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NDM-1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菌血症的治疗研究

    路荣;顾敬敏;刘晓贺;李跃;韩东;宋军;冯新;韩文瑜;

    噬茵体疗法在对抗多重耐药病原茵引起的感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从污水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噬茵体,命名为NKP-1,并对噬茵体NKP-1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电镜观察确定NKP-1为短尾噬茵体,裂解试验表明该噬茵体为烈性噬茵体,具有很高的增值效率。体外试验表明它能够快速感染超强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BAA-2146(NDM-1)并将其裂解。通过腹腔注射单一剂量的NKP-1(2×10~7 pfu/mL)就可以有效地保护BAA-2146(4×10~9 cfu/mL)感染引起的小鼠茵血症模型。在肺炎克雷伯菌BAA-2146与噬菌体NKP-1体外共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分离到对该噬茵体具有抗性的突变菌株,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该突变株表现为极低的毒力,且不影响NKP-1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利用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试验依据。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47-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M1株全基因测序及致病性分析

    冷雪;李真光;王凤雪;温永俊;夏铭崎;武华;

    从内蒙古自治区暴发猪"高热病"的猪场分离出1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命名为NMl株。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P-PRRSV NMl株基因组全长15 356 bp(包括PolyA尾)。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PRRSV美洲型标准株(VR-2332)和欧洲型标准株(LV)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4%和61.9%,说明NMl属于美洲型毒株。与VR-2332相比,NMl株非结果蛋白(nsp2)第481位和第533~561位氨基酸存在缺失,该毒株属于PRRSV变异株。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对猪具有高致病性。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52-1757+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PRRSV LN/0901株的分离鉴定及其NSP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周铁忠;王占林;刘丽颖;高慎阳;苗玉和;舒秀伟;

    采集可疑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的猪肺脏病料,通过Marc-145细胞培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RT-PCR检测等方法鉴定,确认从辽宁省分离到1株PRRSV,暂命名为PRRSV LN/0901株。进一步经Nsp2基因克隆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等分析,结果证明该毒株属北美洲型,与2006年以来国内的多数流行变异株遗传关系相近且独立分支,说明导致辽宁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原属于北美洲型PRRSV,而且存在不断变异的趋势。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58-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慢病毒介导的RNAi靶向NDV P基因抑制其在CEF上的复制

    刘莎;覃欣;宋战昀;丛彦龙;母连志;丁壮;

    通过研究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靶向新城疫病毒P基因抑制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复制,从而为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奠定基础。①针对NDV P基因设计siRNA干扰序列,构建慢病毒(1entivirus)介导的RNAi重组载体;②携带有siRNA表达元件重组慢病毒包装及其滴度测定;③包装后重组慢病毒接种CEF细胞并接毒NDV,48 h分别进行Real time RT-PCR和NDV滴度测定,并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针对NDVNA-1株P基因2个RNAi靶位(位于开放阅读框的641和827位)设计的RNAi-641和RNAi-827,对病毒复制具很强的抑制效果,且641位的重要性大于827位。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63-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D基因与ChIL-2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试验

    杨明凡;张素梅;陈红英;魏战勇;崔保安;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D基因和鸡白细胞介素2(ChIL-2)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法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构建含ILTV gD基因和ChIL-2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rFPV-IL2-ILTV-gD,蓝色蚀斑纯化法纯化重组病毒,用IFA检测重组病毒中ILTV gD基因的表达和用ELISA试剂盒检测ChIL-2的表达。重组病毒rFPV-IL2-ILTV-gD免疫试验鸡,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ILTV抗体效价,动物试验用构建的ILTV强毒以滴鼻方式攻击各组试验鸡,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重组禽痘病毒中得到了稳定表达;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免疫7 d后能够检测到血清抗体,免疫21 d后血清抗体达到高峰,此后便开始逐渐下降,符合疫苗免疫的消长规律;攻毒后每组鸡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重组病毒rFPV-IL2-ILTV-gD组和疫苗对照组对ILT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96%和92%,而空白对照组为8%。说明构建的重组病毒rFPV-IL2-ILTV-gD免疫效力稍优于弱毒疫苗,能够较好的保护免疫鸡群。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68-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Ⅰ群禽腺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国纪垒;刁有祥;薛聪;王蛟;李建侠;唐熠;程彦丽;

    从山东省自然发生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的商品肉鸡群中分离到4株病毒。这些毒株的复制可被5-溴尿嘧啶-2-脱氧核苷抑制,表明毒株的核酸类型为DNA;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根据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4株病毒的核酸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与设计片段大小一致的片段。测序分析表明,4株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用本实验室自制的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参考毒株的抗血清进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证明4株病毒中1株为血清2型,其余3株为血清8型。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73-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1株鸭源H4N6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演化分析

    许传田;鲁梅;曹安堂;胡北侠;杨少华;颜世敢;张琳;张秀美;

    2010年在山东水禽市场健康鸭体内分离鉴定1株H4N6亚型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duck/Shandong/1/2010(H4N6)(缩写为DK/SD/1/2010)。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DK/SD/1/2010 HA基因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PKKAS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HA基因与A/avian/Japan/8kI0185/2008(H4N6)在同一进化分支内;PB2基因与A/Mallard/Hokkaido/24/2009(H5N1)在同一分支内;NP基因与A/Spot-billedduck/Korean/546/2008(H6N1)在同一分支内;M基因与A/pintail/Aomori/1130/2008(H1N3)在同一分支内。因此,推测DK/SD/1/2010可能是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基因在鸭体内经过复杂重组演变的一株重组病毒。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78-1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鹅源副黏病毒NA-1株F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和三维结构建模

    孙聪;宋战昀;张学东;丛彦龙;张晓东;孙志民;丁壮;

    以鹅源副黏病毒NA-1株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分析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三维结构与B细胞的抗原表位。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手段对NA-1株F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可及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同时利用同源建模法预测其三维空间结构。结果NA-1株F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其优势表位和从结构出发了解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83-1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BRV gB基因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曲光刚;王金良;郭广君;唐娜;谢金文;代长春;沈志强;

    根据GenBank登陆的IBRV保守基因gB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Primer Express 3.0分别设计2对特异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后,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10倍稀释的标准品进行扩增确定该方法的灵敏性,通过对伪狂犬病病毒(PR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检测验证特异性,并进行临床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IBRV gB基因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1个拷贝/μL,而且与PRV等非IBRV无交叉反应。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可用于IBRV的检测。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87-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抗体水平与保护效力的关系

    郭利;张淑琴;冷雪;王炜;武华;

    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和攻毒试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活疫苗检测免疫后牛血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抗体效价及其与保护效力的平衡关系。40头牛其中弱毒活疫苗免疫牛30头,对照牛(抗体阴性牛)10头,采用不同剂量免疫(10~(3.5)~10~(6.5)TCID_(50)/mL),按抗体效价高低将实验动物分,并用IBRV LN01/08强毒株攻击,将攻毒保护结果与攻毒时抗体效价结果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IBRV抗体效价高于1:6时,疫苗免疫可以对牛产生良好的保护效力,保护率在80%以上,低于1:6但高于1:3时,免疫苗抗体阳性牛攻毒后保护率近78%。试验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活疫苗的抗体水平于保护效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92-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实时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吕建强;杨俊兴;宗卉;张彩虹;花群义;曹琛福;陶虹;何云蔚;阮周曦;

    为了建立鉴别检测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对自行测序的疫苗毒基因组序列及GenBank中登录的野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2套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实时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核酸,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检测疫苗株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38 mg/L的总RNA,检测野毒株的最低检测限为0.16 mg/L的核酸。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检测的荧光扩增曲线阈值完全重合,证明其重复性极好。从180份临床样品中,检测出2份疫苗病毒株阳性样品,其余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小反刍兽疫疫苗毒及野毒进行鉴别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极好的优点,是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的有力工具。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95-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06—2009年北京市丰台区犬只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调查分析

    路静;朱祥宇;王迎;李益琛;杜小燕;陈振文;王超;

    为了摸清当前社会犬只的狂犬病免疫状况,我们从2006年起连续4年对北京市丰台区城区和4个乡镇社会犬只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进行了抽样调查。所采集的犬只血清样品共4 776份,采用免疫荧光中和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68.1%的免疫接种犬的抗体滴度为阳性,未免疫犬有16.4%为阳性(P<0.01);在城区和乡镇间,免疫接种覆盖率分别为81.7%和27.6%(P<0.01);在大型犬和小型犬间,免疫接种率有较大差异,分别为69.5%和39.3%(P<0.01)。虽然北京市狂犬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多年来都控制在0.02/100 000以下,但从犬只免疫接种率来看,4年中任何1年的接种率都没有超过WHO规定的70%的标准,分别为55.0%、53.8%、67.4%和54.4%,提示免疫接种率较低,存在狂犬病发作的风险。调查结果还显示城区免疫阳性犬数量是乡镇的2.5倍;在疫苗的接种率和狂犬病痛毒抗体效价方面,城区也好于乡镇,说明加强农村地区犬只免疫接种率是今后狂犬病预防的重要工作内容。调查还发现,免疫过的小型犬数量是大型犬的1.68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区绝大多数犬都是小型犬,普遍接受免疫接种;而在乡镇,大多数犬是中大型犬,而且漏免率较高。调查结果提示:北京市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犬只的免疫接种,尤其要提高对中大型犬的免疫接种率。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0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兔TLR2、TLR3和TLR4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聂奎;曾兴艳;周作勇;王裕文;

    用RT-PCR技术从日本大耳白兔脾脏组织克隆出兔Toll样受体2、3、4基因(拟命名为RTLR2、RTLR3和RTLR4)的cDNA序列并进行测序,获得的3个Toll样受体基因序列长分别为128、150和139 bp,并将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的Tolls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本次克隆到的_RTLR2与穴兔TLR2的基因序列(NM_001082781)相似性为99%,而RTLR3与TLR3(NM_001082219)和RTLR4与TLR4(NM_001082732)相似性均为100%。Protein Blast同源性结果显示,_RTLR2、_RTLR3和_RTLR4的氨基酸序列与穴兔TLR2、TLR3和TLR4的同源性皆为100%,与马、人、野猪等其他8种动物TLRs的比较,与RTLR2同源性最高的是马的80%,其他的只有61%~78%;与RTLR3同源性最高是马和野猪的97%,其他也较高达93%~95%;而RTLR4与其他8种动物的同源性均较低75%以下。结果表明:RTLR2、RTLR3和RTLR4分别为兔TLR2、TLR3和TLR4的部分cDNA基因序列;TLRs在不同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种属特异性。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04-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深度测序技术分析小鼠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16M株的转录组学变化

    刘倩宏;韩文瑜;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曾被用作生物恐怖战剂。本研究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对布鲁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转录组学轮廓进行了描述。在感染后4 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576个,其中58%的基因表现上调;在感染后24 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962个,其中45%的基因表现上调。并且在感染后24 h内,变化显著的基因都是与炎症、免疫、吞噬、凋亡紧密相关的。进而我们分析了在感染后24 h内显著变化的代谢途径,这些代谢途径包括内质网代谢途径、溶酶体代谢途径、及与凋亡相关的代谢途径;及被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包括凋亡通路、NOD受体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通路;并且发现B细胞受体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感染后24 h与感染后4 h相比被显著富集。本研究建立的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后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库,将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逐步阐述奠定基础。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08-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肠球菌主要毒力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亚宾;陈丽颖;胡慧;段志刚;崔保安;

    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分别针对肠球菌属及其毒力基因cylA、esp和AS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通过改进模板DNA提取方法和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同时测定肠球菌和其携带的3种主要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经过对不同来源的疑似肠球菌分离株进行检测,该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在不同来源的疑似肠球菌菌株中,临床感染分离株携带上述3种毒力基因的比例均高于鲜肉分离株和粪便分离株(分别为84.2%、55.7%和27.1%);而且在各种来源肠球菌菌株中这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以cylA最高。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15-1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主要疯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进化分析

    路浩;卢围;赵宝玉;陈基萍;荣杰;庞龙;宋岩岩;

    为探明我国西部草场危害最为严重的5种疯草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分析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采自青海和内蒙古的小花棘豆、变异黄芪、黄花棘豆、急弯棘豆和甘肃棘豆等疯草样品,分不同部位对疯草内生真菌进行常规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所得菌种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从我国西部草场5种疯草中分离出10种内生真菌,即小双胞腔菌、层出镰刀菌、拟青霉菌、子囊菌、球状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砖红镰刀茵、三线镰刀菌、焦曲霉和褶皱裸孢壳茵,其中镰刀属和青霉属内生真菌为优势菌种,分别占所有菌种分离总数的21.1%和37.3%。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疯草中存在多种内生真菌,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优势菌种存在一定的专一性。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19-1823+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1株犬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李富祥;王传禹;杨仕标;宋建领;李华春;

    从病死犬病料中分离到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并对该茵做了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庆大霉素耐药机制与所携带的质粒相关;本菌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其LD_(50)为1.6×10~(7.4)CFU。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16S rDNA基因并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上其他细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茵(GQ359962.1)的同源性为98%,因此将该分离菌株鉴定为致病性肠球菌,命名为YN-1株(云南-1株)。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24-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简讯

  • 《中国兽医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2012年11月22日在济南召开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6次年会暨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表彰大会上,《中国兽医学报》在前三届获奖的基础上,再次荣获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部主任张学东应邀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颁奖大会。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首次从吉林省境内蝙蝠体内分离获得狂犬病毒

    刘晔;张守峰;张菲;赵敬慧;扈荣良;

    <正>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是弹状病毒科(Rhabodoviridea)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脑脊髓炎的同类成员的总称,由于所有成员均能感染动物和人,引起狂犬病样症状,故名狂犬病毒属。目前,狂犬病毒属的成员均至少包括14种病毒,即古典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Lago蝙蝠病毒(Lagos bat virus,LBV)、Mokola病毒(Mokola virus,MOKV)、Duvenhage病毒(Duvenhage virus,DUVV)、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型和2型(Europeanbat lyssavirus types 1 and 2,EBLV-1&-2)、澳大利

    2012年12期 v.32;No.192 1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畜牧兽医核心期刊表

    <正>~~

    2012年12期 v.32;No.192 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表达猪H1N1亚型流感病毒三聚体HA的重组慢病毒包装

    李鑫;宋战昀;朱利塞;樊娇;王广美;丛彦龙;丁壮;

    以RT-PCR扩增猪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用GS-linker使HA与GCN4pⅡ连接。构建慢病毒蛋白表达系统,通过观察荧光、病毒转导效率、SDS-PAGE、Western blot验证重组慢病毒包装和HA-GCN4pⅡ融合蛋白表达情况。该系统能使外源基因得到持久和稳定的表达。结果,包装获得能够融合表达HA-GCN4pⅡ的重组慢病毒LV-HA-GCN4pⅡ,病毒滴度为1.1×10~6TU/mL;LV-HA-GCN4pⅡ能有效转导293T细胞。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表达HA-GCN4 pⅡ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慢病毒不仅为后续动物试验测定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制猪H1N1亚型流感疫苗做出了有益尝试。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28-1831+1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肺炎支原体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占伟;熊祺琰;冯志新;刘茂军;路璐;范志鹏;邵国青;

    利用生物素化的猪肺炎支原体核酸探针和量子点荧光显色系统,对人工感染组、自然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试验猪肺样品,以及临床样品进行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探针质量浓度为1 mg/L、80~90℃变性10 min、37℃杂交10 h和QDs-SA复合物浓度为10 nmol/L的条件进行猪肺炎支原体的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比较理想;而人工感染组、自然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样品的QD-FISH检测结果与分离培养结果和PCR检测结果相比,符合率均达到100%;临床样品的QD-FISH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比,符合率为83.3%。从而证明猪肺炎支原体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法是一种直观和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猪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定位和致病机理研究,也为其他病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32-1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多抗制备

    宋军科;于三科;骆学农;窦永喜;林青;才学鹏;

    探讨原核表达猪囊尾蚴TsCL-1的蛋白生物学特性,为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inase,CP)在猪囊尾蚴与宿主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将含有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pGEX-4T-TsCL-1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动物试验进行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TsCL-1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 000,与推导结果一致。使用2×YT培养基于28℃、IPTG终浓度为0.1 mmol/L的条件下诱导10 h,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sCL-1蛋白能与猪囊尾蚴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能与TsCL-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成功诱导表达出了TsCL-1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良好。对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抗寄生虫新药物和疫苗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37-1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地塞米松、油酸、乳酸对体外培养脂肪细胞HSL活性的影响

    邓俊良;王娅;钱辉;王利民;左之才;刘国文;王哲;

    为了研究地塞米松、油酸、乳酸对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生长良好脂肪细胞为实验模型,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10、20、40、80、160 mg/L的地塞米松,0、0.5、1.0、1.5、2.0、2.5mmol/L的油酸,0、10、20、30、40、50 mg/L的乳酸,培养24 h后提取总蛋白,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采用脂肪酶测定试剂盒检测HSL活性。结果表明,添加乳酸、油酸可抑制HSL的活性,随添加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地塞米松对HSL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42-1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磺胺喹噁啉对小鼠睾丸的病理损害及生精细胞凋亡作用

    尹荣焕;赵忠力;王新竹;吴长德;尹荣兰;刘宝山;何剑斌;白文林;

    按毒理学方法给雄性小鼠灌喂不同剂量磺胺喹(?)啉,检测对小鼠睾丸的病理学损害,探讨其对雄性小鼠生殖器官产生的可能危害,采用DNA Ladder条带和TUNEL法检测了磺胺喹(?)啉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30 LD_(50)组和1/20 LD_(50)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基本正常,仅少部分核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现象。而1/10 LD_(50)组和1/10 LD_(50)组则病理变化明显,表现为部分曲精小管上皮细胞减少、分层不明显;各级生精细胞细胞膜部分破损、有细胞质溶解现象,核体积皱缩或轮廓不清,核膜有溶解,细胞内线粒体嵴减少或外膜破损;成熟的精子细胞数量减少或从支持细胞上脱落。小鼠睾丸DNA Ladder条带检测结果表明磺胺喹(?)啉对诱导生精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磺胺喹(?)啉各用药组小鼠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所增加,但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变化。说明大剂量使用磺胺喹(?)啉会对小鼠睾丸产生器质性的损害,但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46-1849+1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钼水平对山羊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王荣梅;张彩英;黄爱民;熊金;宗益波;曹华斌;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钼水平对山羊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及其酶活性的影响。选用27头健康山羊随机分成3组,选用七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作为本试验口服钼源,采用(NH_4)_6Mo_7O_(24)·4H_2O水溶液对实验山羊每d 1次的方式进行灌服。对照组灌服相应剂量蒸馏水,高钼组山羊按每公斤体质量15 mg和45 mg(以钼计)灌服(NH_4)_6Mo_7O_(24)·4H_2O水溶液(15 mg Mo·kg~(-1)·BW组(Ⅱ组)和45 mg Mo·kg~(-1)·BW组(Ⅲ组))。试验为期50 d,并于第0、10、20、30、40、50天采血,测定红细胞膜中自由基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组内比较,Ⅱ组、Ⅲ组GSH-Px、T-AOC、CAT、GST、T-AOC、ATPase和AKP活性在试验前期(0~30 d)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40~50 d)与前期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MDA含量、XOD和LDH活性在实验前期(0~30 d)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40~50 d)与前期(0~30 d)比较升高,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Ⅱ组、Ⅲ组GSH-Px、T-AOC、CAT、GST、T-AOC、ATPase和AKP活性在实验前期(0~3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40~50 d)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显著(P<0.05);MDA含量、XOD和LDH活性前期(0~3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40~50 d)升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摄入过量的钼会导致山羊红细胞膜抗氧化功能降低、自由基含量升高和能量代谢障碍。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50-1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日粮铬对热应激獭兔肾脏组织结构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程玉芳;高志花;白雪梅;邢立强;李海峰;张晓丽;杨翠军;王鹏欢;张盼盼;

    为了研究三氯化铬对热应激獭兔肾脏结构及组织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月龄健康獭兔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1.0 mg/kg铬量的三氯化铬,作为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在热应激条件下(獭免饲养于人工气候仓内,气温设定为30~35℃,24 h循环变温,35℃维持4 h,)饲养30 d。显示,热应激条件下,在獭兔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三氯化铬不仅能有效降低热应激对獭兔肾脏组织结构的损伤,还可显著提高肾脏组织中GSH-Px、SOD和CAT活性,降低肾脏组织中MDA含量(P<0.05或0.01)。结果提示,夏季高温环境下,在獭兔基础日粮中添加0.6~1.0 mg/kg铬量的三氯化铬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抑制机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机体肾脏组织结构完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58-1861+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鸭种间部分免疫性状的比较分析

    徐琪;李秀;张扬;赵荣雪;段修军;孙国波;董飚;陈国宏;

    随机抽取健康的金定鸭、樱桃谷鸭、苏牧麻鸭(樱桃谷鸭♂×金定鸭♀)、番鸭、半番鸭(番鸭♂×金定鸭♀,金番鸭;番鸭♂×樱桃谷鸭♀;樱番鸭;番鸭♂×苏牧麻鸭♀,苏番鸭)各60只,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70A型)及试剂盒对10周龄鸭的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IgA,IgM,IgG和AI抗体HI效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大致表现为家鸭高于番鸭,番鸭高于半番鸭,金定鸭白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金定鸭和樱桃谷鸭的球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金定鸭总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与樱桃谷鸭差异不显著(P>0.05),樱番鸭3项指标均表现最低;对血清Ig水平而言,樱桃谷鸭IgA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樱桃谷鸭IgM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与金定鸭差异不显著(P>0.05),金定鸭IgG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樱桃谷鸭与苏牧麻鸭差异不显著(P>0.05),金番鸭均表现最低;AI抗体HI效价金定鸭表现最高,苏番鸭和金番鸭表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AI抗体HI效价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和IgG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IgA、IgM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鸭免疫指标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家禽的疾病预防以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62-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兽医学

  • 禁食禁水长途运输和运输后恢复对肉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邓红雨;范佳英;郑立;高腾云;

    研究我国典型的禁食禁水长途运输和运输后恢复对肉牛血液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运输动物保护法规、改进运输车辆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采用自身配对试验设计,分别在运输前、卸车后0 h和卸车后72 h同期采集10头体质量(312.6±11.6)kg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颈静脉血,进行血液激素指标、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离子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卸车后0 h血清T_3、T_4和AST显著升高,GH、ALP、MCV、Ca~(2+)和Mg~(2+)显著降低,COR、ALT、TP、ALB、GLU、LDH、CK、WBC、RBC、HGB、HCT、K~+、BASO%、Na~+和Cl~-无显著变化。卸车后72 h血清T_4、GH、AST、Ca~(2+)和Mg~(2+)恢复到运输前水平,TP和LDH显著低于卸车后0 h,但与运输前差异不显著,MONO%和EO%与运输前差异不显著,T3和ALP与卸车后0 h差异不显著,与运输前差异显著,COR、ALT、ALB、GLU、MCV、NEUT%、BASO%、Na~+和Cl~-显著低于卸车后0 h和运输前水平,LYMPH%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结果提示,禁食禁水长途运输条件下,动物代谢水平升高、肝脏受损、离子平衡失调、脱水,免疫机能未受明显损害。运输后恢复72 h,动物未得到完全恢复。该研究可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运输动物保护法规、改进运输车辆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66-1871+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新生犊牛皱胃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的比较研究

    许远靖;刘芳宁;贾艳;田武林;李彬;魏腾;张乃生;靳朝;刘国文;谢光洪;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犊奶牛皱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培养出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纯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为:组织块培养法为95%以上,胶原酶消化法为90%;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为:组织块培养法为96%,酶消化法为89%。组织块培养法操作简单、经济,但耗时较长;胶原酶消化法快速、获得细胞较多,但价格昂贵,故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72-1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奶牛亚临床酮病对乳房炎发病情况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薛俊欣;张铮臻;黄克和;张克春;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乳房炎的关系以及血液中的酮体成分对奶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15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SCC<200 000/mL),共筛选亚临床酮病奶牛69头(1.0 mmol/L≤BHBA<2.6 mmol/L)作为试验组,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配对的69头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BHBA<1.0 mmol/L),监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在各组中选取12头奶牛检测血液酮体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48%,对照组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1.8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乳房炎高发期为分娩后3~6周,对照组奶牛乳房炎发病时间为分娩后5~8周,亚临床酮病发病后1~3周内为乳房炎的高发期,占试验组奶牛乳房炎总发病比例的73.33%,试验组和对照组病原菌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液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MDA和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ACAC浓度与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95),ACAC浓度与NO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55),T-AOC与MDA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33)。结果表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亚临床酮病对乳房炎病原体构成无影响;外周血酮体水平升高导致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并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发挥抗氧化功能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76-1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叶酸对铅中毒幼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权福实;钟原;孙权;朱世文;栗楠;张嘉保;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以及应用叶酸后的影响,探讨了叶酸对铅中毒条件下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健康清洁级初断乳3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铅染毒组,叶酸给药组及生理盐水组。各组于处理后第2、3、4周取材。铅染毒组、叶酸给药组每组各30只,生理盐水组12只,共72只。测量血铅,分别进行海马和小脑组织的H-E染色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的蛋白免疫电泳,并作光密度分析。结果,通过对各个时间段各组血铅测定,可得叶酸给药组血铅含量低于铅染毒组。铅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量少于给药组,而Bax多于给药组,H-E染色结果铅染毒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叶酸给药组。结果表明,叶酸可降低铅中毒大鼠的血铅浓度,并具有一定抗细胞损伤作用,时铅中毒大鼠的中枢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82-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残留的12种喹诺酮和磺胺类药物

    万译文;邓克国;刘丽;黄华伟;

    建立水产品中有12种喹诺酮类(QNs)和磺胺类(SAs)药物残留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以氘代试剂做内标,选择乙腈提取,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采用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种喹诺酮类(QNs)和磺胺类(SAs)药物的检出限(LOD)为1.0μg/kg,定量限(LOQ)为2.0μg/kg,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14.6%(n=6),加标回收率达到69.5%~121.9%。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水产品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86-1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牛骨骼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王军;赵静;郑海舰;吕文发;

    为构建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牛骨骼肌cDNA文库,利用Trizol法提取牛骨骼肌总RNA,采用SMART技术PCR扩增合成cDNA第二链片段,并与文库线性载体pGADT7-Rec共转化酵母茵Y187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文库容量达到1.7×10~7 cfu/mL,插入片段主要在0.5~3 kb范围内,文库重组率为80%。以上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好,能够通过筛选文库得到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90-1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促黄体素受体LHR的一种剪接体在牛黄体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差异的研究

    徐靖博;任久生;柳思源;李付娟;张阳阳;王帅;孙广杰;朱亚楠;高研;张嘉保;

    利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 PCR检测方法,对牛黄体中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tmone recep-tor,LHR)的一种剪接体(F类)在黄体4个不同发育时期(前,中,后,末)的相对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将Re-al-time PCR中获得的数据用Realplex软件进行相对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LHR的F类剪接体在牛黄体发育的4个时期中,中期表达量是前期的0.535倍,后期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前期的5.65倍,末期显著下降是前期的0.011 6倍,各个时期LHR的F类剪接体表达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93-1895+1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季节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质量及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尹多;柳海星;李钟淑;许相勋;方南洙;

    研究季节对延边黄牛卵巢质量和卵母细胞的数量、质量、体外成熟以及核移植重组胚发育的影响。持续1年采集延边黄牛卵巢,分级卵巢,抽取卵巢表面直径2~8 mm的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收集后进行体外成熟和重组胚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级卵巢的比例在春冬季时明显高于秋季(P<0.05),2级卵巢的比例在春夏季高于冬季(P<0.05),秋季的3级卵巢比例最高,与其他季节有显著差异(P<0.05);在秋冬季,平均每个卵巢拣出卵母细胞数高于春夏季(P<0.05),成熟率上,秋季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但与冬季并无差异且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卵裂率上,秋季与春季有差异(P<0.05),但与其他季节无显著差异(P>0.05),囊胚率上,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研究发现,季节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的可用回收数量及其质量都会产生影响且秋季为延边黄牛体细胞核移植实验最适合季节。

    2012年12期 v.32;No.192 1896-1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饲养层体系的建立

    汪彩珠;杨素芳;罗婵;陈施蓓;石德顺;

    本试验对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饲养层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差异;其次探讨丝裂霉素处理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时间;最后以建立的饲养层体系培养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结果表明:(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状态优于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更适于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2)第三代的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核型正常,状态良好,可用于饲养层的制备;(3)通过MTT和Br-du法检测,确定10 mg/L的丝裂霉素C处理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3.5 h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且细胞形态良好;(4)在本试验条件下制备的饲养层能有效维持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至8代。

    2012年12期 v.32;No.192 1901-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