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洁;王银;廖金虎;杨颖;羊扬;朱国强;
为了解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牛源BVDV在遗传特性上的差异,本试验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猪源BVDV(SH-28)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段扩增了SH-28分离株的18条cDNA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进行测序,用CLUSTX(1.8)和Lasergene软件进行序列的剪切和拼接,最终获得SH-28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2 279个核苷酸(nt),开放阅读框(ORF)长11 685nt,编码3 895个氨基酸(aa),5′-UTR和3′-UTR分别长385nt和206nt。全基因组进化树结果表明,虽然SH-28与HLJ-10同处于一个分支上,但其与XJ-04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2.3%),而与另外2株猪源BVDV-1(ZM-95、SD0806)的亲缘性较远(70.0%、70.1%)。5′-UTR进化树结果显示,SH-28分离株属于BVDV-2a2基因亚型,而HLJ-10和XJ-04株属于BVDV-2a1。由此,我们推测SH-28很有可能是由牛源BVDV-2进化而来的,但不同于已发表的BVDV-2分离株。
2013年03期 v.33;No.195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武蓉;戴祯;赵致阳;高飞;全龙泉;逄大欣;王铁东;涂长春;欧阳红生;
以出生2日龄的正常长白仔猪尾尖组织为材料,通过组织消化法培养获得原代尾尖成纤维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梯度10倍倍比稀释猪瘟病毒石门株(105.2 TCID50/mL)感染在猪尾尖成纤维细胞,确定尾尖成纤维细胞最佳病毒感染滴度。结果显示,运用组织块消化法能够获得生长状态的原代猪尾尖成纤维细胞,并且细胞对10-3稀释倍数的猪瘟病毒石门株具有适中的感染力。
2013年03期 v.33;No.195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琳;刁有祥;邹金峰;唐熠;程彦丽;欧全宾;薛聪;崔京腾;鞠小军;孙晓艳;裴萍萍;
以纯化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疫苗株(VIR-115B)重组G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判定标准,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G蛋白。利用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以纯化后的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B亚型aMPV疫苗株(VIR-115B)重组G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诊断方法。交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G蛋白与新城疫、禽流感(H9N2)、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与法国IDEXX公司生产的aMPV抗体检测试剂盒符合率为96.0%。采用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省7个地区鸡场的1 139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aMPV的抗体阳性率为37.05%。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初步证实山东省部分地区存在aMPV感染现象。这一研究为aMPV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该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2013年03期 v.33;No.195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明兰;金宁一;鲁会军;马鸣潇;郑敏;
将重组鸡痘病毒在1种禽类细胞和13种哺乳动物及人的细胞内培养。通过电镜观察可见重组鸡痘病毒在CEF、BHK、PK、BTC、Vero细胞内的复制,同时用PCR方法扩增出目的基因,Western-blotting检测到目的蛋白,验证是鸡痘病毒。试验表明鸡痘病毒在禽类、个别哺乳动物细胞中可以复制,但尚未发现在人的细胞内复制;在CEF中可以稳定传30代以上;在BHK内第1代可以观察到细胞病变(CPE);在PK、BTC、Vero内第2代可以观察到CPE,证明鸡痘病毒在个别哺乳动物细胞发生复制,但不能稳定遗传。
2013年03期 v.33;No.195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娇;王文秀;祖立闯;王艳;苗立中;沈志强;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N-DH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新城疫病毒(ND)、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鸭细小病毒(DP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p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N-DHV,解决了新型鸭肝炎病毒不易在组织病料中检出困难的难题,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诊断、净化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341-34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梁萌;王化磊;冯昊;金宏丽;胡桂秋;郭鹤;齐瑛琳;冯娜;郑学星;张仁舟;赵永坤;高玉伟;杨松涛;夏咸柱;
为了解我国野生动物源细小病毒VP2、NS1基因序列和进化特点,用PCR方法获得貉源细小病毒CR86106和猴源细小病毒BJ-22的目的基因片段,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CR86106和BJ-22细小病毒基因组长均为4 269nt,其中NS1基因全长2 007nt,共编码668个氨基酸;VP2基因全长1 755nt,共编码584个氨基酸。CR86106VP2蛋白除第300位氨基酸为脯氨酸(P)以外,其余关键氨基酸位点均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一致;BJ-22VP2蛋白除第323位为天冬酰胺(N)、第564位为丝氨酸(S)以外,其余关键氨基酸位点均与FPLV一致。CR86106NS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细小病毒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是98.4%~99.3%,VP2是97.6%~99.7%;BJ-22NS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细小病毒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是98.5%~99.4%,VP2是98.1%~99.3%。种系发生分析结果显示,CR86106VP2和NS1与FPLV亲缘关系较近;BJ-22NS1归到CPV分支,VP2归到FPLV分支且单独分在一支。结果表明,CR86106具有FPLV样细小病毒序列特征,BJ-22具有FPLV和CPV重组病毒特征,为猴源细小病毒的重组现象,研究结果同时也证实了基因重组在FPLV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
2013年03期 v.33;No.195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爽;郭景茹;汪志;臧琳;王建发;计红;郭丽;杨焕民;
将17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及冷刺激试验组,冷刺激试验组又分为急性应激组及慢性应激组。急性冷刺激时间为3、6、12、24h,慢性冷刺激时间为3、6、9、12d。试验大鼠均于人工气候室中饲养,对照组及冷刺激试验组的饲养温度分别为(24±0.05)℃和(4±0.05)℃。经不同时间强度的冷刺激后,采用心脏采血,采集大鼠血液,并分离血清,利用Luminex xMAP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IL-2、IFN-γ、IL-4、IL-10以及IP-10的含量。结果显示,冷刺激能够提高各试验组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急性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IP-10、L-2和IL-4的含量变化水平呈上调趋势,而慢性应激组TNF-α、IL-2和IL-4的含量变化呈下调趋势,IFN-γ和IP-10的含量在冷刺激9、12d时显著增强(P<0.05)。研究结果表明,冷刺激能够引起大鼠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以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泌,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免疫(Th1)向体液免疫(Th2)漂移,从促炎症细胞因子(特点是IL-1和TNF-α的升高)向抗炎症细胞因子(特点是伴随IL-4和IL-10的增强)转化,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2013年03期 v.33;No.195 352-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东方;张惠;马红霞;高云航;段永杰;王莹;卞璐;王艳芳;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Mhp)诱导家蝇幼虫后产生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并利用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获得差异基因。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的大小均为200~750bp,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共筛选出186个差异基因片段,对其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后鉴定出20种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和21个无同源序列。家蝇幼虫经猪肺炎支原体诱导后产生与抗病原体相关的基因及大量的未知基因。
2013年03期 v.33;No.195 358-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双翔;周碧君;程振涛;文明;王开功;李泽民;王慧;崔亚兰;覃岚;
针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16SrRNA基因设计4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与体系,建立了Mo检测LAMP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应用性检测。结果显示,于60℃保温60min即可最优化检测Mo,且所建方法仅能特异扩增Mo,最低检出分子拷贝数为1.0×102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4份已知阳性病料进行LAMP检测均为阳性,表明所建LAMP可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为羊Mo感染病例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2013年03期 v.33;No.195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崔国林;朱瑞良;左雪梅;钟世勋;杨世发;梁漫飞;孙婧;刘静静;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16S-23SrRNA基因间隔序列(ISR)两端的16S及23SrRNA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的通用引物,对9株奇异变形杆菌和6株相近菌株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23SrRNA ISR序列。通过PCR长度多态性比较、RFLP分析以及部分序列测序比较,分析鉴别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PCR长度多态性可以将奇异变形杆菌同其余菌种进行区分;RFLP分析可以将所有试验菌种进行区分;部分序列测序可以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分型。由此表明,16S-23SrRNA ISR序列PCR及RFLP分析可以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
2013年03期 v.33;No.195 367-370+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蒋大伟;刘军;张瑞安;夏力亮;孙洋;祝令伟;冯书章;许兰菊;
通过将2种不同的重组溶菌质粒转化至鸡痢疾志贺菌中,构建含有双重溶菌质粒的志贺菌重组菌株,以提高该菌菌壳制备的裂解率和稳定性,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用重组溶菌质粒pBV220::E和pBBRIMCS-E共同转化到鸡痢疾志贺菌,构建志贺菌重组菌株Sd(pBV220::E/pBBRI MCS-E),重组菌株于28℃培养至D600值为0.5时升至42℃继续培养,间隔30min检测菌液D600值,进行重组菌株的溶菌裂解动力学比较试验,绘制裂解曲线图并计算出裂解率,制备菌壳并对其形态进行电镜观察。重组菌株Sd(pBV220::E/pBBRIMCS-E)经42℃诱导后可形成菌壳且保留了基本的细胞形态,裂解率达到了99.999 9%。本研究成功制备出鸡痢疾志贺菌菌壳,为研究利用该菌菌壳预防鸡痢疾志贺菌病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37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琴;白洁;汪启翰;黄怡;李雅丽;余东游;李卫芬;
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研究芽孢杆菌对细胞黏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荧光标记法探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K88和猪霍乱沙门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特性,并通过排斥、竞争和置换试验测定其对病原菌黏附的阻断作用。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Caco-2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来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低于病原菌、且对病原菌的黏附无阻断作用,大部分芽孢杆菌不会影响细胞存活率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对细胞无毒。
2013年03期 v.33;No.195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段丽君;周前进;张红丽;杨怡;闫宝龙;杜爱芳;
微粒体氨肽酶H11天然提取物是目前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防治研究中最好的疫苗候选抗原之一,但其重组形式均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报道H11蛋白存在多种亚型,推测其某种亚型或亚型组合可能在天然提取物参与免疫保护中起了关键作用。本试验参考NCBI公布的H.contortus H11-4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H.contortus ZJ株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出该基因的部分片段,并进行T-A克隆。测序正确后,利用含有不同片段的阳性质粒经BamHⅠ/NcoⅠ消化,连接后获得H11-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成功获得H11-4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2 916bp,与NCBI中公布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生物信息学分析,已获得的H11-4与H11(H11-3)亚型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且具有保守糖基化位点、相对保守的跨膜区与微粒体氨肽酶活性中心锌指基序。为进一步分析H11天然提取物各亚型在参与免疫保护的机制和角色分工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3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焦石;贾立军;张立霞;钱年超;刘明明;黄国明;张守发;
根据发表的犬新孢子虫MAG1基因序列(EF580924.1)和Bov IFN-γ基因序列(M29867.1)设计2对引物。分别以犬新孢子虫基因组DNA和pET28α-IFN-γ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拼接聚合酶链式反应(SOE-PCR)将犬新孢子虫MAG1基因与IFN-γ基因拼接,构建pMD18-T-MAG1-IFN-γ克隆质粒和pGEX-4T-MAG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将鉴定正确的pGEX-4T-MAG1-IFN-γ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表明,SOE-PCR扩增获得双基因融合片段大小为1 491bp,与GenBank中发表的MAG1(EF580924.1)和IFN-γ(M29867.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MAG1-IFN-γ融合基因表达蛋白大小为82 000,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2013年03期 v.33;No.195 386-388+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树民;凌占业;姚学萍;曹随忠;杨泽晓;王印;沈留红;彭广能;
采用半定量RT-PCR对采自幼体(2岁以内)、亚成体(2~5岁)和成体(5岁以上)猕猴共28份外周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体和亚成体猕猴所有外周血样品均转录表达Oct4、Nanog和Sox2基因,大部分成体猕猴外周血样品(8/12)表达Oct4、Nanog和Sox2基因,少数样品仅表达Oct4和Sox2(2/12)或Oct4和Nanog(1/12),1份样品不表达3个基因;同一年龄组内,Sox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Oct4和Nanog(P≤0.05),幼体组Oct4和Nanog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成体组和成体组Oct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anog(P≤0.05);在不同年龄组间,Oct4和Nanog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体组So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成体组(P≤0.05)。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Oct4、Nanog和Sox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猕猴外周血中均转录表达,不同基因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随年龄增加这些基因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
2013年03期 v.33;No.195 389-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晔;戴小寒;田武林;张海雷;唐志文;薛慧亮;刘立卓;靳朝;
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获得中草药连翘粗提物,利用MIC值测定、溶血活性测定、免疫印迹、RT-PCR、LDH及live/dead等试验方法研究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大于2 048mg/L,表明连翘提取物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连翘提取物在16~128mg/L时,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分泌,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研究结果提示连翘提取物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物,可进一步开发。
2013年03期 v.33;No.195 404-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明谦;张鹏;张大伟;官员;马强;房希碧;于浩;郝林琳;艾永兴;刘松财;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水提醇沉法制得的PPSP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2种组分PPSP1和PPSP2。设293T细胞为对照细胞,经噻唑蓝还原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PSP1、PPSP2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结果发现PPSP1、PPSP2对Hel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其中PPSP1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最显著;但低浓度的PPSPs对于293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下显示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P<0.001)。试验结果表明红松松子壳多糖在体外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2013年03期 v.33;No.195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中禄;陶翠兰;莘旭妮;赵翠波;李树民;
为获得重组胸腺素α1(recombinant thymosinα1,Tα1),采用融合表达方式表达Tα1基因,重组融合表达载体Tα1/pMAL-C2x转化大肠杆菌TB1构建工程菌。对工程菌进行发酵并诱导表达,得到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MBP-Tα1,经凝血酶裂解融合蛋白,Source Q离子交换,得到Tα1单体,最终目的蛋白纯度大于95%。应用犬细小病毒模型进行抗病毒药效学分析显示,重组Tα1具有抗病毒疗效,其药效与阳性药物日达仙相近。
2013年03期 v.33;No.195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燕;周茜;刘文达;王述柏;
选用28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1、2、4mg/kg地克珠利,试验期49d。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4mg/kg地克珠利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1mg/kg地克珠利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4mg/kg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mg/kg组肉鸡于28日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鸡血清淀粉酶活性,2、4mg/kg组于28、35(停药0d)、42日龄(停药7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mg/kg组(P<0.05或P<0.01);3个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于28、35(停药0d)、42日龄(停药7d)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4mg/kg组于28日龄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和1mg/kg组;4mg/kg组于35日龄(停药0d)和42日龄(停药7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2个试验组(P<0.05或P<0.01);血清葡萄糖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49日龄(停药14d)各组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与平均日增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平均日增重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2013年03期 v.33;No.195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基萍;赵宝玉;路浩;徐创明;马尧;周启武;
对产苦马豆素菌株Aspergillus ustus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过程中的营养因子(碳源、氮源)和环境因子(基础培养时间、温度、装样量、pH等因素)进行筛选,运用气相色谱仪对菌株Aspergillus ustus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苦马豆素产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产苦马豆素菌株Aspergillus ustus的最适发酵条件是豆粕培养基,硝酸钾4mg,麦芽糖20mg,装样量250mL,pH 6.0,温度35℃,发酵时间4周。本试验为苦马豆素来源提供了新途径,为苦马豆素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忠秋;刘春龙;马红;付博;马建章;刘娣;
研究了东北野猪耳皮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和生长特性,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污染检测及冷冻保存和复苏培养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培养在接种5d组织块边缘开始游离出单个细胞,到10d细胞生长旺盛;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得到纯化的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冷冻前和复苏后的细胞活率分别为96.7%和92.7%,差异不显著(P>0.05);分离纯化的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正常;支原体和病毒检测呈阴性;成功建立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系。
2013年03期 v.33;No.195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建峰;张可荣;刘孝东;张鼎;赵丽茹;李家奎;
选用17d鸡胚,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60h移除组织块,结合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培养24h组织块周围即有细胞爬出,48h后细胞大量增殖。形状以梭形或多边形居多,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大小均匀,融合为单层后呈现出典型的鹅卵石外观。异植物血凝素(FITC-BSI)结合试验、CD31单抗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证明分离培养细胞为PM-VECs。本试验提出的组织块培养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能较快且稳定地在体外培养出PMVECs,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家禽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腹水和肺血管结构重构等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
2013年03期 v.33;No.195 43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光洪;许远靖;田武林;李彬;魏腾;张乃生;刘国文;
以牛皱胃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和CCK-8法检测添加不同浓度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acid,β-HB)对牛皱胃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接种不同的细胞密度((0.2、0.5、1、2、3)×105个/mL),加入MTT/CCK-8孵育后,在不同的波长下读取D值并进行分析。确定CCK-8法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50nm,最佳细胞浓度为1×105个/mL,最佳检测时间为4h;MTT法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90nm,最佳细胞浓度为3×105个/mL。在检测β-羟丁酸对牛皱胃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时,2种方法的结果对比发现CCK-8法的数据偏差小,准确性高,灵敏,优于MTT法。
2013年03期 v.33;No.195 436-438+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姜锦鹏;顾有方;吕锦芳;宁康健;应如海;胡忠泽;李静;
将3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雌激素模型组和高脂结合雌激素模型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共处理28d。造模14、28d,测定肝脏氧化应激、血清肝功能和内皮功能相关参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鸡肝脂含量增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血管损伤,出现典型的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病变;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肝脏MDA含量升高(P<0.05),SOD和GSH-Px活性降低,血浆AngⅡ含量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肝脏MDA含量正相关(P<0.01),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呈负相关(P<0.01);肝脏MDA含量与肝出血分数和血浆AngⅡ含量皆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肝脏SOD和GSH-Px活性与肝出血分数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NO含量的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AngⅡ含量与肝出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FLH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参与了内皮功能紊乱的形成,血管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失调有关。
2013年03期 v.33;No.195 439-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臧琳;郭景茹;郭爽;王慧;计红;甄莉;汪志;杨焕民;
动物冷暴露过程中,肝脏因发生氧化应激而受损。利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作用BRL-3A细胞,根据细胞存活率确定500μmol/L H2O2作用细胞3h为施加条件,然后通过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讨在细胞水平上建立冷暴露大鼠肝脏损伤模型。结果显示,H2O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下降,蛋白质羰基含量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存活率、细胞内蛋白质羰基含量和CAT活性,均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500μmol/L H2O2作用于BRL-3A细胞可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其相关指标与大鼠冷暴露后肝脏受损指标改变趋势类似,利用BRL-3A细胞建立冷暴露引起的肝脏氧化损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冷应激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445-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袁燕;江辰阳;孙娅;刘学忠;顾建红;卞建春;刘宗平;
选用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模型,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神经元。用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醋酸镉染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12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i,ATPase酶试剂盒测定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钙调蛋白(CaM)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细胞呈现NSE阳性染色,证明是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各镉染毒组细胞内[Ca2+]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0μmol/L组CaM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镉可能通过影响CaM的转录水平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干扰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进而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
2013年03期 v.33;No.195 450-45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良;陈灰;韩盈盈;丁红研;杨威;刘磊;唐佳佳;刘国文;王哲;李小兵;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对碘苯酚作为发光体系,通过对包被抗原、检测抗体和酶标二抗浓度的优化建立其标准曲线。所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1~20μg/L,相关系数R2=0.992 7,灵敏度为0.09μg/L,处理内和处理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9.79%和13.0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0.3%~100.85%。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0份玉米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进口ELISA试剂盒的相关系数为0.831。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的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2013年03期 v.33;No.195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龙淼;臧健;李鹏;张文奎;刘国文;王哲;
将黏膜乳杆菌lm4208进行活菌培养和灭活处理,在不同初始菌体浓度、不同pH值条件下与玉米赤霉烯酮进行作用,采用HPLC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ZEN含量,确定黏膜乳杆菌lm4208对ZEN的清除率及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膜乳杆菌lm4208对ZEN毒素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清除率为51%~60%,灭活菌可显著提高对ZEN的清除效果。无论活菌还是灭活菌,初始菌体浓度对其清除效果有显著影响,pH值对清除ZEN能力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实际生产中清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德福;陈会兰;顾晓龙;戴建军;张廷宇;张树山;吴彩凤;吴斌;
通过与普通巴马小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和屠宰肉质性能等的比较,了解小型克隆猪的主要性能指标,以期为克隆猪安全性评估及其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体细胞克隆巴马小型猪与普通猪的各项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细胞克隆猪的产业健康性和安全性。
2013年03期 v.33;No.195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斌;戴建军;张廷宇;张树山;吴彩凤;顾晓龙;陈会兰;张德福;马恒东;
为优化猪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SMGT)技术,提高转基因效率,本试验利用纳米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PAMAM-D)为载体介导猪精子转染外源DNA,经原位杂交检测其阳性率,体外受精(IVF)分析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0.5μg线状质粒DNA中加入PAMAM-D(质量比20∶1)阳性率最高(P<0.05);孵育时间为90、120min时,阳性率显著高于30、60min组(19.94%、18.57%与8.50%、13.87%;P<0.05);以此条件处理精子,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载体和脂质体处理组(23.93%与7.25%、13.25%;P<0.05)。各处理精子经IVF后,PAMAM-D组EGFP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9.19%与4.81%、3.43%;P<0.05),各组绿色荧光胚胎经基因组PCR分析均能检测到EGFP基因。结果表明,PAMAM-D可有效介导猪精子转染外源DNA,并通过体外受精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中。
2013年03期 v.33;No.195 46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文萍;刘海艳;赵海波;白龙;彭甲银;刘雪青;王建刚;宋宇轩;曹斌云;
采用PCR/DGGE技术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种猪(普通猪、藏猪)肠道细菌优势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DGGE图谱中均可以发现2种猪肠道细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种内个体间相似性明显高于种间相似性。同时进行了部分优势细菌16SrDNA基因V6~V8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rDNA基因序列中有7条克隆的序列与基因库最相似菌的相似性大于97%,其余的克隆序列相似性在90%~96%,其中有1条序列被鉴定为与纤维素分解菌产琥珀酸厌氧螺菌相似。本试验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藏猪及其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食草机理提供依据。
2013年03期 v.33;No.195 472-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姚纪元;李玉梅;徐海录;杨金生;姜怀志;
从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和季节长绒2个品系皮肤毛囊组织中提取总RNA,以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并进行相对定量表达研究。结果显示,VEGF基因mRNA在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和季节长绒2个品系的皮肤毛囊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2个品系在1年内同一月份VEGF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2月份VEGF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常年长绒型新品系VEGF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除2月外,其他月份均常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013年03期 v.33;No.195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秦莹;安星兰;张学明;岳占碰;李子义;
Nramp1(Slc11a1)表达于晚期吞噬溶酶体中,能够抵抗多种细胞内病原体的感染。Nramp1主要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和细胞铁代谢发挥抗菌作用。为了研究山羊天然抵抗力相关巨噬细胞蛋白的功能,寻找一种在山羊中抵抗胞内菌感染的新途径。通过RT-PCR的方法从山羊脾脏中克隆Nramp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命名为pcDNA3.1(+)-Nramp1。取60d小尾寒羊胎儿,建立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将线性化的载体转染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分别对转基因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录水平检测到基因表达,最后获得阳性转基因细胞系2株,为Nramp1蛋白的功能研究和抗菌试验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33;No.195 48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升和;李文超;靳二辉;周金星;金光明;顾有方;陈会良;赵娟;黄建;
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分别饮用添加硼0、40、80、160、320、640mg/L蒸馏水60d,2次取材,分别测定血清抗氧化功能及血清胆固醇、葡萄糖、总蛋白、ALP、ALT、AST、钙、镁、磷等9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5d试验Ⅰ、Ⅲ、Ⅴ组雄鼠和Ⅰ、Ⅴ组雌鼠平均体质量(MB)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65d和95d试验Ⅴ组雄鼠和雌鼠平均日增重(ADG)和Lee’s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95d试验Ⅴ组雄鼠和雌鼠MB和体长极显著降低(P<0.01);(2)65d试验Ⅲ组血糖、ALT和镁,Ⅳ组血钙及Ⅴ组血糖、ALP和血钙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95d试验Ⅲ组血清胆固醇和血钙,Ⅳ组血清胆固醇、血磷和血钙及Ⅴ组血糖、ALT、AST、钙、磷和镁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65d试验Ⅱ血钙,Ⅴ组血清胆固醇和AST水平,及95d试验Ⅴ组血清胆固醇则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3)65d试验Ⅳ、Ⅴ组MDA含量,95d试验Ⅴ组MDA含量和GSH-Px活性,及95d试验Ⅱ~Ⅳ组SOD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65d试验Ⅴ组SOD、CAT、GSH-PX,95d试验Ⅲ组MDA含量,及Ⅳ组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结果表明,饮水添加40~320mg/L硼对95、65d大鼠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血清胆固醇、葡萄糖及钙、磷、镁离子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对血清抗氧化能力影响明显,而对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血清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添加640mg/L硼对大鼠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明显不良影响甚至毒性作用,机体胆固醇、脂类、糖类及离子代谢发生紊乱,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
2013年03期 v.33;No.195 486-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