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耿;刘浩飞;王兆飞;张亚群;陈鸿娟;郭昊;张书霞;
将19头PCV2和PRRSV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组(4头)和攻毒组(15头),攻毒组每头仔猪滴鼻接种PCV2病毒悬液4mL(5×105 TCID50/mL)并用KLH刺激,分别在攻毒后14、21、35d各扑杀5头仔猪采集血清和脾脏、淋巴结、胸腺(对照组4头在攻毒当天扑杀)。检测各种组织中NO、TNOS和iNOS的含量。结果显示,攻毒猪各组织中NO含量均在攻毒后14d显著升高(P<0.05),然后缓慢下降;血清和3种免疫器官中NOS(包括TNOS和iNOS)活性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均表现出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的特点。此外,iNOS活性变化与其相应的组织中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PCV2在感染早期(1~14d)可激活仔猪多种组织中NO-NOS系统,中后期逐渐恢复,这种变化与PCV2所致的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因此,NO-NOS系统可能是PCV2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
2011年04期 v.31;No.172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莹;冯昊;张仁舟;杨松涛;夏咸柱;
根据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GT-2株VP2蛋白全长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GT-2毒株为模板,PCR扩增VP2基因片段(去除终止密码子);与转座载体pFastBacI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VP2,并进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后,转化到含有辅助质粒的大肠杆菌DH10Bac中,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Bacmid-VP2,转染Sf9昆虫细胞。电镜负染结果表明:重组Bacmid-VP2在昆虫细胞中包装,形成了大量的杆状病毒粒子;VP2蛋白得到表达并形成了FPV病毒样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FPV VP2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了表达。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样颗粒的表达量,表明目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将表达蛋白作抗原免疫小鼠,经抗体测定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2011年04期 v.31;No.172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陈陆;付仁一;杨霞;王新卫;皇甫和平;徐雪;刘慧敏;郑鹿平;郭伦涛;彭民泽;王川庆;
对9株鸡杆菌进行了血清分型,并应用8条随机引物对该9株鸡杆菌和3个参考菌株(1株巴氏杆菌、1株大肠杆菌和1株链球菌)共12株细菌做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研究。结果显示,9株鸡杆菌分别属于血清Ⅰ型(1/9)、血清Ⅱ型(3/9)和血清Ⅳ型(5/9)。所用8条随机引物中有3条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可产生差异显著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了不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此绘制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12株细菌共分为4个聚类群,其中9株鸡杆菌位于同一聚类群中,且又可分为4个聚类亚群。3个参考菌株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不同血清型的鸡杆菌菌株具有相似的指纹图,同一血清型的菌株指纹图存在差异。结果表明,RAPD基因分型是目前鸡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2011年04期 v.31;No.172 465-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金朋;崔沛;陈红英;邵攀峰;王淑娟;朱前磊;王子馨;
本试验构建了能分别或同时表达ILTV gB和IL-18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gB、pIRES-IL18、pIRES-gB/IL18。将重组质粒通过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21日龄雏鸡,35日龄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2周用ILTV HN1株进行攻毒。pIRES-gB/IL18和pIRES-gB+pIRES-IL18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对强毒的攻击保护,但pIRES-gB/IL18免疫组要优于pIRES-gB+pIRES-IL18混合免疫组及其他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果表明,鸡IL-18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2011年04期 v.31;No.172 470-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慧;朱瑞良;朱明华;谭燕玲;孙振红;魏凯;盛鹏程;王新建;
通过PCR反应扩增7株鸡奇异变形杆菌和1株兔奇异变形杆菌的23SrRNA基因片段(1045bp),经克隆测序,用DNA Star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其他相近属的23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由此构建奇异变形杆菌系统进化发生树。结果表示,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鸡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9.8%,与兔奇异变形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3%,与普通变形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4%~96.2%,而与其他相近属同源性只有92.9%~93.4%。结果表明,23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以作为鉴定奇异变形杆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2011年04期 v.31;No.172 47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鹏;姜平;李军星;曹珺;张国龙;李玉峰;宋艳华;王先炜;
根据GenBank中副猪嗜血杆菌(HPS)的P2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P2-PCR方法从HB070214株中克隆了1 077bp的P2蛋白基因。将P2蛋白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P2,在IPTG的诱导下成功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5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P2-His;经SDS-PAGE和凝胶薄层扫描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0%。将融合蛋白加入镍琼脂糖凝胶树脂层析柱,经300mmol/L咪唑磷酸盐缓冲液洗脱,其纯度可达92.5%。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纯化后的融合蛋白,显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利用纯化融合蛋白作包被抗原及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可检测抗HPS P2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P2-ELISA),并用所建立的P2-ELISA与国外进口的HPS检测试剂盒Synbiocits-ELISA对196份临床送检血清进行平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3.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2-ELISA与Synbiocits-ELISA具有同样高的特异性。
2011年04期 v.31;No.172 480-484+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利;李银聚;程相朝;张春杰;吴庭才;廖成水;胡阿勇;
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表达的可行性。将编码人t-PA功能区的基因片段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B100基因融合,定向克隆到荧光蛋白表达载体SV40启动子下游,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应用电转化法将pApo-tPA-GFP表达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阳性减毒沙门菌经翅下静脉注入鸡体内,分别于注射后第1、2、3、4、5周随机剖检试验用鸡,无菌取内脏器官,经组织细菌培养、RT-PCR检测各脏器中基因分布,涂片荧光镜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均分离到沙门菌,PCR鉴定均为减毒沙门菌载体;RT-PCR检测在肝脏、脾脏、十二指肠中有目的基因存在;荧光检测在肝脏、脾脏中有荧光蛋白。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有效的转入到动物体内,这一方法有望为动物转基因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
2011年04期 v.31;No.172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金龙;王希辉;王婷婷;胡敬东;赵宏坤;许瑞利;
以禽肠炎沙门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外膜蛋白OMPX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MG36e中,构建重组质粒pMG36e-OMPX。将重组质粒电转入乳酸乳球菌MG1614,得到重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在GM17培养基中培养12h后,经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约为16 000,与预期相符,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
2011年04期 v.31;No.172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谭燕玲;朱瑞良;马荣德;王慧;魏凯;王新建;郭文龙;朱明华;
通过PCR扩增分离保存的8株禽波氏杆菌、3株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1株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的23S rRNA基因的片段(710bp),分别克隆到载体pMD18-T后测序。利用BLAST工具进行同源性搜索;用DNAStar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核苷酸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并构建禽波氏杆菌菌株的系统生物进化树。结果显示,8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9.2%~99.7%,与GenBank中收录的NC_010645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4%~92.5%,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8.5%~99.2%。国内分离的禽波氏杆菌菌株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均与国外分离菌株在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23S rRNA序列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禽波氏杆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2011年04期 v.31;No.172 493-496+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巍;王丽;孙晨;孙秀萍;苏高莉;赵魁;陈克研;宋德光;
参照GenBank中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G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约为810bp的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上,将经PCR、酶切鉴定以及测序分析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G810,之后将其转化至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行检测。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包涵体经变性、复性、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后,分离得到复性的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能与VS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证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2011年04期 v.31;No.172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燕春;高江明;张国才;宫鹏涛;李建华;张西臣;
观察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1、5、25、50、100μg/L的肌幼虫抗原、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分别与2.5×104的肥大细胞37℃条件下作用10min。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在上清液面及下层颗粒组分中的组胺水平,计算组胺释放率;加入20μL相同质量浓度的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分别与50μL 5mol/L对硝基酚-N-乙酰-β-D-葡糖胺和肥大细胞37℃孵育2h,酶标仪测定D值,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显示,25μg/L肌幼虫抗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率最高,50μg/L最低;成虫抗原50μg/L最高,1μg/L最低,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新生幼虫刺激肥大细胞不释放组胺,旋毛虫各期抗原不刺激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抗寄生虫感染的最初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2011年04期 v.31;No.172 5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志飞;胡萌;陆承平;刘永杰;
采用ERIC-PCR和RAPD 2种方法对嗜水气单胞菌2009年分离菌株及实验室保存菌株共83株进行分子分型。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并合成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果经Quantity One软件数值化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少数分离株外,使用2种方法对大多数菌株分型,均能得到多态性较好的指纹图谱。RAPD的AP12H引物能扩增出1~12个200~4 500bp之间的条带,可将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分为4群、12类。ERIC-PCR能扩增出4~16个100~5 800bp之间的条带,将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分为4群、17类,同一年代、同一地域分离株分别有聚成一类的趋势。2种分型方法均体现很好的分型能力。但ERIC-PCR分型与RAPD分型相比,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好,分辨力更高,且具备RAPD不要求模板序列已知而直接进行扩增的优点,更适合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型研究。
2011年04期 v.31;No.172 504-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蒙学莲;朱学亮;翟军军;窦永喜;才学鹏;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PPRV-tH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载体pGBKT7中,经酶切、测序验证其正确插入后,将重组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AH109中,检测其在酵母中有无渗漏、自我激活作用和毒性。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诱饵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情况,以鉴定其作为诱饵蛋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到了PPRV-tH,并正确构建了pGBKT7-tH诱饵表达载体,此载体在酵母细胞AH109中无毒性、渗漏和自我激活能力,且能正确表达tH蛋白。
2011年04期 v.31;No.172 50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猛立;蔡曰鹏;黄新;何延华;薄新文;钟发刚;
根据GenBank中牛Th1/Th2(BoTNF-α、BoIFN-γ、BoIL-2、BoIL-4、BoIL-6、BoIL-8、BoIL-10)型细胞因子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各自特异引物,并以牛3-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并做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对建立的Th1/Th2型细胞因子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IFN-α、IFN-β、IFN-γ和GAPDH基因的Ct值与标准品稀释度在1×101~1×108 copies/μL范围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溶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重复性较好。建立了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在mR-NA水平对牛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2011年04期 v.31;No.172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随忠;袁曦;栾红雨;余树民;刘宗平;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舌抗菌肽(Lingual antimicrobial peptide,LAP)基因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从患乳腺炎的奶牛乳腺组织中以RT-PCR方法扩增LAP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中测序。重组质粒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GFP-LAP,将其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融合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采用RT-PCR检测到LAP基因在COS-7细胞中转录。pEGFP-LAP重组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奶牛LAP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防治奶牛乳腺炎奠定了基础。
2011年04期 v.31;No.172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兰亚;刘荣欣;宋勤叶;李潭清;
以猪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重组非结构蛋白2C作为包被抗原,确定间接ELISA反应的最佳工作条件;通过病毒阻断试验和交叉试验检验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血清中和试验比较,确定方法的敏感性;通过对试验感染猪的血清2C抗体产生动态的检测,分析建立方法用于EMCV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能够特异地检出EMCV感染猪的血清2C抗体,与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的抗血清没有交叉反应;与血清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7%(22/23),相对敏感性为90.9%(10/11);仔猪感染EMCV后第4天,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即能够检出血清中的特异性2C抗体。结果表明,建立了可以替代血清中和试验的基于EMCV重组非结构蛋白2C的间接ELISA方法。
2011年04期 v.31;No.172 525-52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越飞;王春生;李昊;罗芳;渠俊杰;朴善花;安铁洙;
参照GenBank上牛和猪的Klf4 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怀孕60d的胎绵羊皮肤总RNA中扩增绵羊Klf4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编码区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b(+)上并转化BL21大肠杆菌,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经测序,绵羊Klf4基因编码区序列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内的1 434bp,编码477个氨基酸,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GQ280389),与牛、猪、马、人、猕猴、黑猩猩、鼠等物种相比,绵羊Klf4基因CDS区的核苷酸序列相应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6%、93.81%、93.24%、90.24%、90.13%、90.37%和87.25%,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8%、97.94%、96.02%、94.14%、93.51%、92.08%和92.66%;生物软件分析显示,绵羊Klf 4含有细胞核定位模体和锌指结构域。利用克隆获得的绵羊Klf4 cDNA所构建的表达载体pET-30-Klf4,经IPTG诱导在BL21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7 000的融合蛋白His-Klf4。
2011年04期 v.31;No.172 529-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柏;李燕丽;张亚杰;薄联锋;郜原;张德礼;
通过电子克隆手段,克隆到大小为959bp的cDNA序列。然后从鸡的脾脏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段。将该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采用SDS-PAGE检测原核表达载体pET-BCL1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BCL10转入vero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CR扩增到735bp的DNA片段,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和核酸测序表明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检测到pET-BCL10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pEGFP-BCL10重组质粒在vero细胞中表达。结论表明,BCL10基因在鸡体内存在,该基因的重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和vero细胞中表达。
2011年04期 v.31;No.172 53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文龙;朱瑞良;崔治中;闫振贵;马荣德;谭燕玲;朱明华;王新建;
利用ALV-J gp85基因两侧的序列片段为引物,从山东潍坊某肉种鸡场送检的7日龄肉种鸡基因组中完整地扩增了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利用ALV-J env基因特异性引物不能扩增出长度为2.2kb的目的片段,用ALV-J特异性单抗JE-9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也呈现阴性反应。这种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与已报道的禽内源性反录病毒EAV-HP序列的同源性为85.6%~93.8%,其中与ADOL 0系来航鸡EAV-HP的相似性最高(93.8%)。所得到的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与外源性ALV-J毒株HPRS-103、SD07LK1、NX0101的同源性分别为93.8%、91.8%和91.7%。并且与外源性ALV-J gp85基因具有相似的Jameson-Worlf抗原表位优势。这种内源性类gp85基因很可能与肉雏鸡早期感染ALV-J后所呈现的免疫耐受现象有关。
2011年04期 v.31;No.172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效禹;宿甲子;杨焕民;张旭;王丹;郭景茹;
为分离籽鹅垂体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功能基因,以籽鹅(Anser anser)垂体组织为试验材料,以λTriplEx2为载体,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方法构建了籽鹅垂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初始滴度为6×105pfu/mL,重组率为95%,插入片段长度集中在0.5~2kb。随机挑取143个克隆测序,所获得的unigene比率为87%,与NCBI GenBank中BLAST进行比对,其中74个EST序列在鸡类或其他物种中已经具有同源序列,34个EST是新基因。
2011年04期 v.31;No.172 54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关继羽;李松励;张鹏;宋光启;刘丽梅;刘颖;王中伟;高飞;唐博;陈育新;岳占碰;李子义;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13KL,瞬时转染COS-7细胞及对小鼠受精卵进行原核注射,旨在通过抗菌肽V13KL在COS-7细胞、小鼠胚胎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生理状态、胚胎发育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V13KL可以与EGFP在COS-7细胞中高效共表达,转染效率为75.8%,且原核注射后约10%的胚胎发育成带有绿色荧光的囊胚。
2011年04期 v.31;No.172 54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英;刘莉;杨占清;陈巍;柳巨雄;袁川评;付守鹏;刘颖;王玮;
利用手术结合化学造模法,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并运用病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利用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的方法,成功构建类似于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大鼠动物模型。模型大鼠病变明显,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 mRNA表达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TXB2、AECA含量显著升高,与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自然发病病理特点相似。本试验构建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可为该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与治疗方法探索提供平台。
2011年04期 v.31;No.172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帆;崔恒敏;肖杰;彭西;崔伟;程安春;柏才敏;陈涛;
30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 13mg/kg)和高钼日粮(Mo 500mg/kg,高钼Ⅰ组;Mo 1 000mg/kg,高钼Ⅱ组;Mo 1 500mg/kg,高钼Ⅲ组)6周。病理形态学观察,高钼Ⅱ、Ⅲ组雏鸡法氏囊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减少,网状细胞增生。免疫比浊法测定,高钼Ⅰ、Ⅱ、Ⅲ组血清IgG和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日粮钼水平为1 000mg/kg及其以上时,雏鸡法氏囊结构受损,日粮钼水平为500mg/kg及其以上时血清IgG和IgM含量降低,雏鸡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2011年04期 v.31;No.172 558-560+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倪耀娣;乔健;徐建忠;刘荣欣;
给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锥菊、黄芪合剂,连续灌服7d,21日龄时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来观察雏鸡血液转氨酶活性及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攻毒后4d和攻毒后11d时用药组与攻毒对照组相比,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1d时Ast/Alt比值极显著低于攻毒对照组(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在感染后14d,高剂量组活性极显著高于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21d后各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紫锥菊、黄芪合剂在雏鸡感染IBDV后12d前后一段时间可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促进脾脏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
2011年04期 v.31;No.172 56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青竹;张立春;郑艳秋;王丹;娄玉杰;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11~53日龄吉林白鹅小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及宽度随日龄增加整体上呈增长趋势,空肠绒毛最长,回肠绒毛高度、宽度在39日龄达到峰值,早于空肠和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11~53日龄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在39日龄达到峰值,39~53日龄变浅。小肠各段肌层厚度与日龄呈正相关,回肠的肌层厚度在46日龄达到高峰,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肌层厚度在53日龄达到高峰。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3日龄时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
2011年04期 v.31;No.172 56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曾强;黄良宗;李丹;朱燕秋;谢海燕;顾万军;
将板蓝根、甘草和鱼腥草3种单味中药各含量为100mg/mL的中药粗提物作连续倍比稀释后,采用CPE和MTT法将其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突变株(PRRSV PX株)作用试验。结果显示,3种中药粗提物最大安全作用质量浓度板蓝根和甘草均为3.125g/L、鱼腥草为1.563g/L;板蓝根、甘草、鱼腥草分别在3.125~0.049、3.125~0.195、1.563~0.391g/L时测得细胞D值大于细胞对照组,对细胞分裂增殖均有促进效果,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均为1.563g/L;3种中药粗提物有不同程度的抗PRRSV PX株作用,板蓝根和甘草粗提物阻断、抑制PRRSV PX株感染及直接灭活PRRSV PX株效果最好的质量浓度;阻断为3.125、3.125g/L、抑制为1.563、0.391g/L:阻断、直接灭活为0.782、0.782g/L,鱼腥草粗提物在0.782g/L时阻断和抑制PRRSV PX株效果为好,但其对PRRSV PX株基本没有直接灭活作用。
2011年04期 v.31;No.172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长帅;付本懂;申海清;吴帅成;谢闪闪;祝万菊;韦旭斌;
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和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显示:生肌散对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所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血管管径收缩有扩张作用,并能改善微血管流速。结果表明,生肌散提取液局部外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2011年04期 v.31;No.172 575-578+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丹;丁洪浩;张晶;沈景林;赵云;
利用3种酵母菌A-1、B-1、C-1和木霉S-1对豆粕进行单菌发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豆粕在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下,粗蛋白、粗纤维、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适宜条件为接种量6%,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48h,其中酵母菌A-1、B-1、C-1对提高粗蛋白和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效果显著,粗蛋白提高了15.8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了58.27%,植酸降低了80.11%。木霉S-1能显著降低豆粕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54.74%。
2011年04期 v.31;No.172 579-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1 ]
- 朱海鲸;华进联;宋文聪;黄建升;田泽华;
以关中奶山羊为材料,比较了2种玻璃化冷冻法和1种慢速冷冻法对睾丸组织保存的效率,复苏后发现3种冻存方法均有较高的成活率(超过50%),其中玻璃化Ⅱ组达65%以上,培养及检测后均有精原干细胞存活,在体外培养可以形成胚胎干细胞样克隆,其表达精原干细胞和多能性干细胞的相关特异性标记:碱性磷酸酶(AP)、CD49f、CD133、C-Myc、Oct4和Klf4阳性,证明睾丸组织冷冻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奶山羊精原干细胞的保存方法。试验中所使用的低温保存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表明这些方法可为癌症治疗等造成的无精症及少精症等不育症患者的医治以及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优良畜禽的生殖细胞保存提供一种简捷有效的途径。
2011年04期 v.31;No.172 583-58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志文;樊江峰;刘犇;余四九;
采用联合消化液对妊娠8~10周龄的胎儿胎盘组织进行了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然后将滋养层细胞分离纯化,探索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最适pH,并观察其大体形态、胞核的特点、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CK7)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表达等。结果显示,牦牛滋养层细胞在pH6.8~7.0、20%FBS的DMEM/F12培养基条件下适宜传代培养;该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阳性细胞率达90%,台盼蓝排斥试验显示活细胞率超过95%。
2011年04期 v.31;No.172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覃广胜;陈明棠;杨春艳;李日聪;谭正准;庞春英;黄健;郑海英;梁贤威;杨炳壮;蒋和生;
从不同发情方式、不同胚胎类型、不同胚龄以及不同季节来探讨影响水牛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的效率。结果显示,自然发情与同期发情方法对水牛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移植受胎率有显著影响。鲜胚和冻胚移植后受胎率没有显著差异,其受胎率分别是9.79%、14.5%。在移植中,不论是鲜胚还是冻胚,6日龄胚胎移植受胎率最高。而且不同日龄(5、6、7、8~10d)克隆胚胎移植受胎率差异不显著(鲜胚P=0.260 7,冻胚P=0。065 2)。克隆胚胎在秋季移植时受胎率最高,受胎率是16.06%,比其他季节高,且差异显著(P<00.05).其次是春季,但夏季和冬季克隆胚胎移植后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水牛体细胞克隆胚胎在胚胎移植中是可行的,但效率比较低。
2011年04期 v.31;No.172 594-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燕海峰;朱小平;张佰忠;邓缘;胡雄贵;李昊帮;
在我国南方很多省份,肉牛主要以散养为主,导致母牛发情后常不能及时冷配,而冷配员却又闲着的现状,从而使母牛配种率低、存栏母牛有下降趋势。针对此情况,研发了肉牛冷配软件(软著登字2009SR11157,软件产品登记测试(2009-12-S2701)),对发情(乏情)预报、发情控制以及冷配员日常工作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管理。冷配员通过规范地记录日常工作数据,逐步输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制定的日常工作计划实施冷配。结果表明:(1)对发情正常但漏配的母牛,通过软件准确预报有效黄体期,实施1次PG同期发情技术,同期发情率高于直肠检查组;(2)对乏情母牛,既实现了不通过直肠检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又获得了较高的受胎率;(3)规范了母牛的繁殖记录、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并促进了牛繁殖数据记录的持续开展。
2011年04期 v.31;No.172 598-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顾晓龙;孟祥黔;吴彩凤;戴建军;张廷宇;谢一妮;吴志强;刘亮;曾宪垠;张德福;
本试验比较观察第一极体(The first polar body,PbⅠ)、Oosight imaging system观察和hocchst33342染色法对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Ⅱ)卵母细胞判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并探讨卵巢皮质细胞(porcine ovarian cortex cells,pOCCs)、猪输卵管上皮细胞(porcine oviductal epithelial cells,pOECs)和猪卵丘颗粒细胞(porcine cumulus cells,pCCs)等3种单层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对猪去卵丘卵母细胞(cumulus cells denuded oocytes,Dos)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Oosight imaging system判定卵母细胞成熟的结果与hocchst33342染色法判定的结果有很强相关性(R=0.973,P<0.01,N=90);(2)pOCCs单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猪去卵丘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pOECs((52.5±0.30)%vs(43.8±2.18)%,P<0.05),且这2组成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os在3种单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培养后,成熟卵母细胞GSH含量较非共培养组都能显著升高(P<0.05),pOCCs组GSH含量最高((7.1±0.32)pmol/卵);(3)成熟后的Dos经孤雌激活,pOCCs组和pOECs组卵裂率和囊胚率都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
2011年04期 v.31;No.172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志;刘小林;徐阿娟;郭家中;贺花;
选用40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取血样400份,每份各2管。根据奶牛CR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CRP基因的多态性,并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奶牛血清CRP水平,然后运用SPSS等统计学软件对其与乳房炎及乳质、乳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第1对引物的扩增片段中检测到多态位点,出现3种基因型(AA、AB、BB),第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中并未检测到多态位点。将第1对引物所扩片段的不同基因型与奶牛乳腺炎的相关性作关联分析,结果3种不同基因型奶牛的体细胞数、乳质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患乳房炎奶牛个体全为AA型。而CRP含量检测结果可知患乳房炎的奶牛与正常个体之间的血清CRP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2011年04期 v.31;No.172 609-6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东旭;林超;万家余;潘朋朋;李莎;高宏伟;
采用统计学计算Tg(Mosprn-B)/C57BL/6转基因小鼠与C57BL/6野生型小鼠雌雄两性的主要脏器质量与系数,并利用水迷宫观察游泳路径及时间以探讨SPRN基因对小鼠生理结构、生长发育等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Tg(Mosprn-B)/C57BL/6转基因小鼠,雄性的体质量及心、肺、肝、肾质量显著大于雌性(P<0.01),脑质量差异比较显著(P<0.05);比较脏器系数,脑和肝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与C57BL/6野生型小鼠相比较,Tg(Mosprn-B)/C57BL/6转基因小鼠脑更重(P<0.01);比较脏器系数发现,脑差异极显著(P<0.01),肺、肾、脾差异较显著(P<0.05)。水迷宫定位航行结果显示,Tg(Mosprn-B)/C57BL/6转基因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小于野生型小鼠,第4天的潜伏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空间搜索试验中,Tg(Mosprn-B)/C57BL/6转基因小鼠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小于C57BL/6野生型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大于C57BL/6野生型小鼠。
2011年04期 v.31;No.172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