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开创;杨汉春;郭鑫;李焕荣;盖新娜;陈艳红;查振林;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n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以及Fas、FasL、TNFR1和TNF-α等凋亡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PBMC的凋亡比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PCV2共感染组PBMC中PRRSV和PCV2载量、PB-MC凋亡比率均显著高于PRRSV感染组或PCV2感染组。所有病毒感染组的Fas、FasL、TNFR1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表明,Fas/FasL、TNFR1/TNF-α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诱导凋亡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9年08期 v.29;No.v.29 949-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洪伟彬;姜平;王先炜;李玉峰;唐波;王兴龙;
用D-氨基葡萄糖处理PK-15细胞,将PCV2-SH分离株增殖传代至第50代,测定病毒滴度TCID50均为10-6.25/mL。将第20代和第50代病毒液分别灭活乳化制成灭活疫苗,进行猪体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这2个不同代次的病毒制成的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ELISA抗体,攻毒后2个免疫组的猪均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相对日增重相似,同时病理变化和病毒血症程度明显减轻。结果表明,PCV2-SH株具有稳定的免疫原性,并可以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
2009年08期 v.29;No.v.29 955-95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秦晓冰;金宁一;牛晋国;
以pUTA2LacZ为真核表达载体,以中国流行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NY00株结构蛋白前体P1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2个重组质粒作为中间转移质粒,标记为pUTALP1-ORF2和pUTALP1-ORF2ORF1。将这2个重组转移质粒分别酶切鉴定后,与鸡痘病毒野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重组核酸质粒构建正确,并能进行表达。经5-溴-2-脱氧尿苷(BrdU)加压筛选,挑取单个蚀斑,3次纯化,获得2株重组毒vpUTALP1-ORF2ORF1和vpUTALP1-ORF2。结果表明,这2株重组鸡痘毒在电镜下可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2009年08期 v.29;No.v.29 959-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冉旭华;闻晓波;孟凡;周恩民;
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对GenBank中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中国株NS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抗原表位区域,针对此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843bp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NS1,实现了PPVNS1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与预期相符。Western-blot试验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方阵试验确定了包被抗原的最佳包被量为2 mg/L,一抗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阳性标准为:待检血清D450≥0.36,且待检血清D450/阴性血清D450>2,作为阴阳性临界值,初步建立了检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方法对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间接ELISA判定为阳性的60份血清,经Western-blot试验只有45份为阳性。随机抽取100份猪血清样品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6%,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
2009年08期 v.29;No.v.29 964-96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谢丽华;张宁;何苹萍;李茂宁;尹业师;韦英益;肖爱欢;黄伟坚;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是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本试验设计3条引物,采用半巢式PCR,从猪的回肠粘膜中扩增出长为1 457 bp的胞内劳森氏菌16S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同动物源性(鼠、仓鼠、鹿、马、鸵鸟等)的增生性肠炎胞内菌核苷酸同源性在98.4%~100%之间,与脱硫弧菌同源性达到88.6%,与一般弯曲杆菌和螺旋体同源性较低(71.8%~73.9%)。
2009年08期 v.29;No.v.29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关平;吴涛;黄勤锋;陈焕春;
用小鼠模型评价融合表达牛疱疹病毒Ⅰ型VP22基因和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DNA疫苗和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应答。用PCR方法扩增牛疱疹病毒Ⅰ型VP22基因和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验证正确后将其克隆到质粒pcDNA的相应位点获得质粒pcDNA-VP22-P12A3C。然后将BALB/c小鼠分成7组进行免疫。结果表明,DNA疫苗pcDNA-VP22-P12A3C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超过了灭活疫苗,DNA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体液免疫水平接近灭活疫苗组而细胞免疫水平远高于灭活疫苗组,为进一步研究VP22和P12A3C融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2009年08期 v.29;No.v.29 973-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倪长鹏;贾赟;姜世金;张兴晓;朱艳丽;徐丽秋;高玉峰;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核酸序列,分别设计扩增VP2基因与NS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泰安分离株(BFPV-TA)的VP2基因和NS1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BFPV-TA VP2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1 755 bp,共编码584个氨基酸,第219位氨基酸发生I→V(219I→V)改变,300G→P,411E→A;BFPV-TA NS1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2 007 bp,共编码668个氨基酸,8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43R→H,135H→Y,172K→R,179A→E,350D→N,409I→V,574I→V,616D→V。BFPV-TA VP2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在98.4%~99.4%,BFPV-TA NS1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为98.6%~99.1%。VP2基因系统发生分析,BFPV-TA与FPV的亲源关系较为密切,但NS1基因系统发生分析,BFPV-TA成单独的分支。
2009年08期 v.29;No.v.29 978-981+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芳;张强;颜新敏;吴国华;李健;朱海霞;郭爱疆;韩若婵;施程洪;鞠厚斌;朱彩珠;岳城;才学鹏;
从重组克隆载体pMD18-P32中扩增出山羊痘病毒P32基因,与毕赤酵母分泌性表达载体pPIC9K相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32。重组质粒pPIC9K-P32用SalⅠ线性化后,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混合后电转化,使重组表达载体与酵母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采用G418抗性梯度筛选法得到高拷贝重组菌株,甲醇诱导目的基因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用酵母成功表达出了31000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被山羊痘阳性血清识别。
2009年08期 v.29;No.v.29 982-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娜;田夫林;兰邹然;杨林;冯涛;梁成珠;赵宏坤;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H5亚型禽流感(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及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ChIL-18)的cDN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HA1和mChIL-18基因的2对引物。然后分别以pMD18-T-HA质粒和pGEX-mChIL-18质粒为模板,扩增出了H5亚型AIV的HA1基因和mChIL-18的cDNA片段。再以杆状病毒pFast-BacTMdual为载体,将H5亚型AIV HA中的HA1基因和mCh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的p10启动子(PP10)和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PH)的下游,构建携带HA1基因和mChIL-18基因的重组pFastBacTMdual-HA1-mChIL-18真核表达质粒。最后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转座入大肠杆菌DH10Bac,并利用昆虫细胞进行转染。这个重组载体的构建为考察mChIL-18作为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及下一步AIV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08期 v.29;No.v.29 986-990+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伏林;廖党金;吴厚明;何万平;戴卓建;
为探讨山羊线虫对丙硫咪唑抗药性的虫卵孵化抑制试验与临床治疗试验的相关性,采用WAAVP推荐的虫卵孵化试验,测定了5个羊场的山羊线虫对丙硫咪唑抗药性的IC50值,结果依次为0.066 58、0.202 10、0.269 90、0.273 40、0.359 60 mg/L。同时,以丙硫咪唑3、5、8、11、13、17 mg/kg剂量分别对这5个山羊场进行临床驱虫试验,其CD100值分别为3、5、8、8、11 mg/kg。经检验分析,IC50值与CD100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7 0,即呈正直线型相关。
2009年08期 v.29;No.v.29 991-993+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香斋;李佩国;李蕴玉;张艳英;贾青辉;
选择36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成18组,其中每个分离株均设7个感染用药组,1个感染不用药组,1个不感染不用药组,每组20只,以POAA、RLS、ROP、ACI作为指标。结果显示,除唐山株柔嫩艾美耳球虫仅对氨丙啉和尼卡巴嗪敏感外,秦皇岛株和唐山株对其他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球敌均呈现完全抗药性。结果表明,目前在唐山地区可合理地使用氨丙啉和尼卡巴嗪,对其他药物在秦皇岛和唐山两地区须减少或暂停使用。
2009年08期 v.29;No.v.29 994-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路;刘光远;谢俊仁;龚真莉;田占成;柴慧萍;贾宁;
根据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2,HLS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长角血蜱饥饿成蜱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1 164 bp的HLS2DNA片段。将其与pET-30a载体连接,构建pET-30a-HLS2表达载体,转化J M109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后转化到E.coliBL21(DE3)表达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优化表达条件后纯化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抗原性。结果表明,获得的HLS2 DNA片段与GenBank中的HLS2(序列号AB162827)序列的同源性为98%。构建的pET-30a-HLS2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约为47000的HLS2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IPTG终浓度为1.0 mmol/L、28℃诱导7 h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融合蛋白可与兔抗长角血蜱阳性血清反应。
2009年08期 v.29;No.v.29 998-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江禹;王莉莉;韩小虎;邵明富;范金红;刘芳;涂长春;
以GenBank收录的多基因型狂犬病病毒(RV)N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了简并的PCR引物,建立了能够有效扩增7种基因型RV基因组片段的巢式RT-PCR(nested RT-PCR)方法,命名为RVN371。该方法能够检测到4.6个TCID50的SRV9固定毒,对犬、猪、蝙蝠及牛的狂犬病阳性脑组织样品均表现出良好的特感性:扩增产物目的带位置正确,未见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对比试验表明,RVN371对街毒脑组织样品检测的灵敏度较乳鼠脑内接种试验(MIT)高出100倍;在对3种鼠脑固定毒、12种犬脑街毒样品的检测中,与RV检测的金标方法——免疫荧光试验(FAT)完全符合。RVN371为动物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03-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志文;郭万柱;朱玲;徐凯;王印;王小玉;
用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Fa株和本实验室构建的系列PRV基因缺失株(PRV-TK-、PRV-gI\gE-、PRV-TK\gI\gE-株)感染不同的细胞系(IBRS-2、Marc145、ST、Vero、MDBK细胞),对感染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受试各PRV毒株在以上细胞均能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但对不同的细胞却表现差异,其中在ST细胞上增殖滴度最低,在MDBK上最高;同PRV Fa株相比,PRV-gI\gE-和PRV-TK\gI\gE-株的增殖力有所降低,而PRV-TK-则变化不明显;对细胞感染后的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基因缺失对该毒株在细胞上的吸附和穿入过程没有影响,但与Fa株相比,主要表现为增殖速度的减缓和病毒粒子数量的减少。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08-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魏峰;翟羽佳;刘全;高胜岩;门静涛;商立民;林矫矫;傅志强;朱兴全;
利用PCR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GST抗原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GST、FABP基因克隆至pVAX1载体,并将其克隆至含有Sj23基因表达核的pIRESneo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VAX-GST、pVAX-GST-FABP、pIRESneo-Sj23和pIRESneo-GST-FABP-Sj23。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以肌肉注射质粒pIRESneo-GST-FABP-Sj23、pIRESneo-Sj23、pVAX-GST、pVAX-GST-FABP和空白质粒pIRESneo,50μg/只,免疫2次,每次间隔21 d。测定小鼠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30 d经腹部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小鼠,计数各组小鼠虫卵数及成虫数。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VAX-GST、pIRESneo-Sj23、pVAX-GST-FABP和pIRESneo-GST-FABP-Sj23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pIRESneo-GST-FABP-Sj23免疫组所诱导的IgG水平最高;减虫率分别为26.1%、30.8%、33.2%和47.5%;减卵率分别为25.4%、45.0%、48.4%和69.8%。pIRESneo-GST-FABP-Sj23的减卵率和减虫率明显高于其他DNA疫苗。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多价核酸疫苗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并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13-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邓鹏程;张如胜;梁瑜;张愉快;杨秋林;
为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利用PrimerExplorer V3软件设计4条扩增血吸虫尾蚴钙结合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酚氯仿法提取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阴性钉螺及肝吸虫感染豆螺基因组DNA进行LAMP反应,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在100个阴性钉螺中分别加入20、10、8、6、4、2、1个阳性钉螺,提取DNA后进行LAMP扩增来检测该法的群体检测效果。结果显示,感染性钉螺检测管经显色后呈绿色(阳性),对照组呈棕色(阴性);感染性钉螺LAMP产物经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钉螺及感染肝吸虫豆螺无扩增产物;酶切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目的基因;LAMP可检测到100个阴性钉螺中含有阳性钉螺的最低数为2。结果表明,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LAMP方法特异、简便及具有较好的群体检测效果。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17-1018+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侯玉慧;邬生力;蔡渭明;赵现锋;杜爱芳;
根据已报道的牛附红细胞体16S rRNA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将PCR产物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基因片段为667 bp,与GenBank上Mycoplasma wenyonii序列同源性达到98.83%。试验建立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强,与健康牛血液、牛无乳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的DNA无交叉反应,能检测的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质量浓度是13.6 ng/L。应用该方法对130个奶牛血样进行牛附红细胞体病检测,结果表明总阳性感染率为24.62%。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特点,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19-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丛彦龙;丁壮;关振宏;张茂林;段铭;
以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P58IPK,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将所构建的pGEX-6p-1-P58IPK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诱导表达,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柱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及体外活性鉴定。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经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5 000的蛋白,与GST-P58IPK融合蛋白大小相符;Western-blot显示该融合蛋白能够被抗GST的抗体特异性识别,磷酸化试验表明GST-P58IPK融合蛋白能够抑制PKR的体外磷酸化。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了有活性的GST-P58IPK融合蛋白,为PKR信号通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23-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秀娟;高士争;葛长荣;陶琳丽;张锦红;张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肌肉、肾脏、肝脏和血浆中的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um,SM2)残留量,通过对饲料中SM2添加量和组织、血浆中残留量回归关系不同数学模型的分析,确立残留分布规律的最佳数学模型。饲料中SM2的添加量在100~300μg/g的范围内,饲料添加量与猪组织(肌肉、肾脏、肝脏)、血浆中的残留数学模型分别为:y=0.2416e0.0061x,y=1.9691e0.0025x,y=3.0495e0.0019x,y=4.3862e0.0037x。通过对猪活体血浆样品的检测,根据建立的最佳残留数学模型,可算出饲料中SM2的添加量和肌肉、肾脏、肝脏中SM2的残留量,实现活体的监测。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28-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光凤;张巧灵;赵丽红;郭斌;张默涵;冯海华;张学明;成文革;岳占碰;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梅花鹿鹿茸角生长顶端分皮肤层、间充质层、前成软骨层、过渡层和软骨层。间充质层细胞形态均一,细胞体积较小,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内细胞器含量极少,呈典型的幼稚性细胞形态。前成软骨层内有前成软骨细胞,前成软骨细胞体积较间充质层细胞大,呈长椭圆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1~2个核仁,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及多聚核糖体。过渡层细胞成分多样,包括前成软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体积较前成软骨细胞大,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发育。软骨层内含大量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形态极不规则,核膜也不规则,胞质内见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线粒体极少。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33-1035+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许无恨;刘慧玉;薛刚;张明军;程龙;刘松财;
依据猫IFN-ω3和THY-α1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引物,同时在IFN-ω3和THY-α1中间设计了1个(Gly-Gly-Gly-Gly-Ser)×3总共15肽的linker。采用搭桥PCR方法获得二者的融合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pBVIL载体中,构建了pBVIL-IFNω3-THYα1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Rosseta(DE3)细胞中,经过IPTG诱导表达及蛋白质分离纯化,获得了质量浓度为0.78 g/L的IFNω3-THYα1融合蛋白。经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结果表明E玫瑰花环形成率平均为23.4%,融合蛋白的活力值为7.4%,细胞病变抑制试验同阳性对照组结果基本一致,融合蛋白中的IFNω3、THYα1均较好地保持各自的生物活性,为IFNω3-THYα1融合蛋白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36-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铁东;李小平;逄大欣;欧阳红生;
根据已发表的天蚕素B的cDNA序列化学合成4条引物,以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合成了真核细胞偏爱密码子编码的抗菌肽天蚕素B基因,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DNA序列分析证实合成的抗菌肽基因的碱基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利用山羊-β酪蛋白基因5′侧翼调控序列和真核基因表达载体pIRES1-neo,构建抗菌肽天蚕素B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bCP-cpin,将该载体溶于生理盐水,注入处于泌乳期的成年母山羊乳腺组织进行暂时表达。通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确定了抗菌肽天蚕素B基因在山羊乳腺中的表达和抗菌活性。本试验建立了抗菌肽天蚕素B的乳腺瞬时表达系统,为验证各调控元件以及抗菌肽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乳汁中分泌表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了一个快速检测系统。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顾庆云;李艳飞;黄景凤;刘福堂;刘红强;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固定体积不同浓度梯度三氯化铝法建立不同程度的铝中毒雏鸡模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雏鸡大脑和小脑组织中微量元素铜、锌、锰含量及总SOD和CuZn-SOD活性。结果显示,随着染铝浓度的升高,雏鸡脑组织中微量元素铜、锌、锰含量及总SOD和CuZn-SOD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示铝中毒雏鸡脑组织SOD活性下降及铜、锌、锰代谢紊乱。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45-1046+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宏刚;高利;肖建华;卢德章;马海鵾;胡魁;刘焕奇;王洪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CP)测定犬血浆中强痛宁血药浓度,以探讨强痛宁在犬血浆中代谢规律及药效、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给试验犬静脉注射2μg/kg强痛宁后,血药经时过程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性模型,t1/2π为1.591 min、t1/2α为7.892 min、t1/2β为140.283 min;kel为0.009 02 min;V1为153.372 mL/kg、VB为306.535 mL/kg;CL为2.379 mL.kg-1.min-1;AUC为906.040μg.min.L-1;TCP为237.503 min。同时建立了强痛宁与镇痛效果、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监测指标之间的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直观、快捷地描述了强痛宁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量时—量效关系,最终根据构建的模型及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了保证犬安全(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85%)且有良好的术中、后镇痛效果的强痛宁血药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4.77μg/L和2.0~4.77μg/L;术后镇痛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为2μg/L。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帅玉;付本懂;申海清;周晓翠;陈傲第;单提新;贺常亮;许兴业;韦旭斌;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皂苷Rh2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共同作用,利用改良MTT法测定了人参皂苷Rh2对MSB-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检测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方法探讨其抑制机理。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对MSB-l细胞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人参皂苷Rh2与MSB-1细胞培养72 h后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0.65 mg/L;流式细胞术测定表明,人参皂苷Rh2可阻滞MSB-1细胞于S期;荧光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人参皂苷Rh2可以诱导部分MSB-1细胞发生凋亡。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52-1054+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邓俊良;陈俊杰;崔恒敏;左之才;王娅;
选用560只1日龄肉用乌骨鸡,采用二因子多水平随机化试验设计来研究日粮硼对铜中毒肉鸡血液学的影响。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Cu 50.9 mg/kg,B 10.1 mg/kg)中添加549.1、749.1 mg/kg的铜和49.1、109.1 mg/kg的硼。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硼具有缓解雏鸡铜中毒所致的高血清铜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的作用。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55-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静;何茜;吴凤鸣;唐兆新;
为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山羊肝线粒体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将72只山羊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内毒素血症模型组(内毒素,LPS 1 mg/kg体质量)、C组内毒素+褪黑素组(褪黑素,MT1 mg/kg体质量)、D组褪黑素组(MT1 mg/kg体质量)、E组内毒素+氨基胍组(氨基胍,AG25 mg/kg体质量)、F组氨基胍组(AG25 mg/kg体质量)。分别于处理后3 h和6 h各宰杀6只山羊提取肝线粒体,检测肝线粒体中NO、T-NOS和i NOS的变化。结果显示,山羊内毒素血症时肝脏线粒体NO水平升高,NOS活力增强。应用褪黑素和氨基胍治疗后,肝脏线粒体NO水平降低,NOS活力受到抑制,证明2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58-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元;韦旭斌;王鲁;王秀敏;褚秀玲;崔小霞;申海清;
采用鸡毒支原体标准株感染健康的7日龄鸡毒支原体阴性鸡,用1.33‰(高剂量)、0.67‰(中剂量)、0.33‰(低剂量)的果根素进行混水饮用治疗,以500 mg/L的泰乐菌素饮水治疗为对照,通过治愈率、平均体质量、料肉比和气囊损伤的减少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果根素对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治愈率均在96.67%以上,且能明显提高感染鸡平均增重,降低料肉比,减轻MG对气囊的损伤,作用相当于泰乐菌素。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62-1064+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翠霞;王洪梅;李建斌;王长法;赖松家;李秋玲;仲跻峰;
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297头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LR2基因exon2扩增片断的109 bp处产生C→A的突变,并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谷氨酸。TLR2基因exon2被EcoRⅤ消化后表现多态性,表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784 5,而A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215 5。经χ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EcoRⅤ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BB?AB型个体的SCS指标显著高于AA型(P<0.05),AA基因型可作为乳腺炎抗性的有利基因型,可将TLR2作为奶牛乳腺炎候选基因,应用于乳腺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65-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谢锋;张克春;李建平;谭勋;胡松华;
将36头无乳链球菌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个病例。试验组奶牛用Nisin抗菌肽经患病乳房内灌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对照组奶牛不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周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体细胞含量测定和乳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经Nisin治疗后,细菌阳性乳区数和体细胞数(SCC)大于500000/mL乳区数量均显著降低,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含量有升高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由此可见,Nisin乳房内注入对于奶牛无乳链球菌性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69-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彭广能;周皓;徐在品;罗鹏;高俊波;赵伟;邓小燕;
为研究大黄注射液对犬动脉搭桥术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将20只试验犬随机分为高(0.8 g/kg)、中(0.4g/kg)、低(0.08 g/kg)剂量组及对照组,同侧自体颈外静脉45°重建颈总动脉,术后头静脉滴注大黄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大黄注射液均能极显著降低低切(10 s-1)时全血黏度,高、中剂量大黄注射液还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中、高切(60 s-1、150 s-1)时全血黏度;低剂量和高剂量大黄注射液对全血还原黏度无显著影响,而中剂量大黄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剂量大黄注射液在用药2周后均能显著降低血浆黏度;低剂量和高剂量大黄注射液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影响,而中剂量大黄注射液在用药后2周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3种剂量大黄注射液对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指数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中剂量大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犬动脉搭桥术后血液流变学特性。
2009年08期 v.29;No.v.29 1072-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