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3株PRRSV变异株理化特性研究及NSP2、ORF5基因序列分析

    王连想;孙彦伟;马静云;曹永长;任裕其;田云;谢青梅;毕英佐;于康震;

    用Marc-145细胞从广东省3个发病猪群分离到3株病毒,经RT-PCR方法鉴定为PRRSV变异株(NSP21594~1680bp缺失)。3株分离株第1代均对Marc-145细胞适应性不强,第2代可致典型病变,第3代TCID50分别为103.67、104.20、104.75mL-1;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为40~70n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具有囊膜的病毒粒子;均对氯仿、酸、碱和热敏感。3株分离株NSP2基因与CH-1a、VR-2332等经典PRRSV相比均存在2个位点30个氨基酸缺失,与JXA1、HUN4、HPDEBV等变异株具有相同缺失特性且高度相似,相似性为98.1%~98.3%。ORF5基因均由200个氨基酸组成,与JX-A1、HUN4、HPDEBV等变异株高度相似,相似性为98.5%~99.0%,且第13、151位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在广东省内出现以NSP2缺失30个氨基酸为特征PRRSV变异株的流行,也为科学监测和综合防控该毒株感染引起的PRRS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56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RRSV JL/07/SW毒株GP5基因克隆与真核表达

    白晶;剡根强;丁壮;陈创夫;李志杰;丛彦龙;母连志;

    根据PRRSV VR-2332毒株核苷酸序列,设计针对GP5基因的特异引物,以PRRSVJL/07/SW毒株细胞培养物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成功的扩增出GP5基因,将该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I-neo连接,转染Marc-145细胞中,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分别扩增出GP5基因大小与预期一致,与国际PRRSV美洲型VR-2332毒株的GP5基因序列同源率为89.2%;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及Western blot试验证明GP5蛋白在Marc-145细胞中成功表达;同时利用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在Marc-145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RRSVJL/07/SW毒株GP5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力

    金扩世;韩松;鲁会军;李洋;杨尧;李昌;李霄;田明尧;金宁一;

    利用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二联灭活疫苗免疫4周龄仔猪,免疫后7、14、21、28d采血,测定免疫后血清中抗PRRSV、PCV中和抗体和ELISA抗体较价,并于免疫后28d分别用PRRSV和PCV2攻毒,攻毒后每日检测猪体温和观察临床症状,于攻毒后21d所有存活猪全部扑杀,分别对每头猪肺、肝、脾、淋巴结、心和血进行剖解病理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RRSV和PCV2核酸检测,以确定该疫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猪于免疫后7d血清抗体开始检出,28d达到峰值,免疫后28dPRRSV和PCV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5/5)。

    2010年05期 v.30;No.161 573-576+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猪伪狂犬病毒TK缺失株PRV/TK~-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瑞爱;邵定勇;韩静芳;

    为了构建伪狂犬病毒容A株(PRV-Ra)TK基因缺失重组病毒,本研究利用PCR从PRV-Ra株基因组分别扩增TK基因两侧的序列LTK和RTK,将LTK和RTK克隆到pUC19载体,构建转移质粒pUC19-TK/HEK。进一步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达盒克隆到pUC19-TK/HEK质粒中,构建转移质粒pUC19-TK/EGFP。用pUC19-TK/EGFP与PRV-Ra株基因组共转染BHK21细胞,通过噬斑纯化获得重组病毒PRV/TK-/EGFP;用pUC19-TK/HEK与PRV/TK-/EGFP病毒基因组共转染BHK21细胞,噬斑纯化获得不含EGFP基因的重组病毒PRV/TK-。该重组病毒在体外传30代后仍其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PRV/TK-体外增殖速度、对家兔的毒力以及对仔猪的安全性和抗体反应性研究表明,重组毒株与原始株(PRV-Ra)在BHK21上具有相似的增殖规律;PRV/TK-对家兔的毒力比PRV-Ra下降了10000倍;以105.0TCID50PRV/TK-免疫小猪后4周,体内产生的平均中和抗体水平达101.9,略高于对照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101.8)。本试验为PRV基因功能的研究及PRV基因缺失苗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平台。

    2010年05期 v.30;No.161 5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表达靶向禽流感病毒多靶点miRNA重组慢病毒的制备及病毒感染效率检测

    田进;张在平;孟庆文;谭复善;崔雷;

    慢病毒介导的RNAi具有转移基因效率高,作用持久稳定等特点,成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本试验中将在细胞水平验证可以抑制禽流感病毒(AIV)PA、NP和PB2基因表达的miRNA克隆到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构建多靶点miRNA表达载体(pcDNA6.2/PA+NP+PB2);鉴定正确后通过BP/LR重组反应将GFP和靶向AIV串联miRNA转座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DEST,命名为pLenti6/PA+NP+PB2;鉴定正确后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72h收集细胞上清进行病毒浓缩;采用梯度稀释法和real-timePCR法测定病毒滴度;通过感染MDCK细胞、CEF细胞及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评价重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pcDNA6.2/PA+NP+PB2和pLenti6/PA+NP+PB2构建成功;浓缩后梯度稀释法检测病毒滴度为4×107TU/mL,real-timePCR法检测病毒滴度为1×108TU/mL;病毒感染MDCK细胞和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感染效率显著高于CEF细胞的感染效率。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制备了表达靶向AIV多靶点miRNA重组慢病毒,并发现以VSVG替代了env囊膜后慢病毒对CEF细胞敏感性较低,为进一步研究AIV的防控和慢病毒介导的抗AIV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583-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稳定表达犬细小病毒VP2结构蛋白的CHO-K1细胞系的建立

    王微;李秀锦;王幸兴;韩冬梅;潘素敏;仲飞;

    为构建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泌性表达细胞系,通过酶切将人CD5信号肽序列从质粒中切出,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3.1-CD5sp质粒。然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CD5sp载体中CD5信号肽的下游,使其与CD5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成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建立出稳定表达VP2蛋白的CHO-K1细胞系。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结构正确,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K1细胞,通过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VP2基因的细胞株,经PCR检测证明VP2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中;经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VP2基因表达的mRNA和VP2蛋白,证明犬细小病毒VP2基因能够在CHO-K1细胞进行稳定性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犬细小病毒VP2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VP2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58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姜世金;张兴晓;倪长鹏;贾赟;杨笃宝;

    根据GenBank中CPV VP2蛋白基因序列,选择CPV VP2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建立标准曲线。结果,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对CPV检测阳性,并能对10拷贝/μL的CPV模板检测阳性,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2,但对非CPV模板检测阴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准曲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对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与CPV PCR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前者比后者的敏感性高100倍。采用CPVHA、CPV PCR与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对5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CPV HA对30份样品检测阳性,CPVPCR对40份样品检测阳性,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对47份样品检测阳性。这表明,CPV Taq Man荧光定量PCR对样品的检出率最高,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适用临床样品的检测。

    2010年05期 v.30;No.161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SYBR Green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毛皮动物源犬瘟热病毒

    邢明伟;曾祥伟;柴洪亮;华育平;刘娣;刘澜澜;

    根据犬瘟热病毒(CDV)H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经过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CDV的SYBR GreenⅠRT-PCR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特异性较好,几种非CDV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实验表明其敏感性可达1个TCID50,高于普通RT-PCR和胶体金检测试剂盒;重复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非常稳定;临床检测中,在39份样品中检测到28份阳性样品,高于普通RT-PCR方法的检出率。该方法检测成本低、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推广应用于毛皮动物CDV的大规模高通量的检测。

    2010年05期 v.30;No.161 597-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虎源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V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特性

    田丽红;华育平;

    利用PCR技术从虎源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HLJ株细胞培养物中扩增VP2基因,测序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pGEX-6p-VP2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切胶法纯化,所得产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抗原活性。以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作为抗原,通过建立检测家猫FPV自然感染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来研究该蛋白作为猫科动物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通用诊断抗原的特性。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为84000(其中目的蛋白58000,GST标签26000),并具有抗原性。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的应用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抗原用于家猫FPV自然感染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并初步证明该蛋白具有作为猫科动物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通用诊断抗原的特性。

    2010年05期 v.30;No.161 602-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华北地区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蒋桃珍;刘月焕;林健;韩春华;潘洁;赖平安;韦海涛;祝俊杰;赵景义;马志军;毕丁仁;

    2007年10月,华北地区某赛马场的马同时发生了以发烧、流水样鼻汁或脓性分泌物、咳嗽等临床症状为主的疾病,疑似马流行性感冒。采集患病赛马的鼻腔分泌物,发病期和发病后14d血清,经鸡胚接种法分离病毒,并用鸡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病毒回归试验、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A/equine/Huabei/1/2007(H3N8)为马源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基因型属于美洲分支。我们通过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建立起分离毒株的实验感染模型。

    2010年05期 v.30;No.161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湖北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HA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HA蛋白遗传特性分析

    黄文强;郭巍;赵立平;盛名巍;王宇;李红梅;相文华;

    2008年从湖北省分离到1株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A/equine/Hubei/6/08。以2002年美国KENTUKY株为模板设计HA基因测序引物,进行RT-PCR,然后测定该分离株的HA基因核苷酸序列。经NCBI上Blast同源性比较发现,与A/equine/Newmarket/5/2003(H3N8)同源性较高为98.7%。HA蛋白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隶属于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中的美洲系福罗里达亚系。该株与OIE现在推荐的疫苗候选株A/equine/Kentuck-y/5/2002(H3N8)HA1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有3处氨基酸替换位点;与OIE以往推荐的疫苗候选株A/e-quine/Kentucky/1/1994(H3N8)比对发现有11处氨基酸替换位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可作为中国研制马流感疫苗的候选株。

    2010年05期 v.30;No.161 612-61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感染仔猪粪肠球菌不同分离株的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王亚宾;陈丽颖;张红英;刘磊;程金平;崔保安;

    从近年来河南省各地感染发病猪群的肠球菌分离株中,选取来源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5株分离菌进行了包括致病性和毒力基因测定在内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本次河南省仔猪感染发病的病原体为粪肠球菌。各地分离菌的形态、培养特性与以及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上表现较为一致,而对各种糖的发酵上存在着的差异;对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和氨苄西林敏感,而对临床常用药物红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完全耐药;经16S rRNA测定,它们与粪肠球菌ATCC29212同源性在99.6%~99.8%之间,与GenBank公布的NC_004668、AJ30183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9.9%和99.5%~99.7%;通过对它们2种毒力表型和携带的6种主要毒力基因以及与对小鼠的LD50测定,发现5株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不尽相同,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的HE1和HE5的致病力最强,而仅携带4种毒力基因的HE41致病力最小。用HE1和HE5分离菌对20日龄的断奶仔猪分别进行攻毒,2菌株均能引起仔猪的感染发病。

    2010年05期 v.30;No.161 615-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Stx1A-LHRH融合毒素基因的构建及高效表达

    王文东;刘军;孙洋;祝令伟;郭学军;周博;冯书章;

    通过PCR方法,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tx1A基因序列,并将之与编码LHRH的基因序列连接起来,构建编码Stx1A-LHRH的重组融合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的NcoⅠ和EcoRⅠ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tx1A-LHRH,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宿主菌BL21(DE3)中。对重组菌株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表达出了23700的目的融合蛋白Stx1A-LHRH,目的蛋白为包涵体表达,经薄层扫描分析表明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7.6%。为了将来更好的进行目的蛋白的功能研究,本研究再将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p2x中实现了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amylose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后纯度可达93.4%,为下一步进行重组蛋白的活性分析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620-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重组蛋白SP41的布鲁氏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张辉;陈创夫;乔军;王远志;曹旭东;任艳;

    对布鲁氏菌黏附素SP41蛋白进行表达、纯化,以表达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布鲁氏菌病绵羊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克隆布鲁氏菌SP41基因,PRC、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构建pET-32a(+)-SP4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SP41蛋白,纯化表达产物后包被酶标反应板,方阵滴定法进行最佳血清稀释度和最侍抗原浓度的筛选,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P41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0.6mg/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50。交叉试验、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利用此方法检测217份绵羊血清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虎红平板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2010年05期 v.30;No.161 624-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靶向IRES序列的siRNA对口蹄疫病毒体外增殖抑制效果

    崔丽瑾;王兴龙;任晓慧;任林柱;郎需龙;杨艳玲;李晓艳;卜朝阳;

    为探讨靶向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区域的siRNA在真核细胞中对FMDV复制的抑制作用,对FMDV WFL株的IRES序列进行了保守性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选择了靶向IRES保守的功能核心区的病毒复制原点附近的2个干扰靶位,设计并构建了shR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IBRS-2细胞后感染FMDV,通过双抗夹心ELISA和real-timeRT-PCR检测FMDV复制情况,结果表明,针对IRES区域的RNA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FMDV的复制。

    2010年05期 v.30;No.161 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型H1N1与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孙珊珊;沈国顺;田明尧;鲁会军;李昌;李霄;颜雯;谭磊;李洋;韩佳丽;金宁一;

    建立DNA微列阵技术检测甲型H1N1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方法,进而探讨该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的可行性。通过生物医学数据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季节性H1N1亚型流感HA与NA基因进行检索和筛选,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引物及探针设计,并进行验证。试验所设计的探针可以对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进行区分,用该方法检测了长春市CDC送检的6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病例,4份阳性,检测结果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一致。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DNA微列阵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强,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标本检测方法。

    2010年05期 v.30;No.161 634-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几种糖对4℃贮存狂犬病病毒稳定性的影响

    张茂林;关振宏;段铭;黄英玉;王欢平;孟锐奇;

    为探讨糖类作为狂犬病液体疫苗保护剂的可行性,本研究将海藻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加入到狂犬病病毒(RV)培养物中,使终浓度为5%、10%和20%的悬液,以不加糖的RV培养物为对照,分别测定4℃贮存3、7、10、15、30d后的TCID50/mL和ELISA值。结果显示,TCID50/mL和ELISA值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当含5%和10%海藻糖、5%蔗糖时,贮存3d后的TCID50/mL值比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中在含5%海藻糖时,TCID50/mL达10-8.5,表明RV滴度可以很好保持;而在加入葡萄糖各组的TCID50/mL和ELIS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010年05期 v.30;No.161 63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猪链球菌2型新毒力相关基因lin缺失菌株的构建

    李鹏;刘军;祝令伟;齐翀;周博;孙洋;纪雪;刘爽;王文东;冯书章;

    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自杀质粒pSET4s,定点敲除猪链球菌2型野生型强毒株ZY458的lin基因,构建基因缺失突变菌株458Δlin,利用家兔感染模型对ZY458及其突变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家兔感染试验表明,接种ZY458菌株的家兔体质量下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5只家兔4d内全部死亡;而458Δlin感染组家兔生长正常,未出现任何明显临床症状。结果表明,lin基因是猪链球菌2型新发现的一种毒力相关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05期 v.30;No.161 64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Tir与Hly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张雪寒;何孔旺;卢维彩;李丽;茅爱华;周萍;

    构建表达Tir和Hly的融合基因,将Tir基因的C端414个氨基酸残基(Tir414)基因部分与Hly基因的C端300个氨基酸残基(Hly300)基因部分串联构建pET28a-Tir414-Hly300重组质粒,将其转化于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该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30%左右。由于该融合蛋白由Tir和Hly2部分抗原组成,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转位紧密素受体(Tir)和溶血素(Hly)的抗体,在EHECO157亚单位疫苗设计或单克隆抗体抗制备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0年05期 v.30;No.161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蒙古绵羊β-防御素-1全长cDNA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包图雅;曹贵方;杨银凤;吕东媛;杜晨光;李海军;

    本研究以蒙古绵羊瘤胃为材料,提取瘤胃上皮组织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蒙古绵羊β-防御素-1(mgSBD-1)基因的核心片段序列,再应用5′和3′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方法扩增蒙古绵羊β-防御素-1基因的cDNA末端序列,最终获得mgSBD-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该全长cDNA序列为325个碱基〔不含poly(A)〕,5′非翻译区为31个碱基,编码区(192个碱基)可编码64个氨基酸,3′非翻译区为99个碱基〔不含poly(A)〕。

    2010年05期 v.30;No.161 65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貂Prp25-234重组蛋白可溶性表达

    刘丹;胡桂学;万家余;高宏伟;

    以水貂延髓组织总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段PrP25-234,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MAL-p2x可溶性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宿主菌E.coliTB1中,IPTG诱导表达,薄层扫描检测蛋白可溶性表达含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表明,PrP25-234在pMAL-p2X系统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其表达量占总蛋白表达量的45%左右。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PrP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0年05期 v.30;No.161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周宏超;胡格;刘钟杰;穆祥;

    通过检测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浓度变化,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槲皮素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组、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10mg/L槲皮素可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及sICAM-1的分泌,12h内使NO、ET-1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1、5、10mg/L槲皮素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凝素和TNF-α的分泌。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2010年05期 v.30;No.161 661-664+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镉致大鼠肝细胞凋亡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

    汪纪仓;裔传卉;邹辉;卓丽玲;刘宗平;

    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镉对肝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10μmol/L的醋酸镉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2mmol/L的NAC可使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凋亡率下降。结果提示,一定浓度醋酸镉可引起肝细胞凋亡,NA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0年05期 v.30;No.161 66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氯化汞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路浩;张浩;赵宝玉;韦冬梅;王占新;宋岩岩;

    为了研究低剂量汞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汞低剂量组(50mg/L),汞中剂量组(100mg/L),汞高剂量组(200mg/L),采用自由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运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RBC、WBC、HGB、HCT、MCV、MCH、MCHC、PLT等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汞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TP、ALB、BUN、CR、GLU、TBIL、TCH、TG含量和ALT、A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WBC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RBC、HGB、HCT、MCV、MCH、MCHC和PLT则呈降低趋势,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GLU、ALB和TP含量呈降低趋势(P<0.05或P>0.05),而CR、BUN和TBIL含量及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5),此外,当汞染毒剂量在50、100mg/L时,TG和TCH含量呈升高趋势,而在200mg/L时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汞暴露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汞暴露主要引起SD大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不同程度肝、肾损伤。

    2010年05期 v.30;No.161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肝脏及肾脏的毒性作用

    梁梓森;马勇江;刘长永;邓衔柏;范小龙;剡海阔;胡阙相;

    单剂量(50mg/kg)连续3d腹腔注射玉米霉烯酮(ZEA)后,肝脏出现弥漫性坏死、肝细胞局灶性脂肪变性;肾脏髓质、肾小管淤血,肾小球萎缩,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单剂量(100mg/kg)单次腹腔注射ZEA后,血生化结果显示小鼠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功能指标尿素、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ZEA肝脏、肾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能引发肝肾组织退行性变化,造成肝肾功能紊乱。

    2010年05期 v.30;No.161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冷暴露对仔猪PBMC中HSP70和血浆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的影响

    周瑞进;郭景茹;宿甲子;计红;王丹;邓效禹;陈萍;杨焕民;

    为了探讨急性冷应激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将18头45日龄"约克夏"仔猪随机分成常温对照组、冷暴露组和冷暴露并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组。常温组在18~20℃下、冷暴露各组在4~8℃环境下分栏饲养。冷暴露时间持续12h,在冷暴露开始后分6个时间点采血并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4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冷暴露组IL-4和IL-10水平在冷暴露6、9h时比开始前有显著升高(P<0.01),且IL-4与IL-10呈强相关(r=0.9901);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组IL-4水平在冷暴露1h时显著升高(P<0.01),IL-10在6h时有显著升高(P<0.01),IL-4与IL-10呈强相关(r=0.8731);冷暴露各组HSP70在冷暴露1、3、6、9、12h时均显著升高(P<0.01),HSP70与IL-4/IL-10呈弱相关。本试验显示,急性冷暴露能使IL-4、IL-10和HSP70的表达增强,且阻断糖皮质激素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

    2010年05期 v.30;No.161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临床兽医学

  • NO与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

    李德军;郭定宗;裴小英;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血浆和子宫分泌物中NO浓度及奶牛子宫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来探讨NO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在子宫内膜炎患牛早期诊断中的作用。选用产后健康荷斯坦奶牛5例(N)为对照组,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奶牛(SE)和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奶牛(CE)各10例,经颈静脉、子宫腔内分别获取血液样本及子宫分泌物;应用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得每组奶牛子宫内膜样本,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SE组和CE组血浆和子宫分泌物中NO浓度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光镜和电镜下,SE及CE组奶牛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结构等均发生相应的变化。说明NO浓度随着炎症的发展而改变,炎症越明显,子宫内膜的变化越明显,NO浓度和牛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炎的一个依据

    2010年05期 v.30;No.161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白鼻子病”貉血清、被毛微量元素铜、锌、铁、硒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侯志军;魏韬;邢明伟;柴洪亮;张彦龙;王荻;刘志平;邹琦;华育平;

    貉"白鼻子"病是貉的一种新发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为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可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但现在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在尝试建立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吸收光谱法测定貉血清、被毛中铜、锌、铁、硒的方法的基础上,测定了患"白鼻子"病貉及健康貉血清、被毛中铜、锌、铁、硒的含量。"白鼻子"病貉血清铜、锌、铁、硒的含量分别为(592.78±110.37)μg/L、(2.019±0.177)mg/L、(28.410±2.826)mg/L、(166.771±38.661)ng/L,和正常貉相比((709.84±76.56)μg/L、(4.759±1.925)mg/L、(42.352±23.197)mg/L、(303.92±59.527)ng/L),其血清铜、锌、铁、硒含量降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02、P=0.00、P=0.0495、P=0.00)。"白鼻子"病貉被毛铜、锌、铁、硒的含量分别为(17.66±3.61)μg/g、201.43μg/g、(227.59±143.279)μg/g、(797.429±384.43)ng/g,和正常貉相比((16.93±2.86)μg/g、(158.10±31.5)μg/g、(179.613±90.683)μg/g、(612.67±272.410)ng/g),其被毛锌、硒含量降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495,P=0.045),铜、铁含量降低但显著不差异(P=0.395,P=0.236)。试验结果表明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和其铜、锌、铁、硒的代谢异常有关。

    2010年05期 v.30;No.161 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鱼源性成分定量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建立

    庞杰;王金玲;张莹;王芳;栾新红;李俊环;贾金生;

    根据鱼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饲料中鱼源性成分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只能检测到鱼源性成分,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饲料中鱼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0.05%,定量检测的线性范围0.018~18.46n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饲料中鱼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对防止饲料掺假、控制进出口饲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5期 v.30;No.161 690-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精子介导法制备GHRH转基因猪的研究

    丁景华;吴珍芳;习欠云;刘小龙;蔡伟光;孟繁民;束刚;王松波;江青艳;张永亮;

    以eGFP为报告基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为目的基因,利用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LV-EGFP-GHRH直接和猪精子孵育,再通过体外人工受精建立GHRH转基因猪模型。经PCR检测,52头后代中发现7头阳性个体,转基因效率为7.42%。本研究探索了应用精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GHRH转移到动物体内,为猪的转基因育种提供了新的依据。

    2010年05期 v.30;No.161 693-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牛SLC11A1基因多态性分析

    吕文发;郭洋;王洪梅;王长法;李秋玲;侯明海;仲跻峰;

    本研究采用巢氏PCR、降落PCR技术扩增牛SLC11A1基因的内含子9和11,分别获得777、715bp的片段,利用DNA测序技术对这2片段测序,发现3个新SNPs,分别为内含子9的6067(A/G)、6358(C/T)和内含子11的7809(A/T)。同时利用CRS-PCR和PCR-RFLP方法对这3个SNPs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944头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SLC11A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SLC11A1基因的3个SNPs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适合性检验表明,6358(C/T)和7809(A/T)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与鲁西黄牛群体中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6067(A/G)位点的突变在牛群中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同时中国荷斯坦牛群体在这3个基因座位上的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鲁西黄牛与渤海黑牛。

    2010年05期 v.30;No.161 698-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蜂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许合金;张军民;王修启;赵青余;

    试验选用1152只39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别饲喂添加0、75、150、225mg/kg蜂胶的玉米-豆粕型日粮8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蜂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黄胆固醇、血清生化特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蜂胶对破软壳率、料蛋比虽差异不显著但有改善作用的趋势(P>0.05);添加75、225mg/kg蜂胶能够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各个添加水平的蜂胶在蛋保存的第7、14、21、28天都能不同程度降低蛋黄MDA含量(P<0.05);从整个试验期来看,日粮中添加225mg/kg蜂胶能够显著提高血清HDL水平,并显著降低血清TC水平(P<0.05);此外,日粮中添加150、225mg/kg蜂胶能够显著提高血清T淋巴细胞转化率;添加150mg/kg蜂胶能够显著提高血液B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

    2010年05期 v.30;No.161 704-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