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猪霍乱沙门菌C500运载猪瘟病毒新型基因疫苗在家兔体内的免疫应答

    韩国全;郭万柱;张博;林华;陈杨;陈弟诗;王利娜;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C500(S.C500)运载猪瘟病毒(CSFV)新型基因疫苗口服免疫家兔的体内免疫应答特点,采用电转化法将CSFV新型基因疫苗转化到S.C500,构建重组工程菌,口服免疫接种家兔,检测CSFV、S.C500特异性抗体;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及猪伤寒沙门菌野毒株依次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CSFV新型基因疫苗重组菌S.C500/pCB-ME2-IL-15,S.C500/pCC-ME2-IL-15。口服免疫家兔可以诱导产生抗CSFV和S.C500的特异性ELISA抗体,且S.C500/pCC-ME2-IL-15略显优势。经三免后免疫家兔能够部分抵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猪伤寒沙门菌野毒株的攻击。试验提示以S.C500为CSFV新型基因疫苗运载体的猪用重组活菌苗具有可行性。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61-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

    许保疆;游一;郭成留;王川庆;

    以作者制备的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anti-CSFV McAb)为一抗、荧光素标记羊抗小鼠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猪瘟病毒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确定IFA最佳工作条件:CSFV最佳接种浓度和培养条件为CSFV 10-3倍稀释后接种PK15细胞,37℃5%CO2恒温箱中培养36 h;McAb最适工作浓度为1∶1 000倍稀释;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小鼠IgG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0倍稀释。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检测CSFV感染PK15细胞为阳性,而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2型圆环病毒(PCV-2)感染PK15细胞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细胞培养中CSF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CSF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CSFV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66-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RNAi靶向N基因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复制

    杨闽楠;李志杰;丁壮;张泉鹏;宣华;王贵平;

    根据编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序列,设计3个干扰靶位(N12、N23、N26),构建siRNA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细胞后接毒,测定病毒TCID50、CPE,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利用RNAi技术靶向N基因,其中N12干扰靶位可以高效抑制PRRSV的增殖,证实N基因可能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结构基因,所选的干扰靶位是病毒复制的关键性位点。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71-1575+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单抗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V-2 WH株在人工感染猪组织中的分布

    刘英玉;刘晓丽;廖荣斌;郭海兵;陈冬焕;汪洋;何启盖;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WH株通过颈部肌注和滴鼻感染26日龄PCV抗体阴性仔猪,于攻毒后28 d剖杀,采集相关的神经组织、消化器官及免疫器官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病理学观察及PCR检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攻毒猪的大脑和小脑、胃、十二指肠、淋巴结、脾脏、扁桃体、肺、肾、肝存在阳性信号,心脏无阳性信号。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浆中,偶尔出现在细胞核内和上皮细胞中。免疫组化结果与病理学变化和PCR检测基本相符。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免疫组化SABC法,可用于定位PCV-2 WH株在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76-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PRRSV和PCV-2共感染小鼠疾病模型的建立

    马元元;张中文;周旭平;裴兆柱;刘钧;许承扬;吴国娟;

    45只6周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单次攻毒组(A组)、连续攻毒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各15只。A组于试验1 d先后接种PRRSV和PCV-2,B组于1,3,5 d接种PRRSV和PCV-2,C组于1 d接种MEM细胞培养液,各组于试验后7,14,21,28,35 d随机选3只采血后处死,采用体质量测定、抗体ELISA、荧光定量PCR、肉眼和显微病理观察等4项检测指标进行模型鉴定。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小鼠体质量增率减慢;肺脏出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变;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坏死;脾脏淋巴细胞缺失,被膜散在出血;肝静脉淤血;抗体检测均呈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C组不存在病毒复制,A、B组小鼠被检组织均存在病毒复制,相对病毒含量在淋巴结中较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试验已成功建立PRRSV和PCV-2共感染昆明小鼠疾病模型。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80-1585+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感染剂量MDRV对番鸭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林锋强;陈仕龙;陈少莺;朱小丽;王劭;程晓霞;高春亮;蔡羲;李兆龙;

    用不同剂量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MW9710株)感染8日龄番鸭后,通过检测血液中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MDRV感染对番鸭免疫细胞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感染剂量MDRV均会抑制番鸭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且影响程度与剂量相关;同时感染番鸭生长缓慢,脾脏肿大,胸腺和法氏囊缩小。上述结果表明,MDRV感染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且细胞免疫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86-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立克强毒MDV-GA对BWEL-SPF鸡的感染试验

    连玲;刘长军;陈燕梅;曲鲁江;杨宁;

    134只1日龄BWEL-SPF鸡随机分成2组,攻毒组84只腹腔注射2 000 PFU的MDV-GA细胞毒0.2 mL,对照组50只注射同等剂量的病毒稀释液。结果显示,攻毒后27 d攻毒组鸡只开始发病并持续到攻毒后51 d,发病高峰期在攻毒后28~42 d。经过60 d的观察发现,该毒株可以引起很高的肿瘤发生率(61.90%),死亡率为75.00%。肿瘤主要出现在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肺、胸腺、皮肤、腺胃等组织,其中以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肿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90%,28.75%,25.00%,21.43%,17.86%。其中2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44.08%;3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27.38%。多数肿瘤个体同时伴有胸腺、法氏囊萎缩,脾脏、性腺肿大等症状。经过对发病鸡的肾脏作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其基本结构已经消失,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现典型的马立克症状。结果表明,利用2 000 PFU的MDV-GA毒株感染BWEL-SPF鸡可以得到大量的肿瘤样本,可用于探讨马立克淋巴瘤内部的基因变化。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90-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犬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李英俊;史利军;李刚;侯绍华;曾妮;章金刚;朱鸿飞;

    通过序列比对和Blast分析,选定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VP2蛋白保守区基因为检测的目的基因,引物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利用灵敏度较高的TaqMan探针法建立CPV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对标准品的扩增、测序及对标准扩增曲线的绘制,建立CPV核酸检测方法。同时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分析。将阳性对照标准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可检测到102拷贝/μL样品,表明该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分析表明,本检测方法在用空白对照及类似的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作为扩增对照时,没有发现非特异性产物的产生,表明该体系对于CPV的检测是特异的。通过6次批间重复检测,体系的变异系数小于3%,表明该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94-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祖立闯;王金良;李娇;魏凤;沈志强;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全基因组序列,选择保守性比较高的5'非编码区,利用Oli-go6.0软件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BVDV的套式RT-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BVDV,极大地提高了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动物与疫苗生物制品原辅料BVDV的快速低含量检测。

    2010年12期 v.30;No.168 1598-1601+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荣昌猪IFN-ω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赵光伟;王帆;赵春燕;杨晓伟;

    将荣昌猪IFN-ω基因亚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B后,氯化锂法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通过酶切、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荣昌猪IFN-ω基因的酵母基因工程菌。经甲醇诱导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荣昌猪IFN-ω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在MDBK细胞上抗VSV的比活性为1.21×106U/mg,表明具有抗病毒活性。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02-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绵羊β-防御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赵鹏伟;曹贵方;梁建荣;杨丽敏;白瑞霞;姜丽萍;

    根据GenBank中绵羊β-防御素(SBD-1)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PCR扩增SBD-1基因并与T载体成功连接,然后将其成熟肽编码片段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pic9k-mSBD-1,将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mSBD-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06-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单孢子囊接种技术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克隆

    魏峰;许越;张西臣;蔡亚男;

    利用显微操作从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河北株、山东株(由单卵囊接种建立)挑选出单孢子囊接种于雏鸡,接种成功率为17.8%。传代后提取DNA,用7条随机引物PCR扩增,鉴别RAPD图谱及特异条带,结果获得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2个克隆、河北株2个克隆、山东株1个克隆。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10-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轮状病毒VP7基因与LTB基因融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王延东;杨少华;高运东;王洪梅;郭学军;刘晓;杨宏军;胡国良;仲跻峰;何洪彬;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牛轮状病毒VP7基因核苷酸序列(DQ195152),成功克隆了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 VP7基因的3个主要抗原簇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然后与LTB(大肠杆菌不耐热性肠毒素)基因融合后再一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螯合次氨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动物试验表明,该抗原蛋白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V16(E6-E7)转基因小鼠肿瘤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殷俊;高慧;李厚达;

    对转基因小鼠HPV16(E6-E7)所形成的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40代后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核型和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1年以上,传120代;细胞形态多样,以多角形、短梭形为主;染色体核型为非整倍体,众数58~62条;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18.5%;细胞体外生长倍增时间为47.2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HPV16-E6蛋白,而未检出p53;裸鼠移植成瘤率为100%。该研究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小鼠HPV16(E6-E7)肿瘤细胞系,为HPV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18-1622+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表达虎源H_5N_1亚型禽流感病毒NP蛋白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彭广能;耿长国;何春燕;汪开毓;夏咸柱;高玉伟;杨松涛;刘益新;

    将A/Tiger/Harbin/132/2007(H5N1)的NP基因克隆入pVAX1载体中,然后将含有NP基因的表达盒(CMV+NP+PolyA)克隆入pVAXE3的SspⅠ酶切缺失处,获得含有NP基因表达盒的穿梭载体pVAXΔE3-NP。用SalⅠ+NruⅠ分别对pVAXΔE3-NP和pPoly-2-CAV-2进行双酶切,将含有NP基因表达盒的片段定向克隆入pPoly-2-CAV-2,获得在E3区缺失处插入NP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质粒pCAV-2-NP。释放CAV-2-NP重组基因组,脂质体介导转染DK细胞,获得了能使DK细胞产生典型腺病毒样细胞病变的CAV-2-NP重组病毒。从形态学、基因组水平、NP基因的转录、NP蛋白的表达以及重组病毒的生长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表明,CAV-2-NP具有典型的CAV-2形态特征,在繁殖过程中没有对H5N1NP表达盒片段进行缺失或重排,并且能够转录H5N1NP基因的mRNA,ELISA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可被流感病毒NP基因单克隆抗体1G6G4所识别。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23-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流感病毒A/Equine/Huabei/01/07(H3N8)对灵缇犬的实验性感染

    蒋桃珍;刘月焕;林健;韩春华;潘洁;杨龙峰;张延光;吴涛;毛娅卿;王嘉;王哲;毕丁仁;

    为了解灵缇犬对马流感病毒A/Equine/Huabei/01/2007(H3N8)的易感性,将马流感病毒培养液以1.0 mL(含105.7EID50)经静脉途径接种4条灵缇犬,另以2.0 mL(含2×105.7EID50)经滴鼻、点眼方式接种3条灵缇犬。采用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病毒分离、HI抗体检测和流感病毒受体类型检测技术,对病毒在灵缇犬体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的7条犬在整个试验观察期间体温等临床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感染后5 d,4条感染犬的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流感病毒M蛋白均为阳性,1条犬的咽拭子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1条犬的马流感病毒H3亚型HI抗体阳性。感染后14d,剩余3条感染犬中有2条犬马流感病毒H3亚型HI抗体呈阳性。试验证明,目前流行的A/Equine/Huabei/01/2007(H3N8)病毒可以感染灵缇犬,但不导致灵缇犬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灵缇犬的喉头、气管上皮细胞具有与马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3 Gal受体。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29-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O型FMDV复合多表位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

    胡博;李昌;王浩然;鲁会军;李霄;朱战波;杜寿文;叶明;袭莹;韩佳丽;王婧;金宁一;

    将O型FMDV复合多表位CTB-TEpi与FMDV结构基因P1-2A(P1/2A)连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经SacⅠ线性化后,利用电转化法整合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基因组中。通过G418浓度梯度筛选得到高拷贝阳性转化子GS115/P1/2A-CTB-TEpi。经甲醇诱导表达后,目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获得成功表达,并在FMDV自裂解片段2A的作用下裂解为P1/2A和CTB-TEpi 2个片段,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1 800和39 400,占上清液中可溶蛋白的比例为25%。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蛋白的2部分均可被抗O型FMDV的血清所识别,而且含有CTB片段的CTB-TEpi条带可以被兔抗霍乱毒素血清识别,证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抗原活性,为进一步研究O型FMDV复合多表位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打下了基础。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34-1637+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非Ⅱ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抗原性分析

    吴绍强;李雅静;王彩霞;林祥梅;

    目前,我国南非Ⅱ型(SATⅡ)口蹄疫病毒(FMDV)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防止SATⅡ型FMD的跨境传入,迫切需要建立其特异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SATⅡ型FMDV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FMDV结构蛋白VP1~VP3上可能的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了8条表位多肽。通过采用SATⅡ型FM-DV阳性血清进行ELISA反应,检测其反应原性;通过采用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合成肽免疫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检测合成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合成的8条多肽均能与SATⅡ型FMDV阳性血清结合,其中的6条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本研究为利用串联表位为抗原检测SATⅡ型FMDV抗体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38-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张守发;齐楷;贾立军;梁晚枫;丛艳昭;

    以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抗原为包被抗原,在建立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各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初步组装成试剂盒。组装的试剂盒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30 mg/L,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滴度为1∶4 000,底物TMB最适反应条件为室温15 min;检测血清的判定标准为D450值≥0.13定为阳性反应,D450值≤0.11定为阴性反应,0.11~0.13定为疑似反应;该试剂盒不与猪大肠杆菌病、猪弓形虫病及猪瘟等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不同时间对阴阳性样品重复检测8次,阴阳性血清的D450值变异系数均未超过10%,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对组装试剂盒中各组分的稳定性和保存时间的测定结果证实,该试剂盒的保质期暂定为6个月;应用保存6个月的试剂盒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60份猪血清样本检测,并与间接ELISA比较,其阳性符合率达100%,说明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42-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布鲁菌在豚鼠和奶牛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和变态反应强度的相关性

    丁家波;杨宏军;康孟佼;程君生;毛开荣;蒋玉文;

    为探索布鲁菌在豚鼠和奶牛体内所引起的抗体水平和变态反应强度的相关性,分别用1×104,3×104CFU牛种布鲁菌强毒2308株各感染12只豚鼠,30 d后测定抗体滴度和变态反应强度。感染后35 d,扑杀豚鼠,取脾脏测定每克脾脏含菌量。用布鲁菌A19疫苗,以5×1010CFU皮下注射布病阴性荷斯坦奶牛50头,分别于免疫后15,30,60 d测定抗体滴度,并于免疫后45 d测定变态反应强度。运用SPSS 17.0-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Corre-lations程序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布鲁菌2308感染豚鼠后30 d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变态反应强度和克脾脏含菌量三者之间均无相关性。A19疫苗免疫奶牛后60 d的抗体水平与免疫45 d的变态反应强度呈正相关,免疫15 d和30 d的抗体水平和变态反应强度无相关性。豚鼠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水平、变态反应强度与个体对布病的抵抗力均无相关性。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46-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奶牛乳腺组织亚细胞组分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王建锋;赵兴绪;张勇;

    利用超速离心结合梯度离心法分离亚细胞组分的技术路线,以提高奶牛乳腺组织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的分离效率。奶牛乳腺组织液氮研磨破碎后,差速离心分离成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4个亚细胞组分,Nyco-denz纯化,2-DE分离蛋白,PDQUest8.0软件分析凝胶图谱。结果显示,奶牛乳腺组织细胞经亚细胞分离后,电泳分辨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细胞核蛋白质检出效率明显提高。不同亚细胞蛋白质组电泳图谱的差异显示了其蛋白质组构成的不同。由此可见超速离心结合梯度离心是一种有效的奶牛乳腺亚细胞组分分离手段,亚细胞蛋白质组学克服了蛋白质组的一些缺陷并可将蛋白质组研究引向亚细胞水平。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50-1653+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芪蓝饮”及不同提取成分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的影响

    徐玉凤;刘家国;黄鸿兵;王德云;赵彪;范云鹏;胡元亮;

    为评价新兽药"芪蓝饮"及其不同提取成分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本试验通过细胞病变抑制法和MTT比色法检测了各提取成分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种加药方式中"芪蓝饮"原药(QLY)直接杀灭NDV的作用最强,其抑制率最高为128.85%;原药总多糖(TPS)干扰NDV的增殖作用最强,其抑制率最高为130.23%;原药总萜类(TT)直接杀灭NDV的作用最强,其抑制率最高为146.15%;板蓝根总生物碱(RIA)及其水溶性部位(RIAw)和酸性部位(RIAa)对抗NDV的方式是多环节的。综上所述,"芪蓝饮"及其提取成分表现出较强的干扰NDV增殖和直接杀灭NDV的作用,而阻断作用稍弱。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54-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芪蓝四君子汤对雏鸡小肠IgA分泌细胞和SIgA(分泌型IgA)的影响

    张殿新;钟秀会;程晶晶;

    雏鸡在新城疫La Sota系冻干苗进行口腔免疫时,分别按0.125,0.250,0.500 g/mL 3个剂量灌服芪蓝四君子汤1 mL,连续10 d。于20,40,60日龄时剖杀摘取各段肠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空肠、Peyer's斑单位面积IgA分泌细胞的变化,同时通过ELISA方法测定空肠中SIg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芪蓝四君子汤能显著提高雏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及空肠SIgA抗体水平,揭示芪蓝四君子汤能提高新城疫的免疫原性,增强雏鸡的黏膜免疫力,是有效的口服佐剂。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59-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伪狂犬病病毒吉林分离株感染BHK-21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初小辉;常灵竹;骆艳秋;贺文琦;陈克研;高丰;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吉林分离株PRV-JL感染体外培养的BHK-21细胞为模型,通过透射电镜对PRV的形态发生学和宿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RV能导致BHK-21细胞圆缩,并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为140~210 nm,未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90~150 nm,多呈中空状,部分呈致密核芯。病毒吸附于细胞后以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在胞核内复制,装配好的病毒粒子以出芽的方式离开细胞核,获得最初的囊膜,进入胞浆;在胞浆内的病毒粒子又利用高尔基体的膜结构合成第2层囊膜,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最后包裹有完整病毒粒子的高尔基囊泡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将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外。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生、嵴肿胀、脱落,最后空泡化,整个细胞裂解、破碎。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63-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鸵鸟新城疫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尹燕博;蒋金书;王建琳;高齐瑜;徐守振;蔡丽娟;李葳;孙承英;

    通过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负染观察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15只表现典型新城疫症状的发病鸵鸟的死亡原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病理剖检可见发病鸵鸟全身广泛性出血,其中以消化道黏膜出血为主;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其病理特征以消化道黏膜出血,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为主,同时伴发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颗粒变性,脾脏和肺脏充血、出血以及其头颈部的水肿,淋巴组织的坏死等病理变化。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直径200~500 nm,具有明显纤突的典型副黏病毒粒子。以上试验结果证实鸵鸟的死亡原因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所致。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68-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猪瘟病毒感染致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梅淼;徐志文;余庆;刘彬;尹雪琴;刘万铃;

    将10头28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感染组8头,对照组2头。感染组按1 mL/头颈部肌注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血毒(104TCID50/mL)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 d后感染组仔猪体温升至40~41.5℃,稽留不退,而对照组体温正常。采集体温升高的仔猪扁桃体,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CSFV均为阳性,表明人工感染CSFV成功。分别于感染后4,7 d剖杀感染组和对照组仔猪各1头,剖解后观察各器官大体病变并采集脾脏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感染组仔猪分别于感染后13,16(2头),19,23,31 d自然死亡,死亡后按剖杀猪方法同样处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组仔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滤泡逐渐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细胞亦逐渐减少坏死,即造成了T、B淋巴细胞的渐进性减少,而对照组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仔猪后,可引起脾脏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渐进性变性与坏死,造成免疫损伤。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72-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地塞米松对猪原代脂肪细胞分化及perilipin和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张晓威;梁静;杨晓静;

    由断奶仔猪皮下脂肪分离血管基质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时以10-6mol/L地塞米松处理48 h,同时设地塞米松拮抗剂RU486对照组。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相对定量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细胞perilipin,GR,C/EBPβ,PPARγmRNA表达。结果显示,地塞米松显著增加细胞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RU486后这种作用显著降低(P<0.05);地塞米松处理组细胞中perilipin,PPARγ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EBPβ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GR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地塞米松能显著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的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上调perilipin mRNA表达而实现,其中PPARγ基因参与了调节。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77-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马利芹;王迎春;史晓涛;徐倩倩;张晓利;王丽叶;霍晓青;陈立功;董世山;

    采用高脂饲料连续饲喂的方法建立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选择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变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有效对抗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保护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同时血清TC、TG、LDL-C含量降低,HDL-C水平升高;提示姜黄素可有效改善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脉硬化程度,并可有效抑制血脂含量,起到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82-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Nisin抗菌肽治疗后日产奶量及主要乳成分的变化

    曹立亭;胡松华;

    选取临床型乳房炎自然发病病例9头,乳房内灌注乳酸链球菌素(Nisin)进行治疗,通过检测日产奶量以及停药后2,7,14,21 d的主要乳成分指标,确定Nisin乳房灌注剂对临床型乳房炎病例泌乳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乳房内灌注Nisin后患病乳区乳腺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日产奶量逐渐恢复,停药后8 d的日产奶量与发病前6 d相比,平均降幅2.5 kg。治愈后患病乳区牛奶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同期相比,略低于非用药乳区混合牛奶;其中,乳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快,除停药后2 d的治疗乳区外,乳糖含量均在4.7%以上,提示奶牛乳房炎病例经Nisin乳房灌注治疗后,受损乳腺组织修复较快,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成分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Nisin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86-1688+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敌百虫对大鼠肝细胞[Ca~(2+)]_i、ATP酶及GJIC的影响

    刘学忠;邹辉;袁燕;卞建春;刘宗平;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敌百虫(染毒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10,50 mg/L),探讨敌百虫对肝细胞内钙离子([Ca2+]i)、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敌百虫作用12 h,[Ca2+]i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GJIC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说明敌百虫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GJIC的下调可能与Ca2+浓度的升高和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的下降有关。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8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鸡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刘安芳;刘益平;蒋小松;杜华锐;朱庆;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作为影响鸡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以8个优质鸡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CAST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结果发现了CAST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G→T),使试验鸡群表现出AA、BB和AB这3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优质鸡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ST基因的多态性对鸡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推测CAST基因可能对鸡肉质性状具有很大的影响或与控制肉质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94-1697+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寡肽转运载体及钠氢交换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邹仕庚;冯定远;陈峰;谭会泽;黄志毅;左建军;职爱民;叶慧;

    为探讨丁酸钠对肠道寡肽转运载体(PepT1)及钠氢交换载体(NHE2、NHE3)mRNA表达丰度的调控,取刚出生未吮乳的仔猪小肠黏膜组织,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分别用0,2,4,8 mmol/L的丁酸钠处理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96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SYBR GreenⅠ试剂盒)检测PepT1、NHE2及NHE3 mRNA在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细胞中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用丁酸钠处理96 h后,PepT1和NHE2 mRNA的表达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NHE3 mRNA表达丰度的剂量效应不明显,只有在高浓度丁酸钠(8 mmol/L)组时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010年12期 v.30;No.168 1698-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野生盘羊mtDNA D-loop序列的多态性

    马长宾;孙延鸣;朱晓光;张银国;张辉;

    根据GenBank中3条羊亚科动物线粒体DNA全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成功扩增了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线粒体(mtDNA)控制区(D-loop)全长序列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号和2号盘羊mtDNA D-loop序列全长分别为1 070,1 169 bp;在检测的2个个体上共发现73个突变位点,其中有7个插入,50个转换,11个颠换,5个缺失,表明碱基的替换有明显偏倚;1号和2号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mtDNA D-loop区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别为35个和38个,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3.27%和3.25%。这一结果表明,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群体线粒体D-loop区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同时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新疆野生盘羊遗传资源比较丰富。

    2010年12期 v.30;No.168 1703-1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牦牛肉阜间区子宫腺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刘犇;崔燕;胡俊伟;余四九;

    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31头牦牛肉阜间区子宫腺的相关组织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除了妊娠151~180 d,牦牛肉阜间区子宫腺上皮高度随着妊娠时间的增长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期子宫腺管周长和面积非常明显增大(P<0.01);不同妊娠阶段之间体积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先增加后下降,而表面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除了妊娠151~180 d,扭曲腺管和管状腺管的比例随着妊娠时间的增长分别非常显著地增大或减小(P<0.01);分泌腺管的比例在妊娠期间有明显变化(P<0.05),牦牛肉阜间区还存在嵌套腺管。结果显示,妊娠期牦牛肉阜间区子宫腺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子宫腺变的更大、更长,形状更加扭曲。

    2010年12期 v.30;No.168 1707-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促凋亡基因(Bad)在卵泡期绵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

    王龙涛;葛晨霞;李向军;贾博寅;马磊;姜怀志;

    以卵泡期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促凋亡基因(Bad)在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与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组织中Bad基因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呈中度着染,在三级卵泡中呈轻度着染,阳性细胞在卵泡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分散分布,呈轻度着染;输卵管上皮分泌细胞和部分纤毛细胞胞质中见Bad基因中等强度表达,输卵管壶腹部上皮中,Bad基因多表达于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中有部分呈阳性且强度弱,宫管结合部、峡部和壶腹部Bad基因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弱,均呈中度着染;子宫内膜子叶和基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极少,阳性细胞呈轻度着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生殖器官各组织细胞中Bad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Bad基因在这2品种绵羊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萨福克羊三级卵泡颗粒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膜细胞Bad基因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萨福克羊子宫内膜腺体卵泡期Bad基因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由此表明,小尾寒羊和萨福克羊卵泡期生殖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差异与Bad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繁殖力高低差异的基础。

    2010年12期 v.30;No.168 1712-1716+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透明带杨氏模量变化

    赵彦玲;宋立峰;任子利;杨绿峰;卢晟盛;卢克焕;

    在39℃环境下,利用微管吸吮的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通过显微操作装置用显微玻璃管吸吮猪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来测定其透明带的杨氏模量。结果显示,从猪卵巢抽取的未经体外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GV期)一直到早期囊胚(未扩张囊胚)阶段,其透明带杨氏模量一直都无显著变化,均集中在20 kPa左右,但当发育到扩张囊胚期其透明带杨氏模量明显变大(P<0.05),且扩张囊胚中化学激活的明显大于体外受精的(P<0.05)。结果提示,在猪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中,其透明带的刚性在扩张囊胚期最大,这为通过某些理化方法来帮助扩张囊胚期的胚胎孵化,从而提高囊胚的孵化率并最终提高妊娠率提供了力学方面的理论参考。

    2010年12期 v.30;No.168 1717-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