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CSFV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对PRRS的免疫保护作用

    屈雪琪;白雪;王异民;赵建增;高英杰;

    建立CSFV疫苗免疫状态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动物模型。测定CSFV抗体阻断率和PRRSV抗体S/P值,根据CSFV抗体阻断率和PRRSV感染情况分析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对PRRS的保护促进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AC)检测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的变化。结果,CSFV高抗体组中感染PRRSV比率小于CSFV低抗体组;感染PRRSV与未感染PRRSV组比较,CD3+,CD4++CD8+细胞表达量及CD4+/CD8+比值降低;CSFV高抗体组CD3+细胞数量低于CSFV低抗体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数量高于CSFV低抗体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比值高于CSFV低抗体组,CSFV高抗体未感染PRRSV组平均值达到1.07,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细胞数量各组没有明显变化,CD4-CD8-细胞数量CSFV低抗体组高于CSFV高抗体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PRRSV组和未感染PRRSV组中,CSFV高抗体组CD3+细胞表达量显著低于CSFV低抗体组,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高于CSFV低抗体组,CD4-CD8-明显低于CSF低抗体组。结果表明免疫CSFV疫苗后,CSFV高抗体组和CSFV低抗体组及每组中感染PRRSV情况不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获得CSFV抗体保护的猪体对PRRSV感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08期 v.31;No.176 1089-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猪巨细胞病毒和TTV-2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捷;陆琪;王先炜;李玉峰;王晓晔;姜平;

    本研究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猪巨细胞病毒(PCMV)gB基因和TTV2非编码区序列合成引物,利用PCR方法对2009年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广西等5个省市76个患病猪群的仔猪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PCV2阳性率64.5%(49/76),TTV2阳性率47.4%(36/76),PCMV阳性率69.7%(49/76)。在PCV2的阳性病料中,与PCMV和/或TTV2混合感染占93.9%(46/49),PCMV单独感染阳性率18.4%(14/76),表明该地区PCV2感染率明显提高,混合感染种类复杂,从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8期 v.31;No.176 109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郭全海;陈陆;王川庆;吴德峰;王永生;李志娟;王艳;

    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表达的Cap蛋白含有病毒的主要抗原表位,是PCV2基因工程苗研究的主要候选蛋白。根据GenBank公布的PCV2基因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从感染有PCV2的PK-15细胞中扩增出包含2个特异性表位的Cap蛋白基因片段。把Cap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克隆入腺病毒5型穿梭质粒中,构成重组穿梭质粒rpShuttle-CMV-276。分2步把骨架质粒pAdeasy-1和重组穿梭质粒rpShuttle-CMV-276分别用化学方法转化入BJ5183感受态工程菌中,同源重组后的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在细胞中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通过PCR、IPMA、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证明PCV2ORF2基因在HEK-293A中获得了表达。为PCV2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试纸条)的建立及腺病毒活载体基因工程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099-1102+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CV2衣壳蛋白羧基端基因在T4噬菌体表面的展示及ELISA方法的建立

    王宪文;曹永长;马静云;谢青梅;毕英佐;

    用PCR扩增猪圆环病毒Ⅱ型广东分离株的衣壳蛋白羧基端基因,将PCR产物连接到pR质粒,转化DH5α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后,转化E2菌,将重组E2菌与缺陷型噬菌体T4-Z1同源重组后,得到重组噬菌体,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衣壳蛋白片段在噬菌体表面正确展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25ku。用差速离心法纯化重组噬菌体,将纯化噬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ELISA诊断方法,经对356份临床发病猪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仔猪的血清阳性率为34.8%,育肥猪的血清阳性率为57.8%,种猪的血清阳性率为67.9%。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03-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CR检测猪输血传播病毒Ⅰ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娄高明;殷华平;冯顺胜;黄健强;

    参照GenBank已公布的猪源输血传播病毒Ⅰ型(Torque Teno Virus genogroupⅠ,TTVⅠ)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片段为194bp,测序结果与已公布的猪TTVⅠ型序列同源性为92.6%。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等病原,无特异性条带出现,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法灵敏度高,能检测到11.3pg的阳性核酸。检测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44份健康母猪血清,结果TTVⅠ型的阳性率为13.6%(6/44);检测2006年7月到2007年3月期间采自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福建等5个省154份疑似"猪高热病"病料组织,结果TTVⅠ型的阳性率为40.9%(63/154),这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TTVⅠ型感染率是非常高的。试验结果证明所建立的PCR方法为猪TTVⅠ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DRV和H9 AIV共感染对番鸭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林锋强;朱小丽;陈少莺;王劭;程晓霞;陈仕龙;蔡羲;高春亮;李兆龙;

    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或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探讨病毒感染对番鸭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显著抑制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脾脏肿大,但不影响生长。MDRV单独感染番鸭发病率75%,病死率45%,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生长迟缓,脾脏肿大,法氏囊缩小。混合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病死率70%;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有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生长迟缓,脾脏肿大,法氏囊和胸腺萎缩,与MDRV组差异显著。提示H9AIV感染可以显著加重MDRV感染对番鸭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表明MDRV与H9AIV混合感染在番鸭免疫反应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11-1113+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趋化因子结合蛋白(CB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改丽;赵魁;兰云刚;贺文琦;陆慧君;解胜男;苏高莉;张冰冰;宋德光;高丰;

    参照GenBank中ORFV的毒力因子CB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该基因片段,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PCR、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SDS-PAGE结果可见大小约为49 000的融合蛋白条带,抗原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此外,Western-blotting试验结果确证了GST-CBP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诱导表达GST-CBP融合蛋白,这将为进一步研究CBP的功能及理化特性,以及开发以CBP为基础的诊断抗原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14-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绵羊Klf4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王春生;杨越飞;宁方勇;薛超;朴善花;安铁洙;

    Klf4作为诱导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的基因之一,在体细胞的重编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构建绵羊Klf4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参照本实验室已克隆出的绵羊Klf4基因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GQ280389)设计引物,将扩增的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MXs的多克隆位点,经过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和包装质粒pVSV-G联合转染293GP细胞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通过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检测病毒侵染能力,并使用RT-PCR和SDS-PAGE方法检测在包装细胞和被侵染的成纤维细胞中Klf4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本试验成功获得具有侵染能力可以表达绵羊Klf4转录因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以此为基础的绵羊体细胞诱导重编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18-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王亚宾;陈丽颖;胡慧;段志刚;崔保安;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引起猪感染发病的优势肠球菌种,以肠球菌的16S rRNA基因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利用SodA基因多态性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测定猪源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多重PCR方法。通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该方法能扩增出肠球菌属特异性片段及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种特异性片段;对粪肠球菌敏感性为0.1ng DNA,屎肠球菌为1ng DNA。通过对来源于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的肠球菌进行测定,均能成功扩增出属特异性片段和种特异性片段。经过与16SrRNA测序方法和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Vitek-32)比较,多重PCR与16SrRNA测序方法对猪的临床菌株、粪便菌株和鲜猪肉菌株的鉴定符合率100%;与Vitek-32鉴定符合率为62.3%,其中,与分离于感染猪的临床菌株符合率仅有46.7%,特别是感染猪的屎肠球菌,符合率仅为22.3%。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23-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牛种布鲁杆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王军;王瑞;申之义;

    为了弥补血清学和微生物学方法检测和诊断布鲁菌病的种种不足,建立用布鲁菌BCSP31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布鲁菌病原的方法。根据编码牛种布鲁菌31 000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预期350bp的基因片段。结果,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DNA最低检测量为0.42pg。结果表明,布鲁菌病原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对布鲁菌病的检疫及快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28-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组猪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抑菌活性

    李巍;仲飞;李秀锦;张峰;刘龙飞;王淼;李凌;王幸兴;韩冬梅;潘素敏;

    根据已发表的蛔虫抗菌肽cecropin P1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猪肠道蛔虫中扩增出cecropin P1基因,并将其插入到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α-因子信号肽下游的SnaBⅠ和NotⅠ位点之间,构建成cecropin P1基因的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cecropin P1。载体经SalⅠ酶切线性化,电转化到组氨酸缺陷型的酵母宿主菌GS115中,然后利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MD)和以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MM)筛选出组氨酸His+型和甲醇利用正型(Mut+)酵母重组体,再经G418加压筛选得到高拷贝cecropin P1基因的重组酵母。经PCR检测证明cecropin P1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中。重组酵母经摇瓶发酵培养和甲醇诱导,通过Tricine-SDS-PAGE检测,重组酵母能够分泌表达重组cecropin P1,同时表达的cecropin P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3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堆型艾美耳球虫pcDNA3-3-1E重组表达质粒的免疫保护性

    赵月兰;王建永;卢军霞;包永占;秦建华;

    将堆型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裂殖子3-1E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E,用碱裂解法大量提取重组表达质粒,纯化后免疫接种1周龄雏鸡。分别设高(100μg)、中(50μg)、低(25μg)3个剂量组,同时设活卵囊接种组、非免疫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在7日龄时首免,14日龄加强免疫,1周后用2.5×105个E.acervulina保定株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50μg的剂量可使试验鸡产生较强的抗球虫效果,攻虫鸡的卵囊产量下降67.67%,肠道病变记分降低66.96%,并使鸡的相对增重率达88.36%,ACI值为176.06。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38-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刘颖丽;李建华;郑君;张西臣;

    根据GenBank发表EtMIC-2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EtMIC-2基因,将该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VAX1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1-EtMIC-2,并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然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检测EtMIC-2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经测序和序列分析,成功扩增获得了EtMIC-2基因,并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1-EtMIC-2,Western-blot和IFA表明EtMIC-2蛋白在Hela细胞中得到表达。该结果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42-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猪IL-15 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佐剂效应

    何谦;陈钜豪;房红莹;卢俊鹏;张欣;崔敏;曾小娜;刘健;罗满林;

    参考GenBank发表猪IL-15mRNA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猪IL-15cDNA,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通过PCR、酶切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pIL-15。在脂质体介导下,重组质粒pcDNA-pIL-15转染AD-293细胞。以鼠抗猪IL-15为一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猪IL-15基因均在AD-293细胞中成功进行了瞬时表达。小鼠免疫试验表明,pcDNA-pIL-15作为免疫佐剂,能够有效提高小鼠的脾T细胞增殖,加强pcDNA-ORF2(PCV2)质粒免疫过程中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为进一步研制猪IL-15基因佐剂疫苗及进行临床实验奠定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47-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天府肉鸭IFN-α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法特征分析

    刘菲;高丽芹;程安春;汪铭书;韩清林;赵婷婷;唐卫杰;

    密码子简并性特征造成了不同物种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不同,这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强度有着较大的影响。运用软件对选取的16种IFN-α和天府肉鸭IFN-α基因(EU925650)进行了密码子偏爱性分析。通过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天府肉鸭IFN-α,与北京鸭、河南肉鸭以及绍兴鸭IFN-α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通过CAI,ENC,GC3S等数据分析进行了密码子偏爱性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天府肉鸭IFN-α系统保守基因,与禽类IFN-α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类似。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5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牛iPS细胞转录因子Sox2及协助蛋白HA2-TAT的原核表达

    伏彭辉;石德顺;邓彦飞;刘金凤;刘庆友;

    为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与穿膜肽融合表达蛋白对水牛体细胞诱导重编程的可行性,本试验对水牛iPS细胞转录因子Sox2与细胞穿膜肽HIV TAT进行融合表达,以获得具有自主穿膜功能的Sox2蛋白,建立非转基因水牛iPS生产技术体系。首先人工合成了HA2-TAT序列,并将pET-32a(+)质粒改造为pET-HA2-TAT基础表达载体,再通过双酶切定向克隆将水牛Sox2基因插入pET-HA2-TAT得到原核表达载体pET-NLS-Sox2-TAT;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再用Ni 2+柱进行纯化融合蛋白。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HA2-TAT(24 400)和NLS-Sox2-TAT(57 700);纯化蛋白NLS-Sox2-TAT在咪唑浓度为365.30mmol/L时,出现蛋白洗脱峰,经Western blot验证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57-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光滑爪蟾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

    潘朋朋;冯立文;李吉平;侯峰;汤鑫;李莎;王东旭;徐静;刘琳娜;高宏伟;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光滑爪蟾皮肤分泌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光滑爪蟾皮肤抗菌肽。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溶血活性试验及癌细胞抑制试验,对其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得到2个纯度高且具有活性的抗菌肽(AMP1和AMP2),质谱鉴定结果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082.78和2237.34。MIC结果表明,AMP1对S.aureus ATCC25923、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的MIC值分别为23.63、8.71mg/L,对MRSA无抑菌作用。AMP2对S.aureus ATCC25923,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MRSA的MIC值分别为4.94、10.7、86.6mg/L。溶血试验显示AMP1,AMP2具有极弱溶血活性,且对癌细胞SW480具有抑制作用。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犬新孢子虫吉林株SAG1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及免疫学评价

    张守发;栾杨;贾立军;鞠玉琳;鲁承;张西臣;

    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VAX-SAG1转染至BHK21细胞上,通过IFAT与RT-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大量提取重组质粒pVAX-SAG1,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首免前、二免前、三免前以及三免后的第1、2、3周进行小鼠断尾采血,应用ELISA方法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转染的重组质粒pVAX-SAG1在BHK21细胞中得到瞬时表达,并且重组质粒pVAX-SAG1免疫Balb/c小鼠后,在体液免疫水平上,pVAX-SAG1组与空载体pVAX1和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细胞免疫水平上,pVAX-SAG1组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新孢子虫基因工程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66-1168+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不同代次广西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3′UTR克隆及结构和调控元件分析

    欧阳康;邓世杰;吴健敏;陈凤莲;张启模;郭亚芬;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成功扩增了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系连续4代次及封闭群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3UTR,共获得8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475493、GQ475494、GQ475495、GQ475496、GQ475497、GQ475498、GQ475499、GQ475500),分为638、749bp 2种不同的类型,都属于PERV-A亚型。以PERV-3UTR构建遗传进化树,PERV-A,B,C分群清晰,3UTR可作为PERV亚型区分的另一基因序列。对调控元件定位分析,推测具有749bp类型3UTR的PERV病毒转录水平更高。在所获得序列的209~227bp位置,发现了"CTTGAAACTT"10个碱基的1.9个重复。模拟RNA二级结构,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3UTR 2种类型无论从空间构型、自由能,还是茎环数量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结果为全面评价广西巴马小型猪来源的PERV病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69-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类人源猪H3N2亚型流感病毒HA,NA遗传进化分析

    樊娇;李鑫;张泉鹏;王广美;丛彦龙;丁壮;

    2007-2008年从吉林省某猪场采集疑似流感发病猪的鼻咽拭子,经病毒分离鉴定获得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别命名为A/swine/Jilin/5/2007(Sw/Jilin/5/07)、A/swine/Jilin/19/2007(Sw/Jilin/19/07)、A/swine/Jilin/37/2008(Sw/Jilin/37/08)。HA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属于近代人源病毒谱系;但是在NA进化树中,Sw/Jilin/37/08株与早期人源和近代人源关系密切,暗示它可能是早期人源和近代人源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之间的过渡毒株,进一步证实猪在流感病毒种间传播过程中充当"中间宿主"作用。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75-1179+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6株H9N2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朱雯迎;许传田;张秀美;鲁梅;胡北侠;颜世敢;杨少华;李建亮;任海松;崔言顺;

    2009年从山东不同地区的规模化肉鸡场中分离到6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对其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6株病毒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基因型,并且其中一个基因型是CK/SH/F/98(H9N2)和CK/SH/Y2/2008(H9N2)的重组病毒。为阐明H9N2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分别以106 EID50剂量攻毒6周龄BALB/c雌性小鼠,6株病毒都能在小鼠肺脏中复制,而且2株病毒能在攻毒7d后引起小鼠死亡。结果表明,H9N2亚型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毒力有增强趋势。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80-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猪附红细胞体ORF2的全基因合成、表达与鉴定

    周栋;成子强;刘建柱;张利;刘海涛;刘永夏;周川;柴同杰;

    通过重叠区扩增法(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PAS)人工合成猪附红细胞体ORF2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DE3)中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注册的AJ504999的ORF2基因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11对寡核苷酸片段,用PAS方法,人工合成ORF2基因。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证实正确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RF2,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37℃,IPTG终浓度1mmol/L的条件下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在35 000附近出现目的片段。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方面进行预测。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8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陆川猪耳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秦小娥;胡林林;卢晟盛;卢克焕;

    本研究建立陆川猪耳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陆川猪耳部成纤维细胞。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消化细胞、用含有10%FBS的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能很好的支持陆川猪耳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传3代后,观察到培养的细胞形态逐渐均一,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绝大部分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细胞生长时呈放射状、火焰状或旋涡状走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细胞类型进行鉴定。抗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为阳性,抗角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为阴性。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培养出陆川猪耳部成纤维细胞。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89-1191+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环丙沙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宓晓黎;黄丽俊;李利东;金坚;黄飚;赵丽丽;

    以环丙沙星-卵清蛋白结合物(CIP-OVA)为包被抗原,与游离环丙沙星(CIP)共同竞争有限的抗CIP抗体,用稀土离子Eu3+标记的羊抗兔抗体进行示踪,建立了高灵敏的环丙沙星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TR-FIA)。该方法的测量范围为0.01~30μg/L,灵敏度为0.002μg/L,平均批间效应点值ED80、ED50、ED20分别为0.03、0.80和20.7μg/L。动物源性食品标准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6.81%。结果表明CIP-TRFIA具有准确、灵敏、稳定、可测范围宽等特点,在CIP兽药残留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92-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猪T细胞亚群及抗体水平的影响

    邵珊;王贵平;李春玲;侯加法;

    为探讨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对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猪T细胞亚群及抗体的影响,以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联合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仔猪,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猪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并用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均能显著提高仔猪的CD3+、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特异性抗体滴度,即黄芪多糖和白花蛇舌草多糖均能提高猪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免疫水平,且白花蛇舌草多糖提高免疫的效力与剂量有关。

    2011年08期 v.31;No.176 1196-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添加硒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袁施彬;陈代文;

    本试验采用已建立的氧化应激模型,进一步研究添加硒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3+1因子试验设计,84头(26±2)d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7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检测血清抗氧化酶活力、MDA含量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与非应激组相比,氧化应激引起血清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和MDA含量上升,肝脏和脾脏发生细胞凋亡;对应激试猪,随着硒添加水平的升高,氧化损伤的程度减弱。表现为GSH、GPx、SOD和CAT活性提高,MDA降低,细胞结构损伤减弱。当硒添加量上升到0.6mg/kg时,其抗氧化酶活力可达到与非应激组差异不显著的水平。结果表明,氧化应激会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损伤细胞结构,补充硒有助于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衡动态的正常,减轻细胞的过氧化损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氧化应激仔猪日粮中添加0.6mg/kg硒可获得较好的抗应激效应。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0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5-羟色胺对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李英;曾健滢;韩前彪;唐兆新;郭剑英;潘家强;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原代肉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检测不同浓度的5-羟色胺(5-HT)对肉鸡PASMC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SMC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发现,10-4~10-7 mol/L的5-HT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肉鸡PASMC的增殖,可能是5-HT加速细胞从G1期向S期过渡,同时5-HT也可促进PASMC凋亡,因此在总体上5-HT促进PASMC增殖的作用更明显。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05-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膨化血粉水平对生长鹅血清代谢激素的影响

    王永强;刘长忠;苗志国;张海棠;崔建勋;李国明;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膨化血粉对生长鹅血清代谢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只28日龄商品代豁眼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生长鹅,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4.5%的膨化血粉。进行28d的饲养试验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鹅进行屠宰、采血和分离血清,并分别对3组生长鹅血清中的GLU、TSH、INS、T3、T4、GH和IGF-I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水平膨化血粉处理组的血清代谢激素含量各有不同,以膨化血粉3.0%组效果最好,其次是膨化血粉4.5%组和1.5%组。由此证明,在雏鹅的基础日粮中添加3.0%膨化血粉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08-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种公牛COX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徐靖博;柳思源;任久生;于汪洋;邓琼;马腾壑;姜昊;高妍;赵锐峰;赵志辉;张嘉保;

    用长春优质肉种公牛繁育中心的33头种公牛,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中存在的突变点,并对多态片段进行了测序,以确定突变的碱基类型和突变点的位置。根据PCR-SS-CP检测及测序结果得知:在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外显子中,第2外显子的92bp位处存在T→C的突变,该碱基位于密码子第2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同时结合精液品质测定记录,对长春优质肉种公牛繁育中心的33头种公牛的精液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第二外显子CC型的活精子比率与CD型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冻精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1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防冻剂和投液氮温度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

    蒋建荣;黄凤玲;陆凤花;石德顺;卢克焕;

    比较了3种不同浓度的甘油(1.4,1.0,0.7mol/L)和投液氮温度(-25℃、-30℃和-35℃)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最终投液氮温度为-25℃时,胚胎冻后存活率以1.4mol/L甘油组为最高,同1.0mol/L甘油组相比,差异显著(78.5%vs 64.5%,P<0.05);与0.7mol/L甘油组相比,差异极显著(78.5%vs53.5%,P<0.01)。以1.0mol/L的甘油冷冻,-30℃投液氮的效果优于-25℃的,它们之间冻后胚胎的孵化率差异显著(77.1%vs 64.5%,P<0.05)。用0.7mol/L甘油冷冻,投液氮温度以-30℃的为最好,冻后胚胎的孵化率(73.3%)极显著(P<0.01)高于-25℃的(53.5%)。用1.4mol/L甘油冷冻,以-25℃投液氮为最好,冻后胚胎的孵化率(78.5%)显著(P<0.05)高于-35℃的(65.7%)。结果表明,不同的甘油浓度和投液氮温度对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冷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15-1217+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激活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发育及二倍体形成的影响

    赵天闯;张鹏;陈玥;高飞;唐博;李子义;

    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是研究哺乳动物受精机制和发育机理的有效方法,也是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受精技术、孤雌胚胎干细胞等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环节。本试验分别用乙醇、SrCl2、钙离子载体A23187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单独孤雌激活,并分别与6-DMAP联合运用,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联合孤雌激活。结果显示:(1)不同激活剂单独或联合激活,对卵母细胞的激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SrCl2组的激活率最高(92%~94%);(2)相同激活剂对卵母细胞孤雌囊胚的发育率在单独激活组(SrCl2组,18%)和联合激活组(SrCl2+6-DMA组,53%)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3)相同激活剂对卵母细胞二倍体率在单独激活组(钙离子载体A23187组,21%)和联合激活组(钙离子载体A23187+6-DMA组,77%)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1)SrCl2可以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有效的孤雌激活;(2)联合激活法可以显著提高孤雌卵母细胞的囊胚发育率;3、6-DMAP可以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显著提高孤雌激活卵母细胞的二倍体率。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18-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表达差异

    于汪洋;张国梁;柳思源;任久生;徐靖博;高妍;马腾壑;姜昊;许艳丽;熊秋宏;邓琼;贾丽坤;贾丽伟;赵玉民;张嘉保;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23-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布鲁菌进化和分类学研究进展

    钟志军;于爽;徐杰;王玉飞;白耀霞;陈燕芬;付思美;王同坤;汪舟佳;杜昕颖;彭广能;黄克和;陈泽良;

    布鲁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动物和人。该属可分为6个典型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以及犬种布鲁菌等。此分类是基于其致病性以及宿主偏好性的差异划分。尽管6个种通过传统表型试验能区分,但布鲁菌种内采用DNA-DNA杂交证明DNA同源性高度一致(相似性大于90%)。因此有人提议布鲁菌由单一种组成,即布鲁菌属中只有羊种布鲁菌,其他种都是羊种菌的生物亚型之一。然而基于其他分子技术的基因分型表明其DNA多态性表现明显,说明目前对这个种的分型还是比较准确。而最近分离的海洋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鳍型和鲸型)采用传统分型标准和一些特异的分子标记也证明这种分型比较正确。本文对目前布鲁菌种属进化和分类学进行综述,希望对研究其进化和分类有所帮助。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28-1235+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肠球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周霞;王东;王晓兰;刘雪梅;

    肠球菌是人或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在医学和兽医临床中肠球菌的感染已引起广泛关注。肠球菌除了具有特殊的耐药机制外,还拥有众多的毒力因子。本试验就目前已发现的肠球菌重要毒力因子作一综述。

    2011年08期 v.31;No.176 1236-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