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淑芬;朱瑞良;乔彩霞;高志强;张利峰;张鹤晓;吴亚琼;王慧珊;
利用DNAMAN软件对GenBank登录的伪狂犬病病毒(PRV)各毒株g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合成特异性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同时利用普通PCR技术扩增获得全长的伪狂犬病毒gB基因,并克隆到pMD20-T载体上作为阳性标准品。通过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对制备的pMD-gB阳性标准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伪狂犬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最低检测极限可达1.50×102拷贝/反应;同时相比于普通PCR方法其灵敏度高100~1 000倍以上,并且重复性好。在对6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中,荧光定量PCR不仅检出了普通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且检出了2份普通PCR未检出的样品,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快速、灵敏性好,可用于PRV感染的早期快速定量检测和肉类食品进出口检疫。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13-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胜利;刘辉;唐文雅;郝华芳;张渭东;王兴龙;杜恩岐;张淑霞;党如意;杨增岐;
从陕西省户县某猪场患流感样症状病死仔猪肺脏分离得到1株副黏病毒,命名为猪源副黏病毒(PPMV)HX01株,对分离毒株鉴定后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PPMV JL-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10对引物,对PPMV HX01株分段扩增并测序,将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该病毒MDT为91.2h,ICPI和IVPI为0,EID50为10-10.25/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弱毒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HX01株(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JF795531)与NDV参考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83.3%~99.8%,该病毒与基因Ⅱ型我国传统弱毒疫苗株La Sota全基因水平和各个基因编码开放阅读框的同源性均在99.5%以上,而与基因Ⅸ型国家标准强毒株F48E9和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18-1422+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李岚;王赛赛;刘爽;吴发兴;郑辉;李蕾;张燕霞;李晓成;
为探明2011年我国猪群仔猪腹泻的病因,采用巢式RT-PCR方法对河南和辽宁省2个规模猪场采集43份出现腹泻的粪便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PRoV)的检测,结果表明:43份腹泻样品均为PEDV,没有检测出TGEV和PRoV。对扩增的PEDV进行测序和分析显示,这些PEDV流行毒株均属于基因G2.3亚型,彼此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2%~100%,与2011年韩国和2008年泰国流行的PEDV毒株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将其中3份病料在Vero细胞传代后接种2日龄仔猪,结果发现接种后13~57h内仔猪全部死亡,接种仔猪呈现典型的腹泻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提示了这些PEDV流行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23-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王亚丹;卢权威;陈红英;崔保安;王淑娟;朱前磊;王子馨;钞安军;
利用PCR方法,对河南郑州、南阳、焦作等地采集的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无PCV污染的PK-15细胞中盲传6代,克隆11株PCV2全基因组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株PCV2中有10株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基因组分型为PCV2b,1株为1 768bp,说明PCV2b是河南省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发生的主要因素;11个毒株的同源性位于94.9%~100%,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为94.7%~100%;10株基因组为1 767bp的毒株处于一大分支上,遗传进化比较稳定;本试验为PCV2在河南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变异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29-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峰;王中华;刘佳旭;刘艳华;母连志;李国江;丁壮;
应用RT-PCR方法从鸭源Ⅰ型副黏病毒DP1/02株中扩增F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经序列测定、分析,DP1/02株F基因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国家标准强毒F48E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随后将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F,将阳性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对真核质粒的表达进行鉴定,利用pCI-F质粒进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F能够在Vero细胞中表达,雏鸭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二次免疫雏鸭后,对NDV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为73%。本试验为利用F基因构建的核酸疫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35-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治邦;余兴龙;王乃东;袁安文;罗维;薛立群;
为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小鼠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及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20只6周龄的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即A组和B组),A组小鼠经腹腔注射PCV2细胞培养物0.1mL/只(含病毒1 000TCID50),B组以同样的方式和剂量注射无菌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于PCV2感染后14d,处死所有小鼠,取其组织做电镜观察和PCV2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电镜下,所有PCV2感染鼠的超微结构病变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淋巴器官、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脑、肠等脏器实质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胞内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间质毛细血管淤血、炎症细胞浸润,并在脾脏、胸腺、淋巴结的淋巴细、巨噬细胞,以及肝细胞,肾足细胞,脑神经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内发现病毒包涵体。同时通过PCR检测,所有PCV2感染鼠的组织均可检出PCV2DNA。B组(对照组)小鼠除在淋巴结可见极少数淋巴细胞凋亡外,其他组织均无任何超微结构病变;同时,所有组织也未检出PCV2DNA。由此说明PCV2可在昆明小鼠多脏器实质细胞内复制,并诱导细胞凋亡。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40-1443+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娟;朱春红;郁磊;羊扬;朱军;舒燕;包文斌;吴圣龙;Dieter M Schifferli;朱国强;
以产志贺毒素样大肠杆菌(SLTEC)F18ab血清型标准菌株107/86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成功扩增出编码F18ab完整菌毛操纵子fed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BR322,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DNA琼脂糖电泳鉴定并结合序列测定分析,构建和筛选出含fed完整基因正确插入的pBR322-fed重组质粒,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至不含任何菌毛结构的大肠杆菌SE5000,该表达重组菌能分别与兔抗F18ab亚单位蛋白FedF高免血清、鼠抗F18ab菌毛a单因子单克隆抗体、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和抗F18ab菌毛IgG抗体产生明显的凝集反应。用热抽提法分别抽提和纯化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和重组菌SE5000(pBR322-fed)体外表达的F18ab菌毛,纯化菌毛经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单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 000蛋白条带。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能特异性识别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和重组菌SE5000(pBR322-fed)所提纯的单一主要结构蛋白。用重组菌SE5000(pBR322-fed)进行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SE5000(pBR322-fed)和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一样具有较强的黏附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而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能有效地抑制上述重组菌SE5000(pBR322-fed)和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对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结合。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44-1447+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凤龙;崔雪志;刘焕珍;刘焕奇;姜丽丽;任庆娜;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修改、合成胸腺肽alpha 1(Tα1)基因并连接到pET32α(+)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α-Tα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经15%SDS-PAGE检测,Tα1获得可溶性表达。将诱导表达菌高压均质破碎后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洗脱蛋白峰经脱盐处理后进行免疫活性测定。通过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纯化重组Tα1和人用Tα1的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Tα1具有明显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脱E受体法E玫瑰花环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制备的重组Tα1的E玫瑰花结百分率高于空白对照组14.3%以上(胸腺肽溶液的质量标准为提高10%),能够明显增强T细胞的活性。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48-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亚强;郝永清;张乐宜;蔡汝健;宋长绪;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猪葡萄球菌的6种脱落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6对相应的特异性引物,通过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可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9株猪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均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23SrDNA(662bp)条带;同时,其中6株分别扩增出了EXHA(316bp,2株)、EXHC(525bp,2株)和Shet-A(814bp,2株)基因特异性条带;另外3株均未扩增出任何毒素基因特异性条带,鉴定为无毒力菌株,以上结果与生化鉴定及单一PCR检测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不仅操作快速方便、节约试验成本,而且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和猪葡萄球菌的快速鉴定。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52-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西志;吴达;孙敏;邓明俊;岳志芹;高宏伟;朱来华;孙涛;吴信海;徐彪;梁成珠;张彦明;
在沙门菌检测过程中,奇异变形杆菌经常作为一种假阳性菌而出现。为提高沙门菌分离鉴定的准确性,我们制备了奇异变形杆菌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经protein G抗体纯化柱纯化,与奇异变形杆菌混合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分析该抗体是否能够在体外特异性的裂解奇异变形杆菌。经扫描电镜分析,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2h后将奇异变形杆菌裂解。同时,将纯化的抗体分别添加到氯化镁孔雀绿肉汤(MM)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中分析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临床的100多份样本,进行改进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改进的方法能够有效排除因奇异变形杆菌带来的假阳性干扰,明显提高了沙门菌分离鉴定的准确性。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57-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杜崇涛;李林溪;雷连成;张守勤;韩文瑜;王文东;
通过鲎素抗菌肽和超高静水压联合作用,制备出一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影。利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CVCC263)制备菌影并检测其灭活率。CVCC263菌影疫苗接种免疫仔猪,二免14d后攻毒,每天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呼吸,食欲等。攻毒第8天对存活猪进行剖杀,测量肺部病变面积,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抗体效价及血清中的IgG、IgM、IgA、IL-2、IL-4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免疫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面积均小于对照组。CVCC263菌影疫苗免疫仔猪抗APP感染的保护效果是明显的,并且APP5型的菌影疫苗可对APP7型感染有交叉保护。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61-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秦翠丽;高祥辉;李春玲;
用副猪嗜血杆菌(HPS)血清5型灭活菌液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HPS外膜蛋白5(OMP5)为抗原,经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融合孔,并用有限稀释法对筛选的阳性孔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分泌抗HPS OMP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2和8D9;间接ELISA法效价检测,1E2和8D9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均为1∶2 560,纯化后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204 800和1∶51 200;抗体型别鉴定,1E2和8D9分别分泌IgG2b、IgG2a型抗体;特异性检测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识别OMP5。将2株杂交瘤细胞反复冻融3次复苏后仍能稳定分泌抗体。2株抗HPS OMP5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HPS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检测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宁;赵利峰;张乐祎;赵宝华;
以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umvipneoniae,MO)标准株Y98基因组为模板,设计1对特异引物,PCR扩增得到798bp的P30目的基因(MOP30),将其定向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重组质粒进行XbaⅠ/BamHⅠ双酶切并回收目的片段,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入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YFP)表达载体pCAMBIA1300-YFP中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CAMBIA1300-MOP30-YFP。双酶切验证后的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感受态细胞,侵染烟草(tobacco)叶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显微镜(cofocal imagingmicroscope)观察到融合表达的黄色荧光蛋白,Western-blotting试验得到57 000的特异条带,RT-PCR检测到MOP30基因在烟草叶片中转录。MOP30-YFP融合蛋白在烟草中的成功表达,为转基因植物疫苗防治绵羊支原体肺炎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73-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冬梅;仲飞;李秀锦;王淼;李文艳;张峰;潘红丽;谢南;王璐;
为研究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对小鼠胚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LT,用重组LT通过腹腔注射处理妊娠小鼠,分析了LT对小鼠胚胎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大肠杆菌菌株44815基因组中扩增LT的A、B亚基基因,将其插入到pET-20b(+)原核表达载体pelB信号肽的下游,分别构建成LTA和LTB分泌型表达载体;将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IPTG的诱导下进行表达,利用Ni-NTA琼脂糖凝胶从细菌周质释放液中提取和纯化重组LTA和LTB蛋白;利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然后用制备的重组LT注射妊娠6d的小鼠,连续注射3d后,统计小鼠的胚胎存活率。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与胚胎稳定性密切相关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及IL-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采用分泌性表达策略实现了重组LT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分泌表达,LTA和LTB的表达量分别达68、62mg/L。表达的重组LT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用LT处理妊娠小鼠,胚胎的存活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2、3倍。同时细胞因子IL-1β为对照组的2倍(P<0.01),而稳定胚胎发育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没有明显变化(P>0.05)。据此推测,LT可能与大肠杆菌性肠炎引起妊娠家畜流产有关,LT对胚胎稳定性的影响除与LT的直接毒性有关外,可能还与LT介导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7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国明;贾立军;薛书江;张守发;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卵形巴贝斯虫CCTη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巢式PCR引物,建立牛卵形巴贝斯虫巢式PCR诊断方法,对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外引物扩增牛卵形巴贝斯虫基因组片段的长度为1 008bp,内引物为537bp;该方法扩增不出牛瑟氏泰勒虫、弓形虫、犬新孢子虫基因组DNA;最低检测DNA含量为16fg;通过对46份临床样本的检测,该巢式PCR较常规PCR阳性检出率高8.7%。本试验为牛卵形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84-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义伟;常丽云;蒋禄峰;孟令慧;赵月兰;包永占;秦建华;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将鸡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3-1E包封,采用水包油包水(W/O/W)双重乳化方法制备pcDNA3-3-1E/PLGA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球制备工艺,考察PLGA浓度、聚乙烯醇(PVA)浓度、超声功率、复乳搅拌时间对评价指标(即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确定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微球的形态、粒径、完整性、质粒DNA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程度;进行体外模拟鸡胃液和肠液试验,观察微球体外释药效果。结果显示,当PLGA浓度为8%、PVA浓度为1.5%、超声功率为60W、复乳搅拌6h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光镜下呈散在圆形,粒径小于12μm。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84.25%和4.46%,裸质粒与微球中质粒超螺旋比例差距不显著,这表明在包被过程中的超螺旋质粒未发生明显的降解。在模拟鸡的胃肠液累积释放试验中,它的累积释放能力依次为pH 3.0>pH 7.4,载药微球在模拟鸡的胃肠液中24h释放26.8%,模拟肠液中24h释放11.2%,30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1.7%,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2012年10期 v.32;No.190 1488-1492+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林林;李梁;刘娟;吕雪;
将犬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苦芩预防组、复方苦芩治疗组,用犬细小病毒接种建立动物模型,复方苦芩防治犬细小病毒病,然后取样,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细胞的病变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犬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及炎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细胞收缩,核浓缩,深染,线粒体肿胀空化,细胞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基因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苦芩防治组肠黏膜病变轻,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细胞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复方苦芩可能是通过促进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与恢复,调节Bcl-2,Bax基因表达,抑制犬细小病毒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和细胞凋亡,而对细小病毒病犬的十二指肠组织结构起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11-1515+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肖宇;程明;汪文鑫;王建华;张孝凯;祁茹;褚永康;李春蕾;林英庭;
选用体况良好、年龄相近、体质量(32.80±2.4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6只,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添加1%(以有效含量计)甘露寡糖(MOS)、半乳甘露寡糖(GMOS)、果寡糖(FOS)、寡木糖(XOS)和异麦芽寡糖(IMO)的试验日粮,另设不添加寡糖的对照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35d,其中预试期14d,正试期21d。结果表明:1)21d时,FO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GMOS组的血清AKP、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2)21d时,FOS组、MOS组和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F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4、21d时,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14d时,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3)7d时,F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4、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6含量显著升高(P<0.05);14d时,FOS组和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外源寡糖对奶山羊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添加FOS和GMOS效果最好。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16-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孔德龙;潘晓燕;秦莹;殷玉鹏;安培培;陈玥;唐博;李子义;
对金黄地鼠Kcnq1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与鉴定以及在多种器官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旨在研究Kcnq1基因在地鼠各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取金黄地鼠心脏组织总RNA,根据大鼠Kcnq1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引物TK1,用RT-PCR的方法从金黄地鼠心脏组织中扩增出Kcnq1cDNA片段,并且以心脏cDNA片段为模板,将纯化后的cDN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与pMD18-T载体特异性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筛选重组子并酶切鉴定,将鉴定后的重组子进行DNA测序。提取心、肝、脾、肺、肾各组织总RNA,并反转录,将各组织cDNA做荧光定量检测,检测各组织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克隆出金黄地鼠Kcnq1基因477bp的部分片段长度,推测出编码的159个氨基酸。与大鼠等物种Kcnq1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结果显示,Kcnq1在金黄地鼠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较高表达,在脾脏中低度表达,在肾脏中基本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金黄地鼠Kcnq1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21-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荣峰;崔晓妮;张乃生;
先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0.5mg/L脂多糖(LPS)组、10-6 mol/L孕酮(P4)组、LPS+10-5 mol/L P4组、LPS+10-6 mol/L P4组、LPS+10-7 mol/L P4组。各组在处理12、24h分别提取上清液,ELISA法测TNF-α和IL-1β的含量;各组在处理24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法测TLR4、CD14、MD2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处理12、24h,0.5mg/L LPS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10-5 mol/L P4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PS+10-6 mol/L P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LPS+10-7 mol/L P4组TNF-α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IL-1β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说明P4可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LPS单独处理,TLR4和CD14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单独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添加1-5、10-6、10-7 mol/L P4组均极显著降低LPS诱导TLR4和CD14mRNA的表达(P<0.01),而MD2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4可极显著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CD14mRNA表达,但对MD2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P4能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此过程与细胞TLR4和CD14表达下降相关,而与MD2的表达无关。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26-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颖楠;刘松财;郝林琳;姜怀志;
选取10只1.5岁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分别取卵泡颗粒细胞并进行培养。设置5个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空白组不添加VEGF。并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P-ERK1/2表达水平。MTT比色结果表明,当VEGF质量浓度为5μg/L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大,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ERK1/2表达水平随VEGF的添加而显著增加,并在5μg/L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在10、15、20μg/L质量浓度下其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不同质量浓度VEGF对颗粒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以5μg/L的VEGF效果最好。当颗粒细胞培养至48h时,P-ERK1/2表达水平较24h时略有提高,并在5μg/L VEGF刺激时达到最大值。VEGF可能是通过促进P-ERK1/2的表达进而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32-1535+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春梅;高庆华;李世军;唐继伟;张新悦;刘西萍;李杰;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36-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一萍;黄金龙;白东义;陈建兴;赵启南;芒来;
根据GenBank中马Toll样受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马Toll样受体(TLRs)mRNA转录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4、TLR2、TLR1和TLR6在蒙古马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4种TLRs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骨髓中均有转录。其中,TLR4mRNA除在空肠和肝脏外,在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LR2、TLR1、TLR6。免疫器官中,TLR4、TLR1mRNA在骨髓中表达量高于脾脏,而TLR2、TLR6mRNA在脾脏中表达量高于骨髓。各肠段,TLR4、TLR2、TLR1、TLR6mRNA表达水平之间在空肠的差异不是很大,而在十二指肠和盲肠中差异很大。结果表明,TLRs mRNA在马各组织器官转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42-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庞龙;路浩;赵宝玉;张樑;王姗姗;宋岩岩;赵一楠;
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布,运用寇氏法计算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苦马豆素染毒12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并测量其胞体短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力最强为培养第5天,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为0.851 1g/L。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除0.5g/L试验组外,其他各试验组神经细胞胞体短直径显著减小(P<0.05),突起长度显著变短(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苦马豆素能明显影响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苦马豆素作用质量浓度与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47-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灰;张良;李心慰;白鸽;刘兆喜;杨文涛;赵晨旭;邓清华;王晓旭;王建国;刘国文;王哲;
体外原代培养犊牛肝细胞,添加0、16、64和128μg/L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分别培养4、8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氧化关键酶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Ⅰ)、肉碱脂酰转移酶-Ⅱ(CPTⅡ)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ADPN作用4h后,ACO、L-FABP、CPTⅠ、CPTⅡ基因mRNA水平均随ADP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8h时,ACO表达也增加,但差异不显著,L-FABP在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PTⅠ和CPTⅡ在各ADPN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ADPN可显著促进脂氧化关键酶的表达,增强肝脏脂氧化作用,减少肝脂储存。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51-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董书伟;荔霞;严作廷;高昭辉;王胜义;齐志明;刘世祥;刘永明;
采集15头健康奶牛和36头蹄叶炎患病奶牛血浆样品,检测其Fe、Zn、Cu微量元素和Mg、Ca、P常量元素的含量及钙磷比,结果表明:2组间Fe、Cu、Mg、Ca和P矿物元素含量及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牛Zn含量却显著低于健康牛(P<0.05)。因此,奶牛血浆中Zn含量与蹄叶炎发病显著相关,Zn含量可能会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也可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56-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才;朱重伟;白刃;王亚垒;杨自军;
将60只二月龄的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雌性10只和雄性5只,雌雄分开饲养,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钼(以Na2MoO4.2H2O形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低钼组(100mg/L)、中钼组(200mg/L)、高钼组(400mg/L)。4周后雌雄合笼,产仔后从仔鼠中随机挑选雌性30只和雄性15只按原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钼,8周后,再从每组中随机选取雌性10只和雄性5只合笼饲养,产仔至第4代,记录分娩率和每胎产仔数。第3代和第4代小鼠每组选取5只,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单胺氧化酶(MAO)、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铜蓝蛋白(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钼能够颉抗体内的铜,使部分含铜酶活性下降,降低了小鼠繁殖性能,具体如下:(1)F1和F2代高剂量组分娩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XOD活性、除中钼组外的F2代MAO活性、F2代中钼组SOD活性、F3代中钼组CuZn-SOD活力值和试验组C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可见高剂量钼可降低小鼠的繁殖性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钼降低部分含铜酶的活性,导致小鼠抗氧化能力降低。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60-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德才;周晓菲;李颖;王哲;
对就诊的25例犬低镁血症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镁血症病犬血清镁浓度均低于0.7mmol/L。以肉和鸡肝为主食及胃肠炎是引发犬低镁血症的主要原因。及时静注硫酸镁溶液,合理搭配日粮,全价营养,可有效纠正低镁血症。对患有胃肠炎、低钙血症等表现神经症状的病犬监测血清镁离子可早期发现低镁血症。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64-1565+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多;柳海星;李钟淑;许相勋;方南洙;
由于在核移植试验中,所用的水和化学物质都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金属离子轻微污染,造成胚胎内抗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之间难以保持平衡,从而导致胚胎发育率降低,本试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重组胚早期培养液中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和柠檬酸钠(sodium citrate)2种金属螯合剂类抗氧化剂,对其后续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体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合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重组胚后期发育的EDTA-Na和柠檬酸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50μmol/L和0.6mmol/L。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静;王晶姝;芦春艳;张路培;杨润军;李俊雅;赵志辉;
以柠檬酸合成酶基因(citrate synthetase,CS)为候选基因,分析了该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的相关关系。选用95头西门塔尔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该基因的外显子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软件对该外显子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基因第三外显子第206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脂肪颜色呈显著相关,AA型显著高于BB型。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CS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西门塔尔牛利用该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子育种提供了试验依据。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69-1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余;苏一军;韩威;李国辉;屠云洁;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座位的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642,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5.832 7;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0.805 3;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NJ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72-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雯;刘玉梅;吕琼霞;马彦博;
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0.2mL的0.9%生理盐水或7.5、15、30g/L CA,于14、21d测定曲细精管精子的生成及附睾内精子特性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随柠檬酸处理剂量的增加精子的生成数减少。14d时,对照组与15、30g/L CA组间、7.5、30g/L CA组间曲细精管内精子的生成差异显著(P<0.05);21d时,对照组与柠檬酸处理组间及7.5、15g/L CA与30g/L CA处理组间曲细精管内精子的生成有显著差异(P<0.05)。柠檬酸对附睾精子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对照组与柠檬酸处理组间及柠檬酸处理组间精子密度和活动率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15、30g/L CA处理组及15g/L CA与30g/L CA处理组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P<0.05);精子的畸形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g/L CA处理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g/LCA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5g/L CA(P<0.05)处理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柠檬酸能破坏睾丸正常组织形态结构。柠檬酸高剂量组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生精细胞间出现空隙;生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脱落或退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外源柠檬酸雄性小鼠具有显著的生殖遗传毒性。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76-1580+1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淑洁;葛文华;张名爱;王宝维;李文立;
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2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处理Ⅰ)、1 500(处理Ⅱ)、3 000(处理Ⅲ)、6 000(处理Ⅳ)和12 000IU/kg(处理Ⅴ)的维生素A,试验期12周。分别测定了第4、12周龄青农灰鹅血清和肝脏中GSH-Px、T-SOD、CAT活性、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MDA含量和T-AOC。结果显示,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能够显著提高4周龄青农灰鹅血清和肝脏SOD活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GSH-Px、CAT活力(P<0.05)。12周龄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GSH-Px、SOD活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P<0.05或P<0.01),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CAT和T-AOC活力(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青农灰鹅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条件下,0~4、5~12周龄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均以6 000IU/kg为宜。
2012年10期 v.32;No.190 1581-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