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细胞内源性microRNA表达差异分析

    欧阳伟;王永山;王永强;王笑梅;朱向东;毕振威;范红结;

    细胞内源性microRNA(miRNA)在宿主与病原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为了分析细胞内源性miRNA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相互作用,用IBDV弱毒和强毒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SPF鸡,24h后,取感染CEF和法氏囊组织,提取细胞总RNA,用Hy3/Hy5双色荧光标记,与miRNA芯片杂交,进行芯片内标准化、芯片间标准化、表达差异比较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IBDV弱毒感染的CEF中,有17个细胞内源性miRNA表达上调,17个miRNA表达下调;在IBDV强毒感染的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有30个细胞内源性miRNA表达上调,18个miRNA表达下调。根据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序列设计引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IBDV感染可诱导细胞内源性miRNA表达变化,这些上调或下调的miRNA能调控细胞内多种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发生异常,引起细胞及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学变化。

    2012年03期 v.32;No.183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NDV对雏鸵鸟HPA轴的影响

    唐丽;位兰;彭克美;

    以45日龄雏鸵鸟为试验动物,分正常组和攻毒组,利用RIA技术和TUNEL技术,探讨新城疫病毒(NDV)对雏鸵鸟HPA轴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鸵鸟感染NDV,HPA轴内细胞凋亡数量在病毒感染期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DV能诱导雏鸵鸟HPA轴系统发生细胞凋亡;在病毒接种后1d,肾上腺内可检测到大量凋亡细胞,接种5d后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5),之后凋亡呈下降趋势,肾上腺内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反映了雏鸵鸟HPA轴对ND病变的适应和调节。雏鸵鸟感染NDV,血清ACTH水平于NDV接种后1d开始上升,至5d达到峰值(P<0.01),之后有所下降,渐趋于正常;血清Cor水平于病毒接种后1d开始下降,至7d有所回升,9d渐趋于正常水平,表明NDV接种后雏鸵鸟血清ACTH和Cor水平的变化与其HPA轴功能的损伤及恢复密切相关。

    2012年03期 v.32;No.183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RV、REV与ALV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毕研丽;王金良;郭广君;吕素芳;杨慧;宋峰;苗立中;沈志强;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3种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3对分别与ARV、REV和AL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三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结果表明,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ARV、REV、AL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RT-PCR扩增,可同时扩增ARV的247bp,ALV的675bp,REV的46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ALV、1pg的ARV和10pg的REV模板。用4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2%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2012年03期 v.32;No.183 34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2009—2010年华东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赵坤坤;仲书官;赵国;阮丽莎;朱艳梅;张妍;段志强;刘晓文;刘文博;彭大新;刘秀梵;

    为了解华东地区家禽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es,LPAIVs)的分布规律,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9月在华东地区某活禽市场采集鸡、鸭、鹅等家禽的泄殖腔拭子共1 650份,经鸡胚接种和HA、HI试验鉴定,结果从58份样品中分离到了LPAIVs,总分离率为3.51%。所分离到的6种HA亚型及各HA亚型分离率从高到底依次为:H6、H3、H1、H4、H9、H11。从这些样品中鉴定出7种NA亚型,包括N1、N2、N3、N4、N5、N6、N8,二者之间有11种组合。家鸭样品中LPAIVs的分离率为7.28%,显著高于鸡源样品的分离率1.00%和鹅源样品的分离率1.02%。LPAIVs的季节性分布较为明显,3~6月份和10~12月份的分离率较高,而冬季最冷的1月份和夏季最热的7月份则没有分离到。2种或2种以上不同HA亚型混合感染的样品有6份,全部为水禽源样品,占总阳性样品数的10.34%。这些数据表明活禽市场可以作为AIV的一个重要储存库,而家养水禽可作为AIV的一个重要储存宿主,应该继续加强对活禽市场,尤其是家养水禽中AIV的监测。

    2012年03期 v.32;No.183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SYBR Green Ⅰ实时PCR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动态分析

    顾帅;陈陆;常洪涛;赵军;杨霞;王新卫;周欣;姚慧霞;王川庆;迪力拜尔·阿木提;

    根据已经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2个PPV拷贝。模板稀释度在10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本方法对PPV在体外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动态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病毒的体外增殖曲线。数据换算为每瓶中细胞内、外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细胞外病毒含量在接毒初始的36h逐渐下降,随后开始逐步增加;接毒后84h培养液中的病毒含量(1.739×1010拷贝)逐渐超过细胞内的病毒含量(1.321×1010拷贝);在接毒后108h培养液中病毒含量达到峰值(7.626×1010拷贝),随即病毒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细胞内病毒粒子在接毒后24h内为对数增长期,然后为缓慢增长期,至接种后72h达到复制峰值(1.425×1010拷贝),并维持至108h。与病毒复制动态变化相对应的细胞病变是从细胞聚集、开始形成空斑到约80%的细胞病变产生,108h之后随着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内、外病毒数量都开始急剧减少。

    2012年03期 v.32;No.183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RRSV重组N蛋白表达、纯化及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董林;王艳萍;谢金文;沈志强;祖立闯;

    采用RT-PCR扩增出大小409bp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PRRSV N gene),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KG,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KG-N,转化表达菌株BL21(DM3)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N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00,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扩大诱导培养,收集菌体,提取包涵体,用GST-Protein Purtification Kit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达到90%以上,可满足诊断抗原质量要求。用纯化PRRSV重组核衣壳蛋白GST-N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RRSV血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组装ELISA试剂盒。优化后抗原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2.5mg/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对血清样本检测临界值为0.224;与美国IDEXX公司的HerdChek ELISA试剂盒符合率为92%,特异性为95%,敏感性为90%;与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等常见猪繁殖障碍病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ELISA试剂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44%~6.34%和5.04%~7.64%。置4℃条件保存12个月,试剂盒稳定性无明显改变。该试剂盒对350份临床疑似血清检出率为88.6%。研制的ELISA试剂盒为PRRSV临床血清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2012年03期 v.32;No.183 35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猪接种PRRSV Nsp2Δ1882-2241弱毒株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特征

    梅林;赵建增;李真光;夏铭崎;武华;梁志选;屈雪琪;李勇;白雪;温涛;何斌;杨举;罗胜军;邢海云;高英杰;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2012年03期 v.32;No.183 36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PRRSV普通株与变异株鉴别诊断RT-PCR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周丹;郭万柱;漆信桥;韩国全;徐志文;朱玲;

    通过对GenBank已公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普通株与变异株Ns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合成3条引物,建立一步鉴别诊断普通株与变异株PRRSV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的普通株片段大小为267bp,变异株片段大小为180bp。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检测到含量为1.5pg的核酸含量;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同等条件下检测PRV、CSFV、PCV-2、JEV、CPV、TGEV、SIV均为阴性。对2009-2010年送检的1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26份变异PRRSV,8份普通PRRSV,阳性率为34%;与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多检出4份阳性样品。表明建立的鉴别诊断PRRSV的RT-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临床针对PRRSV的检测。

    2012年03期 v.32;No.183 367-370+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ORF9基因缺失突变PCV2的构建与部分生物学特性

    曾秀;梅淼;郭万柱;朱玲;徐志文;王印;余庆;

    设计1对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从疑似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病料中经PCR直接扩增出PCV2全基因组,再与载体pMD18-T Simple连接后构建重组质粒pMD18-T Simple-PCV2(命名为P-S-PCV2)。用ORF9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Bpu10Ⅰ对P-S-PCV2进行酶切、补平连接反应,构建了ORF9基因缺失突变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S-PCV2-J)。用SacⅡ对基因缺失突变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获得的线性化基因突变PCV2基因组在体外进行自身环化,形成了相应缺失基因DNA(命名为PCV2-J)。用PCV2-J缺失突变株进行细胞转染、动物致病性和免疫原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等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PCV2-J转染IBRS-2细胞后,电镜观察可见病毒颗粒,PCR-RFLP检测有突变株生长;PCV2-J接种仔猪后无临床典型大体病变,PCR-RFLP检测淋巴结中有PCV2-J突变病毒的感染;PCV2-J免疫仔猪后的抗体水平在第2周开始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CD3+下降,与对照组无差异,CD4+下降,第1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CD8+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ORF9基因缺失突变的PCV2仍具有复制感染能力,但免疫原性减弱。

    2012年03期 v.32;No.183 37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对CD80和CD86 mRNA转录的影响

    韩猛立;黄新;钟发刚;

    用非致细胞病变(noncytopathic,NCP)和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CP)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临床健康BVDV检测阴性的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后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NCP型BVDV感染牛PBMC后CD80在4h(P<0.05)和12,24h(P<0.01)出现2次转录高峰,CD86在6h(P<0.05)出现转录高峰;CP型BVDV感染后,CD80在24h(P<0.05)出现转录高峰,CD86在6h(P<0.05)出现转录高峰。尽管CD80在NCP型BVDV感染后呈现较复杂的动态变化,但结果提示NCP型和CP型BVDV感染均可导致牛PBMC的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基因转录在感染早期明显受到抑制,PBMC的抗原呈递能力受到影响。

    2012年03期 v.32;No.183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

    郝成武;马勋;

    采用Ni-NTA His.Bind方法纯化pET-28a-ApxⅣ2表达蛋白,以羧化乳胶为载体,经化学交联法致敏乳胶,对致敏条件优化后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在pH 4.7的PBS缓冲液中,乳胶浓度为2%、蛋白质量浓度为1.5g/L,偶联8h后制备的致敏乳胶凝集反应最好,致敏乳胶抗原无自凝现象;与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不发生凝集;批内重复、批间重复试验很稳定;阳性血清敏感性可达1∶32。对比试验中与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80%,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试验初步建立了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毒素抗体的乳胶凝集方法,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2年03期 v.32;No.183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枯草芽孢杆菌Pab02喷雾剂对肉鸡呼吸道菌群的影响

    潘康成;古从伟;杨晓尧;赵爽;曹芳;

    选取48羽7日龄艾维茵肉公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动物房内每日8时喷雾1mL/m3的枯草芽孢杆菌Pab02制剂(108 CFU/mL),对照组同法喷雾100mL蒸馏水。28日龄时对肉鸡测体质量,采用活菌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28,49日龄肉鸡呼吸道菌群进行检测,石蜡组织切片法对肺部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喷雾枯草芽孢杆菌Pab02对28日龄肉鸡的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等生长性能有所提高,但不显著(P>0.05);喷雾Pab02能增加49日龄呼吸道细菌数量(P<0.01),提高同一生态位菌群的稳定性和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Pab02喷雾剂不引起肺组织损伤,能使淋巴小结增多。结果表明,芽孢杆菌Pab02喷雾剂不能显著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但是能调节呼吸道菌群的结构,增强肺脏的免疫功能。

    2012年03期 v.32;No.183 387-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消化道上皮细胞中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的变化

    林雪彦;王中华;牛钟相;

    利用兔抗鸡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血清,以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日龄鸡嗉囊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81;1日龄鸡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68;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00和0.123。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43和0.132;小肠,0.148和0.134。

    2012年03期 v.32;No.183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绵羊肺炎支原体Y98 P3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试验

    赵红艳;刘文青;车腾飞;卢金华;宋静岚;赵宝华;

    根据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跨膜蛋白P3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克隆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膜蛋白P30基因片段。通过对该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MOP30基因与Mhp P3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9%。抗原表位及跨膜结构预测的结果表明,MO P30基因与Mhp P30基因的抗原表位及跨膜结构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片段中含1个TGA编码Trp,而不是终止密码子。将P30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pET-28a-P30表达质粒,转化受体菌Rossta得到重组菌株Rossta(pET-28a-P30)。经诱导后SDS-PAGE表明有30 000左右的目的条带出现;Western blot表明Rossta(pET-28a-P30)表达的30 000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小鼠免疫试验表明Rossta(pET-28a-P30)原核表达的蛋白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2年03期 v.32;No.183 397-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中蛋白质的产生及杀虫作用的影响

    赵晓慧;王瑞;杨晓野;杨莲茹;苏佳;李军燕;李文生;

    为研究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中蛋白质的产生及杀虫作用,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Duddingtonia flagrans进行培养和诱导,测定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杀虫作用,进而确定Duddingtonia flagrans产生胞外蛋白质和杀虫作用最适的培养基与诱导物。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Duddingtonia flagrans的代谢过程会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其分泌的蛋白质种类、浓度以及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不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不仅具有杀线虫活性,而且有杀蝇蛆作用。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12年03期 v.32;No.183 40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牛新孢子虫内标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季新成;段晓东;黄玲;牛国辉;郑培;刘小兰;

    为建立牛新孢子虫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根据犬新孢子虫种属特异性基因Nc-5序列,设计高度保守的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引物设计和搭桥PCR法扩增,获得Nc-5荧光PCR内标模板。对内标模板的添加量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牛新孢子虫内标双重荧光PCR检测体系。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PCR反应的核酸分子,与不加内标的荧光PCR检测灵敏度相当;通过对系列稀释的核酸样品的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为0.50%~1.30%。通过对58份临床样品分别用该方法、不含内标的荧光PCR方法和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不含内标的荧光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3%,比普通PCR方法阳性检出率(7.0%)高;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中牛新孢子虫的快速检测,并能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2012年03期 v.32;No.183 406-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水泡性口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孙晨;王丽;孙秀萍;苏高莉;潘伟;赵魁;宋德光;

    将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后,以纯化的VSV作为免疫原免疫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制备出的抗VSV单抗的特异性、抗体亚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筛选出2株能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2、4C3。ELISA鉴定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与VSV结合,而与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泡病病毒(SV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诱生小鼠腹水产生的抗体效价可达1∶25 600~1∶51 200。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核型鉴定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95~105,均高于2个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说明这2株细胞是两者的杂交产物。抗体亚类鉴定结果显示,所获得2株单抗1A2、4C3均为IgG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1A2可识别VSV G蛋白。2株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VSV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检测试剂的研制等奠定基础。

    2012年03期 v.32;No.183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树突状细胞启动的CD8~+T细胞应答

    张雷;石玮;张丽;李杰;李娜;张悦;安鹏丽;王蓓;孟明;王家鑫;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iFMDV)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活化效应。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介素-4(rmIL-4)将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MoDCs),用信号阻断法从淋巴结T细胞制备CD8+T细胞,利用负载iFMDV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以iFMDV+MoDCs作为对照,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MoDCs,2h后再负载iFMDV,并与CD8+T细胞共培养,对照组则用iFMDV+MoDCs+CD8+T细胞,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在共培养后9,12,24,36,48h,CD8+T细胞组均产生高水平的IFN-γ。而且,经抑制剂预处理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的IFN-γ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显著升高。因此得出,MoDCs可与蛋白酶体等加工iFMDV抗原,并通过交叉提呈途径激活CD8+T细胞。

    2012年03期 v.32;No.183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狂犬病病毒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评价及应用

    许运斌;孙彦伟;邵明富;查云峰;范金红;席进;朱妍;涂长春;

    基于目前在我国人群和动物中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V)均属于基因Ⅰ型,在本室所建立的基因Ⅰ型RV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基础上,组装了可以便捷使用的RV快速检测试剂盒。对4 577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达4.68个TCID50,与《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套式RT-PCR灵敏度相当,而且稳定性良好,可以冷冻保存8个月以上。所研制的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既适合单个临床样品的确诊,又适合RV流行病学监测的大规模筛查。

    2012年03期 v.32;No.183 420-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

  • 新生籽鹅组织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王忠伟;郭景茹;王建发;臧琳;郭爽;杨焕民;

    分别以1日龄健康籽鹅肝脏、肾脏、心脏、肌肉和卵巢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探讨28SrRNA、18SrRNA、GAPDH、ACT、HPRT1、SDH和TUB等7个内参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经过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分析,结果显示7个内参基因稳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APDH=HRPT1>28SrRNA>TUB>SDH>ACT>18SrRNA;基因表达的稳定值分别为0.215(GAPDH),0.215(HRPT1),0.339(28SrRNA),0.471(TUB),0.721(SDH),0.888(ACT),1.177(18SrRNA);表明GAPDH和HRPT1这2个内参基因适合用于目的基因表达的校正。

    2012年03期 v.32;No.183 427-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恩诺沙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杜向党;连明香;陈玉霞;刘建华;赵永星;

    通过比较3种不同质量比的两嵌段共聚物制备的聚合物胶束,优化恩诺沙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考察该胶束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以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恩诺沙星聚合物胶束,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处方;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红外分光光度法(IR)确证含药胶束特征。结果显示,采用PLA16000-mPEG2000(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共聚物为载体,以丙酮为有机溶剂,所制备胶束平均粒径为(117.2±8.2)nm,载药量为(3.3±0.17)%,包封率为(32.3±1.70)%;相对于另外2种材料制备的胶束有较好的载药量,且IR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恩诺沙星胶束体外释药试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2012年03期 v.32;No.183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和葡聚糖对冷应激状态下贵妃雏鸡血液学变化的影响

    李洁;黄丽波;周大伟;汪艳宏;袁学军;

    选择1日龄健康贵妃雏鸡192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12只。试验雏鸡经受比正常温度低10℃的急、慢性冷应激和冷适应处理,并对急性冷应激组添加益生菌、慢性冷应激和冷适应组添加葡聚糖处理。翼下采血制血涂片,镜检观察雏鸡白细胞分类变化,并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相变化与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急性冷应激期间,雏鸡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波动变化明显,嗜碱粒细胞数目和H/L比值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目显著增加。冷适应后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H/L比值下降。益生菌、葡聚糖处理对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影响明显,益生菌处理24h明显增加白细胞数量,葡聚糖处理15d降低了嗜酸粒细胞数目。本试验结果提示急性冷应激能引起雏鸡血液学参数的明显波动,贵妃雏鸡抗冷应激能力较强,而益生菌、葡聚糖能提高雏鸡适应冷应激的能力,改善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

    2012年03期 v.32;No.183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豆状囊尾蚴头节压片与扫描电镜的比较形态学观察

    潘耀谦;刘兴友;银梅;张慧蓉;陈金山;赵坤;唐海蓉;朱广蕊;夏银可;

    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发现了豆状囊尾蚴头节的一些新结构和曾被误认的结构特点。在压片上,头节的顶突有2排小钩(假复层状排列),用瑞氏染色时可见小钩与皮肌柱相连,用伊红染色见2小钩之间有一个相连的结节,用HE染色则见小钩上有蓝色的钙盐沉着。用扫描电镜观察,静止的头节顶突呈伞状,皮肌柱连接齿钩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可发现齿钩具有鹿角样的分支,覆盖头节的齿钩实际上是一排。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当头节处于运动状态时,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齿突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形收缩,大大增加了头节对宿主的侵袭力。在对培养的豆状囊尾蚴头节进行观察时,发现了无钩豆状囊尾蚴,其顶突较大且厚,表面粗糙,顶突上有一个较大的结节。总之,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比较观察,使我们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2012年03期 v.32;No.183 4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复方微量元素“生命元”对波尔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晋生;邓俊良;李友昌;叶玉辉;

    选用24只3月龄、体质量(13±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期60d。Ⅰ组为对照组(饲料添加微量元素);Ⅱ组(低剂量组)、Ⅲ组(中剂量组)、Ⅳ组(高剂量组)分别肌肉注射"生命元"0.5,1.0,2.0mL/kg。试验前1d及试验后15,30,45,60d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及免疫复合花环率(ICR);试验后30,45,60d测定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周期指标。结果表明:(1)"生命元"能提高波尔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且在试验后45,60d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2)"生命元"能够提高波尔山羊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强波尔山羊的红细胞免疫功能。(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同程度降低G0/G1期和DNA的百分含量,提高S、G2-M期DNA的百分含量以及细胞分裂指数(PI)和DNA百分含量,并在一定时期呈现显著性(P<0.05或P<0.01)差异,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2012年03期 v.32;No.183 447-450+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路浩;荣杰;赵宝玉;宋岩岩;陈基萍;庞龙;王姗姗;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2012年03期 v.32;No.183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敌百虫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损伤

    刘学忠;李丹;袁燕;顾建红;刘宗平;

    为探讨敌百虫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本研究在建立体外培养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0,5,20,80,100,200mg/L敌百虫染毒,于染毒后不同时间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测定胞体短直径、突起长度。结果表明:①染毒12,24h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增殖,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②染毒12h使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表现细胞核皱缩、线粒体嵴模糊、线粒体肿胀变形;③染毒12h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染毒组细胞核皱缩,呈新月形甚至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特征。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敌百虫暴露可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形态损伤,细胞凋亡率升高。

    2012年03期 v.32;No.183 457-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氟对不同日龄雄性大鼠睾丸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万双秀;

    为探讨氟对不同日龄雄性Wistar大鼠睾丸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选用40日龄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饮用含150mg/L氟化钠的去离子水和去离子水,并于50,80,100,120日龄时处死大鼠,对睾丸组织中EGF及其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染氟组50日龄时睾丸组织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和生精细胞中EGF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精子细胞和管腔脱落物中EGF的表达量降低不明显(P>0.05);80,100,120日龄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染氟组睾丸组织中EGFR的表达量在50,80,100日龄时均降低,但50,80日龄睾丸组织精子细胞和100日龄睾丸组织曲细精管管腔脱落物中EGFR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50日龄时生精细胞中EGFR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120日龄时睾丸组织中EGFR的表达量均增高,且管腔脱落物中极显著增高(P<0.01)。证明氟可降低雄性Wist-ar大鼠性成熟时EGF的表达量以影响精子的生长发育,长期抑制EGF的表达使EGFR的表达增高影响生殖功能。

    2012年03期 v.32;No.183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氯化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

    杨雪峰;葛亚明;姜金庆;徐之勇;崔艳红;王自良;

    采用Bliss法对小鼠经口灌胃氯化镉溶液(对照组0.0mg/kg;试验组Ⅰ~Ⅵ分别为98.3,122.9,153.6,192.0,240.0,300.0mg/kg),并对染毒后小鼠的死亡情况、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液生理指标和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氯化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氯化镉LD50为187.03mg/kg;小鼠的体质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小鼠心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脾指数和睾丸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脏器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小鼠血液生理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P>0.05);死亡小鼠除大脑组织无明显病变外,以Ⅵ组小鼠各组织的病变较严重,存活小鼠各组织的病变以Ⅰ组较轻微,Ⅴ组较严重。结果表明,氯化镉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对小鼠多个组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毒性效应。

    2012年03期 v.32;No.183 467-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β-防御素在荷斯坦奶牛正常和炎性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凃勇;曹贵方;李海军;包图雅;米焱;温世勇;

    为探讨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正常和炎性2种情况下β-防御素(BNBD5)的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添加内毒素(LPS)建立了实验性乳房炎的乳腺上皮细胞模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乳腺上皮细胞中BNBD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添加LPS后乳腺上皮细胞中炎性因子IL-6、IL-12和TNF-α的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并且α-酪蛋白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添加LPS诱发上皮细胞产生了一定的炎性反应;并且当添加LPS终质量浓度为300μg/L并培养48h之后BNBD5的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推测BNBD5基因可能参与了由LPS诱发的奶牛乳房炎的防御机制。

    2012年03期 v.32;No.183 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简讯

动物科学

  • 液态酶解发酵豆粕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及部分营养物质粪排泄量的影响

    魏金涛;李绍章;杨雪海;赵娜;郭万正;严念东;黄少文;张巍;

    将豆粕加入木瓜蛋白酶和酵母菌在40℃条件下进行液态酶解发酵处理24h制备液态酶解发酵豆粕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72头体质量(31.25±0.22)kg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为对照料、添加10%液态酶解发酵豆粕和添加20%液态酶解发酵豆粕组,预饲期7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豆粕经过液态酶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钙和磷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水溶性蛋白、小肽、小分子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大分子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脲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饲养试验表明,添加10%液态酶解发酵豆粕和20%液态酶解发酵豆粕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2.14%和20.81%(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1.33%和22.29%(P<0.05);粪中氮的排泄量分别降低了11.11%和8.80%(P<0.05);粪中磷的排泄量分别降低了3.59%(P>0.05)和23.95%(P<0.05),粪中铜的排泄量分别降低了2.22%(P>0.05)和7.52%(P>0.05),粪中锌的排泄量3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豆粕经木瓜蛋白酶和酵母菌酶解发酵后蛋白质成分有所改善,饲喂生长育肥猪可以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粪中部分营养物质的排泄量。

    2012年03期 v.32;No.183 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寡糖和黄连素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范国歌;尹清强;孙俊伟;左瑞雨;常娟;管庆丰;刘俊熙;王潇;

    选择60日龄三元杂交(杜×长×皮)健康仔猪90头,按照体质量和性别均分为9个处理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正试期为60d。试验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第1组为对照组),第2~9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金霉素、0.05%益生菌、0.10%益生菌、0.05%益生菌+0.05%寡糖、0.05%益生菌+0.10%寡糖、0.10%益生菌+0.05%寡糖、0.10%益生菌+0.10%寡糖、0.05%益生菌+0.05%寡糖+0.02%黄连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2,7,9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45%,6.45%,3.23%(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8.27%,9.71%,8.63%,表明益生菌与寡糖和黄连素组合可完全替代抗生素来促进仔猪生长;第6,9组腹泻率分别降低了80.5%和66.7%,说明黄连素在抑制仔猪腹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第2,4,8组营养物质消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其他处理组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9组能显著地增加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和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其他各处理组乳酸菌数量也有一定提高。

    2012年03期 v.32;No.183 48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酵母锌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王慧;张霞;辛蕊华;罗永江;董鹏程;程富胜;胡振英;

    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100只,随机分成Ⅰ、Ⅱ、Ⅲ、Ⅳ、Ⅴ组,每组20只。Ⅰ、Ⅱ为酵母锌组,锌水平分别为50,35mg/kg,Ⅲ为硫酸锌组,锌水平为50mg/kg;Ⅳ为空白酵母组,酵母添加剂量为100mg/kg;V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各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50d后,对生长性能、血常规、血液生化(Crea、Urea、AST、ALT、ALB)及抗氧化(抗O2-.、GSH-Px、GSH)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21d时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0d时与V组相比,Ⅰ、Ⅱ、Ⅳ组生长性能显著提高(P<0.01),其中I组最高。各组血液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Ⅰ组红细胞数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血清中肌酐、尿素含量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Ⅳ组白蛋白含量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1)。血清抗O2-.活力、GSH含量Ⅰ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GSH-Px活力Ⅰ、Ⅱ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提示,日粮添加适量酵母锌(Zn 50mg/kg)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肝脏功能和机体抗氧化功能。

    2012年03期 v.32;No.183 48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鸡源性成分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金玲;贾金生;李俊环;张莹;王芳;高铁军;

    以鸡组织为材料,提取鸡组织的线粒体DNA,以鸡12Sr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PCR反应扩增片段230bp;用13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线粒体DNA验证该PCR引物的特异性,结果只有鸡线粒体DNA为阳性;PCR-DHPLC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到了2.04mg/L;在随机采集的22份饲料样品中,检出8份鸡源性成分样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CR-DHPLC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对饲料中的鸡源性成分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2012年03期 v.32;No.183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