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德武;李志杰;王晓莉;宣华;王贵军;丁壮;
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L/07/SW株GP5基因设计了3个RNA干扰靶位,构建shRNA表达质粒;将转染干扰质粒6 h后的MARC-145细胞接种病毒,并通过Real-time RT-PCR、TCID50、CPE、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对所设计的shRNA表达质粒的干扰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干扰质粒可以高效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说明GP5基因的这3个干扰靶位可能是PRRSV复制所必需的。本试验为PRRSV复制及基因组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13-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安;崔言顺;沈志强;谢金文;王金良;李建亮;曲光刚;李峰;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enBank登录的25株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在其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1对针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为245 bp,且不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以及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16份猪瘟脾淋苗和细胞苗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02拷贝/μL的总RNA即能得到特异性扩增,在107~102拷贝/μL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扩增曲线,并与兔体定型热反应有良好的相关性。该法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望取代传统的兔热法用于猪瘟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效价测定及指导疫苗的配制,也为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工具。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18-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周伦江;王隆柏;方桂友;魏宏;车勇良;陈如敬;庄向生;
参照GenBank的变异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普通PRRSV的Nsp2段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标准质粒构建,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诊断变异型PRRSV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能够检测出264个拷贝数的标准质粒品,0.562 3TICD50的病毒量,比RT-PCR敏感10倍。对22份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6.4%。由于该方法具有定量、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适用于对猪群感染变异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早、中、晚期的诊断,对有效诊断及防治高致病性PRRS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23-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解民;仲飞;李秀锦;吴凌娟;李凌;李巍;
根据GenBank猪β防御素2(pBD-2)的氨基酸序列,参照酵母偏爱的密码子,设计无信号肽序列的pBD-2的基因编码序列,并由公司合成。将合成的基因通过SnaBⅠ和NotⅠ位点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α因子信号肽序列下游,构建成pBD-2基因的分泌表达载体pPIC9K/pBD-2。利用电穿孔法将经SalⅠ线性化的pPIC9K/pBD-2质粒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通过G418加压筛选得到His+Mut+表型的高拷贝转化子。经PCR检测证明pBD-2基因在毕赤酵母染色体上得到整合。阳性重组酵母经摇瓶发酵培养和甲醇诱导,用SDS-PAGE方法在发酵上清中检测到重组pBD-2的存在,说明构建重组酵母菌能够分泌性表达pBD-2。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结果显示,pBD-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28-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博;郭万柱;邹蔚然;徐志文;王印;王小玉;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12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基因全序列,并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12株PRV的PK基因序列以及GenBank登录的6条PK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PRV PK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长度为1 107~1 170 bp,氨基酸长度为368~389个;核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7%~100%和73.9%~100%;在PK基因核酸序列1 079~1 099 bp和240~250 bp处有2个高变重复区;蛋白质疏水性、抗原表位的分析结果十分相似,而且PK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真核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的保守氨基酸共有序列和亚结构域特征序列。结果表明,PRV PK基因在大部分毒株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32-1037+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立;程世鹏;王建科;柴秀丽;罗彬;张海玲;吴威;闫喜军;
以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virus,CPV)VP2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检测C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在分析CPV VP2基因稀有密码子(大肠杆菌系统)的基础上,克隆去除5′和3′端的稀有密码子的VP2基因,构建了VP2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2和pET32a-VP2,利用HIS标签对融合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基因获得表达,并存在低相对分子质量产物,其中纯化后的pET28a-VP2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以pET28a-VP2蛋白为基础,建立检测VP2抗体的i VP2-ELISA方法: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17.8 mg/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阳性判定标准初步定为:待测样品D值>0.367,且待测样品D值/阴性样品D值>2.0。采用i VP2-ELISA对20份背景清晰的犬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 VP2-ELISA与HI试验的阴阳性符合率一致,但不呈现正比关系。本试验为犬场CPV抗体水平检测和进行C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38-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旋;黄兵;张训海;于可响;钟登科;宋敏训;龚争;赵磊;
分别对鸡源、鸭源、鹅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分离株(WF00C、WF00D、WF00G)的F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分离株F基因均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与强毒株特征相符,具有第101位的K(赖氨酸)和121位的V(缬氨酸),符合基因Ⅶ型NDV特征;WF00C株有13个半胱氨酸(Cys)残基,WF00D株和WF00G株各有12个Cys残基;在限制性内切酶(RE)位点(nt334~1 682)的分布上,3个毒株均存在多数鹅源分离株特有的973 nt和1 249 nt RsaⅠ位点;WF00D株与WF00C株、WF00G株以及GenBank的15株各基因型代表株的F基因编码区同源性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7%~99.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4%~98.9%;3个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较高,其与ZJ1、SF02和NA_1等鹅源毒株之间差异较小,而与LaSota、F48E9等毒株之间差异明显。根据NDV系统发育进化树、酶切位点分析以及基因分型结果,证明它们的基因型均为Ⅶd亚型。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43-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颜赟;刁有祥;吴焕荣;李建侠;孙杰;
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肉种鸡群采集102份有肿瘤病变的病、死鸡肝脏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检测。结果显示,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88.24%、79.41%、47.06%,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三重感染检出率达30.39%;二重感染检出率为59.80%,以MDV和REV共感染检出率最高,为44.12%;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3.92%和1.96%。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49-1051+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邵泽香;韦强;鲍国连;崔言顺;刘燕;王春平;季权安;李建亮;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及RACE方法扩增得到鸭肝炎病毒(DHV)浙江分离株Z10的全基因(5′,3′末端序列用RACE法扩增)及4株DHV分离株的VP1基因。结果表明,分离株Z10的全基因片段长7 689 bp,有1个大的开放读码框(ORF),ORF位于626~7 326位核苷酸,编码2 249个氨基酸。Z10分离株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6株具有代表性的DHV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94.5%~98.4%;所测得的DHV分离株的VP1基因的序列与目前GenBank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DHV-ⅠVP1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4株Ⅰ型DHV的VP1基因cDNA长度均为714 bp,编码238个氨基酸。4株DHV-Ⅰ之间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100%;与参考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100%;表明各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基因群。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52-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谭业平;祝艳蕾;陈爱娥;郭霄峰;
将携带狂犬病毒糖蛋白单、双拷贝基因的穿梭载体pShuttle-G和pShuttle-dG分别经PmeⅠ线性化后电转化含E1和E3区缺失的人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菌株BJ5183-AD-1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经抗性筛选,PCR、PacⅠ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了狂犬病毒糖蛋白单、双拷贝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u5-G和pAdHu5-dG,线性化后分别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结果显示,在第4天发生细胞病变效应,且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证实2株重组腺病毒表达的糖蛋白能被特异性单抗识别;遗传稳定性分析显示,病毒传至10代时单G和双G基因均稳定遗传,没有发生缺失和突变。为比较分析2株重组腺病毒糖蛋白的表达时效及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56-1059+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晓林;凌宗帅;邱莹;谢之景;赵宏坤;姜世金;张兴晓;
根据GenBank中流感病毒H3N2亚型HA、NA、N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扩增HA、NA、N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猪流感病毒(SIV)H3N2济南株(SW/SD/JT/07(H3N2))HA、NA、NP基因,分别将RT-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SW/SD/JT/07(H3N2)HA基因长度约为1 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65.2%~81.8%;HA0切割位点序列为PENQTR↓G,属非高致病性毒株;SW/SD/JT/07(H3N2)HA蛋白有7个糖基化位点,由于碱基突变缺少了1个糖基化位点,表明其抗原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SW/SD/JT/07(H3N2)与所有参考毒株HA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很保守,即98、134、136、138、226位分别为Tyr、Gly、Ser、Ala、Asn。SW/SD/JT/07(H3N2)NA基因长为1 413 bp,编码470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65.1%~91.8%,NA基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SW/SD/JT/07(H3N2)与禽流感病毒H3N2亚型亲缘关系最近。SW/SD/JT/07NA(H3N2)NA蛋白与参考毒株的颈区63、64、65位置均无氨基酸缺失现象,可推测其对病毒的复制能力不会有很大影响。SW/SD/JT/07(H3N2)NP基因长为1 565 bp,编码498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9.8%~87.8%,NP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2004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内地广东株同源性小,亲缘关系较远。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60-1063+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君;王石;赵权;种法政;徐辞;
从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中提取基因组,PCR扩增PE40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中,构建重组质粒pMD-PE40;经鉴定正确后将PE40基因插入抗猪囊尾蚴头节单链抗体基因重组质粒pMD-ScFv中,构建重组质粒pMD-ScFv-PE40,经酶切、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ScFv-PE40;鉴定后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ScFv-PE40,目的片段约为1 800 bp;Western blotting证明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重组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动物保护性试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64-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卫;白家媛;彭俊平;谷长勤;张万坡;程国富;陈敏;胡薛英;
应用PCR技术从樱桃谷鸭总RNA中克隆CD3ε基因ORF序列(DuCD3ε),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切除信号肽和跨膜区,将胞外区cDNA(DuCD3ε)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E.coliBL21(pET-28a/DuCD3ε)原核表达系。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制备兔抗DuCD3ε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在樱桃谷鸭外周血液涂片上进行初步应用。结果显示,DuCD3ε胞外区序列长252 bp,编码83个氨基酸。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重组DuCD3ε(rDuCD3ε)在BL21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经3次免疫后,通过间接ELISA测定兔抗rDuCD3ε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 800。在鸭瘟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数占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28%~47%,试验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2%~77%,在感染后1~3 d外周血液中CD3+T淋巴细胞比值急剧升高,3 d以后比值缓慢下降。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表达CD3ε胞外区多肽,制备的兔抗樱桃谷鸭CD3ε多克隆抗体可用于鸭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标记染色,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67-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静;胡崇伟;牟婵;张金凤;高利;
将12只健康本地犬,肌肉注射隆朋3.0 mg/kg,在注药前(即对照组)及注药后2、8、24、72、120、168 h静脉采血,分别测定红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注射隆朋后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三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在8 h均降到最低值,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注射隆朋后2 h T-AOC、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MDA的含量在注药后2 h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120 h基本恢复正常。本试验结果表明,隆朋对于犬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隆朋对于犬的T-AOC及SOD的活性存在显著影响,并会引起红细胞分泌MDA含量升高,从而导致红细胞膜发生损伤。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72-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倪耀娣;卫书鹏;徐建忠;钟秀会;
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A组灌服1 mL的紫锥菊、黄芪合剂,B、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服7 d。21日龄时A、B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雏鸡胸腺、小肠中CD4+、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药组和攻毒对照组相比较,CD4+T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但是CD8+T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4+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小肠中24日龄时CD4+、CD8+T细胞数量较其他日龄差异显著(P<0.05)。总试验期胸腺中CD4+、CD8+含量是所测总数的60%。表明紫锥菊、黄芪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以胸腺中CD4+、CD8+含量多于小肠,能显著降低IBDV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75-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严玉霖;高洪;陈超;陈利平;陈玲;高利波;赵汝;
将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内毒素(ET)致病组、阳离子A(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硫化氢(H2S)含量。结果显示,NS组肝脏组织未见异常,ET组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CA保护组则病理变化程度较弱,出现的时间较迟;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水平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T组。结果表明,H2S参与了ET致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CA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ET的炎性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79-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华;凌红丽;侯竹美;董瑞娥;马向东;赵玉惠;王雷;李志中;孙海新;
研究了培养条件和诱导条件等对工程菌CH1的最终菌体量和表达量的影响,确立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O-stat流加方式具有显著增加菌体量的作用,发酵液最终菌体密度D600达25.31,湿菌体53.4 g/L,蛋白表达量也达到32.3%,实现了ChIFN-γ的高密度发酵和高表达。初步纯化的鸡γ干扰素以500 U/只的剂量对双A肉鸡口服给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巨嗜细胞吞噬活性(P<0.05)。本试验为鸡γ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83-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秀媛;朱翠娟;袁慧;张君涛;原维;李小波;朱家增;刘宗平;
将40只未成年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处理组小鼠分别连续2 d腹腔注射铅10、20、40 mg/kg(按体质量给药),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4、72 h分离卵巢,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同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凋亡基因p53、Bax、Bcl-2mRNA表达。结果表明,铅可促进颗粒细胞凋亡,且随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颗粒细胞中p53、Bax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而Bcl-2基因表达量则逐渐减少(P<0.05或P<0.01);表明铅可通过上调促细胞凋亡基因p53、Bax基因表达量,下调Bcl-2基因表达量,诱导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86-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路浩;韦冬梅;赵宝玉;张浩;王占新;
将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低剂量汞组(HgCl250 mg/L)、中剂量汞组(HgCl2100 mg/L)、高剂量汞组(HgCl2200 mg/L),采用自由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 d。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心、肝、脾、肺、肾组织,称重并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均低于对照组,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脾脏、肺脏和大脑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染毒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肝细胞索紊乱、中央静脉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或溶解崩裂的细胞碎片,肾间质有红细胞积聚;心脏、脾脏、肺脏可见大量红细胞积聚,而大脑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汞暴露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91-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耿毅;汪开毓;颜其贵;杨应东;陈德芳;黄锦炉;
对南江黄羊流行性鼻内腺癌病例进行了临床症状与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南江黄羊流行性鼻内腺癌临床上以流鼻涕、喷嚏、呼吸困难与鼻塞音等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肿瘤起源于筛骨黏膜,单侧或双侧生长,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灰白色或粉红色,质脆,无包膜,表面覆盖大量黏液,部分或完全占据鼻腔。组织学上,肿瘤主要表现为乳头状与腺管状2种生长方式,根据肿瘤组织与细胞的形态特性将其分类为低度恶性腺癌,未发现肿瘤向其他组织与器官转移。超微结构上,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形性,且在肿瘤细胞胞浆内与胞外腺腔内都发现了圆形、直径80~110 nm的病毒颗粒。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95-1097+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正锋;彭健;齐智利;黄飞若;
选用28日龄断奶仔猪10头,分别在其颈动脉、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安装插管,待仔猪恢复1周后,通过肠系膜静脉连续灌注1%对氨基马尿酸测定仔猪采食后0~6 h内门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显示,体质量为9.97 kg的仔猪在采食前的血流速度为1.78 L.kg-1.h-1或295 mL/min,采食后1 h内血流速度快速上升,比采食前的血流速度提高了23.6%,1~5 h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趋于平缓,6 h血流速度达到最高(2.52 L.kg-1.h-1或419mL/min);10头试猪中的6头可成功用于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研究。本试验建立的仔猪颈动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插管系统为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0年08期 v.30;No.164 1098-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魏光河;熊涛;
采用BMT法、苛性钠法、酒精法及pH值法对重庆市永川区12个奶牛场的120个乳样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合临床调查和实验室的病原菌分离鉴定,采取常规统计学方法及方差分析,探讨4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表明,4种诊断方法的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3%、38.3%、51.7%、41.7%,阳性率平均达37.5%,说明永川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较重,这与永川区奶牛养殖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粗放管理、消毒不严格、机器挤奶为主直接相关;多重比较P<0.01,说明4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极显著;其中,苛性钠凝乳法与牛乳pH值检测法诊断结果接近一致,BMT法与其他3种诊断方法其诊断结果差异较大。实验室的病原分离鉴定初步证实,4种方法中苛性钠凝乳法与牛乳pH值检测法的诊断结果比其他方法更为准确和灵敏。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03-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燕;张英;卞建春;刘学忠;李丹;孙娅;刘宗平;
对神经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醋酸镉染毒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100μmol/L)进行保护,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率、[Ca2+]i和活性氧(ROS)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2+]i和ROS水平明显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除5μmol/L组ROS水平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NAC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神经细胞凋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0、20μmol/L组细胞内[Ca2+]i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表明镉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升高有关,NAC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吴显实;张克春;卫程武;杨家军;冉林武;黄克和;
将36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富硒益生菌(Se-Pro)组每头牛添加108.2 g/d,益生菌(Pro)组每头牛添加20.8 g/d,亚硒酸钠(Na2SeO3)组每头牛添加5 mg/d。试验期为产前30 d至产后3个月。于试验0、30、60、901、20 d,采血样测定全血Se含量、GPx活性和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于产后2(初乳)、30、60、90 d,采乳样测定Se含量;产后每个月测定产奶量1次。结果显示,Se-Pro组和Na2SeO3组的全血、初乳、常乳Se含量和G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ro组(P<0.05);Se-Pro组的全血、常乳Se含量和GPx活性(30 d除外)均显著高于Na2SeO3组(P<0.05);Se-Pro组和Na2SeO3组的血浆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ro组(P<0.05);Se-Pro组的血浆MDA含量均显著低于Na2SeO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e-Pro组、Pro组、Na2SeO3组的泌乳期前3个月的平均日产奶量(4%FCM)分别增加了2.96 kg/d(P=0.069)、1.64 kg/d(P>0.05)、0.69kg/d(P>0.05)。结果表明,Se-Pro的作用效果优于Pro和Na2SeO3。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11-1114+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卿;刘丽;李一凡;王洪海;
将4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低Se试验组(日粮Se含量0.032 mg/kg)和正常对照组(日粮Se含量0.229mg/kg),分别在30、45、60和75 d断头处死取样,用ELISA法检测组胺浓度及半定量RT-PCR法测定空肠2型组胺受体(H2R)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血清组胺水平在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Se缺乏时鸡空肠H2R mRNA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对照组与缺Se组及缺Se组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缺Se组血清Se含量与组胺浓度及H2R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效应关系。缺Se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血清中组胺浓度和空肠H2R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对硒缺乏引起的空肠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15-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晓亮;周恩库;吐尔逊帕夏;许梓荣;田秀芝;
用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细毛羊尿结石,研究棉粕和棉籽壳引起雄性细毛羊尿结石的致病因素。测定结石羊血清和尿液的生化指标,观察尿液结晶和泌尿系统组织形态变化,并应用X线能谱分析法、X线衍射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和红外分析光谱法对结石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结石主要成分为MgKPO4和MgKPO4.6H2O,肾结石主要成分为Mg2P2O7。结果表明,在产棉区,绵羊尿结石是由棉粕和棉籽壳导致的矿物质营养代谢疾病,尿结石的发生与棉粕和棉籽壳中高剂量棉酚和磷、钾、镁代谢有密切关系。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18-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洪川;魏智清;冯秀娟;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检测趾叶炎小鼠趾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造模组在免疫后14 d TNF-α表达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表达开始减弱,21 d后表达开始增强,极显著高于同一时相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其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同一时相造模组,其中低剂量治疗组小鼠同一时相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除免疫后前3个时相显著外(P<0.05),免疫后35 d与正常组不显著(P>0.05),高剂量治疗组小鼠除免疫后14 d显著外(P<0.05),其余各时相均与正常组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小鼠的TNF-α表达水平并随药物浓度的提高和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而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和炎性细胞变化均与TNF-α的表达趋势相吻合。结果表明,Mizolastine可以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2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妍;张永宏;许艳丽;赵志辉;张树敏;张嘉保;
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2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T和TT三种基因型;测序发现在1 760 bp处存在T→A的碱基突变,并导致了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该位点的多态性对松辽黑猪的大理石纹和IMF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大理石纹为AA型显著高于TT型(P<0.05),AT型与AA型,AT型与TT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IMF含量为AA型和AT型显著高于TT型(P<0.05),AA型和AT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肉质性状的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推断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是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29-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健;董飚;段修军;孙国波;杨廷桂;朱善元;
确定鹅GH基因编码区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群体中的频率分布,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鹅生产性能关系而奠定基础。以太湖鹅、扬州鹅、豁眼鹅、浙东白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6个鹅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鸭、鹅GH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第3、4、5外显子,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在引物2扩增片段上共检测到3个基因型(HH、HI和II),经过克隆测序比较发现2个单碱基突变,均为沉默突变,分别为编码区的T291C、G297A。统计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在6个鹅品种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所有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豁眼鹅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最低,浙东白鹅最高;所有鹅种均处于中度多态。表明鹅GH基因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3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洁;李俊杰;李瑞岐;桑润滋;
以山羊的胚胎细胞、卵丘细胞、体细胞克隆胚胎细胞为核供体,比较了以这3种细胞为核供体得到的重构胚的体外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以体内受精所得桑椹胚为核供体的重构胚发育能力最高,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1.25%和25.64%,以卵丘细胞为核供体的重构胚发育能力次之(79.68%,21.57%),再克隆胚胎发育能力最低(64%,12.5%),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010年08期 v.30;No.164 1137-1138+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