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兽医学

  • ALB、TLR7、PSPH和WSB1基因在雏鸭肝炎病毒易感与抗性群体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李秀;毕瑜林;徐琪;赵文明;张扬;陈昌义;陈阳;黄正洋;甄霆;段修军;陈国宏;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雏鸭肝炎病毒侵染后对照组、易感组与抗性组ALB、TLR7、PSPH和WSB1mRNA分别在肝、脾、肺、肾、大脑、小脑、腿肌和胸腺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意义。结果表明,除腿肌外,ALB和TLR7基因在易感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性组(P<0.01),抗性组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1或P<0.05);PSPH和WSB1基因在易感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鸭ALB和TLR7基因为雏鸭肝炎病毒的抗性基因,其表达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区分易感鸭和抗病鸭的标志。

    2013年02期 v.33;No.194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荧光显色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禽呼肠孤病毒

    马利;张琳;张秀美;胡北侠;刘宗争;许传田;颜世敢;杨少华;李建亮;崔言顺;

    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显色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使用针对ARV的p10基因8个区域的6条LAMP引物,能够在等温(63℃)条件下1h内完成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能够检出102个拷贝的病毒,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0倍,而对其他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在荧光显色中分别应用SYBR GreenⅠ和钙黄绿素作为显色剂,其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一致。在对80份临床样本的检测中,使用LAMP和PCR检测出阳性样本的数量分别为68份和55份。因此,基于荧光显色的LAMP方法可以应用于ARV的快速检测,具有在科研机构、基层实验室特别是检测现场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2013年02期 v.33;No.194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B亚型禽偏肺病毒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薛聪;刁有祥;唐熠;陈琳;鞠小军;崔京腾;欧全宾;

    根据GenBank发布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Fusion(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B亚型禽偏肺病毒山东分离株进行检测,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415bp的目的片段。此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检测,该方法第1次PCR扩增的敏感性为107copies/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02copies/μL,第2次扩增敏感性比第1次高105倍。应用本方法对采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64份可疑临床病料进行检测,最终从64份疑似病料中检测出37份为阳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优点,为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快速诊断以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171-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4株鸭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及表达

    张琳;逯茂洋;胡北侠;蒋一男;许传田;杨少华;张贝;张秀美;

    从规模化养鸭场分离到4株鸭坦布苏病毒,成功克隆了包膜蛋白(E蛋白)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和表达。结果表明,E基因全长1 503bp,编码501个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显示,鸭坦布苏病毒属蚊媒黄病毒类恩塔亚病毒群,与其他坦布苏病毒及近期发现的BYD病毒关系最近。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对E基因进行了表达,蛋白大小54 3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随后,对E蛋白外功能区序列和3D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已解析结构的黄病毒中与WNV E结构最为相似。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控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猪PRRSV受体唾液酸黏附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李振;仲飞;李秀锦;王幸兴;韩冬梅;张峰;潘红丽;王璐;孙岩;贾启恒;

    唾液酸黏附素(sialoadhesin,Sn)是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的主要受体,研究该受体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依赖于特异的抗体。为制备Sn的抗体,首先依据通过DNAstar软件分析的抗原指数,确定编码114个氨基酸的Sn抗原表位基因(Sn114),然后依据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由人工合成该基因。将合成的基因克隆到pET-32a(+)质粒中构建成与硫氧还蛋白(Trx)和6×His融合的Sn11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在IPTG的诱导下使其表达。利用Ni-NTA琼脂糖分离纯化表达的Sn114融合蛋白,再用Sn114融合蛋白免疫家兔,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家兔血清的抗体滴度,并通过Westernblot和细胞结合试验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构建的Sn114表达载体能够介导Sn114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表达量为63mg/L;用纯化后的Sn114蛋白免疫家兔,免疫后34d抗体滴度为1∶10 240。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n抗体能与猪肺泡巨噬细胞的Sn抗原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

    2013年02期 v.33;No.194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徐丽华;袁秀芳;李军星;申世川;曹会敏;王一成;

    为了解2004-2009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的变异情况,从浙江省各个地区采集了109份临床疑似病料,共检测到61份ORF5基因阳性,经序列测定得到可比序列117个。在核苷酸序列分析中,发现2004-2005年PRRSV ORF5序列之间同源性为83.6%~99.3%,2006年同源性最高达98.3~99.2%,2008-2009年同源性又有所降低。在氨基酸主要位点分析中,分离毒株的非中和表位27~30位点与美洲株相比,2004-2006年大部分毒株的29aa由A29-V29,而2007-2009年大部分毒株的29aa又由V29-A29;在表位37~45aa中,所有39位点处由L39-I39;在表位80~197aa中,从2004-2009年185aa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异,由V185-A185,第189位点由I189-L189。在蛋白生化特性分析中,发现与参考株VR2332(AY150564)和CH-1a(AY032626)相比,浙江省PRRSV-GP5蛋白的第100~106位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明显增加,抗原性指数也有所提高,而与参考毒株JX-06-2-EU480750相似。该试验结果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PRRSV ORF5基因发生明显的变异。

    2013年02期 v.33;No.194 187-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M蛋白截段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生物学分析

    蒋梅;王印;杨泽晓;姚雪萍;彭彬;刘波;邬旭龙;次仁群宗;

    利用PK-15细胞从四川省某猪场发病死亡的7日龄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和脱落的肠黏膜材料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PCR检测证实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C-405。对其M截段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长664bp,编码22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并通过NCBI做序列比对,与其他已知的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为97%~99%;氨基酸序列有突变,同源性为95%~99%;系统进化树表明该病毒跟序列号为AEQ29504、ACA81419、AEE38481序列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用DNAStar Protean模块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主要的抗原指数、二级结构、蛋白质骨架柔性、表面可及性等参数进行预测,并在线预测该蛋白的亲水性及跨膜区,确定该截段基因的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可能分布在Leu12-Asn14、Lys36、Trp100-Thr113、Val196-Asp202和Asp215-Glu217这些区段。

    2013年02期 v.33;No.194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兔补体C3d基因cDNA的克隆、鉴定及原核表达

    魏后军;王芳;胡波;范志宇;薛家宾;徐为中;

    以兔肝脏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巢式RT-PCR扩增出C3dcDNA,克隆测序后将其连接至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入E.coli BL21,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表达的蛋白为C3d。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兔C3d奠定了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Ghrelin对雌激素诱导雄性小鼠胸腺萎缩的逆转及对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邓海英;叶亚琼;刘健红;尹帆;马勇江;张媛;李英;李玉谷;

    SPF级6周龄Balb/c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适应饲养1周后进行动物试验。雌激素+Gh-relin试验组:前2周隔日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含苯甲酸雌二醇0.1mg)0.05mL/只,后2周按每日腹腔注射Ghrelin(含Ghrelin 60μg)0.1mL/只;雌激素+生理盐水对照组:前2周隔日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含苯甲酸雌二醇0.1mg)0.05mL/只,后2周按每日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1mL/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前2周按0.05mL/只隔日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后2周按0.1mL/只每日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动物试验结束后,统计小鼠胸腺指数,应用光镜观察胸腺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胸腺中12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Ghrelin后,雌二醇诱导的小鼠胸腺萎缩在形态学上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胸腺中白细胞介素1(IL-1)、IL-2、IL-4、IL-6、IL-12、干扰素(IFN-γ)、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瘤素(OSM)、干细胞因子(SCF)、胸腺体液因子(THF)、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7mRNA含量稍微升高(P>0.05)。结果表明,Ghrelin对雌激素诱导的小鼠胸腺萎缩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抑制IL-6、OSM、LIF、SC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IL-1、IL-2、IL-4、IL-12、TH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TNF-α和IFN-γ的分泌,进而抑制胸腺细胞的凋亡。

    2013年02期 v.33;No.194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柔嫩艾美耳球虫serpin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文超;顾有方;宫鹏涛;李建华;杨举;邱发贵;张西臣;

    根据GenBank发表的Eimeria tenella serpin(Etserpin)基因设计1对引物,从孢子化卵囊总RNA中用RT-PCR方法扩增Etserpin基因,克隆后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核苷酸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Etserpin开放阅读框为1 248bp,编码一分泌蛋白,N端具有1个28aa的信号肽,有1个跨膜区域,有2个糖基化位点和21个磷酸化位点,88,89,98~101,208~212,283~287,302~304区段是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同源性比对与进化树的分析表明其为抑制性serpin蛋白,结构保守,与E.acervulina、T.gondii和N.caninum亲缘关系较近。二级结构以!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具有类似于serpin家族蛋白的三级结构。

    2013年02期 v.33;No.194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兽共患病

  • 猪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特性及致病性

    哈卓;张鹏超;李倩;师小潇;饶柏忠;刘永杰;刘惠莉;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分离株A/Sw/SH/1/2007(H1N2)的特性,对毒株的抗原位点、受体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雏鸡、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Sw/SH/1/2007与北美经典株A/Sw/Tennes/1455/1977(H1N1)HA抗原位点最接近,HA1蛋白4个抗原位点中只有Ca位点有2个氨基酸改变,发生抗原变异,Sa、Cb抗原位点均只有1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不影响其抗原性;受体位点高度保守,只有183位发生改变;A/Sw/SH/1/2007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在276位丢失了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但同时在274位出现了1个新的糖基化位点。NA蛋白抗原位点序列与广西分离株A/Sw/Guangxi/13/2006(H1N2)同源性最高,除401位氨基酸发生G→R改变外,其余抗原位点均保守。耐药性分析显示,该病毒对金刚烷胺、扎那米韦药物均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Sw/SH/1/2007对雏鸡无致病性,ICPI为0;肌注小鼠2周内死亡100%,滴鼻小鼠死亡80%,存活小鼠血凝效价为27,而与经典H1N1亚型SIV毒株只有较低的交叉凝集,HI为23.4~3.6。

    2013年02期 v.33;No.194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Toll样受体2(TLR2)参与猪链球菌诱导的自噬作用

    李文华;王莹;陈伟;黄清花;陈福广;张巧灵;刘波;杨振国;

    为证实Toll样受体2(TLR2)是否参与2型猪链球菌诱导的细胞自噬作用,通过阻断TLR2,并建立2型猪链球菌感染J774A.1细胞模型,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TLR2和NF-κB mR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含量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LC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TLR2和NF-κBmRNA水平在感染后3h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TNF-α含量及LC3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感染组相比,阻断TLR2后TNF-α含量及LC3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2型猪链球菌可激活TLR2及其信号通路,并且该通路的活性影响细胞自噬作用。

    2013年02期 v.33;No.194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弓形虫529-bp重复序列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张莹光;曹利利;徐丹;宋鑫帅;魏峰;许越;王巍;杨桂连;刘全;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弓形虫529-bp重复序列(AF146527)设计巢式PCR引物,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扩增出427bp的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1pg的弓形虫基因组DNA,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0倍。巢式PCR方法对蜥蜴利什曼原虫、隐孢子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扩增无条带,特异性强。样品检测符合率达100%。巢式PCR方法的建立为弓形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02期 v.33;No.194 227-22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石河子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

    王为升;孟庆玲;乔军;王俊伟;罗建勋;才学鹏;赵春光;张再超;田振中;

    以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作为诱饵线虫,利用撒布分离法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出了9株捕食线虫性真菌,其形态学符合少孢节丛孢菌。将分离株5.8SrDNA和ITS2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已知少孢节丛孢菌菌株的对比分析,证明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具有区域性特征,其捕食活性高于报道的菌株。分离出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当地菌株对以后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控尤为必要。

    2013年02期 v.33;No.194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兽医学

  • 小鼠Dazl基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王龙;周莹;胡玥;于萌;白耀富;华进联;

    根据NCBI数据库上公布的小鼠Dazl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小鼠睾丸组织RNA为模板,RT-PCR扩增小鼠Dazl基因编码区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重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Dazl,单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将pEGFP-C1-Dazl质粒转染293和NIH-3T3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且呈胞质表达;对照组转染pEGFP-C1,绿色荧光遍布整个细胞。Dazl蛋白的免疫荧光试验也证明重组载体转染后,Dazl基因和GFP共同定位于胞质部分。pEGFP-C1-Daz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生殖特异性基因Dazl在小鼠和大型动物的表达特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ICR小鼠胰岛内nestin阳性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特性鉴定

    张胜;张鹏;张学明;冯怀亮;李子义;

    通过向ICR小鼠胆总管注射胶原酶Ⅴ的方法体外分离胰岛,并从中分离培养出nestin+细胞,之后通过低糖、低血清诱导其分化产生类胰岛样细胞团。结果显示,小鼠胰岛内存在nestin+细胞,将其分离纯化后在体外低糖(2.5mmol/L)和低血清(2%)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表明nestin+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特性。

    2013年02期 v.33;No.194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棘豆对SD大鼠组织损伤的病理学

    王姗姗;路浩;荣杰;宋岩岩;温伟利;赵宝玉;

    为探讨不同剂量甘肃棘豆对大鼠不同组织的病理学损伤,试验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试验Ⅰ~Ⅲ组,分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Ⅰ~Ⅲ组分别饲喂含15%,30%,45%甘肃棘豆的混合日粮,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脑、肝脏、肾脏、脾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甘肃棘豆能引起SD大鼠脑组织部分神经细胞肿胀、树突变短或消失、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网状结构、肾脏、肝脏、脾脏等多种组织出现以空泡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棘豆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2013年02期 v.33;No.194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纳洛酮对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尹柏双;李晓波;石星星;李志强;范宏刚;高利;王洪斌;

    为研究纳洛酮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XFM对照组、XFM+纳洛酮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内c-fos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XFM后引起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c-fos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纳洛酮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纳洛酮颉颃XFM的麻醉作用,纳洛酮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2013年02期 v.33;No.194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风险评估

    李乾学;王大成;吴永魁;夏志平;邓旭明;

    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用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对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进行释放评估和暴露评估。通过释放评估证实,防突变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比增高4~16倍,说明细菌极易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细菌在体外诱导容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进行转移。暴露评估中,感染耐药菌的小鼠与未感染小鼠接触,未经感染小鼠暴露于动物垫料及未处理的粪便中,未感染小鼠分离的沙门菌也出现耐药性,说明细菌耐药性可在动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转移。耐药菌易在小鼠结肠中定植。耐药菌存在扩散的风险。

    2013年02期 v.33;No.194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鸡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的检测及扩散机制

    刘淑莉;赵磊;李德喜;张素梅;胡功政;陈玉霞;赵金凤;杜向党;

    为了解鸡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和npmA)的扩散机制,在分离鉴定沙门菌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质粒接合及电转化、质粒分型、Southern blot以及耐药基因遗传环境分析等。结果显示,在分离的21株沙门菌中,只有1株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高度耐药,且armA基因阳性。多次尝试进行质粒接合试验均未获成功,但质粒转化试验成功获得了转化子。质粒分型和Southern blot证实armA位于IncFⅡ质粒上。armA基因的遗传背景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一个两端具有插入序列IS26的复合转座子上。本研究在动物源沙门菌检测到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且证实armA基因位于IncFⅡ质粒的复合转座子上,提示转座子和质粒均可在armA基因的水平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02期 v.33;No.194 259-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鸡源奇异变形杆菌16Sr 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扩散机制

    李德喜;刘河冰;李新生;张素梅;陈玉霞;胡功政;商艳红;杜向党;

    从某鸡场9日龄鸡群的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出奇异变形杆菌22株,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PCR检测。然后通过接合试验、电转化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来分析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扩散机制。结果显示,22株鸡奇异变形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均呈现高水平耐药,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PCR检测表明,在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中仅扩增出rmtB基因;同时,这些菌株也携带有blaCTX-M基因。接合试验和电转化试验重复多次均未成功。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提示该场鸡源奇异变形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扩散以克隆传播为主。

    2013年02期 v.33;No.194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槐花多糖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免疫增强作用

    赵庆友;梁漫飞;高秀妹;王尊民;赵昌亮;朱瑞良;

    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疫苗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槐花多糖,制备兔波氏杆菌槐花多糖灭活苗。选取体质量1kg左右的健康獭兔72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Ⅰ~Ⅲ组为槐花多糖疫苗组(槐花多糖含量分别为60,40,20g/L),Ⅳ组为兔波氏杆菌蜂胶疫苗对照组,Ⅴ组为无多糖的兔波氏杆菌疫苗对照组,Ⅵ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于免疫后0,3,7,14,21,28,35,42d采血,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比率,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显示,Ⅰ~Ⅳ组各指标均高于Ⅴ组,其中Ⅰ、Ⅳ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组与Ⅲ组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总体水平略低于Ⅰ组。由此表明,槐花多糖能提高獭兔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免疫作用,60g/L剂量的效果最佳,这为开发槐花多糖作为新型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梧桐花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抗病毒效果

    王尊民;高秀妹;赵庆友;赵昌亮;左雪梅;梁漫飞;崔国林;杨世发;钟世勋;朱瑞良;

    以10倍原料质量的60%乙醇在75℃条件下对梧桐花进行浸提,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了研究梧桐花总黄酮对多种常见畜禽病原的体外抑菌、抗病毒作用,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梧桐花总黄酮对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采用试管法,检测梧桐花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梧桐花总黄酮对新城疫病毒(NDV)和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内增殖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梧桐花总黄酮对供试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禽波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D>16mm;梧桐花总黄酮在3.125g/L时能够100%抑制NDV在CEF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1.563g/L时能够100%抑制IBDV在CFE内增殖;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1.563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NDV;梧桐花总黄酮在体外质量浓度为0.781g/L时可直接灭活所有IBDV。结果表明,梧桐花总黄酮具有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为将其研制成新型、绿色环保的中草药制剂提供了试验基础。

    2013年02期 v.33;No.194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抗病毒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的体外筛选

    张玉清;王德云;刘家国;胡元亮;

    为筛选出体外抗病毒效果较好的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本试验将经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毒效果较好的淫羊藿总黄酮、黄芩总黄酮、野菊花总黄酮、三七总黄酮4个单味成分进行组方,得到9个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分别从安全浓度起倍比稀释5个浓度后,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3种加药方式加入到CEF单层细胞中,通过MTT法观察了9个总黄酮成分复方对NDV感染CEF单层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黄酮成分复方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以D570值和最高病毒抑制率综合评价,淫黄、淫野黄、淫三野黄3个复方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2013年02期 v.33;No.194 277-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活性

    孙娜;赵昕;白元生;白喜云;李宏全;

    利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和MTT法,通过抗病毒试验来评价甘草酸二钾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保护效果,并通过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杀灭3个试验探讨了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PRRSV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甘草酸二钾能够显著抑制CPE的产生(抑制率≥100%)。在直接杀灭和复制抑制试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率,但在吸附试验中却没有阻断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初步推测甘草酸二钾可干扰PRRSV的复制或可直接将其灭活,或两种作用同时存在。说明在体外试验中甘草酸二钾具有良好抗PRRSV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试剂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2013年02期 v.33;No.194 28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简讯

临床兽医学

  • 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对饲喂小花棘豆家兔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帅;蒋慧;陈根元;席琳乔;张玲;马春晖;

    用小花棘豆饲喂经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接种过的家兔,通过检测家兔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探讨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接种对动物机体的保护作用。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攻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家兔接种苦马豆素人工抗原,攻毒组家兔按干重拌料饲喂10g/(kg.d)小花棘豆草粉,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相关生化指标和苦马豆素含量的变化以及E-玫瑰花环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组家兔均有抗苦马豆素抗体产生,免疫攻毒组家兔较攻毒对照组家兔血清酶活性异常变化延缓,苦马豆素含量降低,E-玫瑰花环率升高。说明苦马豆素人工抗原能够有效预防小花棘豆对家兔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利用前景。

    2013年02期 v.33;No.194 287-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改良

    张义冉;王玲玲;王家晶;姚路连;顾建红;刘学忠;刘宗平;

    改进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调整灌流液及灌流条件,梯度离心纯化肝细胞。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大鼠肝细胞产量、纯度、活力均较高。该方法为一高效实用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技术。

    2013年02期 v.33;No.194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山羊子宫感染大肠杆菌后TLR4、β防御素2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

    邵春艳;王亨;吴永启;李建基;

    12只产后25d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大肠杆菌O46经子宫角插管注入山羊子宫腔内制作山羊子宫内膜炎病例模型,对照组向子宫腔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菌前(0h),注菌后3,6,12,24,72,120,168h进行临床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采样。子宫内膜组织分为2份,一份用于制作组织学切片,另一份用于提取RNA,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LR4、细胞因子和β-defensin 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山羊在注菌后呈明显的炎症反应,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多,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PMN极显著升高(P<0.001);组织学显示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于子宫内膜组织;TLR4、细胞因子和β-defensin 2mRNA表达显著升高。对照组山羊未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症状。

    2013年02期 v.33;No.194 296-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P38 MAPK在断奶应激致仔猪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胡彩虹;栾兆双;傅振宁;姚丽丽;

    选用21日龄杜长大仔猪6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①哺乳组:不断奶继续哺乳;②断奶组;③试验组:断奶前1h腹腔注射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2mg/kg,之后隔日同一时间同剂量注射。仔猪21日龄断奶,试验期为7d。分别于21,22,24,28日龄屠宰仔猪取样待测。结果表明,在22和24日龄时,试验组绒毛高度分别高于断奶组12.06%和13.49%,差异显著(P<0.05);24和28日龄时,试验组隐窝深度分别低于断奶组11.21%和12.12%,差异显著(P<0.05);22,24,28日龄时,试验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之比显著高于断奶组(P<0.05)。试验组血浆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在22,24,28日龄时均显著低于断奶组(P<0.05)。与断奶组相比,试验组显著降低了22日龄空肠、24日龄和28日龄回肠肠黏膜TNF-α的含量(P<0.05),而与哺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阻断P38MAPK通路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TNF-α的产生,缓解断奶仔猪的肠道炎症,保护肠黏膜屏障;P38MAPK信号通路在断奶应激致小肠黏膜屏障受损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2013年02期 v.33;No.194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Retinol促进小鼠雄性生殖干细胞的增殖

    褚志礼;孙军伟;刘超;王龙;胡玥;华进联;

    Retinol(RE)作为维生素A的一种,对生命有机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和代谢反应均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以雄性生殖干细胞(mGSCs)为对象,用RE培养mGSCs,探讨RE对mGSCs增殖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对照组,RE组,RE+LY(LY294002,PI3K抑制剂)组,RE+PD(PD98059,MAPKK抑制剂)组。选取培养不同时间的mGSCs进行半定量与定量PCR分析,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培养48h的mGSCs进行Brdu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E培养能够显著促进mGSCs的增殖,培养后C-myc等增殖标记基因表达上调,加入LY、PD抑制剂后,增殖效果显著降低;表明RE可能通过PI3K或MAPKK促进mGSCs的增殖。本研究证明了RE具有促进mGSCs增殖的作用,对于探明RE对mG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2期 v.33;No.194 307-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2个山羊品种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李广;武和平;付明哲;周占琴;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表明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2013年02期 v.33;No.194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部分地方鸭品种体量与生态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徐琪;李秀;张扬;赵荣雪;段修军;孙国波;董飚;陈国宏;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8个地方鸭品种(巢湖鸭、高邮鸭、山麻鸭、广西小麻鸭、金定鸭、荆江麻鸭、攸县麻鸭、临武鸭)的体尺、体质量及其中心产区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0.854%),并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藉以进行聚类分析,8个地方鸭品种可划分为2类,这说明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3年02期 v.33;No.194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