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吴运谱;乔传玲;杨焕良;展小过;陈艳;辛晓光;陈化兰;

    将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BALB/c小鼠,通过检测小鼠免疫后的抗体以及抵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攻击的保护对rAd-H5HA-EGFP的免疫保护性进行了评估。分别以108 TCID50、107 TCID50的rAd5-H5HA-EGFP免疫小鼠,初次免疫后3周进行加强,剂量为2×108 TCID50和2×107 TCID50,同时以接种rAd5-EGFP和PBS的小鼠作为对照。二免后3周,将各组试验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106 EID50的SW/FJ/1/01株和CK/HuN/77/05两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攻击。结果显示,重组病毒108 TCID50和107 TCID50的免疫剂量均能够诱导高水平的HI抗体生成,rAd-H5HA-EGFP免疫小鼠在受到病毒SW/FJ/1/01和CK/HuN/77/05攻击后,与接种腺病毒rAd-EGFP和PBS的对照组小鼠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减轻,攻毒后病毒在免疫小鼠体内的复制被完全或部分抑制,脏器内检测到的病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免疫小鼠在受到CK/HuN/77/05毒株攻击时,没有出现死亡(0/5),而接种rAd-EGFP和PBS的对照组小鼠均有死亡,死亡比例分别为4/5和5/5。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rAd-H5HA-EGFP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有望成为1株新型H5N1亚型动物流感疫苗的候选重组毒株。

    2011年01期 v.31;No.16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PRRSV快速分型的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林华;郭万柱;韩国全;岳玉红;郭杨;徐志文;颜其贵;王印;李宇;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欧洲株、美洲经典株与高致病性Nsp2变异株的Nsp2基因间的差异,设计3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快速检测PRRSV欧洲株、美洲经典株和高致病性Nsp2变异株的多重RT-PCR方法。利用PRRSV欧洲株、经典株和高致病性Nsp2变异株及其他相关病毒株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RT-PCR对欧洲株、美洲经典株与高致病性Nsp2变异株的RNA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50 2、0.055 4、0.056 4ng,与CSFV、TGEV、JEV、SIV的核酸均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病料76份,结果PRRSV欧洲株、美洲经典株和高致病性Nsp2变异株的阳性率分别为0、7.89%和53.9%,未发现3型病毒间有混合感染的情况。检测结果与单一RT-PCR及RT-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高于病毒分离。

    2011年01期 v.31;No.16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猪细小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沈志强;王金良;郭显坡;王晓虎;汪明;赵德明;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细小病毒株NADL-2(NC001718)的VP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431bp的目的片段。回收产物与pMD18-T vector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α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鉴定后,作为标准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6,产物Tm为82.3~82.9℃,检测灵敏度为72.1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本试验所建立的检测PPV VP2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为该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临床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PPV感染程度奠定了基础。

    2011年01期 v.31;No.16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PPV VP2-PCV2 ORF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小鼠免疫效应试验

    徐凯;徐志文;郭万柱;朱玲;王印;陈燕凌;唐玉香;王小玉;

    将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截短基因(47~207a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含VP2和ORF2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pCI-ORF2-VP2,经脂质体法转染PK15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到融合蛋白能正常表达。将pCI-ORF2-VP2质粒肌注BALB/c小鼠(100μg/只),相同剂量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设立圆环亚单位苗、细小灭活苗和空载体对照组,于免疫后7、14、21、28、42d无菌摘取脾脏作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摘眼球采凝血和抗凝血,分别作PPV、PCV2抗体的监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pCI-ORF2-VP2免疫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诱导CD4+、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和血清PPV/PCV2的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I-ORF2-VP2能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011年01期 v.31;No.16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鉴别猪瘟强毒和弱毒疫苗方法的建立

    李安;崔言顺;沈志强;谢金文;王金良;曲光刚;李峰;李建亮;

    对GenBank中登录的25株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1对通用引物,扩增片段为609bp,并在该对引物扩增区域内设计针对疫苗弱毒的特异引物,扩增片段为237bp,建立一种能够区分猪瘟病毒强毒和疫苗弱毒的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鉴别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将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不同基因亚群的猪瘟病毒强毒与疫苗弱毒完全区分开来,且不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反应。应用本试验建立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方法可以及早对猪瘟作出准确诊断,并可将强毒感染猪迅速从弱毒疫苗免疫猪群中筛选出来,减少了未感染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2011年01期 v.31;No.169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母连志;孙玉章;丛彦龙;李少丽;张晓东;王广美;王晓莉;丁壮;

    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痘苗病毒VTF7-3株的T7RNA聚合酶基因并连接真核表达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G418筛选2周后,转入验证质粒pT7-HN,经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后证实获得了1株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VT7细胞系。构建的VT7细胞系传30代还能够稳定的表达T7RNA聚合酶,为下一步建立有效的鹅源副黏病毒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2011年01期 v.31;No.169 26-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鸭瘟病毒UL47基因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罗丹丹;程安春;汪铭书;沈爱梅;朱德康;贾仁勇;罗启慧;崔恒敏;王印;徐志文;

    通过测定本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该病毒UL47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UL4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以及进一步的核酸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基因即为DPV UL4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Scale、SignalP3.0、Scansite、TMpred、Prosite、DNAStar以及在线的EMBOSS等分析了UL47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大小为2 367bp,编码788aa,而且与GenBank上多种α疱疹病毒同源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V UL47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密码子偏爱性结果显示,DPV UL47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UL47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更接近真核生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PV UL47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1期 v.31;No.16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鸭源副黏病毒的致病性试验

    吴焕荣;刁有祥;李宏梅;孙洪磊;颜赟;孙杰;李瑶瑶;

    利用鸭源副黏病毒(DPMV)SDFC株分别人工感染21日龄健康非免疫樱桃谷肉鸭和SPF雏鸡,观察试验鸡、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3.3%;而鸡感染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鸭感染DPMV后,以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法氏囊广泛性出血、变性为特征,消化道病变较轻微;而鸡感染DPMV后,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胰腺、肾脏、心肌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食管、腺胃和各段肠管广泛性出血,并伴有黏膜脱落。结果表明,DPMV对鸡、鸭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与鸡相比,对鸭的致病性较弱。

    2011年01期 v.31;No.16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副猪嗜血杆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基因序列分析与推导蛋白三维结构的分子模拟

    马艳平;张杰;陈豪泰;马丽娜;赵娜;丁耀忠;刘文倩;王猛;刘永生;

    利用PCR方法获得副猪嗜血杆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luxS)基因全长DNA,将PCR纯化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E.coil DH5α菌株,重组阳性质粒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三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510bp,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5株菌株luxS基因完整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均在70%以上。用ExPAsy软件包预测了推导蛋白的特性,运用Swiss-PDB viewer软件的SWISS-Model处理器,并利用同源建模的思想建立HPS-luxS的三维结构。拉马钱德兰图证明,构建的luxS蛋白的空间结构是合理的。

    2011年01期 v.31;No.16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高世杰;窦永喜;程爱华;王永录;邓光明;才学鹏;

    用液相阻断ELISA(Liquid phase blocking ELISA,LPB-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T)2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规模化饲养猪群仔猪的口蹄疫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传递途径、消长规律、母/仔代特异抗体相关性及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血清学方法均没有从未吸吮初乳的新生仔猪中检出特异抗体;在吸吮初乳后的仔猪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并于10日龄左右抗体效价升至峰值,而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呈明显的线性下降,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10~20d,至45~60日龄母源抗体效价降至不完全保护带(lgX<1.8)或更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体特异抗体水平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抗体水平检测发现,仔猪体内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明显或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1年01期 v.31;No.16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济南株HA、NA、N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朱晓林;凌宗帅;祝素珍;谢之景;赵宏坤;姜世金;张兴晓;

    根据GenBank中流感病毒H1N1亚型HA、NA、N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扩增HA、NA、N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猪流感病毒(SIV)H1N1济南株(SW/SD/JT/07)HA、NA、NP基因,分别将RT-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SW/SD/JT/07(H1N1)HA基因长为1 701bp,编码566个氨基酸;HA蛋白切割位点为IPSIQSR↓G,属于非高致病性毒株;HA蛋白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有6个在HA1蛋白上,有2个在HA2蛋白上,与个别参考毒株糖基化位点个数不同;HA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与多数参考毒株一致。SW/SD/JT/07(H1N1)NA基因长为1 410bp,编码469个氨基酸;NA基因颈部未发现氨基酸缺失现象;NA蛋白的头部有5个可能的抗原位点Ⅰ、Ⅱ、Ⅲ、Ⅳ和Ⅴ分别由5个区段组成,在340、346、366位分别为P、I、N,其余参考毒株在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S、V、S;NA蛋白共有8个糖基化位点,与个别参考毒株的糖基化个数不同。SW/SD/JT/07(H1N1)NP基因长为1 565bp,编码498个氨基酸,根据HA、NA、NP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说明SW/SD/JT/07(H1N1)与2009年全球范围内暴发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几个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不属于同一分支;根据NA、NP基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SW/SD/JT/07(H1N1)与H1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

    2011年01期 v.31;No.16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结核分枝杆菌重组多抗原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冯向辉;包永占;王建永;赵月兰;左玉柱;秦建华;

    利用DNAStar对牛结核分枝杆菌的3个主要抗原mpb70、mpb83、esat-6进行预测分析,将预测的抗原指数高的抗原表位经全基因合成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pb-70-83-esat-6,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结果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的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重组蛋白后进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多克隆抗体识别,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2011年01期 v.31;No.16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贝氏隐孢子虫鸡胚和雏鸡增殖模型筛选抗隐孢子虫药物试验

    张素梅;赵金凤;黄磊;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齐萌;王俊霞;李寒松;

    为探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和阿奇霉素4种药物对鸡胚和雏鸡人工感染模型中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作用,筛选有效防治隐孢子虫药物,采用鸡胚培养和人工感染雏鸡模型,分别以各组鸡胚发育状况、鸡胚中卵囊量、雏鸡精神状态、排卵囊规律、体质量变化、发病率、死亡率等为观察指标,考察这4种药物对隐孢子虫的作用。结果显示,使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地克珠利、阿奇霉素组鸡胚中虫体数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5.05%、88.71%、77.42%、68.82%。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可缓解人工感染雏鸡隐孢子虫病临床症状,感染雏鸡发病率降低20%,死亡率降低13.13%,且可使排卵囊强度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以一定剂量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有潜在治疗作用。

    2011年01期 v.31;No.16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慢病毒介导的小鼠生长抑素shRNA序列的设计和筛选

    郝林琳;于浩;李莉;王博;王佳;刘松财;张永亮;

    生长抑素(SS)是一种多功能的脑肠肽,在动物生长轴中主要作为生长激素(GH)的负性调控因子。本研究通过慢病毒表达质粒介导shRNA,瞬时转染自身表达SS的BHK-21细胞,筛选出了靶向小鼠SS的最有效的siRNA序列。首先,分别在小鼠SS基因mRNA的246、433和539bp处找到潜在靶位点,合成3条siRNA转录模板的发夹结构以及1条阴性对照,体外退火后插入pshRNA-copGFP lentivector构建重组质粒。然后,通过对转染BHK-21细胞的荧光观察、Real-time PCR、免疫组化以及RIA等检测,转染细胞SS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其中,psh2(SS 433~451)表现出了最高的沉默效率(转染效率68.9%时,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达59.3%,P<0.05;蛋白质水平的沉默效率达55.6%,P<0.05)。本研究为降低SS在动物体内的分泌,相应提高GH的浓度,进而为促进动物生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1期 v.31;No.16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仔鼠脑损伤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路浩;达剑森;梅莉;张英;刘宗平;

    为探讨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新生鼠生长发育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20只怀孕SD母鼠被随机分为4组,即A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B组为铅组(300mg/L)、C组为镉组(10mg/L)、D组为铅+镉组(300mg/L+10mg/L)。采用饮水染毒,期间记录母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记录新生鼠体质量及脑质量,并采集新生鼠大脑皮质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染毒时间为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母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新生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质量也明显下降,除C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光学显微镜观察大脑皮质未见明显异常,透射电镜下可见各染毒组神经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肿胀、嵴部分或完全消失。铅镉联合毒性明显强于铅镉单独作用,铅镉联合表现协同毒性效应,镉在铅镉联合毒性损伤中发挥主要作用。

    2011年01期 v.31;No.16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武云飞;林志明;张小桃;马春全;宁章勇;邓桦;

    对广东某蛋鸡场送检蛋种鸡剖检后,经PCR检测其病原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诊断为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通过石蜡切片和常规染色方法,对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CD34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标记和鉴定。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内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阳性表达。该病呈现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特征,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并逐渐形成密集分布的血管腔,可见不同阶段的瘤细胞以及血管瘤形成不同时期的细胞形态,呈现阶段性、分期发展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2011年01期 v.31;No.169 74-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乌鳢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

    戴贤君;葛建;李明揆;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乌鳢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将DMP以20mg/kg灌服乌鳢后,取样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和肌肉中的DMP质量浓度,并利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鳢灌服DMP后体内吸收较快,吸收半衰期为0.028h,分布半衰期为1.16h,消除半衰期为231.29h,血浆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65.83μg.h.mL-1,达峰时间为0.17h,达峰质量浓度为0.71mg/L;同时在8、12、24、48、72、144h各点肌肉中DMP浓度均比血浆中高,DMP在肌肉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为256.6h,通过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显示DMP在乌鳢体内吸收和分布较快,消除缓慢。

    2011年01期 v.31;No.16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圆弧青霉菌毒素—青霉酸对小鼠脾脏组织细胞凋亡和Bcl-2、Bax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雷红宇;袁慧;邬静;文利新;袁莉芸;袁志航;郭乐;晏辉云;

    为探讨圆弧青霉菌毒素—青霉酸对小鼠脾脏组织的毒性作用,采用TUNEL法和RT-PCR对染毒后脾脏细胞凋亡和Bcl-2、Bax及Fas/FasL等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霉酸染毒剂量的增加,脾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逐渐增多。染青霉酸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Bcl-2、Fas和FasL的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中Bax、Fas和FasL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说明青霉酸可能通过促使Bax、Fas/FasL表达增加和Bcl-2表达降低来诱导小鼠脾脏细胞的凋亡。

    2011年01期 v.31;No.16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XFM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及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卢德章;范宏刚;于世明;马昆;张栾松;王洪斌;

    14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肌肉注射复合麻醉剂(XFM)0.15mL/kg,并在注药前及注药后5、10、30、45、60、80、100、120min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监测并同步采取前腔静脉血样,采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显示,血压和HR主要是在注药后5~10min及80min时出现明显的变化(P<0.01或P<0.05)。ET和TXB2与SBP、DBP和MAP呈相关或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而6-keto-PGF1α与SBP、DBP和MAP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NO血压和HR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ET、TXB2和6-keto-PGF1α共同参与了XFM引起的小型猪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是引起小型猪血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1年01期 v.31;No.169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饱和度脂肪添加抗氧化剂对瘤胃发酵、抗氧化状态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艳明;王俊红;王翀;陈波;刘建新;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饱和度脂肪和抗氧化剂添加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试验因素为脂肪类型(全饱和与50%饱和度)和抗氧化剂(0或500mg/kg)。结果显示,脂肪类型不影响瘤胃发酵参数和抗氧化状态(P>0.05),与饱和脂肪相比,补充不饱和脂肪可显著降低瘤胃液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相对于总菌的比例(P<0.05)、提高原虫的比例(P<0.05)。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瘤胃体外24h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P<0.05),并有减少乙酸摩尔比、增加丙酸摩尔比的趋势(P<0.10)。添加抗氧化剂有降低瘤胃丙二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P<0.10)。抗氧化剂对黄色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的影响与脂肪类型有关,不饱和脂肪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黄色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相对于总菌的比例,而饱和脂肪添加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饱和脂肪不利于纤维分解菌的生长,添加抗氧化剂可改善不饱和脂肪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对饱和脂肪影响较小;添加抗氧化剂还可改善瘤胃抗氧化状态、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

    2011年01期 v.31;No.16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抑素基因疫苗对肉用鸡生长性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王开云;曾检华;魏金刚;吴红翔;舒邓群;

    将28日龄的150只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0只,A、B、C组分别口服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的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cS/2SS,剂量分别为8×109、4×109、1×109 CFU/只,D组口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E组口服减毒沙门菌CS022,2周后加强免疫1次。研究生长抑素基因疫苗对肉用鸡生长相关激素和抗生长抑素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的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cS/2SS口服疫苗免疫肉鸡后,各试验组日增重有升高趋势,C组日增重分别比D、E组提高了10.7%和9.5%(P<0.05),而且C组肉鸡饲料利用率较高,分别比D、E组提高了10.9%和15.4%。与对照组(D、E组)相比,C组血浆GH浓度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血浆T3含量有上升趋势;而A、B组GH、T4、T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抗SS抗体在加强免疫后2周时达到最高,各试验组P/N值均达到阳性,加强免疫后4周时,抗体水平有所下降,其中C组肉鸡抗体P/N值为阳性,A、B组肉鸡此时均值未达到阳性。结果表明,口服生长抑素基因疫苗可以提高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加肉鸡血浆GH、T3浓度,提高生长抑素抗体P/N值,1×109 CFU/只为较适宜剂量。

    2011年01期 v.31;No.16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乙酰半胱氨酸对铅致大鼠肾脏皮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陈大伟;王林;刘学忠;袁燕;顾建红;卞建春;刘宗平;

    采用饮水对大鼠进行铅染毒(300mg/L)和NAC保护(Pb 300mg/L+NAC 1g/L)试验,为期8周,通过检测肾皮质中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及超微结构来探讨铅对肾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及NAC保护组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皮质中锰(Mn)、锌(Zn)、硒(Se)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肾皮质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皮质Mn、Se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铅染毒使肾皮质中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有大量畸形核,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嵴断裂,溶解;NAC保护组损伤变化轻微。表明NAC对铅暴露所致肾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2011年01期 v.31;No.169 99-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环境低温对肉鸡肺小动脉壁c-mycmRNA表达的影响

    王建琳;尹燕博;乔健;

    对环境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过程中肺小动脉壁c-myc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初步确定原癌基因c-myc在环境低温诱发肉鸡PHS过程中的参与作用,为肉鸡PHS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120只雄性AA商品代肉鸡15日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22±1.5)℃)和低温组((11±2)℃)。15~50日龄,每周每组随机取6只,肺组织做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染色法进行c-myc mRNA杂交,并结合图像分析法,测定环境低温诱发肉鸡PHS过程中肺小动脉壁原癌基因c-my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低温组肉鸡PHS发生率(15.00%)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67%)(P<0.01);低温组肉鸡肺小动脉壁c-mycmRNA的表达从22日龄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从29~50日龄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环境低温明显诱发了肉鸡肺小动脉壁c-myc mRNA的表达,且c-myc mRNA的表达参与了环境低温诱发的肉鸡PHS的发生发展。

    2011年01期 v.31;No.16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乳房炎模型的建立

    杨明锋;陈创夫;王正荣;张科;李贞;曹旭东;乔军;

    取25只分娩8~10d的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5组(n=5),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pss)组和不同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2cfu/50μL、1.0×103cfu/50μL、5.0×103cfu/50μL)试验组,经乳头导管对第4对乳腺50μL/只注射,24h后观察结果,一侧乳腺甲醛固定制作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另一侧冰上研磨后取匀浆用高盐甘露醇鉴别培养基进行细菌计数,检测组织匀浆上清中的TNF-α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随着注射细菌数量的增加,病理变化加重,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显著增加,乳腺匀浆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注射1.0×103cfu组可以引起较典型的小鼠乳房炎,且病理变化适中,适合用来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乳房炎模型。

    2011年01期 v.31;No.169 107-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家兔乳头管灌注脂多糖诱发血清急性期蛋白的动态变化

    曹随忠;杨德英;杨永新;余树民;姚学萍;刘长松;刘宗平;

    检测和分析经乳头管灌注脂多糖(LPS)前后家兔血清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11只泌乳家兔(产后7d)经乳头管灌注LPS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h,灌注后6、12、24、48、72h和5、7d分别测定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含量,同时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灌注LPS后6h后乳腺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腺泡腔中观察到嗜中性粒白细胞;灌注24h时组织损伤加重,乳腺组织结构紊乱,浸润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48h后乳腺组织开始自我修复,7d时恢复正常。灌注LPS前血清中HP含量低于检出限,灌注LPS后6h时HP含量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48h开始显著降低(P<0.05);CRP含量在灌注LPS后6~72h内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72h后逐渐降低,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ALB含量在灌注LPS后12~72h内显著降低(P<0.05),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结果表明,HP、CRP和ALB含量在灌注LPS前后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其中HP含量对LPS诱导的急性乳房炎反应敏感,提示HP可作为评价乳腺组织炎症程度和乳房炎的早期诊断指标。

    2011年01期 v.31;No.169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犬晶体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两种切口对比

    郑小波;吴柏青;肖榕;胥辉豪;王立斌;

    通过对比犬晶状体超声乳化同步植入人工晶状体2种切口在术中、术后的情况来探讨2种不同切口的差异性和护理要领,为本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找到一种合理的手术通路。本试验以犬为试验动物,观察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在超声乳化并同步植入晶状体的乳化时间,房水中TNF-α、H2O2和NO的含量;前房积血和角膜透明情况。结果显示,角膜透明切口的乳化时间(54.0s)显著低于巩膜隧道切口(61.5s)(P<0.05);同一时间透明角膜切口组与巩膜隧道切口组比较TNF-α、H2O2、NO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巩膜隧道切口前房有不同程度的积血,术后15d有1只术眼仍未得到改善,而透明角膜切口组未出现前房积血。术后3d2种手术切口均出现角膜浑浊现象,15d后逐渐得以恢复。结果表明,2种手术通路术后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角膜浑浊;但角膜透明切口未出现前房积血且乳化时间更短,故手术并发症较少,适合犬白内障手术。

    2011年01期 v.31;No.169 115-11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聚维酮碘对常温保存猪精子质量的影响

    包宋权;梁世忠;韦明宇;卢晟盛;卢克焕;

    通过在猪鲜精和17℃保存精液中添加聚维酮碘(PVP-Ⅰ),探讨其杀灭精液有害细菌的效果和对精子质量的影响,从而达到阻断病原菌垂直传播的目的。保存后不同时间时取样精液接种和培养,用细菌菌落计数的方法检测精液中细菌菌落总数,并用MicroScanA/S4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种类。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CASA)检测精子活率、活力,低渗肿胀法(HOST)检测质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测线粒体活性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精子顶体完整性。结果显示,用PVP-Ⅰ消毒猪精液时,在0~0.27g/L随着PVP-Ⅰ质量浓度的增加杀菌效果越好。精液中添加0.20g/L和0.27g/L PVP-Ⅰ能杀死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作用1h),但不能杀死变形杆菌。在猪精液稀释液中添加质量浓度0~0.20g/L的PVP-Ⅰ对17℃保存猪精子质量无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在质量浓度0.20g/L能杀死猪精液中的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并且对17℃保存猪精子质量常规指标(活率、活力、线粒体活性、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无影响。

    2011年01期 v.31;No.169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GMP玻璃化冷冻水牛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

    陈玉;杨素芳;王晓丽;卞桂华;韦精卫;石德顺;

    采用玻璃微细管法(Glass micropipette vitrification,GMP)冷冻了水牛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结果显示,GV期冻后卵母细胞的形态正常率,孤雌激活后的发育潜力均明显低于未冷冻组(P<0.05)。在进一步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的水牛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果中发现,GV期卵母细胞的形态正常率,体外成熟后的孤雌激活分裂率和8-细胞率显著低于MⅡ期(P<0.05)。结果表明,水牛GV期卵母细胞冷冻的效果比MⅡ期差。

    2011年01期 v.31;No.16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军牧1号白猪肉质主效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分析

    马焕;赵伟;王大力;邢沈阳;孙博兴;赵志辉;黄大鹏;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控制。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肉质主效基因多态性,本试验采用RFLP技术检测了400头军牧1号白猪氟烷基因(RYR1)、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酸肉基因(RN)3个重要肉质基因的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RYR1基因的N基因频率为0.908 3,n基因频率为0.091 7;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5′区的HinfⅠ位点的H基因频率为0.688 8,h基因频率为0.311 2;H-FABP基因内含子-2HaeⅢ位点D基因频率为0.478 8,d基因频率为0.521 2;H-FABP基因内含子-2MSPⅠ位点不存在多态性;RN基因也不存在多态性。

    2011年01期 v.31;No.16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x基因抗性位点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

    栾德琴;常国斌;包文斌;盛中伟;陈国宏;

    通过错配PCR技术检测Mx基因S631N位点的抗性等位基因A和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错配PCR-RFLP能准确检测出抗性等位基因A与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不同鸡种内的突变,抗性等位基因A在所有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平均为0.502,敏感性等位基因G的频率平均为0.498;11个不同鸡种群体Mx基因S631N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06 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562 9。在该位点上,11个鸡种,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皖南鸡、文昌鸡、如皋鸡、安卡鸡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外,其余5个群体均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经Ewens-Watterson中立性检验,该位点在各群体内(除如皋鸡群体外)均属于中立性选择。基于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构建的UPGMA聚类图将11个不同鸡种分为3大类,聚类结果反映了11个不同鸡种在Mx基因抗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优势。

    2011年01期 v.31;No.169 133-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ad基因在小尾寒羊输卵管上皮组织的表达

    葛晨霞;王龙涛;李向军;姜怀志;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尾寒羊输卵管上皮组织中Bad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小尾寒羊生殖周期的不同阶段输卵管上皮组织Bad基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显示,小尾寒羊输卵管伞部、壶腹部和峡部上皮组织中的部分纤毛细胞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呈阳性,黄体期纤毛细胞较卵泡期表达强。同时期各部位表达强度的差异不明显。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分泌细胞均呈阳性,同时期不同部位差异不大,但同部位的分泌细胞黄体期比卵泡期表达强。壶腹部和峡部上皮组织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与阳性面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输卵管伞部在黄体期和卵泡期与同时期壶腹部和峡部比较,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部位不同时期平均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Bad基因参与了输卵管上皮组织周期性变化的调控。

    2011年01期 v.31;No.16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α-酮戊二酸对脂多糖多次刺激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王友炜;侯永清;丁斌鹰;付大波;

    试验选取24头体质量为(6.79±0.32)kg的断奶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猪),2×2因子设计。在试验的第10、13、15天对应激组的猪腹腔注射100μg/kg LPS,非应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显示:(1)日粮添加1%AKG对非应激期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2)日粮添加1%AKG可以缓解LPS多次刺激引起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的下降(P<0.05);(3)LPS多次刺激下,日粮中添加1%AKG降低了猪血液中总蛋白(P<0.05)和球蛋白的含量(P<0.01),提高了白蛋白/球蛋白(P<0.01);(4)LPS多次刺激导致猪脾脏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1%AKG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LPS多次刺激导致的生长抑制和应激反应。

    2011年01期 v.31;No.169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