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文;郭万柱;陈杨;朱玲;陈燕凌;王印;
将包含有完整阅读框架,长1740、705 bp的PPV VP2基因、PCV2 ORF2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2.EGFP,构建了重组质粒pPI-2.EGFP.VP2.ORF2。观察由脂质体介导转染重组质粒后的Vero细胞,结果最早在转染后20 h左右出现荧光,36 h达到高峰;对转染细胞进行电镜检测,结果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存在。为证实所获病毒样颗粒是否为重组颗粒,将纯化后的病毒样颗粒免疫仔猪,检测其血中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免疫仔猪的CD3+、CD4+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7~14 d有所下降,之后再升高。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动物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PPV、PCV2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PI-2.EGFP.VP2.ORF2获得成功表达并形成重组病毒样颗粒,且该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2009年07期 v.29;No.v.29 82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司兴奎;郭鑫;杨汉春;
采用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瘟疫苗组(CSFV组,n=3)、PCV2感染且出现病毒血症后接种猪瘟疫苗组(PCV2/CSFV组,n=3)及PCV2感染同时接种猪瘟疫苗组(CSFV/PCV2组,n=3)不同时相血清中的猪瘟抗体进行检测;并对PCV2感染对照组(PCV2组)及PCV2/CSFV和CSFV/PCV2组血清中PCV2特异的抗体和核酸分别进行ELISA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52 d CSFV组血清中抗体的阻断值显著高于CSFV/PCV2组(P<0.05);接种后42 d和52 d CSFV组平均抗体效价明显高于PCV2/CSFV和CSFV/PCV2组,其中在52 d CSFV组抗体阳性率达100%(3/3)而PCV2/CSFV和CSFV/PCV2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仅为67%(2/3)。结果提示PCV2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瘟疫苗特异性的抗体反应。
2009年07期 v.29;No.v.29 826-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杰;丁壮;孟轲音;宣华;王贵平;高恩鹏;丛彦龙;母连志;
分离并鉴定了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定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将其命名为JL/07/SW株。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VR-2332株及变异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针对NSP2变异序列、N基因以及GP5基因的引物,扩增出正确的序列,经测定的序列比对后,发现该毒株为美洲型变异毒株,NSP2上缺失了30个氨基酸,而GP5和M基因相对保守。
2009年07期 v.29;No.v.29 830-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黄小波;凌珊珊;曹三杰;文心田;王存伟;陈元坤;
采用RT-PCR技术设计扩增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毒株的σC基因,将扩增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上,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克隆的基因片段为ARVσC基因。将该基因重组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σC。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1.0 mmol/LIPTG诱导5 h得到最佳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 0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于A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2009年07期 v.29;No.v.29 836-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母连志;丁壮;丛彦龙;尹仁福;刘美;王昌庆;李少丽;邱蜜蜜;
构建了针对新城疫病毒NDV NA-1株P基因的RNAi质粒;转染质粒36 h后接种NDV,通过对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细胞病变结果分析,表明其能抑制NDV在CEF中的复制和增殖。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DV复制机理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9年07期 v.29;No.v.29 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闫芳;岳文斌;刘娟;李绪英;赵宇军;吉文汇;刘风波;吴倩;任家琰;化丽珍;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n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2009年07期 v.29;No.v.29 845-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建平;孟日增;刘晶;郭娜;潘风光;
根据GenBank(登录号:EF417996)中鸭病毒性肠炎病毒U3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扩增片段长度为76 bp。以鸭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株DNA为阳性标准品模板,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病毒性肠炎病毒的方法。该方法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NA样本中检出荧光信号,定量范围为:2.1×109~2.1×100个拷贝数,最小检出量为2.1×100个拷贝;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试验的4只鸭组织器官、粪便、血液等样品重复测定3次,病毒模板DNA的检出率为100%,对鸭正常组织、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鸭病毒性肝炎、鹅源禽流感H5毒株、新城疫、小鹅瘟病毒等DNA检测不出现特异性荧光信号。经过重复性和实际临床样本检验证实,该方法真实可靠,而且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耗时不超过4 h,不仅实现了对鸭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也实现了对该病毒DNA由定性到定量的检测。
2009年07期 v.29;No.v.29 849-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杜锐;刁燕;韩俊友;张西臣;时坤;
在成功克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Changchun184株E2基因的基础上,将E2基因与表达载体pMV261连接,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V261-E2,后电转化到卡介苗中,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重组卡介苗,并对重组卡介苗进行菌落PCR鉴定。在45℃下热诱导E2基因在重组卡介苗中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证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Changchun184株E2基因在卡介苗中成功的表达。
2009年07期 v.29;No.v.29 85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苑丽;付秀玲;刘建华;胡功政;莫娟;潘玉善;康宇;
为检测1株临床分离的七彩鸟鹑鸡肠球菌的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探讨其耐药基因的进化机制;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此菌株对18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用9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鹑鸡肠球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结果表明,鹑鸡肠球菌为产ESBLs和AmpC酶菌,除对3代、4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和磷霉素体外敏感外,对其他常用药物均呈现耐药,具有多重耐药特性;该菌所产ES-BLs的TEM序列与AJ847364(TEM-116)序列相比发生了2处碱基突变,即512T→A和695A→C,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突变171Ile→Lys、232Lys→Thr,是一种新的TEM亚型,GenBank注册号DQ849329;AmpC酶与序列EF078894(ACT-like型)有97%的同源性,GenBank登录号是DQ849330。这表明该株鹑鸡肠球菌ESBLs为一种新TEM亚型,来源于同时分离的鹑鸡克雷伯菌TEM型的ESBLs;ACT型AmpC酶的存在可能与七彩鸟鹑鸡接触过β-内酰胺类药物有关。
2009年07期 v.29;No.v.29 858-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蒋红霞;陈继荣;曾振灵;阎化领;李旭宁;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vp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ET-41a(+)连接,转化入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3)受体菌,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PvpA蛋白多克隆抗血清,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PvpA纯化蛋白,在免疫印迹试验中,兔抗PvpA高免血清能与目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证实表达产物为特异性蛋白。
2009年07期 v.29;No.v.29 864-86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秀萍;高丽芳;张玲;邓洪宽;刘相叶;叶春艳;王子见;王学林;王峰;刘明远;
为了获得华支睾吸虫成虫期强反应原性抗原基因,首先利用λZAP载体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即从我国东北疫区(镇赉县)家犬胆管内分离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采用Trizol Reagent提取其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及第2链cDNA,用CHROMA SPIN-400柱离心层析纯化后,与载体λZAP Express连接,体外包装后成功获得我国东北疫区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文库容量为1.5×106pfu,重组率为99%,插入片段长度在0.4~2.0 kb之间,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5×1010pfu/mL。然后利用免疫学方法对该cDNA表达文库进行筛选:以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人血清为抗体探针,从2.0×105个重组噬菌体筛选强反应原性抗原基因,对筛选出的强反应原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共获得41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分析表明,这些cDNAs根据其编码的蛋白可分为以下几种,即与来自华支睾吸虫的甘氨酸-2、脯氨酸-2及Cs44抗原高同源的基因及分别与来自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未知蛋白、转录延伸因子及果蝇CG3446基因编码蛋白较低同源性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华支睾吸虫抗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009年07期 v.29;No.v.29 868-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公义;王海丽;葛长城;王长军;唐家琪;
将猪链球菌2型(SS2)人源株Habbmrp基因进行截短修饰后,克隆于pGEX4T-2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约61000的融合蛋白MRP-GST,该蛋白经凝血酶作用去除重组蛋白中的GST标签,得到约35000纯化的MRP。Western blotting证实MRP可被SS2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以纯化的MRP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间接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MRP特异性单抗的细胞株。特异性试验表明该6株单抗与SS2的另外2种蛋白、大肠杆菌均不发生交叉反应。以2B8单抗腹水和SS2多克隆抗血清建立夹心ELISA对71株标准菌株和122株猪链球菌野毒株进行MRP的表征鉴定,标准株检测结果与背景符合率为为97.2%(69/71),其中34株标准血清型菌株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链球菌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07期 v.29;No.v.29 87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淑杰;雷连成;徐敏;孙长江;李成君;蔡雪辉;刘永刚;张琦;刘狄萩;石文达;
为了解猪链球菌在东北地区正常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等地无菌采集的2 204份鼻拭子接入含有1‰抗生素的链球菌液体选择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24 h,挑取细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将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链球菌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再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1、2、7、9血清型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猪群链球菌的携带率分别为29%、27%、34%,东北地区分离得到猪链球菌共155株,其中1型猪链球菌7株,2型猪链球菌39株,7型猪链球菌4株,9型猪链球菌11株,其他型猪链球菌94株。
2009年07期 v.29;No.v.29 87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梁晓英;李凌丹;陈昆;曾宪政;李建华;宫鹏涛;杨举;杜德江;张西臣;
选择试验犬8只,将其随机分为4个小组,每组2只。连续6 d对8只试验犬分别进行粪检,确定无贾第虫感染后,用体外纯培养的犬贾第虫滋养体接种试验犬,然后每天采集试验犬新鲜粪便40 g,用硫酸锌漂浮法进行粪检,当检测犬贾第虫感染呈阳性时,分别用1、24、mg/kg体质量剂量的硝唑尼特对1、2、3组试验犬进行灌服治疗,第4组试验犬不用药作为对照。用药后,每天以同样的方法检测贾第虫包囊,并计数。结果表明,以24、mg/kg体质量给药的试验犬1 d后粪检结果转为阴性,以1 mg/kg体质量给药的试验犬4 d后粪检结果转为阴性。结果表明以2、4 mg/kg体质量剂量的硝唑尼特对犬贾第虫病有很好的疗效。
2009年07期 v.29;No.v.29 882-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江鹏;张维东;柴春彦;肖睿;丁明星;刘国艳;
为探讨氟对FRTL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钠碘转运体(NIS)基因表达的影响,传代培养FRTL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用氟化钠处理,使培养液中的氟浓度分别为20、10、5、2.5、1.25 mg/L,同时设空白对照细胞。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FRTL细胞TG、TPO、NIS mRNA和-βactin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较低浓度氟化钠处理的FRTL细胞TG基因表达量代偿性升高,随氟质量浓度增加(5.0 mg/L以上),TG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各个浓度氟化钠处理的FRTL细胞TPO、NIS基因表达量均下降或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知,氟化物降低了甲状腺细胞TG、TPO、NIS基因表达水平,造成甲状腺摄取和利用碘、甲状腺激素合成、贮存、分泌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甲状腺结构和功能异常。
2009年07期 v.29;No.v.29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马爱团;姜国均;宫新城;林敏;钟秀会;
为研究CD4+/CD8+T淋巴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探讨中药石菖蒲的安胎作用机理,本试验选用细菌脂多糖(LPS)给小鼠尾静脉注射(0.1μg/只)制造流产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子宫中CD4+、CD8+T淋巴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应用LPS诱导流产后小鼠子宫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CD8+T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CD4+/CD8+升高(P<0.01);F4/80+巨噬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预先口服保胎中药石菖蒲,能明显抑制LPS的作用,使小鼠流产率和胚胎吸收率降低,CD4+/CD8+比值降低,F4/80+巨噬细胞数量也降低。结果表明,LPS诱导小鼠流产与小鼠子宫中CD4+/CD8+比值和巨噬细胞数量有关,石菖蒲能调节小鼠子宫CD4+/CD8+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起到安胎作用。
2009年07期 v.29;No.v.29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梁梓森;许利娜;马勇江;邓衔柏;李英;范小龙;李玉谷;宁章勇;
采用台盼蓝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离体研究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质量浓度(1~25 mg/L)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表现出与剂量和处理时间依赖性关系。高剂量(10~25 mg/L)ZEA使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显著阻滞于G2/M期(P<0.05),并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
2009年07期 v.29;No.v.29 894-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林娜;高宏伟;董颖;夏志平;邹啸环;李吉平;刘文森;万家余;
本试验通过灌胃小鼠纯化蓖麻毒素(1/5 LD50),对毒素在机体内对胃肠道及免疫器官的毒效应进行了分析。中毒初期,小鼠体增重及胸腺、脾脏相对重均明显下降,随着毒素的不断排出,小鼠的体征有恢复正常的迹象。病理切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蓖麻毒素可引起一系列肠道病理反应,肠粘膜损伤极其严重;脾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和坏死症状。
2009年07期 v.29;No.v.29 898-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褚秀玲;苏建青;付本懂;王鲁;王春元;贺常亮;申海青;韦旭斌;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作用机制。采用马立克氏病毒感染的雏鸡作为模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给药途径,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试验鸡的器官病理变化和脾脏、法氏囊的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组的器官病变程度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法氏囊和脾脏的超微结构病变轻于病毒对照组,说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体内可以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2009年07期 v.29;No.v.29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华;胡敬东;孔娜;李宏梅;赵宏坤;
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mChIL-18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IPTG于37℃诱导培养获得表达。表达的包涵体经超声波破碎、洗涤后以6 mol/L的盐酸胍溶解,使蛋白彻底变性。然后按照试验设计,考察不同浓度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体系对不同浓度鸡IL-18重组蛋白复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分子伴侣系统辅助鸡IL-18重组蛋白的复性存在最佳的条件,优化该条件能够提高该融合蛋白的复性率,且产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鸡IL-18重组蛋白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07期 v.29;No.v.29 905-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书松;刘忠虎;康相涛;赵峰;肖传斌;
以父母代固始鸡为试验材料,用添加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IL-2)佐剂的鸡志贺氏菌苗对试验鸡进行分组免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通过Qwin图像处理系统对鸡十二指肠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阳性细胞及其分泌物的分布和阳性面积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S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肠黏膜的固有膜及肠腺腔中,在志贺菌组中添加IL-2能够提高SIgA细胞的分泌,从而提高动物体的免疫能力,且以IL-2的添加剂量在50μg时对增加志贺菌苗的免疫性效果最佳。
2009年07期 v.29;No.v.29 909-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海英;杨在宾;杨维仁;李兆勇;
选用(21±2)日龄体质量为(6.83±0.9)kg的PIC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正对照组(positivediet,PD)含有较多的鱼粉和乳清粉;负对照组(negative diet,ND)含有较少的鱼粉和乳清粉,较多的豆粕;负对照+0.035%益生素(negative diet+probiotics,ND+P);负对照+0.002%低聚木糖(negative diet+xylo-oligosaccha-ride,ND+X)。饲喂至65日龄屠宰。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乳清粉和鱼粉从5.50%降低到2.50%,豆粕从22.50%增加到26.50%可导致仔猪消化道酶活性、血糖和血清总蛋白水平、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仔猪腹泻指数和料重比增加(P<0.05)。添加益生素和低聚木糖可以提高仔猪消化道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消化酶活性(P<0.05),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血糖,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改善蛋白质平衡和能量代谢;提高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降低仔猪的腹泻指数(P<0.05)。添加益生素和低聚木糖与否,均不影响日增重和采食量(P>0.05)。益生素和低聚木糖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消化功能、后消化道有益菌群、饲料转化效率,防治仔猪腹泻。
2009年07期 v.29;No.v.29 914-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刘玉芹;杨宗泽;杨彩然;佟恒敏;
采用滴鼻法对SPF鸡攻毒建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模型,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气管环中和试验法等,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角度研究复方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与感染不给药组相比,复方中药组能显著增加病鸡的体质量(P<0.05),促进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P<0.05),极显著提高CD4+/CD8+比值(P<0.01)。结果表明,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具有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2009年07期 v.29;No.v.29 920-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傲第;贺鹏飞;刘国文;陈承祯;王哲;
取单层培养72 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0、100、200、400 ng/L的牛重组抵抗素(resistin),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继续培养12 h后分别提取RNA并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牛重组Resistin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用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细胞PC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resistin显著下调了肝细胞PCmRNA表达,且降低了PC酶活性。
2009年07期 v.29;No.v.29 924-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光启;文江;李占军;王凌燕;殷玉鹏;关继羽;唐博;谢光洪;孙博兴;郭昌明;韩春田;邓旭明;欧阳红生;赖良学;李子义;
以中国太湖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以杜洛克猪为代孕母猪,进行了太湖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首例体细胞克隆太湖猪仔猪。经微卫星DNA多态性鉴定,确定克隆猪来自供核细胞,与代孕母猪无亲缘关系。本研究将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我国太湖猪育种、建立人类疾病模型等研究方面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法。
2009年07期 v.29;No.v.29 928-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杜欢;杨继山;翟向玮;孙理兰;柳丽华;沈伟;闵令江;潘庆杰;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SMGT)是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之一,其中精子结合和内化外源基因的效率是精子介导转基因成功的关键。本试验以DIG标记的线性化EGFP作为示踪基因来检测猪精子结合和内化外源基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猪精子能够自发结合外源基因,结合部位主要在精子顶体后区。精子结合外源DNA的阳性率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在37℃或39℃时孵育60 min后,阳性率不再增加;在17℃时孵育90min后,阳性率不再增加。在检查的15只公猪样本中,精子与外源DNA的结合率为6.57%~35.81%,内化率为2.99%~24.66%,个体间差异显著(P<0.01)。精浆能够强烈抑制外源基因的结合和内化,脂质体及DMSO能够显著提高转染效率。死精子能够结合外源基因,但不能将其内化;反复冻融导致质膜破裂的精子对外源基因有更高的结合率,且不受个体影响。
2009年07期 v.29;No.v.29 933-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敏奇;雷剑;和玉丹;李卫芬;沈顺新;
将96头体质量约6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体质量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猪1组设为对照,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来源于氯化铬、吡啶羧酸铬,纳米铬的含200μg/kg铬试验饲粮。试验猪充分饲喂,自由饮水,试验为期40 d。饲养试验结束前1 d,从每组中选择6头猪,间隔15 min颈静脉采血1次,连续3 h,制备血清用于生长激素动态分泌模式研究。饲养试验结束后,按体质量相近原则从每组中选择8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背膘厚和背最长肌面积;并各采取3头猪的脑垂体,RT-PCR法测定生长激素mRNA水平。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00μg/kg三价纳米铬使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6.31%(P<0.05),料重比降低了4.61%(P<0.05),背膘厚降低了24.32%(P<0.05),背最长肌面积提高了20.22%(P<0.05)。生长激素动态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铬组试验猪生长激素总体水平、最低值、峰值和峰持续时间分别提高了42.62%(P<0.05)、87.94%(P<0.05)、26.60%(P<0.05)和17.19%(P<0.05),吡啶羧酸铬组试验猪生长激素总体水平、峰值分别提高了36.58%(P<0.05)和27.18%(P<0.05)。垂体生长激素基因RT-PCR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铬组试验猪垂体生长激素mRNA水平提高了27.63%(P<0.05)。研究结果提示,三价纳米铬可提高肥育猪垂体生长激素mRNA水平,促进机体生长激素分泌,从而促进生长和改善胴体特性。
2009年07期 v.29;No.v.29 939-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