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铁东;李莉;逄大新;涂长春;欧阳红生;
以质粒pSilencer3.1 Hygro为基础,构建了针对猪瘟病毒Npro基因和NS4A基因mRNA的siRNA双表达载体,转染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后,在潮霉素B的筛选压力下,获得5株稳定整合shRNA表达盒的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克隆。以100TCID50的CSFV分别感染96孔板内的上述细胞克隆,72 h后对感染细胞克隆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及子代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在所获得的5株细胞克隆中,有3株细胞上猪瘟病毒的增殖明显降低,表明所构建siRNA双表达载体转录产生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CSFV的复制。本试验为研究猪瘟病毒的防治和通过RNAi建立猪的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
2009年03期 v.29;No.147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仕荣;向晖;吴健敏;王仰杰;梁安莉;覃绍敏;黄红梅;陈凤莲;马玲;谢彬;邵帅;袁书智;
收集广西境内39个市(县)137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46份病料,经检测发现广西"猪高热综合征"主要病原以PRRSV变异株(NSP2基因缺失)为主,检出率高达59.59%,其次为PCV占41.78%,CSFV占4041%,SIV占10.27%,PRV、HPS均占2.05%。将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5株PRRSV变异株(包括1株经典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部分Nsp2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广西PRRSV变异株Nsp2序列之间同源性为83.3%~100%,与国内其他变异株同源性为83.2%~98.6%。这些毒株与国内其他变异株有完全一致的缺失特征。广西PRRSV变异株可分为2个亚群,亚群Ⅰ主要以桂西北地区毒株组成,亚群Ⅱ主要以桂东南地区毒株组成。所有的广西PRRSV流行株与国内其他毒株一样均属于美洲型。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猪高热综合征"主要病原PRRSV变异株与PCV、CSFV等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十分严重。其中,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分别高达42.53%和22.99%。
2009年03期 v.29;No.147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恒;曹三杰;黄小波;文心田;秦学远;
采用RT-PCR扩增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SC-H株S基因5′端主要抗原位点片段和N基因,插入pMD19-T载体,经酶切与测序鉴定后,构建重组质粒19T-N与19T-S。从T载体上将S、N基因切下,以亚克隆方法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嵌合表达S、N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S-N。对重组质粒PCR与酶切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的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VAX-S-N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TGEV核酸疫苗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9年03期 v.29;No.147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娟萍;姚敬明;高英杰;金扩世;丁馥香;周胜花;曹日亮;贺东昌;雷宇平;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蓝耳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4种病毒基因序列,对各病毒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PRRSV M和N、PPV VP2、PRVgD、PCV-2ORF2基因的保守区为各病毒的诊断靶序列。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4种病毒的四重PCR技术,可同时扩增PRRSV的660 bp(北美株),PPV的313 bp,PRV的217 bp,PCV-2的447 bp的特异性片段。用8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PCR技术和单项PCR/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3%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4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2009年03期 v.29;No.147 258-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明凡;崔保安;张素梅;陈红英;李祥瑞;
将含有ILTVgD糖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MD-T-gD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回收目的片段,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D。将pET-gD转化到宿主表达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目的蛋白大小为55 000,Western blotting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表达的蛋白产物经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鸡IgG作为二抗,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4.5 mg/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80,初步确定ELISA判定标准为D450≥0.25判为阳性,小于0.25为阴性。
2009年03期 v.29;No.147 263-26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娥;朱瑞良;杨春晓;崔金生;肖海军;王允超;岳寿松;
为研究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菌体OMP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试验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器破碎、TritonX-100处理技术提取了乳酸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OMP,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得两者菌体OMP含量,进行了SDS-PAGE电泳检测,然后将提取的菌体OMP以不同的方式、含量作为免疫增强剂与新城疫病毒尿囊液混合后再与油佐剂以1∶3比例制备成免疫原,免疫7日龄雏鸡,通过持续10周的抗体检测、外周淋巴细胞比例(A)及白细胞吞噬指数(B)检测,判断菌体OMP对新城疫病毒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结果,乳酸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菌体OMP含量分别为2 323.5、867.6 mg/L;SDS-PAGE电泳试验得出分子量分别为6.4×104、8.6×104的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菌体OMP蛋白含量多,带的颜色较深,为起主要作用的蛋白;各试验组HI抗体效价免疫保护期远远高于单独使用新城疫LaSota株灭活油苗的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各试验组外周淋巴细胞比例(A)及白细胞吞噬指数(B)均高于单独使用新城疫LaSota株灭活油苗的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同时还可以得出菌体OMP含量越高则HI抗体效价、淋巴细胞比例(A)、白细胞吞噬指数(B)均增高;不同菌体OMP混合免疫增强作用高于单独使用一种菌体OMP。由此表明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菌体OMP能显著增强ND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今后研制免疫效果更好地ND疫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9年03期 v.29;No.147 26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仁勇;程安春;汪铭书;郭宇飞;徐超;齐雪峰;袁桂萍;朱德康;丁轲;龚永强;杨梅;陈孝跃;
本研究以鸭瘟病毒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为材料,围绕影响二维电泳因素进行全面探讨,以建立和优化鸭瘟病毒感染细胞蛋白质组二维电泳模型。结果表明,样品经过冷丙酮处理,水化液DTT浓度为30 mmol/L都有利于等电聚焦;采用pH5~8 IPG窄胶条和混合两性载体电解质pH3~10/pH5~8为2/1比pH3~10 IPG宽胶条和单一两性载体电解质pH3~10分离蛋白时,各蛋白点间距较大,分辨率高,更有利于显示低丰度蛋白点;1.5 mg的蛋白上样量偏大,2~DE图像出现拖尾和水平条纹,部分相邻高丰度的蛋白重叠,且还掩盖了低丰度蛋白点。PDQuest7.40软件分析显示:17 cmpH5~8 IPG胶条电泳鸭瘟病毒感染细胞蛋白质组,银染可获得1 253个蛋白点,而考染却检测到388个蛋白点;重复试验仍获得清晰、稳定的2-DE图像,同一样本不同时期,考染可获得约348、331个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达88%,表明了鸭瘟病毒感染细胞蛋白质组二维电泳模型稳定、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为鸭瘟病毒蛋白组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蛋白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
2009年03期 v.29;No.147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颖杰;江育林;刘荭;高隆英;史秀杰;何俊强;王哲;
从养殖石鲽鱼(Kareius bicoloratus)鱼苗中分离到1株弹状病毒(080113株)。用研磨离心除菌后的组织匀浆液,接种11种鱼类细胞系。结果在鲤上皮瘤细胞(EPC)和肥头鲤细胞系(FHM)等8种细胞中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在鲤上皮瘤细胞(EPC)中的滴度最高。对该毒株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080113株对温度和pH敏感;对5′-碘-2′脱氧尿密啶(I UDR)不敏感;对氯仿敏感,提示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制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到在细胞质中有大小为(80~118)nm×(28~55)nm、形态为典型的弹状的病毒粒子。SDS-PAGE电泳分析该毒株的蛋白质图谱,结果表明该毒株有5条主要的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200 000、56 000、42 000、29 000和24 000。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 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和牙鲆弹状病毒(HRV)等水生动物弹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用HRV的引物能扩增出阳性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与HRV的参考序列有99%以上的相似性。因此,初步鉴定该毒株为牙鲆弹状病毒。
2009年03期 v.29;No.147 27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贾凡;王建银;胡军勇;石碧;李树清;陈焕春;周锐;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毒素的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够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进行免疫后效果评估的血清学方法ApxⅡ-ELISA。本研究将该诊断方法进一步研制成试剂盒,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间接血凝试验试剂盒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用该试剂盒检测了来自中国、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临床猪血清1 453份。结果表明,ApxⅡ-ELISA试剂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批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均<15%);试剂盒在2~8℃保存9个月,稳定性良好;ApxⅡ-ELISA试剂盒能够有效的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评价猪群免疫后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
2009年03期 v.29;No.147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龙淼;逄晓阳;朱连勤;邢欣;刘国文;王哲;
利用乳酸细菌分离培养基瘤胃耐酸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16SrRNA进行最终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8株乳酸杆菌,其中2株为瘤胃内首次分离鉴定的乳酸杆菌新菌株——粘膜乳杆菌,并且其中1株能够在pH3.24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酸性。旨在为克隆耐酸基因、研制瘤胃微生态制剂打下基础。
2009年03期 v.29;No.147 28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春花;张西臣;张守发;许应天;
本研究根据GenBank牛瑟氏泰勒虫P33表面蛋白基因设计1对引物,利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牛瑟氏泰勒虫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786 bp的基因片断,测序分析证明,它与已报道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可达99%。将该基因与pET-28a(+)载体进行连接,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33。将此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结果证实,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诱导4 h时表达量达到高峰,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约30.3 ku的融合蛋白,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3%,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明,表达蛋白P33可被牛瑟氏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2009年03期 v.29;No.147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邱蜜蜜;丛彦龙;丁壮;孟轲音;李志杰;尹仁福;李少丽;王昌庆;刘美;吴昊;母连志;
根据GenBank注册的AJ272108等序列,利用Oligo6应用软件设计内外2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本实验室分离的猪戊型肝炎病毒进行探索性扩增,并对测定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用套式引物扩增出了目的条带,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属于基因Ⅳ型,并与其核苷酸同源性在85.6%~94.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1%~100%之间。而与基因Ⅲ型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与基因Ⅱ型氨基酸同源性最低。
2009年03期 v.29;No.147 296-298+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泉鹏;李作生;张富强;李静;赵焕云;张文东;宋建领;鲍晓伟;邱薇;郑颖;范泉水;
为调查云南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对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从云南省16地州随机采集了各种家禽、家猪的5 728份喉气管和口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T-PCR检测,276份样品呈H9N2阳性。将具有代表性的17份阳性样品的HA全长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间HA基因同源性为91%~100%,推导氨基酸同源性95%~100%,所测序列与云南1999年分离H9N2毒株ackynkenxie-1-99的同源性仅为93%。根据HA基因同源性,可将17个毒株可分为2个亚群,一个亚群的12株HA基因同源性高达97%以上,与Qa/ST3143/05和C/Bei1/94同源性是97%和93%,其中的11株毒株HA基因全长1 671,编码556aa,存在第6~9位4 aa缺失,只有AC/Yndq/06株HA基因1 683,编码560 aa。另外一个亚群的其余5株,同源性98%以上,HA基因全长1683 bp,编码560 aa。17个毒株中3个存在218~220 aa糖基化位点变异,1个毒株551~553 aa糖基化位点发生变异。所有毒株在HA裂解位点处没有连续性碱性氨基酸插入,受体结合位点处的氨基酸没有变异。
2009年03期 v.29;No.147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承槐;宁宜宝;赵启祖;宋立;
猪链球菌的感染不仅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公共卫生尤其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严重感染引起死亡。根据参考文献,设计了1对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引物。对四川分离的7株链球菌、江苏分离的1株、北京分离的6株和菌种中心保存的5株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1株D群链球菌、4株R型链球菌、2株S群链球菌和E、F、G、K、L、M、N、O、P群链球菌各1株进行了检测。结果7株四川分离株均为2型;1株江苏分离株为2型;6株北京分离株有3株为2型;1株R群、2株S群链球菌为2型猪链球菌。对检测出的14株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因子做进一步检测。MRP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EF基因检出率为100%(14/14);sly基因检出率为71.4%(10/14);Cps2A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gapdh基因检出率为64.3%(9/14);FBPS基因检出率为92.9%(13/14);orf2基因检出率为71.4%(10/14)。毒力因子全为阳性的菌株有6株,MRP-EF+菌株有2株。本研究从259份健康猪扁桃体中分离到16株2型猪链球菌,健康猪带菌率为6.2%(16/259)。16株猪链球菌2型中,MRP、EF、Cps2A全为阴性,只从1株2型猪链球菌中检测到了sly基因(1/16);gapdh基因检出率为56.25%(9/16);FBPS基因检出率为75.0%(12/16);Orf2基因检出率为37.5%(6/16)。
2009年03期 v.29;No.147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红雷;毛旭虎;王豪举;邹全明;
为了了解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及黏附相关基因的情况及菌株的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tx1、stx2、eaeA、ehxA、EspA和Tccp基因。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和EcoRⅡ对分离的O157∶H7菌株eaeA基因进行酶切,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EcoRⅡ和RsaⅠ对分离的O157∶H7菌株ehxA基因进行酶切,最后对这两个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所有O157∶H7菌株扩增出eaeA、ehxA、EspA和Tccp基因,但没有扩增出stx1和stx2基因;4株O157∶H?菌株,均没有扩增出stx2、eaeA、ehxA、EspA和Tccp基因,且只有1株扩增出stx1基因。所有分离菌株的eaeA基因和ehxA基因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之后所得酶切片段数目和大小与标准菌株的eaeA基因和ehxA基因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之后所得酶切片段数目和大小相同。结果表明,由于所有菌株缺失stx2基因,其致病力相对较低,且在基因水平较为保守,多态性较为单一。
2009年03期 v.29;No.147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训海;王德云;胡元亮;孙峻岭;
为研究提高体液免疫效果和有效降低免疫原剂量的可行性,本研究将黄芪多糖、灭活新城疫病毒及油乳剂按不同比例配制疫苗后分别免疫鸡,以无佐剂苗和油乳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8天时,在各免疫组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ND-HI抗体效价的检测;将黄芪多糖分成5个浓度加入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以MTT法检测其对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不同剂量黄芪多糖的油苗组在一些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抗体效价,其中中等剂量组效果最好;加入黄芪多糖0.375 mg/只而疫苗减半组的抗体效价与单纯油苗组相当;黄芪多糖在300 mg/L时能显著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黄芪多糖可以作为体液免疫增强剂。
2009年03期 v.29;No.147 312-314+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1 ] - 祝海宝;郭定宗;杨世锦;王红;张耀;郭慧田;张艳红;
氧自由基在很多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血清抗氧化物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NO水平变化,从而明确氧自由基是否参与调节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试验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并分别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0.5 mg/kg)、维生素C(100 mg/kg)结合醋酸泼尼松龙(0.5 mg/kg)、生理盐水,历时9周。试验结果表明,醋酸泼尼松龙诱导家兔血清OH-、H2O2、NO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对于生理盐水注射组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及骨密度明显降低,而维生素C干预组血清自由基水平在明显降低的同时,骨量的丢失也减慢。结果说明,氧自由基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所消弱。
2009年03期 v.29;No.147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秀娟;高士争;葛长荣;陶琳丽;张锦红;张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肌肉、肾脏、肝脏和血浆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残留量,通过对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添加量和组织、血浆中残留量回归关系不同数学模型的分析,确立残留分布的规律的最佳数学模型。饲料中SM2的添加量在100~300μg/g的范围内,饲料添加量与猪组织(肌肉、肾脏、肝脏)、血浆的残留数学模型分别为:y=0.241 6e0.006 1x;y=1.9691e0.002 5x;y=3.049 5e0.001 9x;y=4.386 2e0.003 7x。通过对猪活体血浆样品的检测,根据建立的最佳残留数学模型,可算出饲料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添加量和肌肉、肾脏、肝脏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残留量,实现活体的监测。
2009年03期 v.29;No.147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伊鹏霏;褚秀玲;王新;郭志廷;韦旭斌;
在对体外诱生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中,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蓝黄青口服液(LHQY)对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及I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HQY在有无诱生剂ConA存在的条件均能极显著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P<0.01),加入诱生剂的组,分泌的量较大;在PHA-M的协同作用下,除药物浓度为1∶10外,均可极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α(P<0.01),但其本身对于INF-α的分泌主要起抑制作用。
2009年03期 v.29;No.147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宏刚;刘焕奇;高利;王洪斌;卢德章;胡魁;
强痛宁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性镇痛药物。近年来,随着动物麻醉特别是复合麻醉的发展,在动物医学领域对强痛宁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浓度的方法。并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犬静脉注射2μg/kg强痛宁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性模型,其理论方程为:Cp(t)=11.911 e-0.602 0t+7.040 e-0.091 70t+5.013 e-0.005 093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π为1.591 min、t1/2α7.892 min、t1/2β为140.283 min;kel为0.00 902 min-1;V1为153.372 mL/kg、VB为306.535 mL/kg;CL为2.379 mL·kg-1·min-1;AUC为906.040μg·min·L-1;TCP为237.503 min。
2009年03期 v.29;No.147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林波;张桂珍;杨海山;柳林;卜丽莎;侯治富;
通过2种方法建立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并用影像学方法动态评价模型建立过程。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空白对照,Ⅱ组为单纯激素注射组(10 mg/kg),Ⅲ组为注射马血清(10 mg/kg)加激素(20 mg/kg);分别在第1、4、7周进行X线、CT、MRI、血管造影检查,取股骨头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7周内3组X线、CT检查均为阴性;第7周C组血管造影显示病变部位血供减少,Ⅰ、Ⅱ组阴性;MRI检查第1周时Ⅲ组可见轻度骨缺血坏死改变,第4周时更明显,第7周时范围更广泛。Ⅱ组仅在第7周时见轻度骨缺血坏死改变。病理切片Ⅲ组在第1周时即有缺血坏死改变,第7周时范围和程度更明显;Ⅱ组在第7周时才出现轻度骨缺血坏死改变。结果表明,马血清加激素能更好地复制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优于单纯使用激素;MRI能及早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血管造影也能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范围和程度进行判定,为进一步活体研究提供指导。
2009年03期 v.29;No.147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锦芳;倪迎冬;宁康健;赵茹茜;陈杰;金光明;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的ISA褐蛋鸡松果腺GnRH-ⅠmRNA表达的变化。77日龄ISA褐蛋鸡60只,随机分成长光和短光组,正式试验期67 d。人工控光,短光组日固定8 h,长光组第1周8.5 h,以后每周增加0.5 h。以短光组见第1枚卵结束试验(143日龄)。分别于105和136日龄每组随机各取6只蛋鸡采样(长光组约10%开产)。结果表明:短光组鸡群见蛋日龄较长光组延后12 d,136日龄育成体重极显著低于长光组(P<0.01)。105日龄长光组GnRH-Ⅰ mRNA表达的丰度高于短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36日龄长光组GnRH-Ⅰ mRNA表达的丰度显著低于短光组(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长光组GnRH-Ⅰ mRNA表达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短光组的表达丰度逐渐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短光组的GnRH-Ⅰ mRNA表达峰值及性成熟均较长光组延后出现。
2009年03期 v.29;No.147 335-338+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锦春;孙卫东;谭勋;潘家强;刘艳娟;王小龙;
建立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和传代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将1~10日龄雏鸡的肺动脉中膜切成小于1 mm2的组织块,用翻转干贴壁法进行贴块培养。采用形态学和抗α肌动蛋白抗体(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细胞呈梭形,重叠生长,呈典型的"峰-谷"状。抗α-act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胞浆内有明显的细丝,呈现棕黄色,表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组织贴块法简便易行,可用于血管病理生理变化研究。
2009年03期 v.29;No.147 339-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明春;刘耀川;赵敬翠;杨蕴力;李杰;吴聪明;沈建忠;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生化实验鉴定的化脓隐秘杆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得到1.5 kb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定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率为93%~100%。本试验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
2009年03期 v.29;No.147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郝贵增;靳玉芬;田萍;王哲;
本试验采用体质量20 kg左右的军牧1号断奶仔猪45头,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5头,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25和250 mg/kg的蛋氨酸铜,试验期为45 d。在试验第15、30、45天的晨饲前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相关酶活性和微量元素含量;试验结束,称重,测定各组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日粮中添加铜能显著促进猪的生长,其中125 mg/kg蛋氨酸铜的促生长效应最为显著(P<0.05);(2)蛋氨酸铜能使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升高;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和血糖(Glu)的水平;(3)日粮添加铜可提高血清铜含量(P<0.05),降低血清锌的含量(P<0.05),对血清铁含量影响(P>0.05)较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营养全面的日粮中,添加中等剂量的蛋氨酸铜即可达到最佳的促生长作用。
2009年03期 v.29;No.147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徐之勇;彭西;朱奎成;邓俊良;崔恒敏;
选用1日龄艾维茵健康肉鸡42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1 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mg/kg),高铜Ⅰ组,Cu 200 mg/kg,高铜Ⅱ组;Cu 300 mg/kg,高铜Ⅲ组;Cu 400 mg/kg,高铜Ⅳ组;Cu 500 mg/kg,高铜Ⅴ组;Cu 600 mg/kg,高铜Ⅵ组)6周,观察日粮铜添加水平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Ⅰ、Ⅱ组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增加,但差异不显著;高铜Ⅲ、Ⅳ、Ⅴ、Ⅵ组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且与日粮含铜量呈负相关,同时胸腺淋巴细胞减少,凋亡细胞比例增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日粮铜含量100~200 mg/kg对雏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日粮铜含量300~600 mg/kg程度不同地降低了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2009年03期 v.29;No.147 350-353+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帆;赵丽;彭西;邓俊良;崔恒敏;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3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为高铜Ⅰ组,Cu 200 mg/kg为高铜Ⅱ组,Cu 400 mg/kg为高铜Ⅲ组,Cu 600 mg/kg为高铜Ⅳ组,Cu 800 mg/kg为高铜Ⅴ组)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Ⅲ组、高铜Ⅳ组、高铜Ⅴ组雏鸭法氏囊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生长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淋巴细胞的静止期增长及增殖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淋巴细胞的调亡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铜Ⅰ组和高铜Ⅱ组雏鸭法氏囊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高于400 mg/kg时,程度不同地抑制了雏鸭法氏囊的发育,可能导致雏鸭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2009年03期 v.29;No.147 35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易明梅;黄奕倩;朱建国;孙怀昌;华修国;袁耀明;王赞江;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2009年03期 v.29;No.147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冯杰;马文强;刘欣;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N-甲基-D-天冬氨酸(NMA)源对肥育猪血清激素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体重6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1为对照组,处理2、3、4组分别添加100 mg/kg普通型、吸附型(纳米硅酸盐为载体)和钠米型(纳米级)NMA。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提高,以100 mg/kg纳米型NMA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41.01%(P<0.05)和21.91%(P<0.05)。吸附型和纳米型NMA均显著提高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水平,其中FT3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1.79%(P<0.05)和60.71%(P<0.05),FT4提高了200.75%(P<0.05)和236.48%(P<0.05)。血清相关代谢指标分析显示,不同形式NMA对肥育猪血清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浓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纳米型NMA效果最为显著,尿素氮较对照组降低了13.96%(P<0.05),葡萄糖浓度增加了16.92%(P<0.05),总蛋白提高了11.22%(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型NMA可显著促进猪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育肥猪的代谢水平,从而促进了育肥猪的生长发育。
2009年03期 v.29;No.147 36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有权;徐凯;王修文;仇恒滨;秦文松;杨小淦;陆阳清;张明;卢晟盛;卢克焕;
试验采用Trizol一次法提取猪精子和睾丸组织的总RNA,然后通过RT-PCR扩增的方法,检测精子和睾丸组织中Protamine-1(PRM-1)、Protamine-2(PRM-2)、Clusterin、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C-myc基因的mR-NA是否存在;通过不同精子数量的使用,检测在本试验条件下扩增出清晰PRM-1带所需要的适宜精子数量;通过琼脂糖电泳检测精子与睾丸组织RNA的电泳特征。结果,猪睾丸组织中有PRM-1、PRM-2、Clusterin、HSP90、C-myc的mRNA,而射出的猪精子(上游处理)本试验只检测出PRM-1的mRNA;在使用RNA沉淀剂时,3.0×107~6.5×107精子可得到清晰的PRM-1条带;本试验首次得到猪精子总RNA的普通琼脂糖胶电泳图。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射出猪精子中存在的RNA种类与睾丸组织中存在的RNA种类差异大;猪精子RNA的18S和28S片段与睾丸组织无明显差异。猪精子的RNA需要更多的研究。
2009年03期 v.29;No.147 369-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立莉;张敏;苗志国;王雷杰;许梓荣;
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金华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进行测定,分析与肌肉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猪35、80、125日龄均可检测到MyoG mRNA,金华猪背最长肌中MyoG基因的表达随着年龄和胴体瘦肉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MyoG基因表达与胴体瘦肉率呈正比;而长白猪背最长肌中MyoG基因的表达恰好相反。除35日龄以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2009年03期 v.29;No.147 374-37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