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义蓉;王印;郭万柱;徐志文;朱玲;杨泽晓;王小玉;李云云;
为了研究猪IL-2基因的真核质粒和融合基因形式对pcDNA-E39.VP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增强作用,分别将IL-2基因插入pcDNA3.1(+)和pcDNA-E39.VP2(已构建)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2-E39.VP2。将真核质粒pcDNA-IL2-E39.VP2免疫小鼠,另外,将pcDNA-IL2分别先于和后于pcDNA-E39.VP2 3d免疫小鼠,同时设pcDNA-E39.VP2对照组。对免疫小鼠进行PPV(JEV)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1周后,pcDNA-IL2-E39.VP2免疫组和pcDNA-IL2后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JEV/PPV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cDNA-IL2先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仅在第5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除对照组外)CD8+值差异不显著(P>0.05),CD4+、CD4/CD8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cDNA-IL2-E39.VP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2能增强pcDNA-E39.VP诱导小鼠的免疫能力,且以融合基因形式构建的真核质粒免疫增强效果最明显。
2011年07期 v.31;No.175 937-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彩然;杨宗泽;刘玉芹;房海;武嘉平;王金锋;史秋梅;
为了弄清河北省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等部分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ORF5和Nsp2基因变异情况,对采自以上地区在2007-2010年期间的临床发病猪肺组织,提取其RNA,通过RT-PCR扩增样本中PRRSV的ORF5和Nsp2基因,对目的基因测序,并以VR-2332、CH-la、MLV、LV、HB-1、HB-2、JXA1、HUB1、HEB1等毒株为参考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扩增出42个ORF5基因,14个Nsp2基因,通过完整的ORF5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所有毒株均为美洲型,且大多数毒株与国内2006-2007年间分离的JXA1、HUB1、HEB1等高致病力毒株同源关系很近。42个ORF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P5蛋白的糖基化位点数量和位置已发生变异,主要中和表位存在氨基酸变异(L/F39→I39),与毒力相关的13位和151位点为强毒株的氨基酸特性(R13、R151)。14个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系列比较发现,1株PRRSV Nsp2基因未发生缺失突变,而剩余的13个毒株Nsp2基因均发生了氨基酸缺失,在481位和532~560位2处分别缺失1和29个氨基酸。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河北部分地区流行株分为2个小分支,1个毒株与HB-1聚为1支;河北流行株的大多数毒株在另一个分支,与高致病力毒株JXA1等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河北省部分地区流行的PRRSVORF5和Nsp2基因的变异特征,丰富了河北省的PRRS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示要针对ORF5和Nsp2基因的变异采取PRRSV的防控措施。
2011年07期 v.31;No.175 94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炳梅;郭广君;吕素芳;唐娜;魏凤;管宇;张松林;沈志强;
在构建gE和gI双基因缺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SA738株的基础上,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将gI-/gE-/PRV SA738转染BHK-21细胞,通过蚀斑法得到纯化的gI-/gE-/PRV SA738。毒价检测结果显示,TCID50由7.25下降至5.75,表明该病毒已被弱化,与预期结果相当。将该病毒灭活后,以不同滴度接种无母源抗体仔猪及妊娠母猪,安全性检测表明,gI-/gE-/PRV SA738对仔猪体温、生长,对妊娠母猪产仔及仔猪健康状况均无影响。随后将灭活的gI-/gE-/PRV SA738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分别接种家兔与仔猪,免疫后7、14、21、28d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检测,家兔免疫后14d、仔猪免疫后7d均显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抗体中和试验表明,家兔免疫后14d抗体水平比7d显著升高,但至21d,抗体升高不明显;仔猪抗体水平至28d,中和抗体水平达到1∶262.23,与21d相比差异极显著。免疫后28d,采用100LD50PRV强毒攻击动物,进行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家兔免疫组只有一只出现轻微的一过性临床症状,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出现了奇痒等较重的临床症状,且于5d后全部死亡;仔猪对照组攻毒后2d,出现了精神高度沉郁、不食、呕吐与腹泻等症状,并于5d后死亡;免疫组攻毒后3d,出现轻微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且于攻毒后6d恢复正常,免疫保护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该gI-/gE-/PRV SA738-突变株有效诱导了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2011年07期 v.31;No.175 950-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彬;何孔旺;温立斌;俞正玉;茅爱华;王小敏;张雪寒;郭容利;倪艳秀;周俊明;吕立新;
为了分析2009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周边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该地区分离的22株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21个毒株的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而且此21个毒株的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多处突变,集中出现在毒力相关位点、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序列中。只有HZNJ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21个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而HZNJ株与疫苗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2011年07期 v.31;No.175 95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董嘉文;孙敏华;尚毅;胡奇林;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呼肠孤病毒(Aviem reovirus,ARV)S1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对应靶序列中的6个基因区段的4条引物,以此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ARV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地扩增ARV,而对其他常见的禽类病毒均无扩增作用,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ARV的灵敏度为4ELD50,是RT-PCR方法的10倍;在反应产物中添加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通过肉眼观察有无荧光直接判定结果。
2011年07期 v.31;No.175 96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红丽;詹丽娥;王彩先;唐娟;陆冰洋;丁壮;
用PCR扩增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并以由15个氨基酸构成的短肽为Linker将F及HN基因片段体外连接,与转座载体PFastBacⅠ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F-HN,并转化到DH10Bac宿主菌,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筛选获得的重组Bacmid F-HN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检测,表达产物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123 000的蛋白特异条带,说明F-HN重组蛋白表达成功。将共表达蛋白进行进行动物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共表达蛋白二次免疫雏鸡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80%,这一结果提示利用F-HN基因构建的亚单位疫苗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2011年07期 v.31;No.175 96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文灿;安婷;刘巍申;刘爽;徐巨;贺宝峰;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2011年07期 v.31;No.175 969-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兴;许应天;严昌国;高旭;孙平杰;张丽霞;
为构建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以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SOE-PCR技术得到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将其先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得到重组质粒pVAX1-2p33。对该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后,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到BHK-21细胞,用RT-PCR和IF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牛瑟氏泰勒虫p33双拷贝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2p33构建成功并可以在BHK-21细胞中表达。本试验结果为p33双拷贝基因的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7期 v.31;No.175 976-978+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峰;潘鹏鹏;李吉平;宋博翠;徐静;高宏伟;
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从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即光滑爪蟾抗菌肽。以大肠癌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MTS试验,研究光滑爪蟾抗菌肽对SW480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较纯的活性物质,即光滑爪蟾抗菌肽。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光滑爪蟾抗菌肽作用组中,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皱缩,成圆形,细胞间隙增大,死细胞增多。MTS试验表明,光滑爪蟾抗菌肽对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2011年07期 v.31;No.175 979-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霞;陈陆;赵军;王新卫;常洪涛;刘红英;姚慧霞;王川庆;
为了从基因水平鉴定鸡源鲍氏志贺菌,分别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相应序列针对16S rRNA、gyrB、grpE、re-cA 4基因设计4对引物,用PCR扩增出鸡源鲍氏志贺菌4基因的部分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所获序列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相比较,计算种间相似性,并构建志贺菌的系统发育树,对分离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研究发现,从4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总体上可知鸡源志贺菌与人鲍氏志贺菌同源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6%~100%。几乎所有志贺菌均落入大肠杆菌的分支中,且在鉴别细菌中recA基因和gyrB基因比传统中常用的16SrRNA基因差异更显著。由此证明用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金标准"16SrRNA联合gyrB、grpE、recA3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来鉴定志贺菌是一种可靠、成本较低的方法;由上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提示,该株鸡源志贺菌可能是与人志贺菌密切相关的新种或是它们的亚种。
2011年07期 v.31;No.175 983-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菲;张守峰;刘晔;赵敬慧;扈荣良;
采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即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中和试验方法,对从我国浙江、江西、安徽和广东地区采集的外观健康鼬獾的215份血清进行了狂犬病中和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鼬獾体内存在比例较高(38%)的狂犬病中和抗体,但是自不同地区或群体采集的血清样品,狂犬病中和抗体阳性率不同,有些群体样品中完全没有抗体,有些群体样品中狂犬病中和抗体阳性比例100%,但是中和抗体的水平普遍不高,说明鼬獾种群感染狂犬病几率较高,并可能存在狂犬病的一过性或隐性感染。
2011年07期 v.31;No.175 990-992+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祝令伟;田园;贝为成;齐翀;刘军;孙洋;周博;郭学军;冯书章;
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强毒株ZY458分选酶srtC5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分析其特性。首先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ΔsrtC5片段,该片段携带srtC5编码基因及其上下游部分序列,但是中间缺失212bp序列。随后构建重组自杀载体pSET4s::ΔsrtC5,并将其电转化导入ZY458菌株,通过同源重组获得ΔsrtC5突变体。通过体外的细胞黏附试验和体内的家兔攻毒试验证明ΔsrtC5突变体比较野毒株,其细胞黏附能力和对家兔的致病性都显著降低。
2011年07期 v.31;No.175 993-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生;徐耀辉;陈陆;杨霞;王新娟;刘春明;王川庆;
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猪链球菌9型荚膜多糖部分抗原表位。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法以猪链球菌9型河南分离株PY-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cps9G全基因序列。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XhoⅠ进行双酶切后,将其定向克隆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ps9G,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结果表明,经1.2mmol/L IPTG诱导4h后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株表达出了约50 700的融合蛋白条带,与预期一致。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生物学活性。这为以后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制备单克隆抗体提供了较好的抗原,同时为研制猪链球菌亚单位疫苗和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2011年07期 v.31;No.175 998-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壮;刘松财;张永亮;王楠;郝林琳;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沉默细胞自身生长抑素(SS)的表达,同时,以pcDNA3.1-SS(pSS)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研究SS对BHK-21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同时观察SS是否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可知,pSS转染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效率为9.63%(P<0.05);而LV-sh2组细胞的生长密度是对照组细胞的117.33%(P<0.05),表明SS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表明,pSS转染组和LV-shRNA感染组凋亡细胞含量分别是对照组凋亡细胞含量的1.97倍(P<0.05)和24.30%(P<0.05),表明SS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为SS及其类似物作为治疗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03-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作勇;聂奎;胡世君;周荣琼;
参考GenBank登录的ChTLRs基因序列设计实时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鸡Toll样受体(ChTLR)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hTLR3、ChTLR7和ChTLR21在雏鸡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3种ChTLRs在脾脏、法氏囊、胸腺和各段肠道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ChTLR3mRNA在肾脏、胸腺、盲肠、空肠、肝脏和十二指肠转录水平较高,在皮肤中未检测到转录;ChTLR7mRNA在脾脏、肾脏、盲肠、胸腺和十二指肠转录水平较高,在肝脏和皮肤中转录水平很低;ChTLR21mRNA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在脾脏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法氏囊、胸腺和十二指肠。结果表明,ChTLRs mRNA在雏鸡各器官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与雏鸡各器官组织对病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07-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郝丽;
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全长cDNA文库中克隆了与骨形成和骨改建有关的一种新的骨生长因子BSP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及其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PⅡ基因cDNA全长为1 576bp,编码311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及跨膜区,相对分子质量为34 100,理论等电点为4.05,其一级结构中谷氨酸所占比例最高;二级结构元件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同源序列分析表明,梅花鹿与欧洲牛BSPⅡ氨基酸的相似性最高(93%);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此蛋白的N-端和68~215、265~308位谷氨酸富集区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显示,在该基因座位上梅花鹿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同一个分化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鹿茸组织的矿化进程呈显著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在鹿茸组织矿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13-1017+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英;刘莉;皇甫毅冬;杨占清;陈巍;付守鹏;刘颖;魏利斌;文静;李苏楠;柳巨雄;王玮;
通过人工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结合病理学切片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Icam-1、Vcam-1和血清中的血栓素B2(TXB2)、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含量。结果表明清髓愈疽丹能够通过有效地降低Icam-1、Vcam-1、TXB2、AECA的含量,抑制淋巴细胞、白细胞的浸润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阻止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延缓损伤内皮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与损伤,因此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对TAO有确实的疗效。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18-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顾有方;吴珍龙;李升和;
将80只21日龄SD大鼠,按体质量相近原则分为普通对照组(Ⅰ组)、模型对照组(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和试验Ⅵ组,每组10只大鼠,试验期80d;普通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饲喂高能高脂日粮,40d后,试验Ⅲ、Ⅳ、Ⅴ、Ⅵ组分别灌服10、20、40、80mg/kg.d茶多酚,普通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至80d试验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h,逐只称重,剖检取腹脂(睾丸周围和后腹部脂肪)、心、肝、脾、肺、肾并称重。结果显示,在制模后,与普通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试验Ⅲ、Ⅳ、Ⅴ、Ⅵ组腹脂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灌服茶多酚试验组的大鼠各器官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肥胖大鼠器官指数无影响,对腹脂重量有抑制作用。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24-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爱团;许丽;宫新城;王晓丹;钟秀会;
将50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泰山磐石散组、保胎无忧散组、黄芩组及黄芩苷组5组。人工输精后7d,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不同中药散剂,连续7d。在输精后7、14、24、54d分别颈静脉采血,检测孕酮、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添加泰山磐石散、保胎无忧散的奶牛妊娠数量增加,同时显著增加血清中孕酮及IL-4水平,提高IL-4/IFN-γ比值。而补充黄芩及黄芩苷的奶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推测在妊娠早期,安胎中药方剂能够调节母体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网络,创造适宜的植入环境,利于胚胎着床。因此中药安胎方除了临床用于防治家畜流产外,还可以用于促进胚胎着床,减少早期胚胎丢失。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27-1029+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华;胥清芳;顾建红;刘宗平;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10、20、40μmol/L)、Pb(10、20、40μmol/L)和Pb-Cd联合(分别为5、10、20μmol/L),来探讨铅镉对肾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上清液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表明:20μmol/L以上染毒组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表面有细胞碎片,甚至呈泡沫状或树枝状;铅、镉单独和联合染毒组GSH-Px、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而MDA含量和凋亡率则呈升高趋势(P<0.05),并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镉和铅也能使细胞周期停滞。Pb、Cd联合可加剧细胞损伤。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30-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秀媛;张志平;邓立新;张君涛;仝宗喜;董海聚;刘芳;刘宗平;袁慧;
在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的成骨细胞中暴露不同浓度的醋酸铅(0、20、40、80μmol/L),作用24h后检测细胞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活性与PC-PL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均可使成骨细胞PC-PLC活性和PC-PLC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成骨细胞铅暴露可通过抑制PC-PLC而发挥毒性作用。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35-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明华;莫重辉;赵宝玉;
将1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1、5、10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并在试验前及试验后每隔14d称重和测定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第18天Ⅲ组1只怀孕母兔流产,Ⅱ和Ⅲ组试验家兔在第35天开始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症状,Ⅰ组试验家兔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异常表现;各试验组试验家兔血液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PVC)、血红蛋白(Hb)在试验期间呈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数在试验第14天后明显下降(P<0.05),随后又升高(P>0.05),淋巴细胞数在试验第70天后明显升高(P<0.05),随后又恢复到试验前状态(P>0.05);第Ⅱ、Ⅲ组试验家兔体质量比试验前都明显增加(P<0.05或P<0.01),第Ⅰ组仅在试验第42~70天时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38-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海霞;邵春艳;尉鹏;王亨;刘俊栋;王建华;李建基;刘宗平;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奶牛真胃固定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术前和术后采样。奶牛真胃人工左方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真胃人工左方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42-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晓芳;佟建明;常铁生;李娟娟;张琪;
通过外源性注射雌激素、高能低蛋白日粮及不同油脂来源的高能日粮人工诱发蛋鸡FLHS。90只4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常规笼养,随机分为9组(10×9):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注射玉米油组、基础日粮注射β-雌二醇组;高能低蛋白日粮组、高能低蛋白注射玉米油组、高能低蛋白日粮注射β-雌二醇组;牛油高能日粮组、鸡油高能日粮组、豆油高能日粮组。每天记录产蛋数,每周记录采食量,第24天称重后剖杀所有试验鸡,观察肝脏出血程度。结果表明,各组采食量、增重没有显著差异。注射β-雌二醇极显著降低了产蛋率(P<0.01),注射玉米油和日粮处理对产蛋率没有显著影响。注射β-雌二醇极显著升高了肝脏出血指数(P<0.01),注射玉米油对肝脏出血指数没有显著影响;鸡油高能日粮使肝脏出血指数显著升高(P<0.05);高能低蛋白日粮和牛油高能日粮使肝脏出血指数升高,豆油高能日粮使肝脏出血指数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各组FLHS发生率分别为0%、10%、80%、30%、20%、70%、20%、40%、0%。可见外源性注射雌激素可作为实验室诱发蛋鸡FLHS的有效手段;鸡油高能日粮对FLHS有显著的诱发作用;高能低蛋白日粮和牛油高能日粮对FLHS具有一定的促发作用;豆油高能日粮对FHLS没有诱发作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FLHS发生的趋势。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46-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邓清华;付世新;刘国文;刘磊;王建国;白鸽;朱晓岩;李慧萍;李小兵;王哲;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脂肪合成基因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又称脂肪细胞决定和分化因子1。SREBP-1c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脂肪细胞中表达,是脂肪代谢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动物体内的脂肪合成。本试验设计合成了SREBP-1c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将siRNA转染进犊牛原代肝细胞,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siRNA对SREBP-1c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siRNA通过脂质体成功转入犊牛原代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一组转染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到较低的SREBP-1c基因表达量。这表明siRNA可以稳定地在犊牛原代肝细胞中表达,并且对靶基因呈现出抑制作用。该研究为在基因水平防治奶牛肝脂沉积提供了基础。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50-1053+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况玲;历世伟;武聚富;张慧;谢安;
利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过滤液建立成纤维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用于观察和研究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将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除菌过滤冻干,用细胞培养基稀释,按照一定蛋白含量加到上皮细胞的培养基中,制作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结果显示,成纤维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高浓度细菌滤过液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边缘模糊不清,细胞出现空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的大量大型细胞开始增加;在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滤过液培养24h后利用3 H-TdR方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增殖差异是显著的。结果表明,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是可行的,并为以后炎症反应机理研究和抗炎性反应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54-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向舒;杨金姬;石金月;张顺;王建;陆凤花;石德顺;
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方法进行探讨,为兔的体细胞核移植奠定良好的技术平台。体外成熟培养20~22h的兔卵母细胞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以下试验:采用不同脉冲电压、脉冲次数和脉冲时间,电激活兔卵母细胞,摸索最佳电激活参数;比较不同的激活方法处理兔卵母细胞的效果,Ⅰ:Ion 5min+6-DMAP 3h,Ⅱ:Ion 5min+CHX 3h,Ⅲ:Ion 5min+6-DMAP联合CHX 3h,Ⅳ:电激1次联合6-DMAP+CHX 3h;优化6-DMAP与CHX作用时间。结果显示:当电激参数为:电压40V/mm,脉冲时间20μs和脉冲次数3次时,兔孤雌胚的分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可达80.64%和14.51%;采用第Ⅳ种方法激活兔的卵母细胞,胚胎的分裂率和囊胚率(80.64%,13.71%)均显著高于Ⅰ组(66.67%,8.6%)和Ⅱ组(43.21%,1.24%,P<0.05),略高于第Ⅲ组(77.59%,12.07%);当兔孤雌胚分别在含6-DMAP和CHX的CM中培养1h和3h时,1h处理组在分裂率(80.68%vs 77.59%)和囊胚率(15.91%vs 12.07%)上都略高于3h处理组。结果表明:兔卵母细胞经Ion处理5min,或先电激1次(参数为电压40V/mm,脉冲时间20μs,脉冲3次),再用2mmol/L 6-DMAP+5mg/L CHX处理1~3h,均可获得较好的激活效果,有利于兔孤雌胚的发育。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59-1062+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程玉芳;耿光瑞;高志花;赵月平;王净;史京利;
选择72只35周龄罗曼褐种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作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来探讨日粮铬水平对热应激种公鸡睾丸组织结构及血浆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给种公鸡日粮中添加0.8~1.0mg/kg铬量的酵母铬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种公鸡睾丸生精机能的抑制作用,提高种公鸡血浆睾酮(T)、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含量。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63-1065+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许丹宁;田允波;黄运茂;陈学进;
用切割法采集卵泡液,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s comlexs,COCs)和自然裸卵,将部分COCs去除卵丘细胞获得机械裸卵,COCs放入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为成熟卵母细胞,加入获能的精子液,进行体外受精。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和卵裂率与卵泡直径密切相关,大卵泡(80.95%,P<0.01)和中等卵泡(75.50%,P<0.05)的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于小卵泡(50.27%);大卵泡(53.53%)和中等卵泡(47.13%)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小卵泡的32.26%(P<0.05)。COCs、机械裸卵和自然裸卵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5.0%、54.2%和10.5%,差异极显著(P<0.01),卵裂率分别为53.8%、10.8%和0%,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和1×105、1×106个/mL颗粒细胞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8.6%、69.6%和67.8%,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1×107个/mL(51.5%,P<0.05)和1×1010个/mL(35.5%,P<0.05)颗粒细胞组,但各组间的体外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卵泡和中卵泡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和卵裂率显著高于小卵泡,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高浓度的颗粒细胞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谢琴;蒋建荣;王丹;石德顺;谢体三;陈施蓓;刘庆友;
抑制素通过反馈抑制促卵泡素的合成与分泌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将动物的繁殖力控制在种属特有的水平。为探讨通过抑制素基因沉默提高水牛繁殖力的可行性,本文构建并筛选了水牛抑制素α亚基基因的RNAi载体。根据实验室克隆的水牛INH-α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5对特异性单链siRNA序列,经退火形成双链,连入pSilenc-er4.1-CMV neo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正确后转染水牛卵泡颗粒细胞。48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不同组转染细胞中INH-α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再选择沉默效率高的载体分别检测转染后24、48、72和96h抑制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成功构建pSilencer4.1-145、pSilencer4.1-308、pSilencer4.1-769、pSilencer4.1-1013和pSilencer4.1-1053共5个重组RNAi表达载体,其中pSilencer4.1-308、pSi-lencer4.1-769、pSilencer4.1-1013和pSilencer4.1-1053具有抑制效果,抑制效率分别为58.8%、44.9%、67.4%和43.9%。选择pSilencer4.1-1013载体转染颗粒细胞24、48、72和96h后的抑制效率分别为27.1%、61.0%、57.0%、41.2%,转染48h后抑制效率最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有效抑制的水牛INH-α基因表达的RNAi载体,为研制INH-α沉默的转基因水牛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70-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罗军荣;陈昌义;吴素琪;郑国华;兰旅涛;
采用PCR-RFLP技术,对正邦集团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及其育种核心群0、1世代共538头个体,以及红星农场大白猪原始基础群和育种核心群0世代共249头个体进行氟烷基因(Hal)基因型检测,并对阳性个体予以清除使其净化。基因继代选择结果显示,正邦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1世代群体Hal n基因频率分别为9.48%、2.22%、0;红星原始基础群及核心群0世代群体Hal n基因频率分别为1.08%、0,呈现世代递减并实现净化,进而培育出大白猪抗应激品系。研究表明,PCR-RFLP技术可准确诊断猪氟烷基因,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及时淘汰携带氟烷基因的个体,提高猪种质量。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76-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奎成;章金涛;王纯耀;杜春燕;邢金山;
为了探讨无毛基因的突变对小鼠卵巢的影响,采用病理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豫医无毛小鼠卵巢的形态学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6月龄无毛小鼠卵巢颗粒细胞Ap峰和G0/G1期显著高于2月龄无毛小鼠和2、6月龄昆明小鼠。该研究表明,无毛基因的突变诱发了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雌性突变小鼠怀孕困难。
2011年07期 v.31;No.175 1080-1082+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