215(E)在生长曲线、噬斑形态及大小、在Vero细胞上的病变与PRV SA215一致。安全性试验表明,SA215(E)对小鼠和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SA215(E)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接种兔能预防致死剂量的PRV Fa肌肉内攻毒;接种小鼠能预防致死剂量的JEV CQRC-1株腹膜内攻毒。表明该重组病毒是养猪业控制伪狂犬病和乙脑最适合的候选疫苗株之一。

    2009年02期 v.29;No.146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猪蛔虫rAs37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周艳琴;冯汉利;聂浩;姚宝安;赵俊龙;孙明;喻子牛;

    根据编码rAs37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猪蛔虫感染性虫卵的cDNA中扩增编码rAs37的部分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rAs37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B078971)的同源性达100%,表达的rAs37融合蛋白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且可被兔抗猪蛔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猪蛔虫早期诊断方法和研制猪蛔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2009年02期 v.29;No.146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移植源于人单克隆胰腺干细胞的胰岛治疗大鼠糖尿病

    效梅;安立龙;杨学义;窦忠英;

    将人单克隆胰腺干细胞(1.0×104个/孔)接种在铺有明胶的6孔板内,体外定向诱导其分化为包含大量β细胞的类胰岛。双硫腙染色呈阳性。RT-PCR检测,转录表达胰岛素。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30只,6只腹腔注射缓冲液作正常对照,24只腹腔注射2%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后48 h及5、8 d,断尾采血,测定全血血糖。随机取3次血糖均>16.65 mmol/L的糖尿病大鼠用于移植试验。DMEM稀释每个阳性孔诱导胰岛细胞至100μL,分别移植在12只糖尿病大鼠左侧肾囊内。6只糖尿病模型对照大鼠左侧肾囊内分别注射100 uL DMEM。实验大鼠每10 d断尾测全血血糖1次。在为期67 d的移植试验中,12只诱导胰岛移植大鼠血糖水平从18.93~25.78 mmol/L降至6.32~11.47 mmol/L。除2只死于移植感染外,其余存活了54~67 d。6只糖尿病对照大鼠血糖水平持续在18.73~25.96 mmol/L。1只感染死亡,5只存活了16~42 d。6只正常对照大鼠血糖基本保持在3.56~5.83 mmol/L,死亡率为0。结果表明,人单克隆胰腺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能分化为包含大量β细胞的功能性胰岛,移植这些诱导胰岛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延长其寿命。

    2009年02期 v.29;No.146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硫酸化黄芪多糖佐剂活性的比较

    黄小燕;胡元亮;赵晓娜;卢宇;王效田;施志玉;李大鹏;孙瑾;鞠演;孙峻岭;

    14日龄雏鸡200只,随机均分为10组,在用新城疫弱毒苗免疫的同时,6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3种修饰的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sAPS40、sAPS50和sAPS60,2个多糖对照组注射高、低剂量未修饰的黄芪多糖(APS),无佐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 d。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 d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14、21、28、35 d心脏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3种修饰多糖均能显著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强于未修饰多糖,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高剂量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低剂量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较好,综合评价以sAPS60最好,可以作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候选药。

    2009年02期 v.29;No.146 196-19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体外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调节

    王鲁;付本懂;郭志廷;王春元;伊鹏霏;韦旭斌;

    采用MTT法及形态学观察法研究4种硫酸化人参总皂苷衍生物对体外ConA促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并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探讨了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对淋巴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较高质量浓度(>150 mg/L)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硫酸化人参总皂苷衍生物2、3在一定质量浓度下都能明显或极明显增加淋巴细胞(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5,P<0.01),且所试质量浓度硫酸化人参总皂苷衍生物的D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质量浓度人参总皂苷(P<0.05,P<0.01);人参总皂苷、衍生物2、3都能提高小鼠NK细胞的活性(P<0.01),且衍生物2、3的作用比人参总皂苷更强(P<0.05,P<0.01)。结果提示,人参总皂苷经硫酸化修饰后,在体外能明显增强免疫活性细胞功能。

    2009年02期 v.29;No.146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原代牛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建立

    吴显实;卫程武;黄克和;

    采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对来自新生小牛血清制备厂的牛肝脏尾状突材料进行肝细胞分离,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总细胞数和肝细胞即时存活率,以每孔1×106个肝细胞的量接种于牛尾胶原包被的6孔细胞培养板,进行单层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培养基上清液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每头小牛肝脏尾状突分离获得的细胞产量为(3.558±0.096)×108个,肝细胞即时存活率为(84.46±3.56)%,培养24~72 h的肝细胞生长状态最好,适合用于有关肝细胞代谢、中毒、基因表达的研究。

    2009年02期 v.29;No.146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锌、铜对钼中毒绵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自军;冉林武;王婷;张才;王宏伟;刘凤军;黄克和;

    选择健康小尾寒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口服钼、铜和锌,Ⅰ组30 mg/(kg.d)钼、Ⅱ组30 mg/(kg.d)钼+15 mg/(kg.d)铜、Ⅲ组30 mg/(kg.d)钼+15 mg/(kg.d)锌、Ⅳ组30 mg/(kg.d)钼+15 mg/(kg.d)铜+15 mg/(kg.d)锌、Ⅴ组羊口服无离子水,试验期75 d。定期采血,测定血液T、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绝对值和血清α、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钼(钼≥30 mg/(kg.d))可引起绵羊T、B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造成免疫损伤。其中B淋巴细胞较敏感。30 mg/(kg.d)钼降低了血清γ球蛋白和α球蛋白含量。锌对钼中毒绵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铜的保护作用不明显;15 mg/(kg.d)锌和15 mg/(kg.d)铜协同对30 mg/(kg.d)钼所致绵羊的免疫损害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2009年02期 v.29;No.146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高铜对雏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赵丽;杨帆;彭西;邓俊良;崔恒敏;

    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 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试验期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Ⅳ组和Ⅴ组血清铜锌SOD、CP活性、肝脏铜锌SOD、GSH-Px活性降低(P<0.01);高铜Ⅲ组、Ⅳ、Ⅴ组肝脏黄嘌呤氧化酶、单胺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铜Ⅰ、Ⅱ组血清铜锌SOD、CP活性、肝脏铜锌SOD、GSH-Px活性升高(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达400 mg/kg及以上时可引起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使机体抗氧化功能受损。

    2009年02期 v.29;No.146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E缺乏对雏鸡淋巴细胞膜蛋白的影响

    王奔;李艳飞;张金龙;封家旺;

    用低维生素E(VE)和添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日粮饲喂雏鸡,建立VE缺乏雏鸡模型。分离全血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膜蛋白,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检测淋巴细胞膜蛋白组分变化。结果表明,VE缺乏组雏鸡淋巴细胞膜蛋白带Ⅰ、Ⅱ、Ⅲ含量高于对照组,带Ⅳ、Ⅵ、Ⅶ、Ⅷ含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带Ⅴ无显著变化。提示VE对维持雏鸡淋巴细胞膜结构起重要作用。

    2009年02期 v.29;No.146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钙缺乏对蛋鸭骨组织OPG表达及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刘俊栋;刘海霞;顾建红;段修军;王健;刘宗平;

    将120只产蛋率为85%的山麻鸭随机分为正常日粮组、1/2石粉组和1/4石粉组,饲养12周后取实验鸭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定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骨保护素(OPG)半定量分析。形态计量学观察发现钙缺乏组骨形成量减少,矿化能力降低,空间结构破坏,骨密度显著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钙缺乏组单位骨小梁面积中OPG表达下降。钙缺乏通过影响相关骨代谢因子分泌,使骨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骨骼发育障碍,OPG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02期 v.29;No.146 217-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杭苏琴;黄瑞华;朱伟云;

    6窝34头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或基础日粮+甘露寡糖(MOS组)4周,每天记录采食量和剩料量,每周称重,第7和28天采血测定与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以研究MOS对断奶仔猪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MOS对仔猪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无显著影响,2周后特别是第2周,可显著促进仔猪增重、降低料重比和减少腹泻发生(P<0.05)。血液指标显示,第1周时,两组各血液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第4周时,MOS组血糖、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H)、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于对照组,其中TG、LDL和VLD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唯有血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仔猪对MOS有一个适应过程,饲喂2周后可促进仔猪生长,减少腹泻的发生。连续饲用MOS可小幅降低TG、LDL和VLDL,升高HDL,对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2009年02期 v.29;No.146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过程中的皮质颗粒变化

    王晓丽;黄雅琼;杨娟;石德顺;韦精卫;陆凤花;农垚峰;

    用异硫氰荧光素联接的小扁豆凝集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labelled Lens culinaris,FITC-LCA)标记不同体外成熟时间和不同体外受精时间的水牛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皮质颗粒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前,70.1%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呈现中间分布;培养24 h后,皮质颗粒皮层分布的卵母细胞达59.8%,分布形式由完全聚合向完全分散逐步转变。对不同体外成熟时间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时发现,体外成熟12 h的卵母细胞仅在受精后3 h有12.9%的皮质颗粒外排。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皮质颗粒的排放也趋于明显,成熟24 h的卵母细胞受精后3 h皮质颗粒外排率可达100%。结果表明,在水牛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皮质颗粒的分布由中间分布逐渐向皮层分布转变,最后在卵母细胞的质膜下排列成单层;体外受精过程中卵母细胞皮质颗粒的排放速度取决于其在卵母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故而与体外成熟时间呈正相关。

    2009年02期 v.29;No.146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牛性控IVF胚胎和体内胚胎生长发育差异侯选基因

    王世锋;刘晨曦;郑新宝;孙杰敏;陈静波;刘明军;

    移植牛性控IVF胚胎易产生大胎综合征(LOS),严重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本试验对性控体外授精(IVF)胚胎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以性控IVF胚胎和人工授精(AI)胎儿骨骼肌为实验材料,选择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 1,IGF1)、印记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factor 2,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肌浆蛋白重链2a(Myosin heavy chain 2 a,MHC2a)为侯选基因,探讨其在性控IVF胚胎和AI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母犊率为96.5%(335/347),LOS发生率为11.01%(12/103),性控IVF胚胎玻璃化冷冻移植妊娠率为34.61%(344/994),明显高于常规冷冻法移植妊娠率29.18%(218/747)(P<0.05)。性控IVF胚胎胎儿初生体质量和胸围明显高于AI胎儿(P<0.01)。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IGF1、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和MHC2a基因,在性控IVF胚胎和AI胚胎有明显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产生LOS的机制之一。

    2009年02期 v.29;No.146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牛体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

    罗婵;王志强;公方强;石德顺;

    以检测水牛成纤维细胞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和脱乙酰化酶(HDAC1)转录活性为例,对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的建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适宜的引物,高质量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以及合适的PCR体系为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试验中3对引物的灵敏度高,其反应性能完全满足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要求。2个目的基因HAT1、HDAC1的扩增效率与参照基因H2A接近,试验结果可用2-△△Ct计算法进行分析。当cDNA模板量为0.5μL(相当于总RNA 50 ng),引物为1μmol/L时,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能高效获得特异性强的目的产物。

    2009年02期 v.29;No.146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京白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吴结革;张红琳;霍淑娟;薛建平;王锋;朱秋凤;茆达干;

    120只380 d京白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腿部肌肉注射0、50、100、150μg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SI,20 d后加强免疫1次。ELISA检测抗抑制素抗体水平,观察产蛋量,并进行鸡蛋品质测定。免疫4个月后全部捕杀,统计各级卵泡数。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个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全期产蛋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白泡和小白泡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优势卵泡、小黄泡和鸡蛋品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抑制素基因免疫京白鸡可产生抗抑制素抗体,并能提高京白鸡的产蛋性能。

    2009年02期 v.29;No.146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氧化锌对AA肉鸡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影响

    丁小波;文利新;袁慧;

    以AA肉鸡为试验动物,以硫酸锌(含锌40 mg/kg)为对照,分别设置含锌30、40、60 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剂量组,观测纳米氧化锌对鸡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含锌40、60 mg/kg的纳米氧化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中MT的生成量(P<0.05)。

    2009年02期 v.29;No.146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