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晓丹;曹三杰;黄小波;唐莹;文心田;
采用RT-PCR扩增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SC-H株S基因N端主要抗原位点片段(大小约为1 916bp)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C-L株S1基因(大小约为2 367bp),插入pMDl9-T simple载体,经酶切与测序鉴定后,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S与pMD19-T-PS1。从T载体上将PS1、TS基因切下,以亚克隆方法插入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VAXD,构建能同时表达TGEV S基因和PEDV S1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D-PS1-TS。对重组质粒进行PCR与酶切鉴定后,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且能够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的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VAXD-PS1-TS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PEDV和TGEV的二联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2年05期 v.32;No.185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许信刚;陈光达;童德文;
为了建立1种能够应用于临床样本可以同时检测CSFV、PRRSV、JEV 3种RNA病毒感染的多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CSFV、PRRSV、JEV的基因组全序列,选择3种病毒的特异性保守区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3种病毒混合感染的多重RT-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分别从CSFV、PRRSV、JEV毒株以及3种病毒的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777、451、605bp的3条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4.2、10.0、8.0pg的CSFV、PRRSV、JEV的RNA;初步应用性试验表明,52份疑似病料中PRRSV、CSFV和JEV的阳性率分别为46.1%、21.1%和1.92%;CSFV和PRRS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1.1%。CSFV、PRRSV和JE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84%。本试验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CSFV、PRRSV和JEV的混合感染。
2012年05期 v.32;No.185 64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马增军;芮萍;秦卓明;李佩国;左小磊;韩东;杨宗泽;张艳英;
通过毒力测定、RT-PCR及F基因的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对2005-2008年从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10株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研究。各分离株经典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在37.6~54.4h之间,ICPI在1.71~2.0之间,IVPI值在2.16~2.8之间,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7.4%~98.0%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87.0%~98.9%,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同源性为89.7%~98.9%。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8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R-R-Q-K-R-F117,具有NDV强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2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G-R-Q-G-R-L117,与弱毒株特征相符。F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较显示:目前河北新城疫的流行以基因Ⅶ型为主(占70%),同时兼有基因Ⅱ型(占20%)和基因Ⅸ型(占10%)。
2012年05期 v.32;No.185 650-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邓宇;蔺涛;张荣;丛雁方;张建武;袁世山;文心田;郑浩;
根据GenBank中BVDV-1、BVDV-2、CSFV及新出现瘟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建立了能鉴别诊断BVDV与CSFV的Nested-PCR检测方法;确定其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建立的Nested-PCR能从BVDV标准毒株、猪源BVDV毒株中扩增198bp特异性片段,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特异性;其敏感性可检测到0.195fg RNA模板量;经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稳定性。初步应用检测表明,猪BVDV阳性率较高,达36.0%;牛血清及其制品、猪瘟活疫苗BVDV污染严重。本试验建立的Nested-PCR具有敏感、特异和稳定等特点,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05期 v.32;No.185 65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孙静;刁有祥;刘霞;孙杰;李建侠;
从山东省一发病率、死亡率高的肉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所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新城疫LVCX株。按常规方法测得LVCX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47.4h、1.975和2.85,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9.8。F基因分析表明分离株LVCX为基因Ⅶ型,其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表明LVCX株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该毒株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近几年分离的基因Ⅶ型鸡源毒株同源性在93.5%~98.3%之间;与经典强毒株F48E9和Lasota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8%、91.3%和83.3%、88.4%;且与近几年分离的几株鹅源、鸭源核苷酸同源性也较高,在95.2%~96.5%之间。
2012年05期 v.32;No.185 658-661+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陈雪锋;孔斌;唐德宏;胡敬东;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18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18的分泌水平除感染后14d脾脏外,在感染后7,14,21,28,35,42,49d均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2012年05期 v.32;No.185 662-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李卫芬;李雅丽;秦艳;余东游;
将216羽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饲养期42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总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H/CD)显著升高(P<0.05);空肠和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肉鸡消化酶活性,改善肉鸡肠黏膜结构及菌群组成,从而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2012年05期 v.32;No.185 66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2 ] - 李向阳;
根据GenBank中的布鲁菌属特异性基因序列Omp22设计1对引物,以牛布鲁菌(Brucella)通辽市分离菌株染色体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其定向插入克隆载体PGEM-7Zf,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anman和Vector NTI)、数据库(Prosite和PDB)和网络服务器对外膜蛋白Omp22进行基本性质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用PCR方法扩增的Omp22基因长度为639bp,编码21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同时用于预测B细胞线性表位的柔韧性和亲水性参数得到综合阐释,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在布氏菌致病及机体免疫应答中外膜蛋白Omp22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丰富资料。
2012年05期 v.32;No.185 670-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郑柏玲;张红丽;周前进;陈学秋;杜爱芳;
以培养获得的捻转血矛线虫滞育期虫体及同期正常发育的虫体为研究材料,采用设计的锚定引物和随机引物,通过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对滞育期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结果获得了74个滞育期差异表达的基因EST。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9个差异序列与已知的捻转血矛线虫基因组序列具有同源性;14个差异序列与已知线虫的EST具有同源性。同源基因中的rps-30、T24F1.2等已被证明参与了秀丽隐杆线虫的滞育形成。差异序列的克隆为捻转血矛线虫滞育相关基因及滞育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2年05期 v.32;No.185 67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杨祎程;王雯慧;何晚红;祁珊珊;扎西英派;张旺东;张林江;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2012年05期 v.32;No.185 68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郑姣妹;李芬;陈文承;刘毅;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蛇蛔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蛇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为846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5.8S及ITS-2序列。本研究系国际上首次报道蛇蛔虫的ITS序列,从而为蛇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2012年05期 v.32;No.185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南志春;齐雪峰;屈延延;靳亚平;赵献军;王爱华;
为了探究性腺激素作用下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分泌活性,以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对其分泌活性的调节作用。基于套皿共培养永生化山羊EEC和ESC为体外研究模型,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2和/或P4对EEC中IL-18分泌水平的作用以及ESC对该作用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E2较无激素对照组可显著增强单独培养EEC中IL-18的分泌水平(P<0.05),P4单独或与E2联合作用则进一步增强其分泌活性(P<0.01);EEC与ESC共培养模式下,ESC细胞对性激素作用下EEC中IL-18分泌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单独培养或与ESC共培养模式下,EEC培养上清液中IL-18均以相对分子质量大小18 300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形式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ESC对性腺激素作用下EEC中IL-18的分泌活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012年05期 v.32;No.185 70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林雪彦;王中华;牛钟相;
利用兔抗鸡消化道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受体蛋白血清,以琼脂扩散试验、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1~40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鸡嗉囊与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成分,D450nm值分别为0.236和0.176,4~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31和0.166。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81和0.164;小肠,0.180和0.161。
2012年05期 v.32;No.185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江;尹帆;马勇江;张媛;李英;李玉谷;
6周龄BALB/c雌性小鼠80只,分为4组:雌激素+Ghrelin组、雌激素+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雌激素+Ghrelin组首先隔日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mg/只)2周,然后采用相同方法注射Ghrelin(120μg/只)2周;雌激素+生理盐水组首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周,然后注射生理盐水2周;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4周;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测量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同时应用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雌激素+Ghrelin组的胸腺指数极显著大于雌激素+生理盐水组,胸腺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小于雌激素+生理盐水组(P<0.01),而二者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激素+Ghrelin组的胸腺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并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相似。结论得出Ghrelin可以通过抑制胸腺细胞凋亡和促进胸腺细胞增殖,从而逆转雌激素诱导的小鼠胸腺萎缩。
2012年05期 v.32;No.185 710-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肖跃强;董林;郭广君;魏凤;甄洪花;唐娜;沈志强;
分离昆明小鼠与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Con-A活化,提取细胞总RNA,RT-PCR获得小鼠Ii分子(P31、P41)基因,DNAStar软件分析序列。将BALB/c小鼠P31/P41分子插入到pGEX-KG多克隆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并经GST标签蛋白纯化柱纯化表达蛋白,将GST-P31/P41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免疫家兔,采集血清。测序分析显示,两品系小鼠P31、P41均分别为648、840bp,编码215个、279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昆明小鼠、BALB/c小鼠P31、P41分子与GenBank已登录核苷酸序列与/或氨基酸序列均存在多个位点差异,且所克隆的两品系小鼠P31分子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两种小鼠P41分子之间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3%;通过与人、鸡对应Ii分子进行比较,发现与人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9.0%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3.0%以上,而与鸡同源性相对较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55.0%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41%以上。IPTG诱导并纯化后获得GST-P31/P41蛋白,免疫家兔后所采集的血清经ELISA、Western-blotting证实获得了兔抗P31/P41多克隆抗体。结果表示,昆明小鼠与BALB/c小鼠Ii分子间存在差异位点,并成功制备了兔抗Ii分子多克隆抗体,为开展靶向性表位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2012年05期 v.32;No.185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胡雄贵;肖定福;易康乐;燕海峰;刘莹莹;谢江昂;
为了进一步验证S441分子标记对奶牛抗热应激的影响,挑选有、无S441标记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9头分别作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对2组奶牛在不同热应激状态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理指标测定中,产奶量随热应激增强而降低,直肠温度随热应激增强而升高,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和单核细胞数(MXD)随热应激增强而下降,但A组变化辐度较B组低,并在一定的热应激期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2)在生化指标测定中,随着热应激的增强,2组奶牛的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皮质醇(Cort)的总体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总体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试验A组奶牛较试验B组变化幅度低;其中Se和GSH-Px总体均值在严重热应激期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A、B组奶牛的红细胞钾含量均不随热应激条件的变化,且试验A组的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B组。S441分子标记与抗热应激能力相关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奶牛抗热应激分子标记应用于品种选育和生产中。
2012年05期 v.32;No.185 721-72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李月红;张国力;岳玉环;吴广谋;朱平;
应用PCR技术扩增ICAM-1ScFv基因,经纯化测序,得到约750bp的核苷酸片段,并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0b-ICAM-1ScFv。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中,诱导后的SDS-PAGE分析显示,pET20b-ICAM-1ScFv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8.4%。本试验将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ICAM-1ScFv蛋白在pET20b表达载体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为37℃诱导5h。
2012年05期 v.32;No.185 725-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静;张梦华;刘晴晴;刘三侠;吴俊伟;杨成竹;
通过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大肠杆菌耐药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排泵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对处理前后细菌MIC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后的耐药大肠杆菌其acrA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变化。其中经中药A,I,S,X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到原来的0.20,0.16,0.05和0.24倍,表明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在中药提取物中寻找大肠杆菌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有一定前景。
2012年05期 v.32;No.185 728-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 ] - 胡延春;赵春蕊;刘鹏;叶玉辉;叶卫列;
为研究"一针肥"注射液中硒元素在山羊体内的血硒水平及药动学变化规律,采用单剂量肌肉注射"一针肥"注射液0.2mL/kg(相当于硒用量6μg/kg),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血硒浓度,通过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软件分析药时数据。结果显示,肌注"一针肥"注射液后,血硒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148 4±0.051 0)h,t1/2α(6.832 4±0.397 7)h,t1/2β(362.324 3±17.789 5)h,Kel(0.004 3±0.000 3)h,AUC(22 414.233 5±2 512.959 8)(μg/L).h。结果表明,肌注"一针肥"注射液后硒在山羊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缓慢。
2012年05期 v.32;No.185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宋毓民;唐岭田;王建华;唐金宁;王爱华;王研;
SW-BSA人工合成抗原与白油制成疫苗免疫家兔,饲喂甘肃棘豆后制备免疫血清,分别进行间接ELISA试验、SW浓度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试验,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家兔的临床中毒症状比攻毒对照组出现时间延迟30d,血清中SW浓度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1d达到较高水平,血清中AST、ALP、LDH、BUN活性比攻毒对照组延缓31d达到较高值,ALT的活性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血清α-甘露糖甙酶活性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8d下降到较低值。攻毒组家兔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以细胞呈现急性中毒性缺血缺氧和空泡变性为特点。结论得出SW-BSA人工合成抗原疫苗对攻毒家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2年05期 v.32;No.185 737-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肖银霞;张久丽;杨淑华;徐世文;
以终浓度为10μmol/L CdCl2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进行染毒,分别培养12、24、36、48和72h时收集细胞,提取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膜,采用试剂盒比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细胞膜GSH-Px、SOD的活性、膜MDA和SA含量及培养液LDH的活性,来观察镉性细胞损害时细胞膜的抗氧化功能和通透性。结果显示,随着镉作用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膜GSH-Px、SOD的活性降低,MDA生成量增加,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膜SA含量降低。表明镉可使淋巴细胞膜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膜完整性被破坏。
2012年05期 v.32;No.185 744-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曹华斌;郭小权;雷鹏;胡国良;李浩棠;张彩英;国鑫;田山;
以海蓝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通过检测蛋鸡血清和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变化,研究不同来源高钙日粮对青年蛋鸡血清和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选40日龄海蓝褐蛋鸡12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40羽,分别饲喂正常钙日粮(以磷酸氢钙形式含钙0.9%,对照组)、石粉高钙日粮(含钙3.78%,试验组1)、磷酸氢钙高钙日粮(含钙3.78%,试验组2),试验期65d。于试验65d,每组随机选取蛋鸡12羽,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分离血清和肾脏线粒体,检测自由基代谢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高钙日粮组均出现青年蛋鸡的异常死亡。试验65d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石粉高钙组和磷酸氢钙高钙组的左肾重、右肾重、两侧肾总重及肾/体质量比均升高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并导致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高钙日粮组可导致蛋鸡血清及肾线粒体MDA、NO含量及X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T-AOC、GSH-PX及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高钙组组间比较,石粉高钙组表现更严重的组织损伤,血清T-AOC活性降低,与磷酸氢钙高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高钙日粮可导致青年蛋鸡生长发育的缓慢,肾脏肿大,血清及肾线粒体的自由基生成增多及抗氧化功能的下降。
2012年05期 v.32;No.185 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郭小权;曹华斌;胡国良;张彩英;李浩棠;曹洪峰;黄爱民;罗军荣;李麟;
选用300日龄健康海蓝褐蛋鸡9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病理组、防治组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正常日粮(代谢能11.30MJ/kg,粗蛋白质17.00%)、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代谢能12.81MJ/kg,粗蛋白质12.90%)和添加0.3mg/kg生物素的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试验期60d,分别于试验的1,30,60d,每组选取体质量相近的试验蛋鸡6羽,采血制备血清和采集肝脏样品及腹脂,测定血脂含量、肝脂率和腹脂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0,60d,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降低,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升高,肝脂肪变性明显。试验30d,与对照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肝脏脂肪变性不明显;与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升高,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60d时,与对照组相比,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显著降低,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升高,肝脏呈现一定的脂肪变性;与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组比较,防治组鸡产蛋性能、HDL-C含量显著升高,TG、TC、LDL-C、ALT、AST、肝脂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结果提示,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可以成功的建立蛋鸡脂肪肝出血征病理模型;在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0.3mg/kg生物素后,可显著影响蛋鸡的脂肪肝出血征蛋鸡脂类代谢,一定程度上对其具有预防作用。
2012年05期 v.32;No.185 75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 ] - 张静;于三科;王新;孙全才;
对临床乳房炎(57株)和原料乳(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PVL基因、ETs基因、SEs基因和TSST-1基因;采用CLSI指导说明执行琼脂稀释法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原料乳菌株中,84.09%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84.09%,肠毒素的检出率为52.27%,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56.82%),均未检测到携带mecA、ETs、TSST-1、sei和sej基因的菌株;同时得到10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PVL+sea(29.55%)和PVL(27.27%)。临床菌株中,78.95%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28.07%,肠毒素的检出率为77.19%,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47.37%),没有检测到携带ETs、TSST-1和seh基因菌株;同时得到25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sea(19.30%),其次是seb(7.02%),sea+sed+sej(3.51%)和PVL+sea+seb+sec+seg+sei(3.51%)。6株(10.53%)携带有mecA基因菌株均含有较多毒素基因。原料乳分离株对甲氧苄啶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86.36%,其次对氯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6%、4.55%、2.27%、2.27%和6.82%,所有原料乳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同时得到8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2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红霉素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71.93%,其次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8.07%、26.07%、24.56%、19.30%和7.0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头孢哌酮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同时得到13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77.19%。所有原料乳和临床乳房炎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临床乳房炎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和多重耐药率比原料奶菌株高,同时在临床乳房炎乳中检测到MRSA菌株,提示我们应加强乳及其乳制品的管理,并对奶牛乳房炎加以重视。
2012年05期 v.32;No.185 759-764+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 ] - 王娅;邓俊良;王哲;左之才;胡延春;
取体外培养生长良好脂肪细胞,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10、20、40、80、160mg/L地塞米松,0、0.5、1.0、1.5、2.0、2.5mmol/L油酸,0、10、20、30、40、50mg/L乳酸,培养24h后提取总RNA,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地塞米松、油酸、乳酸对脂肪细胞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乳酸抑制脂肪细胞内HSL mRNA表达,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地塞米松促进脂肪细胞内HSL mRNA表达,是剂量依赖性。
2012年05期 v.32;No.185 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肖雄;邱小燕;王炜;李跃民;
采用不同的注射方式结合人工激活方法处理猪卵母细胞,旨在探讨各处理方法对猪ICSI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性注射+未激活处理组卵母细胞的激活率虽然高于无机械刺激+无激活处理对照组,但明显低于假性注射+人工激活处理组;精子注射卵母细胞经CaCl2(1.8pL,30mmol/L)、离子霉素(15μmol/L,40min)和电脉冲(场强0.4kV/cm、脉冲时程90μs、1次脉冲)激活处理后,其激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Cl2处理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离子霉素处理组(P<0.05),并与电激活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假性注射组和对照组中,CaCl2处理组的孤雌发育率极显著地低于离子霉素和电激活处理组(P<0.01);CaCl2处理组的卵裂率(P<0.01)和囊胚总细胞数(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单纯注射性机械刺激对猪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较差,有必要进行人工激活;ICSI卵母细胞经CaCl2溶液激活处理后,能够取得较好的ICSI效果,而不显著增加其孤雌发育率。
2012年05期 v.32;No.185 77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史旭升;高安崇;薛冲;孙永峰;杨文艳;杨连玉;吴伟;
采用2×2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中不同水平蛋氨酸(0.45%、0.60%)和赖氨酸(1.00%、1.20)对0~4周龄农安籽鹅生长性能、肝脏中的IGF-Ⅰ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INS)的影响,利用最佳蛋氨酸和赖氨酸组合设计出饲粮氨基酸模型。不同蛋氨酸水平对鹅的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中的GH、IGF-Ⅰ和INS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中IGF-ⅠmRNA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0.05)。0.60%蛋氨酸水平时,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最高。不同赖氨酸水平对鹅的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清中的GH、IGF-Ⅰ和INS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中IGF-ⅠmRNA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1.0%赖氨酸水平时,血清GH、IGF-Ⅰ、INS的浓度及肝脏中IGF-Ⅰ表达量最高。蛋氨酸与赖氨酸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料重比、血清中的INS浓度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IGF-Ⅰ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1)。0~4周龄农安籽鹅最适宜生长发育的饲粮氨基酸模型为:赖氨酸100、蛋氨酸60、胱氨酸27、苏氨酸69、异亮氨酸70、亮氨酸161、精氨酸115、缬氨酸81、组氨酸47、酪氨酸65、苯胺酸92、色氨酸7。
2012年05期 v.32;No.185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邢慧君;徐云华;姜运良;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该基因的缺失或突变会导致动物机体肌肉总量和瘦肉率的增加。本试验对142头鲁莱黑猪MSTN基因5′调控区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鲁莱黑猪MSTN基因5′调控区435、447和879位点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AA、AB、BB、AC、BC、CC、CD、AD和BD 9种基因型及435A-447G-879T(A),435G-447A-879T(B)、435A-447A-879A(C)和435A-447A-879T(D)4种单倍型,其中CC、BC和AC基因型及C单倍型在猪群中占绝对优势。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这3个位点群体显著偏离平衡状态(P<0.005);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所产生的等位基因均表现出连锁不平衡。依据其遗传效应,在建系时,提高B和A单倍型的频率有望提高鲁莱黑猪的生长速度,而提高C单倍型的频率可保持鲁莱黑猪的优质和高繁特性。
2012年05期 v.32;No.185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方富贵;罗英霞;杨静;蒋书东;李福宝;
为探明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基因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泌乳后期小鼠卵巢中分布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和原位杂交法确定VIP及其mRNA在卵巢中的定位。结果显示:VIP及其基因主要定位在是黄体细胞和卵泡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小鼠卵巢内,泌乳后期表达量相对其他3期差异极显著(P<0.01)。VIP及其基因在不同生理时期内小鼠卵巢的表达量不同,即随着日龄的增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泌乳后期表达量最大。
2012年05期 v.32;No.185 783-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任卫青;陈亮;和小娥;何俊丹;王新庄;
从胚胎发育阶段、饲养层和培养体系等方面对影响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效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致密桑葚胚和囊胚的ICM增殖率高于囊胚和孵化囊胚。绵羊类ES细胞在同源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EF)上生长比较缓慢,最终传代次数也低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组。培养液中同时添加胎牛血清(FBS)和Knock-out血清替代品(KSR),绵羊类ES传至7代,添加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最高可传至8代,而单纯添加KSR或FBS,分别传至4代和5代。对类ES细胞进行AKP染色、核型分析、体外分化试验,证实分离的类ES细胞符合ES细胞的主要特征,而且表达多潜能性细胞因子Nanog。由此认为,致密桑葚胚和囊胚更适合绵羊类ES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而且MEF更适合于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传代,培养液中添加5%FBS和15%KSR,比较适合类ES细胞的分离传代,bFGF对绵羊类ES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2012年05期 v.32;No.185 78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周霞;张海滨;周明东;苏倩倩;陈雪锋;赵宏坤;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CFPE)、丝兰(YE)、一串红(SS)和桂花(OFL)植物提取物对肉鸡氨散发量、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500只0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组:即肉桂、丝兰、一串红和桂花提取物200mg/kg添加试验组,及基础日粮对照组。每个试验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氨气的散发(P<0.05),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显著改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P<0.05):增高血清总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同时,桂花组显著提高血液中CD4+的含量和CD4+/CD8+,降低CD8+的含量(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肉桂、丝兰、一串红、桂花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且在降低鸡舍中的氨气浓度,改善饲养环境方面,一串红、桂花植物提取物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樟科、丝兰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效果。
2012年05期 v.32;No.185 793-797+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