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丽萍;郝凤奇;王春凤;杨桂连;
将轮状病毒pW425et-Vp4乳酸菌重组质粒口服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眼球采血脱臼处死,收集小鼠血清、脾细胞及肠道内容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用试剂盒检测肠黏膜SIgA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19+B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最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W425et-Vp4基因工程乳酸菌口服免疫小鼠血清IgG及肠黏膜SIgA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S/N>2.0,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值大于2:1;表明猪A组轮状病毒Vp4基因工程乳酸菌重组表达质粒可以增强小鼠机体免疫保护能力。
2010年07期 v.30;No.163 869-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跃强;管宇;唐娜;魏凤;杨慧;曲光刚;沈志强;
根据GenBank登录的经典与高致病性PRRSVNsp2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所扩增的序列包含高致病性毒株缺失部分,用于区分经典与高致病性毒株,并对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从经典与高致病性PRRSV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73,483bp的特异性片段,病毒基因组混合后能够同时扩增;并可以检测出1.8TCID50/100μL经典毒株及0.6TCID50/100μL高致病毒株的病毒RNA;对CSFV,JPV,PEDV,TGEV,RV,PPV,PRV,PCV-2等常见猪病毒病病原的鉴别诊断均为阴性;对分离的8株PRRSV进行检测,3株为经典毒株,5株为高致病毒株;对采集的59份确诊病料进行了检测,21份为经典毒株感染,38份为高致病毒株感染。本研究建立的RT-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区分PRRSV经典与高致病毒株。
2010年07期 v.30;No.163 873-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世成;吴发兴;谈志祥;黄建龙;张燕霞;刘道新;邱立新;鲁杏华;范仲鑫;唐小明;汪洪冰;郭成玲;
从2008年送检的病猪病料中分离到1株致细胞病变代次、时间以及细胞病变形态与典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培养特性不同的PRRSV(LD812株)。对LD812株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测序发现,该株病毒与标准HP-PRRSVJXA1株(与VR2332相比,JXA1Nsp2基因的第478、538~566位氨基酸缺失,缺失形式为1+29个氨基酸)的Nsp2基因同源性为98.3%,LD812分离株Nsp2基因上第475~520和538~566位氨基酸缺失,缺失形式为46+29个氨基酸,比JXA1株在1号缺失位多缺失45个氨基酸;LD812株ORF5基因序列与JXA1株相比仅有8个核苷酸的点突变。结合该毒株的临床特征、细胞培养及分子特性,推测LD812为一弱毒株。
2010年07期 v.30;No.163 878-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祥义;王秀平;陈春花;宋勤叶;焦建达;冯秀;蒋丽釵;王昆;
应用PK15细胞从山东省某猪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证明该分离株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命名为SD/2008株),基因组全长1767bp,为PCV-2b基因型;感染PK15细胞后96h病毒含量最高,培养液含病毒基因组1.72×108copies/μL,连续培养120h不出现细胞病变;连传5代,病毒滴度稳定,维持在106TCID50/0.1mL左右;传代PK15细胞时同步接种病毒后18h,用300mmol/L的D-氨基葡萄糖处理细胞,病毒滴度可以提高5.62倍。
2010年07期 v.30;No.163 883-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万奎;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罗启慧;陈孝跃;范波;
将100μgpcDNA-GPV-VP3基因疫苗肌肉注射4周龄BALB/c小鼠,并以生理盐水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为对照,建立并应用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cDNA-GPV-VP3在免疫小鼠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肠、脑、免疫部位肌肉)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原位杂交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等特点,能检测约13pg的同源DNA。pcDNA-GPV-VP3基因疫苗在肌注后1h可分布到除脑以外的所有组织,肌注后3h脑呈阳性,21d除脑外的其他组织仍呈阳性,105d仍能在肌注部位检测到pcDNA-GPV-VP3;pcD-NA-GPV-VP3在小鼠各组织中持续时间为肌注部位>肝>脾、心>肾>肺、肠>脑。
2010年07期 v.30;No.163 88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斌;胡北侠;许晓云;路希山;张金强;李建亮;张秀美;崔言顺;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在山东省白羽肉用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对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上述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感染率最高(30.07%),在3种类型鸡中ARV感染率高于MDV,REV,CAV。MDV在淘汰肉种鸡中感染率(12.82%)高于其他2种鸡群,而REV,CAV,ARV感染率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最高。混合感染亦相当普遍,以淘汰肉种鸡最高(混合感染率达10.25%),高于任一病毒单独感染率,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
2010年07期 v.30;No.163 894-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宁;李宏梅;刁有祥;孙法良;王明亮;马艳芳;纪巍;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推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793/B)M基因的抗原位点,应用DNAStar软件针对M基因及其抗原表位片段设计3对引物,PCR扩增并成功构建了M基因的pGEX6p-M和2种截短M基因的pGEX6p-M1,pGEX6p-M2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分别在50000,32000,29000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表明GST-M,GST-M1,GST-M2重组蛋白获得成功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GST-M和GST-M1重组蛋白能被鼠抗IBV(793/B)血清识别,而GST-M2重组蛋白不能被识别。GST-M与GST-M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初步证实M蛋白存在抗原表位,这为进一步研究IBV(793/B)M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制备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0年07期 v.30;No.163 898-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平;韦强;鲍国连;崔言顺;刘燕;邵泽香;季权安;肖琛闻;李建亮;
以耐药标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TXRA1(Chlr,Erys)和大肠杆菌ZBO78(Eryr,Chls)作为亲本菌株,在DnaseⅠ始终存在的条件下,采用Lysozyme-EDTA法制备2菌株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率分别达到了92.00%和91.94%,再生率分别达到了38.77%和37.29%。通过PEG法进行2菌株原生质体融合,成功获得31株具有双亲本耐药性(Chlr,Eryr)的融合菌株,并应用双重PCR方法对融合株的部分外膜蛋白A(ompA)基因进行扩增,其中有11株融合菌株能够表达2亲本的ompA基因,有20株仅表达亲本大肠杆菌的ompA基因。融合菌株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特性等介于2亲本菌株之间,连续传15代后融合菌株的上述性状仍能够稳定遗传。
2010年07期 v.30;No.163 903-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德福;高翔;蔡渭明;杜爱芳;
猪链球菌2型(SS-2)、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引起"猪无名高热症"的部分病原菌,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SS-2、APP和PM的多重PCR快速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有关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CPS2J(SS-2),ApxIVA(APP),KMT1(PM)基因的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对3种病原菌的最低DNA检测量分别为48.3pg(SS-2),581pg(APP),5pg(PM),而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猪附红细胞体、刚地弓形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35份临床样品的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有7例SS-2,5例APP,7例PM,与生化试验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对SS-2、APP和PM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2010年07期 v.30;No.163 908-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黎霞;徐赓;王彩霞;安健;
为了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免疫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鸡GM-CSF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法对球虫免疫后的海蓝灰蛋鸡盲肠扁桃体中GM-CSF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GM-CSF原核表达引物,原核表达GM-CSF融合蛋白,通过菌体裂解,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后,过Sepharose4B柱纯化融合蛋白,采用抗病毒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从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海蓝灰蛋鸡盲肠扁桃体中扩增到了435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鸡GM-CSF序列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在35.2%~45.4%;原核表达了海蓝灰蛋鸡GM-CSF,分离纯化的融合蛋白在抗病毒活性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2010年07期 v.30;No.163 912-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能够同时检测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对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400和4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派琴虫和单孢子虫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这2个原虫。对广西沿海的49份贻贝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派琴虫阳性率为16.3%,检测的派琴虫含量为2.38×106~9.21×102拷贝/μL;提示派琴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贝类派琴虫的临床快速检测。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检测的敏感性比派琴虫高,而49份贻贝病料未检出单孢子虫,提示需要进行更多临床样品的检测。
2010年07期 v.30;No.163 91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铁勇;刘军;祝令伟;冯书章;夏志平;高丰;
利用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强毒菌株458#,通过腹腔注射接种日本大耳白家兔,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458#可引起家兔发病或死亡,并能从发病家兔的组织样品中分离到所接种毒株。感染家兔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微血栓形成。猪链球菌2型感染家兔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评价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探索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7期 v.30;No.163 92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变芳;殷先华;吕欣;魏新元;郭蔼光;
采用PCR法合成了stx2基因上游和下游的2个同源臂序列分别为1635,1655bp。2个同源臂序列被克隆到载体pCR2.1-TOPO上,两臂中间插入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855bp),构建了stx2基因敲除盒子pCR2.1-B-Gm-A。将含2个同源臂和Gm抗性基因片段的扩增子电转化到含质粒pKM208的感受态细胞EHECO157:H7中,通过λ-Red重组系统产生了stx2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用Verocell试验检测了突变株的产毒能力并进行了细胞黏附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同源臂利用λ-Red重组系统可以有效的敲除EHEC毒素基因,stx2基因敲除后的突变株不产stx2毒素,对真核细胞CaCo-2和Hep-2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
2010年07期 v.30;No.163 926-930+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魁;高丰;贺文琦;刘云志;邵洪泽;程荣华;张希牧;赵亚昕;宋德光;
利用MDBK细胞从长春郊区一养羊户送检的出现典型"口疮"症状的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理化学测定、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间接免疫荧光(IFA)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了系统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irus,ORFV),命名为ORFV-cc。参照GenBank中ORFV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对ORFV-cc株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ORFV-cc分离株F1L基因片段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ORFV-NZ2,ORFV-7,ORFV-20,ORFV-C2,ORFV-mi-90,ORFV-Torino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5%,98.3%,97.9%,98.5%,98.4%,97.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97.2%,97.5%,98.8%,98.8%,97.9%。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cc分离株与参考毒株ORFV-C2和ORFV-mi-90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毒株的F1L基因差异不大。
2010年07期 v.30;No.163 93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谭业平;梁红茹;牛学峰;刘晓慧;祝艳蕾;郭霄峰;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完整开放阅框后将其定向亚克隆入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全长基因组中的假基因区域,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了嵌有荧光素酶基因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之后,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进行病毒拯救,抗核蛋白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成功拯救了携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luc株,RT-PCR证实插入的荧光素酶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荧光素酶基因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生物学功能;这为应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荧光素酶标记狂犬病病毒在小鼠体内侵染移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2010年07期 v.30;No.163 936-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展小过;乔传玲;陈艳;杨焕良;孔维;吴运谱;辛晓光;陈化兰;
以含有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9/2005(H3N2)NP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NP为模板,利用带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NP基因,将其亚克隆至质粒pIRES2-EGFP中,再次将含有NP及EGFP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腺病毒的穿梭质粒pDC315,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5-N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穿梭质粒pDC315-NP-EGFP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ΔE1,E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基于腺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典型细胞病变及EGFP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筛选到重组腺病毒rAd-NP-EGFP。经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NP基因已被重组到腺病毒的基因组中,并能够伴随病毒的复制而表达,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重组腺病毒rAd-NP-EGFP经增殖、纯化后其TCID50可达1.26×1010/mL,为进一步研究该重组病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2010年07期 v.30;No.163 94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甜甜;刘建柱;周栋;刘海涛;成子强;郭慧君;王振勇;张利;柴同杰;
通过人工合成猪附红细胞体MSG1基因的编码序列,以提高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注册的AM407404的544~942氨基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12条寡核苷酸片段。用重叠区扩增法(PAS)全基因合成MSG1部分目的基因,克隆入pjet1.2/blunt载体。经测序证实正确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c/MSG1,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转化子,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分析。测序、酶切鉴定等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诱导表达后大约在16000的位置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
2010年07期 v.30;No.163 9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汉进;雍艳红;安立龙;巨向红;
利用NCBI公布的TLR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克隆巴马香猪(Sus barbatus)TLR2基因。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巴马香猪TLR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2358bp,编码785个氨基酸,该蛋白等电点为7.52,相对分子质量为89480;与普通猪比对发现,巴马香猪TLR2基因有15个碱基发生突变;与小鼠、狗、鸡、牛、羊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73.4%,82.4%,59.5%,85.3%,84.6%,82.4%。TLR2膜外区蛋白为背侧多个α螺旋和内侧多个β折叠平行交替排列构成一个弯曲状螺旋结构;N末端存在信号肽,且可能在21~22位氨基酸处存在裂解位点;胞外区有4个明显的LRR,分别位于第76~99、360~385、413~432和457~476位氨基酸区;膜外区含6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
2010年07期 v.30;No.163 949-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剑英;刘松财;戴建威;丁景华;杨丽华;江青艳;张永亮;
向小鼠后肢小腿肌注pGRF表达质粒并加以电穿孔条件,注射剂量分别为5,10,50μ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20,30d测体质量,并采血分离血清测血清GRF水平。结果显示,5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注射后10dGRF分别比对照组、5μgpGRF质粒组升高44.73%(P<0.05),12.86%(P>0.05);血清中GRF水平升高。30d累积增重,5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分别比对照组、5μgpGRF质粒组高11.46%,6.75%(P>0.05);10μgpGRF质粒组分别比对照组和10μgpGRF质粒电穿孔组高19.52%(P>0.05),19.42%(P>0.05)。50μgpGRF质粒组45d累积增重分别比对照组、pGRF质粒电穿孔组高14.00%,12.00%(P>0.05)。结果表明,电穿孔处理可提高GRF基因在小鼠肌肉中的表达。
2010年07期 v.30;No.163 954-957+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月茂;贺小英;党永辉;何小宁;李艳艳;刘军;
利用乳腺干细胞培养技术体系,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分离培养乳腺干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EGFP基因导入乳腺干细胞,诱导转基因乳腺干细胞向乳腺上皮细胞分化,观察其分化特点。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乳腺干细胞,获得转EGFP基因乳腺干细胞,它们在表达EGFP的同时仍具有分化潜能,能分化成梭形和扁平状细胞。结果表明,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分离乳腺干细胞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转EGFP基因乳腺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潜能,可以用EGFP基因对乳腺干细胞进行标记、追踪,为EGFP基因作为示踪标记对乳腺干细胞用于体内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7期 v.30;No.163 958-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亚银;张莉;王静梅;崔茹鹏;莫名;剡根强;
为查明动物源(牛、羊、猪、鸡)粪肠球菌分离株对7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包括耐药表型及相关的耐药基因),采用药敏纸片法、浓度稀释法和VITEK-AMS全自动药敏法3种不同的方法,根据CLSI(2007)判定标准,检测40株分离株的耐药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aac(6’)/aph2’’,aph(3’)-Ⅲ,ant(6)-I)、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mefA)和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vanA,vanB,vanC)。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表型耐药率分别为:60.0%(24/40),57.5%(23/40),52.5%(21/40),67.5%(27/40),60.0%(24/40),55.0%(22/40),本试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耐药基因aac(6’)/aph2’’,ant(6)-Ⅰ,aph(3’)-Ⅲ,tetM,ermB,TEM的检出率分别为:55%(22/40),55%(22/40),25.0%(10/40),42.5%(17/40),50.0%(20/40),45.0%(18/40);未检测到mefA,vanA,vanB,vanC基因的菌株。动物源性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是导致分离株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从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角度均可证实分离株粪肠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2010年07期 v.30;No.163 962-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宝;欧阳红生;邓旭明;刘梦梦;姜游帅;宋科技;冯海华;
探讨柴胡皂苷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亚抑菌浓度的柴胡皂苷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转录表达谱的影响。按NCCLS推荐的试管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柴胡皂苷a对32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菌株ATCC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绘制标准菌株ATCC25923的生长曲线,用定制的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1/2×MIC(4mg.L-1)柴胡皂苷a对标准菌株ATCC2592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对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s为1~32mg.L-1;基因表达谱分析有26个上调基因,68个下调基因,其中1个编码超氧负离子压力反应蛋白基因被大幅度地上调,13个毒力基因被诱导,并且都被抑制;这表明柴胡皂苷a对32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标准菌株都有抑菌活性。基因芯片分析表明,柴胡皂苷a的抗菌作用能够同时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的途径基因。
2010年07期 v.30;No.163 966-968+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慧敏;陈陆;杨霞;常洪涛;郑鹿平;王永生;高冬生;王珊;王川庆;
采用鸡杆菌自然病例分离纯化的鸡杆菌人工感染开产前(105日龄)和开产后(163日龄)的SPF蛋鸡,运用组织学的方法对鸡杆菌自然病例和试验病例进行比较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自然病例和试验病例均可引起蛋鸡产蛋高峰推迟,产蛋量下降,且多产畸形蛋;病变主要在呼吸道和生殖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生殖道黏膜层严重充血、水肿、浆液性及炎性渗出等反应。但是试验病例未出现自然病例中常见的腹膜炎和输卵管炎症状。输卵管的病变主要在膨大部和子宫部,这种特征性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这表明鸡杆菌单因子感染可引起SPF开产蛋鸡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以及呼吸道和生殖道的病理变化。
2010年07期 v.30;No.163 969-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娜;尹逊河;邱建华;衣婷婷;郭丽红;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在家兔脑干中的分布和衰老变化。结果表明,家兔脑干内分布有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以及脑干的网状结构等;在中央灰质周围、上丘(前丘)浅灰质层、臂旁核、中央上核、舌下神经核、下橄榄核、楔束核等核团也发现一些阳性神经元。对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的外侧网状核这5个核团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在5个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与成年兔相比,仔兔、青年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但老年兔(36月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最长突起长度都显著减少(P<0.05),胞体平均截面积在动眼神经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外侧网状核减小,而在红核则增大(P<0.05)。结果提示,脑干内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nNOS阳性神经元的衰老变化会影响NO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影响它们在脑干中的正常生理功能。
2010年07期 v.30;No.163 974-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苌盛;刘伟伟;张西臣;靳朝;
将吉林大学小动物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35例犬阴道肿瘤,根据临床特征及病理学变化分为传染性性病肿瘤、阴道增生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种,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雌二醇受体α(ER-α)和孕酮受体(PR)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anine transmissible venereal tumor,CTVT)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缺失。阴道增生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发情前期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与正常阴道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相似,并未随发情前期血浆雌二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Vagin al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VASPS)雌二醇受体表达为阳性,表明犬阴道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生成、发展可能与生殖激素有关,具有激素依赖性。
2010年07期 v.30;No.163 979-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浩;孙莉莎;赵宝玉;王占新;刘忠艳;郭翀宇;马尧;
100只5~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雄鼠标记为ⅠA~ⅤA组,雌鼠标记为ⅠB~ⅤB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给小鼠饲喂哈密黄芪干草粉量为基础饲料量15%,30%,45%,60%的混合饲料,连续饲喂5周,记录小鼠体质量、临床症状及主要血液学指标变化,并采集小鼠主要组织器官制作石蜡及透射电镜切片。结果表明,Ⅱ、Ⅲ组小鼠平均日增重为正值,且无明显中毒症状;Ⅳ、Ⅴ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呈负增长,Ⅳ组小鼠饲喂11d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但5d后症状减轻或消失,Ⅴ组小鼠饲喂7d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Ⅱ~Ⅳ、ⅤB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ⅤA组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随毒草剂量增加而加剧,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脑、心脏、肾、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发生明显空泡变性。结果提示,哈密黄芪中毒与疯草中毒相似,哈密黄芪应为疯草类植物的一种。
2010年07期 v.30;No.163 982-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周帮会;刘荣欣;姜国均;钟秀会;
随机选择1~4胎龄健康黑白花奶牛10头,设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择1~4胎龄产后健康黑白花奶牛17头,产后立即灌服"益母生化散"250g,为中药预防组(B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10头,为胎衣不下组(C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26头,产犊后12h灌服"益母生化散"500g,设为中药治疗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机理及中药"益母生化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PGE2)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关系密切,胎盘组织中孕酮含量的升高,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的降低是胎衣不下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益母生化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益母生化散"具有调节胎盘组织的激素分泌等作用有关。
2010年07期 v.30;No.163 98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蒲勇;方富贵;王索路;王琳;章孝荣;
为探讨铝胶佐剂与白油Span佐剂的GnRH疫苗对公猪睾丸发育和血清睾酮的影响,12头初生公猪随机分为GnRH疫苗铝胶佐剂免疫组和GnRH疫苗白油Span佐剂免疫组(下简称铝胶组和白油组)。9周龄初免,17周龄加强免疫,25周龄屠宰。游标卡尺测量猪阴囊直径和睾丸大小,石蜡切片观察睾丸组织发育,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检测GnRH抗体水平和血清睾酮水平。结果表明,铝胶组与白油组GnRH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铝胶组血清睾酮水平于17,21周龄(P<0.05)和25周龄(P<0.01)显著地低于白油组,阴囊直径,睾丸直径、横径、周长及睾丸血量均显著地低于白油组(P<0.05)。铝胶组与白油组猪睾丸曲精小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白油组零星分布少量精子,铝胶组无精子产生。这表明在公猪免疫去势的效果上,辅以铝胶佐剂的GnRH疫苗比辅以白油Span佐剂的GnRH疫苗好。
2010年07期 v.30;No.163 992-995+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曌;徐捷;相荣科;赵菊;刘笑然;吴波;王占赫;高建明;
探讨中药单体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猪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以期提高体外受精效果。以mTBM+肝素获能液为对照组,分别添加β-谷甾醇、淫羊藿苷的低、中、高3个剂量为试验组,利用金霉素荧光染色(Chlortetracycline,CTC)法结合体外受精检验体外获能效果。在mTBM+肝素中添加β-谷甾醇2(中剂量0.08mg/L)、淫羊藿苷2(中剂量17mg/L)的B型精子率(获能精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P<0.05),F型精子率(未获能精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P<0.05),AR型精子率(发生顶体反应精子)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P<0.01);表明中药单体成分β-谷甾醇、淫羊藿苷能够显著促进猪精子体外获能效果。
2010年07期 v.30;No.163 99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堂玉;凌泽继;韦明宇;卢晟盛;卢克焕;
在BF5稀释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牛血清白蛋白(BSA)(0.5,1,1.5g/L)、二甲基乙酰胺(DMA)(0.5%,1%,1.5%)、甲基-β-环糊精载胆固醇(CLC)(1,2.5,5g/L),对成年健康猪精液进行冷冻保存,于不同温度(37,50,70℃)解冻后分别检测冷冻后精子的活率、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结果显示,0.5g/LBSA组冷冻后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DMA组冷冻后精子活率和活力显著优于1.5%DMA组(P<0.05),同时也高于对照组(3%甘油)冻后精子活率和活力,但差异不显著。不同质量浓度CLC组冷冻后精子的活率、活力、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50℃和70℃解冻组精子的活率和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37℃解冻组的精子;50℃解冻组精子的活力和质膜完整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因此,在猪精液冷冻稀释液中,用DMA可以代替甘油作为渗透性保护剂,且以1%DMA、50℃解冻最佳。
2010年07期 v.30;No.163 1000-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芦春艳;杨润军;姜昊;张金玉;张国梁;赵玉民;赵志辉;
为揭示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及PCR-RFLP两种方法分别对58头草原红牛群体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5基因第3外显子在191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呈显著相关,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IGFBP-5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草原红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
2010年07期 v.30;No.163 1005-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曹华斌;胡国良;郭小权;张彩英;李浩棠;
将72只300日龄的蛋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分别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和正常日粮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60d,于试验1,30,60d随机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各12只,采样检测分析高能低蛋白日粮对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及其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于试验后30,60d,试验组蛋鸡肝湿重、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脂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内,对照组蛋鸡肝脏的外形与结构正常;试验组蛋鸡肝脏除第1次采样外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出血,呈土黄色,光镜下可见肝组织结构模糊、细胞肿胀、脂肪变性,胞浆内可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等明显的肝组织损伤。这说明高能低蛋白日粮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蛋鸡肝组织的脂肪代谢,导致脂类物质在肝组织的蓄积及脂肪变性,提示此日粮可用于试验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病理模型的复制。
2010年07期 v.30;No.163 1009-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