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ORF6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与小鼠免疫试验

    韩松;金宁一;鲁会军;金扩世;南文龙;牟伟峰;赵翠青;

    本试验构建了1株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RF5/ORF6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并进行了小鼠免疫实验,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能够刺激免疫鼠产生特异性PRRSV ELISA抗体,促进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对免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IFN-γ的分泌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所构建重组鸡痘病毒可以对小鼠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具有成为抗PRRSV感染新型疫苗的潜力。

    2010年01期 v.30;No.15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鹅源副黏病毒NA-1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孙玉章;丁壮;孟柯音;丛彦龙;母连志;王昌庆;李少丽;

    应用cRACE等方法扩增鹅源副黏病毒NA-1株cDNA5′末端和3′末端,分6段扩增得到病毒的结构基因序列,而后连接本室构建的TLH-T转录载体,构建其cDNA全长克隆。在引入分子标签和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后,4质粒系统共转染VT7细胞系,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鹅副黏病毒。鹅源副黏病毒NA-1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功能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30;No.157 6-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鸭圆环病毒FJ0601株Re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刘少宁;杨金保;张兴晓;陈智;高继明;孔义波;朱岩丽;姜世金;

    通过PCR方法扩增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rirus,DuCV)FJ0601株Rep基因的完整ORF,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诱导菌体裂解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将表达产物从凝胶中回收,免疫4周龄小鼠,3次免疫后,采血分离血清。所得抗GST-Rep多克隆抗血清分别与经PCR检验为阳性的病鸭脾脏、胸腺、法氏囊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在感染DuCV的发病鸭3种免疫器官中均可检测到由阳性细胞组成的局部病灶,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Rep融合蛋白至少保留了部分天然Rep蛋白的抗原性。

    2010年01期 v.30;No.157 10-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与鉴定

    赵月兰;左玉柱;范京惠;王安忠;杨汉春;秦建华;

    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河北分离株HB-bd毒株E2基因去除跨膜区获得sE2基因,将sE2基因克隆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pastoris)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筛选培养后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命名为pPIC9K-sE2。重组质粒pPIC9K-sE2经SalⅠ酶切后,电穿孔导入P.pastorisGS115基因进行整合,使外源基因sE2稳定地整合到P.pastoris染色体中,G418筛选得到阳性高拷贝转化子GS115-pPIC9K-sE2。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E2融合蛋白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blot和Dot-ELISA分析,确定其表达的sE2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37 000,且具有天然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免疫活性研究证明,P.pastoris表达的sE2蛋白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2010年01期 v.30;No.15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麻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

    詹丽娥;李红丽;丁壮;乔忠;王彩先;陆冰洋;

    应用RT-PCR方法从麻鸡副黏病毒ZH-1株中扩增F基因并克隆入pGEM○R-T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ZH-1株F基因与NDV国家标准强毒F48E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随后将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F,pCI-F体外转染Vero细胞,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利用pCI-F质粒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 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I-F质粒二次免疫雏鸡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73%,这一结果提示利用F基因构建的核酸疫苗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

    2010年01期 v.30;No.15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4株猪链球菌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

    杜华茂;丁玉春;王丽丽;崔志刚;刘佩红;叶长芸;徐建国;

    对4株新分离猪链球菌NJ25、SH29、SH40和RC4726进行病原学特性分析,以评估其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性。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制定的猪链球菌2型鉴定方案,对4株新分离猪链球菌NJ25、SH29、SH40和RC4726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细菌染色体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用C57BL/6小鼠作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NJ25株为ST7序列型,SH29、SH40为ST1序列型,3株菌的基因型均为sly+mrp+ef+;RC4726的7个管家基因座位分别为aroA(18)、cpn60(34)、dpr(24)、gki(12)、mutS(1),recA(1)、thrA(4),是一个新的MLST型,基因型为sly+mrp-ef-。PFGE分析显示NJ25、SH29、SH40与SC84有60%的相似性,RC4726与SC84的相似性仅为20%。用108CFU攻击C57BL/6小鼠,除RC4726外,NJ25、SH29、SH40均能致小鼠发病、死亡。结果表明,NJ25、SH29、SH40可能是高致病性猪链球菌,RC4726是1株非致病性猪链球菌。

    2010年01期 v.30;No.15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聚集因子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活性分析

    陈智;刘少宁;牟凯;曹丙蕾;赵宏坤;

    采用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1的聚集因子A(Clumping factor A,ClfA)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获得重组克隆pGEX/ClfA,使ClfA与GST进行融合表达,然后利用原核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采用黏附与黏附抑制试验对抗血清的活性进行分析。在SDS-PAGE和Western-blot试验中,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67 000)同预期结果相符,与兔源抗ZFB1全价血清有特异的抗体结合活性。在黏附与黏附抑制试验中发现ClfA抗体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表面的黏附。结果表明,ClfA可以作为保护性抗原,有助于动物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入、定植和感染,从而为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

    2010年01期 v.30;No.157 29-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兔须癣毛癣菌新变种的分离与鉴定

    邹立扣;曾博;王红宁;李金良;李旭庭;龚雪;张安云;夏青青;周英顺;

    从暴发皮肤病的某家兔场患病兔中分离到1株病原真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致病性试验后,得到一种致病真菌。通过培养特性、显微观察及分子鉴定,显示该菌培养特性与已报道须癣毛癣菌均不相同,所有培养基上均未见螺旋菌丝,ITS区进化树亦标明其与其他种(变种)均不在同一分支中,据此确定为须癣毛癣菌的新变种(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var.sp.)。

    2010年01期 v.30;No.15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中国类禽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发现和遗传分析

    田云;屈源泉;孙彦伟;卢受昇;查云峰;孔令辰;

    采用禽流感病毒通用引物,对2006年发现的1株H1N1亚型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它的8个片段与欧洲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A/swine/Ile et Vilaine/1455/99(H1N1)病毒和A/swine/Cotes d'Armor/1488/99(H1N1)病毒的相应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源性可达97%~99%,表明类禽型猪流感病毒已在中国出现。其血凝素基因的190E→D和225G→E的突变使得其结合NeuAc-a2,6Gal受体的能力高于NeuAca2,3Gal受体。欧洲的类禽型猪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并且可导致人的肺炎和死亡。中国类禽型猪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的NeuAca2,6Gal受体结合特性使其成为一个潜在可感染人的病毒。

    2010年01期 v.30;No.15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技术

    谢青梅;曹永长;张祥斌;李少璃;冀君;马静云;毕英佐;

    根据GenBank中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保守区的序列,设计1组对应HA序列6个区域的4条特异性引物进行核酸扩增,建立RT-LAMP反应体系,优化LAMP反应条件,最佳等温扩增反应条件为65℃保温60min。扩增后产物加入核酸染色剂SYBRⅠ和4 mmol/L Mg2+,结果可视。扩增产物可用特异性内切酶KpnⅠ进行酶切鉴定。用已建立的RT-LAMP技术检测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一致。RT-LAMP技术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2 h,不需要PCR仪和成像系统,仅需要一恒温水浴锅即可完成试验。通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验证了建立的RT-LAMP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灵敏性、特异性高的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

    2010年01期 v.30;No.157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

    曹军平;赵国;顾敏;彭宜;张小荣;彭大新;刘秀梵;

    根据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M基因上的保守序列,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以阳性AIVM基因质粒为标准品做标准曲线,建立了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灵敏度约为5拷贝/μL,相当于5个AIV颗粒,对新城疫病毒和其他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重复性佳,为AIV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定量检测方法。对500份临床泄殖腔棉拭样品的检测,其结果阳性?阴性数与经典病毒分离方法符合率分别为91.2%?99.4%。在AIV临床样品筛检、流行病学监测等方面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0年01期 v.30;No.157 47-5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小鼠阴道黏膜接种布鲁菌S_2疫苗株树突状细胞动力学变化

    董炳梅;何媛娜;王蓓;韩丽滨;耿彦生;付景丽;曹志然;王家鑫;

    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1~4组经阴道接种布鲁菌,第5组阴道滴注PBS(对照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 h摘取髂内淋巴结,用S-100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淋巴结的分布变化;同时收集外周血用ELISA法进行IFN-γ检测。用布鲁菌负载DCs,分别在2、4、6、8、10、12 h收集细胞悬液制备涂片,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12~48 h髂内淋巴结中DCs的数量明显增多,成群分布,呈现由浅层皮质向副皮质区迁移的趋势;72 h后大量DCs呈单在分布,分布范围增大;接种疫苗后血清中IFN-γ含量逐渐升高,至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 h后,血清中IFN-γ含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布鲁菌负载DCs后,在4 h仅有少量DCs吞噬布鲁菌,至12 h吞噬布鲁菌的DCs数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DCs具有较强捕获布鲁菌的能力,并在抗原刺激下向引流淋巴结迁移,刺激淋巴结免疫细胞产生IFN-γ应答。

    2010年01期 v.30;No.157 51-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及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赵青;章红兵;应延凤;

    选取毒力调控基因toxRS和看家基因gyrB、recA作为靶基因,对浙江沿海地区40株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与8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toxRS的多态性位点比例(10.2%)虽低于gyrB(12.0%)与recA(25.4%),但与gyrB均可分辨出最多的序列型(38),具有最强的分辨力(0.986)。3个基因串联后可分出44个序列型,分辨力达0.994。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各地的海产品分离株分布于A群、B群,而临床分离株则主要集中于A群;C群仅包括1个临床分离株。其中临床分离株C2、C5、C7与海产品分离株F24属于同一个序列型,由此可推测该序列型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广泛并可引起人发生胃肠炎等。因而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性不容忽视。

    2010年01期 v.30;No.15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

    吕静;柴同杰;张兴晓;王炳晓;

    利用全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设立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各因素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产毒量的影响程度,并绘制发酵过程细菌生长曲线和产毒曲线。结果显示,pH对细菌的产毒量影响显著(0.01<P<0.05),发酵时间、温度对细菌产毒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pH7.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6 h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条件。

    2010年01期 v.30;No.157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奶牛干细胞多能性基因Nanog和Lin28克隆分析及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包装

    吕长荣;陈冬梅;辛晓玲;窦忠英;

    以50~60日龄的Holstein奶牛胎儿原始生殖嵴组织为材料,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开放性阅读框(ORF)全序列。序列全长分别为903 bp和618 bp。所克隆的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为100%。将扩增的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亚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的多克隆位点,经过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PT67包装细胞,经过14 d G418连续抗性筛选,挑选抗性集落扩大培养。收集病毒上清经过RT-PCR与透射电镜检测,并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病毒上清中含有逆转录病毒颗粒,Nanog与Lin28基因在筛选后的包装细胞PT67细胞中均有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滴度值分别达到7.5×107cfu/mL和9.19×107cfu/mL。结果表明,本试验已经成功克隆出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开放性阅读框全序列,并建立高效、稳定产生包含有pMSCV-Nanog与pMSCV-Lin28质粒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株,为进一步产生奶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Cs)奠定基础。

    2010年01期 v.30;No.157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内毒素(LPS)诱导后家蝇幼虫抗菌肽Cec Md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赵平森;姜宁;张爱忠;

    从脂多糖(LPS)诱导或非诱导的家蝇幼虫体内抽提总RNA,根据家蝇Cecropin基因(GenBank:DQ 232774)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编码CecMd开放阅读框(ORF)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CecMd亚克隆基因与线性化的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cMd,并对此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脂多糖(LPS)诱导的家蝇幼虫体内成功的扩增出家蝇抗菌肽Cecropin基因,命名为CecMd,但是从未诱导的虫体内未能获得此基因;CecMd开放阅读框的cDNA全长为192 bp,编码由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此多肽最可能的裂解位点在氨基酸残基A23和G24之间,提示1~23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24~63氨基酸残基构成成熟肽;CecMd的全长肽包含4个螺旋,成熟肽(不包括信号肽)含有2个螺旋,两者均不含二硫键;CecMd与果蝇Cecropins的同源性显著高于其他昆虫,达到81.0%以上;经PCR,限制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cMd。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cMd的构建及其CecMd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和高效表达工程菌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v.30;No.157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维拉帕米对腹水综合征患鸡右心室重塑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的影响

    利凯;马利芹;徐彤;王建琳;王慧钰;乔健;

    右心肥大衰竭是导致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患鸡发病的重要因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细胞周期早期G1和S期的标记物,为同源三聚体,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本试验观察了低温诱发AS过程中肉鸡右心组织PCNA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9、36、43、50日龄时,与对照组肉鸡相比,低温组肉鸡右心室心肌细胞增殖指数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极显著增高(P<0.01);与低温组肉鸡相比,维拉帕米组肉鸡右心室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环境低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肉鸡右心室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维拉帕米可抑制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可能防止右心肥大的发生。

    2010年01期 v.30;No.157 82-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砜霉素中毒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学影响

    唐海蓉;陈仕均;银梅;王选年;刘开永;李敬玺;徐之勇;刘长忠;陈东伟;

    4日龄AA+肉鸡30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对照组)、500(Ⅰ组)、1 000(Ⅱ组)1、500(Ⅲ组)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剂量饲喂6周,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损害。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肉鸡的临床症状,每周称重1次计算平均体质量,分别在第2、4、6周测定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并取免疫器官作石蜡切片以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9.21%、64.47%和68.42%;中毒鸡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量增长缓慢、贫血;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即使以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持续饲喂肉鸡,均可对肉鸡的免疫器官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尤其是体液免疫器官,并且这种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2010年01期 v.30;No.15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及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效应

    卞建春;曹瑾;陈大伟;刘宗平;

    在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和乙酰半胱氨酸(NAC),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与线粒体膜电位,探讨了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显示,作用12 h,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坏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而NAC保护组与染毒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坏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择的镉浓度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是以凋亡为主,氧化应激直接参与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N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2010年01期 v.30;No.15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猪粪中洛克沙胂的HPLC检测及排泄规律

    王志强;赵兵;张斌;

    在建立猪粪中洛克沙胂HPLC检测方法基础上,选用24头育肥猪,分别混饲给予0、25、50、100 mg/kg洛克沙胂,混饲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粪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洛克沙胂质量浓度,了解洛克沙胂混饲给药后在猪体内的排泄情况,然后从江苏和山东省15个使用洛克沙胂的集约化猪场采集150头猪的粪样,调查猪粪样中的洛克沙胂含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猪粪中洛克沙胂HPLC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2.09%~84.03%,变异系数为2.92%~5.45%,检测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以不同剂量混饲给药后,洛克沙胂在粪中排泄量在36~48 h达峰,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31、22.52、34.78 mg/kg,猪粪中检测不到洛克沙胂的时间分别为72、108、132 h;所调查150个粪样中洛克沙胂平均质量浓度为23.13 mg/kg。

    2010年01期 v.30;No.157 95-9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乐果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

    刘学忠;薛彬;袁燕;卞建春;刘宗平;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0、3、10、30、100、300μmol/L),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探讨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细胞染毒12、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μmol/L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μmol/L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μmol/L组略有下降,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Δψm除24 h 300μmol/L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结果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Δ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2010年01期 v.30;No.15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反刍月形单胞菌K6乙酸激酶基因片段

    逄晓阳;刑鑫;刘国文;王哲;

    利用CODEHOP设计细菌乙酸激酶的简并引物,选用1对引物ACKSe以高效丙酸生成菌反刍月形单胞菌K6基因组DNA进行PCR,得到749 bp PCR产物,产物经pMD18-T载体克隆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中,测序后经Blastx比对,此DNA产物与其他菌属来源的乙酸激酶蛋白序列具有相似性,所克隆的序列即为K6的乙酸激酶基因片段。用CODEHOP程序化设计的简并引物可信性强,阳性率高。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丙酸生成菌K6乙酸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2010年01期 v.30;No.15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猪IFN-β启动子及其NF-κB结合位点萤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与活性检测

    王荡;方六荣;罗锐;谢立兰;江云波;陈焕春;肖少波;

    通过PCR的方法从猪基因组DNA中克隆IFN-β基因启动子片段,分别构建了含有猪β干扰素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及其4个重复的NF-κB结合位点序列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萤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PK-15细胞,在poly(I∶C)或poly(dAT∶dAT)的刺激下,萤光素酶表达显著增加。本试验为进一步探讨猪β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v.30;No.157 107-10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简讯

临床兽医学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猪、鸡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兽药残留标示物

    董义春;张丽芳;张可煜;袁宗辉;

    为检测猪、鸡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兽药残留标示物喹噁啉-2-羧酸(QCA)和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建立了同时检测这2种残留标示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将样品碱水解,乙酸乙酯等液-液萃取,65℃氮气吹干,甲醇∶0.5%甲酸水溶液(30∶70)溶解,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猪、鸡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兽药残留标示物MQCA和QCA检测限为0.2~0.34μg/kg和0.5~0.9μg/kg,定量限为0.5~0.61μg/kg和0.77~1.31μg/kg。相对回收率在90.07%~106.8%范围内,日内变异系数≤13.69%,日间变异系数≤15.43%。MQCA和QCA在2~100μg/k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猪、鸡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兽药残留标示物的定量检测。

    2010年01期 v.30;No.157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蛋白组分及氨基酸含量变化

    王允田;王振勇;马健;刘操;高媛媛;张西营;陈甜甜;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酸水解法对低酸度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蛋白组分及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总蛋白、SA、lgG-H、-αLG、-βLG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tCN相对百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酪蛋白中,-αCN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βCN相对百分含量上升(P<0.05),-κCN相对百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17种氨基酸中,Cys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Arg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Leu含量亦呈上升趋势(P<0.05)。结果表明,酒精阳性乳患牛乳汁中主要蛋白组分及氨基酸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乳汁中酪蛋白微球的稳定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乳汁胶体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

    2010年01期 v.30;No.15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IGF-Ⅰ调控区微卫星座位遗传多态性对松辽黑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刘畅;张金玉;廉传江;刘晶;白文林;秦立红;张树敏;赵志辉;

    在克隆5′上游微卫星序列的基础上,以40头松辽黑猪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该微卫星序列的多态性,同时进行了各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端侧翼微卫星位点上多态性丰富,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A、B、C、D)共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C、D的频率分别为0.112 50、.087 50、.425 0和0.375 0;杂合度0.658 0、多态信息含量0.594 4、有效等位基因数2.924 0;遗传效应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

    2010年01期 v.30;No.157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XCR2基因多态性与奶牛体细胞评分的关联性

    刘文娇;孙少华;李雪梅;孙志颖;倪俊卿;马亚宾;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CR2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筛查,结果发现存在+612A→G、+684G→A、+777G→C、+855G→A、+858C→A和+861G→A等6个突变位点,其中+855为新发现的SNP。6个位点都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684与+861位点之间和+777与+858之间的相关程度高(r2分别为0.635和0.541)。基因效应模型分析表明:+855和+861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奶牛体细胞评分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12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体细胞评分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A基因型个体的体细胞评分最低为4.19,乳房炎抗性最强。+777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体细胞评分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GG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为4.17,对乳房炎的抗性较强,说明该基因+612和+777SNPs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位点。

    2010年01期 v.30;No.157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羟基甲苯抗猪精子氧化损伤作用

    杜立银;曹少先;邢光东;刘铁铮;

    分别在稀释、离心猪精液中添加0.2、0.4、0.8、1.6 mmol/L丁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15℃保存,检验保存35、d后精子TMS、PMI和NAR(%)、测定MDA浓度;确定并选择最佳BHT浓度用于猪精液冷冻保存,检验解冻后TMS、PMI、NAR和Mt-MP(%)、测定MDA浓度。结果显示:BHT显著提高稀释精液、离心精液各项指标百分率(P<0.05),且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BHT最佳浓度分别为0.8、1.6 mmol/L;0.8 mmol/L BHT显著提高冷冻-解冻精液各项指标百分率(P<0.05),且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HT能通过抑制精子质膜氧化损伤,提高猪精液保存效果。

    2010年01期 v.30;No.157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jun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

    郑小波;肖向前;王鲜忠;张家骅;

    本试验用c-junASODNs诱导c-jun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探讨原癌基因c-jun对仔猪睾酮分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2~3周龄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研究c-jun对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间质细胞(Leydig cell,LC)睾酮分泌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c-jun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睾酮分泌(P<0.01)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P<0.01),当1μmol/Lc-junASODNs时,显著抑制LC的凋亡(P<0.05)。结果表明,c-jun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LC睾酮的分泌,这种作用与c-jun促进LC增殖和凋亡有关。

    2010年01期 v.30;No.15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